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

于丹心灵之道读后感。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人们在阅读了一篇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于丹心灵之道读后感,欢迎你的品鉴!

于丹心灵之道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于丹解读《论语》的《心灵之道》,很受启发。

一部《论语》,集中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和思想精华,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更甚者,宋代宰相赵普曾经声言: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对中国历代影响之深。

于丹的这篇《心灵之道》,主要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

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人生难免有缺憾,面对这些不如意、面对这些缺憾,我们怎么去面对?这就是《论语》中孔夫子要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如果你不能从生活的阴影中走出来,如果你无限的夸大这种不如意和缺憾,那么,你将永远生活在痛苦中不能自拔。也就是说,心理暗示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它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把一个人打垮。

于丹通过子夏的一段话,告诉我们:承认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缺憾的生活态度。

如果单单去读《论语》,也许我们不能很透彻的理解它,但通过于丹教授的讲解,很多道理就变得通俗易懂了。在她例举的很多例子中,也许有一些不恰当的地方,但多数还是贴切的。

通过泰戈尔的话,通过苏轼和佛印的例子,通过那个网球明星的故事,于丹都在间接的告诉我们:一个内心富足饱满的人,才能做到宽厚仁达;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气定神闲。也就是孔子说的:仁者无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要做一个勇敢的人,要义字2020当先,做一个有仁有智的勇者。

于丹说得好:我们不能改变社会、改变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能凭借我们勇敢的心灵去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于丹教授认为,一个人外在的表现与他内心的世界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这就是儒家思想,这就是仁治之道。

读完这篇解读文章,我沉思了很久,这种来自两千多年前的智慧,依然值得我们这些现代人好好的思考,有时做事情我们讲:问心无愧。所以,做任何事情之前、之后,我们都要问问心,是否做到了宽厚仁达,做到了问心无愧呢?

我们不是圣贤,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我们每个人不能做到象孔子说的那样仁者无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但我们可以努力的改变自己,正象于丹教授希望的那样:用心灵的力量把我们变得宽厚仁达、气定神闲。

于丹心灵之道读后感(二)

在每个人生命的过程中,多多少少、大大小小都会有一定的遗憾。夜深人静之时,有感而发之时,朋友谈心之时,失败挫折之时,成功喜悦之时,或许,你的脑海中闪现的是曾经的遗憾。遗憾,是一个心结,可以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阴影,影响到你的生命质量。你又可曾想过化解遗憾、解开心结?其实,重要的是你的心态。弥补缺憾的方法就是让自信心回归。一个人的自信心,是来自于他内心的淡定与坦然。拥有淡然的信心,一切遗憾都将成为过去。

每个人都想成为强者,都想在竞争中胜出。唯一的方法是要做到内心的强大,只有心强大了,才能战胜一切。在面对各种问题时,心灵的勇敢,会让你超越一切。我们需要一颗勇敢的心,有道义的心,有良知的心。你的心中有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心中有爱,看到的都是爱,心中有恨,看到的都是恨,心中有牛粪,看到的都是牛粪。心,是你行动的指挥家,是你前行的导航者。

不管成败荣辱,心灵都要保持那份快乐,纯净。用淡定、从容、敞亮的气度去充盈胸怀,去感受生命每一天的轮回,去享受大自然带给你的生命气息。让自信、勇敢、淡定在你的血液中流淌起来。

这一章带给我的是用信心化解遗憾,用勇敢武装心灵,用淡定抒发气度。

于丹心灵之道读后感(三)

于丹《论语》心得之二:心灵之道。这章讲的是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遗憾后悔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事情,人生难免会有缺憾,没有缺憾的人生是乏味的是没有挑战性的是无法激励人前进的,而只有有缺憾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才是完整的。即使命运不发芽,不惋惜千百次的播种,即使花朵结不成果实,不遗憾千百次的凋零,因为没有比脚再长的道路,没有比人在高的山峰。

当一个人失败后,延其绳索找其导火的源头,后悔自己的一步之遥,后悔自己的擦肩而过,后悔自己的力求完美的事情如今有了遗憾。(.org)后悔无济于事,天下没有买后悔药的。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就如同也许在这回的高考中你因为一分之差没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但并不意味着人生会永远停留在这一秒,相反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不要只是沉积在后悔后悔,后悔自己哪怕如果能再多对一道选择题呢,也许自己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现在抱着后悔去看待以后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既然已经有缺憾,那就让自己的努力去填补那个缺憾,不要让缺憾的漏洞越来越大,直到无法补救。所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之后在文中又提到了自信心,一个人的自信心从何而来?它是发自内心的淡然与坦然。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建立自信是困境中重新崛起的一种特有的力量。对于凌驾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与其悲叹自己的命运,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与其沉寂在后悔之中,不如增强自己的信心,挑战未来的人生。所谓老夫聊法少年狂这难道不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吗?

所谓三省吾身于丹说:能够反省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这就是儒者所提倡的真正的勇敢。不错,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做错事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了之后却不知悔过,还是一味的用一些理由与借口来推托,这是懦弱的表现。要做一个勇于承认错误地勇者,才能化去生命中的遗憾,勇者即表现为面对错误勇于承认的勇气,体现出的是理性制约下内心的自信与镇定。

我喜欢于丹在文中的一句话:小人之骄,骄傲的是他外在的气,而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不错,鲁迅曾说: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种脊梁背后的风骨之气,那种形于天的风然之骨。所谓: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所谓:富莫富于常知足;贵莫贵于不求人;贫莫贫于无才能;贱莫贱于无骨气。傲骨不可侮,傲心不可有,无傲骨则近于鄙夫,有傲心不的为君子。我记得一位学者是这么说的: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近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澹泊,遗个清白在乾坤。风骨也许是为中国人所骄傲的资本吧。

其实这章主要讲人生多有不顺,要如何去弥补不顺,自信心,勇敢的勇气,风骨的气节。也许站在不同的角度,结果也有所不同。

我认为人生不过是一场赌博,你的筹码就是自信,勇敢等等一切能想出的高洁的名词,如果你连这些都不具备的话,就是失去了筹码,连筹码都没有的你,又何谈去堵上一把呢?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于丹《论语》心得(2)心灵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二)心灵之道

视频片头语一:

俗话说:人生不得意事常xxx。那么如果人生有了缺憾之事,如果我们遭遇不得意之时,我们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呢?两千多年前的论语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能有什么启示呢?请收看于丹教授《论语》心得之《心灵之道》。

视频片头语二: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一些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如果你放大这种缺憾和不如意,那你将永远生活在阴影之中。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生活中的缺憾,也许我们无法避免人生中的苦难。但于丹教授认为,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真的能够开解现代人的心结吗?请收看于丹《论语》心得之二:《心灵之道》。

于丹:今天我们说一个话题,人生百年,孰能无憾呢?

人的一生中遗憾的事情谁都在所难免,《论语》中有没有遗憾的事呢?也有很多人。想想孔夫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这么多学生,家家都有自己烦心的事情。那么他们之间是怎么来讨论关于人生遗憾的呢?

有一个学生司马牛,他的遗憾是什么呀?

FLASH:

唉!我家只有我一个儿子。

我们家有哥仨。

我们家有五兄弟。

我们家有八个兄弟,号称八大金刚呢。

为什么人家都能够有那么多兄弟,为什么我就一个都没有呢?哪怕有一个也好啊。为什么啊?为什么啊?太郁闷了。

于丹:他的一个同学子夏就开始劝他。子夏是自称,称自已的名字2024商,他说我听说呀,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卫灵公篇)

尽管这段话不是出自孔子之口,但是他也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就是人首先要能够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遗憾,当你面对一件想不通的事情的时候,你怎么样避免最大的伤害呢?就是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为什么呀,为什么呀,偏偏这倒楣事怎么就落在我头上呢?

其实化解遗憾第一个前提是先认可这个遗憾的存在,就是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件事接受下来。说,好了,这就是一种安排,我已经知道有这个遗憾了。那么第二个态度是什么呢?是尽可能的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补足这个遗憾。这就是子夏告诉他同学两句话,叫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论语.颜渊篇),敬,是指人内心的一种端庄,一种正直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使大家都可以尊敬你,那么你再去做事情,尽可能让自己少一点失误。另外一点就是真正跟别人共事的时候,要恭而有礼,内心保持着一种恭敬,彬彬有礼,真正能够对人有一份尊重,如果你能做到这样,少一点过失,多一分尊重,那你能够达到的是四海之内皆兄弟。所以一个真正的君子,你还真正会内心忧患没有兄弟吗?

画外音:

于丹教授告诉我们,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但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没有兄弟,已经不是什么缺憾了,因为这是一个独生子女的时代,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遗憾总是存在的,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生活带来的遗憾,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于丹:而这样的一种遗憾,其实如果我们放大的话,那可能它会被放得很大很大。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他说如果你因为失去月亮而哭泣,那么你也将失去星星了。也就是说,你总看着自己人生的遗憾,你总在念叨着这个遗憾,这个遗憾能被放大到多大呀,甚至这个遗憾有可能会变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阴影。这个阴影在你的内心极而言之,它对你的生命质量是会有所损害的。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报刊的转载,说英国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网球名星,叫吉姆.吉尔伯特。这个女孩子在小的时候经历了一次意外,就是她跟着她的妈妈去看牙医。这本来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但是一般我们知道,牙病是会引发心脏病的,可能她妈妈没有检查出来有这种隐忧,所以孩子蹦蹦跳跳地去了,以为跟妈妈一会儿回家了,结果她就面临了她生命中令人惊

于丹心得读后感


于丹心得读后感(一)

读过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的朋友们,或许都有一种触动心灵的感觉,我也不例外。想想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地认真工作着,面对繁忙的工作,更多的时候,早已

把烦躁变成无奈,把无奈变成习惯,总是多了几分负重,少了几分快乐,因而也经常把郁闷当作自己的口头禅。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一本《于丹论语心得》,竟然让我感觉自己豁然开朗,虽不能说是大彻大悟,但也深深触动心灵。我的心似乎能更柔和些,平静些,包容些,仁爱些。

我原本是不喜欢《论语》的,更准确地说是我不喜欢那咿咿呀呀的之乎者也。还记得上中学那会儿,老师给我们讲解论语的开篇学而第一时,我就表现了厌烦情绪。那时,我就在想,孔圣人早已死了两千多年了,两千多年前的人类,别说区区几句话,即使再精华的东西,也会被几千年的历史车轮碾的灰飞烟灭,我就不信他还能在几千年前指导影响现代的人类社会?于现在想来,是非常羞愧的,缘于我对文化的理解,对个人的修养,以及对学习的态度。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她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她带我们超越时空,把这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灵。她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就像易中天老师在该书序言中所写实际上,真正伟大的思想决不会是只适用于一时一地一人,它们总是具有普遍性。我想这也就是孔老夫子为什么能在几千年后仍然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原因吧!

书中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励志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人人都希望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于丹教授认为,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孔夫子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您内心的安宁。

书中谈到孔夫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叫颜回,他曾经夸奖他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艰苦的生活对于别人来说难以忍受,而颜回却能自得其乐,于丹老师说,颜回真正令人佩服的,并不是它能忍受贫困,而是他的生活态度,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贫而乐,富而好礼者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这是于丹老师品位的另一心语。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天在家看《济公新传》,济公在途中遇到一位晴天、雨天,天天都哭哭啼啼的老婆婆,便上前搭问原因。原来老婆婆有两个女婿,一个是卖雨伞的,一个是卖鞋的,晴天时,老婆婆担心卖雨伞的女婿没了生意,赚不到钱,伤心哭泣;雨天时,老婆婆又担心卖鞋的女婿没了生意,赚不到钱,也伤心哭泣。道济师傅开导她说: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想一想呢?如果你想晴天的时候,卖鞋的女婿来了生意,赚到了钱;雨天的时候,卖伞的女婿又来了生意,赚到了钱,你是不是应该为他们高兴才对呀?一个简单的换位思考,让老婆婆喜笑颜开。快乐如此简单,活佛如此渡人,让我释然之后想到了更多。

工作中,把个人的无名火撒向无数人,把上班的无名火带到下班,把单位的无名火带给老公,这是我常干的事儿,我想也是大多数人常有的事。我们颠倒了生活的本质,之所以工作,正是为了更快乐的生活。有人问佛主:什么是佛?佛主说无忧是佛。快乐的生活就是人生的目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上班时尽心,下班时开心,我们就会在平衡中快乐地生活。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那份安宁。

如果说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那么于丹的《论语心得》,章章都会散发浓香。读罢之后所感悟到的,绝不仅仅是写下的这些,写下的也好,未写的也罢,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愿我们都能为更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一个出路,我想,这也是作者的初衷吧!


于丹心得读后感(二)

于丹在《庄子心得》里曾经这样写道:孔子给我们揭示的都是一种温暖的情怀和一种朴素的价值,就是活在当下。初见这个词,只有一种朦胧之感,并无法真切地去感知它深厚的内涵。也许只有在某个特定的时候,某个特定的词语才会散发出它独特的光芒。也只有在这难忘的高二生活即将结束的时刻,我才能真正揣摩到活在当下这一词所寄予的一丝超然淡泊的情思。

人从出生起,就踏上了永远的征程,直到死亡的尽头。无论乐意与否,人生的长河就一直永恒地流个不停,无论是逆境拼搏,还是安于现状或是犹豫徘徊,都阻挡不了生命之河的流失。所不同的是拼搏的人生会更加精彩,显得长久而有意义,安于现状或犹豫徘徊的会被冲着走,于茫然中失去青春,坐叹别人的美丽,空慕别人的辉煌!

其实,在人的一生中,人本身能自主的时间真是少之又少。孩提时少不更事,只能傻傻地等着长大;稍大一些就要进入学习阶段;老了又力不从心啦,做不成什么了;再除去必要和不必要的休息和睡眠,可利用的时间真正是少得可怜!

人都不是生而知之的,从懂事起,就必须不断进取,积攒生存的本钱,也就从此时开始,人的分别也就开始有了;成年后是拉大距离的日子,有人奋进得意,有人踌躇徘徊,有人沮丧颓废,因而有人前途金光闪闪,有人的面前却一片黑暗,然而金光闪闪的也不一定就一帆风顺,一片黑暗的也不一定没有出口,那就要看各人的努力和机遇了。

人的一生总像波浪一样的起伏不定,其中的坎坎坷坷是谁都无法逃避的,除了要把握准航向之外,就是要坚持不懈了;坚持应该是最最简单的成功秘诀,这样成功就会时常眷顾你。因而有的人真的就是一生春风得意,有的人也可能稍不注意就翻了船陷入绝境,有人则会冲出黑暗走向黎明,选一条正确的路走出人生的舒畅和幸福。

其实,成长更是一场丰盛的晚宴,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坚强,如何乐观,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不知不觉间刻下了成熟的烙印。成熟是一道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是一曲圆熟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别人观察的从容。它让我们在逆境中越挫越勇,让我们在成功时依旧心定坦然。

最后,无论成败得失,也无论是得意沮丧,统统都得进入力不从心的老年,只不过有人安享,有人苦熬。

感谢,感谢,太多的感谢,凝聚成一颗充满感恩的心。回顾往昔,展望未来,我们更应该感恩于今天。伶人不得不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但我们一定不能够在今天的盆景里移植明天的芬芳。人必须现实,人不得不现实,不得不学会面对。在生活中应始终秉承一种淡泊明志,宁静志远的气度;在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的世界里应保持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

我想,只要把今天过好了,那你就过好了这一辈子。贫富即非天定,也非强求,只要过得快乐,那你就是幸福的;不必为过去烦恼悲伤,也不必为未来忧心重重,其实你想得再多再远,也必须从现在做起,后悔死了,发愁死了,也就什么都跟着完蛋了,徒然浪费生命,却毫无益处!只要你踏踏实实,快快乐乐地过好了你的今天,那你还何愁你的一生不幸福呢?

人,不管快乐的理由是什么,也无论幸福的质量如何,只要你尽力了,没有荒废时间,没有随波逐流,做到了你应该做的,你就无愧于人生!宁静很难,志远更难。但当逝去的生命被纳入漆黑的彼岸世界时,灵魂却结晶成雪白的燧石,被追忆和尊敬所激活的火花,迸溅成四个血色大字2020活在当下,与鲜活的生命同在。这就是你的人生---与众不同的幸福人生!


于丹心得读后感(三)

于丹心语之做人之道我则迫不及待一气看完,因为早就耳闻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与易中天媲美。

于老师的讲述,气韵好,哲理清,沁人心脾,似一股清泉潺潺流入身心。尤其是于老师对孔子教学生做人之道的阐释,更是浅显易明,娓娓动听。听着于老师的讲述,感觉很实在,很清新。我不禁思索:世人能有几多这样深入领会孔子真意的?能有几多按孔子所言去做的?我刚刚看的这一段,触及我心灵深处的是孔子教我们终生受益的恕字2020,它要我们宽以待人,宽宏容人;它要我们善待家人,广容他人。可细想,自己不是常常困惑于他人之过而不能自拔吗?不是常常迷茫于他人之错而哀怨无终吗?看来早该像于老师这样细细研读孔夫子对我们的教诲,慢慢品味孔夫子的做人之道呀。

我想我一定会将于老师的心语一一细赏,然后一日三省吾身,爱亲人,爱朋友,爱同事,爱学生,爱身边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以一颗博爱之心最大可能地活出一个真我。(好像是有点言过其实)

注:这是朋友传给我于丹心语之一时,特意留给我的作业,再三嘱咐我,要我一定写观后感。这就算是我随于丹心语一起的心得之一吧。

于丹心语读后感


于丹心语读后感(一)

无意中读了于丹的《庄子》心得,一开始我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翻了几页,看着看着觉得这本书写得挺好的,挺实在的。于是思想上就逐渐地改变了态度,觉得好好地看完这本书,每天晚上 认真地品尝这本书、仔细地看了一页又一页,一章又一章

全书的内容分为十章。每一章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身心健康等息息相关。认识了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故事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独,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嘻笑怒骂,了无拘围;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奇思异想。

于丹这位教育家对于庄子的人物的确评价是综合性的,也是很适合让我们理解的。于丹说:我们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人们可以从不经意的地方,从最小的细微处看出精妙的大道理。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用心,是不是能够从这些细节里面真正去获得你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感悟。

人生应该怎么活?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这些问题时刻都会萦绕在我们耳边,或是深入到内心。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繁华的,忙碌的,这一切外在的东西恰恰左右了我们内心那一份最纯真的向往。过多地追求物质世界,使我们失去了最宝贵的年华,失去了欢乐的时光和自由。终其一生,人们只为了两个字2020:名利。我们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内心太少啊!正如书中所说,你可以了解世界,你可以了解他人,只有看见自己的心,才算是觉悟。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心中有无限愁苦?总觉得生活不眷恋我们?原因是我们太爱斤斤计较,有太多太多的痴迷,而没有看得通透。每当我陷入孤独总会感觉为什么别人都那么快乐,其实,寂寞也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境界。也许安静的环境更利于人去思考,所以孤独寂寞也并不愁苦。

时代的变迁使我们的思想也得以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否有利于我们呢?在当今这个时代,有各种大大小小的迷惑、困惑、诱惑、疑惑,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思想是否还会坚定从容呢?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小迷惑改变人生的方向,大迷惑改变的是人的本性。迷惑我们的有两个障碍:一是物质,二是世俗。物质往往是一种利益,可以迷惑我们的判断;而世俗往往是一种言论,一种眼光,可以扰乱我们的价值观。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了物质的奴隶,精神也像幽灵一般飘摇不定。那么,我们还能看清我们的内心吗?还能看清我们自己吗?如果我们连自己还未看清怎么能看得清这个世界?心如明镜,这需要我们释放一切包袱,回归原本的自我,回归自然,这样才能聆听到我们内心最美妙的乐曲。

人,生来,睡不过一床,食,不过一碗。短短数十年,一晃而过,为了今后的日子不后悔,现在的生活还是简单朴素一点,保持单纯的好。否则太多牵挂,太多焦虑,岂不左右了自己明智的判断。记得动画片忍者神鬼里面老师对达芬奇说:问问你的心。言下之意,不要勉强自己,问问你自己的心是否快乐。


于丹心语读后感(二)

大家于丹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生的低谷和困境,周围的亲人都无能为力,只有靠内心通明的韧性,才能战胜困境。一是感念于她总结之深刻,言辞之精湛,二是源于自身的感悟,因而信其所言。

一个人的一生长则七八十年,短则三四十年,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如走路一般,会平坦如砥,亦会崎岖不平,会风景秀丽,亦会秋风扫落叶,这便是人生的顺境和逆境。顺境自不必说,一路顺风,潇潇洒洒,一路高歌,荡气回肠,让世人投以羡慕之目光,感叹于生命之光鲜,人性之大智,以至于会换取如此光彩照人之人生。逆境便是人生的低谷,会极其不顺,好像踩错了点,一步不及一步,困得你展翅难飞,是英雄也抑或会败落在小河沟里,淹没你所谓的大智大勇,你抑或会手忙脚乱,焦头烂额,心力交瘁,但终不见起色,周围的亲朋好友或许投以怜悯、同情之目光,或许伸出援助之手,更或许为你牵肠挂肚,忧心忡忡。

一切皆为好意,但终归或无能为力,或于事无补,如灰心,或许从此会一蹶不振,衰败至底。这个时候,要想走出低谷,战胜困境,只有靠内心通明的韧性,有一种通明透亮的心态,加之无刚不克的韧性和心灵的勇敢,才能挫败如顽敌一样的困境,走出崎岖不平荆棘遍地的低谷。

然通明的韧性,需要的是心灵的智慧和忍耐困境的过程,首先能正确面对眼前的困境,不管是人为的障碍还是天意,皆是人之常情,不忧心,不怨人,寻其能通得过的路径,为战胜困境倾其所有努力,不为后悔留有余地;再者还要有耐力,还要能坚持,历练其心智和意志,拿得起放的下,敢于担当,摸爬滚打不言累,长风在上,青田在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只有靠这种通明的韧性,最终才能扭转败局,从此开拓一片崭新的局面。

其实不论是内心的通明,还是坚韧的耐力,寻其根无不是人的大智慧,如具备了此种素质,不管遇到多大的风吹浪打,都会做到仁者不忧,心存高远,如大鹏鸟一般在湛蓝的天空壮阔飞行。


于丹心语读后感(三)

最近一直在看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首先想要说的是,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每每去到书店,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关于教人们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挫折、怎样处事的书籍比比皆是,而这些所谓的心灵鸡汤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处于心灵冲撞中的人们所需要的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而这些书籍中,我认为于丹教授关于《论语》的心得体会却是最值得一看的。

想起以前上初中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奥的东西,虽然在添鸭式的教育中我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问心里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或许,没有于丹,我大脑中不会再想起《论语》,不会想到通过读《论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也不会理解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当看了于丹教授的书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伟大,也知道了过去自认为深奥的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于丹教授说:《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所以,当这本书被我认认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为于丹教授把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通过《论语》完美结合后给予的精辟阐释表示喝彩!

对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于我这等凡夫俗子来说,不会也不想做任何评论,对我来讲,读懂、读透、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这里就姑且把读到的一些我认为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和大家一同分享吧!或许,迷茫中的你我,会不经意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帮助吧!

读《于丹心得》一书有感


在这段时间,我有幸读到了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于丹老师写的《于丹<论语>心得》一书。

《论语》,是一本由我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起着作的文学巨着。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其对当时的社会和人类以及当今的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文学价值之高,实用性之强,影响之久远,无可比拟。《论语》的原文是古文,本来我们小学生是不容易看懂的,而现在,于丹老师把它用白话文的形式进行了寓意解释,使我们对《论语》里面蕴藏的深奥的哲理有了通俗的理解。于丹老师的《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开卷第一页便是一句于丹心语: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她把半部《论语》治天下转意为半部《论语》修自身,给我们娓娓讲述了《论语》里面包含的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比如在天地人之道中,让我懂得了我们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要尽自己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的道理;在君子之道中让我懂得了:一个人的内心如果没有了忧、惑、惧,自然就减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和职责,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在处世之道中让我懂得了:言寡尤,行寡悔这六个字的含义,让我知道了一个人在说话时要少一些指责和抱怨,行为中少一些让自己后悔的经验,那么我们做人做事就离成功不远了。里面于丹老师举例了一个坏脾气的小男孩犯了错误往篱笆上钉钉子的事例,用不犯错误一天拔掉一个钉子的方法改掉了坏脾气。然而钉子留在上面的洞洞好象我们向亲人、朋友心里打了一个洞一样,不容易消除,她告诉了我们这个六字做人道理:做人做事一定要多想后果;在交友之道中,让我懂得了人要谨慎交友。不能交《论语》中的三种损友:谄媚拍马的朋友,两面派的朋友,夸夸其谈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只会让我们迷失,甚至带来惨重的代价;在人生之道中,让我懂得了:当所有好的规矩都已经成为你生命里的习惯时,你就能够做到从心所欲,这是我们每个人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于丹<论语>心得》一书,让我有一种被清洗心灵的感觉,也改变了我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习惯:读书的习惯、与老师同学相处的习惯、言行的习惯。使我怀抱理想,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说话做事三思而后行,不做不说伤害他人的事和话。读了此书,我的心态平和了许多,我还推荐给妈妈一起和我读,《于丹<论语>心得》一书,使我和我的家人都受益匪浅。感谢于丹老师!让我们多读好书!

《心灵之道》读后感800字


好书是开启智慧的钥匙。我最喜欢读《淘气包马小跳》、《爱的教育》、《安徒生童话》……而在我寒假中看了《小学综合阅读》,受益匪浅。它仿佛像一块干燥的海绵,不断地为吸取水的滋养,让我百看不厌。哪里有令人感动的母爱,那儿有勇敢顽强的精神,有精美的故事。


翻开第一页,《心灵之道》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单亲家成长到18岁,全靠母亲编东西维持生活。18岁圣诞节那天,母亲给她20美元去买礼物,女孩很自卑,觉得别人过得都比她好。她走在茫茫人海的道路上,低着头靠墙行走,进了一家店。店里有着许多发卡和头饰。服务员走上来推荐,可女孩实在买不起,可她头发的颜色很配。女孩行动了,付了16美元,出门时她撞到了一个老人,发卡掉了,老人也叫不住她。她在大街上走,没有想到每个人都夸她美,而她却没有发卡……


自信是每个人都要的。记得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我去买一根甘蔗,我从来没有卖过甘蔗,我胆战心惊地走着,走到小摊上看着甘蔗,害怕地说:“这甘蔗怎么卖?”“大的13元,小的12元。”我说:“买一根大的。”可那女的太狡诈了,找的全是梢头,可我又不会讲,提着甘蔗悻悻地回家了。眨眼间,一袋甘蔗全没了,妈妈问几元一根?我说:“13元。”“你个笨蛋,他们骗你了。别处的只要8元。10元快再去买一根,记住跟他讨价。”我点了点头,又跑到那儿。可换了一个人,我小声地问:“甘蔗多少钱?”“大的15元,小的13元。”“你还不如去抢呢!”我想。便暗暗嘀咕说;“这么贵。”“小姑娘过年了,涨价了。”“那我刚刚来,怎么才12元?你怎么一会儿就贵了。你们这是什么甘蔗?”我竟然愤愤地说了这句话,居然不怕他把我绑架了! “便宜点,我买两根。”“好好。”说了这么长时间,终于便宜了一点。我今天真开心,真爽!


自信是一种对自己内心的肯定和认可,生活中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迷失自己的机会。但是别怕,要学会转换思想,经历失败就是一次宝贵的财富,这会让你以后在生活中更加有经验,更加肯定自己,更加坚定自己的步伐,勇敢的迎接明天的挑战!

读《心灵之道》有感(读后感参考)


在这大千世界中,有许多繁华琐事,我们根本不能逃离这俗世,那么请保持好的生活态度。

人生中的不如意有许多,再小的事也会成为我们烦恼的原因,在这之后请翻开手中的《论语》细细品味吧,它能让你静下心,并恢复好心情。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但最主要的便是如何对待这些遗憾。

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有一个烦恼:“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他的同学子夏便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夏认为天命所归,我们唯一要做的便是接受并顺其自然;同时也要保持一颗诚敬的心,待人尊重,谦恭有礼;只要做到了,一个人要能做好自己,那么五湖四海的人都会敬你,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的亲密。

所以,想要有兄弟就要有良好的修养,对于人生的遗憾也是相同的,人应该要正确面对人生遗憾,并接受它,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然后再冷静思考,做出正确的解决方案,尽最大努力去弥补它,这就是好的生活态度。

以前的我觉得最得意最拿得出手的便是钢琴,那时我对自己非常有信心,但在一次失败后,我才发现原来跟别人比起来,我真的就是那“九牛一毛”。面对他们我感到羞愧,于是,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再没有碰过钢琴了,把它踢出我的生活范围,钢琴放在家里就像是摆设一样。再后来,经过老师、同学的鼓励,我又重新开始,那种感觉像是回到了从前一般,因此:我明白既然生活中的遗憾不能避免,那就正视它,打败它,打起精神,用永不言败的信念和良好的态度去面对一切,这样你会发现,雨过天晴,太阳又会重新照耀大地。

正视遗憾,努力弥补,这样才不会在悔恨中度过,才能更好的迎接未来。

喜欢《于丹心灵之道读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