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作文读后感观后感

作文读后感观后感

电影老师好观后感影评。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我们在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往往会发现自己身上的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当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我们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不会在看完一本书籍后写一份读后感呢?以下“电影老师好观后感影评”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师好》这部电影由老师好执导,于谦、汤梦佳等主演,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电影,在教育的道路上,有很多不一样的声音,但是对于每个老师来说,自己的学生在今后的道路上一直是正确的方向就足够了。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电影老师好观后感影评。

首先,先感谢一下教师这个群体。在刘慈欣笔下的小说中,外星人不理解居然人类会有一大批放弃劳动生产,专业从事知识的代际传递的群体。(《乡村教师》)然而,在我们这个弱小的种群发明新的知识学习方法之前,这样的牺牲仍无法避免。于谦在本片中饰演一名八十年代面对问题班级的模范高中教师,希望孩子们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

聊聊这部片子吧。总的来说,作为青春片,在剧情上算是基本合格。脸谱化的学生形象,刺头、学霸、班花八十年代的兄弟情和闺蜜情都有较好的展现。自行车作为全片的线索,癌症、早恋、车祸等桥段虽俗套,但讲述完整可信。本片结尾,没有对高考和众人结局描写,仅突出苗老师的不告而别(难道人民教师就不该对妻儿负起责任吗?)觉得有些突兀。没有惊喜,7.5分可。

于谦老师相声皇后在影视剧上的演技还是远胜郭老师的。俊男美女的新生代演员演技在线,期待他们今后的发展。吴京、艾伦、张国立、乔杉、孙越等一大批德云一家人的友情客串给本剧平添不少喜剧成分,冲这些,本片还是值得进影院一看的。

艺术基于生活,又超脱于生活。我觉得不必斤斤计较影片中所有细节的可行性。每一个人物,我们身边都存在相似的原型,而通过脸谱化、戏剧化的加深,最终在理想和真实间拿捏尺度,这是戏剧。

老师是平凡人,他们也会追求学校分的福利房,会在意一年又一年评比的优秀荣誉,也会在妻儿的落魄中动课外辅导挣钱的心思。我们显然不能苛求他们,要求他们全知全能。他们在我们之前出生,拥有更加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知识储备,给青春的我们以指引,已经足够让人尊敬了。感谢在最美好的时光,有他们作伴。

世事无常,昨日马原课上,来自工程大的客座老师提到他的一位同事罹患乳腺癌,不幸离世。今日在《老师好》首映会上,被工程大的同学再次提及。我才知晓她是《人间世》S2E5《抗癌之路》的主人公闫宏微博士。全场默哀。

于老师提到这是自己的最后一场活动,晚上要回北京,参加德云四老最后一位,邢文昭先生的葬礼。

愿天下所有教师身体康健,能有幸看到自己的桃李满天下。

有点想回母校看看,再一次聆听他们的教导。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孩子的成长_《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孩子的成长——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是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要做的是要尊重孩子自然的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独特性,在孩子的先天发展机制下,给予孩子恰当的帮助,协助孩子获得良好的发展。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的一段话,我一直记忆犹新:孩子在各个学习时期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不一样,小学阶段主要解决学习兴趣的问题,初中阶段主要解决学习方法的问题,高中阶段拼的才是勤奋。从兴趣、方法到勤奋,是个因果关系,前一项不存在,后一项就不能很好地实现。所以,在每一种学习活动中,“兴趣”始终重要,呵护好了兴趣,才可能产生方法,有了兴趣和方法,才能生长出勤奋。所以一直以来,我们一直抱着保持孩子学习兴趣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学习。记得有一次书写“心”字,那三点和斜钩的关系,孩子怎么写都写不好,写出来的比例关系,真是让人啼笑皆非,不知道他是故意的还是真的掌握不了,当一个特别夸张的“心”再次出现的时候,我在中间加了两个圈和一个弯,“心”字变成了一个娃娃的头。当时我和孩子一起哈哈大笑,然后我想机会来了,就跟他说,要不来个比赛,看谁写的“心”字让对方没办法变娃娃头,谁就赢,孩子一口答应了,他认真起来了,没写几个,一个完整的“心”字出现在眼前。这时我也不忘记大力地表扬他,说他又战胜了自己,又获得了进步。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关于“暴力作业”的章节,我们学校老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从来不会像书中提到的老师那样布置“暴力作业”,为我们家长减少了不少因为在作业上和孩子对抗纠缠的麻烦。当初读这个章节的时候,我也曾经“幻想”着用书中教的方法来对付“暴力作业”,当“幻想”破灭的时候,迎来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家长以什么态度来陪伴孩子做作业。特别是在学习拼音阶段,虽然老师已经放慢了节奏,别的学校一个月学完的课程,我们分了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来学,但孩子对拼音的认读还是跟不上。记得那些学拼音的日子,我们天天在心中默念是亲生的,是亲生的。然而有时候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发火,试过几次,在读拼音的时候孩子读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读了前面的忘了后面的,我的情绪来了,为了不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孩子,我选择先离开,我对孩子说:宝贝,妈妈现在感觉得有点情绪,我需要自己待一会,让爸爸来陪你一会,等我调整好了我再过来陪你。在调整情绪的时候,我想到了著名的“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者是对事情的诠释。C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当你不喜欢C的时候,就去找A的茬,尤其与创造A有关的人,而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我对自己说,孩子暂时不会读,记不住,那就给他多点时间,没关系的,我不能因为这样就对他生气,这样对他的学习没有任何帮助……..。等我的情绪调整好后,我对孩子说:宝贝,学这个拼音对你来说有点难度,是不是?孩子回答说:是的,妈妈你的情绪调整好了吗?你刚才是不是想发火?我说:是的。孩子说:妈妈,你虽然有时候是一个烦燥的妈妈,但是我还是爱你的。我抱着孩子说:妈妈有情绪,是妈妈的事情,和你没有关系,我会处理好的,我也爱你。

无论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爱和自由》、《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正面管教》、《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等育儿书籍中,都离不开:爱、自由、倾听。

记得幼儿园临毕业的那个学期,孩子的状态突然退行到刚入园的时候,每天哭着说不要上幼儿园。我当时非常焦虑,孩子到底怎么了?幼儿园老师说,孩子心里有一道坎过不去,他自己表达不出来,他感受到他要去面对这道坎,但是他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去面对,他调整自己情绪的时间可能会长一些,我们要给他时间,给他爱与支持,耐心地等待他跨过去的那一天,等那天到来后,他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种退行状态一直持续到毕业,毕业典礼的时候,孩子拿到的是最佳进步奖,当时的他还不知道这到底是一个什么奖项。

小学刚开学的时候,当大部分孩子怀着好奇、兴奋的心情来参加新生联谊会的时候,我的宝贝表面看着平静,内心却是紧张焦虑的。当大部分孩子每天高高兴兴地背着小书包上学堂的时候,我的宝贝每天醒来第一句话总是说不要上学,并哭上十几分钟。当大部分孩子在校门口迫不及待地和家长挥手说再见的时候,我的宝贝在校门口哭泣着迟迟不肯进去。

这一切,都是我预料中的,我已做好了心理准备和孩子一起面对。班主任邹老师说,孩子在学校一切都很好,放心,我们老师会给他时间给他鼓励,帮助他过渡。

我放下焦虑,每天晚上陪他聊聊学校发生的趣事,不断地肯定孩子,只要发现他任何方面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就大力地赞赏,并强调你获得的是最佳进步奖哦。

一个学期快要结束了,现在孩子不再说不想上学了。孩子说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友好。他说:班主任邹老师说话很大声,震得我耳朵都快聋了,拼音很讨厌,但我还是很喜欢邹老师的,因为她很关心我们。英语老师很年轻很漂亮,应该没有人不喜欢吧?周爸经常给我们起外号,但是他很搞鬼很搞笑,上他的课特别开心。

我一直为他的安静、顺从而感到担忧,生怕他在学校会被欺负,生怕他不敢表达自己。但是就是因为这份性格特点,让他的内心更细腻,对人对环境的观察更细致。我一直尝试着去接纳他这份属于自己的性格特点。是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要做的是要尊重孩子自然的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独特性,在孩子的先天发展机制下,给予孩子恰当的帮助,协助孩子获得良好的发展。作者:叶澔贤妈妈

绿皮书观后感影评5篇


《绿皮书》是一部来自美国的喜剧传记电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托尼和著名爵士钢琴家唐之间的跨越种族和阶级的友谊的故事。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网友们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01

基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绿皮书》的名字来源于一个出版物,该出版物旨在帮助黑人在旅行时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的酒店和餐馆。

《绿皮书》的背景安排在1962年的美国,布鲁克林出生的大硬汉托尼瓦莱隆加成为了一名为黑人钢琴家唐雪莉载去美国南部参加一系列演出的司机。在那个时期,种族主义盛行,这两个背景迥异的男人在旅途中相互了解,真正意义上成为了朋友,彼此的忠诚、爱和互相信任使得这部影片大放光彩。

导演彼得法雷里可以说是凭借这一部电影真正的崛起了,成为了一颗璀璨之星。他在《绿皮书》里描绘了一幅种族歧视和人与人之间伪善的真实画面,带给了观众六十年代黑人悲惨遭遇的图景。

《绿皮书》的两个主角分别是一名黑人和一名白人,但是他们在影片中的出场时间却是一样多的,导演把他们设定成为了相同的身份地位。这两个来自不同背景的男人成为了朋友,也认识到了不能以貌取人,他们最初的印象都是错误的。他们之间戏剧性的、微妙的关系是很值得令人思考。

托尼瓦莱隆加是一个特别喜爱抽烟的意大利裔美国人,他很有处事的能力,自称为忽悠大师,因为他耍别人是一套又一套的。挺着一个啤酒肚,很能吃,曾吃掉26个热狗成功赢得了50美金。他在纽约一家夜总会担任保镖。当俱乐部关门进行装修时,他得到了一份临时工作,为唐雪莉担任美国南部音乐巡演的私人司机。托尼的工作是确保唐能准时到达各个地方,同时也能保护他不会遭受到各种麻烦的困扰。

他的懒散与唐雪莉的风格和优雅的举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为唐雪莉摆脱各种困难,解决各种难题。托尼不一定认为自己是种族主义者,但迹象表明他就是一个种族主义者。托尼漫不经心地在日常谈话中加入种族歧视的话语,当他的妻子桃丽丝给两个黑人修理工喝水后,他就紧接着把黑人用过杯子扔进了垃圾桶。我们还可以发现托尼经常住在比唐更好的酒店里。但是托尼最终在唐的陪伴下,他开始改变,在影片的结尾,托尼完全变成了另外一种人,一个真正值得尊敬的人。

唐雪莉是个黑人钢琴家。他以他的惊人天赋去震撼人心。身为一个当时富有但却社会低下的黑人艺术家,他遭受到了各种不公平的待遇,被人殴打,被警察欺负,被要求不能在白人的餐厅里就餐他忍受了下来,他把这口气咽在肚子里。但是每个人都是有极限的,他放弃了最后一次演出的机会,去了橙鸟餐厅。在那里演奏了最开心的一次钢琴曲,这也是我们在影片中最后一次看到唐雪莉的弹奏。

唐尽管知道他在南方会受到不好的待遇,他还是毅然决然去演绎,希望他的音乐能改变人们的想法。他在参加一系列演出的过程中显示出了自己勇气和坚毅的力量,他的经历也因同性恋而变得异常复杂。生活本不易,重要的是就是作真正的自己。

无论是在哪里,无论是在做什么。托尼和唐这两个男人之间显示出来满满的友谊,他们之间荡漾着快乐,团结共同克服时代不公的遭遇,这是令人心酸和振奋的一个过程。这也是影片想要给观众表达的一种感觉,也是本片最值得去享受的一个地方。

可以说,《绿皮书》中描述的种族主义和偏见比现实中更为温和,但这仍然让人感到一种强烈的不安感。《绿皮书》的剧本很有巧妙之处,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最重要的还是两个出色的演员,他们将两名角色演绎的非常精彩。这也提升了影片的一个档次。影片的叙事表达能力很强,能够轻易抓住观众的细微情绪变化。这部影片也许不会深入到种族主义最黑暗的深处,但是它给予了我们希望,强调了在特定环境中能够战胜自己偏见的重要性。

《绿皮书》是一部轰动人心的电影,它迫使观众必须面对种族歧视这个中心主题,为我们展示出来了种族主义的阴险与邪恶,但是观众还是接受到了这种表达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部影片表达肤浅,相反的,影片给人是深入人心的感觉。在一个种族主义相对比较恶劣的时代,也许我们需要一部乐观的电影来提醒人们这种情况是可以完全改变的。我们也需要提醒自己,真正的去了解我们自己,善待他人是解决偏执的最好办法。所以说,这部电影的效果非常好。

推荐大家去欣赏这部关于种族主义的电影。

02

从人物到故事整体都超出了预期,感谢这部电影给了我一个充满温情的周六夜晚 :) 。旅途是人最能袒露自我的地方,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激发出每个人个性的不同面,于是这些旅行者之间的棱角相互碰撞,结果若非不欢而散就是难得挚友。但如果将这部电影归为公路电影,显然是削弱了它很多的情绪,虽然整个故事是以公路为背景,但主人公却不是旅行者,少了公路该有的惬意敞篷高歌,多得是体面的克制与市井习气的幽默对比,加之复杂的社会背景给了他们更多的情感色彩,黑人平权问题,社会阶级矛盾,为这条公路平添了很多起伏。片子出彩的地方在于,Tony和Shirly同作为美国这片土地的所谓外来者都有着自己的骄傲,Tony不愿意改掉自己的意大利姓,正如Shirly听到他只能使用户外厕所后的愤怒等等。但在这两个月的路途中,他们相互影响着,两位主人公虽然是雇佣关系,但美国式的上下级关系给了他们成为朋友的契机,炸鸡,烈酒,一个个符号性的东西在无形中被相互的真情实感所击破,全片在黑人酒吧的欢愉音乐中达到高潮,随后经历的第二次警察拦车也再次证明天下乌鸦也许并非一般黑,佩戴有色眼镜的人所幸不是大多数,最后以温情电影惯有式的拥抱落幕,美式幽默,完美的配乐和利落的转场让整个电影节奏紧凑,一切都是优秀剧情片该有的样子。不过纵观整个故事,在观众的角度还是觉得片子对于某些部分的表现有少许缺憾。比如Tony是如何对黑人开始改观的心路历程描写的比较少,从起初扔掉黑人喝过的玻璃杯一直到为Shirly背手(假装?)拔枪,这么复杂的一种情绪变化其实很难单单在听了几次演奏后由欣赏才华而消减。虽然电影中有片段以Tony的角度稍微交代了下这个过程,比如Tony站在阳台上抽烟,观察对面阳台独自喝酒的Shirly,还有Tony第一次和夫人写信时提到的对Shirly的欣赏,当然也是从这里开始,观众开始对这个开篇轻率讨人嫌的(因为扔杯子不能忍)人物有了改观,直到后来几次解救落难Shirly,确定了整个电影友好和谐的黑白平权基调。另外,看完电影查阅了片名的来源,片方解释Green Book是一本专为黑人准备的旅行指南,书中一般会标注各种黑人可以出入的场所(包括餐馆旅馆等等)。总体这部电影还是很优秀的,起码于我这个阅片不多的人而言祝福冲击奥斯卡成功。

润物细无声的教育_《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世界上没有谁与生俱来就会当个好妈妈,好父亲,好父母。做个好父母,那得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学习及提升完善自我!

新学期刚开始不久,心驰兴高采烈地回来,迫不及待地从书包里拿出一本书递给我——《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接着笑着说:“哈哈......妈妈,你也有作业啦!”“哦,那妈妈我也是一名小学生了!”我回应道。心驰听后很开心,因为学习路上有妈妈与他同行的感觉真心不错!

当我细细阅读完尹建莉老师写的这本手记后,发现有双重身份的她对孩子的教育是那么的真切用心却毫无痕迹。那正是身为父母的我们学习的楷模。父母教育孩子是一门大学问,有着其独特的门路。如何自然无痕的教育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欣然接受。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理念特别值得我们借鉴。

孩子的状况是花样百出,甚至有时还会层出不穷......怎么样做才能既不伤着孩子幼小的心灵,又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就拿前几天来说,心驰突然闹着就不愿去上兴趣课,嗯嗯唧唧地说:“真倒霉,这么晚了还得去上课!我不想去......”那天我很平静地问他:“这围棋课是不是你自己要求学的?是不是你自己喜欢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那就对了。既然是自己喜欢的,那上课就是一种享受!如果是你不喜欢的课,妈妈逼着你去,那才是倒霉呢!”他很乐意地点点头。之后我们就开心地拉着手向前行......

孩子就是需要我们这样耐心地陪伴,适当地指引......而不是强扭瓜果,任意拂逆,而是让孩子自己慢慢从中去理解、去探索、去感悟......

当然,我有时也会把控不住自己的情绪,会对孩子怒吼抓狂!特别是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会指责孩子写字不认真,速度太慢,拖拉等等。那时,我就不能很好的做为一个有耐心的妈妈。我当然知道对孩子不能太心急,更不能以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但往往很难做那种“知与行”合一的境界。所以,我们要不断潜心修行自我。

孩子们犹如每一粒种子,我们做父母的就如阳光、雨露、土壤。如何让我们手中的这粒种子在优良的环境下健康萌芽成长。取决于我们父母的自身素养和教育理念。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一面,我们作为家长,需要用心去发现各自孩子的特性,再采取相对应的方法来指引,就会变得事半功倍!孩子都爱听赞美的话语,你越是夸他,他就会越起劲,学得格外得快且好!但也不能过于夸奖,夸得太过了有时也会适得其反的。这就要我们作为父母自己把握好当中的度。

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不仅是对自己的家庭负责,也是对学校负责,更是对将来步入社会负责。我个人特别欣赏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也一直努力地在用这种方式滋养孩子......

总的来说,我们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任重而道远......作者:周心驰妈妈

信任之匙_《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600字


信任之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600字

实话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我并没完整看完,只挑一部分章节阅读。特别欣赏尹老师在处理孩子某些状态时的态度,不急不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值得我揣摩、学习。

每个孩子都各有特点,成长环境的内因和外因亦各有不同,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适合所有的孩子,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聆听她,尊重她,这是我必修的课程。

当舒尹进入一年级,我和她一样兴奋。但是,我渐渐发现她是一个磨蹭高手,完美主义者,做任何事情都慢悠悠,一张拼音卡她能读四十分钟以上,急得我眼珠子都要出来了。她依然没有要快速行动起来的意思,看着内心真是忧伤,这孩子,怎么办?

睡前我问她以后写作业、起床、刷牙,能不能迅速一些,她拒绝作答,原因是我大声说话,我意识到不对,赶紧抱紧她,跟她说对不起,妈妈确实不该急躁,不该大声说话。她看我道歉以后,才肯说:“你大声说话我害怕,而且,刚学拼音我不会读。你一大声说话,我就不敢读了,我需要时间。”孩子一席话,我深感自责。作为一个初学者,她刚学拼音,确实需要时间,而我没把情绪控制好,把“望女成凤”的焦虑情绪带给她,这就是我的不对。家长坦诚面对自己的过失,比故作威严更有威信。

这次以后,她写作业我很少参与,一般都是她独立完成,她不懂的时候会发问。我发现,呵斥也罢,哄逗也罢,未必奏效,有时,信任也可成为一把钥匙。信任孩子,会有其不意的效果。只要相信她会做好,她就真的越做越好,越来越会控制写作业的时间,起床、刷牙、上学亦渐见起色,我很欣慰。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但是我希望我能够放下姿态,培养耐心,与她平等交流,尊重她的想法,让她感知生活之美,学习之乐,一起探索幸福的真谛。

作者:杨舒尹妈妈

相信《电影老师好观后感影评》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作文读后感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