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红楼梦读后感600字

红楼梦读后感600字

红楼梦读后感600字2024(2)。

四大名著是我国的经典,已经被翻拍成一部部的电视剧,我们看四大名著的电视剧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读名著是主动地,可以边读边想象,不太容易先入为主。如果你对名著思考了很多,那不妨把它写在本子上。那么,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红楼梦读后感600字2024(2),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红楼梦读后感600字2024

独坐窗边,捧一杯清茗,静读《红楼梦》一书,初如白开水,淡而无味,而后渐觉如陈年佳酿,个中滋味,五味杂陈,正所谓千古一梦,都是红楼中人。红楼如酒,小酌怡情,大醉伤身。

古今中外,可有一书,能让人百读百遍义,孰读孰不同?正如作者开篇所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此书早已旷古绝今,再续皆为狗尾续貂。

曹雪芹作红楼梦,究竟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自觉红楼有大道寓于其中,道生一,开篇衍生一石头,一生二,由石头衍生出神瑛和绛珠,二生三,再衍生出宝、黛、钗,三生万物,是为红楼梦。

仿佛是梦,不太想承认的梦,但却成了现实。我们是否都在做着自我欣赏的美梦,另外却做着可遭批判的言行?正如书中所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我们是否一生都会生活在如此不真实的大梦之中?

红楼中事,满纸荒唐。红楼中事,满目心酸。总觉得高鹗和刘心武续的后四十回都不甚好,都没有写出曹雪芹心中所想,把红楼的结尾写得太过凄凉,太过小家子心性,没有刚开始的大气,也忽略了许多隐藏的深意。如果曹雪芹没有生在乱世,如果他能够将红楼的结尾公诸于众,或许一切都会不同。但自古乱世生英才,如果不是在那个纷乱的年代,没有那乱世之秋,又何来雪芹何来红楼?红楼大梦,千古一梦。我这小辈自不敢妄加造次,比不上那些红学家,也只是凭着对红楼的亲切与熟悉来谈一些见解罢了。

普天之下,怕是只有红楼才能常读常新,每时不同的年纪不同的心性都会影响对这书的感悟。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怕也只有这石头记能让人魂牵梦萦,配得上这名著二字。

HDh765.com更多四大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红楼梦读后感600字2024 读《红楼梦》有感


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但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当之无愧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颗明珠!作为一个无名后辈,冒昧谈谈我读《红楼梦)的感想。

在我看来,林黛玉的命运无疑是个悲剧,她从出生,进入贾府,再到与宝玉相爱,最后病死,她的眼泪从未断流。她很敏感,毕竟寄人篱下,渐渐养成了爱计较。咽声吐气的性格,父母早逝她无依无靠,另是对宝玉芳心已久,但却总是患得患失,最终抱憾终生。

衔玉而生的宝玉聪颖灵秀,他向往自由,对封建社会的控制极度不满。他死心榻地深爱林妹妹,矢志不渝却以失败告终。

一边是绝世佳人,一边是翩翩少年,一个天资聪颖,一个博学多才,她整天为他哭泣叹息,他时时为她牵肠挂肚。然而,他们的爱情却时刻被压制着。最终,宝玉同宝钗结为夫妻,黛玉疑遗憾地离去......

有人说:《红楼梦》无非是一部叙述宝、黛、薛三人的爱情纠葛。但我认为《红楼梦》更是一篇篇面照出来封建社会的衰败的镜子。

贾府本是烈火喷油,鲜花簇锦的钟鸣鼎食之家,但却渐渐走向灭亡,贾母在府中虽无官无职,但却 府中太后自居。她重用腐败分子王熙凤,包庇贾琏,为贾琏种种恶习开脱。

其次,泼辣妇人王熙凤常与其它腐败分子同污合流,带出一大帮蛀虫,把贾府搞得乌烟瘴气。当今社会上,很多人为谋得官职,不惜贿赂他人,许多有权有势的人借职将自己的亲属谋到职位。........如事情接连不断地出现,后果不堪设想!

百人读《红楼梦》百种见解,我不是文学家、不是历史学家,我只是无数拜读此书的常人之一,我只能倾心于自己的感受,哦!《红楼梦》让我真的无法自拔。

《红楼梦》读后感600字2024


《红楼梦》读后感600字2024

仟可若

这个暑假我读了老师推荐的一本名著《红楼梦》。开始我不怎么读的懂,但是后来经过我的努力,我终于将这本天书理解透了。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和大小故事。主人公是贾宝玉,他是一个柔中稍微带刚的男子,他的柔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全家又是由女子来掌管,而且全家大部分都是女性,这样就对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位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富有,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不得不提,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爱情专一,善良,尖酸,多才多艺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贾母看不上她,就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听说后被气死,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新娘并不是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家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他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有些人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冷清了,又何苦进宫呢?皇帝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埃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读完这本书后也让我理解到了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和人生短暂和人生旅途中难免会有许许多多的意外现。

红楼梦读后感600字2024(3)


红楼梦读后感600字2024(3)

翻阅了《红楼梦》这部书,真是一部呕心沥血的大巨著,故事虽然紧紧抓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恋爱、婚姻的悲剧,但也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环境描写,从而写出了产生这一悲剧的社会根源。故事中的男主人公贾宝玉是个性格柔中带刚的人,他从小生活在富裕的家境,周围生活的全是女人。而女主人公林黛玉则是体弱多病,多愁善感的女子。宝玉和黛玉两小无猜,情意绵绵,二人虽然常常争吵,却在不断争吵中情感愈深,但是贾宝玉的家人不怎么喜欢性子直率不善掩饰的黛玉,却对薛宝钗钟爱有加。贾宝玉那时候犯糊涂了,什么也不懂。先是王熙凤和贾母商量,说宝钗如何如何好,说两个人如何如何登对,还说给宝玉办个喜事没准能把宝玉的病给治好。然后对宝玉说,给你娶林妹妹好不好啊?贾宝玉说好啊,贾宝玉一直以为娶的是林黛玉。贾府的人都商量好了,这事要保密,尤其不能让林黛玉知道,在宝玉成亲之后再给林黛玉找个好婆家。谁想到有个人说漏了嘴,得知此事的黛玉心灰意冷,悲痛而死。最可怜的是,这时候贾宝玉还不知道林黛玉死,还等着结婚呢。林黛玉就这样孤零零地一个人去了。知道真相后的宝玉痛苦万分,在家族使命科举考试之后便出家当了和尚。

虽然很令人遗憾,但我觉得这就是《红楼梦》爱情描写的杰出之处,它不是单纯的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情爱,而是表现了主人公和封建制度从生活道路到整个伦理道德观念上的尖锐对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没落。因此《红楼梦》概括了深刻丰富的社会内容,而且像生活本身那样,爱情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存在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这就是二百多年来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

红楼梦读后感600字2024


红楼梦读后感600字2024

这个寒假中,我阅读了四大名著之一,我曾感叹结局的悲哀,黛玉的抱憾而亡,宝玉的出家当和尚,宝钗的夜对孤灯,以及贾府的哀败萧条;我也曾抱怨曹雪芹的狠心:为什么不成全宝、黛的爱情,反使他们阴阳相隔,最后落得天各一方。人世间就真的只有忧愁与伤心的泪雨吗?

她有闭月羞花之娇美,却生态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显出她的弱不禁风,她的泪眼朦胧,魂牵梦萦。

她本是冰雪聪明的奇女子。魁夺菊花诗的潇洒,芦雪庵争联即景赋诗的敏捷,与湘云月下吟诗的才情,至今还历历在目,她讲无人能比的才情发挥得淋漓尽致,令我佩服,令数千万人为其倾倒。但细细品来,纤巧感恩的字句后,又隐藏多少眼泪,多少辛酸。

三月,花朵艳放,花香满天,黛玉,却用锄将一瓣瓣青春的碎片,连同自己的泪珠儿,一起埋入芬草菲飞的泥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痴笑,他年葬侬知是谁?她把自己的渴望、梦寐、生活的克色,全都埋入土中,却埋不掉孤独,如影随形的孤独,与生俱来的孤独。

与宝玉爱情的凄苦,本事情投意合,情意绵绵。宝玉是她唯一的知己,课天不由人,性格孤僻,人缘不好,成为她通往幸福大道的一块绊脚石,是的原本疼爱她的贾母对她渐渐疏远,胜利的天平自然倾向了城府极深的宝钗这边,凤姐的一出偷梁换柱技使两个人痛失所爱,黛玉含泪焚诗,含恨归去,从此阴阳相对,宝玉疯疯傻傻,看破红尘,削发为僧。

红楼梦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让我感慨万千。

《红楼梦》读后感-600字2024


《红楼梦》塑造的人物都充满了艺术魅力,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封建制度的黑暗和封建家庭的没落,这使我对封建制度的痛恨加深了一步。四大名著读后感频道小编为大家提供范文《《红楼梦》读后感600字2024》。更多内容欢迎访问。

读罢《红楼梦》,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心酸,或许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兴荣到衰败而感伤,或许是为红粉佳人的香消玉殒而遗憾!

在《红楼梦》中,最美好的也最令人感慨的就是黛玉和宝玉两人的爱情。从小时的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到长大的心生爱念,这是多么自然、纯洁、美好。然而,因为生不逢时,因为当时林黛玉的孤傲自许,目下无尘,同周围的环境表现出明显的不合拍,所以贾府里除了宝玉这个知己是很少有人喜欢他的。所以外开孤立无援,无权无势的地位。又因为贾母与王夫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处心积虑策划了一场骗局,硬是把薛宝钗嫁给宝玉,使得这段爱情被无情地扼杀,最后他们的结局自然可想而知,落得个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悲惨局面。

而从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曹先生的惊世才华,那凄凉柔媚的葬花词,即使是百炼钢也能变成绕指柔。一年三百六十日,刀剑双寒严相逼,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浊陷渠沟。一首葬花词,就写尽了周遭环境的污秽,逼迫的激愤和对茫茫前途的无能为力的绝望与哀愁。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封建制度的黑暗和封建家庭的没落,这使我对封建制度的痛恨加深了一步,尽管《红楼梦》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东西尊重女性,但它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

我是个感性的人,为什么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呢,难道门当户对真的有那么重要吗?重要到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难道权利和利益真的有那么重要吗?重要到连自己最疼爱的亲人也要出卖?我不懂,但我只希望宝玉和黛玉能在天堂相遇。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2024(2)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2024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灵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引出着一故事石头记。有以甄隐士为线索开始即结束了整个的故事。

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又一个国度英国。她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杰出的、有天赋的,剧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亚。他用他毕生的经历发扬了本国的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戏剧。那时一个民族,他那时代不灭的灵魂,以各种形式表现着自己、充实着自己。正如莎士比亚与戏剧的微妙关系一样,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灵魂的一部分。与其说他是异步伟大的巨著,不如说它是中国通史。与其说那是写贵族的生活,不如说是当时时局的真实写照。从一点点的细节来讲,那种语言的魅力体现出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从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张一弛。一丝一毫无不张显出人物的特点,可以说那种语言的叙述找不出一斯破绽。而从中又可以看出一个民族发展的问题,具体的症结,具体的民生国计,无不与此相关联。这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柬书。

前面说都都是前八十回,而后四十回我认为恰恰相反。从中有许多的破绽,例如贾宝玉在前八十回的一回中已经暗示到其是一悲剧人物,而到高鄂的笔下它又成了一个乐于学习又参加考试而考取举人,从一个顽童到一个好学之人,这中间几乎没有什么衔接,是很令人匪夷所思的。而且在最后又丢下已经怀孕的宝钗出家为僧。而且据说高鄂是因为一个上任的资助,取续写红楼的,我认为一个初衷就不那么纯洁的人,并且也没有理解到曹雪芹的写的《红楼梦》。是无法写好的。再说想象曹雪芹一样的来刻画人物是非常难的,不是容易达到的。我看到不如留下这四十回不写,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还是挺美好的。

《红楼梦》读后感500字2024(2)


《红楼梦》读后感500字2024

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民族在黄土地上生生不息。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不仅是前人留下的文化瑰宝,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历史的宝贵资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备代表性的经典之作。千年传奇,百世经典。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红楼梦》问世后,以它深远的思想意蕴与精湛的艺术魅力,震撼了一代读者的心灵。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了一个贵族大家庭贾家从兴盛到衰落的故事。在那个贵族家庭里,大多是一些挥霍享受,专讲吃喝玩乐,放债收租的寄生虫。有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内心肮脏刻薄。小说的主人公,贾家的工资贾宝玉和他的表妹林黛玉是一对嫌恶贵族习气,反对封建礼教的青年。在那个环境里,他们离经叛道,幻想不媚世俗流,走出一条不熟任何羁绊的自由之路。然后结果却适得其反;林黛玉受尽歧视,害病死去;贾宝玉离家出走;而那个贵族大家族,在享尽富贵之后,也像腐朽的大厦,倾刻间便坍踏。

《红楼梦》成书于清朝时期,数百年以来,它们一直深受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人民群众所喜爱。说起其中的故事和人物,无不令人口齿生香。

红楼梦读后感500字2024(2)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历史中的一叶典型的情感扁舟。

我始终觉得宝钗是强者,但她的悲剧也许比林黛玉更令人叹惋。黛玉的美是一种感性而诗意的存在,宝钗的美则一种理性的世俗的存在。薛宝钗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最为丰满、生动、复杂而又深刻的一个人物形象:才华横溢,头脑冷静,作为封建礼法制度的自觉的积极维护者,她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也有着灼热的人生理想。

薛宝钗虽不是主角,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她确实端庄,沉稳,但并不显得做作.她和黛玉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这里.本来,她也有活泼的性格。她从不在人前与人为难,不与人正面起冲突。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她没有得到任何人的爱,自己也无力去追求所谓的爱。她是一个缺少自由的人,她,没得选择。当她听到母亲说已经答应了与宝玉的婚事,她能怎么呢?处在一个那样的封建社会, 她别无选择。

在埋藏了宝黛爱情的同时,也埋葬了她自己的幸福,虽然争得了宝二奶奶的宝座,但始终没争得叛逆者的心,同样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当贾府被抄时,是她,冒着被人羞耻的不正身份协助处理。当宝玉出家时,是她,压抑自己的苦楚稳住了王夫人。当儿子出世时,是她,丢弃大小姐脾性,拼命挣钱让他吃好穿好。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2024(2)


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2024

我用目光碾过那本书,安静,顽固,浮华的尘土早在时光流逝中抹去,昨日的梦呓隐约中透露出这本红楼。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一切的故事,不知道到底是真是假,是真的,它凄美得让人难以相信,是假的,它却真实得可怕。不过转念一想,又何必计较呢,若是看透了一切,这本书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我,宁愿在迷失中品读这本书。

贾家,宁荣二府,这是财富,权势的代名词,可其实有谁知晓,一入豪门深似海,宝玉,宝钗,湘云,包括黛玉,整日待在大观园里,吟诗赏花,固然风雅,可这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整日的限制,使得大观园里的人情感封闭地可怕,越压抑越多,爆发时什么都拦不住。

踏破时间,回首那一段缠绵凄苦的情史,一段大家族的落寞史,过去了却也过不去。初识黛玉,容颜惊艳,明眸皓齿,只是那双眸子却总是含满了泪水。宝玉,娇生惯养,却也才思敏捷,嬉笑不羁,却也纯真无邪。相见时的似曾相知,宝黛之缘,在相见的那一刹那早已注定。就在这大观园之中,宝黛互相的情愫至此开始酝酿,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上天注定的缘分,却也拗不过贾母的一语定音。

美黛终损,谁可知当时一怒摔玉只为伊人。焚稿时,有谁知道黛玉心中的苦楚,泪洒了一遍又一遍,宝玉却还蒙在鼓里,在为他和黛玉的婚事而欢天喜地,两处气氛差距之大,却能异曲同工地显示出两人之间的爱意。终于,终于,那个眼里常有泪水的绝代女子,最终含恨而去,黯然飘逝。而宝玉最后知道了真相,伤心欲绝,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最终看破红尘,即使中了举人也无心再管,无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后人只知道,原来的那个纨绔公子贾宝玉,身边再也没有那个叫林黛玉的佳人,一切,都结束了。

贾母是非常疼爱宝玉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只是她有她的观念,宝玉有宝玉的想法,碰撞之后,只得一切按照贾母的意思去办。

再去看王熙凤,她果敢,泼辣,心肠却也阴毒。她收受银两,逼死年轻情侣,逼死尤二姐,犯下的罪行着实不少。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王熙凤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女强人,她将贾府上上下下的事务处理地有条不紊,几乎没有出过乱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当家人的角色,而且最后王熙凤身患重病,还要处理贾府事务,最后被所有亲人背弃,死得也确实可怜。

贾府的丫鬟们也是构成红楼的重要元素,虽说是丫鬟,却也都是气质出众,富有才情的雅女子。袭人,鸳鸯,晴雯,妙玉,哪一个,不是令人倾倒的女子。

结束了这本红楼,内心却依然波澜起伏,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在最后的结尾诗中结束了......

相信《红楼梦读后感600字2024(2)》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红楼梦读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