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1000字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1000字

《元曲三百首》读后感1000字。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中外经典名著。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在你看完那些中外经典名著后有没有收获一些人生哲理?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元曲三百首》读后感1000字》,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元曲三百首》读后感1000字:

书当当买的,大概8块钱。热爱妇女的北京人—关汉卿是在多少岁写的《一枝花.不伏老》?是不是中年男人都会在某一个时间点,默默的在桌子上刻:打败时间,这种句子?

元朝妇女好厉害,女演员朱帘秀,能文能唱,她跟关汉卿的关系,类似当年巩俐与张艺谋,这么好的料,为什么没有被后世编撰拍成电影呢?

腊梅拍的庐山东林寺,出现在马致远的曲里,门前有条虎溪,原来这座寺庙这么有名,我百度了下图片,房子被翻新了很多,山顶树了一个几十米高的大佛,美感全无。

王思聪要是能组一少女乐队该多好,全取三个字的艺名,光曲牌名就用不完。

小桃花、醉中天、阳春曲、喜春来、黑漆弩、平湖乐、节节高、四块玉、大德歌、寄生草、青杏子、天净沙、满庭芳、湘妃怨、凭阑人、殿前欢、朝天子、水仙子、红绣鞋、小梁州啥的。西湖十景都四个字四个字,三个字短捷明快,也好听。

元朝是中国的朝代吗?咋感觉写汉语文人都活的不行,一天天喊着要归隐,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看看人家维族诗人,蒙古诗人,西域诗人活得超好,打完胜仗,大气爽朗,回家再撸一首诗,完美。

有两诗人名字我觉得超美,一个叫柴野愚,一个叫夏庭芝,一个好名字,真的如张爱玲所说,“适当的名字并不一定是新奇、渊雅、大方,好处全在造成一种恰配身份的明晰的意境。”抽离现在流行的审美,以前人取名字,意境都特别美。

人是动物,男欢女爱,常写常新。人在自省和内敛时候,很能把《瓦尔登湖》读进去,不过,我还是喜欢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喜欢专情劈腿的拜伦,喜欢眠花卧柳的浪子关汉卿。爱情里的侠骨柔肠,扭捏作态,最过瘾了。

感觉得有专业的植物学家或者什么家,把唐诗宋词里面出现的植物、动物,都好好梳理,按照一定的逻辑给写一个东西。海棠、蔷薇、蓼花啥的,古诗词基本上全都乡村文学啊,我们都全面城市化了,都住楼里,普通人家小孩没条件,反倒是中产家的孩子,家有院子,夏天有游学机会,有大把机会接触世界。

想想咱的传统教育是分析作者的情感,情感啥啊,你说的文艺,跟我说的文艺不是一个东西。好好把画面做出来,细节给抠出来,你读到什么感情,就是什么感情。淡淡柳烟,你都没有见过春天嫩小的柳树,你咋体会那是一种什么愁。猎鹰火箭都要把特斯拉送进太空了,未来人们对微小的,无用的,过时的东西,会无比的钝感,真可惜。

还是挺嫉妒那些记性好的人,读什么都能很快背下来。我翻好几遍元曲三百首了,一首也背不下来。我呀,注定是一喜欢看八卦和边角料的读者啊。

我读书,有一自卑的毛病,喜欢在书里找与江西有关的东西。比如出现江西什么地名,浔阳啊,豫章啊,立刻一秒换算成现在地名,哦,九江啊,南昌啊,好牛逼哟,出现了我们江西哟。元曲有一个高安诗人,叫周德清,他的水准,我说不好是高还是低,内心觉得挺沾光,美得很。作者:左思玲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读《离思五首》有感800字


这首出自风流才子元稹的悼亡妻诗,除了爱,还让人想到了胸怀。
要说爱,不免提及元稹的《莺莺传》里负心的张生,辜负了莺莺贞纯的痴心。元稹还爱慕过薛涛,也终不能长相厮守,错失良缘。这首《离思》是元稹于妻韦丛去世后所作。曾经沧海,再也见不到水了;看过巫山云霞,再也不注目别的云彩;穿行于花丛,即使万分地争妍斗奇,姹紫嫣红,也无心回顾。这一半因为自己已在修道,一半是因为你。怀我亡妻,生死之恋,刻骨铭心,深邃坚贞。
但元稹是段正淳式的情种,见一个,爱一个,死去活来地爱,恰如政治曾老师所言人间悲剧制造者,故《离思》所作之后,他也不像王维妻亡后孤身终老,两年后便又纳娶安仙嫔,后来又娶了裴氏。不禁感慨,问世间情为何物?现在想来,便只是黄丹妮(2)曾为我们读的:爱,是不需要注解诠释的,只是曾经沧海的会意,只是非你不可的唯一,只是两情相悦的福祉。
曾经沧海,再也见不了水了,难道心灵就因干涸而在远海陆上坐以待毙?
胸怀,曾经沧海之后对山泉、湖海的包容,除却巫山之后对他方云朵的感激,即胸怀。不堪老是说沦于记忆之海,不能总是陶醉于过往云彩,如果昔日的沧海将生命淹没,如果早年的云彩滴不下丝毫甘霖,生命又怎能延续?
因此,依我看,即便经历沧海,即便离失了唯一的广博,真正的贤者,当他途经一小池、一眼清泉时,也应当有宽怀的怜惜。也许他会有审美疲劳,但面对一弯清浅的水,怎能不一边掬捧啜饮,一边想起曾经沧海的日日夜夜?曾经沧海,再也见不了水,体验得太深邃,太苦涩,太锥心刺骨。而曾经,也是逐渐远去的淡影,再有对浅水的感激,对清水的赞赏,哪怕是对咸水的微笑,即是胸怀。
有了胸怀,从一滴水见沧海,现实与曾经的水影交织相错,生命也变得丰润,也算是修道的方式。而对于我们凡人,未经沧海,没有体验过人生的极境,也算是平凡的福分,处处都有水了。而生活中多多少少、大大小小的折磨、挫败、成功、欢笑,或许戴上沧海的面具,像隔着层迷雾,小湖小溪也戏弄你,骗你把它们当做你的沧海,骗你把它们当做你的唯一,如果上当,生命就停滞不前。如果上当,生命就停滞不前。如果不拨开迷雾,又怎能领悟真正的沧海?

《芳华》读后感1000字


《芳华》读后感1000字:

“我对刘峰这个严重缺乏弱点的人有点焦虑。我好像在焦虑的等待一个证明:刘峰是真人的证明。太好的人我产生不了当下所说的认同感。”读完严歌苓的小说《芳华》后,好多的细节都变得模糊,唯独这句话像从书里的文字海洋升腾起来,逐渐变大,越发的清晰!你看过了书,或者看过了电影,都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刘峰是一个好人!书中写道:“他补过墙壁或天花板,他堵过耗子洞,他钉过门鼻儿,他拆换过过被白蚁蛀烂的地板条……,碰到这种时候,我们就这一个好法子:找刘峰!”就是这样一个好人,那么热心肠的好人,书中的“我”为什么会有以上的想法呢?人真是一个可怕的生物,其复杂性远远超乎自己的想象。

我也看了知乎上好多对《芳华》的评论,有好有坏,褒贬不一。有的说《芳华》就是个拧巴的故事,逻辑不通;也有说《芳华》向我们展示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的青春,一代人的记忆!可能是我本身的性格,对一件事情不是太追根究底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就觉得大家都有理!我是墙头草,呵呵!

其实读严歌苓的作品总感到一股压抑感,也许她经历的那个时代对于我们来说有点遥远,总是隔着一层朦胧迷雾,而她是真真切切的生活在那个价值观有些扭曲的时代吧!那时候的人吧,说纯真也真是纯真,为了一根木头,就因为是国家的公有财产,可以放弃生命。说沉重也很沉重,家庭出身和自己的思想随时都会让亲人付出一生。

已经读完好些天了,里面的好多情节都在记忆中模糊了,唯有一件事到现在想起来还不是滋味,就是那个15岁的小兵。15岁,还是一个少年,为了能吃饱饭当了兵。还不知道当兵是怎么回事就被派往战场,牺牲了!这应该不是个例,当年的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该有多少个这样的少年生命终结在最年轻的时候。我不知道是该感叹当时特殊的国情,还是感叹当时“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价值取向!

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刘峰如此好的人,却让大家觉得这样的人太完美不真实,希望在同样庸俗的生活里也露出庸俗的尾巴。果不其然,刘峰的一个爱的举动惹下了大麻烦。触碰了爱的人,别人觉得恶心,就连被爱人本身也恶心的不行。作者借用那个特殊时代写出了人性中卑劣阴暗的一面,真善美被怀疑,太好的东西根本不存在。作者是借以人性批判那个时代,还是借那个时代批判人性呢。说实话读了她的几部作品,并不是太喜欢。总是觉得作者本身就是一个对生活持悲观态度的人,也许是女性的多愁善感,也许是她的经历,让她对周围的世界是一种疏离和怀疑。所有的作品中,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芳华》,我觉得作品给出的是深深的失望,我看不到一点希望的影子。

生活并不是“灰姑娘和王子从此幸福生活在一起”的完美大结局,但是无论政治意识怎样变化,经济生活怎样迅猛发展,人们还是会接纳善良的,相信老祖宗的那句话:人之初,性本善!作者:画

《目标》读后感1000字


《目标》读后感1000字
《目标》一书是由以色列物理学家高德拉特以小说的形式写的一本企业管理类的小说,可能也正是这种独特的身份和视角才铸就了此书的不同凡响。故事讲的是一个濒临倒闭工厂的罗哥,在面对严重延迟交货,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时,如何在物理学家钟纳的指引下,通过与自己的团队一起努力,发挥团队精神,各司其职,找出了挽救工厂的方法,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最终转亏为盈的故事。看的虽然是小说,却不仅仅是小说,而是企业管理的著作。
首先,提到高德拉特,当然就少不了他的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TOC),其基本理念是:限制系统实现企业目标的因素并不是系统的全部资源,而仅仅是其中某些被称之为瓶颈的个别资源。约束理论认为,系统中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组织的行为由于自身或外界的作用而发生变化,尽管有许多相互关联的原因,但总存在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找出制约系统的关键因素加以解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管理的艺术就在于发现并转化这些瓶颈,或使它们发挥最大效能。约束理论就是一种帮助找出和改进瓶颈,使系统(企业)效能最大化的管理哲理。文中罗哥通过跟自己儿子远足,然后运用逻辑推理来玩火柴的游戏,从而得到了工厂的管理问题--有效产能是由瓶颈制约因素决定的,也为此做了更加形象,有力的解释。(读后感)
忙碌并不代表有效率 。忙碌有时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和效率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有在明确了目标之后,伴以专注和坚持的精神,以及不断改进和创新的方法,才有可能真正做到高效率。文中也通过现实证明了,只要所有环节各自能做到最好,企业整体必然会有最大改进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所以,单单个别改进每个环节,往往事与愿违,必须集中有限的资源用在整个系统的瓶颈,才能达到最大的效益。也再次证明了TOC约束理论的实用性。
罗哥虽然是在钟纳的指引下渡过了难关,但他本身也是个优秀的领导者。生产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仅靠罗哥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这一工程的,更不用说提高业绩了。但是罗哥善于借助手下的力量,善于沟通,和员工一起思考,一起讨论,从而让手下也倾注全部热情来拯救工厂,找出问题的本质。也正是因为有了生产经理唐纳凡的调度、会计刘梧的核算、史黛西的存货控制和雷夫的电脑模拟等,才使得罗哥能够在一个濒临倒闭的工厂里,运用TOC制约法取得起死回生的奇迹。
本书中传达的并不仅仅是TOC约束法的思维理念,同时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知道需要改变那些,朝什么方向改变,更要勤奋的思考如何改变。同时要善于处理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平衡好上下级关系,更要平衡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书中也有写到主人公罗哥与妻子之间的情感问题,已婚的同事也可以从中学习一下婚姻的经营方法。没想到结婚还有这好处,看本书还多了一层感悟,多学一样。)

《随遇而安》读后感1000字


《随遇而安》读后感1000字
两年前的一天,爱看书的媳妇给我推荐了一本书电视主持人孟非的《随遇而安》。
孟非,江苏卫视著名主持人,主持过电视节目《南京零距离》《非诚勿扰》等,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新锐主持人中国百优电视节目主持人。2010年开始主持《非诚勿扰》,收视率在全国同时间段获得第一,节目受到观众和网友的广泛关注。孟非的主持风格偏内敛、说话也很有见地。除了主持《非诚勿扰》,他还担任着《南京零距离》的节目主持人,该节目在江苏地区也有着很高的收视率。同时身为一个新闻主播和娱乐主播,孟非认为,除了时间上更加紧张之外,并没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他坦言,自己在节目中就是还原了自己本身的一个状态,所以才能自由应付。
《随遇而安》是孟非对过往四十年岁月的动情回顾、从容讲述。童年重庆、少年南京,不同的文化对他影响深远。中学时代的严重偏科,黑暗得让他看不到未来。临时工的日子辛酸艰苦,却奠定了他往后的不平凡。孟非从摄像、记者、编导、制片人、主持人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过。四十年,人生坎坷,从平凡到精彩,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顺应本心,淡定从容,坦然面对每一次改变。随遇而安,是很多人问起他的心路历程时,他给出的唯一答案。
从《随遇而安》中我读出了孟非对重庆故乡的深厚感情,对爷爷及街边的怀念,不堪回首的中学时代,印刷工期间的艰辛,电视台里的逐步成长及在国内、国外做记者时的所感所想。
他既不是那种高材生,学识渊博,名校毕业,进入很好的分配岗位;也不是靠老爸老妈的关系进电视台报社。
重庆的童年生活,火辣辣的重庆小面,自言黑暗的高中生活,高考落榜后的彷徨,作为印刷厂工人的艰苦与挣扎,走上电视之路后的一幕幕场景孟非和普通人没两样。他说:我的人生远没有媒体描述的那么苦和励志。(读后感)
孟非说,《随遇而安》是自己四十年人生的一段回顾:就是老老实实讲我这一辈子是怎么走过来的,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没多大的价值,唯一的价值就是喜欢我的观众朋友可以买本书消遣一下,了解这个人是怎么回事我在童年干过什么,小学多么悲催,多么苦的一生,讲得都是大白话。
对于在印刷厂当工人的那段时光,孟非认为并不悲催,日子虽然苦,但过得还算平静。他说:无论人生有多么落魄,多么绝望,咬咬牙,都会过去的。人生中总会有瓶颈期,总会遇到困难、挫折,总会走坎坷之路,但这些终将会过去。回想过去,这些反而是自己人生中最充实、最有收获的阶段。
在电视台,孟非也是从一个很多人都瞧不起的临时工,逐步成为拥有各种技能的制片人、主持人,他总是乐观、自信地面对挫折。在当记者四处采访时,他也处处感受到各个地方的人文和那里人们的真、善、美。
孟非的随遇而安,是一种积极、豁达、进取的人生态度,风轻云淡。只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满足,快乐的生活,不去计较过去,不去折腾未来,好好的做好现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那就顺应本心,淡定从容,坦然面对每一次改变,随遇而安吧!

《《元曲三百首》读后感10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宋词三百首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