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周庄古镇读后感

周庄古镇读后感

周庄的蓝读后感。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周庄的蓝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周庄的蓝读后感

当脚踏进周庄的时候,我必须承认自己真的被这里的气息所迷惑了,古典中且透着与世隔绝的寂寥,让人恍惚那些逝去的时光并没有走远。

喜欢这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在这江南小镇有一种蓝遍地开花,在半敞开的窗棱间;在红木的台案上;在女人们的头上、身上;在南湖的湖水里这种蓝如同一个个手工精美的盘扣以不同形式出现眼前。这种色彩似乎更能迎合我的心境,并让我感觉心灵妥贴,质朴的色彩且有一种散淡的韵在弥漫。此时,脑海里涌出蓝这个字2020,惟有蓝的气息最适宜这个被历史封存的小镇。

在小镇大门口的街上,一群身穿蓝印花布,腰间围着粉色围裙的中年妇女们,头戴粉底桃红色的丝绸头巾。她们把两根细小的麻花发辫用红色丝线扎起并从裹着的头巾中尾曳出来,这种装扮和搭配透着一种亮色,让人感觉即使年华已去,不逝的是热情。她们舞着手里的色彩鲜艳的花棒,打着花鼓,吸引了很多游客。

在这里不必为寻旧景而着急,古典和水气,足够让你一步皆一景,而蓝更多的是把我引向深远古旧的小巷和狭小的店铺前。有一家临水而居的店铺,门楣上挂着乡村酒家的匾额。古色古香饭店里,餐桌上统一铺着蓝印花布,店里的服务员也着统一的蓝,白底蓝色无论从色彩和装饰上都会让一个因旅游劳顿的人顿感亲切和温暖。真想临窗久久地坐着,静静地喝一杯散淡的茶,痴痴地看晨阳一点点地漫过青灰色的瓦片,在折射到哪家敞开的门窗上,看窗前随风飘逸的蓝

蓝,来自岁月暗层的色彩,它记载了那些一去不复返的时光。走进一家店铺,墙上挂满了民国画,一幅上面书有源成顺百货店字2020画顿时吸引了我。画中女子着蓝色大衣,内着粉色碎花旗袍,梳着三十年代老上海流行的卷曲发型,大衣领口是白色长毛的青果领映着一张胭脂脸透着一股妩媚,身上的蓝这时候看起来透着一股惊和艳;古旧的立钟滴嗒滴嗒地晃动着,似乎在摇摆着旧日的时光,这些现代版的仿品仿佛透过岁月的烟尘在迷惑着前来寻梦的人群;琳琅满目的青花瓷一个比一个精致,青花和蓝色应是同一种底色吧,蓝色在这里占了主色调。

卖服装的,在门口挂着一件蓝印花布旗袍,那蓝似乎在门前招摇着,诱惑着你走进去,铺子里挂满了白底蓝印花布旗袍,相间着还配以同色系列的手袋、挎包、头巾等等,蓝演绎着这里质朴的风情让人目不暇接。这种旧日的色彩,在阳光下却透着一种暗,它让我触手可得,并且迷恋。色泽和温度,似乎让我嗅到阳光的味道,还有着植物的清香。这种蓝应是时间的见证者,曾经出没于宫庭服饰却突然有一天消失在历史的暗河里,近而被那些华丽的绸缎遮住人们的双眼。当人们看腻了那些色彩亮丽且繁琐的礼节时,华丽的绸缎如同繁花谢去,傲立枝头的还是那一片绿,似乎简单的蓝最适宜平民,最能贴近生活。它不会让人产生视觉上的疲惫和距离感。蓝,汲取了植物精华与古人的智慧,即使曾经被历史淹没,经过岁月的沉淀依然亲切如初。蓝印花布又叫夹缬,用的是一种蓝靛草。古老印染技艺,曾在唐代盛行,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诗里记录那段夹缬盛行的岁月。这种古老的色彩不仅浸透历史,还浸润了整个江南,浸入到周庄的骨子里。

小镇因为蓝,岁月的沧桑背后却又多了份烟火气。狭窄的店铺前,年迈的老太太腰间围着蓝印花布围裙,她们两三个坐在一起吴侬软语地说一些闲话,虽然听不懂在聊些什么?但我知道一定与岁月有关与生活有关,蓝的气息在这里弥漫,恍惚觉的她们生活在旧日的时光里。门里老旧的桌子上铺着一块蓝印花布,上面放着青色的碗、碟,里面放了一些刚做的小吃。这种感觉是诱人的,仿佛时光一下子倒退了很多年。它让恍惚,且使我产生幻觉,这些让我想起一些逝去的时光,想起了祖母的头巾、围裙、蓝印花被以及放糖果的青色瓷器。

在这里只需拥有一颗闲适的心,就可以用散淡的目光游弋周庄的每一个角落,当目光掠过粉墙黛瓦和小桥流水时,那质朴的蓝色仿佛又一次蛊惑着嚷杂的人群,它们又分别显现在游客的身上,腰间,头上

走过石板桥,看那水也是蓝色的,连梦似乎也变成蓝色。我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蓝的质朴和这里比时光还缓慢的生活。如果岁月能够搁浅,那么我愿意,愿意寻一处院落。坐在铺满青砖的院子里,在斜阳下,手棒一本老旧的书,喝一些散淡的茶,连同我的梦境和年华,在这里沉沦下去。

编辑评语

一直想写周庄的蓝色,那蓝色花布一直在我的梦境里飘摇着,并发着质朴的光质。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情系周庄》读后感


《情系周庄》读后感

读了《情系周庄》我觉得周庄的水美。

在远久的时候,周庄是没有桥的,它四面环水,去周庄的唯一方法只有行船。它贯穿了整个周庄。因为周庄有许多水,所以他不愧被称为江南第一水乡啊。这里的河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成群成群的各种各样的小鱼在做游戏。

周庄也奇在古无论你从哪里进来古镇,都会以为时空错乱,到了明清时代。这里的建筑都是古色天香,太美了!

一座座桥如影如画,每家店铺的老板都开门热情的迎接客人,去过的人脑海里肯定会浮现出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商业街上有五行八作的手艺人,他们做的东西美不胜收。还有许多美食直让人流口水:万三蹄,青面团子,芝麻糕,卤猪蹄等等。还有许多名人古迹,沈厅,张厅等等。每到节假日,就有来自各国各地的人们,他们都是来周庄游山玩水的。只要听说过周庄的,没有一个人没来过,只要来过周庄的,都会为之赞叹。

周庄到处都美,真是太美了!

情系周庄读后感


情系周庄读后感

《情系周庄》中有两篇散文让我印象深刻,分别是赵丽宏的《周庄水韵》和迟子建的《周庄遇痴》。

《周庄水韵》这篇优美的散文,通过记叙自己在不同时间三次游览古镇周庄时的所见所感,运用优美的文笔将这座水乡古镇的美景及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犹如欣赏了一幅有色彩、有声音、有韵味十足的动态风景画。

迟子建的《周庄遇痴》让我知道沈万三因为露富而犯上,使自己最后客死他乡。周庄也因沈万三的父亲沈佑,才富的闪光。写出了沈厅的来历,看到沈厅时和沈厅后的想法。

我不是本地人,读了这本书后,让我更了解周庄的历史和文化。让我更深地感到了周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更观赏到了一副绚丽缤纷的动态和静态画。也让我知道周庄是如何得名。最著名的景点有:富安桥、双桥、沈厅、张厅等。富安桥是江南仅存的立体形桥楼合壁建筑;双桥则由两桥相连为一体,造型独特,又称钥匙桥;沈厅为清式院宅,整体结构严整,局部风格各异;书上的美术作品也令人赞叹。

读情系周庄有感


读情系周庄有感

今天天气晴朗,微风拂过树梢,到处一片绿色的景象,我拿出《情系周庄》这本书,安静地读了起来。

这本书讲述了古镇周庄的风土人情,让我更新一层的认识了我们美丽的周庄,我特别喜欢读这本书。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周庄吧:

周庄的桥

周庄的桥十分特别,最出名的当然要属双桥了,双桥是由世德桥和永安桥两座桥组成的,它的桥洞一个是方的,一个是圆的,很像我们古代的钥匙,所以双桥又称钥匙桥。

周庄的美食

说到周庄,就不得不提周庄的美食了万三蹄。万三蹄已是周庄的代表菜了,一般我们都采取红烧来烹饪这道菜,万三蹄肥而不腻,肉质鲜美,可谓是色香味样样俱全。如今,万三蹄已经成为周庄人逢年过节的主菜了。听说,万三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很有趣的经历呢!明朝初期,有一个有钱人叫沈万三,他富可敌国,让开国皇帝朱元璋很是嫉妒。一天,朱元璋到沈万三家里做客,沈万三用红烧猪蹄来招待朱元璋,朱元璋便问:这道菜叫什么名字?沈万三灵机一动,拍着自己的大腿说:皇上,这道菜叫万三蹄。从此,红烧猪蹄又叫万三蹄。

周庄的夜晚

周庄的夜晚是五光十色的,大树下面的绿灯加上许多店的灯光,实在是美极了。所以,有许多游客都喜欢晚上出行,虽然晚上只有张厅和沈厅两个景点是开放的,但那些灯光足以吸引游客的目光了。

吴冠中有句话说得好: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身为一个周庄人,我感到无比骄傲!

周庄水韵读后感2篇


理想的书籍在读完之后能成为打开我们智慧的钥匙。读完作品之后,我们会产生很多触动。写读后感并非赘述原文,重点是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对于写作品读后感你有自己的心得吗?为此,编辑特意呈上“周庄水韵读后感”,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周庄水韵读后感 篇1

赵丽宏《周庄水韵》这篇优美的散文,通过记叙自己在不同时间三次游览古镇周庄时的所见所感,运用优美的文笔将这座水乡古镇的美景及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犹如欣赏了一幅有色彩、有声音、有情趣的韵味十足的动态风景画。

散文的开头可谓独具匠心,它先从木橹、石桥、楼屋、树影,云彩、飞鸟以及相看两不厌的游人写起,总体上给我们读者一个周庄很美的初步印象,这就为下文记叙自己三次游览周庄时的所见所感作好了应有的铺垫。

接下来,作家按照自己三次游览周庄的时间先后顺序,条理清楚地为我们记叙了他的所见所感

有斑斓的色彩:不必说那石桥的青、楼房的黄、树影的灰、云彩的白、飞鸟的黑,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只说那周庄在作家三次游览时,所摇曳的特有的色彩: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那一天下着小雨,周庄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呈现出水墨画的朦胧色;第二次到周庄是初春,刚刚下过一夜小雪,周庄则一片晶莹斑斓,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具有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颜色;第三次是一个温暖的春夜,周庄正举办旅游节,周庄时而彩灯闪烁,使小河变成一条色彩斑斓的光带,进而水面也突然变得晶莹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而当小舟划到古镇尽头的时候,周庄更是一再地突现出了许多变幻莫测的神奇色彩

有美妙的声音:木橹搅动周庄之水发出来的有节奏的啪啪声;小鸟飞过头顶时欢快的啾啾声;初春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而温暖春夜坐船夜游时又听到了有几个当地农民在摆弄丝弦的一阵音乐声;还有礼花盛开时发出的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以及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声等。天籁人籁,众多声音恰到好处地交汇在一起,让我们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古镇周庄任何季节、任何时侯都能感受到的音乐的美感。

有盎然的情趣:在作家的眼里,游览周庄惟一不缺少的便是诗意小小的木船,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美丽的周庄才引得作家三次对它进行拜访,且每次都有不同的情趣:第一次我眼中的周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我则欣赏到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第三次我更是观赏到了一幅绚丽缤纷的动态美景画。

就这样,我们读着赵丽宏的《周庄水韵》,犹如欣赏了一幅有色彩、有声音、有情趣的韵味十足的动态风景画,而我们也分明地感受到了古镇周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前,我确不懂得古人为什么会如此地赞叹沧浪之水,今天,我终于明白,柔情的水有着太大太大的魔力因为水,周庄成了美丽的天堂;因为天堂周庄,人与自然才显现出如此的和-谐之美。当然,我也深知,这种和-谐之美,只有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才能使其得到更好地展现。

周庄水韵读后感 篇2

“清澈的流水容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恰倒好处的挂在腰间”你就是那块水上碧玉吗?周庄。

第一次读你,就被你的纯秀古朴的小镇,波动似绸的水面所打动,还有那清新优雅的气质,合着小姑娘们婉转悠扬的歌声,在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闪烁着独特的亮点。

多少年来,江南如梦,梦里江南,一梦几千年。跟我回江南。

我想江南梦的开始,是在这迷人的周庄吧!一幅淡雅迷蒙的水墨画,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一幅张灯结彩的七彩梦幻图。这一幅幅画就造就了周庄,这个梦里的江南水乡,让人觉得这绝版的周庄她是活的,如黛玉的多愁善感,多才多艺;如昭君的灵秀质雅,飘逸洒脱;如西子的娇喘微微,泪光点点。

夕辉明明灭灭,岁月枯枯荣荣,多少次掀开夜幕,纯美的周庄,向人们散发着她的韵味。

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你真的好美,好美……

常说“人的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谓,山美,水美,不如人美。

古往今来,又有多少留连于人的记忆中呢?

李清照,有聪颖,有思想,有洒脱,还有贞刚,轻轻向人们走来,带来了她的诗词歌赋,

也带来了她的爱国热情,给中国的文学宝库,增光添彩。昭君出塞,只是为了两国友好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她离别故土,踏上异域,给中国传统美德,再添一笔。袁隆平,一个解决了十三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老人,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在我国的农业事业上,夜以继日,辛勤劳作,反复试验,苦苦求索.她们——这些洞悉人生的大师,在人们的记忆中播撒汗水,收获美誉.只因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本身就是一种美。这种美穿越死亡,造就经典.这种为国为民,甘愿牺牲小我,顾就大家.这种美,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美.美的大气,美的气势渤泊,美的有霸气.

奉献是一种美,但应该是一种终点美.那过程美?我想,过程美应该是一种在逆境中,顽强的拼博美吧!

你看!你看见鲁迅爷爷又在深夜中奋笔疾书了吗?哪怕有黑暗势力的打击,他拿笔当枪,为了救国救民,奋斗出一生.在困境中不气势,在失败时,他依然执着,在黑暗的打击,他的身影却显得此高大……你听!你听见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了吗?一个连失明情况下的伟大创作,一曲振碎人类心灵的曲子,却是在如此残酷的现实下,靠着对音乐的梦想,怀着坚持下去的力量,他在逆境中的顽强抗争,努力不懈。这种美,美的扣人心弦。这种在困难面前不放弃的力量美,深入人心。这种美告诉着人们,不管结果如何,只要曾经奋斗过,我就是最美的。

周庄水美,人的精神也美。虽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交织在一起,将成为最闪亮的彩带,挥散人间……

谢谢你,如此美的周庄,让我意味深长……

寻找价值的蓝海--《蓝海战略》读后感


寻找价值的蓝海--《蓝海战略》读后感

【作者:李宁,字厚朴,北京凤凰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业创新战略系博士,蒲公英国际青年创业驿站创业导师,曾就职中国电信、华为等公司,曾编译出版《商业计划指南》等书籍。】

该文是多年前看过《蓝海战略》后的一篇读后感,最近和创业兄弟会的兄弟们谈到创业战略,又回顾了自己的这篇读后感,感觉还可以拿出来分享一下,供大家讨论。

一、反思《蓝海战略》

在06年岁末的繁忙工作之余,终于认认真真读完了《蓝海战略》。通读全篇文章后,好像也没有感觉到太多新观点。书中所谈的很多道理,我们都似曾熟悉。《蓝海战略》展现给我们的也是博弈中策略空间的选择问题,给定了对手的策略后,我们要采取的最佳策略就是我们的蓝海,同时,博弈的整个过程也是动态的,需要根据对手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来随时调整蓝海战略。对于擅长进行策略性思考的东方人,我们对蓝海的思想应该非常熟悉。如:古代"围魏救赵"的故事,就是避免正面恶性竞争,找到战略引爆点的典型蓝海战略;孙子兵法中也提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思想,其实质也是避免零和博弈,从双方价值出发,找到结合点,创造竞争的蓝海。

虽然,蓝海战略并没有带给我们思想上的冲击,但是,我感觉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是它为我们思考和设计蓝海战略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工具,使战略设计尽量成为一种系统化的工作,而不是停留在直觉行为或是一种需要"悟"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蓝海战略一书确实是一本值得认真研读的书。同时,蓝海战略的方法也不仅可以用来设计企业的战略,而且可以用来设计个人的职业生涯,甚至用来思考如何建立国家的发展战略。

蓝海战略的核心思想可以归结为四个字:价值创新。其中,价值是蓝海战略的立足点,是事物规律性的体现,而创新是灵活性和发展观的体现。只有将两个方面进行结合,才能塑造出企业的蓝海,并使企业有能力在竞争中保持长期领先。书中多次谈到技术创新与价值创新的区别,并从结构再造理论对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技术在价值创新方面几乎起不到太大作用。在这一点上,我持反对意见。如果宏观一些,从哲学的角度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能动作用。我认为,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进步扮演着生产力的主要方面,邓小平也做过"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判断。案例中列举的汽车、计算机、影院这些东西,无不是技术进步的产物,革命性的技术进步使我们的生活天翻地覆。而结构再造理论体现的更多的是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阶段,通过对资源合理配置达到价值创新的效果,正如书中所说"是生产方式的重新组合",也就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这种生产关系的调整对价值创新具有能动性,但它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也不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应该说技术创新是根本性的价值创新,是企业实现量变到质变的主要手段。比如,书中提到汽车对马车的替代。但由于在历史的进程中,革命性的技术突破还是很少,企业在较长时间内面临的主要问题或者说能够有所作为的倒是对生产方式(如:资源配置、经营策略、战略方向等)进行调整,因此,造成了对问题本质理解的偏差。

二、浅谈网络经济与蓝海战略

我在电信行业工作多年。期间,经历了两次电信行业分拆、重组,目睹了互联网产业的兴衰,亲身参与了部分电信新业务开发。反思这段切身经历,我发现电信行业成功的运营商、运营模式和新业务,无一不是在技术和客户需求方面进行了紧密结合,从而开拓了产业的蓝海,比如:移动、互联网和宽带用户爆发性的增长,短信、彩铃、WAp、IpTV等业务的兴起。我们也看到很多技术/产品推出没几年就可能成为昨日黄花,比如寻呼机、模拟制式手机、EDI(电子数据交换)。在电信行业这个战场上,技术推动特点明显,技术变革之快超乎想象,企业只有不断开创蓝海才能生存和发展。

技术和需求两个方面的力量在电信行业如此突出的原因,其根本原因在于网络经济具备的独特经济规律。网络经济不同与传统经济的主要特点就是边际成本会非常低,而其外部规模性确非常之强,而传统经济主要特点是边际成本稳定,而内部规模性较强。比如:传统制造业往往要追求一定的生产规模,只有到达一定规模,企业的固定投资成本才能充分摊薄,满足盈亏平衡的需求。同时,传统的经济符合边际利润递减的特点,当边际利润为零时达到企业最佳的生产规模。而网络信息经济时代,我们看到外部规模性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内部规模性的作用。我们可以举电话网的例子来说明:电话网络给人带来的价值是实现与他人远距离沟通,因此,电话网内的能够进行通话的用户数直接决定了电话对某个用户的价值,而不是一部电话值多少钱,同时,在网络具备一定规模时增加一个用户的成本对于网络来讲也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一个电话网络的价值可用一个简单数学公式描述:N*(N-1)。其中,N是用户节点数,整个公式计算的就是两两连线的数量。当N很大时,该公式约等于N的平方。于是,我们发现不是网络的规模而是网络中存在的用户数决定了这个网络的价值,而且网络价值与用户数成指数规律。这就是梅特卡夫理论模型所描述的网络外部经济性特点。理解了这个特点,我们就理解了为什么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用户在达到一定用户规模后,会经历雪崩式的增长。也就理解了电信行业的战略设计往往符合蓝海战略设计的特点,它会首先从用户出发考虑需求,会从产业链出发设计商业模式。同时,在强烈的外部规模性经济特点之下,信息技术的力量也找到了杠杆的支点,技术的力量被极大的放大(注意!这里的技术必须与需求密切结合)。于是,我们看到网络经济中出现了快鱼吃慢鱼、小鱼吃大鱼的现象。

理解了网络经济的特点,我们就会发现,网络经济好像天生就要符合蓝海战略的主要原则:

(一)关于产业边界重建

我们看到,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三网融合(即电信网、广电网、计算机网)、四大电信运营商提出的业务转型战略(包括:电信和网通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移动提出要做移动信息专家的战略;电信业务向ICT转型;电信服务的娱乐化趋势)、电信业务网络的融合(如: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融合;固网与移动网络的融合;人机网络的融合)、终端的融合(如:手机终端与娱乐终端的融合;固话终端与电脑的融合;手机银行卡化趋势等),所有这些趋势都是对原有产业/业务边界的突破和重建。

(二)关于战略定价

由于网络经济的低边际成本,高外部效应,使得信息行业的定价往往会从用户出发,通过设计较为合理的价格,使用户规模能够迅速达到一定规模,促成业务发展的正反馈效应的出现,从而保障企业拥有巩固的市场地位,利于不败之地。比如,中国移动通过早期的发展,积累了强大的用户群规模,因此,作为后进入者,由于客户群规模处于劣势,联通很难撼动移动的强势地位。又比如《蓝海战略》中提到的软件行业,软件行业初期研发投入很高,但软件后期的生产成本(拷贝)非常之低,因此很多软件厂商在销售初期往往采取免费赠送的策略来吸引用户使用,以扩大用户规模。比如微软的OFFICE软件在初期拓展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实质上是默许了盗版的行为,当用户达到规模,形成群体使用的网络特性后,用户发现再也离不开OFFICE的时候,微软就在实质上形成了对市场的垄断,于是在积极打击盗版之后,微软的OFFICE软件组件在中国零售价格可以超过千元,形成了丰厚的利润。这就是网络外部性特点出现正反馈效应后,造成了信息行业强者恒强的经济现象,而使正反馈出现的关键因素就是合适的价格策略杠杆。

(三)关于引领需求

由于信息技术往往要领先于用户需求的反应,因此,电信运营商在拓展新业务时,往往要采取拉动措施。这时,你就会发现,为了引领大众的电信消费,运营商往往需要将重点放在一些极端的客户群上:即那些对时尚消费、流行趋势有非凡影响力的人物、行为和活动。比如:中国移动通过周杰伦作为形象代言建立动感地带(M_ZONE)品牌形象,吸引时尚青年和学生使用梦网业务,随着这些动感地带用户的逐渐成熟,移动的增值业务就会通过这些用户网络辐射到更加广阔的用户群体。通过把营销重点放在关键影响者或主脑人物身上,中国移动就能够以低成本迅速实现战略转型。

(四)关于电信产业的未来

随着传统电信业务竞争进一步加剧,利润空间持续下滑,同时,信息技术不断突破,用户消费行为的行业界限模糊,进行业务转型、开发新业务和新的增长点、建立新商业模式成为传统电信运营商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全球各地,电信运营商都在有意识地进行着各类新业务、新需求的探索。找到运营的"蓝海",是将是构建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关键。

读后感《周庄的蓝读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周庄古镇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