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中国诗词有感

读中国诗词有感

诗酒趁年华—读《郦波品诗词与人生》有感。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作品中的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诗酒趁年华—读《郦波品诗词与人生》有感,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杨悦怿

缓缓合上书,书序的标题“诗词无用的年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诗?”依然在我的脑中徘徊,让我不停的思考。在这本《郦波品诗词与人生》的书中,诗词大会上的点评嘉宾郦波老师解读了许多著名的诗词,更在诗词之中品味古人的人生哲学,读罢不由得让我知晓了许多人生哲理。
通过这本书,郦波老师的形象在我心中更加得丰满了,不光是节目中那满腹经纶、温文尔雅的屏幕形象,通过书更能让我感受到他在诗歌成语方面的造诣,传达出来他对生活的感悟和热爱,让人又多了一份亲切感。每当我阅读时,仿佛在见他与古人进行着一次次的心灵对话。
在现代社会里,中华诗词到底有什么用呢?郦波老师在序言中提出的这个问题似乎让我很困惑,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诗呢?他在书中给出了答案,因为我们都需要一种诗意的人生态度。当我们面对诗歌时,它可以给人以修养,因为一首诗,一句词,就能慰藉我们的心灵,重筑精神世界里的伟大自我。“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书中提到了第二届诗词大会中16岁的选手姜闻页在对抗失利告别赛场时,淡定地说出这句诗词。当时场上的选手气势咄咄逼人,她却平和的以这一句诗表达了自己真正热爱诗词的内心,让我深深感受到差距。记得三年级的时候,班委竞选中满怀必胜之心的我出乎意料地以一票之差输给了对手,当场就控制不住情绪,在班里大哭了一场。如今回头想想,我当时的对待态度是多么的肤浅啊,好胜于名利之争,却忽略了自己的真实能力,试想只要自己有能够胜任的能力,坚定自己的本心,无论结果如何,又有什么能够阻挡我的大放光彩呢?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也都有很多因为热爱诗词而坚守自我的人。郦波老师在书中告诫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必须要坚持,历经磨难与风雨也不能屈服,才能使人的精神越发强大。古诗词不光给我们带来人生哲理,更会让我们坚守人生意义,我觉得我的生活中也正需要这种竹子般坚韧不拔的精神。现在我们正值风华正茂,更应该去接触诗词,热爱诗词,汲取古诗词中的文化基因,化作自身成长的动力,以梦为马,诗酒趁年华。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读《财富与人生》有感


如果说,《抉择》、《中国制造》等作品因其写出社会关系的错综,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有所突破的话,那么,《财富与人生》则把这类的创作向着现实的广度和人性内涵的深度方面有所拓展,它透过一个个人物的心路历程,作深入的剖析分解,揭示了人性的变异和堕落,可以说,它是一部直抵人们心灵的作品,它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引发读者思考,*的深层次根源是什么,这也是该书的成功之处。

近年来,反腐倡廉的文学作品可谓不少。各种各样的官场小说、黑幕小说充斥大小书店。但读过之后容易看出其中一些作品的模式,无外乎围绕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揭露*,展开斗争,最终正义战胜*。这些作品大多缺乏立体感,只停留在揭露事件本身上,未能超越新闻化的叙述层次。相比之下,《财富与人生》就显得较为厚重,它超越了一般反腐作品的既定格局,超越了故事或案件表层的时空意义,把笔触伸向了信仰、价值、生存意义、人性善恶、官场现状、世态人性等等内容,使其警示意味十分深远。

作品描写了东方省中国银行金融学博士、常务副行长,黄金公司总经理,省委副书记等人与国际金融游鳄内外勾结、走私黄金、非法洗钱,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时卷走我国大量财富的事件。

该书描写了多种人物,涉及多方面的生活,它写出了人在财富面前的尊与卑,成功地塑造了孟广泰、毕天成、林之文等一批“多元人物”。在黄金和物欲的诱惑下,他们人性的变异发人深省。比如作品中的孟广泰本是一位老功臣,他曾在朝鲜战场的冰天雪地里为保护国家千两黄金丢失了一条腿,然而后来他居然变成了疯狂掠夺黄金的巨贪,变成了一条只知寻求感官刺激的禽兽。还有那位金融奇才、留学博士、银行副行长毕天成,变换着多重面孔活着,他频繁地扮演着好干部和贪污犯,模范丈夫和包养*者,谦谦君子与色欲狂徒,清廉自守与贪得无厌的双重角色。小说还写了巧舌如簧、城府深严的省委副书记林之文。作者对这些人物刻划细腻、入木三分,揭示了他们内心的整个蜕变过程。作品对高检、林雪、西川等反贪英雄的刻划同样有力。高检的家庭生活不幸,但他又是坚强的、毫不妥协的人,他有一幅硬骨头。林雪有一定的理想浪漫色彩,她与西川之恋,包含许多趣味成分,但是作为一位女性,她爱憎分明,莽撞正直,真诚善良,读来可亲可敬。

如果说,《抉择》、《中国制造》等作品因其写出社会关系的错综,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有所突破的话,那么,《财富与人生》则把这类的创作向着现实的广度和人性内涵的深度方面有所拓展,它透过一个个人物的心路历程,作深入的剖析分解,揭示了人性的变异和堕落,可以说,它是一部直抵人们心灵的作品,它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引发读者思考,*的深层次根源是什么,这也是该书的成功之处。

读《幽默与人生》有感


前几天读到一本《幽默与人生》,主要内容:在人际交往中,大家普遍喜欢与幽默风趣的人接触,喜欢与幽默的风趣的人一起工作,共同生活。而幽默风趣的人本身也快乐自在,所以幽默对人对已都有好处。

美国的一家咨询机构曾经做过一次别出新裁的调查,“你身边什么样的人最受欢迎?”本以为回答会有一个丰富多采的结果,却出现了惊人的一致性:懂得幽默、富有幽默感的人,是最受欢迎的人。其实很多的成功者都善于幽默,幽默作为人际交往的工具,不但可以帮助他们树立形象、增加了人格魅力,还可以获得别人的同情、理解、喜欢与支持。毛泽东、林肯、丘吉尔等中外名人都是善于利用幽默技巧的大师。例如:在转战陕北时,毛泽东率领队伍夜进田家湾。十几个同志与毛泽东挤在一座窑洞里睡,房东大嫂不安地说:“这窑洞太小了,地方太小了,对不住首长了。”毛泽东笑着说:“我们的队伍太多了,人马太多了,对不住大嫂了。”这样一说,大家都笑了。一下子消除了房东大嫂的不安。书中还讲了一个故事:丘吉尔首相正赤条条地躺在浴缸里时,罗斯福总统突然推门闯进房间,在这尴尬的时刻,丘吉尔神情自若在说:“美国总统先生,我这个英国首相在你面前可是一点都没有隐瞒啊。”这句话立刻化解了俩人间的尴尬。据说从那以后,两人的关系比以前亲密了许多。

其实幽默风趣的人不在于文化的多少或是地位的高低。记得《红楼梦》中刘姥姥就是一个幽默高手:在贾母的一次宴请时,凤姐、鸳鸯择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她的幽默换来了贾府老少主子们的一片笑声,说明刘姥姥是一个善于制造幽默的人。这次宴席,也由于有了刘姥姥,因此一直笑声不断。事后,她意外地得到了许多银子和吃穿日用之物。还有,前两天吃饭时,一个女同学提酒说:我是性情中人,我干了这一杯。另一个男同学接着站起来说:我是性中情人,我也干了这一杯。他这一说完,大家都笑成一团。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不断加大,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权与钱的竟争,少了许多理解和友爱,平常说话都小心翼翼,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郁闷”。所以在工作与生活中,多一点幽默可以使人们和周围环境更融洽,让我们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但不善于交谈,更不是一个幽默的人,可是我喜欢听幽默风趣的人讲话,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幽默也是一门艺术,以后我要多花点功夫学习幽默,品味生活、享受生活。哪怕是现学现用,也要赢得他人的笑声,更要让我平凡的生活充满欢笑。

读《于丹趣品人生》有感


生活的艺术读《于丹趣品人生》有感六3班朱语

生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无论你快乐不快乐,时间永远在流逝;无论你幸福不幸福,你依旧得活下去。怎么生活,是一个未知数;活的怎么样,是一门艺术。

于丹在趣品人生一书之中提出了一些看法:人们的生活普遍加快,为了挣钱拼命工作,没有一点幸福感。人们为什么有了钱却还是不幸福呢?于丹给出的答案是因为内心的容量不同。虽然我对幸福没有完全的理解,但是我想,既然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房价的增长,油价的提高等社会现象,如果你的内心容量够大,坦然接受这一切,而不是只无谓的抱怨,你计较的少了幸福就多了,因此我认为:内心的容量决定生活的质量。

但同时我觉得,幸福指数的高低和付出的多少是成正比的。任何一个人如果不工作就无法生活下去,因此每个人都会有压力,在尽可能少的抱怨下接受压力,反而事半功倍,幸福感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而如果在不断地抱怨中继续接受压力,那么即使完成了工作,也毫无成就感、幸福感可言。比如我的压力来自于我的学习,如果我遇到一道数学题,老师在鼓励声中教会我和在批评声中教会我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在学习中、在生活中任何人都是有压力的,只有拿一颗乐观的、包容的心态去接受压力,压力才能转化成动力。

古人云:能闲世人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这句话的意思是悠闲地对待别人当作压力的事情,才能有时间去满足自己的幸福感。幸福来自心里,当心被压力占据,容不下别的东西时,幸福又从哪里进来呢?只有空的杯子才能盛满上好的美酒。可见一味地往心里面加没有用的东西,结果心满了,该装的没有装,不该装的全部都是。

可见放空自己是多么重要,书中认为放空的方法,如:烟、酒、琴、茶等。但不论是那一种放空方法我觉得都是有用的,关键是看如何把握。对我而言,弹吉他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琴声中去,忘掉世界的烦恼,也是一种享受。另外,出去旅游,看看风景,或者与人交谈、倾诉,再或者听听音乐,玩玩电脑都是一种放松的方式
。只需要控制一个度。超过度得本身就成了玩物丧志,控制很重要。

于丹的这本书给了我许多的启示,让我对生活的艺术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我认为在忙与闲之间的取舍就是幸福与不幸福的关键所在。我想:这就是生活的艺术吧。

年华有限,诗意无穷——读《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华。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情不自禁地,这些诗句边轻轻的从唇齿间流出。心中的亲切感被一点一点的唤起,抚上质感的书页,一缕缕诗意不禁从心底油然而生。

随着作者的目光,透过每一首诗的背后,看看那一个字,一行诗,一首词中,蕴藏了作者心中多少的深情。不禁佩服起作者的诗意来,一花一鸟,一叶一云,一个个意象在她笔下盛开成美丽的花。这样的诗意,让她拥有了欣赏美的契机,拥有了与古人谈天说地的机会。

这样的诗意,在现实中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但却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拥有。一个不懂诗的人也可以拥有诗意。诗意不单单只针对于诗,在生活中,它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心情作文。一个有诗意的人,他会被世界美好的事物而打动,他会用心去发现去感受一切美的享受;一个有诗意的人,往往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即使很忙,也会忙里偷闲,给自己一个享受美,放松自己的时间。

何谓诗意?我想,通俗的来说就是一种会享受美的心情,一种能发现美好的生活态度。诗歌本身也是一种美,懂得品味诗歌的人有诗意,那么同样,音乐又何尝不是一种美?懂得享受音乐的人又何尝没有诗意?

诗意存在于生活的角角落落,存在与时间长河中的点点滴滴。在有限的生命中,与其忙忙碌碌而身心俱疲地度过每一天,还不如为自己留一些诗意,让我们的生命也因为诗意的存在而倍加美好起来。

毕竟,年华有限,而诗意无穷。不是吗?

品阅人生滋味 ——读《骆驼祥子》有感


品阅人生滋味 ——读《骆驼祥子》有感 ( 王恺欣)

盖上手中的《骆驼祥子》,内心微微泛起一阵酸意,是同情?是嘲讽?还是什么?是对生活的不解?不,都不是,是一种别样的人生滋味!

《骆驼祥子》真实的描述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书的主人公祥子,一个实实在在的老实人,只追求一个小小理想:拥有自己的洋车,安安稳稳的过完后半生。于是他省吃俭用,凭着勤劳与坚强,如愿以偿的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然而好景不长,没多久他的洋车被士兵抢走。但他没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买了一辆,不过命运之神却老与他开玩笑,辛辛苦苦挣来的积蓄又被洗劫一空,这样反复三次,祥子再也无法面对生活,他彻底堕落为了这个城市的垃圾。

这个故事是一个悲剧,彻彻底底的悲剧!一个曾经多么朴实善良,多么上进的人,就这样堕落为垃圾,原因是什么?很简单,因为社会的黑暗、腐败,因为生活的压迫。祥子的车为什么接连被抢,都是大兵、孙侦探那些社会的败类,那些陈腐的禽兽造成的,也许这就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理想与现实总是充满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而改变,也不会完美。”就像祥子,他努力,他奋斗,他只是为了一个简简单单的理想,生活却给了他悲剧悲惨的命运。并不是生活的错,更不是祥子的错,只是他的信心不够坚定,经不住人生的考验,经不住心酸人生!

这又让我回到了现实中,人的一生有谁能够平平稳稳,一帆风顺?而这样的人生却平平淡淡,不值得留恋。相反,一个人遭受了挫折和打击,恰恰是一种历练,让自己可以更好的面对生活,品味人生,同时也能让我们知道酸甜苦辣的背后终究有成功。

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叹惋与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上进,然而他最终还是失败了,没能战胜自己,战胜社会,也许是因为社会的黑暗,也许是个人因素。“环境对个人的改变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当时治安好一点,祥子就有可能实现理想,不至于成为行尸走肉。”环境也关系到了人生啊!

除了环境问题,也有自身的原因。有时,我们受到一点小小的打击,就会不停的埋怨上天为什么会待自己不公平,有这等怨天尤人的闲工夫,倒不如想想怎样去克服,去挑战,你们说是不是啊?祥子一直想买车,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车,于是受迫与虎妞结婚,买了车,结果虎妞死了,唯一的支柱没了,失去了梦想,祥子能不伤心?但是他不应该就这样堕落着,作品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趋到野兽中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虽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但他永远的堕落了,永远的迷失了自我,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耍刺儿,小混混。我想问:原来的祥子呢?人生的辣只是短暂的,克服了就好。这是我的理论,只是觉得可惜了祥子。

人生中的困难,不怕,只要认真,这些道理我们早已明白,可为什么就做不到呢?缺乏意志!至少,我们可以学习之前的祥子,做一个坚强,懂得品阅人生,欣赏人生的人!

在《骆驼祥子》中,除了祥子,再来讲讲虎妞吧。依我看来,虎妞是典型的双重性格,而这种双重的意义,更说明了她的一生也不会一帆风顺,她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当时千千万万家庭背后的社会动荡与无望的憧憬。

她是一个泼辣又有心计的妇女,一副男儿性格,将车厂打理得井井有条,颇有心计的安排了一场骗局,却被父亲————刘四爷拆穿,但她还骗了祥子与自己结婚,却没料到会被父亲甩掉,最终由于她的好吃懒做难产而死。她的一切结局都是她自己造成的,算来算去却把自己算尽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像虎妞一样搭了一条命还是得不到个好名声,人死了,也没人同情。”这又让我明白了,做人还是老老实实的好,对虎妞的认识不像对祥子,一个是要平平淡淡的过日子,不惹是生非,另一个是对待人生困难时,要坚强。总之,都是希望大家正确认识社会,欣赏人生,品阅人生!

读了《骆驼祥子》,我明白了人生的滋味多种多样,一个人的成功,在于如何去品阅这种人生滋味,如果学祥子,先奋斗后堕落,只有失败;如果学虎妞,没事找事,节外生枝,也逃脱不了悲惨。自己的成功,自己的未来,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这种人生的滋味,应该是十分美好的!

读《茶中品人生》有感 (550字)


翻开一本书,书里总有让我感悟的地方:读一篇童话,总有让我感受最深的地方。书香漫漫,让我看过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回味无穷。

刚看到《茶中品人生》这篇文章,让我忍不住读下去,碧螺春篇,酥油茶篇,苦丁茶篇从这几篇的文段中,我读出了前所未有的感悟,细腻的笔触,仿佛将人带入一个净化心灵的境界。梦境间,我觉得自己品尝到了人生的滋味,原来平淡之中的清幽是人生最幸福的滋味。淡淡清幽,如诗如梦,美丽而安静。浓郁间让我品尝到了人生的另一种滋味:拥有广阔的心胸是人生最真切的滋味。内心宽广,豪迈朴实,谦逊而宁静。恍惚间,我明白了,原来先苦后甜的滋味是人生的最欣慰的滋味辛涩的苦丁茶,却也蕴含着层层的寓意。茶后余香,点点的苦甜,缭绕在心间。

静静守着一方茶几,抿着茶,品着人生。带着茶中哲理再次品茶,却发现茶的味道也与同人生的味道一样,同样让人忍不住思索。

品着碧螺春,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踏歌而行;品着酥油茶,仿佛聆听到远方牧民的歌声,豪迈动听;品着苦丁茶,仿佛亲身感受到了人生中的先苦后甜。这些过程是幸福的,真切的,欣慰的,让我们一起品尝这茶中人生的滋味,一起思虑着这茶后的余香。

茶中,品味人生

六年级:程文佳

品三国,品人生


当我花费了一周的时间,再次读完易中天的《品三国》时,不得不说,这可比看三国演义有意思得多了。

此书中,作者不仅把好几本有关三国的资料都给结合在了一起,还增加了自己的想象,让三国中的人物都活灵活现,他们心中的想法也一目了然。同时,这本原汁原味的三国,就让我感觉到,想要了解历史,就必须读史书,而不是演艺。比如周瑜和诸葛亮,周瑜事实上并不是被气死的,而是病故的;而孔明先生治理国家很有一套,但是出谋划策、神机妙算就值得商榷了。

但在这本书中,最吸引人的,还是对人物人性的描写,还有他们的一生。

如曹操,他出生于一个宦官家庭,却从小有着很大的抱负。当他在天下大乱之时,有两条路可以让他选择: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大概很多人都以为他天生是一个乱世枭雄吧,但你们错了,当初,曹操想当的是一个治世之能臣。在他还是一个小小的县令时,就想要治理好自己所管辖的地方,甚至不惜得罪权贵,杀鸡儆猴。当关东联军时,他敢当马前卒去讨伐董卓,我们必须承认,当初曹操的确是一个心系汉室的人,只不过后来他发现汉朝再也扶不起时,他才离自己当初的抱负越来越远的。

还有一件事,就是曹操杀孔融,想必引起许多人的愤怒。但是,这也不能怪曹操,谁叫孔融是士族,而且只会说不会做呢?最让曹操愤怒的,还是孔融干扰了他的政治路线,还说他的坏话,就像你急着上厕所,有人却拉着不让你去,是可忍孰不可忍?当然只能把他干掉。

这本书中,还有许多的人物描写,甚至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与他们心中所想相照应。当然,他们最后的结果,也自然是与他们的人生相照应。当我读完这本书后,不禁为不同的人生深深地感叹。

把书的内容总结起来,那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但这可不是我的希望,我所希望的是,前浪不断地变成新浪。但历史的长河果真如此吗?

读哲学与人生读后感


读哲学与人生读后感,哲学与生活如影随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读哲学与人生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哲学与人生读后感【1】

说来惭愧,自高中以来,就没有真正静下心来去读一本好书。在毛概课上,听了孙老师的教诲,就决心读一点书。以前总是读很多文学作品和历史传记,所以便买来《哲学与人生》,通过读哲,也确实让我收获了很多,领会了很多。

西方有句谚语:哲学不能烘面包,但是哲学能使面包增加甜味。哲学就好比蜂蜜,可以调味人生。我觉得,人生数十载,若没有哲学,充其量只能是生存。而有了哲学,我们才能像海德格尔说的那样诗意的栖居。傅佩荣老师说:如果不谈哲学,则人生不限于盲目瞎闯或随俗沉浮者不多啊!确实,哲学使我们活的有意义,活的有方向。

读了《哲学与人生》,受益匪浅,现从三个方面浅谈下自己的读后感悟。

傅佩荣老师说哲学是必需的。我们人类天性之中都有哲学的倾向,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自由,能够做自己,摆脱各种限制与压力,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喜悦。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爱好智慧。爱好智慧就需要我们超越感性限制,发现真理,并积极印证,而这些的首要基础就是培养思考习惯。我在这本书中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明白了培养思考习惯的重要性。

一个人如果没有思考的习惯是绝对不可能具有独立的个性。遇到事情都喜欢凭着本能的感觉立即反应,而且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我以前就是一个极不爱思考的人,懒惰喜欢依赖别人。从小就按部就班地十分自然的接受父母安排好的一切。知道高一的时候,同学问我为什么我如此努力第学习,我才醒悟我学习只是因为我习惯地认为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就是我应该走的路,但是从来没思考我能用学到的去做什么。其他事情也是一样,发生了事情总是潜意识里看被别人的反应,读书时也总是立刻信以为真。而现在我明白没有思考的人生是空洞而盲目的。只有学会思考,遇事冷静下来想清楚并在无疑处有疑才能有所发现和收获。

只是会思考也是不够的,人生的问题是需要我们去印证的。正如傅佩荣老师所言,人生是需要体验的。如果光是叙述各种道理与格言,而没有自己去体验的话,到了最后还是只能在知识的迷雾中打转。

读哲学与人生读后感【2】

最近刚看完一本名为《哲学与人生》的书,这是一位台湾作者写的书,这本书被列为高等学校哲学通识教学指导专家推荐用书,这位教授在大学开设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17以来座无虚席,本书集作者数十年授课之精华,开宗明义地讲述了哲学的有关知识,通俗易懂,无半点枯燥乏味之感。有人或许会问,学哲学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的确,学哲学是不能当饭吃,但学了后却能知道吃饭是为了什么?以下有一些句子和段落看了后颇有感触,摘抄出来和大家分享,希望能找到共鸣。

人的经验有时候需要概念才能展现内涵。摘自第十四章《文化的视野》

这句话太精辟了!一个人假设碰到一种情况或一种经验,但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不知道这种情况和经验是什么,也无法去处理,没有体会也没有心得,更没有感知力,不久以后就忘了。即使再有相同的遭遇,也缺少先前的心得作为对照,几十年的人生虽然经历很多,但用言语表达出来却很少,对自己的一生很漠然,很无视,仿佛一生都是很苍白的,生命力的乏弱使他感受不到生命的快乐和痛苦。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可以没有良好的,却不能没有正确的理念。摘自第十四章《文化的视野》

在解释这句话之前,先讲这句话文化有三个层次:器物层次、制度层次、理念层次。那么这句话和上面这句话有什么关系呢?打个比方,现代人都讲究快乐,做什么事都是以是否快乐为前提。物质的提高和科学的迅速发展是否能社会的进步?即使在寝食无忧的生活里,人们是否就能快乐呢?有了一千万想两千万,有了两千万想五千万,人的欲望用无止境,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有边界的痛苦里轮回。而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不堪其优,也不改其乐也能更好地证明了即使在物质极为匮乏的社会里,人也是可以快乐的。显然,人是否快乐和物质没有关系。经济和科学属于器物层次,器物不能代表文化。制度也是一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社会主义下的人快乐,社会主义的人一定比封建社会的人快乐,我看不一定。

至于教育,我们知道关键在于内涵而不在于程度。 摘自第十四章《文化的视野》

这句话使我联想起前不久在电视上曝光的那位从事教育工作的硕士生硬闯红灯,不听劝阻并阻挠民-警执法,还故意推桑民-警,最终被治安拘留的事件。不管是初中文化、大学文化、硕士生、博士生,哪怕是小学文化甚至文盲,这只能说明一个人的学历或教育程度,不能说明这个人的人品是按照学历排列的,博士生的学历最高,所以一定是很有文化,人品一等。教育工作所承担的是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古人说,君子要三省吾身,其一就是传不习乎?意思就是,学到的知识用到实处了么?显然,那位硕士生肯定没有学到实处,更不知道她是怎么教育别人的,中国的教育如果都落在这等人身上,后果真的很可怕。

我从小是被我外婆带大的,我外婆有七个儿女,只有我外公一人养活全家,可以说我妈从小都过着这种清贫的日子,再说我外婆也没什么文化,最多只能看看报纸而已。但她经常和我说,人要穷得有志气,不要随便要人东西,说话吃饭都要讲礼数,当时虽然小,不能全懂。要知道,一个大人的言行举止对于一个人的童年时期具有深远意义,甚至可以影响成年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生命重要的不是存活时间的长短,而是活得有没有意义。意义是指理解的可能性。 摘自第十四章《文化的视野》

这句话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甚至有点老套,不过往往越是在老套里越能发现精髓的东西。随着基因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的寿命可以长得无法想象,活到一两百岁算是年轻的。有一个问题却不能忽视,这样活着有没有意义,如果仅是生命的延长,意义何在呢?意义是什么?生命又是什么呢?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哇!是不是头有点晕了,不错,不要说你晕了,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都被这些问题搞晕了,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达成共识,那就是,意义不在于意义本身,也就是意义的结果,而在于创造意义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意义就没有意义。意义在于过程。

很多人不快乐,就是因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然而,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一个人在念中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是要考大学;念大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则是要顺利毕业或继续深造。这样的意义一直往后推延,最后总是要碰到结束,而在这个关卡上,不能在以一个具体的东西作为意义了(如赚到多少钱、当到什么官)。这个意义是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无法达成的,因此不能向外探求,只能内向寻找,也就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要求自己达成一种最高的、圆满的境界。 摘自第十三章《教育与自我》

所谓最好总是要碰到结束那就是死亡吧。一个人一生中会完成一件件有意义的事,难道当他死了后,他所做的一切就都没意义了么?生命究竟有没有意义?你既然问了,那就一定有意义。很少人能达到圆满的境界,但生命的意义不就是在追求圆满的过程中么!只有人才会有这样的提问,才会有这样的终极思考,动物不会,这就是动物与人最根本的区别。

读哲学与人生读后感【3】

暑假拜读了台湾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这本书是傅先生的讲义,被评为最佳通识课程,我读了以后觉得实至名归。书中从古至今,兼顾中西方的主要哲学家的主要观点,侧重于人生与文化,以哲学的思辨方法贯穿其间,引经据典,可读性很强,语言通俗。整日奔波于家庭、学校之间的我们,在假期里,借这本书静静地审视一番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一直以来,觉得人生就是一场现场直播,自己描绘的是自己的生活。殊不知,在不经意的生活中包含着如此多的哲学。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学哲学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傅佩荣先生认为幸福、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有工作可以做,有人可以关怀,有痛苦可以受。

首先,现在就业压力很大,相对于那些奔波于求职而不得的人,自己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爱自己的人,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有志同道合的同事,我内心感觉很幸福。

工作能激发活力,养老院将老人分为两组,一组每人负责照顾一盆花,另一组的老人什么事都不做,纯粹是休息养老。在身体状况相似的前提下,第一组老人比第二组老人,平均多活两年。由此可知,有工作可以做,哪怕是照顾一盆花,也会激发更强的生命力,活得更久。这个调查研究结果,让我深深体味工作的重要。

由此想到自己年迈的母亲,今年77岁,四年前,父亲因为身体多方面的疾病,失去了行走的能力,我很担心,年迈的母亲也会因为照顾父亲而病倒,但是,我发现,每次回家,母亲像以前一样,不断地告诉父亲家里的变化,给他一日三餐,体检显示:母亲的身体很健康。

在父亲过完百日后,我把母亲接到了济南,我不忍心让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再为我做什么,我在心里说,让母亲好好休养。

一日,小哥来电话称,小妹你的想法太奇怪了,千万别让母亲什么事都不做,母亲身体力行可以做的,都让母亲去做。如果她一旦发现自己什么也不能做,会加快母亲的衰老。

果然,母亲第一次独自在院里遛弯回来,开不了门,站在门外怎么也打不开。虽然之前,我们已经演练过很多次,但还是过了很久才打开。

母亲自言自语,说,哎,老了,连门也打不开。我听到了,母亲内心的失望。相对于父亲在世时,母亲在家一日三餐,洗洗涮涮,犹能自理。

开学后,七点半,我和老公上班,孩子上学,家里几乎全天只有母亲一人,我得想办法让母亲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让她有点成就感。

我就让母亲负责照顾家里的小鱼和花花草草,每天给他们喂食和浇水,自己操作按摩垫,不几天,母亲欣喜地告诉我,小鱼长大了,因为坚持按摩,自己的身体很舒服,在花园里遛弯时,看到了藤上挂着几个南瓜,哪里的石榴长得很好

我想,母亲在这几年里,保持很好的食欲,身体依然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个和自己相濡以沫了一辈子的人需要自己,不管年轻时有多少次争吵,现在,他需要自己,这是支撑母亲的强大支柱。

其次,有痛苦可以受,一个人在受苦受难的时候,难免会怨天尤人,如果一时想不开,甚至可能自暴自弃,走上自杀的绝路。关键在于人生是不断改变的过程,人只要活着就会逐渐老去,在遇到苦难时,激发潜能面对考验,结果增加了自己的专长,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这让我想起,上海信息技术学院的邬宪伟校长,他用一句话概括自己不到30岁破格评为教授,最终成为上海名师、全国名师、校长。

凡是能够成为专家或名师的都是在能力边缘的极限上工作后锻炼出来的,他是因为自己的学生将自己逼到能力极限的边缘。所以,要把握受苦的机会,主动而积极地改变自我,让自己变得不一样,任何一种或大或小的痛苦,都提供了一次让自己提升转化的机会,提升转化的可以是身,可以是心,也可以是灵,生命会变得不一样。

我们不必奢望无灾无难的人生,却要在面临痛苦的挑战时,主动而积极地以改变自我,来展现生命的不同面貌。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诗酒趁年华—读《郦波品诗词与人生》有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中国诗词有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