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做最好的护士有感

读做最好的护士有感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作品,才能写出“真材实料”。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有感,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按照名师工作室的要求,我利用9-10月份的时间阅读了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本来很少读书的我,却从头到尾读了一遍。

其中有句让我印象深刻,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这段话我是这样理解的,觉得话中蕴含很深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想想自己每天的教学过程中,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免会走一些弯路,我用恨铁不成钢和急功近利的方法矫正他们的行为时,却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我不妨向李镇西学习,手持爱的灯盏,用心灵的灯光为之引路。给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沟通的桥梁;给孩子一分鼓励,为他的每一进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为孩子点亮了一盏心灯;给犯了错的孩字2024一点宽容吧,让我们无私的爱来面对学生的错误,因为,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

读后,心里极不平静,这正是我所急需的,他像一盏明灯,引导我向做最好的我不断探索!前行!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徐海清

读一本好书,像是和它交朋友,像是给心灵洗澡,《做最好的老师》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震撼着我的心灵,一直让我感动着。我深深爱上这本书,如同爱着我的孩子们,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一步步向李镇西老师走进。

人们给予教师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教师是红烛。”、“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尤其是中国儒家将尊师敬孔的思想发挥到极致,“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影响浸润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然而今天的教师不再拥有令人真正崇敬的荣耀和光环。重塑教师形象,还教师与教育最本真的面目,是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不可推卸的义务。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给我了一些启示。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他们张扬个性,茁壮成长。其次,当代的教师还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名好教师,一名爱学生的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再次,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

职业教师选择了我不是因为时代的需求,也不是李老师所遇到的那种原因,而是我自己的一些原因造成的,不管怎么样,有一句话说得好,选择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我不知道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对不对,但是当我面对那帮学生时,我觉得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至少对得起这帮孩子!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尽我心去做我做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一切义务和责任。 以上就是我读完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后的几点不成熟的感想。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不久前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说实话,我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总觉得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李老师的话使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同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每天进步一点是一样的道理。只要自己肯付出,认真地去想,努力地去做,使自己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那每天就都会有新的快乐。

上学期,我接下二年二班班主任的工作。那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立志做一名受学生喜欢和家长爱戴的好老师。而学生也确实没有辜负我对他们的那份热情,课堂学习和交流非常积极,但我得管理工作并不尽如人意。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我在看了李老师这本《做最好的老师》后,对这方面找到了一些灵感。李老师提供的班级管理方法很多,现在我管理班级不再手忙脚乱,工作也不感觉那么累了。

李老师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我一直都在一线,一直都在讲台,一直都和学生零距离!我时时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师,我的生活在讲台,我的生命在学生。是的,只有和学生们零距离接触,才能感受到学生们的可爱之处,才能更多地用文字记录下和学生们的点点滴滴,才能体现老师的真正价值!对于老师,教学经验来自于与学生们零距离的交流与接触,而不是一堆一堆的大道理,一套一套的理论。试着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你会觉得教学原来是如此精彩!

总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最后,我还是要把李老师的一段话献给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精选)


在很多人的眼里,教师是一份轻松的职业,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教师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不容许有半点的闪失。一个人的灵魂可以很强大也可以很脆弱,而这一切的改变可能就在教师的一个眼神里,教师的一句真诚的鼓励就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

在读此书以前,我一直认为:做好一名老师,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满腔热情就足够。读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我为自己的狂妄与无知汗颜。我从书中感受到:在实践中成长的老师将要经历那样多的磨砺,学生对教师的爱戴是多少点滴的累积,教师对学生的付出又是多少岁月里的呕心沥血。

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说实话,我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总觉得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李老师的话使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同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每天进步一点是一样的道理。只要自己肯付出,认真地去想,努力地去做,使自己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那每天就都会有新的快乐。实实在在的做法以及自身的不断的自我超越的境界就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书的序言部分也让我颇有感受,虽然《序言》仅仅只有四页,但也是书的精髓所在,其中李老师谈到本学期他担任着两个班语文课,连早读和辅导课在内,周课时二十一节,此外还担负着校长的一些职务,他很坦率:“我现在感到累,的确累。”但他本人对于“走路都在备课的状态而感到高兴,准确的说,感到内心的宁静,因为这种状态能够让他感到踏实,感到不浮躁,这是一种与学校与学生真正融合在一起才有的心态。“做最好的自己”正如李镇西老师讲的那样,才有了: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当遭到非议和误解时,虽有过灰心但不气馁。正因为这样,李老师才会有今天的成就,而更难的可贵的是如今“硕果累累的他还依然保留着那份对学生对课堂的挚爱。李镇西老师的书里有这样一段话: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从教25年来,风华正茂也罢,人到中年也罢,默默无闻也罢,暴得大名也罢,普通教师也罢,教育专家也罢……这一切都没有改变我的生活状态,那就是——我一直在一线,一直都在讲台,一直都和学生零距离!”读完这段文字,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才是好老师,更想努力地去做一名好老师。

现在我才深刻的明白,要承担起教师的职责,不仅需要我不断的自我学习增加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爱心去灌溉。只有充满对职业和对学生的爱,才能令我肩负起一名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最后,我想引用附录中的一段话:教育是美丽的——美在理解、美在机智、美在创新!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600字


我最近一直在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书中的内容犹如阵阵清风吹进我的心里,让人感动,荡涤心灵。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它集中展示了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他从自己身边的故事讲起,朴实形象的语言中透露着诗意,包含着深情。

其中有句让我印象深刻:“‘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这段话我是这样理解的,觉得话中蕴含很深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想想自己每天的教学过程中,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免会走一些弯路,我用恨铁不成钢和急功近利的方法矫正他们的行为时,却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我不妨向李镇西学习,手持爱的灯盏,用心灵的灯光为之引路。给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沟通的桥梁;给孩子一分鼓励,为他的每一进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为孩子点亮了一盏心灯;给犯了错的孩子一点宽容吧,让我们无私的爱来面对学生的错误,——因为,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毕老师多次这样对学生说。他说:“‘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这就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自觉的追求更好的境界。这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在不断追求“更好”。“但是,理直气壮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则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树立人生和事业的标杆,做最好的自己。

读后感1500字-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


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他的教育思想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作为一个老师,但是做老师的心态却不一样。我以前知道教育需要爱,却从来不知道应该如何更好的表达,我认为严就是爱,读了李镇西老师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明白了教育,需要我们常常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所谓的理解儿童,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以儿童的心去理解儿童的心。平时我总是拿一个成人的标准来看待我的学生。我经常对他们说你们都有这么大了,什么道理不明白?成天只知道吃、玩,什么时候才能把劲儿用在学习上!
冷静下来想想,他们才多大,也不过十二三岁左右,正是爱玩的年纪,如果都把他们变成我们心目中懂事、听话、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多学习少玩的完美类型,那孩子们就成了我制造的模具中的工具。我忽略了孩子们的内心,忽略了孩子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而李老师能够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向学生学习,他真诚的尊重学生,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李老师说的好: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读着李老师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灵,回忆自己的教育行为,我陷入了沉思:亲其师,信其道,古人尚且明白的道理,而我实在是做得不够好。作为教师,在学生的面前要保持着一份童心,用自己的童心唤醒当代孩子的童心,这样才会走进孩子的世界,让孩子感受你的爱。我想,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能够去教育你的学生,说是教育,或许更多的是一种行为的感染。
也许有人会问:难道就没有让你头疼的学生吗?有呀!怎么可能没有呢?但我换一种眼光去看这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我便不再头疼了。换一种什么眼光呢?那就是科研的眼光。我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这是摘自李老师书中的一段话。再对比自己对待后进生时的厌恶及不耐烦的态度,简直是天壤之别。是呀,正是因为我们平时对学生缺少发现,不懂得用科研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而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教师本身对问题学生都心存一种抵触、排斥的情绪,在面对他们的时候又怎么能把心平静下来,对学生循循善诱呢?谁都会犯错误,何况是孩子呢?我想更大的原因是因为我的心态没有摆正,虽然我的出发点是好的,动机是好的,但是我面对问题时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难免会狭隘,取得的效果也是事倍功半。
李老师说得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强调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因此,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所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是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中最好的那一个自己。是的自己和自己比,每天都问问自己: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吗?相信肯定了这个问题才可以去开展你的教学,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体现出你的爱。
李老师认为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是充满人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喜爱的老师,一定是最富有人情味的。
李老师的这些教育理论将成为我的照明灯,把教学育人当做是自己毕生的追求,一次一次地赶超自己,立志做最好的老师。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精选范文)


最近在闲暇之余,我认真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

书中,李老师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读着李老师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灵,反思着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我的心灵又一次得到洗涤。其中他的班级工作、育人之道,更是深深地吸引着我,感染着我、启发着我.....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制能力,让学生做到班主任在与不在都一个样呢?这是我当班主任以来一直困扰着我的一个问题,今天,我在李老师身上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权威转化。

李镇西老师认为,把教师的权威转化为集体的意志,这是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原则。如何做到"权威转化”他的做法如下:

一、引导集体。就是在班集体形成之初,巧妙地引导学生把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要求当作自己的愿望提出来,使班级纪律在学生心目中不是“班主任对我的要求”,而是“我自己对自己的约束”。如新生开学,对学生提出三个问题:大家是否希望咱们的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既然每个同学都有这个愿望,那么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每个人应不应该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要克服缺点,班级需不需要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纪律,就已不仅仅是教师强加的“条条框框",而成为学生集体的内在要求。

二、利用集体。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集体中客观存在的一些与教师权威一致的积极因素,利用这种积极因素来抑制集体中的消极因素。由于这些积极因素是学生集体中客观存在,又与教师意愿不谋而合,因此它虽然蕴含着班主任的教育意图,却使学生觉得这是集体的意志,而非班主任的权威。如对于少数违纪的学生,李老师从不以班主任的角度提出,而让学生自己摆违纪现象,论违纪危害。这样,对违纪学生来说,他们受到的惩罚,并非班主任的“铁腕”,而是来自学生集体的谴责与制约。

三、规范集体。李老师常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法规,以此作为一种制度对班级进行日常管理。所制定的班级法规尽可能地包容班级一切可能出现的违纪情况;不仅提出纪律要求,同时有相应的强制办法,明确“违反了纪律要怎么办”。既体现出学生之间的互相制约也体现出师生之间的互相制约。人人参与管理,人人又被管理。

四、服从集体。班主任同所有学生一样,服从集体意志的结晶——班级法规。面对班级法规,班主任越是炫耀自己的权威,凌驾于集体之上,便越没有权威;相反,如果班主任越是放弃自己的“权威”,自觉服从集体意志,那么,他实际上已在学生心灵中牢牢建立了自己真正的权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面对班规,人人都没有特权,从而学生会更自觉地接受集体意志的约束。

受李老师的启发,我也在班级中实行了班规法制,从提出到制定,从制定到实施,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班级的违纪行为也明显下降。

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给我的启迪和感悟还不仅仅于此。对后进生的教育上,李老师的种种观念及一个个成功的案例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看完了这本《做最好的老师》之后,我明白了后进生犯错的“频繁性”,以及进步过程中的“反复性”的特点,懂得了对后进生教育的“长期性”和“艰难性”,知道了原来要容忍“后进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李老师的教育理论将成为我教育教学的指路明灯,我将会继续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一次一次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李艳丽)

喜欢《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有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做最好的护士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