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七步诗读后感500字

七步诗读后感500字

读《七步诗》有感700。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中外经典名著就很有必要。当我们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可能也会改变我们对事物以往的看法。为了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你会不会在看完一本书籍后写一份读后感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读《七步诗》有感700,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在三国.魏时期,曹操有两个很出色的儿子,曹植就是其中一个,他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如弟弟曹植,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便想方设法害死曹植。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原来兄弟之情在权利面前时如此不堪一击的。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这首《七步诗》。

诗的意思是这样的: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羹。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子和豆茎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豆茎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的急迫呢?后来,这首诗的意义已不在是此诗本身价值,它包含了深遂的政治内涵,成了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争夺地位、权力、财产兄弟反目成仇、手足相残的一种写照。

我觉得这首诗在现代社会也同样适用,它在教育着我们:兄弟姐妹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应该和谐相处,团结一心,不要因名利权力而破坏感情,反目成仇。

国家也一样,比如朝鲜和韩国,本来是同一个国家的,现在却弄到断绝一切关系的地步。朝鲜,这个国家的生活一直都处于低水平。两国的不团结,令周边的局势变得不稳定,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其实,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只有安定团结、和谐相处了,国家才会繁荣富强。

每天早晨,妈妈都要让我背一首古诗。可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首《七步诗》。

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的来历令人惊叹。作者曹植和曹丕都是曹操的儿子,两人竞争王位。曹植很有才华,曹丕则为人圆滑,赢得了曹操的欢心,后来当了皇帝。因为嫉妒弟弟的才华就想治一治弟弟。便令曹植走七步作出一首诗,否则就把弟弟杀掉。果然才华横溢的曹植便作出了这首《七步诗》。

这里面的豆是指作者曹植,而这里的豆萁就是指哥哥曹丕。这首诗的比喻用的十分贴切。曹丕因为嫉妒弟弟连亲情都忽略了,真是太残忍了。

如果我有一个弟弟或者妹妹,我一定会非常爱他,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珍惜亲情。

曹植前期也是在相对安一的环境中过着贵公子生活,但颇有功名事业心。他一生所热烈追求的是“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当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时,他的政治雄心便是西灭“违命之蜀”,东灭“不臣之吴”,“混同宇内,以致太和”(《求自试表》)。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表现这种雄心壮志。《薤露篇》说:“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在《鰕(鱼旦)篇》里,诗人自比为鸿鹄,把“势利惟是谋”的小人比为“不知江海流”的鰕(鱼旦)和“安识鸿鹄游”的燕雀。这些都表现了他追求理想和颖脱不群的性格。但由于诗人前后期生活境遇的不同,表现这方面内容的作品,其情调、风貌也有显著的差异。前期以《白马篇》为代表,它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壮裂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充满豪壮的乐观的精神:“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后期以《杂诗》为代表,更多地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愤激不平之情。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我读李白的诗有感作文


就正直而言,仕途并不适合李白去涉足。因为这位“酒中仙”的诗人所质是他人少有的。而诗人气质愈浓愈重,在正直上就越不会成熟,即便在智慧和情感上他都是智者,他依旧改不了满腹的“不合时宜,读后感;。

在我看来,李白的一生被和现实所禁锢和束缚。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是时李白二十四岁,风华正茂的他便开始向诗坛进军了。他是个才子,“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但他根本不屑于去做一个儒家忠实的信徒。他想像庄子一样站在九天绝顶观俯人间,所以我们可以轻易感受到他有一种天上地下独往独来的气概,固然是由于他站在盛唐这座历史的高峰上,因此,他向往的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他喜游,广博的见识充实了他的人生色彩。我们了解,李白做过隐士、道士、游侠。他的志向立得远,但他只是一个自以为是超一流的正直家而其实根本不懂正直的诗人。栩栩然得意的他曾一厢情愿地认为有皇帝的召见就可以大展鸿图了。然而他错了,他是完全在中的诗人,他陷入属于自己所不能脱出的梦境之中,残酷冷漠的现实给予他的在欣喜之后,只有伤——而这些,除了社会和客观因素外,更是因为他浓重的诗人气质。

李白的气质,用浪漫来形容为好,但说他傲一点也不为过。他的傲完全出于自然,傲也是他一生最鲜明的写照。正因为他的秉性,他始终保持了一颗纯朴的童心,也就是说,他用以衡量世间的眼光总是带着浪漫的情感和稚嫩的理解。他将寄于自己的仕途,而唐的官场的复杂性妄将他的人格死死地框祝李白是框不住的。所以,他和社会明显格格不入。他的狂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印象丰富得惊人,他没有停滞抑或封闭自己,他一旦找到了属于的起点和空间,就不会猥琐和。诗人一生所追求的,往往却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意的。李白的性格和气质,使他迷离在这清醒的尘世之中。

可以说,没有李白,盛唐的精彩大为逊色。余光中《寻李白》写得好“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显然是有些夸张了。但我们应该明白,李白所给唐增添的华彩也并非其他人所能比的。可以说只有唐代,能接受李白这个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李白的性格是改不了的,他若做云,便偏要飞到九天之外,他若为风,便偏要到海上兴浪。他和我们同样不想信浪漫化的生命中会有失败的惨痛。他想把对象化局限于自己的前程,换而言之,他有着对这个人世的占有欲。因此,无论何时,他都不会毁灭他自己独有的美感,他也同样不会止步在生命失意的平原上观看落魄的景象。于是,“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投在李?的帐下。他入宫三个年头,得罪了杨贵妃,高力士,自己也苦不堪言,但还是想着为国效力。我们再品他的昂扬斗志“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湖沙……”诗人就是诗人,他总是美感的主人,所以,他从来不会受自己的象化的美感产物所支配。人的生命没有定式,但李白似乎终究是走不出他的定式——就在他想大显身手的时候,李?野心膨胀,不听调遣,结果发生内讧,被唐肃宗消灭。而卷进争夺皇室宝座的斗争中失败的诗人李白,却幸运地活了下来。

诗人就是诗人,李白不是正直家。

合格的诗人大都逃不掉有一些特有的情愫,李白在虽正直上失意不断,但其诗中所有的意象都可以说是他的审美感受的特殊寄托者。我不敢肯定他的诗是否是一种哲学式的人生,但我敢说他的每首诗都牢牢地固结了自己的情怀。不能说李白没有欲望,我已提过, 他有着对这个人世的占有欲,他处处都以自己吞吐宇宙的豪气,赋予自然景物以崇高的审美价值。他有着如此广阔的胸襟,其实,那半个盛唐早就归他所有了。

据传说,李白是从采石矶的捉月台,为捉到跳入而死的。李白的死竟也如此浪漫,这也是一代诗仙的命运悲剧。但我们相信,他的文字风格是不会苍老的,他只是化成了他诗中的那只大鹏,在他自己的天空下,“扶摇直上九万里”……

读《斑羚》有感700字


读《斑羚》有感700字

《斑羚飞渡》描述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慨万千:一是老年斑羚们的献身精神,他们在面对危险时第一考虑的不是自身的安危,而是甘愿牺牲自己,为年轻斑羚作起跳的垫脚石,自始至终没有一头退缩;二是领头的镰刀头羊,既没有年轻斑羚需要它作垫脚石,也没有谁来帮助它跳到对岸去,它原本可以让自己站在年轻斑羚那一拨里,可是它并没有那样做,而是在所有同伴跳完之后,毅然跳下悬崖,选择了死亡,那是何等从容、何等壮烈。

也许你会觉得有老斑羚会临阵脱逃,可是没有。老斑羚们用死亡为后代架起了一座座生命之桥,每一头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一头老斑羚会摔得粉身碎骨。它们心甘情愿地为下一代开通了一条条通向生的道路,从头至尾,没有一头老斑羚偷偷从注定死亡的队伍中调换出去,更没有一头抱怨过。

我没想到,面对死亡,老斑羚们是那么镇定、从容。

我没想到,面对死亡,老斑羚们是那样心甘情愿、毫无怨言。

我为那些老斑羚从容地走向死亡而感动,同时也为镰刀头羊自杀而悲切。斑羚并不是像人类一样的高等动物,可是它们却懂得为团队着想,而人与之相比却逊色不少。难道我们人类还不如一群斑羚?现在的社会上,人们都只为自己着想,变得自私自利,社会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大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到处充满了虚伪和欺骗。斑羚能在死亡的威胁下,毫不犹豫的为他人献身,而我们却为一点蝇头小利而互相利用、互相欺骗。如果我们再这样下去,不站在他人和集体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我们人类迟早会因为自私自利而灭绝。

愿本文能给天下所有丧失良知的人一点启发吧!

-------------------华丽丽的分割线------------------

你知道斑羚群在被猎人、猎狗追到悬崖边,对面是唯一一条逃生的路,可是斑羚跳不过去时,它们是怎样逃生的吗?

我在读《斑羚飞渡》中看到了这样惊心动魄的画面:

面对死神的威胁,它们迅速的分成老年斑羚和青壮斑羚两队。然后,它们两队中各有一只斑羚一起向悬崖对面跳跃,年轻的斑羚跃起的较高,当它因力尽往下坠落,这时,老斑羚凭借着自己娴熟的跳跃技巧,让身体恰到好处的出现在年轻斑羚蹄下,年轻斑羚踩着老斑羚的身体,用力一蹬,轻松地跳到了对面的悬崖上,而老斑羚则像一只断了翅膀的鸟一样,笔直坠落进了深渊。

当我看到这一段文字,不由的为斑羚的行为震惊不已:我仿佛看到了在那个悬崖上,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悬崖上空划出一道道交错的弧线;仿佛听见了年轻斑羚因为成功飞渡而高兴地"咩"叫声,还有老斑羚悲惨坠地的巨大声响。

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一只老斑羚将被摔得粉身碎骨。这是名副其实的用死亡做桥墩架起来的生命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那些老斑羚心甘情愿为种族的生存而牺牲自己。

看着这群从容走向死亡的老斑羚,我不禁感慨万千:这一起一落,是生命的交换,是生命的付出。为了种群的生存,在几秒种之内没有一丝犹豫,这是多么强大的内心才能做到的啊!

真正的坚强是精神的不屈。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曾经说过:"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的身体,就是打不败他的精神。"动物也是如此。有时侯,体力的单雹生命的渺小,这些都不算什么,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软弱,心灵上的卑微。

人类是自私的、是贪婪的,我们可以因为自己的欲望而随意捕杀各种动物,也可以因自己的好恶而随意谈论某个动物是多么卑微、多么可怜。可是在面对危难时,我们的表现又如何呢?只顾自己逃生,甚至为了抢夺逃生的道路而相互踩踏,最后死伤无数。在斑羚的眼里,我们是多么渺孝多么卑微。我们还有什么资格整天在这里谈渺小,说卑微?

强大的不是肉体,而是精神。告诉我这个道理的是那本书中的斑羚。

读江姐有感700字


奶奶给我买了一本《英雄人物故事》,我每天睡觉前都要看一看,其中江姐的故事是我最喜欢的一篇。

江姐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她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和豪迈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故事叙述的是只有十岁的江姐为了生活被迫去做工,由于她身材天生矮小,够不到高大的机器,只能坐在特制的高凳上,稍有疏忽就要遭到工头皮鞭的抽打。江姐十九岁那年加入了中国公缠档,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豺狼,他们用尽了各种酷刑,也不能动摇江姐的革命意志。敌人用特制的四楞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间,双手紧握筷子的两头来回猛夹,边夹边恶狠狠的说:你说不说,不说就把你吊起来!这时江姐高喊:筷子是竹子做的,公缠档员的意志是钢铁!读到这里我眼含热泪,不由得热血涌上胸膛,多么坚强的江姐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你和成千上万的革命先辈创造的,江姐,我向你致敬!

读了江姐的故事,我眼前又再次出现电影《江姐》中那一幕幕感人的镜头,只见江姐站在山顶的岩石上,大义凛然,天上的彩虹染红了山川,映红了大地,仿佛无数面红旗迎风招展,无数英雄前仆后继,直捣蒋家王朝!我耳边又响起了激昂的国歌和开国大典时惊天动地的礼炮声 我的思绪又回到了现实中来。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

我知道,没有中国公缠档的领导,没有像江姐这样的英雄先烈们的浴血奋战,哪会有今天的美好生活!

当我们走进试验小学这美丽的校园时;当我们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无忧无虑的读书时;当我们回到家里与家人团聚,在一起享受这现代化的生活时,我们可不要忘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无数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回头再读一遍江姐留给儿子的遗言,这不正是无数先烈对我们的期望吗?江姐啊江姐,我要高举你的旗帜,踏着你的足迹,学好本领,建设好伟大的祖国!

-----------------华丽丽的分割线------------------

今天,我闲着无聊,在家里随便找了一本书,叫《江姐》。看了之后令我十分感动。

它的主要内容是:1948年是中国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甫志高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他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开始放出和谈空气。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当解放军攻入四川,即将解放重庆的时候,徐鹏飞等狗急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江姐等人。江姐19岁那年,加入党组织,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豺狼,他们用特制的四楞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间,双手紧握筷子的两头,来回猛夹,边夹还边恶狠狠的说:你说不说?不说就把你吊起来!

我含着泪继续往下读,当我读到江姐在受刑后说的:毒刑是个小的考验,筷子是竹子做的,公缠档员的意志是钢的这句时,全身的热血奔向胸膛。在一旁的爸爸情不自禁地说多好的江姐啊!儿子,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他们给的。我频频点头。

读完这本书,江姐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她英勇不屈、临危不惧的精神,激荡着我幼小的心灵。江姐啊,江姐!我要高举你的旗帜,踏着你的足迹,学好本领,建设好伟大的祖国!

我发誓:我以后一定要像江姐那样英勇不屈、临危不惧!!!

教师点评:作者通过阅读《江姐》一书,深深地被江姐的精神所感动,作者观点鲜明,叙述流畅,用词生动准确,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诗给予我的 ——读百年新诗


我爱诗人,连同诗人写的诗。
早就听过诗风卓异的海子;文笔清新的鲁藜;自由奔放、气势磅礴的郭沫若;灵动飞扬、潇洒飘逸的徐志摩寻找诗人的梦,是我的理想。
常常陶醉于诗歌浅显易懂却又是那么意味深长的文字。当一阵风将一片红叶轻轻掷到跟前,诗人叹口气,绿色的生命也有鲜血;乱石穿空,涛声澎湃,诗人却挥挥衣袖,连歌声都起了深深的皱褶;落花的余香充溢着整个山崖,诗人却愿透着夜的浮纱,轻轻地说上句不要惊醒了她。
喜欢一个人,清闲午后,落日黄昏,一杯清茶,翻开手中书卷,看亲情如灯,品人生似棋;有时,又习惯于雨中独行,手中无伞,让轻盈的雨儿,净去心头的愁绪,或许,在某个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还会遇见那个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姑娘我就这样子,一天天重复着生命的轨迹。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我竟如此地喜欢诗意的生活。
很长时间了,书案上一直摆着一本《百年百篇诗歌篇》,却一直没读完。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怕自己囫囵吞枣懈怠了那些美丽的文字。读诗的时候,我喜欢一遍一遍去体会,然后每次又都有新的东西,充溢着我的世界,一直到舍不得放下书,依旧回味不绝。
这一百年来,诗坛上真是出现了太多的佳作。那些成为经典的东西,或苍莽雄浑,荡气回肠;或缠绵悱恻,感人至深;或温婉细腻,情真意切它们就像一粒粒珍珠一样,不断丰富着我的世界。那些关于爱的呐喊,那些为精神守望的家园,那些为人生构造的严谨哲理,一次又一次地使我的精神受到了强烈震撼。
关于爱的呐喊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在诗人的眼中,祖国就像那位美丽聪俊,令人眷恋的年青女郎;而自己,甘愿做一块正在燃烧的煤。煤,这是一个多美的意象,它具有黑的颜色和火的内涵,这不又正象征诗人淤积多年的爱吗?
爱,这是一个多美的词呀!世界上所有的伟大的爱都凝结在这两个字里,人生的万千情愫都归结在这两个字里。
余光中远居台湾,却心系故土,种种情意都化为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的慨叹;我的诗行是沙沙作响的相思树林,日夜向土地倾诉着永不变质的爱情,舒婷怀着对土地的那片眷念,把它化为了经典;志摩一句沙扬娜拉,不知牵动了多少人的心!诗人饱含着对那位日本女郎的情意,将那一低头的温柔变成了永恒
还记得一个陷入绝境的诗人,在同饥寒交迫的生死对峙中,在与野狼两者只能存一的搏斗中,发出一句无语的长啸:热爱已有的一切!
坚冰融化,云开日出。
爱就这样在诗人眼下慢慢地流淌着当然,这爱也不只是字面那些,也绝不仅是诗人才有。其实,父子之爱,兄弟之爱,生命之爱,都深溢在这辽阔的大地之上。还是公木说得好:我爱过许多男人和女人,我却没有,像爱你这么深。这本是写诗人对诗的爱,但这爱中自然还包括了对事业的爱以及生命之爱。
我爱读诗,其实也源于对爱的渴求。每次,当我翻开那些爱的诗句时,我的心都会长久地感动,感动诗人,同时也感动周围的一切。其实,每个人也都有许多类似的情怀,而这些情怀无一例外地都是被爱所馈赠。
在浮华的社会里,有过太多的虚情假意,有时,我也在反思,真爱究竟是什么? 诗人告诉我:真爱是风,贫穷而能听到风声也是最好的;真爱是雨,有情芍药含春泪;真爱是云,如云卷云舒般淡然深沉。
仔细看看我们的生存天地,其实还是真爱多。因为,世界真的又有那么多让人泪流满面的爱心故事,有太多让你揪心挂肠的人生际遇,有太多神奇降临的命运垂青可恨的是,我只能在这世上活一遍。
那么,就且在这一次生命里
种它许多爱,摘它许多爱!
为精神守望的家园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短短几行字,写尽诗人对美好幸福生活多深的眷念呀!诗人从真实的灵魂状态着眼,抒发了对于自然、生命与人类生活纯洁的热爱之情,将隐遁的意象表达得恰到好处。
回头想想,是呀!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人们活得真是太累了:成天里追逐不止的权力地位,人云亦云的爆料绯闻,还有喋喋不休的名誉、金钱浮生的人们,我们是不是该静一静了?
忽然想起,诸佛讲法,天花乱坠。可是,尘世的人们却再也没有心思去听雪落的声音了。佛曰:心即灵山;我们却说求人不如求己。香客顶礼膜拜,祈祷的是来生的幸福;熙熙攘攘的人们,争取的是今生的富足。可是,走得太快,却错过了路边的美景;想要的太多,却失落了最珍贵的心境。在这个网络高度发达的世界里,可怜的人们,我们又该为自己做些什么?
我也常常在想,精神的家园究竟在哪里?当我为往事而徘徊的时候,当我为明天的幸福而迷茫的时候,仔细想想:傍晚残留在天际的一抹晚霞;夜间山村里一盏盏亮起的灯火,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人的心境在这种环境下难道也会找不到感觉吗?
听人说,闲观庭前花开花落,坐看天上云卷云舒,幸福就会从心底涌起。其实,蓦然回首后,幸福不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哪怕是穿过窗台的一束阳光,爬过栅栏的一挂青藤,叶片下小憩的一只蝴蝶这一切,都可以成为我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诗人是多梦的;诗人的梦,也往往幻化为他们在诗中对梦境的寻寻觅觅。这是他们的精神之家,也是他们要传递给读者的。
我恍惚看见浅水,素手撩着衣裳,诗人在难老泉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原来,静谧是心的琴弦;蓝袄儿穿着,板桥儿给他们过着,康白情一路走来,原来祥和是心的栅栏;不要忘了山巅,水涯,到处是你们的故乡,到处你们是落花,穆木天轻轻地拾起一片,孤寂竟也是一种美
有心而知远方,有心而识灵魂。
走进你的心园吧!当你在人情世故中疲惫不堪的时候,望望天上的云,听听雪落的
声音,幸福就会从心底涌起
因为,一生如望云。
为人生构造的严谨哲理。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我至爱《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短短两句,却包含了一代人的命运和理想。苦难和追求,尽在其中
很早读过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可一直没搞明白诗人要说的是什么。后来逐渐发现这几个简单的意象,传达的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关系,一种看与被看的辩证事实上,现实也是如此。无怪乎,余光中也有类似一首,你站在桥头看落日,落日却回顾,回顾着远楼,有人在桥头正念你。
在这些诗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诗歌哲理了,哲理诗化了,那种思辨的美感和意识流的描绘既让人觉得用语巧妙,又觉得受益匪浅。
诗的深处,总是包含了很多意境。
一首诗,一种逆境,一种理想。逆境中孕育着理想的光芒,理想中又有多少的失意和迷惘。读过曾卓《悬崖边的树》,它似乎即将跌进深谷,却又像要展翅飞翔,无数事实一直在顽强地证明:逆境将创造出世界上最美的画面;荆其柱扬《帆》起舞,告诉我们,当尝到胜利喜悦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历程的艰辛,因为那托载帆的大海,多么苦,多么涩,多么咸。
一首诗,一种淡然,一份执著。面对打击,我们应当泰然处之;面对未来,我们也应当执著以对。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是风雨中的淡然;牢牢地,扎在崖层深处,信念是一株树,一株坚强的高山柏,永远站立在,坚实的崖层上。这是高山之巅的执著。
一首诗,一种坚韧的毅力,一种有价的人生。人们相信,跟着它走就能把春天追着,在没有春天的孤独沙漠里,骆驼也许是最有生命力的了。一匹匹高大的骆驼,满驮着翠绿的枝条,所到之处,春天就会在那落户。仔细想想,这一群可爱的骆驼,其实代表的不就是那些在沙漠中跋涉的建设者,他们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就有时时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让别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泥土,这是一个蕴涵很丰富的意象,诗虽短,却激荡着理想的波涛。一个人的一生,能成为他人前进道路上的一杯泥土同样不容易。
有人说,哲理使人成长,诗歌让人真的长大。的确,读过了太多说教的文字,最后才发现,诗歌其实是最神奇的。在那些花草树木,虫鱼鸟石的背后,居然还包含了那么多的哲学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它们就像一粒粒珍珠一样,可以长流于我们的精神之河,生命之源,伴随我们,直到老去
也许,这便是诗歌为人生构造的哲理。
是呀!在这个世界上,诗给我们的思考太多了:关于爱的呐喊,为精神守望的家园,为人生构造的严谨哲理。在那些美丽的方块字中,有茉莉花开、有智慧召唤、有荒漠甘泉,也有对生命的敬畏。它们或平淡宁静,或惊天动地,或心如止水,或波涛澎湃。
也许它们只是潺潺小溪边生长的无名野花,零星的、散落的,却又是天然的、浓郁的、悠长的。它们就像那带着新鲜露水,透着淡淡清香的玫瑰,可以长久地润泽你的心。
读过新诗,我学到了很多。

喜欢《读《七步诗》有感700》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七步诗读后感5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