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把送给加西亚信读后感

把送给加西亚信读后感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1500字。

苏轼曾说过:“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想要在书籍中学习到新的知识,中外经典名著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那么,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的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吧!那么,你知道写一份读后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1500字”,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1500字:

近日,单位组织我们阅读《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我认真阅读后,受益匪浅,感触良多。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叫罗文的美国陆军中尉,身处危机四伏的异国他乡,在对送信路线及收信人身在何处完全不明的情况下,以其绝对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凭着心中对命令的服从、对祖国的忠诚以及不辱使命的信念,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勇气战胜了种种困难,终于完成了总统交给他的任务_把信交给加西亚将军,完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任务”的传奇故事。

这本书传达了一系列理念,值得我们消化吸收,并转化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

一是要有迎难而上的气魄。一个合格的“送信人”,首先就需要这种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挫折,要去面对失败的打击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是,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在突破障碍、战胜困难后,回顾走过的道路,我们就会领悟到,那是磨炼人生的火焰。正如人们常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因此,我们不管做什么工作,都不要埋怨;不管面对什么困难,都不屈不挠。用积极的心态迎难而上,以顽强的斗志努力工作,敢于竞争、不断学习,坚决杜绝“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努力争当新时代的“罗文”。

二是要有超越自我的精神。具有超越自我精神的罗文中尉,在接到命令以后,并没有问“加西亚在哪里”,而是选择了自己去寻找。即使可能会陷入泥沼甚至葬身其中,但他仍然坚持;即使有强烈的被压制感,但他从不放弃;即使一千次的跌到,他也要一千零一次的重新爬起。这就是超越自我,永不言败的精神。在新的时代,要具备这种精神,必须要树立坚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只有在这种宗旨意识的指导下,我们的工作目标才能宽广,才不只是局限于自己的利益得失,才能具备超越自我的精神。不断增强自己的宗旨意识,忠于职守,勇于进取,勤于工作,以超越自我的精神,忘我的工作态度,努力成为祖国需要、人民需要、单位需要的“送信人”。

三是要有爱岗敬业的品质。爱岗敬业是一名合格送信人的的重要品质。敬业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也是社会的迫切需要,读后感m.simayi.net

四是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回顾广元机场这十八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广元机场之所以能从无到有,从停航到复航,从过去旅客吞吐量几万人,到现在的几十万人,正是因为我们的前辈们、同事们在一个个困难面前、责任面前没有退缩,没有逃避,而是主动的承担起来,勇敢的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履行了一个又一个责任。作为这样一个团队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使命,我们今天的工作就是广元机场的明天,所以任何人都没有理由不努力工作,不尽自己的责任,而我们每个人都忠实地履行了职责,我们的事业才会攀登一个又一个的高峰,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以“罗文”为榜样,把责任放在心中,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诚信敬业做起,从不讲任何借口做起,以高度负责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工作和人生,为广元机场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作者:吴亮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600字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600字:

通过阅读《把信送给加西亚》,从书中罗文的爱岗敬业得出启示:必须投入巨大的热情,以扎实的工作态度,去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

拼搏进取的精神

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整天不思进取,工作碌碌无为。领导给安排的工作,不是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的、尽善尽美的去完成,不是强调客观原因,找一大堆理由,就是讲主观条件,总之是讲条件、讲困难、讲组织照顾,就不讲主动性、自觉性和必须完成工作的规定性。归根结底,就是缺少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

坚定的信念

坚定的信念来自对上级、对祖国的忠诚。对事业的忠贞不二,对工作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学深学会学懂,要矢志不渝,执著追求,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驾驭形势的能力,才能从思想上、行动上、工作中明辨是非,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法宝。

克服懒惰

在工作、生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惰性也会随之而来,我认为很多事情干不好,是和懒惰分不开的。追根究底,还是压根就没想干,外界压力推着必须要干,也势必会见招拆招,也就是经常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与之相匹配的,必然是推诿、扯皮,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总而言之,我们要立即采取行动,焕发起所有的能量去完成任务,在工作、生活中,有太多“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样的任务需要我们去面对。拖拉、没有目标、得过且过成为习惯的话,我认为必将一事无成。

解读罗文精神_《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2000字


解读罗文精神_《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2000字:

作为全球最畅销图书之一和新形势下政府机关、企业员工执行力培训最佳读本,《把信送给加西亚》源于美西战争时期美国的一项重要军事任务。那是1898年,古巴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运动正如火如荼,美西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必须马上与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然而加西亚将军隐藏在古巴辽阔的崇山峻岭之中,几乎无法联络。这时候,美国中情局高级官员推荐了陆军中尉罗文,让罗文把总统的亲笔信送给加西亚将军。罗文接过信后,并没有问:“他在哪里?”。他脑中只有一个念头:“我奉命送信给加西亚将军,并从他那里获得某些情报,我马上要去做这件事……我所要做的就是准备好,立即出发。”当天下午他就做好准备,午夜时分乘火车离开了华盛顿,躲过西班牙殖民军的层层封锁,历经三个多星期重重的艰辛旅程,将信亲手交到加西亚将军手中,使得这一重大军事合作得以达成。

对于罗文把信送给加西亚将军,有人评价为“一个平凡的人做了一件大多数人看来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他是如何完成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呢?反复阅读,我发现罗文所表现出的几种精神尤为可敬:

服从命令,马上就办。罗文在接到任务后,没有任何迟疑,也没有提任何问题,更没有提任何条件,而是把所有的功课留给自己,由自己去解决。为了使命,敢于横刀立马,敢于一往无前,有勇气,有担当,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全力以赴。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些话“你怎么不让别人去办呀?”“现在就需要找吗?”“如果我算错了怎么办?”“如果我去了之后,客户不签单怎么办?”能躲就躲,能拖就拖,推诿塞责,渐渐对工作丧失了信心和热情。所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其实,很多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危险,当你鼓起勇气去做,你就成功了一半。罗文所出身的西点军校,有这样一则信条:“一个行动胜过一打计划”。

全力以赴,心无旁骛。在罗文之前,美国中情局派了几批送信人都以失败告终,面对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罗文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怎么把信送给加西亚将军?”,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一种为了使命不惜一切代价的忘我精神。当我们开始一项工作的时候,就要先忘掉自己,忘掉自己的烦恼、担忧、借口等阻挠执行的负面情绪,眼中只有目标任务。春秋时期,有一个叫梓庆的木匠,他技艺高超,制作出的木器精巧耐用。有一次,他做了一把木头锯子,造型美观,纹饰纤巧,见过的人无不惊叹,都认为只有鬼神才能做得出来。这惊动了鲁国国君,国君特意跑来欣赏,并问他难道会法术?梓庆回答说:“做这把锯子之前,我先养神静气,斋戒三天,使自己摒弃对荣华富贵的渴求;然后再斋戒五天,使自己去掉杂念,忘掉技巧;接着再斋戒七天,这时我几乎忘掉了自己,外界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影响到我的技艺了。斋戒过后,我会去森林中寻找制作锯子的原料。我仔细观察各种树木,选择与锯子外形最匹配的。锯子的样子已经成竹在胸,只需要加工就可以了。”国君听后恍然大悟,这才明白何为“鬼斧神工”。这个看似简单的工艺流程,其实蕴涵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决策制定之后,就要心无旁骛的坚决执行。

自动自发,敢于担当。罗文最初并不知道加西亚将军的位置,不知道具体的路线,踏上征程之后,他隐秘的身份使他几乎不可能依靠组织的力量,只能凭着自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适应环境和形势,随机应变,冷静决断。只有凭借过硬的综合素质,主动思考的能力,以及敢于尝试的勇气,才能做到如此。读后感m.simayi.net

加西亚将军在给麦金莱总统的回信中,大力赞扬了罗文。他说,感谢您派了一名“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让我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战士。我号召古巴的每一位军人都向罗文学习。随后美国总统向全国人民致了一封公开信,号召民众向罗文学习。一百多年来从西方到东方,从总统到普通百姓,“罗文精神”以其饱满的生命力一直为世人传颂。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从中有所领悟,有所汲取,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脚踏实地,不计得失,全心全意,积极行动,做那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作者:康凌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股市中有一句人人皆知的话: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其实读书又何尝没有风险呢?读错了一本书可能会让读者产生错误的认知,甚至会影响一生,毁掉一生;而读对了一本书,对人的一生或许会大有裨益。因为现在的书籍越来越多,到书店逛逛,映入眼帘的各类畅销书琳琅满目。图书或许已经从过去纯粹的“精神食粮”,逐渐演变为一种纯工业品,现在更像是快餐一样的快消品了,值得人反复阅读的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在拿到《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像往常一样,随手翻翻扉页,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标题党”,用送一封信的故事吸引读者的眼球,甚至还吹嘘为“一本改变世界的书”。当看了接近一半的时候,敬业美德、商业信条、人生信条此类的词语浮现在我脑海中,这或许跟很多畅销书一样,应该是“心灵鸡汤”吧。当把这本书读完了之后,我才逐渐发现了这本书的不同之处。我便又仔细研读了几遍。“信使精神”是我对这本书的概括总结,这也将会成为我今后工作、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标准。

当接到送信任务时,罗文中尉没有提出任何疑问,孤身一人,毫不迟疑,即刻出发。这应该就是“信使精神”的首要标准_忠诚。那么要对谁忠诚呢?对我个人来说,我认为要忠于祖国、忠于事业、忠于上级、忠于共产主义信仰。

在完成送信任务的过程中,战火纷飞、炮火连天给罗文中尉带来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在他孤身一人,历经艰险,秘密登陆古巴岛的时候,我仿佛身临其境般为他担心,想为他出谋划策,真担心他无法完成任务,耽误了加西亚将军及时调整战略部署。但是,直到他顺利完成任务,我才意识到,这样一个百折不挠、敢于冒险、全力以赴、勇于献身的战士,是不会被任何困难打倒的。这就是“信使精神”的第二个标准_担当。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生命跟时代的崇高责任联系在一起就会永垂不朽”。作为一名军人,就要担当起“军令如山”的职责;读后感

世界上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是稀有的,偷懒、推诿、取巧的人是无法走向成功的。就让“信使精神”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在我们工作中落地开花吧!作者:高双燕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一直以来,不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企业界,学习这本书的热度始终不减。这本书我大概在16年前就读过,那时候全国开办的各类企业培训中,大都会引用这个故事,围绕这个故事各类文章也竞相作出自己的解读,随之兴起了一股学习的热潮,各大企业竞相购买这本小册子发给员工,希望企业的管理者和普通员工能从安德鲁·罗文的故事中得到启发,改进工作意识,提高执行力。

一本小册子,既不是说明书,也不是操作手册,仅仅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军人如何完成任务的故事。虽然用了大量的笔墨描述路途如何艰险,但点睛之笔主要用于刻画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反映他在接受任务、面对困难时难能可贵的“意识”。是的,就是“意识”!因为除了“意识”,我再找不出更合适的词语了。这种“意识”是接受任务不讲条件的意识,是完成任务全力以赴的意识。

接受任务不讲条件

“他可能在古巴东部的一个地方等你。你必须把情报如期安全地送达,这事关美利坚合众国的利益。”“没有人知道加西亚将军在哪里,你自己得想办法去寻找他们,以后所有的事全靠你自己了。”这是故事开头麦金农总统急促的命令,瓦格纳上校简要的说明。

关于这次任务,还有其它的信息吗?没有,真的没有了。因为总统先生说了,加西亚将军可能在某个地方等你。记住,总统说的是“可能”。而瓦格纳上校的意思是“你自己看着办吧”。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会夺口而出:开玩笑吧,这也可以,亏你们想得出。但罗文没有多想,他只有一个意识:任务迫在眉睫,顾不了这么多,如何才能将信送给加西亚。他没有将剧情反转,反问总统:总统先生,这可不好办啦!你真不知道加西亚将军在哪?还有可供参考的信息吗?这一路上安全怎么保障?意外伤害险可得提前给我买啰……都不知道是吧!那事先说好啰,完不成任务可不能怪我。

即使面临这样的境况,接到命令后,罗文没有讲条件,而是立即思考如何才能完成任务,出乎常人的预料,是最打动读者的地方,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故事发展的方向——一定要将信及时送给加西亚。否则,故事就会如上所说发生反转,罗文先是对未知的路途深感恐惧,进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遇到困难灰心沮丧,半路编个理由“打道回府”,这完全有可能。如果这样,这个小册子的题目就不再是《把信送给加西亚》,而会变成《快递无法送达的三个理由》。

所以,接受任务不讲条件,不是莽夫之勇,也不是逞一时口舌之快,而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意识。相信你的上级,或你上级的上级,在下达任务时不会没有根据,不会信口开河。有了这个意识,你就会在接到任务时立即进入工作状态,投入百分百的热情,开足脑筋考虑如何完成任务,调动一切可用资源,做到全力以赴,即使在遇到困难时也不忘承诺、继续前进。

完成任务全力以赴

这是讲一个美国军人的故事,也让我想起了一个有意思的对比。相对于中国人,美国人、日本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麻烦他们的上司,但出发点不一样。美国人特立独行,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工作,不愿意麻烦他的上司,认为这样会妨碍到自己的思路。日本人把麻烦他们的上司看做一件丢脸的事情,是推卸责任、没有能力的表现,真到了不得不麻烦的时候,也会很恭谨的说:实在不好意思,这个事情我想破了脑袋都没有想出解决方案,所以才来麻烦您。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没有太多根据,但也反映一个道理,完成任务要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要以目标明确为前提。“但我必须成功,必须找到加西亚将军,亲手把信交给他。”“余下的路程将更加艰难,但是我却没有时间考虑这些,我必须立即上路!”为了让可怜的马走下山谷,我们残酷地抽打它们。但我们也没有别的办法,信必须及时送给加西亚”。这是罗文在困难面前的自我激励,反复告诫着自己,他目标明确,心无旁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正如罗文自己讲到的:“一想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便无暇顾及眼前这些美丽的景色。”“真想戏弄敌人一下,但任务第一,游戏第二!”“山路弯弯,如果不熟悉道路,定然会陷入绝望的境地。”目标不明确,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目标一旦明确,就要明确路线和措施,明确和做好每一个细节,否则就会功亏于溃。

全力以赴需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钉钉子精神时讲到: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要想战胜困难,补足短板,提升绩效,就要拿出钉钉子的精神。好比我们的工作,对于分行既定的工作安排,要抓实、抓实、再抓实,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干出成效来,拿实实在在的业绩“说话”,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全力以赴需要坚持。行百里者半九十。成功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这也是后来罗文自己描述的:“夜幕降临,我们5个人疲惫极了,几乎支撑不住了,但是我们丝毫不能懈怠。”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坚持就注定完不成,坚持了还有可能,一旦完成就成为了注定。这是勇气与概率的权衡。如何权衡?是否继续前行?需要勇气,需要顽强的意志。这就是面对困难、面对挫败需要的勇气和坚强。所以罗文后来才会感慨:“但是艺高人胆大,勇敢成了我们的救星”。

全力以赴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孤胆英雄,需要整合资源,达成最佳成效。微信上转发着这样一个哲理故事,一个父亲鼓励孩子搬动路边一颗大石头,小孩使出浑身力气都不能挪动,只好跟父亲说尽力了,但石头太重,父亲反问道:你尽力了吗?我就在身边,你为什么不寻求我的帮助?管理需要整合资源,组合的创新也是一种创新。为完成一项工作,从信息、人员、物力、财务、产品等等,都需要结合实际一一进行整合,充分利用内部或外部资源,寻求最佳资源组合,才能达成最佳效果。罗文一路上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也在不断获得他认为的最准确的信息。同时,还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正如他讲到的:“急于与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于是建议夜行,但我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作者:孙武昌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15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把送给加西亚信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