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乱世佳人读后感1000字

乱世佳人读后感1000字

乱世中的佳人_《飘》读后感1000字。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我们在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往往会发现自己身上的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那么,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的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吧!那么,你会不会在看完一本书籍后写一份读后感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乱世中的佳人_《飘》读后感1000字,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乱世中的佳人_《飘》读后感1000字:

有人说:“读书就应该读那些不读会觉得可惜和使你生活充实的书。”但我想说的是:读书应该读能引起你共鸣的书,让你每一次去品味时都能有新的感受。我读的书不多,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这是她十年磨一剑也是唯一的一部巨作。

在看《飘》这本书之前,我是通过看由它改编而成的电影_《乱世佳人》而了解到这其中的故事的。由费雯丽饰演的斯嘉丽,非常真实,敢爱敢恨,一出场那双绿宝石似的机灵大眼睛就让人十分羡慕、为之倾心。

《飘》一书我看了好几遍,在看的过程中,终于深深理解了一位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好小说好电影都富有生命力,会随着我们对生活的理解而深入。”在高中阶段阅读这本书时,我对斯嘉丽是又爱又恨,野心勃勃,充满生机很勇敢,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支撑起了整个塔拉庄园,但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适合什么,伤害了别人也被别人伤害。这不就像是那时的我们吗?不懂珍惜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总是懵懵懂懂的,最后失去了很多美好的东西。

我们偶尔会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好奇、喜欢、又贪恋,最后明白,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斯嘉丽一样再次富有生命力,有心气并有能力地去追寻自己的幸福。这也是我如此喜爱、羡慕斯嘉丽的原因,在生活中我错过了很多,但我最可怜的不是失去,而是连一份再追寻的勇气都没有。

进入大学的我,重温了这本书,当再读完后,我又有了和以前不一样的看法。初读《飘》时,我有些难以接受梅兰妮,如果没有她,斯嘉丽就能和阿希礼在一起。而且她心胸太大,知道阿希礼和斯嘉丽有暧昧但仍装作不知道,什么表现都没有,还和斯嘉丽的关系非常亲密,她真的太完美了,美的有点不真实。

后来对南北战争有所了解后,就更喜欢这本书了,也喜欢上并渴求自己身边也能有一个梅兰妮的陪伴。梅兰妮是南方贵族的典型,外表温和但内心强大,

《飘》里乱世中的佳人不仅只有美丽的外表,更有勇敢、包容、敢于斗争的美好品质,可能作品会过去,但经典永远不会随风而逝。作者:余婷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扩展阅读

佳人不惧乱世_《飘》读后感600字


佳人不惧乱世_《飘》读后感600字

读书笔记还是要坚持写下去,选了十年前读过的《飘》。已经过去很久了,很多细节模糊了,斯嘉丽倔强的脸庞仿佛还在眼前。这本书从图书馆借的,记得当时上下册找到的不是同一个出版社,译名有些差别,不影响读起来一气呵成。还特地看了电影,很长很老的电影,然而全程无尿点,一个镜头都舍不得错过。

斯嘉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女人。她漂亮迷人,争强好胜。为了面子,匆忙嫁给一个不爱的人,没多久就成了寡妇。为了保住塔拉庄园,抢了妹妹的未婚夫。对妄念割舍不下,差点沦为第三者。很多人爱她,因为足够真实、永不妥协、充满魅力。

这么久过去了,书中有两点一如当初打动我。一个是老奥哈拉对土地的热爱;另一个是斯嘉丽犹如小草一样强大的生命力。

作为一个农村长大的80后,记忆深处是田野的浪漫,村落小房子的温馨。我们接触到的是大自然最真实的一面,春天鲜花和香草,夏天繁星和汗水,秋天果实和月亮,冬天冰雪和寒冷。如果没有土地,一切将不复存在。钢筋水泥,也要建立在土地之上。而土地的柔软,能够孕育生命的特性,也让它浑厚惹人爱。因为在土地里打过滚,因为亲眼见过土地里怎样长出庄稼和果实,特别理解老奥哈拉对土地的热爱,自己也一样热爱土地,热爱家园。

斯嘉丽强大的生命力,让我深深着迷。作为农场主的大女儿,在战争前她养尊处优。战争后经历了一系列悲欢离合,她都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永远充满动力,勇往直前。如果活着,就活得漂亮一点。如果还有一点点希望,就朝着希望走过去。如果没有希望,就拼命找到希望,只要还活着。

以前以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没有钱,等后来发现还有更痛苦的事情,是有钱都没有办法解决的。“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不管命运如何待你,都能够姿态优美,从容面对。作者:方知

南方有佳人_读《飘》有感2000字


南方有佳人_读《飘》有感2000字:

文:战瑾元。合上书本,一个时代似乎就这么随风消逝,但斯嘉丽的身影却愈发清晰。她从遥远的黑暗中出现,步伐轻盈地向阳光走来,依旧戴着那顶宽大的绿色帽子,穿着飘逸的绿色印花裙,丝带随风飞舞。温柔、激情与狡黠,这位猫一般的女子,让人沉醉于理想乡中最美的梦境,忆起少年时写下的情诗。但同时,她却又是冬日里的狂风,以暴君的威严席卷荒寂的大地,带走世界最后一点温度。

这是一本我最不想用纯粹批判语言评价的书,它的厚重与深度远不能用我们的“精神意蕴”、“文化内涵”之类的单调词汇来形容。无关种族,无关性别,无关国家与历史,单是书里塑造的角色形象,便足以使其在近代小说中脱颖而出,成为永世的经典。我们一遍遍咀嚼着斯嘉丽出场时的段落,脑海中尝试着描绘那个模糊的影子,看着它一点点被勾勒出轮廓_在读者作为“再现者”重塑人物形象之时,人物本身就成为了书的灵魂。人物的情感丰富了书的意蕴,人物的经历加深了书的内涵,这是一本描述人物的书,也终将以人物而获得生命。

这是故事开始时对女主人公斯嘉丽的评价,准确而清晰地概括了她少女时代的特点。诚然,斯嘉丽不是严格意义上出众的美人,却有着吸引他人的独特魅力。当穿着漂亮的衣裙安静坐在饭桌前时,她的小手”虽然规规矩矩摆在膝上,却看上去很不安分“。她的迷人就在于此,沉静和激情的碰撞,文明与野性的融合。旧社会观点认为女子就应该温文尔雅,在宴会上要吃得“如小鸟一样”,听到可怕的消息时要假装晕厥。而斯嘉丽却极度抵触。她在对艾希礼告白失败后愤怒地砸花瓶,为不用再去上学而“谢天谢地”。她不像同辈姑娘一样满足于安稳舒适的生活,而是永远朝气蓬勃和勇于探索。厌倦繁琐的礼仪,嘲讽他人的虚伪,渴望自由,追随爱情,一切的一切将一个叛逆少女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这种形象是作者Mitchell.M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我们已无从知晓,但她所代表的新时代的精神无疑加速了美国2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让人们接触更贴近人性本我的生活理念。

如果说早期的斯嘉丽是一面自由与开放式爱情的旗帜,那么她在战争打响那一刻便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战争即将失败时她逃回故乡,迎接她的是无尽的阴霾。毁灭的家园,荒芜的土地,逃走的仆人,死去的亲人,她像许多曾高高在上的南方奴隶主们一样陷入了困境。作为一位曾经拥有一个叫“塔拉”的大庄园的年轻小姐,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沉浸在过去美好岁月而失去生活动力,而是以出人意料的毅力与顽强面对着现实,想方设法维持生计。在一个将女性看作男性附庸品的社会里,她只身在商界打拼,闯出一番事业,并在流言蜚语四起时依旧镇定自如。如果说坚韧的信念、顽强的品质在文学中并不少见,那么这种与歧视相抗争的勇气的确赋予了《飘》特殊的意蕴,从而提高了书的文学境界。和我们赋予人物的“虚化”的精神面貌相比,这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理念往往更能促进现实生活的发展。

作为一本“爱情经典”,爱在本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斯嘉丽一个为人津津乐道之处就在于她的爱情经历。作为一位魅力四射的姑娘,她在情场上春风得意,却在艾希礼处碰到了硬钉子。在告白变成了暗恋的休止符时,她深感尴尬,甚至为颜面尽失而大发雷霆。有趣的是,她却因此更加痴迷艾希礼,在战争岁月不止一次为他祈祷,藏住嫉妒心答应他去照顾梅丽。在这时,她对艾希礼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悸动,而更像一种对于得不到的东西的渴慕。她在艾希礼身上罩上了一层神圣的光环,将他变成了她少女幻想中最珍贵的一部分。自然,这种如泡沫般的恋情最终没能结出果实,媚兰死去后,斯嘉丽从梦中惊醒,她发觉自己爱上的卫希礼除了想象之外,并没有真切存在过,相比之下,斯嘉丽与男主人公瑞德的情感纠纷更为复杂。可以说,瑞德并不是她所期盼的伴侣类型,早期的斯嘉丽对他充满鄙夷。但在战争及灾后重建的过程中,瑞德屡屡向她伸出援手,逐渐融化了她内心的坚冰。按照当时的社会道德标准,他们都不能算得上正人君子。斯嘉丽嫉妒、贪婪,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瑞德本身就是战争的军火投机商,热爱赌博和饮酒作乐。但也正是这种相似的性格与经历,让他们越走越近。正如瑞德所说,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他是唯一既了解真实的她却依旧爱她的人。遗憾的是,由于斯嘉丽对艾希礼的固执和双方的缺乏信任,这段爱情最终走向了终结。《飘》对于爱情描写手法灵活多变,作者擅长在战争、和平年代等不同时代背景下,精准地刻画出人物的情感变化,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经典的爱情传奇。

乱世中的斯嘉丽或许不是最为优秀的女性,对她的评价也褒贬不一,但她欢笑与泪水却让每一位读者印象深刻。或许这就是这位南方佳人的独特魅力吧。无论对与错,爱情的把握与失去,一切都已经随风飘逝,只留下塔拉树林里风吹过树叶的声响。

名著《飘》读后感1000字


名著《飘》读后感1000字范文:

这本书,在小学时已经读过了,当时只是看到了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纠葛,起起落落的心情,让人沉浸在其中,时隔许久,再次翻阅,别有一番风味。

这本书一经出版便立刻成为畅销书,更使他流芳百世的是根据本小说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一举获得10项奥斯卡大奖。甚至有许多人首先是从电影《乱世佳人》开始,然后才注意到小说原著。

本书作者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以南北战争时期南方社会为背景,讲述了斯嘉丽的三次婚姻,谱写了一部壮美动人的爱情史诗。她首先完成的是小说的最后一章,然后返回来写前面的章节,但她始终没有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写,而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佐治亚州种植园的农场主女儿斯嘉丽为了夺回自己的心上人卫希礼,不惜嫁给一个自己根本不爱的男人—查理。婚后一周,查理参军,不到两个月,就在军中病故。斯嘉丽就这样当了寡妇。1864年,亚特兰大市被北军包围,在被战火摧毁的家园中,斯嘉丽为了给家人筹钱,不惜勾引亲妹妹的未婚夫甘弗兰,同他结了婚。不料甘弗兰在一次动乱中身亡,于是斯嘉丽又一次成为了寡妇。此时,白瑞德向斯嘉丽求婚,两人虽然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但斯嘉丽心中仍念念不忘卫希礼。她的三次婚姻没有一次出于真心,她把爱情和婚姻作为交易。

经历重重困难后,她才明白卫希礼的软弱无能,倒是白瑞德才是自己值得去爱的人。可是当她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白瑞德已经离她而去。但她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白瑞德找回来。她对她所爱过的两个男人哪一个都不了解,因此到头来两个都失掉了。现在她才恍惚认识到,假如她当初了解艾希礼,读后感她是绝不会爱他的:而假如她了解了瑞德,她就无论如何不会失掉他了。于是她陷入了绝望的迷惘之中,不知这世界上究竟有没有一个人是她真正了解的。年仅28岁的她依旧美丽动人,但早已看透世态炎凉的她早已不是战争爆发前那个骄纵的大小姐了。

战争爆发前,她不过是个富家小姐,战争爆发后,她一点点的失去了家庭、财富,她独自一人承受着失去亲人的伤痛,她没有钱没有粮食,北军还不时地来洗劫这个城市。在最困难的时刻,她一个人用她柔弱的肩膀扛起2了整个家,蜕变成一个顽强坚韧的女人。

我特别喜欢书中斯嘉丽说的一段文字:“成熟的小麦一遇到风就容易被吹到,因为小麦是干燥的,不会随着风而折倒。而荞麦不然,因为荞麦成熟时,枝干里仍有水分,风一来,它就顺势低头了,风去了,它也就顺势抬起头来了。我们遇到风暴、困难时,都会认为不可避免,所以一点也不怨天尤人,只是工作者,微笑着,等待着我们的好日子。”

生活永远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糟,无论好的时候还是糟的时候,都一定要坚强。就像斯嘉丽说的那样:“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作者:初二1班陈官辰

《行者玄奘—乱世佛子》读书笔记1000字


《行者玄奘—乱世佛子》读书笔记1000字:

青年玄奘所秉持的,是“佛不东来,我便西去”的坚定信念,所以他在一无“过所”(类似于护照)许可,二无同伴护持的情况下,依然执着西行。他的形象是一身粗布僧衣,一顶斗笠,一个竹箧,而非《西游记》中红色袈裟,骑着白龙马,将困难一总交付那个著名的大徒弟的白胖僧人。——这两个形象实在相差悬殊,后者是小说,前者是事实。

古往今来,他是我所知道的唯一个完人,大概也同他戒除了俗世欲望有关。许多大音乐家、大作家、政治家,留下不朽章句,改变了一个国家和历史的走向,但是私德不堪深究,固然这是人性的弱点,但是事实终归是事实。玄奘是一个脱离了地球引力的人,不受束缚的人。

佛陀昔为尸毗王时,救了一只被老鹰追赶的鸽子,老鹰赶来说:你救了鸽子,但是我没有食物,也会饿死。尸毗王割肉救鸽,但是天平丝毫不动,直至割下股肉臂肉,天平仍然不动,尸毗王起身跳入天平,天平终于平衡。原来天平所称量的,是生命的重量。这个小故事听了让人怵目惊心,生命等值,不可替代,这也是玄奘西行途中无奈将心爱坐骑小白龙给了饥民之后的痛苦思索,这是他的一次情绪危机,人与动物的情义,我完全能够理解,小白龙无辜纯洁的眼神深深刺痛了玄奘,成为他的噩梦。

除此之外,没有什么能够动摇玄奘的信心意志。博闻强记、聪明智慧的人常有,心怀悲悯、勇猛精进的人也常有,但是二者兼具的人不常有,玄奘是其中之一。否则不能解释为何他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历时19年,途经56国,单枪匹马,行走5万里,取回千余卷经文,这些经文至今仍在温暖慰藉千万受苦人饱受蹂躏、凡心覆盖的干涸冷硬心田。

这还不算他翻译而广为传播的《心经》,260字,字字铿锵,如诗如歌。

他的才学除隋唐时期佛教兴盛缘故外,自然也与青年时期游历有关,画一幅游学图的话,玄奘西行前足迹就遍及全国。仍然是一斗笠一竹箧,晓行夜宿,托钵化缘,寺院挂单,走一路,学一路,也讲一路经。行至峨眉山下青衣江畔,山路遍布青苔,山峰如一抹黛色,江水染绿僧衣,这份行走的洒脱,也无声濡养了他的开阔胸襟和烟霞情怀。

这本书时时有智慧言语,应用于现实人生的话,也丝毫不过时。比如玄奘讲何为地狱,“它是众生心中所感。烦恼煎熬之地,何处不是地狱?内心安详快乐,便如身在净土。”“法尔如是,业力牵引。”我们烦恼忧虑的时候,大概就是玄奘所云身处地狱。

佛教是大智慧,它具有辩证和引申的思维,它自成一派圆满体系,可以注解人生,自何处来,向何处去,它有明确答案。人人爱生恶死,死亡将临时,恐慌莫衷一是,不去学习死亡,不敢面对死亡,懵懂生,张皇死,这恐怕是比较局促而不够坦然的一次旅程。

玄奘所要求取真经在摩揭陀国,那烂陀寺,此行万里,他还不知道他要面对19年孤寂漫长的旅程,他唯知自己所要践行的是那句话,少年出家,问及为何,“远绍如来,近光遗法”,八个字,铿锵有力,照彻玄奘一生,而玄奘的一生,更是一支不熄火炬,照亮愿以佛陀为指引、寻求智慧和解脱的芸芸众生。作者:临风弄襟袖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乱世中的佳人_《飘》读后感10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乱世佳人读后感10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