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国画的读后感

国画的读后感

《国画》读后感。

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对于网络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作品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国画》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国画》读后感(一)

阅读完《国画》这本小说,竟然是在巴黎飞往丹麦的航班上。飞机平稳着陆的那一瞬间,我眼前的这部书也划上了句号。隔着客舱的过道,丈夫对我合拢书时略带沉重有所觉察。夜已深,等待回家的火车,旅途的疲惫席卷而来,阵阵寒意仍没使我变得振奋。孩子们此刻却很精神,坐在背靠背座椅上不停地挤靠玩耍,他们在飞机上小睡了一会儿。依在丈夫身边,对他小声说道:

我看完了,那部小说。

我知道丈夫极简短地答道,然后很不解的问道:那本小说有那么好看吗?飞机上也不睡会儿,你什么时候对官场小说也感兴趣了?

直至今日,开车去Osby的路上,我将小说 《国画》的情节细细描叙给丈夫,他听完之后,说道:

这是一部纪实小说嘛-----。

初看《国画》,围绕着不同级别的人名,甚至令我混淆,毕竟自己从未踏入官道。小说主人公朱怀镜, 一个儒懦,多情,实务,义气,甚至略带小聪明的男人。若不是偶然撞上了官运(投领导所好,献上好友的画卷作品),他只是个平淡安稳过日子的本份人。

官运的亨通,给朱怀镜带来无限生机。身边自然出现不同层次的人物,当中也包括他的情人玉琴。美貌的玉琴,由于特殊的出身(私生女),迟迟保全着自己的情感,直至命运将她与朱怀镜相遇,一见钟情的同时,也埋下了她不幸宿命的种子。

日理万机的工作,成为朱怀镜的挡箭牌,轻松游离在两女人(妻子和情人)的温柔床榻。书中的玉琴,是个很可人疼的女人, 深陷情途,面对没有任何结果的恋情,依然无怨无悔的爱着有妇之夫,不由使我想起社会上流传的一句悲情语: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

小说中,男女主人公情感上的细节描写,细腻而不失雅致,这也是我慢慢品读这本书的原因所在。我甚至迷惑地相信,朱怀镜刻骨铭心的爱着玉琴,为她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而事实上,他朱怀镜再怎样动情,终究不会舍弃自己的妻儿和家庭,与玉琴共此一生。

官场中越混越顺的朱怀镜,为讨得上司的高兴,带命说服玉琴高价接手市长儿子的生意。直至市长儿子卷款外逃,事情败露,玉琴无辜卷入受贿案件,朱怀镜方知自己在诈骗案中起误导角色。曾经在他心中,誓言坦坦,要好好爱玉琴,到永远。可面对即将离别的情人,他却没勇气和胆量对她道出真相。

被爱情蒙上双眼的女人,不会再愚钝。监狱中的玉琴,不久会悟出事件的原委。但女人始终保护着她的朱怀镜,没有将她的男人拖下水。

世间的女人本是温婉柔弱,不堪一击的,可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刻,她的勇敢是铁骨男人都无法比拟的。这也许就是众多读者喜爱玉琴的原因。

可怜的玉琴,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男人。

幸免于难的朱怀镜,我始终认为他是个很平凡的小人物。然而,人都有多面性,小说中的朱怀镜,通过件件小事上的处理,竟被描叙得如此真切,鲜活可见。对男友,哪怕话不投机,也义气相待。

但是,说来道去,书中的朱怀镜,从骨子里,是个把他自己看得最重的男人,这是最看扁他的地方。世上女子,宁肯做剩女,也不可找朱怀镜这类男人。


《国画》读后感(二)

跃文兄的《国画》看完了。

写的真好!活脱脱一部当代官场现行记!一路看着,这感觉是愈见清晰。上级领导道貌昂然的假模假样的滑稽及具讽刺的意味。那些点头哈腰阿谀奉承的下级小丑样,让人感到可悲可怜。而所有官场中人性格的扭曲变形,真让人感到现实的残酷,官场的可怕!

主人公朱怀镜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心里真是揣着一面镜子似的,把身处的官场,把那官场间人与人关系的微妙,把自己,也把别人都看的清晰如映镜,却又莫可奈何。俗话说难得糊涂。作者能把朱人公的感受写的如此清晰,他自己曾经的经历的痛苦,郁闷,也就可想而知了。

沉重的现实令人窒息。看到中间时,几次都想到无人的旷野去大喊大叫,以发泄胸中的憋闷。然而人要生存就得去适应,迎合的同时,能让良知一息尚存就难能可贵。大自然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规律,不会绕开人类的。鲁迅先生说:真的勇士敢于正视惨淡的现实,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所以正视现实,而不回避现实。如果又能对它施加积极的影响,实在是强者的所为。我们的国家离那个民主,法制的开明时代是有一段距离,但历史不会停下脚步的,也许沉重,也许缓慢,但它是一步一步地在挪移着的,这就是希望。我想这也是作者所传达给我们的希望。

书的开始有很多肉欲的场面,仿佛是为了迎合庸俗的读者口味。然而愈读愈感觉到真情的可贵。最后,读到朱怀镜想在离开荆都外任之前,去看狱中的情人玉琴时,感动就轰然而至,猝不及防。若是在家,只怕早就泪流满面了。想这情无论处于怎样的位置,只要真挚,就有撼动人心的力量。那一刻,朱怀镜的形象一下就高大了许多!朱怀镜的妻子香妹是不幸的,可相对于香妹而言,朱怀镜就是幸运的吗?面对香妹和孩子时的歉疚,和玉琴落难后,他的心痛,以及香妹得知他的风流韵事后对他的冷淡,未尝不是一种刑罚啊。伴侣之间情缘的深浅也该是天定的,可夫妻间和谐,美满,持久的恩爱应该是上帝的法外开恩吧,这世间,几对夫妻能得着?!我们之所以对胡适等老辈人的无爱的婚姻给予同情,也是基于对人性的尊重和理解吧。强大的道德力量也许能抑制住不该萌生的情。可它表面上平息了,却难免不在心里扎下跟。以至于耿耿于怀,甚至终生难忘。这就人道了吗?

世间永远有一张无形的网,它会把一切网限其中的。一旦选择了,就不复有再选择的自由。情也不例外。而一切得,必伴随着失,失的同时也必有得。得失之间就顺天命吧!人其实离不开天命的掌控。

《国画》所说传达给我的心灵的震憾和冲击,还有那阅读的美感,远不止这些,无奈口笨笔拙,一时还描写不出。它丰富的社会内涵,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就让大家来评吧。我止于这小小的心得。


《国画》读后感(三)

《国画》看完了,写的真好!活脱脱一部当代官场现行记!一路看着,这感觉是愈见清晰。上级领导道貌昂然的假模假样的滑稽及具讽刺的意味。那些点头哈腰阿谀奉承的下级小丑样,让人感到可悲可怜。而所有官场中人性格的扭曲变形,真让人感到现实的残酷,官场的可怕!

主人公朱怀镜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心里真是揣着一面镜子似的,把身处的官场,把那官场间人与人关系的微妙,把自己,也把别人都看的清晰如映镜,却又莫可奈何。俗话说难得糊涂。作者能把朱人公的感受写的如此清晰,他自己曾经的经历的痛苦,郁闷,也就可想而知了。

沉重的现实令人窒息。看到中间时,几次都想到无人的旷野去大喊大叫,以发泄胸中的憋闷。然而人要生存就得去适应,迎合的同时,能让良知一息尚存就难能可贵。大自然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规律,不会绕开人类的。鲁迅先生说:真的勇士敢于正视惨淡的现实,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所以正视现实,而不回避现实。如果又能对它施加积极的影响,实在是强者的所为。我们的国家离那个民主,法制的开明时代是有一段距离,但历史不会停下脚步的,也许沉重,也许缓慢,但它是一步一步地在挪移着的,这就是希望。我想这也是作者所传达给我们的希望。

书的开始有很多肉欲的场面,仿佛是为了迎合庸俗的读者口味。然而愈读愈感觉到真情的可贵。最后,读到朱怀镜想在离开荆都外任之前,去看狱中的情人玉琴时,感动就轰然而至,猝不及防。若是在家,只怕早就泪流满面了。想这情无论处于怎样的位置,只要真挚,就有撼动人心的力量。那一刻,朱怀镜的形象一下就高大了许多!朱怀镜的妻子香妹是不幸的,可相对于香妹而言,朱怀镜就是幸运的吗?面对香妹和孩子时的歉疚,和玉琴落难后,他的心痛,以及香妹得知他的风流韵事后对他的冷淡,未尝不是一种刑罚啊。伴侣之间情缘的深浅也该是天定的,可夫妻间和谐,美满,持久的恩爱应该是上帝的法外开恩吧,这世间,几对夫妻能得着?!我们之所以对胡适等老辈人的无爱的婚姻给予同情,也是基于对人性的尊重和理解吧。强大的道德力量也许能抑制住不该萌生的情。可它表面上平息了,却难免不在心里扎下跟。以至于耿耿于怀,甚至终生难忘。这就人道了吗?

世间永远有一张无形的网,它会把一切网限其中的。一旦选择了,就不复有再选择的自由。情也不例外。而一切得,必伴随着失,失的同时也必有得。得失之间就顺天命吧!人其实离不开天命的掌控。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读《国画》有感


读《国画》有感

黄文琪 历史2班

开始看书名时,我以为是写关于美术的书,但真正翻开书时才发觉是讲有关官场的小说。小说男主人公朱怀镜可谓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早就摸索一条“为官之道”,练就一身投机取巧,拍马溜须,察言观色的本事。他一无背景,二无钱财,就凭他的“为官之道”从一个乌县副县长当上荆都的财政局的副局长,反映了官场浑浊,尔虞我诈的现象。

小说不纯是讲官场的尔虞我诈的利害关系,它也讲到一些正直讲情义的人。比如朱怀镜的好友李明溪、曾理和仆未之,他们可谓真正表里如一、真性情,也是朱怀镜没有利益关系的值得推心置腹的朋友。李明溪是美院的老师,画技高超,境界也高,为人潇洒清高,“放浪于形骸之外”,不拘小节,比如他从不与人握手,不在乎别人的眼观;曾俚是一个报社的记者,他心怀国家大事,忧国忧民,看不惯政府人员“鱼肉百姓”,“花天酒地”,弄虚作假的行为,他更是一个有理想的青年,他崇拜顾准,曾说“令我佩服的是他的理论胆识。他当时生活在最屈辱的境遇里,他思考的问题都是足以把自己推向极刑的。可他没有畏惧。他说国家要有笔杆子,要有用鲜血作墨水的笔杆子。”他以顾准作他的人生风向标,实践上他的确做到这个境界,不管面对什么政府压力,他依然坚持为民请命。而仆未之一生坎坷,但他淡定地对待人生,李明溪对仆未之做的挽联“惯看丹青知黑白,永入苍茫无炎凉”最匹配他的境界。但与这些正直的人交心,朱怀镜依旧没有触及他的官场浑浊习气,在朱怀镜眼里,李明溪生活在梦幻里,曾俚生活在理想里,仆未之生活在古风里,每与他们交流,怀镜总能回到他文人的圈子里,洗荡一下官场浊气,但一回到现实,他不得不又与官场打交道,放下文人的习气,逢迎拍马,爬上官阶。

在作者描写男人的名利场的同时,也会描写到一些男人身边的女人,比如梅玉琴、香妹、陈雁。陈雁是报社的记者,外表美丽,性情清高,但她谄媚于权力,成为皮市长的情人。香妹是朱怀镜的原配妻子,可谓温柔娴淑,开始于朱怀镜过着安稳平凡的日子,但在朱怀镜飞黄腾达之时,却遭朱怀镜背叛,她知道朱怀镜在外有外遇时,她毅然与他离婚。梅玉琴是天元大酒店的经理,也是朱环境的情人。在职场上,她是典型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但在生活中,她是个温柔、体贴、貌美如花的小女人。她不计后果的与有妇之夫朱怀镜发展恋情,沉迷于朱怀镜编织的情网中,最后她成为政治的牺牲品,堕入牢狱。玉琴的遭遇是令人悲悯的,她为了救朱怀镜,自己一人承担后果这一行为值得钦佩。可从另一种角度考虑,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她被爱情冲昏的头脑,在一开始见朱怀镜时就心生爱慕之情,她知道朱怀镜去了桑拿房一下子出来了,实则与桑拿女草草了事,就断定他是正人君子。这些围绕在官场男人的女人曲折命运,都反映了小说体现的官场的社会浑浊现实。

另外,小说有关一些神奇的情节又是小说的亮点。小说一开始就描写朱怀镜被算命先生料算说朱怀镜以后会出人头地,当大官。还有就是朱怀镜与梅玉琴、李明溪、曾俚一起去且息亭后发生了奇怪的事,除了朱怀镜其他人都夜晚梦见被蛇缠绕,而白天就打不起精神。原来,据说只要去过且息亭的人夜晚都会梦见被蛇缠绕,厄运缠身,重则致死,除非是大富大贵的人。结果梅玉琴堕入牢狱,李明溪疯了,曾俚遭受排挤,而朱怀镜依然稳坐官位。这些神奇的情节不仅推进情节发展,而且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小说魅力。

《国画》这本书涉及人物官场与欢场的经历、权力与情欲的追逐等方面,刻画深微,叙述周严,既有现场感亦有透视感,随成为一部难得的警示之作;还因着重写出了文化与良知的存在,所以难掩全书的深切的忧患之心。

国画读后感1000字


《国画》写得是真好,可是,我读着心里发冷。

尽管不乏戏谑之词,但我觉得,《国画》是最接近生活原形的一部当代官场现行记!人物心理之描写,可谓细如丝发。里面的人物,就是你我身边的熟人。而最具普遍意义的人物就是朱怀镜。你我都是他,起码曾经有那么一段经历是他。和其他的官场小说相比,它是原始的,毛坯的,野性的,真实的,像一片古老神秘的雨林,映射这个奇妙世界的真相。 鲁迅先生说:真的勇士敢于正视惨淡的现实,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

但没来由得我读着心里发冷。我仔细想了想,大致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觉得很可怕。一路看着,这感觉是愈见清晰。上级领导道貌昂然的假模假样的滑稽及具讽刺的意味,那些点头哈腰阿谀奉承的下级小丑样,让人感到可悲可怜,而所有官场中人性格的扭曲变形,真让人感到现实的残酷,官场的可怕!官场真的就是这样?其实它从来都是这样!只是像我这样愚笨的人没有发现,而是让王跃文这样的聪明人点破了,我于是也跟着眼睛亮了起来。有的时候,眼睛近视,或者就是瞎子,没什么不好。看得清楚了,反倒影响食欲。我想到了古代,想到了外国,也就是说,古今中外我都想了想,对官场的印象居然出奇的一致。我想,是不是不可救药了?是不是人类的本性就决定了?是不是上帝在耍人类,让人类尽情地玩,而他在偷偷地笑?我有些发冷。

其实范围哪里只局限在官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吗?正像作者在后记中所说的,他不承认这是一篇什么官场小说。王跃文说,他只不过想写人。我琢磨了半天,有些感悟了。是不是官场人生就是日常人生?只要人与人交往,只要存在利益冲突,不都这样吗?这样想来,就更有些冷。

我一面在说好的时候,也一面在学习里面的细节。《国画》我大约看了一周。这些天,我晚上看《国画》,白天就琢磨着哪些人像皮市长,哪些人像宋达清,哪些人又是张天奇、朱怀镜,哪些人又是曾俚、玉琴那几个耿直的倒霉蛋。主人公朱怀镜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心里真是揣着一面镜子似的,把身处的官场,把那官场间人与人关系的微妙,把自己,也把别人都看的清晰如映镜,却又莫可奈何。俗话说难得糊涂。作者能把朱人公的感受写的如此清晰,他自己曾经的经历的痛苦,郁闷,也就可想而知了。我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我一直扮演的角色就是耿直的角色,但这些天,我却自觉不自觉地开始琢磨身边的一个个人了。我的心里活动也多了起来。原来的我不这样啊,我是不是也进化了,从简单到复杂?

我还想看《国画》的续集《梅次故事》。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毛病。明知道不是什么好事,却总是牵肠挂肚。我们生活在一种病态的生活中,却常常不能自拨。在不能自拨中,我们重复着病态,甚至发明着病态。

《国画》读后感1500字


在朋友的推荐下,前不久拜读了王跃文的《国画》,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住。

书中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大起大落、曲折离奇,描述的事件也大都是一些官场、商场、情场上的琐碎事情。小说利用朱怀镜、方明远、皮市长、柳秘书长、宋达清、袁少奇等十余人的形象刻画,把荆都市的官、兵、贼、寇都浓缩在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里,从侧面来反映当今社会政界、商界以及文艺界的面面观。可谓深刻到位,令人震撼。从表象看,《国画》是一部教唆人如何溜须拍马、如何作恶使坏的书。进一步深思,那是王跃文对在现实生活中做人、做事的深刻认识和思考。主人公朱怀镜是好是坏,我们暂不去妄加评论。但他在处理人际复杂的事情上我觉得他算是好人了。而且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相当的不容易。首先朱怀镜在领导面前是好干部,在妻子面前是好丈夫,在玉琴眼里是好情人,在曾俚李明淡和卜老等心目中是好朋友,而在那班相互勾结相互利用各自不择手段为之钻营的同僚和商人眼里也算是一个比较正直和豪爽的哥们。朱怀镜没有刻意去做作秀、去掩饰、去表现自己。他很诚实,好多事情他都是从良心和善意出发,并没有刻意去做圈套让人钻或本身就把替人办事作为一种交易。他在处理日常的人事关系上全凭一股真诚和爽快。当然,他也有痛苦和烦恼的时候。他的最大痛苦和烦恼无非是在副处岗位上无职无权,无人搭理,和一个稍大的官儿说说话儿都似乎是高攀的时候,人家拿眼斜看他的时候,他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也促使他努力想挤身在这个荆都的新贵阶层。陈清业当然不会想去爬官,大年也肯定没想过去政府做官,表弟也只能想着先从自己的工程内扩张。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如何承揽工程、如何赚钱上。当他有了基本的积累,当他能真正领会表姐夫的教诲,而且懂得了江河挣钱江河花的道理,也就学会了挣钱、洗钱、玩钱。若干年后,他就成为如今的裴大年、陈清业之流了。

为什么朱怀镜可以在这班人之中游刃有余,我认为与他的为人和学识有关。不狂不傲,热心帮人,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善于分析问题观察人的本领。且能做到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真有些大儒大雅的风度。这些儒雅和风度并非一夜之间学来的,而是经过了长期的积累和修炼。

看朱怀镜的官海沉浮,不由地想起一句古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人生在世,无论是在官场、生意场、情场上都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规律,无论是得到哪个仙人高僧指点都很难达到好运连连、经久不衰。大自然也不无例外地明示着这种规律。江河蜿蜒曲折,顺势而流,没有笔直流淌的河道,即便有也是人工开挖的河床。一阵山洪爆发,河水决堤又在田野里冲出一条河道来。山峦连绵起伏、巍巍峨峨、神秘莫测,山的波幅才显得叠翠意蕴。就连海水也是日夜波涛翻滚、浪潮汹涌,才显得气势和生动。江河湖泊即便风平浪静仍是静波潋艳、微波悠悠。不动的水我们称作死水一潭,光秃的山我们曰之孤山。笔直的河床没有生气,一看就是人工开挖的,没有曲线的女人不美,没有气魄的男人不壮,而人生没有曲折没有坎坷就不显得生动多彩。朱怀镜算是个饱学诗书的人,他的悟性很好,靠自己读书一步一步走了出来。

《国画》的笔触已伸进了哲学和人性的深处。做人的道德底线是不能丢的,冯道有一句诗道:道德几时能去世,乾坤未必陷吉人。唐末的冯道能久居官场,身居要职而被诩为不倒翁总有他立足的理由和根基。没有这种经得起世人检验和普遍认可的道德标准的支撑,什么权贵也只能昙花一现、稍纵即逝。

国画读后感700字


今天在网上看了王跃文老师的一篇关于湖南人没有商业头脑的文章,有点感触,以前看过王老师的《国画》之类的文章,只感觉王老师应该是一个很能说实话的人,对社会上的许多现象,能够一语中的,虽然不能道破玄机,却有许多让人思考之处。今天偶然看了老师的博客,却发现文风似乎有点变化了。没有以前的锋芒,却多了一份从容和世故。

湖南人应该是很聪明的,但是这种聪明有一种囿于传统思维的习惯,很难看到改变。有时候甚至聪明得有点狡猾,有些人盲目的学习毛主席那种天生俱来的大气,结果在做事情的时候把许多事情划得三不象了。因此,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我认为湖南人少了一份踏实,却凭空增添了一份对本土历史人物的空想和虚幻的得意。

其实所谓晋商、徽商、浙商什么的,都只是一种称呼,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着其群体性和独特的魅力,如果每一个地区的人都什么都能,那这个世界可能也不那么独具特色了。正如阿拉伯世界的人一样,一天到晚忙着打仗,从来不搞经济建设。在世界上也没有少掉这样的一个版图,相反还会长期的存在下去。

因此,我认为,不要求大同,在这个经济领先的时代,把人性的自私发挥到了极致的时代,在广大富豪道德沦丧的时代,最好是有点信仰,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进行继承和发扬,那才是对人类社会最大的贡献。

在岳麓书院参观时,感受最深刻的不是毛泽东同志在那里住了多久,而是湖南的前贤们留下的那一幅幅如同银钩铁画般的字画,从那里面都可以闻到一股金戈铁马的刀剑味和血腥味,我想,这才是湖南的精神。而不是长沙街头那一家比一家巨大的洗脚、桑拿和休闲中心的巨大招牌。那不是属于湖南的色彩。

君子固贫,湖南人也能固守。

国画王跃文读后感


国画王跃文读后感(一)

开始看书名时,我以为是写关于美术的书,但真正翻开书时才发觉是讲有关官场的小说。小说男主人公朱怀镜可谓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早就摸索一条为官之道,练就一身投机取巧,拍马溜须,察言观色的本事。他一无背景,二无钱财,就凭他的为官之道从一个乌县副县长当上荆都的财政局的副局长,反映了官场浑浊,尔虞我诈的现象。

小说不纯是讲官场的尔虞我诈的利害关系,它也讲到一些正直讲情义的人。比如朱怀镜的好友李明溪、曾理和仆未之,他们可谓真正表里如一、真性情,也是朱怀镜没有利益关系的值得推心置腹的朋友。李明溪是美院的老师,画技高超,境界也高,为人潇洒清高,放浪于形骸之外,不拘小节,比如他从不与人握手,不在乎别人的眼观;曾俚是一个报社的记者,他心怀国家大事,忧国忧民,看不惯政府人员鱼肉百姓,花天酒地,弄虚作假的行为,他更是一个有理想的青年,他崇拜顾准,曾说令我佩服的是他的理论胆识。他当时生活在最屈辱的境遇里,他思考的问题都是足以把自己推向极刑的。可他没有畏惧。他说国家要有笔杆子,要有用鲜血作墨水的笔杆子。他以顾准作他的人生风向标,实践上他的确做到这个境界,不管面对什么政府压力,他依然坚持为民请命。而仆未之一生坎坷,但他淡定地对待人生,李明溪对仆未之做的挽联惯看丹青知黑白,永入苍茫无炎凉最匹配他的境界。但与这些正直的人交心,朱怀镜依旧没有触及他的官场浑浊习气,在朱怀镜眼里,李明溪生活在梦幻里,曾俚生活在理想里,仆未之生活在古风里,每与他们交流,怀镜总能回到他文人的圈子里,洗荡一下官场浊气,但一回到现实,他不得不又与官场打交道,放下文人的习气,逢迎拍马,爬上官阶。

在作者描写男人的名利场的同时,也会描写到一些男人身边的女人,比如梅玉琴、香妹、陈雁。陈雁是报社的记者,外表美丽,性情清高,但她谄媚于权力,成为皮市长的情人。香妹是朱怀镜的原配妻子,可谓温柔娴淑,开始于朱怀镜过着安稳平凡的日子,但在朱怀镜飞黄腾达之时,却遭朱怀镜背叛,她知道朱怀镜在外有外遇时,她毅然与他离婚。梅玉琴是天元大酒店的经理,也是朱环境的情人。在职场上,她是典型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但在生活中,她是个温柔、体贴、貌美如花的小女人。她不计后果的与有妇之夫朱怀镜发展恋情,沉迷于朱怀镜编织的情网中,最后她成为政治的牺牲品,堕入牢狱。玉琴的遭遇是令人悲悯的,她为了救朱怀镜,自己一人承担后果这一行为值得钦佩。(.org)可从另一种角度考虑,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她被爱情冲昏的头脑,在一开始见朱怀镜时就心生爱慕之情,她知道朱怀镜去了桑拿房一下子出来了,实则与桑拿女草草了事,就断定他是正人君子。这些围绕在官场男人的女人曲折命运,都反映了小说体现的官场的社会浑浊现实。

另外,小说有关一些神奇的情节又是小说的亮点。小说一开始就描写朱怀镜被算命先生料算说朱怀镜以后会出人头地,当大官。还有就是朱怀镜与梅玉琴、李明溪、曾俚一起去且息亭后发生了奇怪的事,除了朱怀镜其他人都夜晚梦见被蛇缠绕,而白天就打不起精神。原来,据说只要去过且息亭的人夜晚都会梦见被蛇缠绕,厄运缠身,重则致死,除非是大富大贵的人。结果梅玉琴堕入牢狱,李明溪疯了,曾俚遭受排挤,而朱怀镜依然稳坐官位。这些神奇的情节不仅推进情节发展,而且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小说魅力。

《国画》这本书涉及人物官场与欢场的经历、权力与情欲的追逐等方面,刻画深微,叙述周严,既有现场感亦有透视感,随成为一部难得的警示之作;还因着重写出了文化与良知的存在,所以难掩全书的深切的忧患之心。

国画王跃文读后感(二)

对于王跃文的《国画》早有耳闻,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找来看看。某日漫步在图书馆的书架间时,偶然发现了它,便借来看了!早先也看过一些其他的官场文学作品,但是看过《国画》后,不禁赞叹,王跃文真不愧是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

一开始,我并不明白为什么用国画这两个字2020作为这本书的名字2020,因为里面提到国画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后来去了解了一下国画,我才恍然大悟!国画强调的是写意,重在气、神、韵、致,最难达到的是似圆非圆、似方非方的境界。《国画》如此,国人亦如此。人在画中,众生百相,一览无余。王跃文的作品《国画》给我们展现的就是这样一幅生动留白的写意芸芸众生图。从这幅图里,我似乎呼吸到荒郊野岭清泉的甘甜,又似乎触摸到城市钢筋水泥的冰凉;在这幅画中,我仿佛看见形形色色、卑微或高贵的灵魂,又仿佛听见现实主义者的叹息与理想主义者的呐喊。

《国画》主要是围绕主人公朱怀镜的官场经历,着力描写了他从县城一个普通办事员到成为市政府实权派人士的心理演变过程,深刻揭示了人性丑恶以及腐败滋生的原因,同时它也反映出作者本人高度的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感。书中主人公朱怀镜对他妻子陈香妹所言:你不在官场,没法了解官场的微妙之处啊!这最多只能说明他们开始注意你了,这还远远不够啊!说白了,你还得投资。现在玩得活的,是那些手中有权支配国家钱财的人。他们用国家的钱,结私人的缘,靠私人的缘,挣手中的权;再又用手中的权,捞国家的钱。如此循环,钱权双丰。在此,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为我们作出精辟的总结:官场好比势利人的投资公司,宦海是个到处充斥铜臭的花花世界。作者还引用了一些社会上的流行俚语,比如:说到底现在送礼,一不需要理由。千条理万条理,送是硬道理;二不需要送货物。这样货那样货,钱是硬通货。再看下面这样一段:朱怀镜见识过不少这样的领导,你同他单独在一起,他爱和你说话就说几句,不然他就一眼不发,要么面无表情,要么似笑非笑,听凭你闷得发慌,背生虚汗。朱怀镜平时注意过,皮市长要么笑容满面,要么黑着脸。那笑脸黑脸之间没有过渡,才笑容可掬的,突然就冷若冰霜了,就象小孩子搭的积木,五颜六色的非常漂亮,可刚搭好就哗然倒下了。下级们就总在他的笑脸和黑脸之间提心吊胆,不知所措。

作者细针密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官场上大人物和小人物之间滑稽可笑的微妙关系图,巧妙讽刺了在特定环境下被封建奴性扭曲的卑微人格和被所谓的游戏规则左右的虚伪灵魂。读到此,我不禁想起柏杨先生写过的一篇杂文,采撷如下:君不见大官崽巡视下级机关时那种镜头乎?大官崽昂然而入,中级官崽和低级官崽闻声而出,一面围着大官崽团团而转,一面努力露牙而笑,然后一个有头脸的家伙陪同该大官崽入小房,唧唧哝哝,如云如雨柏杨先生写得犀利,而王跃文先生写得调侃,二者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口诛笔伐,痛快淋漓,信笔折射出谄上欺下、奴颜媚骨的官场丑态,无情讽刺了礼尚往来、尔虞我诈的官僚作风。另外,作者全书中也刻画了几个象画家李明溪、编辑曾俚这样有个性、有良知的普通百姓中的亮点,但他们微弱的力量似乎如同堂吉柯德式的激情,只能在梦想与现实之间苦苦挣扎、徘徊斗争不难觉出,也许作者的本意并不仅仅是倡议当前社会流行的反腐倡廉口号,他呼吁更多的是,我们的社会监管机制如何彻底杜绝腐败的根源,如何改变国人骨子里潜在的劣根性,如何让百姓多一份社会责任感,多一点人文的理想主义精神呢?

读罢全文,让人忍俊不住之余又令人掩卷深思。我们知道,国画是一种国粹,但凡是国粹的就一定是好东西么?鲁迅先生早年就提倡过存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治学之道,治国亦如此。那么,国画里面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那些官场欢场的云雨春秋早就应该彻底清除了!国画的主题是丰富多采的:有扇面精巧的花鸟蚊虫,也有气势恢弘的大好河山;有题字2020配诗,也有点染留白同样,我们今天的国画中缺少的不是宁静淡泊的小百姓,而是赤膊持枪的斗争者。和平年代并非需要一片和气,亦希望看到针砭实质、血与火的文字2020,听到出类拔萃、正直善良的声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小人物的深沉和苦闷中寻找到彼岸的光明与希望。王跃文的《国画》,不愧为这样一本警世之作。

《国画》的读后感1500字


国哀,我哀,千百怒颜态。腌臜宦海济人才,总有灵魂卖。黑手敛财,一世为害,乾坤颠倒歪。前台,后台吗,累累民心债。

三月的桂林,烟雨朦胧,安静而显得含蓄,美丽而蕴含诗意,这个季节比较合适文人情怀的抒发,而我却在这样一个季节花了足足两周的时间看了两遍王跃文的长篇官场小说《国画》,感受到官场赤裸裸的写实似乎与这个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美丽三月景色格格不入,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越发觉得《国画》精彩异常。

《国画》作者王跃文,当代著名官场小说家,湖南溆浦人。1989年开始文学创作,曾获湖南省青年文学奖,2001年专职写小说。12年前,王跃文以一部《国画》而被称为当代官场小说第一人。《国画》以主人公朱怀镜的宦海沉浮为线索,通过对荆都市官场一副台前幕后世相图的描写,生动刻画了一批生存于权力中心或边缘地带的人物形象,对官场的丑恶及腐败的滋生原因作了人性和机制等多方面的探索和揭示。

千百年沉淀的中国官场和几十年新兴的中国市场一样耐人寻味,不可捉摸。 朱怀镜身在官场,职在应酬,看到结局才发现官场里的一切真的是浮云。一个个口口声声说这场面话,而心底却在盘算着苟且之事。我很喜欢《国画》的描述方式,自然平实、不刻意渲染,单纯的叙述性描写却是对染缸中官员们的嘴脸最有利讽刺。书中对性和官场一样真实、露骨,对人对事总是细心琢磨,想人之所想,做人之未作之事。我们现在总是看到、听到各种腐败贪污的事件,总会被老师们、长辈们教导有些时候说话要委婉、做事要深思熟虑等等,我总觉得这与我们的年纪大相径庭,我们还很年轻,年轻就不应该被那么多规则束缚。这让我想起了不久前一个朋友和我谈及其在入党时,组织找去谈话,说到入党动机的时候我朋友只不过是坦白心底所想,说得现实些罢了,却引起某位老师的勃然大怒,难道每个人都愿意听到我是为了有机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为祖国的利益牺牲也在所不惜之类的话么?试问面对当今的社会,还有多少个人会如此?明明知道是冠冕堂皇却乐此不疲,这就是现实。

我们大多都是生活在框框条条之中,我们的思想总是被某种力量所控制着,也许这也是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产生一个获得诺贝尔奖人的原因之一吧。也许有思想的人,什么时候都有,中国如此之大,谁保证此时此刻,在哪个斗室里不蛰伏着一个托尔斯泰呢?不幸之处也许在于,我们只能等到一位哲人逝去之后,才发掘文物似的发现他们。而且这发现也正像考古一样,仅限于学术界。我们不可能因为一种深刻的反思而引发一场深刻的变革,或者让社会的进程更加自觉一些,更加理性一些,所以我们只好一次又一次地为哲人和哲人的思想致哀。于是历史永远在后悔。历史的后悔总是以历史的倒退为代价的,而历史倒退一步,是前进一百步都不能弥补的,因为历史永远不可弥补。

书中主人翁一步步高升的路径,大概与现实官场中人的仕途线路差不多吧。他的交往圈子越来越大,可冷静的想一想,能让心灵感到熨帖的朋友寥寥无几,不过是李明溪,书中提到的一位青年画家,他的画笔凝古意,墨含春秋,画风卓然,他的性情乖张,独立特性,不无流俗,嬉笑终生,终以疯癫的方式使痛苦的灵魂得到了解脱;卜老,贯看丹青知黑白,永入苍茫无炎凉 ,一位终生都献给了裱画的老艺人;曾俚,忧国忧民、愤世嫉俗、嫉恶如仇、实话实说的记者,他有着积极地生态度,不过不受官方待见,40多岁辗转于全国各地,只是他唤不醒官场也,也叫不醒民众,只得继续流浪,流浪可是到头来呢,这些人亡的亡,失踪的失踪,入狱的入狱。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连最真诚、最善意的话都不能畅畅快快说?我们要不分昼夜地大声疾呼,来为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样平凡的真理去说明、去申辩?

当你春风得意的时候,身旁坐拥右捧的一帮子朋友,撵都撵不走,在你失足的时候,竟然在这群人中找不到一个可以抓手的人,世态炎凉。好在朱怀镜人聪明,年轻还是可以从头再来的,经过一番波折,才会驻足回望来时的路,看清楚自己是谁,别人谁也不是。世间永远有一张无形的网,它会把一切网限其中的。一旦选择了,就不复有再选择的自由。就像朱怀镜,到底重归于起点。

雨果说过: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而又万般无奈的人世间。轻轻合上了书,站起来望向窗外,依旧一片灰蒙蒙的,可是我们总得相信生活是向前的,而且社会总是在混沌状态中先前走的,我们都要学会现实地生活。

2023国画王跃文读后感汇总


编辑反复斟酌,为您精心编辑了这篇名为“国画王跃文读后感”的精选文章。阅读此作品,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它的卓越之处。借助写读书笔记的方式,我们可以分享个人的阅读心得和感悟,共同努力成为更加出色的人吧!

国画王跃文读后感 篇1

《国画》写得是真好,可是,我读着心里发冷。

尽管不乏戏谑之词,但我觉得,《国画》是最接近生活原形的一部当代官场现行记!人物心理之描写,可谓细如丝发。里面的人物,就是你我身边的熟人。而最具普遍意义的人物就是朱怀镜。你我都是他,起码曾经有那么一段经历是他。和其他的官场小说相比,它是原始的,毛坯的,野性的,真实的,像一片古老神秘的雨林,映射这个奇妙世界的真相。 鲁迅先生说:”真的勇士敢于正视惨淡的现实,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

但没来由得我读着心里发冷。我仔细想了想,大致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觉得很可怕。一路看着,这感觉是愈见清晰。上级领导道貌昂然的假模假样的滑稽及具讽刺的意味,那些点头哈腰阿谀奉承的下级小丑样,让人感到可悲可怜,而所有官场中人性格的扭曲变形,真让人感到现实的残酷,官场的可怕!官场真的就是这样?其实它从来都是这样!只是像我这样愚笨的人没有发现,而是让王跃文这样的聪明人点破了,我于是也跟着眼睛亮了起来。有的时候,眼睛近视,或者就是瞎子,没什么不好。看得清楚了,反倒影响食欲。我想到了古代,想到了外国,也就是说,古今中外我都想了想,对官场的印象居然出奇的一致。我想,是不是不可救药了?是不是人类的本性就决定了?是不是上帝在耍人类,让人类尽情地玩,而他在偷偷地笑?我有些发冷。

其实范围哪里只局限在官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吗?正像作者在后记中所说的,他不承认这是一篇什么官场小说。王跃文说,他只不过想写人。我琢磨了半天,有些感悟了。是不是官场人生就是日常人生?只要人与人交往,只要存在利益冲突,不都这样吗?这样想来,就更有些冷。

我一面在说好的时候,也一面在学习里面的细节。《国画》我大约看了一周。这些天,我晚上看《国画》,白天就琢磨着哪些人像皮市长,哪些人像宋达清,哪些人又是张天奇、朱怀镜,哪些人又是曾俚、玉琴那几个耿直的倒霉蛋。主人公朱怀镜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心里真是揣着一面镜子似的,把身处的官场,把那官场间人与人关系的微妙,把自己,也把别人都看的清晰如映镜,却又莫可奈何。俗话说”难得糊涂。“作者能把朱人公的感受写的如此清晰,他自己曾经的经历的痛苦,郁闷,也就可想而知了。我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我一直扮演的角色就是耿直的角色,但这些天,我却自觉不自觉地开始琢磨身边的一个个人了。我的心里活动也多了起来。原来的我不这样啊,我是不是也进化了,从简单到复杂?

我还想看《国画》的续集《梅次故事》。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毛病。明知道不是什么好事,却总是牵肠挂肚。我们生活在一种病态的生活中,却常常不能自拨。在不能自拨中,我们重复着病态,甚至发明着病态。

国画王跃文读后感 篇2

在书友的推荐下,我读了王跃文的《国画》。最先找的一个网站后面的章节是收费的,撂下一段时间。书友几次问起我的读后感,因没读完,我也说不上个子丑寅卯。现在读完了,写几句,对书友是个交代。

《国画》以画家李明溪的国画为引,将我们带入了一个龌龊的官场世界,《国画》没有像我以前读的官场小说从反腐斗争的正面入手,没有塑造高丶大丶全,而是细致刻画了朱怀镜、方明远、皮市长、柳秘书长、严尚明、张天奇、宋达清、袁小奇、等人。像国画的工笔。《国画》里的朱怀境开始既无政治靠山,又不会请客送礼,所以总是得不到领导的关注和重用。他在刘明夏索画之后真正领悟官场之道和提拔“诀窍”,主动向柳秘书长送画拉近了与领导的距离;他利用朋友关系,促成了县长张天奇、神功大师袁小奇与皮市长的见面,取得了皮市长的信任;他为皮市长儿子出国上学两次送钱;偶然的机会,又救了皮市长的命,得到了皮市长的赏识……

书中主人公朱怀镜对他妻子陈香妹所言:“你不在官场,没法了解官场的微妙之处啊!这最多只能说明他们开始注意你了,这还远远不够啊!说白了,你还得投资。现在玩得活的,是那些手中有权支配国家钱财的人。他们用国家的钱,结私人的缘,靠私人的缘,挣手中的权;再又用手中的权,捞国家的钱。如此循环,钱权双丰。

《国画》用工笔细细刻画了诸多细节,如”皮市长就一脸慈祥,笑眯眯地望着朱怀镜,却什么也不说,只是一手优雅地敲着皮沙发。朱怀镜迎着这种温暖的眼光,心里有些发毛了。“

”朱怀镜见识过不少这样的领导,你同他单独在一起,他爱和你说话就说几句,不然他就一眼不发,要么面无表情,要么似笑非笑,听凭你闷得发慌,背生虚汗。

朱怀镜平时注意过,皮市长要么笑容满面,要么黑着脸。那笑脸黑脸之间没有过渡,才笑容可掬的,突然就冷若冰霜了,就象小孩子搭的积木,五颜六色的非常漂亮,可刚搭好就哗然倒下了。下级们就总在他的笑脸和黑脸之间提心吊胆,不知所措。“

《国画》中众生相不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有滋有味的活着……看看两会那些身着顶级品牌的代表们!而且绝对让人羡慕——他们怎么就活的那么滋润!

《国画》里面的人物我感觉塑造的最不真实的是梅玉琴,到三十岁了还是个处子,又是个成功人士女强人,又漂亮,又不破坏别人的家庭,完了身边还没有一个闺密。好象生来就是给朱怀镜当情妇的。作者在这个人物的用心倒像红楼梦里贾母掰谎,嘿嘿嘿嘿嘿。

国画王跃文读后感 篇3

《国画王跃文读后感》

作为一位艺术家,每个人的艺术人生都有独特的故事,而《国画王跃文》这本书生动地展现了跃文先生的人生历程和艺术成就。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跃文先生的人生经历和艺术之路,深受启发。

首先,我从跃文先生身上看到了一个优秀艺术家的坚持,毅力和追求。跃文先生年轻时因为身体原因没有能够完成大学学业,而是选择了自学,想要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他通过自学和努力,一步步走上了艺术的路,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国画大师。他不仅在国画领域表现出色,在文学领域也有非凡成就,获得多个文学奖项。无论是在艺术还是生活上,跃文先生都是一个坚定不移的人,他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构建了他的艺术之路。

其次,跃文先生所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艺术创造力也深深打动了我。据书中介绍,跃文先生在传承传统国画的基础上,发扬其特色,注入创新元素,创作出很多融合现代元素的作品。他在创作过程中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画作中,而这正是令他的作品如此出色的原因。跃文先生的艺术创造力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最后,跃文先生的作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作品继承了传统国画的精髓,并且融入了现代艺术元素,充满了生命力和新意。跃文先生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的画展并获得了多项荣誉。在他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在细节上追求极致,在画面中展现出了他对生命、美和自然的理解和感受。

在书中,除了跃文先生个人经历的介绍和艺术作品的赏析,还有许多关于艺术创作的理念和思考。我从中获得的收获是:坚持自己的梦想,有耐心和毅力去追求自己的艺术之路并注重创新。我相信,在跃文先生的启发和带领下,我们可以在艺术创作和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积极进取,展现自己的才华。

总之,读完《国画王跃文》让我深刻认识到跃文先生是一个杰出的艺术家,他的人生足迹和艺术成就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也让我更加了解到国画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所在。我相信,这本书对于爱好艺术的人和想要从事艺术创作的人都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

国画王跃文读后感 篇4

开始看书名时,我以为是写关于美术的书,但真正翻开书时才发觉是讲有关官场的小说。小说男主人公朱怀镜可谓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早就摸索一条为官之道,练就一身投机取巧,拍马溜须,察言观色的本事。他一无背景,二无钱财,就凭他的为官之道从一个乌县副县长当上荆都的财政局的副局长,反映了官场浑浊,尔虞我诈的现象。

小说不纯是讲官场的尔虞我诈的利害关系,它也讲到一些正直讲情义的人。比如朱怀镜的好友李明溪、曾理和仆未之,他们可谓真正表里如一、真性情,也是朱怀镜没有利益关系的值得推心置腹的朋友。李明溪是美院的老师,画技高超,境界也高,为人潇洒清高,放浪于形骸之外,不拘小节,比如他从不与人握手,不在乎别人的眼观;曾俚是一个报社的记者,他心怀国家大事,忧国忧民,看不惯政府人员鱼肉百姓,花天酒地,弄虚作假的行为,他更是一个有理想的青年,他崇拜顾准,曾说令我佩服的是他的理论胆识。他当时生活在最屈辱的境遇里,他思考的问题都是足以把自己推向极刑的。可他没有畏惧。他说国家要有笔杆子,要有用鲜血作墨水的笔杆子。他以顾准作他的人生风向标,实践上他的确做到这个境界,不管面对什么政府压力,他依然坚持为民请命。而仆未之一生坎坷,但他淡定地对待人生,李明溪对仆未之做的挽联惯看丹青知黑白,永入苍茫无炎凉最匹配他的境界。但与这些正直的人交心,朱怀镜依旧没有触及他的官场浑浊习气,在朱怀镜眼里,李明溪生活在梦幻里,曾俚生活在理想里,仆未之生活在古风里,每与他们交流,怀镜总能回到他文人的圈子里,洗荡一下官场浊气,但一回到现实,他不得不又与官场打交道,放下文人的习气,逢迎拍马,爬上官阶。

在作者描写男人的名利场的同时,也会描写到一些男人身边的女人,比如梅玉琴、香妹、陈雁。陈雁是报社的记者,外表美丽,性情清高,但她谄媚于权力,成为皮市长的情人。香妹是朱怀镜的原配妻子,可谓温柔娴淑,开始于朱怀镜过着安稳平凡的日子,但在朱怀镜飞黄腾达之时,却遭朱怀镜背叛,她知道朱怀镜在外有外遇时,她毅然与他离婚。梅玉琴是天元大酒店的经理,也是朱环境的情人。在职场上,她是典型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但在生活中,她是个温柔、体贴、貌美如花的小女人。她不计后果的与有妇之夫朱怀镜发展恋情,沉迷于朱怀镜编织的情网中,最后她成为政治的牺牲品,堕入牢狱。玉琴的遭遇是令人悲悯的,她为了救朱怀镜,自己一人承担后果这一行为值得钦佩。可从另一种角度考虑,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她被爱情冲昏的头脑,在一开始见朱怀镜时就心生爱慕之情,她知道朱怀镜去了桑拿房一下子出来了,实则与桑拿女草草了事,就断定他是正人君子。这些围绕在官场男人的女人曲折命运,都反映了小说体现的官场的社会浑浊现实。

另外,小说有关一些神奇的情节又是小说的亮点。小说一开始就描写朱怀镜被算命先生料算说朱怀镜以后会出人头地,当大官。还有就是朱怀镜与梅玉琴、李明溪、曾俚一起去且息亭后发生了奇怪的事,除了朱怀镜其他人都夜晚梦见被蛇缠绕,而白天就打不起精神。原来,据说只要去过且息亭的人夜晚都会梦见被蛇缠绕,厄运缠身,重则致死,除非是大富大贵的人。结果梅玉琴堕入牢狱,李明溪疯了,曾俚遭受排挤,而朱怀镜依然稳坐官位。这些神奇的情节不仅推进情节发展,而且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小说魅力。

《国画》这本书涉及人物官场与欢场的经历、权力与情欲的追逐等方面,刻画深微,叙述周严,既有现场感亦有透视感,随成为一部难得的警示之作;还因着重写出了文化与良知的存在,所以难掩全书的深切的忧患之心。

国画王跃文读后感 篇5

对于王跃文的《国画》早有耳闻,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找来看看。某日漫步在图书馆的书架间时,偶然发现了它,便借来看了!早先也看过一些其他的官场文学作品,但是看过《国画》后,不禁赞叹,王跃文真不愧是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

一开始,我并不明白为什么用国画这两个字作为这本书的名字,因为里面提到国画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后来去了解了一下国画,我才恍然大悟!国画强调的是写意,重在气、神、韵、致,最难达到的是似圆非圆、似方非方的境界。《国画》如此,国人亦如此。人在画中,众生百相,一览无余。王跃文的作品《国画》给我们展现的就是这样一幅生动留白的写意芸芸众生图。从这幅图里,我似乎呼吸到荒郊野岭清泉的甘甜,又似乎触摸到城市钢筋水泥的冰凉;在这幅画中,我仿佛看见形形色色、卑微或高贵的灵魂,又仿佛听见现实主义者的叹息与理想主义者的呐喊。

《国画》主要是围绕主人公朱怀镜的官场经历,着力描写了他从县城一个普通办事员到成为市政府实权派人士的心理演变过程,深刻揭示了人性丑恶以及腐败滋生的原因,同时它也反映出作者本人高度的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感。书中主人公朱怀镜对他妻子陈香妹所言:你不在官场,没法了解官场的微妙之处啊!这最多只能说明他们开始注意你了,这还远远不够啊!说白了,你还得投资。现在玩得活的,是那些手中有权支配国家钱财的人。他们用国家的钱,结私人的缘,靠私人的缘,挣手中的权;再又用手中的权,捞国家的钱。如此循环,钱权双丰。在此,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为我们作出精辟的总结:官场好比势利人的投资公司,宦海是个到处充斥铜臭的花花世界。作者还引用了一些社会上的流行俚语,比如:说到底现在送礼,一不需要理由。千条理万条理,送是硬道理;二不需要送货物。这样货那样货,钱是硬通货。再看下面这样一段:朱怀镜见识过不少这样的领导,你同他单独在一起,他爱和你说话就说几句,不然他就一眼不发,要么面无表情,要么似笑非笑,听凭你闷得发慌,背生虚汗。朱怀镜平时注意过,皮市长要么笑容满面,要么黑着脸。那笑脸黑脸之间没有过渡,才笑容可掬的,突然就冷若冰霜了,就象小孩子搭的积木,五颜六色的非常漂亮,可刚搭好就哗然倒下了。下级们就总在他的笑脸和黑脸之间提心吊胆,不知所措。

作者细针密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官场上大人物和小人物之间滑稽可笑的微妙关系图,巧妙讽刺了在特定环境下被封建奴性扭曲的卑微人格和被所谓的游戏规则左右的虚伪灵魂。读到此,我不禁想起柏杨先生写过的一篇杂文,采撷如下:君不见大官崽巡视下级机关时那种镜头乎?大官崽昂然而入,中级官崽和低级官崽闻声而出,一面围着大官崽团团而转,一面努力露牙而笑,然后一个有头脸的家伙陪同该大官崽入小房,唧唧哝哝,如云如雨柏杨先生写得犀利,而王跃文先生写得调侃,二者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口诛笔伐,痛快淋漓,信笔折射出谄上欺下、奴颜媚骨的官场丑态,无情讽刺了礼尚往来、尔虞我诈的官僚作风。另外,作者全书中也刻画了几个象画家李明溪、编辑曾俚这样有个性、有良知的普通百姓中的亮点,但他们微弱的力量似乎如同堂吉柯德式的激情,只能在梦想与现实之间苦苦挣扎、徘徊斗争不难觉出,也许作者的本意并不仅仅是倡议当前社会流行的反腐倡廉口号,他呼吁更多的是,我们的社会监管机制如何彻底杜绝腐败的根源,如何改变国人骨子里潜在的劣根性,如何让百姓多一份社会责任感,多一点人文的理想主义精神呢?

读罢全文,让人忍俊不住之余又令人掩卷深思。我们知道,国画是一种国粹,但凡是国粹的就一定是好东西么?鲁迅先生早年就提倡过存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治学之道,治国亦如此。那么,国画里面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那些官场欢场的云雨春秋早就应该彻底清除了!国画的主题是丰富多采的:有扇面精巧的花鸟蚊虫,也有气势恢弘的大好河山;有题字配诗,也有点染留白同样,我们今天的国画中缺少的不是宁静淡泊的小百姓,而是赤膊持枪的斗争者。和平年代并非需要一片和气,亦希望看到针砭实质、血与火的文字,听到出类拔萃、正直善良的声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小人物的深沉和苦闷中寻找到彼岸的光明与希望。王跃文的《国画》,不愧为这样一本警世之作。

《国画》读后感_大学读后感1000字


王跃文先生写的官场小说《国画》,最近这两个月我连续看了两遍。有人说,作者是官场小说第1人;我不愿附和自己和作者的浅薄,但感觉这本小说的确挺有意思。《国画》再看之后

主人公朱怀镜先生是个不算太坏的好官。他有知识分子的骨子,也有官场游子的面子。其实,自古以来,中国的官场就积聚了大量本是有思想有追求有能力的知识分子,但他们必须适应官场潜规则,否则不但好活无望,连好死都不得。朱怀镜大概奉行的是内方外圆,或说思方行圆的人生哲学;他内心鲜明着自己的判断,而行动迎合着官场的规则。他并非大奸大恶,所以也未大贪极刑;他并非大善大贤,所以不致太高太假。

他为帮张天奇的忙,而出面让龙文作假证;却意外获得后者的重托,为他保管了行贿本。待自己随投靠的大树失势,而张天奇青云直上,却对之不理不睬时,他被迫祭起了无意收留的法器,实现了自我官运的逆转。我们自然不能说他高尚,但观者也很难批之为卑鄙,反而常有人为他辩护,说是官场必须的自我保护。

他长期和青年女子梅玉琴同居厮混,她从未要求,他未曾打算、也始终不能给她诸如家庭或名分之类。甚至最后她被判刑,自顾不暇的他也未援手一把;尤其是最后去探监,面对脸色蜡黄、身体臃肿、背影佝偻的她,他的浪漫在顷刻间被堵在喉头下面了他无法克制自己的失望和放弃。但是他和她之间从一开始就没有所谓的权、钱和性、色等交易的戏份,唯一的至少说是很主要的纽带就是一个字:情两情相悦,相互慰藉。人们自然不愿说他们超凡脱俗,但也很难说是肮脏庸俗。世间两性以情为媒,似乎就不该遭受太多责备了。

作为肤浅的读者,我对朱怀镜当然是爱不起来,但实在也恨不下去,只觉得他只是至今(并将长期)活在(甚而是活跃在)中国官场的普通一员;我倒很庆幸他没被作家神圣化,但也没被妖魔化。

看人的品行,最好看他的朋友就可以了。朱怀镜自认最好的朋友大概就4个:一个是画家李明溪,疯疯癫癫,生活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后来失踪了;一个是记者曾俚,愤世嫉俗,生活在自己的正义世界里,最后被逼走了;一个是装裱师卜未之,超凡脱俗,生活在自己的古典世界里,后来死了;还有一个是红颜知己梅玉琴,温婉痴情,生活在自己的爱情世界里,最后被关了。

这本小说中最神奇的是关于且坐亭一段的故事描写,先有放意自然的的闲趣,再有古迹零落的幽思,又添谶语如灵的神秘,最后竟带如真似幻的荒诞。让整个小说点缀了一点魔幻色彩,并且也成为小说情节发展的一个逆转和归宿。

值得一看。

《中国诗与中国画》读后感


《中国诗与中国画》读后感
在我手头的这部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钱锺书散文》里,《中国诗与中国画》是《七缀集》的第一篇。这篇文章到底作于什么时候,我不知道。但从我手里这部散文集里作品的排列顺序,给我的感觉是,这篇文章好像是钱锺书文章前后期的一个分界。就这部《钱锺书散文》里的文章来说,都具有钱锺书写作时候体现出的机灵、幽默的特点,尤其善用巧妙地比喻来明、刺现实生活中的情况。亚里士多德说:善用比喻是天分高的表现。钱锺书在文史哲一类的读书、写作上确实有一股天生的机灵气,只是在前面的一些文章中这种机灵体现的更多一点。例如《魔鬼夜访钱锺书先生》、《窗》、《论快乐》等等,让我读起来,感觉和写作《围城》的那个钱锺书很接近。估计这些文章和《围城》的写作年代也差不多,都是钱锺书早期的作品。这些早期的作品,我感觉,更像是典型的散文,篇幅都不是很长,引经据典的现象不是很多,主要是自己主观意识的发挥,随处可见他的那种机灵幽默,读起来很轻松。而之后的文章,文学韵味越来越少,学术气质越来越强。钱锺书的文笔,他的旧体诗暂且不论,就说他在小说、散文中的文笔,是偏于瘦、硬的,没什么肥词腴句,但就连这么一点文学韵味也在逐渐减少。越往后的文章关注的问题越学术化,写作方式中的引经据典的现象比比皆是,真有掉书袋的味道,仿佛他的思想由文学的阔而漫转变为学术的精而专,形成的每一种观念都不是单纯凭自己的主观意愿而要有充足的理论依据,写下的每一笔都不再像文学写作那样随意挥洒而要引经据典的笔笔皆有根据,文章的篇幅从总体来讲都增大了,读起来感觉沉甸甸的,好像说一点就是确凿的一点。直到《七缀集》的第一篇《中国诗与中国画》,基本形成了在《管锥编》中可以见到的写作风格,虽然《七缀集》的文章都是用白话文写成,但神理一致。所以,他后来的文章如果再叫做散文,我真感觉有点不准确了。我总以为,散文更多的属于文学范畴,用散文来称呼《七缀集》的文章,从文学魅力来讲,美化了它们,从思想理论来讲,委屈了它们。或许我对散文这个概念的外延在理解上有局限,现在不是有很多所谓的文化散文、学术散文么,例如余秋雨之辈的作品,我认为,那只是伪学者跑到散文中来装腔作势。我对钱锺书还是尊敬的,不能用这种不伦不类的名称来称呼他的文章,姑且称为论文吧。

杨绛先生在为《管锥编》做的代序中写到,钱锺书称他早年的作品是“小时候干的营生”,现在看来会使他“骇且笑”,认为那是他成长过程的表现。这说明钱锺书确实有一个由文学者成长为文史哲学者的过程。他曾是个作家,但他并没有停留在作家的身份上,更进一步成为了学者。

就我读《中国诗与中国画》,本人业余读书人一个,就不进行什么学术探讨了,只说点个人想法。这篇文章确实符合“管锥之义”。一管窥去、一锥刺下,虽小虽微,但是确凿的一点一星。《中》文里,长篇大论的引经据典,这是《七缀集》里文章的共同特点,钱锺书丰富的学识、谨慎的治学态度由此体现,但也由此受到一些人的诟病。说实话,这样掉书袋的风格真不是十全十美,《诗可以怨》我就耐着性子读下来的,无论如何不欣赏。但在这里我还是理解并叹赏的。《中》文的核心意旨很明白,就像文末一段总结的,对历史上的泛泛的诗画并举的论调做了精辟的指摘,确凿的指出具有南宗画风的诗、也就是神韵派诗风的诗不是中国诗中的高品、正宗,相当于神韵派诗风的画、也就是南宗画却是中国画中的高品、正宗。那么长的篇幅,那么多的引经据典,就为了这个观点的明确。我看到这里,当时就有个感觉,至于吗?中国画我不知道那么多,要说中国诗,王维的诗明显比李白、杜甫差一个级别,因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嘛,再因为……这古往今来的人不都是这么说么。惭愧,这正是又一种泛泛之论啊。钱锺书先生在此花如许的精力论证出这么一点确凿,管窥锥刺,虽小却实,后来人若能据此作出国学上的新学问,此文当有基石之功。《中国诗与中国画》,洋洋万言、广征博引,产下一个单纯的常识。文章真如一块砖、一块石,坦坦实实的摆在那里。有一些人,或者真的具有高蹈绝伦的却又暂未表现出来的才学志向,或者就是低劣的哗众取宠,指摘钱锺书的学识文章。我真想对他们说一句,您先做点这样的硬功夫再说吧。


精选国画读后感1000字5篇


常言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相信我们大家都是有读过一些书的,有的老师会在读完一本书后布置一篇相关作文,这样的作文可以作为自己的日后的一些素材和知识,读后感你知道怎么写更好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精选国画读后感1000字5篇”,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国画读后感 篇1

在朋友的推荐下,前不久拜读了王跃文的《国画》,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住。

书中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大起大落、曲折离奇,描述的事件也大都是一些官场、商场、情场上的琐碎事情。小说利用朱怀镜、方明远、皮市长、柳秘书长、宋达清、袁少奇等十余人的形象刻画,把荆都市的官、兵、贼、寇都浓缩在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里,从侧面来反映当今社会政界、商界以及文艺界的面面观。可谓深刻到位,令人震撼。从表象看,《国画》是一部教唆人如何溜须拍马、如何作恶使坏的书。进一步深思,那是王跃文对在现实生活中做人、做事的深刻认识和思考。主人公朱怀镜是好是坏,我们暂不去妄加评论。但他在处理人际复杂的事情上我觉得他算是好人了。而且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相当的不容易。首先朱怀镜在领导面前是好干部,在妻子面前是好丈夫,在玉琴眼里是好情人,在曾俚李明淡和卜老等心目中是好朋友,而在那班相互勾结相互利用各自不择手段为之钻营的同僚和商人眼里也算是一个比较正直和豪爽的哥们。朱怀镜没有刻意去做作秀、去掩饰、去表现自己。他很诚实,好多事情他都是从良心和善意出发,并没有刻意去做圈套让人钻或本身就把替人办事作为一种交易。他在处理日常的人事关系上全凭一股真诚和爽快。当然,他也有痛苦和烦恼的时候。他的最大痛苦和烦恼无非是在副处岗位上无职无权,无人搭理,和一个稍大的官儿说说话儿都似乎是高攀的时候,人家拿眼斜看他的时候,他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也促使他努力想挤身在这个荆都的新贵阶层。陈清业当然不会想去爬官,大年也肯定没想过去政府做官,表弟也只能想着先从自己的工程内扩张。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如何承揽工程、如何赚钱上。当他有了基本的积累,当他能真正领会表姐夫的教诲,而且懂得了江河挣钱江河花的道理,也就学会了挣钱、洗钱、玩钱。若干年后,他就成为如今的裴大年、陈清业之流了。

为什么朱怀镜可以在这班人之中游刃有余,我认为与他的为人和学识有关。不狂不傲,热心帮人,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善于分析问题观察人的本领。且能做到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真有些大儒大雅的风度。这些儒雅和风度并非一夜之间学来的,而是经过了长期的积累和修炼。

看朱怀镜的官海沉浮,不由地想起一句古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人生在世,无论是在官场、生意场、情场上都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规律,无论是得到哪个仙人高僧指点都很难达到好运连连、经久不衰。大自然也不无例外地明示着这种规律。江河蜿蜒曲折,顺势而流,没有笔直流淌的河道,即便有也是人工开挖的河床。一阵山洪爆发,河水决堤又在田野里冲出一条河道来。山峦连绵起伏、巍巍峨峨、神秘莫测,山的波幅才显得叠翠意蕴。就连海水也是日夜波涛翻滚、浪潮汹涌,才显得气势和生动。江河湖泊即便风平浪静仍是静波潋艳、微波悠悠。不动的水我们称作死水一潭,光秃的山我们曰之孤山。笔直的河床没有生气,一看就是人工开挖的,没有曲线的女人不美,没有气魄的男人不壮,而人生没有曲折没有坎坷就不显得生动多彩。朱怀镜算是个饱学诗书的人,他的悟性很好,靠自己读书一步一步走了出来。

《国画》的笔触已伸进了哲学和人性的深处。做人的道德底线是不能丢的,冯道有一句诗道:道德几时能去世,乾坤未必陷吉人。唐末的冯道能久居官场,身居要职而被诩为不倒翁总有他立足的理由和根基。没有这种经得起世人检验和普遍认可的道德标准的支撑,什么权贵也只能昙花一现、稍纵即逝。

国画读后感 篇2

《国画》写得是真好,可是,我读着心里发冷。

尽管不乏戏谑之词,但我觉得,《国画》是最接近生活原形的一部当代官场现行记!人物心理之描写,可谓细如丝发。里面的人物,就是你我身边的熟人。而最具普遍意义的人物就是朱怀镜。你我都是他,起码曾经有那么一段经历是他。和其他的官场小说相比,它是原始的,毛坯的,野性的,真实的,像一片古老神秘的雨林,映射这个奇妙世界的真相。 鲁迅先生说:”真的勇士敢于正视惨淡的现实,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

但没来由得我读着心里发冷。我仔细想了想,大致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觉得很可怕。一路看着,这感觉是愈见清晰。上级领导道貌昂然的假模假样的滑稽及具讽刺的意味,那些点头哈腰阿谀奉承的下级小丑样,让人感到可悲可怜,而所有官场中人性格的扭曲变形,真让人感到现实的残酷,官场的可怕!官场真的就是这样?其实它从来都是这样!只是像我这样愚笨的人没有发现,而是让王跃文这样的聪明人点破了,我于是也跟着眼睛亮了起来。有的时候,眼睛近视,或者就是瞎子,没什么不好。看得清楚了,反倒影响食欲。我想到了古代,想到了外国,也就是说,古今中外我都想了想,对官场的印象居然出奇的一致。我想,是不是不可救药了?是不是人类的本性就决定了?是不是上帝在耍人类,让人类尽情地玩,而他在偷偷地笑?我有些发冷。

其实范围哪里只局限在官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吗?正像作者在后记中所说的,他不承认这是一篇什么官场小说。王跃文说,他只不过想写人。我琢磨了半天,有些感悟了。是不是官场人生就是日常人生?只要人与人交往,只要存在利益冲突,不都这样吗?这样想来,就更有些冷。

我一面在说好的时候,也一面在学习里面的细节。《国画》我大约看了一周。这些天,我晚上看《国画》,白天就琢磨着哪些人像皮市长,哪些人像宋达清,哪些人又是张天奇、朱怀镜,哪些人又是曾俚、玉琴那几个耿直的倒霉蛋。主人公朱怀镜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心里真是揣着一面镜子似的,把身处的官场,把那官场间人与人关系的微妙,把自己,也把别人都看的清晰如映镜,却又莫可奈何。俗话说”难得糊涂。“作者能把朱人公的感受写的如此清晰,他自己曾经的经历的痛苦,郁闷,也就可想而知了。我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我一直扮演的角色就是耿直的角色,但这些天,我却自觉不自觉地开始琢磨身边的一个个人了。我的心里活动也多了起来。原来的我不这样啊,我是不是也进化了,从简单到复杂?

我还想看《国画》的续集《梅次故事》。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毛病。明知道不是什么好事,却总是牵肠挂肚。我们生活在一种病态的生活中,却常常不能自拨。在不能自拨中,我们重复着病态,甚至发明着病态。

国画读后感 篇3

开始看书名时,我以为是写关于美术的书,但真正翻开书时才发觉是讲有关官场的小说。小说男主人公朱怀镜可谓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早就摸索一条为官之道,练就一身投机取巧,拍马溜须,察言观色的本事。他一无背景,二无钱财,就凭他的为官之道从一个乌县副县长当上荆都的财政局的副局长,反映了官场浑浊,尔虞我诈的现象。

小说不纯是讲官场的尔虞我诈的利害关系,它也讲到一些正直讲情义的人。比如朱怀镜的好友李明溪、曾理和仆未之,他们可谓真正表里如一、真性情,也是朱怀镜没有利益关系的值得推心置腹的朋友。李明溪是美院的老师,画技高超,境界也高,为人潇洒清高,放浪于形骸之外,不拘小节,比如他从不与人握手,不在乎别人的眼观;曾俚是一个报社的记者,他心怀国家大事,忧国忧民,看不惯政府人员鱼肉百姓,花天酒地,弄虚作假的行为,他更是一个有理想的青年,他崇拜顾准,曾说令我佩服的是他的理论胆识。他当时生活在最屈辱的境遇里,他思考的问题都是足以把自己推向极刑的。可他没有畏惧。他说国家要有笔杆子,要有用鲜血作墨水的笔杆子。他以顾准作他的人生风向标,实践上他的确做到这个境界,不管面对什么政府压力,他依然坚持为民请命。而仆未之一生坎坷,但他淡定地对待人生,李明溪对仆未之做的挽联惯看丹青知黑白,永入苍茫无炎凉最匹配他的境界。但与这些正直的人交心,朱怀镜依旧没有触及他的官场浑浊习气,在朱怀镜眼里,李明溪生活在梦幻里,曾俚生活在理想里,仆未之生活在古风里,每与他们交流,怀镜总能回到他文人的圈子里,洗荡一下官场浊气,但一回到现实,他不得不又与官场打交道,放下文人的习气,逢迎拍马,爬上官阶。

在作者描写男人的名利场的同时,也会描写到一些男人身边的女人,比如梅玉琴、香妹、陈雁。陈雁是报社的记者,外表美丽,性情清高,但她谄媚于权力,成为皮市长的情人。香妹是朱怀镜的原配妻子,可谓温柔娴淑,开始于朱怀镜过着安稳平凡的日子,但在朱怀镜飞黄腾达之时,却遭朱怀镜背叛,她知道朱怀镜在外有外遇时,她毅然与他离婚。梅玉琴是天元大酒店的经理,也是朱环境的情人。在职场上,她是典型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但在生活中,她是个温柔、体贴、貌美如花的小女人。她不计后果的与有妇之夫朱怀镜发展恋情,沉迷于朱怀镜编织的情网中,最后她成为政治的牺牲品,堕入牢狱。玉琴的遭遇是令人悲悯的,她为了救朱怀镜,自己一人承担后果这一行为值得钦佩。可从另一种角度考虑,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她被爱情冲昏的头脑,在一开始见朱怀镜时就心生爱慕之情,她知道朱怀镜去了桑拿房一下子出来了,实则与桑拿女草草了事,就断定他是正人君子。这些围绕在官场男人的女人曲折命运,都反映了小说体现的官场的社会浑浊现实。

另外,小说有关一些神奇的情节又是小说的亮点。小说一开始就描写朱怀镜被算命先生料算说朱怀镜以后会出人头地,当大官。还有就是朱怀镜与梅玉琴、李明溪、曾俚一起去且息亭后发生了奇怪的事,除了朱怀镜其他人都夜晚梦见被蛇缠绕,而白天就打不起精神。原来,据说只要去过且息亭的人夜晚都会梦见被蛇缠绕,厄运缠身,重则致死,除非是大富大贵的人。结果梅玉琴堕入牢狱,李明溪疯了,曾俚遭受排挤,而朱怀镜依然稳坐官位。这些神奇的情节不仅推进情节发展,而且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小说魅力。

《国画》这本书涉及人物官场与欢场的经历、权力与情欲的追逐等方面,刻画深微,叙述周严,既有现场感亦有透视感,随成为一部难得的警示之作;还因着重写出了文化与良知的存在,所以难掩全书的深切的忧患之心。

国画读后感 篇4

《国画》看完了,写的真好!活脱脱一部当代官场现行记!一路看着,这感觉是愈见清晰。上级领导道貌昂然的假模假样的滑稽及具讽刺的意味。那些点头哈腰阿谀奉承的下级小丑样,让人感到可悲可怜。而所有官场中人性格的扭曲变形,真让人感到现实的残酷,官场的可怕!

主人公朱怀镜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心里真是揣着一面镜子似的,把身处的官场,把那官场间人与人关系的微妙,把自己,也把别人都看的清晰如映镜,却又莫可奈何。俗话说难得糊涂。作者能把朱人公的感受写的如此清晰,他自己曾经的经历的痛苦,郁闷,也就可想而知了。

沉重的现实令人窒息。看到中间时,几次都想到无人的旷野去大喊大叫,以发泄胸中的憋闷。然而人要生存就得去适应,迎合的同时,能让良知一息尚存就难能可贵。大自然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规律,不会绕开人类的。鲁迅先生说:真的勇士敢于正视惨淡的现实,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所以正视现实,而不回避现实。如果又能对它施加积极的影响,实在是强者的所为。我们的国家离那个民主,法制的开明时代是有一段距离,但历史不会停下脚步的,也许沉重,也许缓慢,但它是一步一步地在挪移着的,这就是希望。我想这也是作者所传达给我们的希望。

书的开始有很多肉欲的场面,仿佛是为了迎合庸俗的读者口味。然而愈读愈感觉到真情的可贵。最后,读到朱怀镜想在离开荆都外任之前,去看狱中的情人玉琴时,感动就轰然而至,猝不及防。若是在家,只怕早就泪流满面了。想这情无论处于怎样的位置,只要真挚,就有撼动人心的力量。那一刻,朱怀镜的形象一下就高大了许多!朱怀镜的妻子香妹是不幸的,可相对于香妹而言,朱怀镜就是幸运的吗?面对香妹和孩子时的歉疚,和玉琴落难后,他的心痛,以及香妹得知他的风流韵事后对他的冷淡,未尝不是一种刑罚啊。伴侣之间情缘的深浅也该是天定的,可夫妻间和谐,美满,持久的恩爱应该是上帝的法外开恩吧,这世间,几对夫妻能得着?!我们之所以对胡适等老辈人的无爱的婚姻给予同情,也是基于对人性的尊重和理解吧。强大的道德力量也许能抑制住不该萌生的情。可它表面上平息了,却难免不在心里扎下跟。以至于耿耿于怀,甚至终生难忘。这就人道了吗?

世间永远有一张无形的网,它会把一切网限其中的。一旦选择了,就不复有再选择的自由。情也不例外。而一切得,必伴随着失,失的同时也必有得。得失之间就顺天命吧!人其实离不开天命的掌控。

国画读后感 篇5

今天又去了市里看了萨尔瓦多·达利的画展——《达利的派对》

上个星期只大概了一遍,从中留有许多的疑问,回来之后又查了资料与问了相关的朋友,对其中一些问题有了一些答案。从中得到的知识与感悟还是增加了许多。真有种看不够的感觉啊。

整场的作品主要由版画与雕塑组成。

首先,解决上次第一个问题,“这些都是他的画吗,是什么画,是版画吗?“

上次还在怀疑是不是原画复制呢。这里给大家解说一下,原画复制的现象。

如果,艺术家自己制作的版画,通过制版与创作做出的版画,这种方式的都是有非常高的价值的作品。还有一种就是版画工人通过艺术家的授权把艺术家的作品复制做成版画,这个在收藏上来讲就比较廉价,但是也是授权收藏。

而美术馆这次的这些墙上的作品,都是达利的原创版画作品

在每个作品下面都有铅笔签名与一串数字

在那个水彩版画系列里,我们看到每幅画下面都有一个签名和一个数字。

签名是他的个人签名(大概是名字吧,我没看出来,)

41/100

这个数字的意思,在上版画课的时候我给孩子们讲过,意思就是这幅画一共制作了100幅,这个是其中第41幅。

所以,我们在以后去看展的时候,要是看见了这样的数字,那就是这个版画的印制数量与顺序

那么,我们会想去看展,要做那些准备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个画家,或者你可以简单的了解,简单到知道他是哪个时期的人,哪国的人,他都有哪些著名的作品?这些已经可以了!或者,我们只是很随意的去看展,根本没顾忌看他到底是怎么样的人,那么也可以,不必给自己很大压力,我们到底有没有看懂,因为美术馆对于孩子来说当然没有科技馆或者自然博物馆等等有吸引力了,因为美术馆里的东西对于孩子来互动太少。

在介绍画家的作品时我想与孩子的作品一起比较,一起讲,因为画家我们不了解,但是孩子我们了解。是的,或许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也成为了画家,那么这些人小时候有怎么样的童年经历,让他们那么相似。

本以为去看展,会看见我平时在网络上,或者某些杂志或者书上看到的那么著名的作品,然而常见的一个也没有。

开始有点失落,可最后发现收获太大了。

作为一个美术老师来说我觉得我收获很大,因为我看到了达利的日常状态,他的这些画就像孩子平时画的自由绘画,这是主题都是他在意的事情,他日常的内心是如何,因为我看到了这些才理解了他的那么些典型的著作是如何创作出来的,这是画家的心路历程,而这些正是我研究的课题

很多时候正是因为看到了孩子的自由绘画作品,知道孩子们关注的是什么,所以才对他们有所了解,在引导孩子们进行艺术活动时,才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让他们画的更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关注点,所以就像达利,他的画里总有自己的绘画主角符号,他画大龙虾,细长腿的大象,嘴唇,撑杆,软软的时钟。那么看看咱们的小朋友,他们是不是画画的时候总是爱画如“爱心”“小公主”“钻石”“猫咪”“电车线”“地铁线”“公交车”等等

那么这就是属于孩子们的绘画符号,他们那么喜欢画,所以我们是不是不必焦虑了,不必担心他总是画这个不画那些呢,画吧,让他们把一个主题研究的更透彻一些吧,不要打扰了他们的专注研究某个主题的潜力。

达利太疯狂了,在哪个没电脑没PS的年代,把艺术当玩,就哪个胡子都玩出那么多的花样,摆拍了那么多造型让别人给他拍照。这样的神人的作品当然疯狂了,当然他不是无法无天的胡乱想象。要求自己的画技法画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水平,创作思路却超越现实,甚至是批判讽刺这个世界,也是他想达到的境界吧。

20世界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如何在回到19世界,我们没有办法看到他的作品,而如果你想去看他的画展得去趟西班牙,现在他就来到了家门口,去看看吧,从开车去到看完回来,很快只需要三个小时,我们需要带着孩子去开开眼界。

喜欢《《国画》读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国画的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