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行者无疆读后感1000字

行者无疆读后感1000字

大爱无疆读后感。

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阅读一本好书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阅读作品后,我被作者描绘书写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大爱无疆读后感,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大爱无疆读后感(一)

刚才看了《大爱无疆》,可惜是从半途中打开的电视,错过了一些内容,不过基本还是明白,一个离开人间的女孩和她爸爸是怎么从文字2020去影响一些人,到成立一个还本助学基金的故事。

女孩是湖北师范学院的学生,一个哲学女孩。留下了一百多万字2020的日记,爸爸把他整理成册,出版成书,因为是日记,涉及隐私,所以它的读者大多是爸爸认为应该让他(她)去读的那些人,书的名字2020叫做《树种树树中路》;女孩生前还有资助贫苦学生,所以爸爸就用女儿的名义,成立了一个还本助学基金,还本,是因为一个被资助的女孩,在她初中毕业的时候,坚决拒绝再接受资助上高中。

为了受资助者的尊严,他们觉得,在资助贫穷的同时,更重要的应该是考虑被资助者的感受。

这,让我非常感动,不由联想到几年来我们助学团体的许许多多。

我一直对坤叔和期望大哥那种无私的奉献敬佩着,但我在心里始终有些质疑着那种奉献对孩子们成长历程的影响,虽然,我也一直在那么地参与着。

我们不必去追究助学者的动机,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智者的教诲。但是,我们真的需要多多考虑,这么做究竟对一代人有啥影响。

湘西的求助学生档案,千篇一律地填着:人多地少,体弱多病孩子们的父辈,似乎把贫穷当成一种习惯了。可是孩子呢,那些单纯的清澈的眼光,明明流露的是对知识的渴求。

我们那种资助,当然能让那一个个心底彻亮的孩子安稳地坐在教室,可是,能让他们心底那一份纯真保持多久?他们的心理是否因为有人交了学费就真的变得自信而阳光?

不得而知。

大爱无疆读后感(二)

我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上网阅读《孝在我心中》这本书。下线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一篇篇,一行行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孝德故事,宛如一碗碗心灵鸡汤,温暖着我的心,让我明白了孝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承担;更是一种责任!

当我点击《大爱无疆》,看到:农妇李祜柱拖着癌病初愈的身体,发动全家人四处找寻不愿继续拖累而出走的流浪老人,并再次接回家赡养。当老人遭遇车祸右腿粉碎性骨折时,李祜柱到银行贷款一万元,给老人治疗。老人伤愈出院后,在李祜柱的帮助下,83岁的流浪老人得以与安徽桐城老家的远房亲人重拾联系,尔后李祜柱又把老人带回广西,安享晚年。在这段贫苦而又温暖的日子里,他们亲如一家,简单而又快乐的生活着。李祜柱和家人的行动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这对因病丧失了重体力劳动能力的夫妻,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她们居然可以二十年如一日地孝养陌生的流浪老人!她们就是所谓的草根,每天都在为自己简单的生活而奔波,在为自己的温饱而执着。她们没有高大威猛的形象,没有掷地有声的誓言,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她们用满腔的爱和善良诠释了人间的大爱和大孝。

我们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耳熟能详。在我们的身边也不乏有这样的人: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也帮助了一些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但能像李祜柱和家人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是罕见的。尽管我们还小,不过,我们也可以帮助身边的人。看见同学忘带笔了,可以把笔借给他;看见同学闹矛盾了,可以去调解,看见一位小朋友摔倒了,可以过去扶他;看见某位老人行动不方便,可以帮他做些家务事冰心奶奶曾经说过,有爱就有了一切。爱比珍珠更宝贵,比糖果更甜蜜,比梦更甜,比水晶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爱,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雨露;爱让我们的生活温馨无限。

我常常这样想:生命形色匆匆,千万人俱往矣,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有什么可以真正留给我们,(="_blank">中南涤袷鳎忠淮伟牡拇蟪庇肯蛴袷鳎蚁嘈牛氪ㄡ绕穑袷鞑坏梗婀哿ⅲ蛭蟀藿?/p>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大爱无疆白求恩读后感


假期,我阅读了抗战英雄这本书,里面记载着一些拥有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的抗战英雄。令我最有印象的那就是《大爱无疆白求恩》这个故事了。这个故事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

白求恩是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生。他总是不顾危险,亲临前线,就地实行医疗手术,大大减少了伤病员的死亡,挽救了许多战士的生命。在晋察冀的一次战斗中,他曾经连续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动了手术。有一次,为了保住伤员的生命,白求恩把自己的鲜血输给了中国战士,他愉快的称自己是万能输血者。

1939年2月,一位伤员因流血过多,脉搏已经很微弱,还发着高烧。白求恩经过检查决定进行离断手术,但必须首先输血。白求恩考虑伤员马上要进行手术,不容分说挽起了袖子,躺在伤员旁边一张床上,并说:我是O型血,万能输血者!叶青山部长劝说白求恩:你年岁大啦,一天非常劳累,身体又不好,你不能输呀!白求恩笑了笑,说道:前方的战士为国家、为民族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在后方工作的同志拿出一点点血友什么不应该的呢?白求恩300毫升的鲜血流入了八路军伤员的血管,不一会,伤员脸上出现了红晕,血压也上来了。这位伤员的病很快就好啦。

他的手术台,曾经安在离前线五里地的村中小庙里,大炮和机枪在平原上咆哮,敌人的炮弹落在手术室后作文面,震的小庙上的瓦片格格地响。这样的地方都能成为手术室,还有谁不能被救治?

可惜,这样一位伟大的医生,却因为给伤员做手术而得败血症,与世长辞,他留给世人的是那无限的敬重和沉重的惋惜

白求恩是医生的榜样,他拥有最高尚的医德。这是我对白求恩的评价,我想,无论是谁,都会像我这样评价他,因为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眼里只有伤病员的痛楚。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硝烟战火中忘我地救治八路军伤员,他创造了69小时连续做115列手术的记录。他为中国献出了生命中最后的1年零8个月。他在死亡边缘挥舞着手术刀,于炮火纷飞中传递着共产主义精神,用博爱之心点燃生命的希望。他叫白求恩,永远定格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他如星星之火,照亮前方,以济世医术救治了众多患者,以医者仁心温暖了一片国土。他在中国人心中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为国际共产主义增添了最夺目的光彩。希望广大医护工作者都能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白求恩的精神就是共产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我要向这位伟大的英雄白求恩学习:学习他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精神,学习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从现在起,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也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大爱无疆 ---感动中国观后感


大爱无疆 ---感动中国观后感

李桂林、陆建芳,两个普通的名字,两个不普通的人。

人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他们就在这天梯石栈相钩连的小路上,为了彝族的未来,一走就是十八年。

试问人生有几个十八年?又有几个人能将自己的十八年青春年华献给这无尽的大山。每次回家四个小时,没有路、没有人,有的只有无边的植物,无边的石块。90度的天梯上刻着岁月的痕迹,稍不留神就让你粉身碎骨。且不说学校的条件艰苦,单看看这来回的道路,就足以让人惊叹万分。而他们硬是日复一日的攀了十八年!

每个星期一的凌晨,都有两位老师在天梯下等待,每个星期五的晚上,都有一群孩子欢快地回到家中。十八年,149名学生,从这里走出了大山,看到了精彩的世界,看到了广阔的祖国。虽然只是小学生,这149个数字看起来很小,但他们改变了这里的现在和未来,带来了知识的种子。这粒种子在他们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当登上感动中国的舞台时,他们盛装打扮。他们没有出过远门,他们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场面。站在舞台上,他们略显羞涩。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去看看天安门,并且留个影。当主持人问到他们的工资时,陆建芳回答说:我们刚来的时候才100多元,现在200多元了,我觉得很满足了。多么朴实的的话语,却震撼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弦。我们或许会问,为了200元的工资,浪费了自己十八年的青春,这值吗?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作了最精彩的诠释。

在中国的大地上,在这偏远的的山区,又有多少个李桂林和陆建芳。他们无私的奉献,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托起了教育的蓝天、民族的未来。

李桂林和陆建芳,了不起!


大爱无疆,情满天地 ——《爱的教育》读后感


黄芊语

在温暖的阳光下,膝头摊开一本书,偎依在妈妈身旁,闻着薄薄的纸上散发出的淡淡的油墨清香,听着风吹动书页的美妙声音……暑假里,我和妈妈一起拜读了《爱的教育》,书中一个个关于爱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觉得爱充满了力量。这本书就像无声的老师,让我明白了怎样去爱父母,爱同学,爱我们的国家。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少年爱国者》。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贫穷的意大利少年,乘坐着轮船去热那亚,船上的几名乘客看他可怜,就掏出了一些钱给他。虽然这个少年很需要钱,可当他听到几名乘客对自己的祖国指指点点的时候,他忍无可忍,抓起铜币,劈头盖脸地向他们砸去,愤怒地吼:“你们这些可恶的家伙,居然侮辱我的祖国,我不要你们的钱!”

读到这里,我心下沸腾,深深地被少年强烈的爱国之情打动了。身为一个流浪汉,吃不饱,穿不暖,应该最需要钱改善自己的生活吧?可是,当祖国的尊严受到践踏时,他义无反顾地把施舍给他的钱当成了武器,砸向他们。是他恩将仇报吗?不是!因为那些商人在诋毁他的祖国!在小利和大义面前,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维护自己的国家,尽管他只是一个流浪汉!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国家最崇高的爱。

妈妈说,我们国家就有许许多多爱国人士:朱自清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的时候,为了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誓死不吃美国面粉;詹天佑顶住外国人的嘲笑修建了京张铁路……我想,有一天,如果我们的祖国再被别人赤裸裸地挑衅时,我也要挺身而出,尽自己的全部力量保卫祖国。

《爱的教育》让我懂得了许多。大爱无疆,有爱就会充满希望,有爱就能赢得尊严,有爱就能缔造情怀。炎黄子孙,血脉相连,连成我们心中美丽的中国梦;华夏儿女,同仇敌忾,激荡我们我们胸中澎湃的爱国情。

大爱无疆 ——读《繁星》、《春水》有感_750字


寒假期间我有幸阅读了现代诗——《繁星》、《春水》。我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

《繁星》、《春水》是冰心奶奶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集《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大致包括三个方面:母爱,童真,冰心接受着母爱,同时她赞誉母爱,她爱大自然的一切。她以细腻而不失优雅的语句,将诗句以浓浓的爱意包裹着,使人倍感温馨。

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是含泪的微笑。”不难看出冰心奶奶充满着奇幻的梦,童真的心永远保留。或许,我读不懂冰心奶奶的心,但她的世界,一定充满着爱与美。在冰心看来,母爱是大爱无疆的,是伟大圣洁的。”《繁星》《春水》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描写母爱的,如”母亲呵!我只要归依你,心外的湖山,容我抛弃罢!”没有华丽的词饰,单是这满含真挚情感的诗句,就打动人心扉。在她眼里母爱的伟大无穷,甚至于可以为了母亲抛弃一切的身外之物。同时,冰冰心的许多作品都流露出对深沉的母爱的赞颂。

冰心在一个雨天见到一张大荷叶为红莲遮风避雨而触景生情,在《荷叶·母亲》中赞颂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当我们烦恼、痛苦、伤心、悲哀的时候,除了能投入妈妈的怀抱中哭,我们还能做什么呢?妈妈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来,让我们去感受爱的伟大;妈妈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辛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妈妈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总是支持着,鼓励着我们……母爱是琐碎的,细腻的,琐碎到一句问候,一声唠叨,一丝关怀,这点点滴滴,无不渗透着浓浓的爱意。正处于青春期的我,竟不懂得珍惜这种爱,甚至厌烦,殊不知者唠叨背后的大爱,又何曾珍惜,感激过这种爱。但冰心奶奶对母爱有着难以言表的感激,并热衷的赞美,使我深省。

爱是寂静的,或者正如冰心奶奶所说的——一春潺潺的细流。我们在爱中生活着,一直被爱簇拥着,但有多少人真真正正的感悟过爱?合上这本书,我的心潮澎湃。从书中,我更多地读出了诗人对爱的感悟,我的心,被这份爱,这份美,感动了,融化了……

大爱无疆,情满天地_《爱的教育》读后感800字


大爱无疆,情满天地_《爱的教育》读后感800字:

在温暖的阳光下,膝头摊开一本书,偎依在妈妈身旁,闻着薄薄的纸上散发出的淡淡的油墨清香,听着风吹动书页的美妙声音……暑假里,我和妈妈一起拜读了《爱的教育》,书中一个个关于爱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觉得爱充满了力量。这本书就像无声的老师,让我明白了怎样去爱父母,爱同学,爱我们的国家。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少年爱国者》。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贫穷的意大利少年,乘坐着轮船去热那亚,船上的几名乘客看他可怜,就掏出了一些钱给他。虽然这个少年很需要钱,可当他听到几名乘客对自己的祖国指指点点的时候,他忍无可忍,抓起铜币,劈头盖脸地向他们砸去,愤怒地吼:“你们这些可恶的家伙,居然侮辱我的祖国,我不要你们的钱!”

读到这里,我心下沸腾,深深地被少年强烈的爱国之情打动了。身为一个流浪汉,吃不饱,穿不暖,应该最需要钱改善自己的生活吧?可是,当祖国的尊严受到践踏时,他义无反顾地把施舍给他的钱当成了武器,砸向他们。是他恩将仇报吗?不是!因为那些商人在诋毁他的祖国!

在小利和大义面前,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维护自己的国家,尽管他只是一个流浪汉!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国家最崇高的爱。

妈妈说,我们国家就有许许多多爱国人士:朱自清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的时候,为了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誓死不吃美国面粉;詹天佑顶住外国人的嘲笑修建了京张铁路……我想,有一天,如果我们的祖国再被别人赤裸裸地挑衅时,我也要挺身而出,尽自己的全部力量保卫祖国。

《爱的教育》让我懂得了许多。大爱无疆,有爱就会充满希望,有爱就能赢得尊严,有爱就能缔造情怀。炎黄子孙,血脉相连,连成我们心中美丽的中国梦;华夏儿女,同仇敌忾,激荡我们我们胸中澎湃的爱国情。作者:黄芊语

值得参考!大爱无疆读后感2000字(790字)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优秀的书籍后,内心都一定会有所触动。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写读后感应该抓住书籍的哪些精髓来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值得参考!大爱无疆读后感2000字(790字)”,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大爱无疆读后感2000字【篇一】

我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上网阅读《孝在我心中》这本书。下线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一篇篇,一行行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孝德故事,宛如一碗碗心灵鸡汤,温暖着我的心,让我明白了孝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承担;更是一种责任!

当我点击《大爱无疆》,看到:农妇李祜柱拖着癌病初愈的身体,发动全家人四处找寻不愿继续拖累而出走的流浪老人,并再次接回家赡养。当老人遭遇车祸右腿粉碎性骨折时,李祜柱到银行贷款一万元,给老人治疗。老人伤愈出院后,在李祜柱的帮助下,83岁的流浪老人得以与安徽桐城老家的远房亲人重拾联系,尔后李祜柱又把老人带回广西,安享晚年。在这段贫苦而又温暖的日子里,他们亲如一家,简单而又快乐的生活着。李祜柱和家人的行动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这对因病丧失了重体力劳动能力的夫妻,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她们居然可以二十年如一日地孝养陌生的流浪老人!她们就是所谓的草根,每天都在为自己简单的生活而奔波,在为自己的温饱而执着。她们没有高大威猛的形象,没有掷地有声的誓言,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她们用满腔的爱和善良诠释了人间的大爱和大孝。

我们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耳熟能详。在我们的身边也不乏有这样的人: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也帮助了一些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但能像李祜柱和家人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是罕见的。尽管我们还小,不过,我们也可以帮助身边的人。看见同学忘带笔了,可以把笔借给他;看见同学闹矛盾了,可以去调解,看见一位小朋友摔倒了,可以过去扶他;看见某位老人行动不方便,可以帮他做些家务事冰心奶奶曾经说过,有爱就有了一切。爱比珍珠更宝贵,比糖果更甜蜜,比梦更甜,比水晶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爱,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雨露;爱让我们的生活温馨无限。

我常常这样想:生命形色匆匆,千万人俱往矣,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有什么可以真正留给我们,让我们深思、执着、坚韧和震撼,让无数的人舍生忘死,大义凛然,荡气回肠?而我的答案始终是道德的力量、人性的美好。

人性,与贵贱无涉,与贫富无关,它蛰伏在人心的最深处。大爱无言,李祜柱和家人的行动让我感悟:孝是太阳,德是爱心;人性,就是舍弃了虚华、冷漠后的那份真诚、灼热与担当!

孝德行天下!让我们传承孝德文化、践行孝敬美德,在家庭尽孝心,在学校献关心,在社会铸爱心,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大爱无疆读后感2000字【篇二】

爱是生命的源泉,用爱来展现美好的明天!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耳边响起了这悲壮而伟大的旋律,这不是荆轲为周而献身的送别场景吗?是啊,伟大的荆轲,在面对国家危亡的情形下,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刺秦的任务,在国家落魄之时挺身而出。虽然不知道此去将会是怎样一番状况,但荆轲还是勇敢的接下了这个艰巨而又危险的任务。虽然最后还是失败了,但留下的都是他的勇敢,在整个燕国人民面前,他就是一个英雄,一个为国捐躯的大英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表达了荆轲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虽然他刺秦任务失败了,但他不畏艰险为国家而舍身的精神却让我们永铭心中,他的精神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反抗强权而英勇斗争。

爱是无私的,它为我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在《陈情表》中,主人公李密从小就失去父亲,在他六个月大时,母亲就改嫁,九岁了都还不能走路,从小就和祖母相依为命,门前冷落。到李密长大有才时,被任命为太子的先生,但李密并没有去;当祖母生病时,却还是“臣待汤药,未曾废离”一步都不离开祖母,表现了他对祖母的孝敬和爱戴,推辞做官,冒着被砍头的危险也要留下照顾生命垂危的祖母。李密最终以真诚打动了皇上,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李密对祖母的孝敬之情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爱就是李密的“臣待汤药,未曾废离”表达了李密对祖母的爱和孝敬之情。

爱是伟大的,它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灿烂。曾经有这样一则报道,叫做“双手撑起的孩子”也是这样一双手,给了一个女孩的明天,在一片废墟中,一对父母用自己的双手救了自己的女儿;而自己却被深深地埋在了废墟中,这样的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这个女孩是幸福的,因为她有一个爱她、疼她的伟大父母。有一首歌叫《天亮了》这首歌被无数的人所倾听,因为它唱出了我们的心声,爱无所不在,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停下你的脚步,打开你的心扉,成长路上,我们会发现更多的爱。

生命的长河绵延数千年,在过去那些年里,在国家危亡时,试着改变国家命运的伟人谭嗣同在面对敌人时临时不屈,仍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我自横天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周恩来从小就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伟大的气魄,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都将引领我们走向灿烂,美好的明天!

我们身边不是没有爱,而是缺少发现,要用爱来守护明天,守护我们这伟大的祖国,为国而努力,为爱而努力,为拥有伟大祖国而努力!

文章充满了感情,读来很感动。作者举了不同的例子来说明爱是伟大的,比如荆轲,李密,谭嗣同等等,他们宁愿牺牲生命也不屈服,是我们的榜样!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要好好学习,热爱祖国!

大爱无疆读后感2000字【篇三】

时光荏苒,但悲伤的气息依旧夹杂于空气,环绕生息。

也许那时还正处朦胧睡意,大地剧烈的颤动,扰乱了本该惬意的双休日。顾不得形象如何,弓箭般似的夺门而出,与时间进行着比赛——争分夺秒。

是的,的确是要争分夺秒,否则或许仅仅因为一秒钟,就断送了生命。分秒必争,也就是这样了。

从危难逼近时就拼命避免厄运的席卷,但是不幸终究还是降临到一些人的头上——他们被废墟掩埋,寻不到踪影,似与世隔绝。废墟外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废墟内却了无声息。就这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置于死亡边缘,在生死交界处苦苦挣扎。不知当时的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是否回忆起了过往的幸福与悲伤;不知到最后的时刻,他们是不是微笑面对……

想想那些指挥学生逃离而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老师、为了孩子用身躯撑起生命空间的父母,或者是素不相识的人们,他们拥有的是多么高尚伟大的品质,多么无私的爱。或许他们中的一些已经离开了人世,或许我们至今都无法找到他们的遗体,但是他们舍己为人的精神却永远铭记在生者的心中。有爱就有希望,正是因为他们心中装有博大的爱,才使更多的人看到希望并拥有希望,使他们获得重生。也许他们也会带着些许的遗憾离开,但是我相信,他们心中更多的是幸福。

这也正是我们生还的人该继承下去的品质,也是我们必须学会的。逝者用自己的鲜血书写下了爱的教科书,替我们承担了厄运,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向他们学习,有什么理由为自己的自私找着借口?自比那些曾经的卑劣行径,难道就不觉得羞愧吗?当我们看到有老人倒在路边,为了避免发生意外而承担责任,我们就不管不顾,径直从老人的身边路过,或者宁肯绕远,能避则避,我们这又是一种怎样的行为?我们狭隘的心胸相比那些离开的人们,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可悲呀!

在爱面前不计较自己的得失是有几人可以做到的?命运也许有些不公,让那么多好的人们死去。但是,我想他们是不会后悔自己在那一刻所做的决定的,即使这个决定使他们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因为这就是爱的伟大之处!

大爱无疆读后感2000字【篇四】

父母给我们的爱如泰山之高,如大海之深;同学给我们的爱如海面浪花;而老师给我们的爱如澎湃的波涛,又如涓涓细流,源远流长。

上课时,一不专心开起小差,老师会给你一个提醒的眼神;下课时,你在走廊上乱跑;老师会给你一个提示的眼神;生病后回来上课,老师会给你一个慰问的眼神;你哭了的时候,老师会给你一个安慰的眼神;这一切都是爱的表现。

上课时,是谁娓娓动听的声音传达到整个教室?是谁下课是替我们讲解不懂的问题?是谁不顾休息帮我们批改作业?又是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断的备课和批改试卷,到凌晨才肯进入梦乡?答案就是老师!

是老师给予了我们知识,是老师教会我们德、品、善、真、行、美、体、言……

是老师给予了我们爱,学会怎么做人、事、物……

老师给予了我们那么多爱,俗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既然是父母,我们何尝不能给他们一丝温暖呢?例如:老师下课后可为他们端上热茶。或许老师不需要这些,而是让我们学好知识,以及好的成绩。这就是给老师最好的回报方式。

老师对我们的爱是无边的,同时也是无私的。请你记住老师永远是爱我们的。为了更好的报答老师,我交给大家一个锦囊。这个锦囊就是——好好学习,报效国家。

大爱无疆读后感2000字【篇五】

世界上任何一种爱都没有母爱那样无私,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高贵的真爱。

母爱是时间最高贵的,最纯的爱。它没有任何的附加条件,无论你优秀还是普通,甚至是母爱之门永远不会关闭,它时刻向每个子女敞开着,母爱永远都是儿女最温暖的亲吻。

这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她生活在新疆的一个偏僻农村,她的名字叫阿尼帕。阿力马洪,她自己在这个地方收养了很多无家可归的孤儿,一共有19个。自己每天早出晚归的干活,养育他们,供他们上学,而这些孩子也十分争气,也很懂事,每天都能让老人开心的笑出来。

她以博大的慈母之心,创造了人世间至真至纯的旷世奇爱。

这爱博大,比山还高,比海还深;这爱无疆,超越了亲情,跨越了民族;这爱如青格里的河水静静的流淌,滋润了各族儿女的心田。

阿尼帕多次对孩子们施以援手,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一生的恩惠。爱,真是无法想象,阿尼帕的孩子以她做榜样,在这个小山村里散播爱,爱能产生人间一切的美德与奇迹。

大爱无疆,母爱是人世间最纯的爱,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

大爱无疆读后感2000字【篇六】

我从小成长在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美食遍地。四季如春的天府之国--四川。四川的水哺育着我,四川的山伴我成长。这儿的九寨沟。峨眉山人人皆知,人们常说:“看名胜古迹到西安,若看美景定到四川”是啊!如是到过四川的游客定会流连忘返。

五月十二日。这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特大八级地震突如其来的灾难摧毁了一切,但从未摧毁人们团结的心。这一天人们众志成城,齐心协力让一个个人再获新生。同时汶川也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渐渐地“汶川”这二字成了人们对自强不息。创造奇迹的代名词。

大灾难面前,总有许多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事件,总有许多超越生死存亡的人间大爱,它们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光芒,激励着我们迎难而上。百折不挠。重建家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这儿我清楚的记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彭州市公安局政工监督室女民警蒋敏同时失去了父母、女儿总共10位亲人。遭受重创的蒋敏,抹着永远也揩不完的眼泪,转身投入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蒋敏说:“道路不通,通讯不通,我回去也没有用,还不如在这里做些事,帮帮和家人一样的灾民。”

对于每一位地震幸存者来说,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在第一时间里给家人报平安,看看亲人朋友是否一切安好。但蒋敏并未这样,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迅速投入抗震救灾。这是多么令人敬佩啊!当然还有很多的人为了生存的人而“狠心”扔下自己的亲人。我们应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汶川穿过荆棘林后,迎接它的是明媚的阳光。让我们一起为它祝福吧!

四川汶川地震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面对巨大灾难,人们震惊,同样面对巨大灾难我们绝不退缩!

大爱无疆 ——读《繁星》、《春水》有感_750字2024


寒假期间我有幸阅读了现代诗——《繁星》、《春水》。我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

《繁星》、《春水》是冰心奶奶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集《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大致包括三个方面:母爱,童真,冰心接受着母爱,同时她赞誉母爱,她爱大自然的一切。她以细腻而不失优雅的语句,将诗句以浓浓的爱意包裹着,使人倍感温馨。

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是含泪的微笑。”不难看出冰心奶奶充满着奇幻的梦,童真的心永远保留。或许,我读不懂冰心奶奶的心,但她的世界,一定充满着爱与美。在冰心看来,母爱是大爱无疆的,是伟大圣洁的。”《繁星》《春水》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描写母爱的,如”母亲呵!我只要归依你,心外的湖山,容我抛弃罢!”没有华丽的词饰,单是这满含真挚情感的诗句,就打动人心扉。在她眼里母爱的伟大无穷,甚至于可以为了母亲抛弃一切的身外之物。同时,冰冰心的许多作品都流露出对深沉的母爱的赞颂。

冰心在一个雨天见到一张大荷叶为红莲遮风避雨而触景生情,在《荷叶·母亲》中赞颂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当我们烦恼、痛苦、伤心、悲哀的时候,除了能投入妈妈的怀抱中哭,我们还能做什么呢?妈妈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来,让我们去感受爱的伟大;妈妈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辛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妈妈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总是支持着,鼓励着我们……母爱是琐碎的,细腻的,琐碎到一句问候,一声唠叨,一丝关怀,这点点滴滴,无不渗透着浓浓的爱意。正处于青春期的我,竟不懂得珍惜这种爱,甚至厌烦,殊不知者唠叨背后的大爱,又何曾珍惜,感激过这种爱。但冰心奶奶对母爱有着难以言表的感激,并热衷的赞美,使我深省。

爱是寂静的,或者正如冰心奶奶所说的——一春潺潺的细流。我们在爱中生活着,一直被爱簇拥着,但有多少人真真正正的感悟过爱?合上这本书,我的心潮澎湃。从书中,我更多地读出了诗人对爱的感悟,我的心,被这份爱,这份美,感动了,融化了……

读后感《爱无痕、行无疆》


读后感《爱无痕、行无疆》

这本书是前省体育教研员董玉全老师写的,董老师惟妙惟肖的神态,幽默诙谐的语言,生动形象的体态,超前的理念,独特的见解,精辟的实例,对所有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地头脑的风暴,一次又一次思想的洗礼,更令拜读过此书的老师茅塞顿开。相信,每一位老师在董老师的启迪下,对未来的体育教育教学充满了憧憬和希望。每一位老师对董老师更是赞叹不已,敬佩不已,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一、关于如何听课

听课是每个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然而,如何听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水平,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在意的问题。这本书中,懂老师以简单的两句话点出了听课的方向:

1.听课前要有准备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而教材则反映了课程标准的精神。因此,听课者要对授课教师的教案有一个清晰地了解。详细的说,就是要从教案上了解授课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属于教材的那个部分、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贴切、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否体现出教学内容的特性以及教学流程的链接是否顺畅等等,只有事先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在授课教师进行展示的时候去判断他(她)的教学过程有没有展现出他(她)的预先教学设计理念,才能判断出授课教师选择的课题能不能体现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有备无患,不打无准备之仗,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我们听课老师,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在接触到这堂课时一目了然,判断合理。

2.课中要做好记录

课堂记录是对授课教师教学过程的一种文字2024记录,这种记录包括教学实录和教学点评两个部分,这种记录有助于我们对课堂教学过程做一个整理与回顾,所以课中记录就显得非常重要。就像懂老师所说的:要带着任务来听课,这样才能在听课过程中有所得,有所悟。

二、关于如何评课

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做出正确的解释。这个过程不仅让执教者从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困境中走出来,更能使评价者在评价的过程中找出课堂教学的真谛。但俗语也道:纠错容易,正确评价难,我们每个人对自身的不足很容易一叶障目,对于别人的瑕疵却喜欢带着放大镜来看待,这是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老师的通病。其实,我们也不是有意去纠正授课教师的失误,只是在不知不觉中带着挑剔的眼光去对待他们的课堂。董老师的一句话提醒了我:没有一堂课是百分之百完美的,但任何一堂课都有它的精彩之处,我们要带着一种宽容的态度去发现课堂中的亮点,这才是评课的真谛。是啊,只有当我们带着宽容和学习的态度去评价一堂课时,我们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去直面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才能在发现授课教师课堂亮点的同时,正确评价自身的不足,评课的真正意义或许也在于此吧!

董老师的课堂教学最令人折服的在于他真正对学生、对生命个体的关照与关爱。关于眼里心里有学生,董老师单从师德的内涵和教师如何实现专业成长的谈话中就可以说出这些话来:为人师表,创建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关心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理解孩子、研究孩子、对学生要有爱的情感、行为与艺术、教师要敢于承认错误,因为教学中的很多问题都是教师的问题、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学会站在学生的背后赏识学生、真正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人、教师不要做一个只会下命令的裁判、要给学生真正的空间和舞台,培养学生的自信、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教育是主线,育人是目标。

董老师这么说,也在这么做。一个普通的报数,他可以创编为看手指报数、单双数报数、左右手挥拳报数等等,学生乐此不疲,全心投入;一个推小车练习,他可以创编成齐步走,检验小组的合作水平;与借班上课的学生一见面,他让学生玩手脚并用拍节奏,先声夺人,学生被完全吸引;备好课后一见学生的基础,扔了教案即兴上;面对不同的学段,他时而威猛、时而幽默、时而亲切,只是为了更接近学生。他动用自己的全部热情与才智,将教学当做一件艺术品来精雕细刻。他常说:教教材只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把教材本身的动作、技术教会教好,但一个优秀的教师更要用教材教,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方法、能力、品行、习惯、意志等等。我到50岁的时候,才感觉自己上课可以做到随心所欲,达到一个高峰了。--40成名、50成熟,这样的谦逊,有几人?这背后的积淀,有几多?上完课,我常常找个地方独自抽烟,连饭都不想吃,我在享受这件艺术品的整个完成过程。--这样的境界,几人能至?

是的,做一个骄傲的人--这也是董老师常常宣称的。为了使自己骄傲起来,就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责任心,就要时刻保持一颗上进心、进取心。做一个令学生骄傲、令学校骄傲的老师,更要做一个令自己骄傲的人!因为热爱,所以纯粹;因为纯粹,所以执着;因为执着,所以骄傲!教育原本应该更美丽,生命原本应该更灿烂!

师爱无疆——读《穿越众人目光的爱》有感


薛好
母爱如水,父爱似山,父母们给予孩子的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自从我读了《穿越众人目光的爱》这篇文章后,深深地体会到:老师所付出的那份爱,同样让人感动!

故事的主人公小晴,一个小儿麻痹症患者。好不容易,她收到了一所中专的录取通知书。其实,按照她的分数完全可以上更好的学校,只因为她的腿,在录取提档的时候被甩了出来。好在终究还是有学校愿意收留她。可是,接下来的问题接踵而至:学校在她家的千里之外,而且宿舍又在三楼,对于一个双腿残疾的人,面临着种种困难。这时候,和善、慈祥的班主任周老师出现了!周老师牵起了她的手,让她看到了希望。

周老师对小晴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一天下大雪,楼内的台阶被很多同学踩得湿滑,小晴摔了一跤又一跤……就在小晴孤独无助的时刻,周老师从外面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不由分说把她背了起来。

一路上,老师满脸通红,汗如雨下,却没有抱怨一声。周老师还把小晴的寝室换到了二楼,挑了七位品学兼优的女同学当她的室友。就这样,周老师每天背着小晴上学,放学后再把小晴背回来,坚持了一年。

直到有一天,小晴无意中从校长室门口经过,听到校长说一直不同意她来这所学校读书,是周老师的一再恳求和坚持,学校才勉强同意的……得知真相后的小晴,不知不觉泪流满面……

她感谢周老师,而周老师却说,小晴的坚强是她的榜样!周老师教给了小晴无数做人的道理,帮助小晴走上了人生正轨,找回了自信。周老师用温暖的师爱将小晴从自卑中拉起,用关爱和鼓励让小晴走在了前进的路上。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不禁为有这样的老师、这样坚强的学生而感到高兴,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老师的爱是那么宽广,那么无私。

《行者无疆》读后感合集


在阅读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行者无疆》读后感合集,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行者无疆》读后感 篇1

武汉的冬天很冷。冬天的夜晚,煨在被窝里看看书,与智者对话,是一种享受。这是2016年的第一本书,作者是余秋雨,著名的戏剧学大师。对余秋雨,并不陌生,他曾是上海戏剧学院的院长,写过《山居笔记》、《文化苦旅》等很多书,影响过70后的一代文科生。他的散文总是娓娓道来,虽不乏历史的厚重感,但字里行间,如行云流水,读起来非常轻松。记得上大学那会,有个同学对他非常崇拜,因了崇拜,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攻读了戏剧学的研究生,选择戏剧研究作为自己的职业。好书、诤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行者无疆》这本书是余秋雨先生欧洲的游记,分为南欧、中欧、西欧、北欧四个部分。英国的温和,法国的包容,瑞士的中立,卢森堡对银行客户隐私的保护,瑞典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挪威保护北极熊的立法,冰岛的回归传统等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道路上的行者,由于精力受限,我们无法走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作家们的视角,给我们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延伸了我们的眼睛,仿佛我们已然亲身经历了这一切。

余秋雨先生每到一处,必会探寻历史,以穿越时空的生存体验,去感受和体验当地的文化,并记录下行程的点点滴滴。遇到古堡,他会亲自爬上去,体会中世纪城堡主人的感觉;遇到哥伦布雕像,他会去想象扬帆远航的场景。历史不过是人生一次一次的重复,仅仅是换了场景和人物。

读书和旅行是一生中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记下我们所经历的一切,终有一天,我们会为自己写下的这些文字感到欣慰,权当作自娱自乐吧。非常期待余先生的下一本书。

《行者无疆》读后感 篇2

水城威尼斯是一位大多数人所知道的地方,它因自己独特的生态景观和文化特色而著名遐迩。但是所谓树大招风,一个过分有名的地方经常会引来太多的人参观,犹如中国的西湖,熙熙攘攘的人群破坏了原本天然和谐的画面,大家不约而同地抱着统一个目标前往心目中的圣地,结果等到了才发现恰是这份决心使得景观遭到了破坏,放眼望去除了人仍是人,再无什么天然景物可言,于是便只能叹息而归。这是威尼斯的悲剧,也是许多相同际遇的名迹胜景的共同悲剧。追求美本身并没有什么错,错就错在人们一定要将这种审美的追求强加在某些特定的事物上,分享、争夺、排泄,于是哪怕是再好的景物也被破坏了。

威尼斯悄悄地仰卧在水中已有数百年之久,固守着生态是当地居民与生俱来的责任。假如这样一个平和、宁静、布满着浓烈文化氛围的环境都被破坏了,那么欧洲的恬淡又该取源于哪里呢?我们现在拥有的最朴实的文化根源又将如何传承下去呢?不能不说这将成为一场悲剧啊。

《行者无疆》读后感 篇3

最近妈妈看我对旅游方面的书籍很感兴趣,就向我推荐了余秋雨先生的游记《行者无疆》。

起初,我心里有些为难,觉得像他这样的作家,作品肯定是深奥的,充满哲理的,读起来不会那么有趣,有意思吧。

妈妈仿佛看出了我的心理,对我说,不要把这当任务,也不一定要一口气读完,可以先从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开始读,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不知为什么,妈妈的话打消了我的顾虑,自己心也静了下来,认真地翻开书页,仔细浏览着标题。

这本书作者是分四卷(南欧、中欧、西欧、北欧)来记录他考察欧洲九十六所城市文化,历史及他的思考。

我读起来并不困难,而且书中内容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而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南欧篇中《南方的毁灭_庞贝古城》。

我小时候看记录片《庞贝古城》时,对那场大灾难的可怕景象印象深刻。

阅读前我很好奇作者会怎样描写。

在读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吸引住了,仿佛也跟随着作者一起到了庞贝古城,看到了被火山灰掩埋的人群,留下他们死亡前挣扎形体,在凝固后形成的“人形硬壳”;看到了瓦罐工场工人抱肩蹲地,一蹲就是一千多年;还看到士兵至死都站在城门口监守岗位;还有那些"人形模壳"表现出保护儿童和老人的姿态。

看到了在庞贝古城灾难降临之时,处处闪烁着人性之光?。

我的内心由开始的恐惧,悲哀转变为了温暖。

透过余秋雨先生的文字,我重新认识了"庞贝古城",它不仅是历史的回忆,还照映着灾难降临时人们优良的品质以及善良的人格魅力。

感谢作者带给我的温暖,同时也向我的伙伴们推荐这本书。

《行者无疆》读后感 篇4

没有一处天地不是广阔的,狭隘的只是你的眼界!没有一处古迹不是辉煌的,无知的只是你的学识!没有一段历史不是伤痕累累,浅薄的只是你的思想!没有一段文明不是人类的财富,轻蔑的只是你的灵魂!

文化是世界的,文明是人类的,几千年文明的起源与没落,几千年文化的兴盛与践踏,“余秋雨”老师记录着,思考着,叹息着。《行者无疆》——走的之远,行的之广,爱的之深,惜的之切……驻足,往返,沧桑,孤独,又夹杂缕缕喜悦。

行者独步于遥远的旷野,为后来人度步出一往无垠的疆土。历史真的是太长了,每一条街道都盛载着故事,每一座建筑磊盛着盛世繁华,每一片废墟都溢透着伟大。我们丟失了太多的记忆,琐碎的,空虚的,甚至是无用的,但那确是最有意义的,意义就在于那些琐碎的空虚的无用的才是你最初的形成,于身体,于思维,也许那就是几千年以前的你的存在。

探寻的本质也许就是流浪,当历史不再走进伤痛,记忆不再承受责任,它或许会进入一种自我失落的精神恍惚。“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也只能称之为探险。文化如远年琥珀,既晶莹可鉴又不能全盘透明,一定会有一些历史的沉淀,那才是最真实的,真实无价!

《行者无疆》读后感 篇5

与平庸一起栖宿

跟诸多繁华的大城市相比较,位于比利时的布鲁日显得那样默默无闻,不为人所知。但它的确有别的城市所没有的东西,那就是一份远离尘世的宁静与安详。

布鲁日是比利时保存最完好的中古世纪小镇,里面大部分的街道、建筑保留了几个世纪前的原貌,整个城市显得古朴而端庄,颇有历史遗留的古风。在这里人们感觉到的除了平静还是平静。

走进布鲁日就像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大大小小纵横交错的街道,哥特式的教堂,平缓的运河与河面上成群的白色天鹅,令徜徉的旅客感到闲适而又惬意。在滚滚前进的历史长河中,唯有布鲁日像是被时间遗忘在了某个角落,在千百年的时光中保持着它完好无损的容貌,供无数人前仆后继地前来瞻仰。但它始终保持着一颗宁静的心,无为外来的浮华和喧嚣所动,千年如此。

欧洲是一个奇特的地方,有人说这里就像是移步异景的风景画。在欧洲,即使是两个互相比邻的城市彼此之间也有着迥异的不同风格,在这里走不了几步,抬起头来便又是另一番天地。而布鲁日这个小城,它在欧洲并不占据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被时尚与繁华摒弃在眉眼之外,也正因如此它保留了历史的古风,成为了一个最原始、最自然的整个欧洲追本溯源的核心。它不仅是比利时文化的缩影,同样也是整个欧洲历史进程的一个写照。

布鲁日,如同一张年代久远的明信片,静静地躺在某个褪色的角落,见证着历史的流逝。

扼守秋天

说起英国,人们和容易联想到的是绅士和英伦式的风格,彬彬有礼是它一贯对外的名片。

英国的风格,与领居的法国与德国不同,介于浪漫与严谨之间,使得它得以兼有两家的气质,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一贯与英国皇家的贵族气质紧密相连,它造就了英国绅士般的体面,而这种体面的风格也同时深深的浸透到了英国皇室的血脉中去,使得两者相得益彰。

与法国的浪漫气质所造就的骑士风格不同,欧洲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着专属于自己的气质,这种特有的气质使得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在想到一个国家时同样联想到它的这种气质。

比如想到英国就会想到文质彬彬、知书达理的绅士,想到法国就会想到英勇善战、忠心耿耿的骑士,想到德国就会想到沉默寡言、深思高论的思想家、哲学家……等等诸如此类。一个国家的文化造成了它整体的素养,成为它对内的教育和对外的招牌,这是一个民族的尊严与骄傲,它彰显出了一个国家非凡的气度。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把一个国家单独的从欧洲众多的国家中提取出来,作为一个特例。因为一个国家即使再独特,也无法与周围的一切完全分割开来,不能把它单独的划分为一体,因为所有的国家都是构成了欧洲这个整体的一个个体,它们有着同样的文化根源,都是从同一个基调中衍化而来。欧洲本应一体,无法以邻为壑。

英国,作为欧洲众多国家中的一个,作为璀璨明星中的一颗,以其独特的姿态屹立在欧洲大陆上。曾几何时,英国的女王曾说过:“在我的国土上,太阳永不落下。”多么辉煌而又庄严的宣告,而英国也确有过那样一个盛极一时的时代。尽管如今往日的辉煌不再,但它毕竟曾经以这样一个辉煌的形象站立在历史的最高点,如同曾经的希腊与罗马,帝国的辉煌为历史所铭记。尽管如今的我们总是回看历史唏嘘不已,但逝去的毕竟已经逝去,一个国家的未来总还是要继续。

日不落帝国,曾经的辉煌,造就了今日的宁静。

《行者无疆》读后感 篇6

无意间得了这本书,不经意之时翻看,却让心灵跟随余秋雨先生的文字有了一趟欧洲之行。虽然已过数载,近日翻出,依然爱不释手。不到三厘米厚度的书承载着余秋雨先生走过的欧洲26个国家,96个城市,《行者无疆》记录了这一不同凡响旅程的全部感受,它是作为考察西方文明的记录,但却又不仅限于只是记录;是旅行但又不仅是一次他乡山水的风光领略,更是不同文化的学习与探索、风土人情的揣摩与领会,每一次历史的背后都引发我们的无限惊叹和思索。

无论余秋雨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并不止步于眼前的风景,而是要思考,思考这座城市的历史,思考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后人对这座城市的评价。我们很荣幸通过大师的眼睛,知道了欧洲这片鲜活了几世纪的土地,历经上苍的考验,它的国家和伟大的大师们的精魂永不逝去。它和古老的中华文明一样,融入了世界大同的必然之中。

寻常的南欧威尼斯,一个身在现代而无车马的喧闹水城,一个着实让人向往的地方,像来的童年时代的梦境。但是近三十年来,已一百多次被海潮淹城,让这座古老的小城显得风烛残年,岌岌可危。归纳起来,觉得威尼斯出色而又孱弱。

多么希望有那么一天,自己也做一次行者,游历着世界上无尽的瑰宝,感受充满矛盾之美的世界,悟得心灵的宁静!

《行者无疆》读后感 篇7

行者无疆的读后感,来自京东商城的网友:离开臆测的精神家园,回归永不完美的现实,孤独地走一段荒芜的路,深深地观察思考,才是滋养象牙塔的真正养料。余秋雨不止一次地叛逃,带给我们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心灵震撼。跟着他的脚步踯躅,随着他的目光上下求索,同他思索的灵魂对话,仿佛我也周游了那些伟大的文明,与传说中的伟大人物隔着时空相对叹息,心灵随着他的脚步一步步放逐,感受苦难与文明的震颤,接受着远而古的洗礼,自己也暂脱猥琐的躯壳,学着伟人那样昂首挺立。多年来积累的很多一鳞半爪,在余秋雨的带领下逐渐清晰,而且连成片变成面甚至与立体,并且又有新的小小的知识拓延。回归现实,对于一切的不屑,麻烦,聪明,愚钝,愤懑,心机,情感,都只用——微微的笑脸,一切都不以为意。三毛的撒哈拉,余秋雨的西疆之行,乃至古代高僧的苦行,都是一种自我放逐,放逐肉体,获得精神的满足。身体的劳碌奔波,带给精神的无尽享受。没有条件放逐身体,不妨跟他们来一次精神旅行。旅行归来,因这一路的奔波,见闻,思索,整个人脱去了原来感觉桎梏的东西,超拔新生。亟待下一次精彩旅行……

《行者无疆》读后感 篇8

6个月,余秋雨走过了欧洲26个国家96个城市,《行者无疆》记录了这一不同凡响旅程的全部感受,它是作为考察西方文明的记录,但却又不仅限于只是记录;是旅行但又不仅是一次他乡山水的风光领略,更是不同文化的学习探索、风土人情的揣摩与体会,每一次历史的背后都引发我们无限惊叹和思索。

让人惊叹的是,无论余秋雨站在那一座城市,他都并不止步于眼前的风景,而是要思考,思考这座城市的历史,思考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后人对这座城市的评价。我们很荣幸通过大师的眼睛,知道了欧洲这片鲜活了几世纪的土地,历经上苍的考验,它的国家和伟大的大师们的精魂永不逝去。它和古老的中华文明一样,融入了世界大同的必然之中。

行者注定是孤独的,是凄凉的、是痛苦的,但注定又是不可战胜的。历经无数的游行,每次彷徨于陌生的都市,见证一次次的生死浩劫、历史沧桑巨变,心灵在一次次震惊和痛苦中游离,但这倘若无法摧毁一个战士的心志,必将使得他更为强大。我一直对行者这个词十分敬仰,或许源自于水浒中“行者武松”的果敢和仗义的好感,亦十分向往成为一个暂称为“行者”的旅游过客,虽不得真谛,但还可在路上行走几番。人一生至少有两件事是还必须要做的,一件是旅行,一件是读书,前者可以使你身体在路上,后者则可以使心灵游历于世界的历史舞台,但我觉得不纯粹的去行走一番永远都无法那么的真切。

有那么一天,让我们都成为一个自诩为行者的过客,游历着世界上那么多无尽的文明瑰宝,暂得那心灵的复杂,将别有一番滋味!

《行者无疆》读后感 篇9

近日,读了余秋雨先生20xx年修订版《行者无疆》一书。作者在自序中说:这次修订,比第一版删去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文字也有较大的改动,使之更加干净。读《行者无疆》,如同在一个斜阳西下的欧洲老街,与余先生不期而遇,于是坐在路边梧桐树下的长椅上,低声地闲谈着先生行走欧洲的见闻;又如同某个周末,在欧洲某个埋葬着许多智者的公墓里,我倚靠在草地上,捧书静读。余先生在当今,是少有的文化人。他的书,值得反复读。

很遗憾,至今我没有去过欧洲。但对欧洲似乎并不陌生,尤其是南欧、中欧和西欧。目前中国人对欧美的了解,远远超过欧美人对中国的了解,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还包括其它方方面面。虽不陌生,但终究没有去过和深入地研究过,有的只是片断的,肤浅的。读完此书,欧洲变得清晰起来。书中作者的很多思考让我深受启发,还有些是从来不知道的角度。

余先生们此行的初衷是想通过对欧洲文明、欧洲社会的考察,来比较、思考中华文明和中国社会。余先生讲道,在学习欧洲文明的时候,不能继续像文化前辈那样一味抱歆羡和追慕的态度。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虽然差别很大,但既然都称为文明,就必须应对所有文明共同的敌人,一切非文明的力量。二十一世纪最根本的冲突,产生在文明和非文明之间。守护全人类的整体文明,是迫在眉睫的当代大道。讲的好,值得研究,我们的对外政策,对外宣传,有时可以多个角度。

整本书由一个个地理概念或是文化古迹、人物、故事串起来,初读的人或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本不错的旅行笔记,直至读到结尾总结在寒夜一节,恍然大悟,再返回去读,才会对作者写此书的初衷和结构布局有深刻的认知。总结在寒夜一节中,作者归纳出对中华文明有价值的七个对比性图像:一行字母,即美第奇家族与文艺复兴。作者经过思考后得出,社会转型成功的关键,在于必须集中权力资源、财富资源和文化资源,一起开创一种新文化;一片墓地,即德国费希特、黑格尔的墓地。作者讲道,同样是知识分子,德国同行在整体上远比中国同行纯粹,并因为纯粹而走向宏伟;一份图表,即里昂一家博物馆列出的该市十九世纪的创造和发明。中国由于长期封闭,不仅基本没有参与人类近代文明的创造,而且对西方世界日新月异的创造态势也知之甚少。这种情形,使文化保守主义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创新的步伐;一座城堡,即温莎堡以及不远处的伊顿公学。中国近代以来激进主义对社会元气的损伤、民间礼仪的破坏、人权人道的剥夺,已酿成巨大恶果。而英国该经过的都经过了,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过障碍走,怎么消耗少就怎么走,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是一条不错的路;一群群闲人。中华文明注重实用理性,拙于终极思考,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较少关心人文理想。财富无限而生命有限,当人生的黄昏终于降临,你们会在那里?;一块巨石,即冰岛法律石。中华文明的一大隐脉武侠精神,本性上是无视法律的,造成了中华文明与近代社会的严重阻隔;一面蓝旗,即欧盟的旗帜。目前中国大踏步走向国际社会,既有可能因视野打开而显出气度,又有可能因竞争激烈而倒退回狭隘。(实际上,对我来说感受更深的是欧盟大门口铁栅栏上一大群男孩和女孩的雕塑,青年人永远是社会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兴。目前我们政府用人体制上在锻炼使用年轻人方面似乎有些倒退)。上述七幅图像远远不能完全概括本书。对本书,可能会有一些人质疑作者的写作真的有那么纯洁、高尚吗?作者所做的比较、思考的角度都有道理吗?有些观点还需要商榷?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作者行走欧洲所思所想是值得称道的,作者和凤凰卫视做的这件事是值得鼓励和点赞的。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应该给余先生们更大的空间和保护。

我认为,贯穿本书还有另外一条线:就是文化与城市的关系。书中的多个章节都有对城市文化的描述、总结、反思,对城市文化空间的构建,以及城市中文化与人的关系、文化与生态的关系、文化与文化的关系等等。作者是深受中华文明熏陶的文化人知识分子,自然就有一种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自然就比普通人有更多的思考,自然就要为中国正在进行中的城市化浪潮发出一些声音。

《行者无疆》读后感 篇10

暑假当初我在选购书籍的时候,看到它的封面是那样的神秘——在两幢古风墨色的欧式建筑间,晨曦的光霭铺满辉映在并不宽敞的石头路的夹缝中。用一片辉煌亮开了这条青石板小道。黑墙的阴影无法吞噬那熠熠生辉的金色光芒延伸的力量。

而路上的行者,正是介于昨天与明天的行者。他穿越时间的约束,游历在各个城市间。用自己独特的思绪,记录了这一不同凡响的旅程。并抒写出了这部别具匠心的游记:《行者无疆》。

原来,贪婪的人性对于友谊的忠贞也不过是权势的囚徒。每每到了险恶的情势,那些自愿放弃道义的人,便一齐打击那个比较卓越出色却又被麻烦所困惑的人。这是他们的本能,本能的排除心中的堵塞与超越自己地位的隐患。那些见利忘义的人的生活,应该是岌岌可危了罢。难保哪天,自己所谓的挚友也重蹈覆辙——将自己出卖,至自己于万丈深渊。那样的生活,着实让他们虚妄的人生疑云密布,险象迭生。

原来,宗教对人类的蒙惑,早已使得没有抵制力的民众们丧心病狂。为了保全自己的名誉,为了维护自己的生活,为了获得责斥的快感……他们成了很多无耻暴行的参阅者和欢呼者。背信弃义的伙伴竟然成了自己悲苦命运的伪证人。他的良知何在?难道教皇的利益真的高于真正的事实。名誉的确是身外之物。可谁又会愿意被那些子虚乌有的谰言污蔑呢。

原来,无端陷于重围的人们是那样的粗鲁与野蛮。色彩注定带来无可避免的灾难。却不料,它会摧毁一个艺术创作者的下半生,并且积压了二十七年的冤案竟然依旧没有平反昭雪。他用自己所能描绘下的情景,将《夜巡》的艺术价值恢弘地淋漓尽致。可没有人懂得用心欣赏。他们携带着嘲弄的笑意,聚集在喧嚷街市的角落,并起用对他人遭殃的兴奋来微笑。那邪恶的微笑使他们成功的划清了自己与这副无价珍品的界限。因为,他们认为它给全城带来了莫大的耻辱。

原来,不听旁人的劝告,一意孤行却也能使人们看到了预期之外的景象。世界上不少故意的恬淡往往是一种掩饰性的表演,但奥斯陆不是。那里的历史原本是茫然的存在的。却因智者执着地透露,让历史“虏获”了诚实与尊重,让历史确切的痕迹不显得苍凉、寂寞,让历史不必无奈地凝冻于时光的流逝之中……正因为这样,历史才没有把奥斯陆给删除,并引来了极多的参观者。这或许便是诚实、恬然面对历史的“代价”——那里由此收获了深厚而斯文的文化内涵。

虽然旅程中的奇景异象总是最先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但不难看出作者并不追求于乍看下新奇的震撼感、不图浓墨重彩的勾勒,而是往往不惜用犀利的笔触,记录下隐现于每一处景点背后的文化底蕴。

行者,行走的人。无疆。杳无边际,颇有些“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意思。孑然一人行走在夜路上,四顾悄然,天地相合,难辩边界与方位,陡然心下生出无限萧瑟。

《行者无疆》读后感 篇11

我从来不曾如此抗拒一本书,或许是因为它的封面吧在两幢古色古香的欧式建筑间,清晨金色的阳光铺满了并不宽敞的石头路。第一次看到时给我一种莫名的压抑。

当我终于鼓起勇气读完它的时候,我知道,那不是压抑,而是一种思考。与其说作者余秋雨是带着读者走遍那九十六个城市,还不如说他是带着读者的思绪飞遍了九十六个城市。我没有感叹他在冬天最冷的时候去闯北极,也没有感叹他竟可以独立走完如此漫漫长路,让我惊叹的是,无论他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并不止步于眼前的风景,而是要思考,思考这座城市的历史,思考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后人对这座城市的评价。他用行者无疆给书命名,却让读者做了思者,行者无疆,思者亦无疆。

转眼到了南欧的威尼斯,一个身在现代而无车马的喧闹水城,一个着实让人向往的地方,但是,已一百多次被海水淹城让这座古老的小城显得风烛残年,岌岌可危。归纳起来,觉得威尼斯出色而又孱弱。好心人总是帮助弱者,可按照人的正常思维,总是把出色者列入强者之列。于是威尼斯身上产生了矛盾之美。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处在一个又一个的矛盾中呢?也许正是因为有这一个又一个的矛盾,人生才称之为人生。

中欧的奥地利虽然也有深远的文化,却不像南欧的意大利那样颓墙残柱,而是处处都被收拾的齐整光鲜。有人评论说,这是没有文化的做法。其实又何必让所有的建筑都沉浸在历史里呢。看看今天有着天堂美称的杭州,除了保留一些极具历史意义的古迹外,到处都体现出新世纪,不一样的天堂美。我喜欢眼前的杭州,也喜欢书中的奥地利,喜欢两者共有的古今共存之美。

西欧的巴黎是我意识中最熟悉的城市,作者笔下的巴黎和我想象的一样高傲,气宇轩昂而且神采奕奕。作者在描写巴黎时用的最多一个的词是聚合财富的聚合,人的聚合,文化的聚合,审美气氛的聚合``````的确,柔情万种的巴黎大度地聚合了一切,让这里的人有了不一样的自在,而巴黎人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巴黎的程度也让作者惊讶。其实人都是一样的,北京申奥成功时,北京人的狂欢或许也会让巴黎人惊讶。喜欢自己的城市,就像喜欢自己一样,没有错!

北欧的冰岛是我个人最向往的国家,因为它的名字听起来孤傲,冷漠,与世隔绝。而且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冰山下是有火种的,那儿的火焰最耀眼。作者把冰岛形容成恬然隐者,而冰岛人对自己国家的描述似乎也透露出隐者的恬淡。其实,和大部分欧洲国家一样,冰岛也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比如萨迦(Saga)冰岛中世纪的一种叙事散文一直以一种不张扬的状态默默的存在着。现代的世界需要冰岛这一种独特的恬淡之美,像是每个人心中都拥有一份对平淡的渴望,也许在心中最隐秘的地方。

最后,北极圈的旅程是艰难的,冬天最冷的时候闯北极,艰难是理所当然的。也许因为看过太多北极圈的介绍,在所有对北极圈的描写中,唯一让我惊叹的是,在圣诞夜的北极圈,他们竟然找到了一家中餐馆,看来中国人是无处不在的,海外,尤其在北极圈这样的地方,遇到同胞的感受,想必温暖得可以抵御北极的寒风吧。

合上书,却没有合拢我的思绪。作者走了几万里的路,当然不止是为了写这本书,更不会是为了欣赏异国风情,单纯地了解他乡文化。看完整本书,我脑中似乎留下了什么。

中国的五千年历史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资本,但有时欧洲迟到的文明却值得我们仰望。例如,中国倡导中庸之道几千年,但至今还经常为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互损互耗,反倒是欧洲文明能把古典传统和现代创新,个人自由,社会公德融会贯通。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固然珍贵,但祖先们留给我们的应该是基础,而非枷锁。如果老鹰在争得一片天空后,就在同一个地方徒劳地盘旋,那么它只能累死在过去的荣誉中。那一片天空可以成为他炫耀的资本,但继续搏击长空才是它继续强大的唯一选择。

相同的道理,从初中到高中,通过中考,我赢得了一片天空。但我的旅程还远未结束,我也相信我的天空也远不止这些。高级中学是我的下一个起点,而绝非终点。余秋雨在自序中说:花那么长时间考察了九十六座城市,还有哪一座城市有资格作终结?我又何尝不是呢,当我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上了读书这条路,有哪一个终点算得上终点呢?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行而不思则惘,思而不行则殆。

行者无疆,学者无疆,思者无疆!

《行者无疆》读后感 篇12

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坐在图书馆的角落里,手捧一本书,静思生活事。这种令人向往的生活,我曾经历过一次。手捧《行者无疆》,感受旅途之美。余秋雨的《行者无疆》无疑是一个成功的作品。它记录了余秋雨在欧洲一些国家城市旅程中的全部感受,算是一部考察西方的随笔集。余秋雨曾在书中感慨欧洲文明确实优秀而成熟,能把古典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个人自由和社会公德融会贯通。这是作为一个学者对于文化的由衷的评价,更是余秋雨值得人称赞的地方。

一本书,最成功之处无疑是引起读者思考,并让读者产生共鸣。毋庸置疑的,余秋雨做到了。令我最佩服的便是,余秋雨在描绘一座城市风光时,不仅仅是在写景,更多的是个人的思考。正是他深入地思考与剖析,才成就了《行者无疆》这一传世珍宝,我很庆幸我有读过这本书,也很庆幸可以通过余秋雨的视角去领略欧洲国家的风土人情。

阅读了第一卷访南欧中的罗马假日,脑海中浮现的便是《罗马假日》这部经典浪漫的电影。罗马这个国家,隐藏着千百年来的秘密,蕴含着深厚古老文明的文化,更散发出迷人的浪漫,让许多人旅游时都为之赞叹。不过读完这章之后,我了解到原来罗马人对于休假这件事情特别重视,五千八百万的意大利人居然在休假时有三千万到了国外,商店大门紧闭,街上空荡荡的,俨然一座空城。也是,一向安安静静与世无争的罗马人,自然乐于享受生活带来的美好,休假便是他们使杂务中断,焦灼凝冻,肢体回归的最好方法。正如文中的最后一句那么罗马,你的每一次空城,必然都会带来一次人格人性上的重大增补。罗马这个神秘的地方,还有许多惊喜之处值得我们去探寻。

有关米开朗琪罗这一章已经让我深有感触,《流浪的本义》这一章又给我新的思考。巴塞罗那,这座城市的主题是流浪。流浪是看起来让人触目惊心的一个词,一个会让我想起贫苦大众的词,甚至是弱者的一部分,然而,我错了。在这里流浪者几乎是旅行者的意思,是艺术家的意思。他们每一个几乎都有高雅的生活追求,不为物欲困扰,选择自由自在的生活旅行,他们追求生命的自由,生活的快乐。流浪者大街是他们艺术的展现,也许他们迫于生活在这里卖艺卖物,但他们所表现出的艺术的气息,所笼罩的文明的秩序,所融合的主客一体,让文化行者――余秋雨深深喜欢着这样一个流浪者之地,并且百逛不厌。在真人雕塑这一小部分中,当人伴演的塑像追上小气的偷拍客时,依然那么有礼有节,能不能再与你拍一张,一句多么委婉的话,既不会让偷拍客尴尬,又可以达到收取费用的目的,同时期间体现出了人文主义关怀与真人塑像的高素质。他们向往远方他们诗意的栖居。

领略了南欧的人文气息后,就再来欣赏一下令人惊叹绝伦的建筑阿汗拉布拉宫。在《死前细装》一章中,作者对阿汗拉布拉宫进行了一番描绘:今天我们一行来到这里,首先惊诧它的巨大,层层进去,对于能否在一天之内走完它,已失去信心。阿汗拉布拉宫,就是在绝望的平静中完成的精细雕刻。之所以有阿汗拉布拉宫的建成,都是源于西班牙人和摩尔人的土地之争。雄健得不受地域限制的祖先在赢得土地、又在百年后即将失去领地时,留下一批没有地域安身的子孙。在格拉纳达这座孤城,对峙了两百年的战争显得空寂、平静。摩尔人在绝望中趋于平静,在平静中细细修饰着阿汗拉布拉宫。作者言道:最准确的比喻应该是死前细装,知道死期已临,却还有一点时间,自己仍然精力充沛,耳聪目明,于是就细细装扮起来。他们早已不在乎明日,不在乎外界,一切只为了自习更好的生活,把一切精力投入其中。与其说这是一种无奈,不如说是一种豁达。毫无意义地殊死搏斗换来的只会是哀鸿遍野的惨象,而趋于平静、趋于祥和生活,最后得到的还可能会是流传千古的创举。很多时候,不需要太过追求利益化的目的,也不需要太过在意一个华而不实的虚名。以一个宽广豁达之心去看待事物、精致生活,往往才会把生活过得更加自由自在,更加精彩纷呈。

头发黑而茂密,眉毛平而宽厚,斯文眼眶后面是炯炯有神的双眼,这就是余秋雨,一位平凡又伟大的人物。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余秋雨先生,从事着许多人都不考虑的事业,孤身一人考察并阐释中华文明诸多被埋没的重要遗址。《行者无疆》这本书,是旅行日志,是文化追溯,是历史重任。它不仅仅是一份记录,更是余秋雨先生高层级的思想成果。每一处古迹,都有它独有的特点,都有它自己的灵性。而这本书就是在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这历史产物,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保护这文化瑰宝。历史的车轮已无法回转,但历史的遗迹却有溯可寻。行者无疆,行无止尽,这就是余秋雨先生所要传达的,也是我们需要践行的。永远谦逊,时刻学习!

一切达观,都是对悲苦的省略人生之于历史,不过是沧海一粟,浪尖一滴,如此渺小,如此苍白,如此无助。然而有意义的人生决不仅限于此,我们都可以成为思者虔诚地去拜谒那些遥远而陌生的城市;不竭地去思索那些深邃而神秘的文化;狂热地去追逐那些沧桑而又光辉的岁月。

我想,这也许就是余秋雨先生想要告诉我们的,行者无疆。

行者无疆读后感


行者无疆读后感(一)

我从来不曾如此抗拒一本书,或许是因为它的封面吧在两幢古色古香的欧式建筑间,清晨金色的阳光铺满了并不宽敞的石头路。第一次看到时给我一种莫名的压抑和我读不懂的深沉。

当我终于鼓起勇气读完它的时候,我知道,那不是压抑,而是一种思考。与其说作者余秋雨是带着读者走遍那九十六个城市,还不如说他是带着读者的思绪飞遍了九十六个城市无论他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并不止步于眼前的风景,而是要思考,思考这座城市的历史,思考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后人对这座城市的评价。他让我做了思者,行者无疆,思者亦无疆。我骨子里的懒散令我懒得长途跋涉,可我有一颗爱旅行的心,我向往着欧洲,却被签证和飞机票阻隔,于是我发现了行者无疆。

书中北极圈的旅程是艰难的,然而北极是我个人最向往的,冬天最冷的时候闯北极,艰难是理所当然的。也许因为看过太多北极圈的介绍,在所有对北极圈的描写中,唯一让我惊叹的是,在圣诞夜的北极圈,他们竟然找到了一家中餐馆,看来中国人是无处不在的,海外,尤其在北极圈这样的地方,遇到同胞的感受,想必温暖得可以抵御北极的寒风吧。

合上书,却没有合拢我的思绪。作者走了几万里的路,当然不止是为了写这本书,更不会是为了欣赏异国风情,单纯地了解他乡文化。看完整本书,我脑中似乎留下了什么。中国的五千年历史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资本,但有时欧洲迟到的文明却值得我们仰望。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看了行者无疆我觉得:行而不思则惘,思而不行则殆。行者无疆,学者无疆,思者无疆!


行者无疆读后感(二)

喜欢余秋雨先生的书,他给我们的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的传递。他带给了我们一场世界各国的文化盛宴。让我们了解那段历史,那段被风沙掩埋的历史。历史是过去了,但历史应该也值得被我们铭记。不管那段历史是屈辱还是辉煌,它都已过去,我们要做的就是吸取教训,正确的大步向前。文化不是空洞的华丽的辞藻,不是富丽堂皇的建筑,是那种真正能触动心灵的事物。《行者无疆》这本书,每一篇游记篇幅不长,却总能给人以回味,咀嚼的空间。每一方异乡土地似乎在作者笔下都包含着深邃的文化气息,授人以探索的启迪。这便是脱俗于一般游记散文的轻描淡写,抑或走马观花式的长篇累牍。因而在回味中夹带着思索,在思索中让人明智。

捧起一本记叙了漫漫行程的游记,便仿佛打开了一扇引领我们通向新奇的大千世界的窗户。世界之大,我们无法想象,尤其是文化的差异,更让我们向往。因为之前从未企及因而渴望已久,不必为如何到达那远在天南地北的目的地而发愁,只需面对充裕的文字2020,我们想象的翅膀已在不知不觉中伸展。

《行者无疆》这部书主要以欧洲各国的历史文化为线索,穿插进去许多古建筑、古城堡、古文化遗址、杰出人物、艺术、饮食等实实在在的文华的载体,有令人震撼的庞贝古城,文艺复兴时期以弗洛伦萨为中心的美第奇家族,以及以美第奇家族为中心的米开朗奇罗、达。芬奇、拉斐尔、伽利略等杰出人物,有法国的饮食,瑞士的钟表,西班牙的斗牛场等等。然后,作者在赞叹惋惜,羡慕哀伤过后,与我国的历史文化暗暗地进行冷静的比较,在比较中进行反思,反思我国现有的文化为什么与西方存在那么大的差距,我国文化为什么不被西方文化所容纳、所理解。

有差异,就有根源,作者认为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文华的隔膜。然而,这个隔膜,不在古典学理的译文不同,不在陶瓷、丝绸的喜好不同,也不在社会数据的把握不同,在中国人的个人日常情感方式的不同。因为它既是中国文化的历史积淀,又是中国文化的基座,既给中国文化带来了血色,又带来了耻辱和尊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思考的过程总是相辅相成的,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人生,在行走的过程中感悟人生。《行者无疆》给我们打开了欧洲的文化之旅的窗口,让我更是向往自己能亲身去体验一下,欣赏欧洲的一路风景,体会欧洲的独有文化风情,感受文化带来的心灵之旅。

让心灵去旅行这句话一直被我深深牢记,一次远行,不仅是身体在自然与人文景观中穿行,更是心灵得到洗涤和震撼。余秋雨先生的这本《行者无疆》不仅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游记,更是一本洗涤灵魂的圣经。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欧洲之行,也不是一次简单的电视节目,这是一次新时代的东方文明沿着古老的丝绸之旅,去追忆古老西方文明的旅行,是一次重新探索发现新时代西方文化,风土人情的的旅行。这不仅是旅行,更是对文化的探寻。

无论余秋雨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在思索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历史。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行。我们很荣幸通过大师的眼睛,知道了欧洲这片鲜活了几世纪的土地,历经沧桑的考验,它的国家和伟大的大师们的精魂永不逝去。它和古老的中华文明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过自己的兴盛时代,又经历自己的文化的衰败,最后在新的时代中,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默默的给路过的人述说着那段历史,希望人们能停下他们匆忙的脚步来思考,思考下文化留给我的启示。

在此书的结尾处,余秋雨先生写到:我们在学习欧洲文明的时候,不能继续向文化前辈那样一味抱着歆羡和追慕的态度,而应该作一些深入的总体思考。是呀,我们也是文明古国,我们应当为自己的文化而自豪。我们要正视自己的历史,反对一切非文明的力量。

读史使人明智,了解历史,才能更好的创造未来。不仅一个人应该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应该如此。


行者无疆读后感(三)

近日,读了余秋雨先生2011年修订版《行者无疆》一书。作者在自序中说:这次修订,比第一版删去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文字2020也有较大的改动,使之更加干净。读《行者无疆》,如同在一个斜阳西下的欧洲老街,与余先生不期而遇,于是坐在路边梧桐树下的长椅上,低声地闲谈着先生行走欧洲的见闻;又如同某个周末,在欧洲某个埋葬着许多智者的公墓里,我倚靠在草地上,捧书静读。余先生在当今,是少有的文化人。他的书,值得反复读。

很遗憾,至今我没有去过欧洲。但对欧洲似乎并不陌生,尤其是南欧、中欧和西欧。目前中国人对欧美的了解,远远超过欧美人对中国的了解,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还包括其它方方面面。虽不陌生,但终究没有去过和深入地研究过,有的只是片断的,肤浅的。读完此书,欧洲变得清晰起来。书中作者的很多思考让我深受启发,还有些是从来不知道的角度。

余先生们此行的初衷是想通过对欧洲文明、欧洲社会的考察,来比较、思考中华文明和中国社会。余先生讲道,在学习欧洲文明的时候,不能继续像文化前辈那样一味抱歆羡和追慕的态度。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虽然差别很大,但既然都称为文明,就必须应对所有文明共同的敌人,一切非文明的力量。二十一世纪最根本的冲突,产生在文明和非文明之间。守护全人类的整体文明,是迫在眉睫的当代大道。讲的好,值得研究,我们的对外政策,对外宣传,有时可以多个角度。

整本书由一个个地理概念或是文化古迹、人物、故事串起来,初读的人或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本不错的旅行笔记,直至读到结尾总结在寒夜一节,恍然大悟,再返回去读,才会对作者写此书的初衷和结构布局有深刻的认知。总结在寒夜一节中,作者归纳出对中华文明有价值的七个对比性图像:一行字2020母,即美第奇家族与文艺复兴。作者经过思考后得出,社会转型成功的关键,在于必须集中权力资源、财富资源和文化资源,一起开创一种新文化;一片墓地,即德国费希特、黑格尔的墓地。作者讲道,同样是知识分子,德国同行在整体上远比中国同行纯粹,并因为纯粹而走向宏伟;一份图表,即里昂一家博物馆列出的该市十九世纪的创造和发明。中国由于长期封闭,不仅基本没有参与人类近代文明的创造,而且对西方世界日新月异的创造态势也知之甚少。这种情形,使文化保守主义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创新的步伐;一座城堡,即温莎堡以及不远处的伊顿公学。中国近代以来激进主义对社会元气的损伤、民间礼仪的破坏、人权人道的剥夺,已酿成巨大恶果。而英国该经过的都经过了,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过障碍走,怎么消耗少就怎么走,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是一条不错的路;一群群闲人。中华文明注重实用理性,拙于终极思考,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较少关心人文理想。财富无限而生命有限,当人生的黄昏终于降临,你们会在那里?;一块巨石,即冰岛法律石。中华文明的一大隐脉武侠精神,本性上是无视法律的,造成了中华文明与近代社会的严重阻隔;一面蓝旗,即欧盟的旗帜。目前中国大踏步走向国际社会,既有可能因视野打开而显出气度,又有可能因竞争激烈而倒退回狭隘。(实际上,对我来说感受更深的是欧盟大门口铁栅栏上一大群男孩和女孩的雕塑,青年人永远是社会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兴。目前我们政府用人体制上在锻炼使用年轻人方面似乎有些倒退)。上述七幅图像远远不能完全概括本书。对本书,可能会有一些人质疑作者的写作真的有那么纯洁、高尚吗?作者所做的比较、思考的角度都有道理吗?有些观点还需要商榷?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作者行走欧洲所思所想是值得称道的,作者和凤凰卫视做的这件事是值得鼓励和点赞的。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应该给余先生们更大的空间和保护。

我认为,贯穿本书还有另外一条线:就是文化与城市的关系。书中的多个章节都有对城市文化的描述、总结、反思,对城市文化空间的构建,以及城市中文化与人的关系、文化与生态的关系、文化与文化的关系等等。作者是深受中华文明熏陶的文化人知识分子,自然就有一种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自然就比普通人有更多的思考,自然就要为中国正在进行中的城市化浪潮发出一些声音。

《行者无疆》读后感


《行者无疆》读后感


思者无疆——读《行者无疆》有感
我从来不曾如此抗拒一本书,或许是因为它的封面吧——在两幢古色古香的欧式建筑间,清晨金色的阳光铺满了并不宽敞的石头路。第一次看到时给我一种莫名的压抑。当我终于鼓起勇气读完它的时候,我知道,那不是压抑,而是一种思考。与其说作者余秋雨是带着读者走遍那九十六个城市,还不如说他是带着读者的思绪飞遍了九十六个城市。我没有感叹他在冬天最冷的时候去闯北极,也没有感叹他竟可以独立走完如此漫漫长路,让我惊叹的是,无论他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并不止步于眼前的风景,而是要思考,思考这座城市的历史,思考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后人对这座城市的评价。他用“行者无疆”给书命名,却让读者做了思者,行者无疆,思者亦无疆。
转眼到了南欧的威尼斯,一个身在现代而无车马的喧闹水城,一个着实让人向往的地方,但是,已一百多次被海水淹城让这座古老的小城显得风烛残年,岌岌可危。归纳起来,觉得威尼斯出色而又孱弱。好心人总是帮助弱者,可按照人的正常思维,总是把出色者列入强者之列。于是威尼斯身上产生了矛盾之美。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处在一个又一个的矛盾中呢?也许正是因为有这一个又一个的矛盾,人生才称之为人生。
中欧的奥地利虽然也有深远的文化,却不像南欧的意大利那样颓墙残柱,而是处处都被收拾的齐整光鲜。有人评论说,这是没有文化的做法。其实又何必让所有的建筑都沉浸在历史里呢。看看今天有着“天堂”美称的杭州,除了保留一些极具历史意义的古迹外,到处都体现出新世纪,不一样的天堂美。我喜欢眼前的杭州,也喜欢书中的奥地利,喜欢两者共有的古今共存之美。
西欧的巴黎是我意识中最熟悉的城市,作者笔下的巴黎和我想象的一样高傲,气宇轩昂而且神采奕奕。作者在描写巴黎时用的最多一个的词是“聚合”——财富的聚合,人的聚合,文化的聚合,审美气氛的聚合``````的确,柔情万种的巴黎大度地聚合了一切,让这里的人有了不一样的自在,而巴黎人此文来源于网络巴黎的程度也让作者惊讶。其实人都是一样的,北京申奥成功时,北京人的狂欢或许也会让巴黎人惊讶。喜欢自己的城市,就像喜欢自己一样,没有错!
北欧的冰岛是我个人最向往的国家,因为它的名字听起来孤傲,冷漠,与世隔绝。而且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冰山下是有火种的,那儿的火焰最耀眼。作者把冰岛形容成恬然隐者,而冰岛人对自己国家的描述似乎也透露出隐者的恬淡。其实,和大部分欧洲国家一样,冰岛也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比如萨迦(Saga)——冰岛中世纪的一种叙事散文——一直以一种不张扬的状态默默的存在着。现代的世界需要冰岛这一种独特的恬淡之美,像是每个人心中都拥有一份对平淡的渴望,也许在心中最隐秘的地方。
最后,北极圈的旅程是艰难的,冬天最冷的时候闯北极,艰难是理所当然的。也许因为看过太多北极圈的介绍,在所有对北极圈的描写中,唯一让我惊叹的是,在圣诞夜的北极圈,他们竟然找到了一家中餐馆,看来中国人是无处不在的,海外,尤其在北极圈这样的地方,遇到同胞的感受,想必温暖得可以抵御北极的寒风吧。
合上书,却没有合拢我的思绪。作者走了几万里的路,当然不止是为了写这本书,更不会是为了欣赏异国风情,单纯地了解他乡文化。看完整本书,我脑中似乎留下了什么。
中国的五千年历史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资本,但有时欧洲迟到的文明却值得我们仰望。例如,中国倡导“中庸之道”几千年,但至今还经常为“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互损互耗,反倒是欧洲文明能把古典传统和现代创新,个人自由,社会公德融会贯通。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固然珍贵,但祖先们留给我们的应该是基础,而非枷锁。如果老鹰在争得一片天空后,就在同一个地方徒劳地盘旋,那么它只能累死在过去的荣誉中。那一片天空可以成为他炫耀的资本,但继续搏击长空才是它继续强大的唯一选择。
相同的道理,从初中到高中,通过中考,我赢得了一片天空。但我的旅程还远未结束,我也相信我的天空也远不止这些。高级中学是我的下一个起点,而绝非终点。余秋雨在自序中说:“花那么长时间考察了九十六座城市,还有哪一座城市有资格作终结?”我又何尝不是呢,当我此文来源于网络上了读书这条路,有哪一个终点算得上终点呢?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行而不思则惘,思而不行则殆。”
行者无疆,学者无疆,思者无疆!

《大爱无言》读后感


读了《大爱无言》一文,我真正领悟到了父爱是无形的,是无私的,是慈祥的。
文中的主人公大大(爸爸)不畏辛苦,白天黑夜不停的打工赚钱,为的是让我们过上好的日子,但我却不领会大大对我的爱,总是挑三拣四,不懂得关心和体贴别人。那个脸比炭黑的大大是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呀!可我竟然总是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
大大虽是乡下的一位普通农民,大字不识几个,可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爱的精神,是无比高尚的。
读到这里,我不禁思绪万千,是啊,世界上处处都有着父爱,父爱也无处不在,也许它就在你的身边,正在等待着你用心去品味它、去感受它。爱的力量是无比大的,爱的色彩是无比美的,它能够使心中有爱的人幸福,使贡献出爱的人快乐,使得到爱的人欢笑;它能够使家庭美满,使社会安定,使世界和平。关心,宽恕和体谅都是爱,让我们一起把爱贡献出来吧,给社会,给世界,给人间,让人间处处有温暖,处处有温情,处处都有爱。但是,爱有时犹如一颗尚未发芽的小苗,要用充满爱的清泉来浇灌;爱却常常犹如缕缕阳光,只要拥有爱,阳光才会更加温暖。
父爱是伟大的,无比高尚的,也许在你失落时,父亲会给你送上一份温暖,在你受到打击是,是父亲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你,鼓励着你。
父爱如一座稳固的靠山,在我们心中是永远不会倒塌的,因为这种爱会深深的固定在内心,永远不会懈怠。
我们的世界处处都存在着亲情,友情,而父爱正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我们前行的远方;父爱又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我们渴求的心房;父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
大爱无言,因为它使每一个人都拥有爱;大爱无言,因为它使人们变得高尚,大爱无言,因为它使这个世界充满爱,爱无处不在!

《红色家书》读后感:大我大爱大担当


大我 大爱 大担当

——《红色家书》读后感

周绪风

寒来暑往,白驹过隙,忙忙碌碌之中,仰望星空,是什么常常拨动我们的心弦,是什么让我们产生含泪的感动,是什么让我们周身温暖给我们无限动力——是那些真切的大我、无私的大爱和勇敢的大担当。这是我读完《红色家书》后的切身感受。这区区一百多封家书,仅仅是老一辈革命家无数书信的凤毛麟角,竟向我们展现出一位位有血有肉的革命者,让我们有机会聆听他们的心声、叮咛和教诲。

(一)“造一个光明灿烂的新世界”“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高昂头颅,浪漫情怀蕴含坚定革命意志和乐观情怀。

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中国,风雨如晦,民不聊生,国将不国。一批批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的进步革命青年,怀揣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以拯救民众于危亡为己任,不断高声呐喊,唤起民众。李立三1919年11月对父亲李昌圭说,他要“唤醒可怜的同胞,惊起他们的酣梦。鼓荡雄风,振作精神,造就一个光明灿烂的新世界,作一个幸福无比的新国民。”俞秀松1920年3月对父亲俞韵琴说,“实验我的思想生活,想传播到全人类,使他们共同享受这美、快乐、博爱、互助、自由……”

他们胸怀时代需要和民族大义,坚持真理,追求光明,积极迎接新文化,誓要推翻旧制度,改造旧世界,对民族独立、自由、平等、幸福的美好生活充满无比乐观的信心。高君宇1921年4月对女友石评梅说,“我们只是往前抢着走吧!我们抢着前去迎未来的文化吧!”夏明翰1928年3月对母亲陈云凤说,“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他同月对妻子郑家钧说,“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毛泽东1937年11月对表兄文运昌说,“我为全社会出一点力,是把我十分敬爱的外家及我家乡一切穷苦人包括在内的,我十分眷念我外家诸兄弟子侄,及一切穷苦同乡。”

他们笃定初心,坚定意志,大义凛然,为了民族的梦想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直至生命。刘伯坚1935年3月对妻嫂凤笙说,“生为中国,死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夏明翰1928年3月在狱中对姐姐夏明玮和她的两个女儿说,“我一生无遗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二)“我的人生观,绝对不能为一身一家谋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的”“花前谈心,月下互勉”——自勉自省,不懈追求不忘坚守信念和规矩。

和平年代,花前月下,情侣之间往往是卿卿我我,诉说情话。可是,为理想奋斗的革命者,他们前进的路上,永远是对自己、对亲人的自律和勉励。彭雪枫1941年9月在给女友林颖的情书中谈到自己的恋爱观时说,“无产阶级先锋队则不然,这首先建立在政治上、工作上、性情上和品格上,自然同样也有花前月下,然而已经不是卿卿我我了,而是花前谈心,月下互勉,为了工作,为了事业,为了双方的前途!”

他们心中有大爱,视人民如父母,坚定站在人民一边,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私利。陈毅1951年4月对父亲陈家余信中引用古人诗句自省,“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所惭位居崇,未睹斯民康”,表示自己“一切均从人民出发,儿窃愿勿愧于此。”他在1949年1月勉励堂兄陈修和说,“目前与人民事业结合必能长展骥。”何叔衡1929年2月对义子何新九说,“且我绝对不是我一家一乡的人,我的人生观,绝不是想安居乡里以善终的,绝对不能为一身一家谋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的。”

他们正人先正己,时刻用党的纪律和规矩约束着自己和家人。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的妻弟杨开智致信希望在北京给他安排工作或是推荐在湖南省从事更好的工作时,毛泽东在1949年10月9日回信说,“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刘少奇1950年5月对姐姐刘绍懿说,“二五减租及三七五限租,是人民政府的法令要办的,你们必须老老实实照办。去年你们没有办,是不对的。所以现在要退租。”“我当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你们在乡下种田吃饭,那就是我的光荣。如果我当了副主席,你们还在乡下收租吃饭,或者不劳而获,那才是我的耻辱。”陈毅1962年4月对哥哥陈孟熙说,“近三年灾害严重,遍及七省,也波及吾川。吾家靠公家照顾帮助才能渡过至今。今后仍有大困难要克服,要想到全国人民和重灾区人民的困难。这样对党政的照顾,便觉太过,不应不自足,也不仅致感谢,还要想办法,自力更生节约,千万千万告诫家中人等。”

(三)“惟于亲亲骨肉之系念,尝与日俱永”“海棠桃李均盛装笑迎主人”——望眼欲穿,艰辛的革命路上深藏着对至亲的深爱和牵念。

革命者在痛恨和推翻旧制度、无情打击敌人的时候,他们何尝不是时刻胸怀着对父母、同胞、爱人和子女深深的爱,只是很多时候,难以两全,留下遗憾。可他们对家人的爱升华成了对人民的爱,他们舍弃小家为大家,舍弃了小我成就了大我,令人动容,催人落泪。

他们常念跪乳之恩。毛泽东1919年4月对舅父文正兴说,“闻家母病势危重,不得不赶回服侍”,“亲侍汤药,未尝废离”。1950年4月对岳母向振熙说,“欣逢老太太八十大寿,因令小儿岸英回湘致敬……微物以表祝贺之忱。”陈毅1937年12月对嫂子李白文说,“数奉手书,至感亲亲骨肉念兄念弟之深情厚谊,弟读后不禁悲喜惭痛一时俱来,迸发之情有如江河倾泻。廿年烽火,满地干戈,弟出入其中,了无罣挂,惟于亲亲骨肉之系念,尝与日俱永。”1939年5月抗击日寇间隙,他又对父亲陈家余说,“西望故里,不尽孺慕瞻佑为叹惋耳!现寄呈近照两张,神情逼真,以远慰亲怀于万一。”

他们关心爱人甚至多于关心自己。瞿秋白1929年2月对妻子杨之华说,“之华,我每天总是梦着你或是独伊。(注:独伊是杨之华与前夫沈剑龙的女儿,瞿秋白十分喜爱,视如己出。)梦中的你是如此之亲热。”邓颖超1942年7月对丈夫周恩来说,“自从你入院,我的心身与精神,时时是在不安悬念如重石在压一样。……我想你一回来,我的心身内外负着的一块重石可以放下,得到解放一番,我将是怎样的快乐呢!”1971年6月对丈夫说,“在人身上的各种器官的功能作用是有限度的,不宜使用过度,因此不要过度疲劳,忙中总要有些松弛,才好继续再忙。”周恩来则在1950年1月率团访问苏联途中对妻子说,“希望你由于我的离开,能得到一个月的安心休息。回来后,能看到你更加年轻,那将是如何快乐?!”他又于1951年3月对身在杭州疗养的妻子说,“南方来人及开文来电均说你病中调养得很好,颇慰。期满归来,海棠桃李均将盛装笑迎主人了。”

他们常怀舐犊深情。瞿秋白1929年对女儿瞿独伊说,“我欢喜你,乖乖的小独伊,小和尚。”陈毅1952年6月对妻子张茜说,“近来四个儿女天天绕膝嬉娱,甚乐甚乐!我不仅关心老辈,同样也关心儿幼。”毛泽东1958年2月对病中的女儿李讷说,“念你。病害严重时,心旌摇摇,悲观袭来,信心动荡。这是意志不坚定,我也尝尝如此。病情好转,世界观又改观了,豁然开朗。意志可以克服病情。一定要锻炼意志。”并赋诗一首鼓励她:“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彭德怀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遭到错误批判后,直到1965年重新工作,从1967年开始,侄女彭梅魁是唯一能以亲属身份照顾他的人。1973年7月,彭德怀对彭梅魁说,“我被捕后承你关照,从六七年起承购日用品和书籍,所费多少,我无法记清楚了。……以后不麻烦你了。你也不要再挂念!以免妨碍工作。”

(四)“你在进步中,甚为喜慰”“要做‘大鹏鸟’,绝不做‘蓬间雀’”——谆谆教诲,言传身教传递薪薪之火。

“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老一辈革命家对后代的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和意志上的锤炼,他们总是把后代的成长置于国家需要和为人民服务的需要基础上的。

他们教导后代勤奋刻苦,努力学习知识,全面成长。何叔衡1929年8月对义子何新九说,“幸福绝不是天地鬼神赐给你的。……我平时对于过去的失败,绝不懊悔;未来的侥幸,绝不强求;只我现在应做的事,不敢稍微放松。”毛泽东1941年1月对儿子毛岸英、毛岸青说,“你们长进了,很欢喜的。……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吴玉章1944年12月对侄子吴端甫说,“我认为中国只有这一条光明大道,你一定是相信我的。你学得一专门技能必须用于有用之地,方不负数十年的苦心。”朱德1943年10月对女儿朱敏说,“你在战争中应当一面服务,一面读书,脑力同体力都要同时并练为好。”吴玉章1960年2月对孙女吴本立说,“要努力学习,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

他们要求后代立志为民,服务群众,建设国家。任弼时1949年11月对女儿任远芳说,“中国人民今后的任务是恢复和发展工农业,为此,需要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专家和干部。望你更加努力学习,并在苏联完成学业之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专家。”林伯渠1949年7月对女儿林秉琪说,“你们能以自己的努力培养成为无产阶级为劳动人民服务思想是好的。”罗荣桓1949年12月对女儿罗玉英说,“你爸爸廿年来,是在为人民服务,已成终身职业,而不会如你所想的,是在作官,更没有财可发。”吴玉章1952年对侄子林宇说,“依靠党,相信群众,好好地执行政府法令,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随时注意人民疾苦,使人民各得其所,发挥人民的智慧,以兄弟般的情谊对对待人民,教育人民。”

他们不搞特殊,对后代从严要求,注重锤炼其品德。刘伯承1950年1月对堂侄刘宽泰说,“须知参加革命,用人是以德(忠实于革命)才(能为革命作好事)资(与人民大众结合获得资望)为标准,并不以私人关系的。”刘少奇1955年5月给儿子刘允若的信中,针对他的个人主义错误思想说,“过去你常常同别人关系搞不好,主要的缺点或错误都是在你这方面。……你一贯的错误,就是在劳动人民面前,在同志们面前,不肯‘俯首甘为孺子牛’。 ……拒绝同志们的批评,就是拒绝同志们的帮助,就不能作一个共产党员。……一切拒绝组织和群众监督的人,都不能作共产党员。”在1956年1月的信中说,“你在来信中还表现了一种悲观的情绪,表现了一种错误的悲观的人生观。这是很不好的。青年人不应该有这种情绪。”并再次强调,“你必须了解,每一个人都不应当躲避党和人民的监督,应当主动地把自己的思想、言论和行动放在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

“家书抵万金”。几十年过去了,老一辈革命家家书中的字字句句,所蕴含其中滚烫的家国情怀,仍然值得我们时刻铭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铁路建设者,要以他们的高尚品格为榜样,自觉投入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共产党员。

(一)要树牢“本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理想信念要持续进行思想改造,不断强化理论武装。要学习党章,尊崇党章,以党章为“卡尺”,不折不扣地服从党章,按党章办事。要时时捧读原著,常学常思深悟。要坚持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带着问题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丰富的时代内容和思想内涵,深刻理解系列其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把握系列重要讲话所贯穿的马克思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政治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切实提高“四个意识”,牢记入党初心。

(二)要守住“本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的底线,决心从政就要耐得住清贫,坚定自己的人生选择。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清清爽爽、义无反顾地去当官。不要把当官作为一个满足无穷贪欲、获得无限私利的捷径,那样迟早要完蛋。公正清廉是对党员干部的起码要求。作为一名党员,不论是什么身份、担任什么职位,都要有守“本分”的意识。要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线”,不跨越“红线”,时时刻刻守规矩讲纪律,让规矩和制度深入自己内心,明白工作中“有可为”、“有可畏”、“有可不为”。要警钟长鸣,把《准则》《条例》等一系列规定当成一面“镜子”,时常照照自己的“形象”,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艰苦朴素、量力而行的节俭精神,不仅自己率先垂范,而且要教育子女、亲属身体力行。

(三)要做好“本职”。“两学一做”关键是做。作为党员,要坚持知行合一,在铁路建设管理各项工作中敢于担当职责,当好“做”的表率。要坚持目标导向,明确政治合格、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具体要求,制定好“合格标准”,给自己定好标、画好像。要清醒地认识到,今天合格不等于明天合格,一时合格不等于永远合格。要对照党章党规、对照系列讲话、对照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风范和先进典型,时刻以合格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坚持“三严三实”,努力提升履职能力,积极投入到创先争优和“强基达标、提质增效”活动中去。要坚持奉献在前,攻坚克难,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永葆先进性,创造群众认可的工作业绩。

(四)要彰显“本色”。“共产党人尤其讲究言必信,行必果”。作为党员,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把“四讲四有”落实到实处,彰显应有本色。要坚持问题导向,经常进行“党性体检”,看看自己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对党是否忠诚老实,大是大非面前是否旗帜鲜明、是否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组织纪律是否淡化、宗旨意识是否弱化、岗位作用是否退化等。要有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勇气,努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做到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新问题和老问题一起解决。要实事求是,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说真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做表面文章,遇到矛盾和问题要敢于挺身而出,努力解决群众所想、所忧、所困、所急之事,切切实实把群众工作做好、做实,真正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意义。

读后感《大爱无疆读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行者无疆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