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身心安顿读后感1000字

身心安顿读后感1000字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也许下面的“把心安顿好读后感”正合你意!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一)

在当当上看到这个书名,随即买了下来,是喜欢这个名字2020吧,或许潜意识里感觉自己尚未能把心安顿好。

这本书的作者是周国平。以前看过周国平的一些短文,也阅读过他的两本写给两个女儿的书《妞妞》和《宝贝,宝贝》,这是我阅读的第三本他的作品不是着作至少我不这样认为。这是周国平的随感,是一本由语丝集合而成的书。本书中,作者思考的中心是价值观问题,对何为圆满的人生进行了诠释: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把书放在每天随身携带的包里,利用闲暇时间一点一点地阅读。书中的语言平实,简洁,精准,意深,静静地流过我心灵深处。当内心浮躁、迷茫、失意、孤独的时候,特别适合读这样的文字2020,它能让人渐渐归于平静。尤其是书的前半部分,读来特别让人有所体悟。人到中年,逐渐觉得:世界上,没有比安静更美丽的生命了。

人生匆匆如白驹过隙,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护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周国平的这本散文集,句句不乏哲理的光芒,但它归根结底还是在跟人们交流着如何清醒而幸福的活着,读来有一种雨后天晴恍然大悟的味道,自然间就把人从复杂引向简单。

简单的人生并非无追求,并非一定要远离尘世,让心澄明才是最根本的。读此书,往往有心灵相通之感,觉得有些话语就是我内心想的,但是是我不知如何表达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在书中找到表达的确切方式,那种顿悟与喜悦无可名状。

生命是一趟单程旅行,丢失便永远不再拥有。把心安顿好,学着把心安顿好,少一些纷争,少一些担忧与对物欲的追求,让生命充满智慧,丰富而简单,在忙碌中在尘世中,不时的和那个文学的、哲学的自己偶遇,聊上一聊,简单且幸福地栖居于这红尘人世。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二)

最近读了周国平的最新随感《把心安顿好》,先引用这本书中的一句话作为我的开头我衡量一本书对于我的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我自己是否也遏止不住地想写点什么。读完周国平的这本最新随感,我也很想写点什么,哪怕我想写的东西表面上与他似乎无关,他给我的是一种氛围,一种心境,使我仿佛置身于合适的气候里,心中潜藏的种子因此发芽破土了。我不但想写,还一直沉浸在思考的王国里,这本书带给我的思想上的不是震撼,而是大彻大悟,他启迪我不断地思考,反省,他使我逐渐由浅薄走向深刻,由浮躁走向宁静,由痛苦走向幸福,由迷茫走向明朗,由狭隘走向博大。我没把这本书读完,就迫不及待的向我身边的人推荐这本书,因为它的很多观点都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和生活。

他首先从价值观方面来告诉我们要注重的是内在生活而不是外在的生活,他说: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护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一个人把许多精力给了物质,就没有什么闲心来照看自己的生命和心灵了。读了这些内容,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命很多时候在被我们自己浪费,我们的不快乐是由于价值观有了问题,如果我们注重内在生活,多关注我们的灵魂,我们会走出痛苦的深渊从而做一个快乐的人。物欲是社会刺激出来的,不是生命本身带来的,其满足诚然也是一种快乐,但是,与生命的快乐比,它太浅,与精神的快乐比,它太低。我们应该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org)把人性的品质在自己身上实现出来,即善良的生命、丰富的心灵、自由的头脑、高贵的灵魂,这样从人性意义上说,我们就是一个优秀的人,那么成功就会像优秀的副产品一样不期而至。其实真正的成功应该是做人的成功,即做一个有灵魂的人。

它又从内在生活方面告诉我们怎样安顿自己的心灵,他说:心灵的快乐是自足的。如果你的心灵足够丰富,即使身处最单调的环境,你仍能自得其乐。如果你的心灵足够高贵,即使遭遇最悲惨的灾难,你仍能自强不息。读了这几句话,我如醍醐灌顶,知道了丰富自己的心灵才是最重要的,精神世界的丰富才是快乐的源泉和坚强的基石。

面对复杂纷扰的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该追求什么,面对沉迷网游和电视的学生和孩子,我们感到教育的苍白无力,可周国平的几句话,会让我们豁然开朗,他说:为了抵御世间的诱惑,积极的办法不是压抑低级欲望,而是唤醒、发展和满足高级欲望。人一旦品尝到和陶醉于更高的快乐,面对形形色色的较低快乐的诱惑就自然有了定力。最好的东西你既然已经得到,你对那些次好的的东西也就不会特别在乎了。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力所不及的事情,每当我们努力了却没有成绩的时候,我们就会痛苦、懊恼、或者抱怨,周国平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尽了力,结果得到的不是最好,而是次好,次次好,我们应该坦然的接受。人生原本就是有缺憾的,在人生中需要妥协,不肯妥协,和自己过不去,其实是一种痴愚,是对人生的无知。懂得了这些,我们还会为自己做不好的事情痛苦吗?谁也不想去和自己过不去,从而成为一个对人生无知的人,所以当我们再次遭遇挫折和失败时,我们会坦然的面对,不会让自己载到痛苦的深渊里去品尝心酸的滋味。

他还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里生活,忙也许是常态,但是,常态之常,指的是经常,而非正常,倘若被常态禁锢,把经常误认作正常,心就会在忙中沉沦和迷失,警觉到常态未必正常,在忙中保持心的从容,这是一种觉悟,也是一种幸福。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学会保持一颗从容的心,这样我们也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关于完美,他这样写到:心中有完美,同时又把不完美作为人的命运承受下来,这就是哲人。生活中,追求完美的人往往由于不够完美而痛苦,看来,这种做法是对生活的无知。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和人交往的困惑和痛苦,周国平这样告诉我们:世上有不义的人,这是你无法改变的,为你不能支配的别人的品德而痛苦是不理智的。你还想一想,不义的人一定会做不义的事,只是这一件不义的事碰巧落在你的头上罢了。你这样想,就会超越个人恩怨的低水平,把你的遭遇当做认识人性和社会的材料,在于不义作斗争时你的心境就会光明磊落得多。懂得了这些,你还会由于别人的误解、无理取闹等等而痛苦吗?当然不会。

讲到这,我想我已不用再往下讲,更精彩更深刻更丰富的内容等待大家自己去阅读,相信这本书也会给你带来更多的领悟、感受和思考。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三)

作为周国平先生的第四本随感集《把心安顿好》,所收文字2020主要写于2006至2010年间。

作者在《序》中这样概括近几年他的价值观: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这也是作者将这本随感集定名为《把心安顿好》的主要原因。

读周国平先生的作品,以前只是零星地接触。这一次读他的《把心安顿好》可以说是比较完整地接触到了他的整部作品。这本书从《价值观》一文导入,谈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价值观的问题自始至终都贯串在整个作品之中。在《价值观》一文中,作者这样写道: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的生活。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更应该去追求精神上的快乐。

作为哲学家的周国平,在审视人生及其意义的时候,我始终觉得他的内心很淡定。这种淡定来

自于他对生活的深切感悟,来自于踏踏实实地把平凡的生活真正过好。这样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他凭借自己丰富的心灵、敏锐的洞察力,思考并解剖着我们平凡的生活。作者在《内在生活》一文中这样论述:一个人越是珍视心灵生活,他就越容易发现外部世界的有限,因而能够以从容的心态面对。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作者的心灵是丰盈、快乐而坚定的。

把心安顿好,一个人也只有把心安顿好,才不会被形形色色的较低快乐的诱惑所沾染。同时,他自然会凭借这种精神的快乐定力来抑制外在的干扰。在评价当前人们价值观的时候,作者这样说:真正可惊异的是,我们时代的价值观竟然变得如此单一,大家说着做着的都是一个字2020:钱!钱!钱!钱似乎是生命的一切,人们的追求方向和目标产生了很大的问题,每个人必须认真思考,自己做主。

不要被外在的物质欲望迷惑了我们的内心世界,静下以来,认真对待平凡的生活,从经历中、情感上、感悟里去丰富内心世界,追求精神层次的境界。通过追求精神的内容达到精神的快乐,这才是作为万物之灵的最高境界。

面对教育,周先生更是表达了自己的愤怒,《问责今日教育》中说道:现行教育的尺度极其狭隘,无非是应试、升学、就业,其恶果是把孩子们培养成片面的人、功利的人,既不优秀,也不幸福,丧失了人生最要的价值。在孩子发展这一方面,周先生还是注重人文精神的全面发展,他对当前的应试教育这样斥责:从长远来看,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身心的健康生长远比一纸文凭重要。他还这样担心孩子们将来的价值观: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在若干年后的社会上,童年价值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将会以怎样的可怕方式显现出来。教育的体制不改,寄生在教育中的许多弊端真是很难改变啊!

把心安顿好,我们每个人是否真把自己的心安顿好了?我们以怎样的价值观及方式才能把心安顿好?这些都是当今我们每个人需要认真去思考的问题。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周国平把心安顿好读后感


周国平把心安顿好读后感

寒假闲来无事,又不喜外出,常常扃牖而居,偶然看见书架上放有一书,为其名所动,遂拈来读之。

此书为周国平先生所着,正如他早书中所说的:“我衡量一本书对于我的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我自己是否也遏止不住地想写点什么,哪怕我想写的东西表面上与它似乎全然无关”。读完他的这一本随感后,我也想写点什么,哪怕真的与本书无关,它给予我的是一种氛围,一种心境,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种合宜的气候里,心中潜藏的种子发芽破土。

?诚然,这本书让我在新春佳节的熙熙攘攘中寻得了一份静谧和从容,把心安顿好,然后诗意的栖息,注重内在修养。周国平先生本身是学哲学出身,对生活,对人生,对世间百态都看得很实在,很透彻。在他看来,人生在世,首先应当追求的是优秀,而非成功。最恰当的态度是把优秀当作第一目标,把成功当作优秀的副产品。这个优秀是做人的优秀,由此我联想到了稻盛和夫经常提起的那个问题:作为人,何为正确?很多人盲目的追求所谓的成功,而忘了如何做一个拥有优秀人格的人,实为可悲。

?我觉得,无论我们想做什么事,要干什么事,都应该把精神上的收获看得更加重要,做事只是灵魂修养和完善的手段,真正目的是做人。如果能够明白和贯彻这一点,做事时就会有一种从容的心态和博大的气象。周国平先生还说:“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明的心,当一颗心在低劣的热闹中变得浑浊之后,它就既没有能力享受安静,也没有能力享受真正的狂欢了”。曾国藩也说过:“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其深意着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把心安顿好,也是是为了更好的启程。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1500字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1500字

许多年前看过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当时觉得作者的笔触是娓娓道来,记得当时这本书也上了畅销榜,为书中的妞妞从生到死的短短的人生伤感不已。虽然当时不曾结婚生子,但仍然能觉出作者笔下的不舍与衰伤。

推荐的这本书,是作者关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感悟,是作者自己与自己心灵的对话。本书谈到了许多的思考,关于工作,关于爱情,关于生活,关于教育,等等,最后也谈到了法制和民主和现在中国的医患关系,城市病,可谓是面面俱到,限于篇幅,作者也不可能展开论述。也或者作者也不是有关方面的专业人士,也不可能展开论述,所以好多的问题也仅限于单纯的现象。

一:感言

本书的现象很多,只说几个我印象比较深的地方,其一有句话:人只有自己经历是独有的。这句话我很认同,许多的事情,只有你经历过了,才有更深的感觉,古人云: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上得来的知识总是浅薄的,要真正理解其中的深刻道理,还是要自己亲自实践。而自身的经历,是别人只是说说得不到的。其二:心中不但要有爱和善意,而且要及时的表达,让那个与之相关的人享受到。

二:商榷

书中19章关于儿童教育,我有不同的见解。文中关于教育基本是大家说的快乐教育,提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我认为看一件事情,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环境,即不能脱离现实。现阶段的高考基本上是最公平的了,它使大家都处在一个相对公平的起点上,而不是找关系之类的上大学。辅导班也好,培训班也罢,都是为了应试而出来的,学些应试技巧也没有什么坏处,毕竟是许多老师这么多年以来总结的经验。总比自己去摸索的好。

学习很多时候也是个苦差事,古人早就说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孩子年纪少,自控能力差,如果都是快乐教育,大家当然是爱玩的。所以必要的督促必需的。作为家长,切不能让孩子只是玩,要知道,一分付出一分收获。钢琴家朗朗小时候也不爱练琴,也是父母逼着练的。NBA的天才球员科比,也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练习上,他每天四点多就到球场上练球。天才来自勤奋。为什么要学习好?是为了以后有更多的选择。国外的精英阶层,也是给自己的孩子请家庭教师,上辅导班。他们一方面宣称素质教育,这样一来,广大中下层人们听信了,这类人从事的卡车司机,超市收银之类员工的子女,下一代的阶层如果没有受过好的教育,一般也从事这样的工作,而精英阶层的子女,却在上着辅导班,以后能上更好的学校,从事的也是更体面的工作。虽然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但是人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国外也是有学区房之类的事情,只是我们的更特殊一些,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我认为仅仅快乐教育是不够的。同事的小孩就因为听信快乐教育,导致现在上一年级跟不上班,她的感受就是该上的课外班一定要上。树木生长都要修枝剪杈,小孩子更要家长指正,不能听凭他们自由生长。当然,我们也不能违背孩子的天性。

三:存疑

百度周国平里说,他是学哲学的,学哲学肯定离不开宗教,但是我觉得他文中的关于宗教的内容有待商榷,在第九章的关于佛学的色与空的论述,我认为完全就是错的,佛学的色与空根本不是他书中所描述的那样,难道是他没有涉猎佛学么?不应当啊。世界上的宗教都是教人向善的,所以不存在好的宗教,坏的宗教之学。佛教在现时的中国没有什么影响力,但是往上再推一百年之前,佛教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佛教的寺院都是一样的,是最早的有统一标识,品牌意识的,无论那个寺,建筑规整都是一样的,譬如今天的麦当劳、肯德基,外面都是统一的标识,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地方都是如此,而佛教的寺早就这样子了。僧人也有统一的服装。许多方面都值得今天的企业借鉴,不一一而言。

当然我认为书中还有许多值得讨论的地方,比如他认为国外的人比较爱做慈善,捐款什么的,国内的就不行,其实不是他想的那样,国外的好多国家受制于税收管理,他捐款做慈善对他来讲是最好的选择,也并不是他本意就爱如此。还有其它一些类似的事情,我觉得是受制于作者的专业水平,对于一些领域也不能都了解。

《把》这类书我统称为鸡汤文,鸡汤文的特点就是正确的废话。比如第22章,作者絮叨了许多,其实老祖宗早就说了: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鸡汤文可以照见我们的心灵,但是知道怎么做和要去怎么做还不是一回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要有独立的思考,批判的接受。

周国平把心安顿好读后感---学着安顿心灵


周国平把心安顿好读后感---学着安顿心灵

当我在昭通书店里看到这本书后,随即买了下来,是喜欢这个名字吧,或许潜意识里感觉自己尚未能“把心安顿好”。

这本书的作者是周国平。以前看过周国平的一些短文,这是周国平的随感,是一本由语丝集合而成的书。本书中,作者思考的中心是价值观问题,对何为圆满的人生进行了诠释: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把书放在每天随身携带的包里,利用闲暇时间晚上或者工作之余一点一点地阅读。书中的语言平实,简洁,精准,意深,静静地流过我心灵深处。当内心浮躁、迷茫、失意、孤独的时候,特别适合读这样的文字,它能让人渐渐归于平静。尤其是书的前半部分,读来特别让人有所体悟。

人生匆匆如白驹过隙,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护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周国平的这本散文集,句句不乏哲理的光芒,但它归根结底还是在跟人们交流着如何清醒而幸福的活着,读来有一种雨后天晴恍然大悟的味道,自然间就把人从复杂引向简单。

简单的人生并非无追求,并非一定要远离尘世,让心澄明才是最根本的。读此书,往往有心灵相通之感,觉得有些话语就是我内心想的,但是是我不知如何表达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在书中找到表达的确切方式,那种顿悟与喜悦无可名状。

生命是一趟单程旅行,丢失便永远不再拥有。把心安顿好,学着把心安顿好,少一些纷争,少一些担忧与对物欲的追求,让生命充满智慧,丰富而简单,忙碌而充实,简单幸福地栖居于这红尘人世。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

《把心安顿好》这本书是周国平2006-2010年的最新随感集,也是继《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之后的第四部随感。本书中,作者思考的中心是价值观问题,对何为圆满的人生进行了诠释: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作者对生命和灵魂的本真进行了思考,倡导人们珍惜平凡生活,注重内在生活,这对疲于生活的现代人是很好的心灵抚慰和人生指向。

如今的读书写作和亲情友情构成了他全部的生活,一是读书和写作,我从中获得灵魂的享受,另一是亲情和友情,我从中获得生命的享受。亲情和友情使我远离社交场的热闹,读书和写作使我远离名利场的热闹。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生命和灵魂。只有在这两件事情中得到了妥善的安放,才会达到内心真实的满足。周国平的价值观清晰而坚定,所以,他过着很安静的生活。

翻阅完全书,前半部分却含盖了所有。所谓价值观灵魂。简单的人生并非没有追求,并非定要远离尘世,让心澄澈明朗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生命是一趟单程旅行,丢失便不会再真正拥有。把心安顿好,少一些纷争,少一些担忧,让生命充满智慧,在忙碌的尘世中也不忘忙里偷闲,让心澄明。人生匆匆如白驹过隙,把心安顿好,比什么都好。简单,幸福。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3000字


本书是作者从2006至2010年的最新随感集。几年前阅读过其作品集(6本),之后又买过2本,这是第三次买其作品,作者北大哲学系毕业,我对哲学系毕业的作家的作品是情有独钟,他的每一本书闪烁着给人启迪, 给人沉思,给人超然的智慧。本书除作者的话与序外,正文共39个小标题随感,标题最少的3个字,如:价值观,平常心,争什么。最多7个字,如:阅读是精神质量,父母怎样爱孩子。本书既给我们世界观的引导,又提出了方法论。

把心安顿好为何意?

心,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心是本体,就是说心是心脏,这个心脏参与整个身体的运行;第二种,说的是心的意识功能。安顿的意思是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排妥当。把心安顿好,让心有着落,心烦意乱,痴心妄想,鬼迷心窍都是心没有安顿好。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心字开头的成语词语有N个心花怒放,心心相印,心坚石穿,心向往之,心旷神怡,心明眼亮,心小志大,心醉魂迷,心驰神往,心悦诚服等等

为什么要把心安顿好?

作者说: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护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

《管子 心术》心之在体,君之位也。心是身体的国王,让心作主,把心安顿下来,世界是一面镜子,照射我们的内心,我们的内心怎么样,世界就怎么样。

传统文化精华宁静致远和静能生慧,静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心安顿好了,才会静下来,才能思考,才能有所虑,才能有所得。

心宽了,眼界就开阔了,格局也就大了,这时人的气概才会显示出来。心狭窄, 看不到诗和远方。《大学》中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人生的风景,说到底是心的风景,心没安顿好,生活会成一团乱麻,人所有的烦恼都是由我们身体这100多斤引起的,成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自扰,自已扰乱自己,自找烦恼。心安顿好了,心明亮了,才会看到美好,看到希望。

怎么才能把心安顿好?

作者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看法,现摘抄一些,条条都是把心安顿好的药方。

01人生在世,既能站得正,又能跳得出,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站得正是做人的道德,跳得出就是人生的智慧。智慧的人生,就是要在执着和超脱之间求得一个平衡。人生的态度,宜在进取和超脱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02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竞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03怎样确定一个职业是否适合自己?第一,有强烈的兴趣,甚至到了不给钱也一定要干的程度;第二,有明晰的意义感,确信自己的生命价值借此得到了实现;第三,能够靠它养活自己。

04物质带来的快乐终归是有限的。只有精神的快乐才可能是无限的。财富既可以促进幸福,也可导致灾祸,取决于人的精神素质。大财富要求大智慧,素质差往往被大财富所毁。

05钱是好东西,但不是最好的东西。最好的东西是生命的单纯、心灵的丰富和人格的高贵。钱够花以后,给生活带来的意义十分有限,接下来能否提高生活质量,就要看你的精神实力了。

06一个不能承受不幸的人是真正的不幸。不能承受不幸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不幸。做一个能够承受不幸的人,这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人生在总体上就悲剧,国此就不必追究细节的悲惨了。塞内加在相似意义上说: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07身陷任何一种绝境,只要还活着,就必须把绝境当作一种生活,最忌讳的是把绝境与正常生活进行对比,如果要对比,干脆放大尺度,把自己的苦难放到宇宙的天平上去称一称。

08一个人真正从小爱中领悟了爱的实质,他就已经进入到大爱的境界了。同样,凡是鄙弃小爱的人,我也断定他和大爱无缘,一切爱的姿态和言论都是表演而已。以大爱之心珍惜人生中一切美好的相遇,珍惜已得到的爱情、亲情和友情,在每一个小爱中实现大爱的境界。

09爱情中最重要的品质是:真诚,信任,包容。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把她(他)当作独立的个人尊重她(他),把她(他)当作最亲的亲人心疼她(他)。婚姻中不存在一方单独幸福的可能。必须共赢,否则就共输。

10真爱孩子,其一,舍得花时间和孩子游戏、闲谈、共度欢乐时光,让孩子经常享受到活生生的亲情。其二,尽力抵制应试教育的危害,保护孩子天性和智力的健康生长。其三,注意培育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独立精神。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任何一个孩子都绝不会因为被爱得太多而变坏。相反,得到的爱越多,就一定会变得越好。这个爱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正确的方法。

11孩子对爱和善意有极为准确的直觉为,在爱和善待自己的人面前笑得最欢畅,在冷漠者面前则一定会冷淡和显得呆滞。仅有爱还不够,还必须得有趣。孩子最不能忍受的不是生活的清苦,而是生活的单调、刻板、无趣。

12人生有两个时期最盛产幽默。一是孩提时期,倘若家庭是幸福的,生活的氛围是欢快的,孩子往往会萌生幽默。另一是成熟时期,一个人倘若有足够的悟性,又有了足够的阅历,就会借用幽默的态度与人生的缺憾和解。幽默有两个要素,一是健康的生命,二是超脱的眼光。

13以人为善不只表现为物质上的施惠,你对他人的诚恳态度,包括懂得感恩,肯于认借,都证明了你的善良。以德报德,以直抱怨。

14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是整体素质决定了成就的大小,品质和高度,最后比的都是整体精神素质。获得精神快乐的途径有两类:一类是接受的,比如阅读、欣赏艺术品等;另一类给予的,就是工作。正是在工作中,人的心智能力和生命价值都得到了积极实现。

15一个人需要哲学的程度,取决于他对精神生活看重的程度。哲学不提供现成答案,它只是推动你去思考。哲学让人从当下具体的生活中跳出来,给人一个更高的视角。有没有这个更高的视角很重要,如果有,大苦难也会缩小,不能把你压垮;如果没有,小挫折也会放大,把你绊倒。有了哲学,就有了退路。

16中国文化传统最缺少两个东西:形而上学与个人主义。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我们最缺少,最需要的东西,一是信仰,二是法治。信仰劝人向善,而法治对恶进行惩戒。人有利已的一面,也有律已的一面。

17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已有。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借此把外在的生命经历转变成内在的心灵财富。信仰是与心中的上帝交谈,借此积聚天上的财富。这三种交谈都是在独处中进行的。

18教育的真谛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育智力活动的习惯、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人生的价值,一是幸福,二是优秀。个人的优秀,归根到底是人性的优秀,民族的伟大,归根到底是人性的伟大。人类的进步,归根到底是人性的进步。

自己的几点感悟:

01本书中,作者思考的中心问题是价值观的问题,这个问题贯穿于始终。作为人民教师,特别是作为思想政治教师,我最注重的是学生的三观,因为一个学生只要三观正,一定是对社会有用的人,只是有用的大小不同而已。如果一个学生三观不正,无德有才,用网络上的语言来说是危险品,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很大。无德无才是废品,想干坏事,没能力干成。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幸福的人!人生所有出现的问题都是三观的问题。我是经常这样赞赏学生:我们班三观很正,老师很满意!孙陶然作品《有效管理5大兵法》中倡导用文化管理公司,特别强调核心价值观。

02 作者深深地感恩女人,大学校园里流传: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周国平老师的文章细腻,哲学散文写得很感性。女生比男生要细腻,要感性,所以深受女生喜爱。他的家庭责任感强,爱妻子,爱女儿,愿意花时间陪伴她们母女,不管是亲密关系,还是亲子关系都是和谐的,欢快的。幸福感洋溢在作品中,能想象到他对老婆和女儿的温柔,给了妻女足够的安全感。

03  袁洁老师的书《女子安,天下安》 是做女人一生的心修课,女子要安心安身安神安天下。一个家庭女人不安,则整个家庭动荡不安。封建社会,后宫如果不安,你斗我,我斗你,我斗死你,必将分散皇帝治国理政的精力,好皇后成就好皇帝。如是一个家庭女人是焦虑的,纠结的,不安的,那么这个家庭的气氛是阴郁的,沉闷的,窒息的,左宗棠说:家庭之间,以和顺为贵。 家和万事兴,家庭要充满祥和之气与和睦的氛围。

04 反观我们自己,人生所有的痛苦都是因为活得不明白,不通透,所以学习哲学很有必要。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阅读哲学专著和简单的哲学读物可以获得智慧,阅读文学和艺术作品也可以获得智慧,跟正能量满满的人交流同样可以获得智慧,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把心安顿好》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珍惜平凡生活,注重内在生活。最后一句话: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把日子过好!

周国平的《把心安顿好》读后感


周国平的《把心安顿好》读后感

父母怎样爱孩子

做父母的很少有不爱孩子的,但是,怎样才是真爱孩子,却大可商榷。现在的普遍方式是,物质上无微不至,功课上步步紧逼,精神上麻木不仁。在我看来,这样做不但不是爱孩子,而且是在害孩子。

真爱孩子的人,一定会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以此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具体怎么做,我说一说我的经验供参考。要点有三:其一,舍得花时间和孩子游戏、闲谈、共度欢乐时光,让孩子经常享受到活生生的亲情。其二,尽力抵制应试教育体制的危害,保护孩子天性和智力的健康生长。其三,注意培育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独立精神,不是给孩子准备好一个现成的未来,而是使孩子将来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

读了这段话,让我感到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中是多么的无奈。以上说的三点,第一点,还算能及格;第二点,只能说少量减少一些危害,充其量只是少让孩子去做那些重复性的作业,抵制根本就谈不上;第三点,虽然自己也一直想把孩子培养成那样,但感觉自己能力太低了,根本无法实现这个愿望。孩子在读完周国平老师写的《宝贝,宝贝》之后,对我说啾啾好幸福。我只能是尽我所能,边学习边成长。希望孩子能长大成为一个“将来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的人!

周国平著作《把心安顿好》读书笔记好句好段摘抄


周国平著作《把心安顿好》读书笔记好句好段摘抄

最近在桌子上放了一本周国平的《把心安顿好》,买了很久,一直没有看。闲时看几页,不知不觉一本书看完了。

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感触,很难静的下心来看完一篇长篇文章,于是短文成了不错的选择。

《把心安顿好》是周国平2006-2010年的随感集。突发的感触,飘忽的思绪,随手记在纸片上,积累到一定的数量,结集出版。第一次看他的书,言语质朴,娓娓而来。

读来很受用,摘录一些受启迪的句子分享:

1.怀特海说: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东西才是教育。把精力放在记住知识的细节上,既吃力又无价值。

2.工作的快乐和学习的快乐是一脉相承,性质相同的,基本的因素是好奇心的满足,发现和创造的喜悦,智力的运用和得胜,心灵能力的生长等。

3.阅读经典,就是在今天成为一个醒客,就是今天的醒客与历史上那些伟大的醒客对话,这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你并不孤独。

4.阅读是与大师的灵魂交谈,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二者都是精神生活的方式。

5.年过花甲,你们读我的书,仍不认为我是一个老人,我知足了。

6.哲学想的是根本问题,它让你与具体生活拉开一段距离。

7.因为一切皆流,所以活在当下。

8.在一个没有生命迹象的地方突然发现生命,人对生命的感动最为强烈,而且很容易上升为一种神圣感。

9.人是不能什么事都不做的。农民从事务农、种菜、养鸡,这不但构成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构成了他们生活的意义。

有些句子摘录下来,失去了特别的语境和语义。放在当时的背景下,会有特别的感触,比如对农村拆迁,住进小区的农民境况的思考。想起自己婆婆,也是这般不适。对种菜的热情,原来这是溶于他们的日常,是生活的意义。

把事情做好读后感


把事情做好读后感(一)

成功的人与不成功的人最大区别就是成功的人做事都积极主动,而不成功的人则多半消极被动。

被动做事,即为等事情,等任务,主动做事,就是找事情,找任务。习惯于被动做事,安排什么事情,就做什么事情,遇到什么困难了,也不主动去想办法解决,或者看到有些问题没有解决,也不会主动去做,因为没有人安排,这样很难的到公司领导的提拔。习惯于主动做事的人,会主动去完成他应该完成的工作,并且能举一反三,这种人做事认真,用心,而且放心。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曾经说过:有两种人决不能成大器,一种是除非别人要他做,否则他绝不主动做事的人;另一种人是即使别人要他做,也做不好事情的人。

做事积极主动的人做事情十分有责任心,因为只有有了责任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因为积极主动的人,每做一件事情都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因为有了责任心,他就会将一件事情考虑得比较周全。而被动的人在工作中总是被人家催着做事,因为心态是被动的,所以做事无原则,无方法,总是应付做事,就不用说考虑周全了。

主动是种精神,反映在人的思维、行动以及整体的气质面貌上,它宽广人的思维,更大限度地促进人的潜能开发。消极的人的生活方式会消灭人的意志,抑制人的才能发挥,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糟。


把事情做好读后感(二)

《把事情做到最好》这本书恰好给我们提供了捷径,成为我们前行路上的良师益友。

世界上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伟大而神圣的,不要轻视自己的工作,一个人的岗位无论多么的不起眼,多么的无关紧要,只要是身在岗位,就应该认真对待,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这个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工作是人的天职,工作态度是一个人精神状态的表现,全身心的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

实现人生的价值,虽然也许你的工作能力没有得到肯定和承认,也或许你工作没能获得你所要得的期望,工作日复一日,平庸无聊,单调无趣,但你把工作当成你生命中的一种使命,就能从中得到快乐,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将来你回忆你的人生,你将为你的工作经历感到骄傲,为你的人生经历感到无憾。

读完这本书,让人感想很多。我仅就第七章谈谈自己的感受。这一章的题目是做对事。书中告诉我们:不是把事情做完,而是要把事情做对。高层做正确的事,中层正确地做事,基层把事情做正确。由此我想,对于一个团队,一个系统而言,只有每个岗位都尽力尽心地把事情做好、做对,这个集体才有朝气、才有活力;才会勇立潮头,才会处于不败之地。


把事情做好读后感(三)

本人利用假期的闲暇时间拜读了《把事情做到最好》,捧卷领读,如获至宝;掩卷沉思,受益匪浅;释卷感悟,金石为开。

《把事情做到最好》共分10章,每章在5节以内,每节篇幅在5页左右,每节有3个问题。围绕做事动机、做事方略、做事成效、做事禁忌,依次论述了想做事、肯做事、能做事、会做事、敢做事、善做事、做对事、做成事、做好事、不出事等十个方面的内容。主题鲜明,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论证深入浅出,说理娓娓道来,语言通俗易懂。书中总结提炼的多个精辟观点,使人醍醐灌顶;旁征博引的诸多名人名言,让人如沐春风;精选列举的生动鲜活案例,给人以深刻启迪。

这本书告诉我们,做事,要做的更好;做人,要做的优秀。学习书中把事情做到最好的方法和途径,借鉴书中成功的经验总结,对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很有帮助。我个人觉得从乡镇党委书记的层面来讲,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就要努力做到有四心。

把事情做到最好贵在态度。做任何事情,态度很重要,是马马虎虎做,还是认认真真做,抑或是精益求精做,其结果是截然不同。态度不但是一种心态,而且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冲动。无论做什么事情,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一个人的高度。激情地投入工作与懒散地打发工作,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天地,可以说做事的态度就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做事的结果。比尔盖茨曾说过:想做事的人永远在找方法,不想做事的人永远在找理由;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所以,无论我们现在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拿出自己全部的热忱和满腔的激情来热爱自己的工作,想做事、肯做事,只有这样工作的过程才会变得其乐无穷,久而久之养成的工作态度、形成的工作习惯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把事情做到最好贵在方法。我们不仅要想做事、肯做事,最关键的还是要能做事、会做事、敢做事、善做事。要把事情做到最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书中第三章至第六章,详细阐述了能做事、会做事、敢做事、善做事的学问。首先是要要尽力做事。也就是说要把事情做到位,不仅只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也要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一项工作任务下来,简单的事要用心尽力完成,复杂的事不仅要用心尽力而且要用智慧去完成。因为只有自己做到位了,才会有更好的职位。其次是要用理性做事。理性做事才能抛弃自己的个人感情色彩,才不会感情用事。理性做事是确保正确理解领导和组织意图的前提。理性做事才能使自己自觉遵守组织的约定,进而做出科学的判断、正确的行动,最终达成组织目标。再次是要灵活做事。灵活做事就是要在工作中善于变通,不是简单的按部就班。因为很多工作都是出于不断的变化中的,这就需要我们要有强弱、主次之分,要把握时间和节奏,切忌不分主次,一通乱做,结果是什么事情都没做好,适得其反。

把事情做到最好贵在行动。把事情做到最好最终要要看结果,因此贵在行动。书中第七章至第十章阐述了做对事、做成事、做好事、不出事的方法和学问。我觉得做对事最重要,因为只有做对了,才会了好的结果。但很多时候,我们在工作中,把工作做完的愿望胜过把工作做对的愿望,注重了过程而放松了对结果的重视,结果是忙没忙到点子上,更没忙出结果。书中讲到:高层做正确的事,中层正确地做事,基层把事情做正确。由此可见,对于一个团队,一个组织来说,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即使只是基层的一名普通干部职工,也是组织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颗螺丝钉。因此,只有每个岗位都尽力尽心地把事情做到做对、做到最好,这个组织才会有朝气、有活力,这个集体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喜欢《把心安顿好读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身心安顿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