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母亲读后感400字

母亲读后感400字

《独守母亲》读后感400字2024。

读着书,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作品中的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独守母亲》读后感400字2024”,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独守母亲》读后感,更多读后感尽在。

《独守母亲》读后感400字2024

《独守母亲》主要说了作者的母亲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她因为家贫,9岁就开始做家务,小学上到2年级就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妹妹17岁时为了给上高中的弟弟挣学费,她去了镇上五金厂上班。

有一次加班赶活,有一块钢板落了下来,正好在她师傅的上面,她不假思索的跳过去把师傅推开。师傅倒在地上,她的右手被钢板削掉了了大半。最终她的右手没能保住。2年以后厂子黄了,师傅娶了她,她因为没有右手,所以每次从集市上卖布会来,只能默默咽着咸咸的泪水,用嘴叼针引线,慢慢学会了做衣服、做鞋子。后来,她的针线活在村里首屈一指。作者考上师专那年,他母亲借了3000元钱,可是钱不够,她与作者父亲商量把家里唯一耕地的牛卖了。

她给村里的几乎每一家孩子都免费做过衣服和鞋子,似乎是为了还人家的人情。作者的妹妹有轻度的智障,但她母亲仍让她像普通孩子一样,上完了初中。作者在结婚时,他母亲去找镇上最好的饭店办了10桌酒席,在这之前,他们村没有先例。作者要买房时,他母亲又给他准备了两万元钱,那是她买了棉花和借的钱。现在作者母亲每个月都亲自或托人给他送来米面蔬菜。读完这篇文章以后,我便想起了我的母亲。我们家虽然不像作者家那样贫穷,但我母亲像作者母亲一样对我很好。有时候,我放学回来时饿了,母亲便马上开始做饭。小学时,每当我有一些题目不会做时,母亲都会很耐心的给我讲解,一遍听不懂再讲一遍,直到我听懂了为止。

上初中时,母亲许多题也不会做了,便每天晚上我在桌子上做作业时,母亲就在旁边看书,陪着我一起学习,每当我考试不好时,母亲都会鼓励我,让我不要灰心,好好学习,争取下次考好。母亲对我的爱,我是永远无法回报的,现在我要好好学习,长大找一个好工作,好好孝敬她。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独守母亲》读后感400字


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独守母亲》读后感,更多读后感尽在小编。

《独守母亲》读后感400字

《独守母亲》主要说了作者的母亲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她因为家贫,9岁就开始做家务,小学上到2年级就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妹妹17岁时为了给上高中的弟弟挣学费,她去了镇上五金厂上班。

有一次加班赶活,有一块钢板落了下来,正好在她师傅的上面,她不假思索的跳过去把师傅推开。师傅倒在地上,她的右手被钢板削掉了了大半。最终她的右手没能保住。2年以后厂子黄了,师傅娶了她,她因为没有右手,所以每次从集市上卖布会来,只能默默咽着咸咸的泪水,用嘴叼针引线,慢慢学会了做衣服、做鞋子。后来,她的针线活在村里首屈一指。作者考上师专那年,他母亲借了3000元钱,可是钱不够,她与作者父亲商量把家里唯一耕地的牛卖了。

她给村里的几乎每一家孩子都免费做过衣服和鞋子,似乎是为了还人家的人情。作者的妹妹有轻度的智障,但她母亲仍让她像普通孩子一样,上完了初中。作者在结婚时,他母亲去找镇上最好的饭店办了10桌酒席,在这之前,他们村没有先例。作者要买房时,他母亲又给他准备了两万元钱,那是她买了棉花和借的钱。现在作者母亲每个月都亲自或托人给他送来米面蔬菜。读完这篇文章以后,我便想起了我的母亲。我们家虽然不像作者家那样贫穷,但我母亲像作者母亲一样对我很好。有时候,我放学回来时饿了,母亲便马上开始做饭。小学时,每当我有一些题目不会做时,母亲都会很耐心的给我讲解,一遍听不懂再讲一遍,直到我听懂了为止。

上初中时,母亲许多题也不会做了,便每天晚上我在桌子上做作业时,母亲就在旁边看书,陪着我一起学习,每当我考试不好时,母亲都会鼓励我,让我不要灰心,好好学习,争取下次考好。母亲对我的爱,我是永远无法回报的,现在我要好好学习,长大找一个好工作,好好孝敬她。

《思念母亲》读后感400字202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怀念母亲》读后感400字2024,欢迎大家阅读。更多《怀念母亲》读后感400字2024请关注怀念母亲读后感栏目。

《怀念母亲》读后感400字2024【一】

前几天,我读了季羡林写得《怀念母亲》,让我深深地感动了。

《怀念母亲》以回忆的形式写了季羡林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他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季羡林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的亲生母亲就去世了,他疼哭了几天,一直抱着终天之恨生活着。最后去了德国留学,他离开了祖国母亲,对祖国母亲也有深厚的感情,身在异国他乡的他异常强烈。他老是想着故国,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是凄凉的,Mei.cn者梦中的牵挂,这种感情异常强烈,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作者度过了他在欧洲的十一年时光,这篇课文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生身母亲永久的思念与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和崇敬。

读完这篇课文,我的感触很深,我生活在和平年代、建设年代、生活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早上,刚起床,床头早已放好了母亲为我准备的衣服,桌上早已摆满了母亲为我准备的我爱吃的饭菜,与作者相比,我比作者好一百倍,我真是太幸福了,就这样,我还是不是得对母亲发脾气,惹母亲生气,我真为我的过错感到愧疚!

所以,我更珍惜母爱了!

《怀念母亲》读后感400字2024【三】

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伟大的字眼。无论何时,身处何地,我们都忘不了那慈祥的母亲和母亲那深沉的爱。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怀念母亲》。课文以回忆的形式,描述了作者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的敬意和爱慕。课文主要讲了:作者Mei到德国之后,经常梦见自己的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在1935年11月写的四篇感人的日记中,我读出他不但爱自己的生身母亲,还爱自己的祖国和远在祖国的朋友。在那之后,他写了一篇文章,名叫《寻梦》。也表达了他思念母亲的情感。

和季羡林相比,我爱妈妈的情就等于1杯矿泉水,季羡林对母亲就像广阔无垠的大海。我爱祖国的情怀就好比一棵小苗,而季羡林对祖国可以说是怀着深情厚意,好比一棵百年树一样高大!周恩来有句话说得好:我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我想,季羡林就是这样的人,他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令我终生难忘。

读了这篇文章,我一定要向季羡林学习,长大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独守母亲》读后感500字


《独守母亲》主要说了作者的母亲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她因为家贫,9岁就开始做家务,小学上到2年级就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妹妹17岁时为了给上高中的弟弟挣学费,她去了镇上五金厂上班。

有一次加班赶活,有一块钢板落了下来,正好在她师傅的上面,她不假思索的跳过去把师傅推开。师傅倒在地上,她的右手被钢板削掉了了大半。最终她的右手没能保住。2年以后厂子黄了,师傅娶了她,她因为没有右手,所以每次从集市上卖布会来,只能默默咽着咸咸的泪水,用嘴叼针引线,慢慢学会了做衣服、做鞋子。后来,她的针线活在村里首屈一指。作者考上师专那年,他母亲借了3000元钱,可是钱不够,她与作者父亲商量把家里唯一耕地的牛卖了。

她给村里的几乎每一家孩子都免费做过衣服和鞋子,似乎是为了还人家的人情。作者的妹妹有轻度的智障,但她母亲仍让她像普通孩子一样,上完了初中。作者在结婚时,他母亲去找镇上最好的饭店办了10桌酒席,在这之前,他们村没有先例。作者要买房时,他母亲又给他准备了两万元钱,那是她买了棉花和借的钱。现在作者母亲每个月都亲自或托人给他送来米面蔬菜。读完这篇文章以后,我便想起了我的母亲。我们家虽然不像作者家那样贫穷,但我母亲像作者母亲一样对我很好。有时候,我放学回来时饿了,母亲便马上开始做饭。小学时,每当我有一些题目不会做时,母亲都会很耐心的给我讲解,一遍听不懂再讲一遍,直到我听懂了为止。

上初中时,母亲许多题也不会做了,便每天晚上我在桌子上做作业时,母亲就在旁边看书,陪着我一起学习,每当我考试不好时,母亲都会鼓励我,让我不要灰心,好好学习,争取下次考好。母亲对我的爱,我是永远无法回报的,现在我要好好学习,长大找一个好工作,好好孝敬她。

《母亲的米袋》读后感400字2024


《母亲的米袋》读后感400字2024一

我最近看了一篇名叫《母亲的米袋》的文章,这是篇催人泪下了文章。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母亲为供儿子上学,导致风湿病。儿子要帮助母亲,被母亲打进了学校。当时每月要交三十斤米,虽然家里很穷但母亲却送来了。第一次和第二次食堂的熊师傅都要了,第三次熊师傅说什么也不要了。这时,母亲居然跪下了!母亲说这饭是她讨来的!熊师傅要告诉校长,被要维护儿子自尊心的的母亲阻止了。后来,校长以特困生的名义免了儿子高中3年的所有费用。儿子考入了清华,知道了这件事,抱着母亲号啕大哭。

同学们,你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你们有没有为父母着想一下。尝到做的菜不合口味就大发脾气,这样行吗?不要埋怨自己的条件差,说自己条件不好。我们和这位贫困潦倒的母亲和儿子相比之下,我们得到的已经太多太多了。

我想起了自己的处境,想起了过去的点点滴滴,想起了为我日夜操劳的父母双亲,我心里彼不是滋味。自己要努力开拓属于自己的天地,用成功的未来回报父母,让父母过上好生活。我们要好好把握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我们的成功与成才是献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母亲的米袋》读后感400字2024二

星期六我在家里读了一篇文章《母亲的米袋》,读完我被浓浓的母爱深深地打动,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幸福的来之不易。

《母亲的米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为了供儿子上学,不幸得了风湿病。孝顺的儿子为了帮助母亲,却被母亲打进了学校。母亲每个月要交30斤的米给学校,食堂师傅第一个月和第二个月都收了米。第三个月却不要她的米,母亲哭着跪下了,说这是她讨饭讨来的。师傅要把她的家庭情况汇报给校长。母亲为了保护儿子年幼的自尊心,无论如何也不愿师傅告诉校长。不过校长知道后,让她的儿子以特困生的名义免去了高中的所有费用,后来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知道这件事情体会到母亲的隐忍,难过的嚎啕大哭。

人们都说母亲是世界最伟大的,它能融化冰川,能让枯树发芽,让心里温暖。这都是母亲的付出,可是我们做子女的又为他们做过什么事?我们常常叛逆,和他们唱反调,嫌她们做饭不好吃,穿衣服没品位,没有别人的妈妈漂亮。多么的惭愧啊!

看了这个故事之后,我要好好的反省自己,在母亲爱我的同时多去关心她喜欢的,她爱吃的,她想要的幸福是什么。要学会听她的话,在她累的时候为她捶捶背,饿的时候给她做点好吃的,冷的时候记得给她添件衣服,我们都知道母亲要的并不多,仅仅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而已。

《母亲的米袋》这个故事你值得看,有空去看看吧,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母亲河——黄河》读后感400字2024


水是生命的起源 ,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也不复存在,水可以孕育出生命,有了水就有了希望,要是不珍惜水,人类就会灭亡。俗话说的好呀“地球上的最后的一滴水是眼泪”。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与长江一起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市,在山东北部垦利县注入渤海。

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河流,黄河因其水呈黄色而得名。

它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刚读到这,我就停了下来感叹了一句黄河,真不愧是“黄河”。“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生动的体会了这一点。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黄河中上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缺少植被保护,黄土容易受水流冲刷,一遇暴雨,大量泥沙通过支流或沟渠流进黄河。

根据统计,黄河最大疏沙量可达43.9亿吨,平均每年疏沙量也有16亿吨。哇!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43.9亿吨沙都快超过随便一个沙漠了呀。天哪。

这16亿吨泥沙中有四亿吨沉积在河道中,有12亿吨被带到入海口,结果是入海口每年都在向海中推进。

近一百年来,黄河在河口堆积成了一个面积为5400平方公里的三角洲要不是渤海不断下沉,黄河泥沙早就将渤海填平了,大量泥沙沉积,使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提高,有的地方甚至高出地面10米。真是太匪夷所思,难以置信。

读了这篇课文以后,我的心立刻生起了草原变沙漠的景象,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环境变得这么差,“归根到底”都是人的错。人类一定要好好爱护环境才能看到生机盎然的绿色。

《母亲》读后感2024范文


《母亲》是我极为欣赏和喜欢的一部作品。它描写了前苏联时期工农人民为真理,为平等,为自由,为过上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的故事场面。
巴威尔·符拉索夫是工人区中钳工的儿子。他偷偷地学习——因为这是工人所不能拥有的权利。一些工人的子女和他一起读书、讨论问题、办报、散发传单,干起革命事业。母亲起先担忧自己的儿子,慢慢的,她喜欢并钦佩这些年轻的革命者们,自己也受到了教育,参加了革命工作。随着革命事业的不断壮大,沙皇反动政府开始迫害革命者。但以巴威尔为首的组织却冒着生命危险宣传革命思想。工农运动越来越浩大,群众的反响越来越强烈,母亲的思想觉悟也越来越高,她将整个心灵献给了属于人民自己的革命事业。
《母亲》是一部思想上的革命作品。它号召人民团结起来,为自身利益而奋斗。小说中,巴威尔这一群青年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壮丽的革命事业。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为无数平民的利益到处奔走,演说、散发传单,用宣传去唤醒人民,使人民从以沙皇反动政府为主的压迫大众的机构中解脱出来。他们追求真理、热爱和平,所以他们要奋斗,要用行动去打倒一切不平等的现象,去捍卫群众的利益,去创造社会主义的社会,去实现无产阶级的和平梦想。他们崇高的理想和真诚的呼吁使无知的工农阶级觉醒,他们伟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染了身边的人。母亲正是从一个柔弱、温顺、忧郁的传统工人区妇女变成了一个有着深刻见地、满腔热情、勇敢无畏的新时代革命工作者。她不辞辛劳地长途跋涉送报纸、传单,不顾警察的残酷毒打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她和青年们一起带头示威游行,高高举起代表理性、真理、自由的旗帜,向世界宣告着革命者强有力的信仰;她忍受着儿子被捕、骨肉离别的痛苦,在一个个革命者接连入狱后仍坚持着实现自己的宿愿……当法庭审理这些革命者时,年轻人振奋人心的微笑显示着革命事业的光荣与革命工作者的顽强,他们慷慨激昂的演说宣示着坚定的信念:“……你们使人们无法生活,毁灭他们;社会主义却要把遭到你们摧残的世界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伟大整体,而且这一点——一定要实现!”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正义的光辉。
这部小说使人热血沸腾,令人强烈地感受到可敬的革命者们的勇敢不屈、正气凛然,由衷地赞叹他们对理想的坚持,钦佩他们对伟大事业的献身精神。特别是母亲这个人物的思想转变,由胆小、明哲保身的保守派到热爱生活、传播真理的革命先驱。这壮丽、激昂的革命故事震撼着我,我看到了生命的真谛。
从文学技巧的角度看,《母亲》以一个母亲的改变为脉络描写振奋人心的革命。这使得小说更贴近读者,使读者感受更真实,更深刻。这一做法有着相当大的效果,它使小说情节更紧凑、引人入胜,并使革命显得更人性化。
记得小说的最后一幕。母亲在人群中呼喊着散发传单,向人们演说。宪兵扑上去毒打母亲。不屈的母亲高呼:
“复活的灵魂——是杀不死的!”
“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扑不灭的……”

《母亲的眼泪》读后感450字2024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母亲的眼泪》读感范文,更多读后感尽在。

《母亲的眼泪》读后感450字2024

一场细雨,淅淅沥沥。院子里黄叶发出金灿灿的光芒,藤上的葡萄的颜色变深了,紫菀花下,一只破坛子,栖息在那里面。姐妹们早已南飞,它的妈妈也飞走了,因为她身残飞不动。事情是这样的,那年夏天,他们栖息在屋檐下,房子突然失火。妈妈来救她们,那时已经来晚了,一个红红的火星飞进巢里,烧伤了它的翅膀,它感到一阵刺痛,晕了过去,它醒来,看见自己在一个新巢里,它想抖一下翅膀,它抖不了,它烧伤的地方已经萎缩了。

妈妈把小雏燕带到院子里,对她说:“孩子,我们今天要南飞了,你飞不了,在那儿,我给你用羽毛给你铺了一张床,饿的时候就去找点吃的,等到春天来临,我们再回来找你。”说完妈妈就飞走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它看到花瓣上有一滴雨水,它问:“雨水,你从哪来?”“我是一滴泪水,是一位母亲的眼泪,她派风兄弟把我刮到这里的,她还说当心院子里的黑猫。”小雏燕听了以后,吞下了那滴泪水,睡着了。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写了一位母亲的无奈、悲哀和雏燕的孤单、凄然。燕子妈妈的那一滴眼泪打动了我,使我想起了妈妈对我的爱,母爱无边。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独守母亲》读后感400字2024”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母亲读后感4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