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2000字2024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而《围城》大概就是只属于那个时代的真实与沧桑,记载着只属于他们的世事沉浮,但最终只独留下语言幻化成的空花泡影罢了。
《围城》是钱锺书诸多作品中唯一的长篇小说,它以讽刺性的笔调,通过对方鸿渐等一批留学生生存的艰难与爱情的不如意的描写,揭示了他们从生存到灵魂的全面困窘,同时也讽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冷漠和虚伪,鞭挞了知识分子庸俗、懒惰、虚荣等人性的弱点和人心的颓败。小说以平实的语言,细腻的描写,独到的风格,展现了知识分子在婚姻、家庭、事业等诸多方面的围城心态,给人以深刻的哲学性思考,让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它是一部感时局之艰危,伤人生之困厄,叹人性之缺陷的忧世伤生之作。
初识《围城》,是听别人在介绍这本书。有了印象,便去借了这本书来看。我是抱着一种平常心态去读它的,读完后只觉得好似完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松了一口气。站在围城的城外,转了一圈,如一个局外人,冷眼旁观,但终究还是逃不开它的枷锁,被其触动了心灵。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围城就是这样的吧!读它的故事,读它的语言,缓缓翻开书页,细细品味,深深沉溺其中,想要发现什么,抑或是想找到些什么。我与《围城》的缘分还在继续,我看到了心中的哈姆雷特,我的围城。
围城是什么?不过是钱老先生笔下的方鸿渐等知识分子在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的艰难曲折和每次努力过后的失败,最终只能一步步向绝望的深渊走去,向一个个围城里走去。它淋漓尽致地揭示了现代人孤独的心灵和一无去处的现实困境。其实围城人生,不过是进城、出城,冲进去、逃出来,周而复始,永无了局。无论怎样努力地冲进,逃出,最终都是无奈的。人生总有诸多不得意之处,人生终究不可能按照自己原来的意愿行进。所谓的挣扎,所有的矛盾,亦不过是一场困兽之斗,只会有一个结局,逃不了,避不掉,挣不脱,只能是一出悲剧。儿人生最大的悲哀不过是还未开始便已知道结局。
文中的主人公方鸿渐就是这样的一种悲哀,一出悲剧。我是不大喜欢他的,觉得他太过矛盾。他既善良又迂执,痛恨奸恶之事却又迂腐得不行;他既正直又软弱,明辨是非却不得不屈服于现实;他既不谙世事又玩世不恭,不会耍阴谋诡计却时刻谨慎。他的性格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他的遭遇,也正是一部分较正直的知识分子的困厄和遭遇。他就是那个时代的部分知识分子的缩影,一个时代的悲剧。方鸿渐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来自本性的怯弱。在他的世界里,只有随遇而安。他心安理得地接受未来岳父的馈赠去享乐;他没有能力去反抗父亲、去争取婚姻的自由;他只有在不得已回国前为了虚荣和交差而去买假学位来欺骗家人;他不会为心爱的人放弃一切去追逐缥缈的幸福。他的顾虑太多,面对现实的压力,情场的失意,事业的危机,他选择了方鸿渐式的方法怯弱地躲避、逃离。他也曾经想摆脱一切束缚,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可在现实的大山面前,他依旧忍不住后退,内心极度的挣扎下,他无可避免地一步步走进家庭、婚姻和事业的围城,从一个围城到另一个围城中,不可自拔。在家庭的围城中,他始终逃不开父亲的掌控,依父之言许诺娶从小定亲的女子;在事业的围城中,他几度就职,兜兜转转依旧一事无成;在婚姻的围城中,让自己陷入孙柔嘉伪装的柔情中不可自拔。无疑,他是一个让人既可怜又可恨的人物,我无法容忍他身上的一切人性弱点却又真实地认识到他是一个真实活着的人。他只是在通往光明前黑暗的牺牲品。这样一个真切且生动的人物,如此矛盾却更让人将这个具有讽刺意味的小人物深深记住。
在《围城》中,不仅写了方鸿渐的家庭、爱情和事业,还写了他与赵辛楣之间深刻的友情。赵辛楣,做为衬托方鸿渐的配角,在我看来是具有其人格魅力的。他是一个有能力有主见的人,相比之下显得方鸿渐越发懦弱。他对方鸿渐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牵动着整个故事的发展,在方鸿渐的人生中,他是不可或缺的。他与方鸿渐的相识缘于苏文纨,他最初是将方鸿渐当做情敌对待的。在苏文纨另嫁他人之后,赵辛楣与方鸿渐在旅途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是极佩服辛楣的,能二十年如一日地爱着苏文纨,在彻底失去她之后,仍能坦然面对而不崩溃。他有他自己的灵魂,豪爽而不失儒雅,浮夸又不乏精明。在事业上,他是无可挑剔的,但在爱情上他却是一败涂地。试问有几个人能20年只守护一个人,等着一个人?谁能忍受自己爱的人只是把自己的爱意用做维护她的虚荣上?赵辛楣大概是书中唯一没有深刻讽刺意味的人物吧!是《围城》中不可或缺的较之纯净的精神。《围城》还描写了各种知识分子的嘴脸:自恃清高,虚伪做作的苏文纨;工于心计,善于伪装的孙柔嘉;道貌岸然,老奸巨猾的高松年;外形木讷内心狡诈的假洋博士韩学愈;混迹学校的旧官僚汪处厚;吹牛拍马,浅薄猥琐的小人陆子潇;宵小之徒李梅亭、顾尔谦等人。
有人说:在一切语言甚至最普通的言语之中,都有着某种歌唱的韵味,是打开心灵的窗户。《围城》里的语言让人细细斟酌,也颇有意味。钱老先生笔下的语言,让人读过不禁深思,最终只得颔首。如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痛。很哲学式的话语,读罢却觉得很新鲜,既然是忠厚老实人又怎会有恶毒呢?又怎么会带给人伤痛呢?又如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里的鸟想飞出去,笼子外的鸟想飞进去,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永无了局。一个婚姻的围城,即使包裹着金漆也掩盖不了它是一个牢笼的事实。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困住的是谁、逃避的是谁?人生就是在这样一个围城里,周而复始。谁又能真正逃开围城,越过高高的城墙呢?在城里城外徘徊的人啊!到底是迷失了自己还是迷失了他人?寻寻觅觅,或许这恰恰就是人生吧!
人在旅途,经历得多,看得越多,心自然就越透彻。旅途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值得铭记的。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恰到好处的心情,只有恰如其分的旅程。《围城》里恰好就有一段旅行,是我最为喜欢的。方鸿渐一行五人由上海到就任学校旅途的经历让我记忆犹新。他们走得十分艰难,几经辗转才到达目的地。在途中,发生了许多事情:方、赵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路费用完;李梅亭偶遇俏寡妇;行路的艰苦与风霜;生活的困窘等。读罢这一段,我也不禁为他们艰苦的旅程所打动。其中有一段描写他们几人一同挤车的情节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短短几百字竟将各种各样的人搭乘公车的各种姿态描绘出来,表现出车子上的人拥挤非常:乘客们都蜷曲波折,弯成几何学上有名的角度。看到这样的语言,让我不得不佩服钱老的写作功底。这样精妙的语言,耐人寻味的文字,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他的文字总有能使画面再现的本事,总能让人感到真实的活着的人和物。文中许多形象的描写都让人惊叹不已,明明是很普通的事情,用他的语言说出来就是有不同的韵味,在心底泛起一道道涟漪。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平实朴素真实更能撼动人心。
品读《围城》,正如品读人生。烙下了一个时代的印迹,上演了一个时代光鲜亮丽的悲剧。两年忧世伤生,衍出《围城》;几十年风雨飘摇,它仍生命不老。这就是我眼中、心里的《围城》吧!
围城读后感1000字2024
钱钟书先生的书名围城取自书中苏文纨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乎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书中方鸿渐与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的感情纠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一步步陷入工于心计的孙柔嘉的婚姻陷阱之中,最后自食婚姻苦果。这座感情围城,曾经令方鸿渐向往,之后又无奈于城中的无聊。而在三闾大学着实是一座事业的围城,这里面充斥着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时刻让人感到压抑,令本性善良却怯懦的方鸿渐不堪忍受。但当他离开那里后,面对的却是一个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责任、事业的衰败等多层混杂的社会大围城之中,让他更加觉得无所适从,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只无情的大手掌控着,无法挣脱。本来就无才的方鸿渐也只会牢牢地被这只手掌控住,逆来顺受地接受朋友的施舍,义无反顾地踏入事业低谷。整本书中,除了他对唐晓芙的追求还显出些他试图征服命运的思想外,其余的只是方鸿渐徒劳的思想斗争和软弱的行为罢了,因此小说最后的结局可以说是必然的。
除了方鸿渐,好友赵辛楣总也踏不进苏文纨的那一座围城,之后却仍逃不出娶妻生子的命运;方家上下逃不出封建传统思想这座围城;两任老丈人也逃不出面子的围城。文中几乎所有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座围城,大多也仅仅是为了一个面子,这也是当时封建思想与崇洋思想的盲目结合所带来的弊端。可以说,《围城》的文学价值也正在此。它写出了那个时期的人们不愿意正视的,真实的社会环境。
钱钟书说:婚姻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我说:心灵也是一座围城,生活在自己的阴影中,只会越困越深,只有战胜自己,才能走出围城。的确,面对生活,有的人因为曾有过失败,便不敢主动去接触;有的人因为平凡,便以为无能而不想去接触;有的人则因为已经取得过成绩,怕弄不好有损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去接触他们总是生活在自己心灵的阴影中,受到心灵的束缚而不愿去尝试,不愿去拼搏,最终也只能在心灵的围城中越困越深。因而,只有真正拥有一颗有勇气,开阔的心才有可能有所突破,才有可能有所超越。
读完围城,诚然,我的心情是复杂的,有同情,有迷惑,有可笑,有可悲。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生活中,一座又一座的围城将我们层层包围,或许我们穷其一生都无法逃脱这名为生活的围城,可是人虽在城里,心却依旧可以飞得很高,飞到看不见这残忍冰冷的城墙,飞到看不见城里一张张生硬麻木的面孔,飞到真正的自由高处,到那时候,自然也就没有了所谓城的存在,你也或许会发现,从未有真正客观的城的存在,困住你的,从来都是自己。
《围城》读后感1200字2024
褚慎明说英国有句古话: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苏文纨说: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很早就听说过这么一句话,但却总是没有机会拜读这句话的出处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前些日子,终于鼓足了勇气,翻开了这本心仪已久的著作。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两大映象。首先就是书中处处可见的比喻,在者就是那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犀利的批判,让人陷入沉思。正是这两点,让我对此书着迷不已。
先来说说此文中到处可见的比喻吧。真是不知道钱钟书先生脑中还有多多少少这种巧妙的比喻。他总是可以把两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情联系在一起,而且是那么的贴切。用好水果比喻女孩子的脸,用政治家的大话比喻女人的大眼睛,用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比喻那张假文凭,新鲜!也正是这些不失时候的恰当比喻才给了书中这个本为尔虞我诈充斥着的世界一丝光点。这些比喻中有许多的典故,也许只有向钱钟书先生这种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文人,才能把典故用的那么得心应手,用的那么生动幽默吧?!
这人物当然是一本好书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围城》中涉及的人物可谓是种类繁多啊,简直是五花八门,什么教授、司机、银行经理、妓女、助教等等等等。但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比如方鸿渐著名的克莱登大学假博士,集中体现了人性中的欺诈、虚荣、软弱、对环境的无奈等等,又如李梅亭偷吃烤地瓜、陆子潇以国防部、外交部信封唬人、范小姐用不通的英文假冒作者赠书给自己等等,举不胜举。读者扪心自问,做过这些事的似乎不止这些人,有时也包括自己,就好像我们在阿Q的脸上看到自己的相貌特征一样。特别此书中的主人公方鸿渐,给我留下了及其深刻映象,似乎他的每一次出场都会给我一种新的认识。
《围城》中的文化讽刺更多的是基于中西文化冲突、碰撞的历史平台,而这正是钱钟书的着力点之一。一是以现代文化观照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弊端,如方鸿渐的父亲方老先生的迂腐,他推荐的线装书中中国人品性方正所以说地是方的,洋人品性圆滑,所以主张地是圆的之类。二是嘲讽对西方文化的生搬硬套,活像那第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把做样子的外国人旧衣服上两方补丁,照式在衣袖和裤子上做了,如曹元朗摹仿爱利恶德(艾略特)《荒原》的《拚盘姘伴》诗,又如买办张先生式的洋泾滨。三是探讨对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的吸收中的荒诞,如方鸿渐在家乡中学演讲时所说的,海通几百年来,只有两件西洋东西在整个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一件是鸦片,一件是梅毒,都是明朝所吸收的西洋文明。又如三闾大学中的导师制。
《围城》是对现实世界深一层次的剖析,引发我们对婚姻、为人、学习、工作、社会的深一步的思考。而我们正在一步步的走进围城.......
围城读后感2500字2024
刚拿到书,我就对围城二字浮想联翩。若我小时候看到这书名,必然想到这书是写围城中或者围城外,又或者写围城怎么建造的故事。可现在不是了,自从吃了盖中盖牌高钙片,腰不疼了,腿不酸了,看书也带劲了。凭我看的所有书中的经验告诉我,即使我不知道内容写的什么,但是这本书绝对不是告诉我们怎么样建造围城,写围城中、围城外的故事!甚至整本书中仅仅出现过一次围城这个词,不过后来证明这本书的确只出现过一次这个词语。毕竟这是本小说,总不可能写成教你怎么建围城那种说明文吧。在此我想到一个我身上的故事,不过也有很多同学有和我一样的经历:
一天我姐逛街回来了,带给我一本书,名字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时候几乎每个男生都是大爱科普类的书,好在同学们面前吹牛皮,显得倍有面儿。当然我也不除外,一看到这书名,我就开喜死了,心想看完这本书又可以在同学面前好好吹嘘一番了。于是在这个动力下,我一天就把他看完了,但是只能说勉强看完了,因为我是抱着它教我怎么样炼钢铁的态度看的,所以看完了也不知道写了什么。我很不高兴,浪费了我一天时间让我看这个稀里糊涂的烂书,暗骂作者不会炼钢铁还出这书骗钱,同时也不高兴姐给我买这本破书,我当着我姐的面说我发誓以后不会看她买的书了,这个誓言我还真遵守了,主要是因为没几天后她有事回老家再没回来过,也不能给我买书了......
看完后,我觉得书的语言很有特色,很喜欢。那句名句我也不多说了,大家都看过很多人评论这句话。我因为看得匆忙,看书的时候没做上标记,这时候想回头看看以前的举得好的句子现在也早不到了,大海捞针啊。那句话不知是方鸿渐还是赵辛楣说的,说他不想做官,不想做官是因为他不想作贪官。这句很有内涵啊,不想当官是因为不想做贪官,意思是做官必须贪喽。俗话说做官不贪,不是好官,不过好像有一个贪官在法庭上公开说过这个俗话被报道出来了,看来官场真的是很有内幕的啊......不过当官真的挺难的,特别是当个好官、清官。公务员的工资其实都是很低的,就连北京那边的公务员也才5000元每个月,这么点钱怎么能买得起车,买得起房呢?所以有些人就开始贪呀,商人不是有钱但没有权利吗,国家政策不是对你们不是那么方便吗?那好,我有权,可以帮你让行商路上一路畅通,但是我们没钱啊!商人啊,我们做个交易吧,我出权你出钱,我包你那些什么食品防腐剂过量,苏丹红超标等等让检查机关检查不出来,怎么样?于是他们就愉快的做了交易。就这样搞的官人有权又有钱,商人也能做到有钱又有权。可是为了万无一失,怕被别人发现啊,怕被上级发现啊,下级或者百姓就不用怕,他们知道了没没处告,只要搞好上级就行了,可是怎么讨好上级呢?送礼、请上级吃饭,让上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喽,给上级送礼那钱可不少,可是不怕,自己也是手下们的上级,自己也会收到下级的礼的,一点也不亏的慌。瞧钱钟书的这一句话是多么的有内涵啊。
方鸿渐在小说最后说了一句话:发现结婚的人竟都不是原来自己的意中人,既然这样,干脆向老式婚姻那样,干脆脸面都不见,直接结婚,免得浪费恋爱的时间。这句话按这个故事来讲还真的是有点道理的,可是如果真的像老式婚姻那样可就真的弊大于利。老舍的《家》《春》《秋》中就深刻写了老式婚姻的弊端,并且曾经有多少人为了现代的婚姻方式而牺牲才换来今天这自由的空气,如果真回到老式婚姻岂不是白浪费时间与生命了吗?这句话是在方鸿渐不如意的时候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但正如一首歌写的那样:人生有太多不如意,可是生活还是要继续。(好像是《武林外传》的片尾曲)我们面对人生未知、无止境的挫折也许已经身心疲惫,但生活是美好的,不必追求过多的财富,生命才可贵。
下面说说关于书的内容的事情。就说我理解的围城吧。《围城》中里面包含了很多围城比如方鸿渐深深陷入唐小姐这个爱情的围城中,而苏小姐也陷入恋着方鸿渐的围城中,赵辛楣有进入了数十年追求苏小姐的围城中,又有刘小姐,范小姐,还有孙小姐等等。围城有又有一个小围城,同时有与另一个围城相连,仿佛是一个迷宫,让人匪夷所思。当方鸿渐与赵辛楣听到苏小姐与曹先生结婚后聚在一起聊天,赵辛楣认为苏小姐会嫁给方鸿渐,而方鸿渐又很相信苏小姐会嫁给赵辛楣,两人都陷入了围城的迷宫里,等到出口的路已经封上的时候才明白自己与他其实是同一条船上的人,都后悔自己曾经把对方当做情敌来看待。不过还好,不打不相识,他们俩成了不可多得的好朋友,至少我举得是,不过赵辛楣最后当个官,邀请方鸿渐去与自己一起工作这个意思是真是伪,起码他还想到自己有一个朋友叫方鸿渐,这时他们俩的地位差别已经不小了,一个有个好职业,另一个仍然不知所措。
引用:掌声住了,方鸿渐强作笑容说:吕校长,诸位先生,诸位同学:诸位的鼓掌虽然出于好意,其实是最不合理的。因为鼓掌表示演讲听得满意,现在鄙人还没开口,诸位已经满意得鼓掌,鄙人何必再讲什么呢?诸位应该先听演讲,然后随意鼓几下掌,让鄙人有面子下台。现在鼓掌在先,鄙人的演讲当不起那样热烈的掌声,反觉到一种收到款子交不出货色的惶恐。听众大笑,那记录的女孩也含着笑,走笔如飞。
这一段我是很喜欢的,但是第一次看的时候没注意,后来这部分多读了几遍注意到了,感觉写的很好。首先语音很幽默,这是不可否认的,其次是很好表现了方鸿渐的性格。当方鸿渐用钱买了这个假文凭,心理一直处于自卑的状态。你看,方鸿渐作为受邀请来演讲的嘉宾应该显得自己有博士的面子,可是他竟然用鄙人称呼自己,表面上感觉是对别人的尊重,可无形中让人感觉到他的懦弱,正像孙小姐骂他的那样:懦夫,又或许是他的性格,可是他在船上与鲍小姐的事情却做得如此丈夫又是为何?或许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了。他认为这样尊重别人显得自己有修养,可是这么尊重他人是否有些过火?正因为他没把握好这个度导致他到三闾学校被人欺负,又被妻子孙小姐看不起。不过他还是一个很不错的男人,没有大男子主义,很多次他与孙小姐吵架的时候他不管是否真的是自己做错都会向妻子承认错误,这是值得肯定的,不过也许正中他懦夫的一面。
围城读后感1000字2024
前几天,我又再读了一遍《围城》,读完以后,对这本书又有了些新的认识。
据报道说,方鸿渐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还怀疑作者的博士单位是否也是虚构的。但无论如何,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才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他希望做个大人物,这样的性格,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方鸿渐的第二圈围就是给他带来多灾多难的假学位。方鸿渐到底是个知识分子,在买假文凭之前,他也问问良心,他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以他自己的口气,就是说了谎话,还要讲良心。说谎就说谎嘛,讲了良心这谎话就变得不伦不类了。既然讲良心,就干脆别买学位了。既然都不讲良心了,就干脆把学位发扬光大吧?害得自己当个副教授忍气吞声的,两头不着岸。方鸿渐一生的第三圈围城,我想没有人会反对,是他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候的玩世态度。也许从第,圈围城建立时,就决定了会有第二圈围城,就决定了会有第三圈围城了。在那个到处是小人物的时代,做个大人物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还是希望做个大人物,买文凭时,希望自己能够使家翁感觉光耀门楣;买了文凭,又觉得有损道德。要知道,社会上只有两种人能够混得好。种是真正大写的入,他们有他们独特的才能,他们有他们高尚的情操。他们是因为他们近乎模范的举止,才赢得别人的尊重。而另种,则是完全相反的。他们用旁门左道,说谎时,能够令自己都骗过来。他们深有城俯,他们的行为举止有时真是没有良心可言。而社会上更多的,是后者,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袁世凯用了多少手段才当上大总统?乾隆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就连现在的企业在商场上竞争,也用尽手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面对这些时都能够狠下条心的。多数的人都像方鸿渐样,有那么一点的良心,有那么点的虚荣。他们处处做小人,又不得处处提防小人。他们也知道世道的艰险,可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他们尝试去改变,就好像方鸿渐想知道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样。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设定了陷阱等他踩进去。或许《围城》的文学价值也正在此。它写出了人们不愿意正视的,真实的社会环境。世道的艰险,可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他们尝试去改变,就好像方鸿渐想知道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样。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设定了陷阱等他踩进去。或许《围城》的文学价值也正在此。它写出了人们不愿意正视的,真实的社会环境。
就像工作一样,环境不一,但是我们要面对不同的环境,发挥自己最好的一面,认真对待工作于多彩的环境中。
围城读后感900字2024
再次捧起这本书,我又有了些新的体会,以及自己一些更深刻的理解。
钱钟书先生说,在这本书里,他想写的是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我觉得这句话在这篇文章中很好地体现出来了。因为它明显带有特定时代的色彩。钱钟书先生还说,他的夫人杨绛女士的不断督促,使得他坚持完成这本书,因此,这本书的问世也是跟杨绛女士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稍微地总结了一下,按照我浅显的理解,这本书有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个方面是,语言很有深度,这本书有着辛辣的笔调,暗讽的手法。比如,法国人的思想是有名的清楚,他们的文章也明白干净,但是他们的做事,无不混乱,肮脏,喧哗。但看这船上的乱糟糟。这船依仗人的机巧,每分钟把玷污了人气的一小方水面,还给无情,无尽,无际的大海。忠厚老实人恶语,像饭里的沙砾或鱼片里不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方鸿渐买假文凭的时候,用了所谓的才智不付余款,这本书用了幽默的方式进行了极大的讽刺,这事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或条约以来唯一的胜利
第二个方面是人性的虚伪。一群所谓的知识分子在船上时,面对祖国的内忧外患,恨不得马上为它服务。却在船上成天以赌博消磨时光,回国后在大时代的背景下迷失自我。苏文纨自命清高,为方鸿渐和鲍小姐用烟头接吻的行为感到无耻,下船后却与方鸿渐纠缠不清。曹元朗自认为自己是大诗人,却俗不可耐到竟然能写出孕妇的肚子贴在天上之类的句子。还有方鸿渐为了遮羞而买了假文凭。还有把朋友的恭维当成至理名言,对自己倾倒不已的高校长。还有韩学愈,连妻子的国籍也要造假。还有范小姐,过桥时借机止步要和赵辛楣一起走,最后还说自己的手提袋忘带了,要赵辛楣陪着一起去拿回。
第三方面是对于感情的态度。先说方鸿渐,看上了鲍小姐,却又与苏文纨纠缠不清,想到多愁善感的她会伤春,害怕她太无聊而主动找她,并且屡次苏文纨对丈夫尽的小义务,最后跟孙小姐结婚,但是婚后的生活却大不如意。苏文纨,自命清高,喜欢看见别人斗法比武抢自己,扭呢作态。
读完这本书,略有感触,在那样的背景下,在祖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时候,一群知识分子迷失自己,忘记了自己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作为祖国的一份子,忘记自己的职责所在,实属不该。
好书是需要并且值得不断品味的,希望下一次我再读这本书,会再有新的体会。
喜欢《《围城》读后感3000字2024》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围城读后感3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