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三读后感作文大全

初三读后感作文大全

《摆渡人》读后感作文1100字_初三读后感。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明理,书籍里就蕴含历史。小学生平常的学习要懂得劳逸结合,多读读课外书。阅读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的能力。我相信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那么,小学生如何去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摆渡人》读后感作文1100字_初三读后感,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如果我真的存在,那也只是因为你需要。”

——《摆渡人》

崔斯坦在荒原上,履行着所谓的神圣职业,没有自己,或者说,没有原本的模样。在躲过恶魔的一次次追击中,在日复一日的行走中,在灵魂一生的故事中,他遇见了迪伦,那个唯一关心自己的女孩。

迪伦在学校的痛苦折磨中,在家庭矛盾中,在寻找生父的路途中丢失了生命。悲哀还是幸运?在这里,她遇见了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一个可以丢掉性命来追寻的人。

在看到《摆渡人2》中审判官来临的时候,我的心里有一些些私心,能不能不要有那么多的波折?就让他们,简简单单地在一起,就描绘他们通过努力获得父母的同意在一起,安安静静地一起长大、结婚、小打小闹、教教孩子,如此,该多好。不想要故事最基础的跌宕起伏,不想要真情之间的种种磨练。可是,做过的错事总要去承担。

里面有一个人物——苏珊娜。我不喜欢书中的这个人物。她喜欢崔斯坦,仅仅是喜欢而已,她和崔斯坦都是摆渡人。当我读到审判官把目光移到崔斯坦身上苏珊娜松了一口气时,我觉得,苏珊娜对崔斯坦不是爱情,最多只能是爱慕,有好感。毕竟,她只是一个摆渡人,并没有机会感受七情六欲。爱不一定非要刻骨铭心,但是一定要真情实意。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感情又是在人的基础上更为复杂的因素。崔斯坦可以为了保护迪伦不惜回到荒原,重复一日又一日的枯燥。迪伦可以为了崔斯坦,不惧恶魔,千里万里,跋涉艰苦,终于来到崔斯坦身边。

他们之间的真情,跨越了生死的帷幕,他们可以为了彼此,牺牲一切,他们的故事就像人间的四月天,温暖了读者。

爱情,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词汇。摆渡人,一个被禁锢的字眼。也许,崔斯坦和迪伦之间是命中注定。轻轻一句“我在这里”犹如一刃锋芒,刺痛了黑夜。

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而迪伦又何尝不是崔斯坦的摆渡人呢?崔斯坦带迪伦穿过荒原去到灵魂的世界,迪伦带着崔斯坦冲破生死的界限。崔斯坦在遇到迪伦之前,没有自己的音容笑貌,也就是说,他从来没有真正做过自己。崔斯坦最后的样子是迪伦喜欢的样子。可以说崔斯坦成为了迪伦喜欢的样子,或者说迪伦喜欢崔斯坦的样子。也许,我们可以认为,崔斯坦本来的样子就是迪伦喜欢的样子。亦或是崔斯坦因为迪伦有了自己的样子。他们本来不是注定的,他们本身不应该在一起。可是,爱情的力量真让人望而止步,他们改变了天命。

嘿,如果有机会,我想对我心底的那个人说一句“我爱你”,不仅仅是喜欢而已。可惜我知道,不同于崔斯坦和苏珊娜,也不同于苏珊娜和杰克,我们有自己的故事,但是同样不能在一起。

HDh765.com更多小学生读后感编辑推荐

浅谈《圆舞》作文1100字_初三读后感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她的著作。在她创作的300余部作品中,我选择了《圆舞》。因为那句“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本以为这是部淑女养成记,却不想是关于一对跨龄足有20来岁的男女的感情纠纷。读来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精彩纷呈,甚至略显平淡,但终归让我照见了水中花影,多次为之动容。

周承钰与傅于琛,他们就像舞池里偶然相逢的舞伴,又或许本来就是。只是造化弄人,最终谁也逃不过命运。她爱他,他却拿婚姻作盾牌企图逼退她,直至她身患恶疾,为劝她接受治疗才不顾名誉向她求婚。可惜她不要他记住她现在的模样,她还爱,只是终究选择了放手;音乐不对,他们会错了意,再也来不及告别。

这注定是一支残缺的舞,可是再怎么残缺,也终归叫圆舞,无法改变;可舞的定律,却已悄然改变。又或许没有改变。他说过的“无论转到哪一方,只要跳下去,你终归会得遇见我。”虽然她离开了他,但世界那么小,空间那么窄,两个命中注定要结伴同行的人,不会错过彼此,只会再重逢,只是重逢后的故事,我无从讲起。

我曾说“傅于琛与周承钰最终能否在一起,与我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再读第二遍,才后知后觉我是希望他们在一起的。我不见得有多欢喜周承钰,也不见得有多爱慕傅于琛,只是单纯地希望他们能在一起,跳完这贯穿全书的圆舞,让圆舞最终得以圆满,让有情人终得再相逢。可圆舞的真正含义似乎不在于那“圆”,而专注于那“舞”,以致于跳到最后,谁也找不到最初的舞伴。

听书中人物声线的悄然变化,是一份趣事。周承钰的声音,是一年一年慢慢褪去稚气,越发成熟起来的;而傅于琛的声音,则是一点一点爬满沧桑,不再如初见时那般讨人喜欢。想来每个人的声线变化,都是这样的吧——从稚气童声到成熟人声,最后终于一点一点脱掉成熟,露出最里层的沧桑。

多想养一个小小女孩,我要像傅于琛一样,看她一年一年出落得越发动人,我要听她的嗓音一天一天悄然变化,我要教她学会她人生中的第一句话——“叶兮源”,我要带她去看春花、秋月、夏日、冬雪,带她闯遍天南海北,我还要给她讲许许多多美丽的故事,让她永远活在我编织的童话里,永远是那个小小女孩,永远陪在我身边,我们至死不分开。可这样做会不会太自私了?我希望她能幸福,哪怕她已不再是我记忆中的模样。

圆舞不圆,“但曾经共舞,是我毕生快乐。”只叹再怎么跳下去,她也不愿再转回他身边。因为爱,所以亲密,又生疏。爱使人与人之间产生距离,也使两个最初的舞伴再也握不住对方的手。舞到最后,我也只能默默祝福他们能再相逢,即使再怎么跳下去,也圆不了这支舞。

生而为人必有所寻 ——读《摆渡人》有感作文800字_高三读后感


我曾在茫茫荒原遇见你,你天蓝色的眼睛照进了我的心里。

我曾在恶魔围绕下遇见你,你为护我周全舍弃了你自己。

我曾在湍湍急流中遇见你,你在黑色的湖水下救回我微弱的气息。

最后,我在灵魂的回归处遇见你。你带我摆渡出魔鬼的世界,我带你回我的一生。

读完《摆渡人》,像是做了一场大梦。梦里真正看到了灵魂出入的透明结界,真的看到了黑色诡异的湖水。像是陪迪伦和崔斯坦一起站在暮色下,看他们对彼此的表白和亲吻。我与他们从未谋面,却像是一起度过了几个年头一样熟悉。属于他们的冒险,却紧紧地把我的心攥在手里。在书的最后几页,因为担心他们是否能够重逢,忍不住反复深深地呼吸。

我忍不住开始幻想和期待,在我生命的尽头,是否有人等待摆渡我的灵魂。我是否会感受到这种珍贵,并为此不顾一切。生命是一场旅行。我很少去想它的终点是什么,因为不敢触碰。我害怕我坠入无边的黑暗,或是万丈的深渊,呐喊变成寂寞的回响,与我爱的那个有着温暖的风,和热闹声音的世界永远抽离。我不知道死后是否能与想念的人相见,但我相信命定的缘分。生而为人,必有所寻。与其说迪伦是死过才遇见了崔斯坦,为了崔斯坦而回到人间,不如说这是一场设定的遇见。迪伦本来的生活苍白而贫瘠,并不温和的母亲,模糊遥远的父亲,反而生命结束后遇见的崔斯坦,才是她最亲密的人。

崔斯坦为她的生命注入期待、幸福、崭新的一切,她带崔斯坦走出荒原,结束周而复始的使命。他们共同重获新生,用爱情唤醒了沉睡的灵魂,使遥远而单调的未来,变得充满意义。所以我宁愿相信,生命是一场灵魂之间的相遇。彼此都有缺口和迷惘,因为遇见了契合的拼图,才完整了自己。

不管是亲人,爱人,朋友甚至宠物,他们都是为了我们而来,是一场预谋的邂逅。你永远不知道谁的出现悄悄地改变了什么,为你圆满了哪一段轨迹;而你又为他带去了什么,改变了他本来的日子。

生的美好,就在于这种遇见吧。也许我对生活偶尔厌倦,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时有抱怨。但我会永远记得我和迪伦一起穿越的那片荒原,记得那场美得让人落泪的遇见。

我会相信这世上我所遇见的,都等候我多时。看似不经意的一个转身,漫不经心的一个下雨天,却是准备已久的重逢。包括遇见迪伦和崔斯坦的我,遇见我写下的这些字的你。

生而为人,必有所寻。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作文1100字_初三读后感


我喜欢小说开头出现的,父亲教导儿子的一段话,“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那些优越条件。”这些都是封底上描述的本书的伟大之处。这些文学范畴内的概念,我不是很懂。《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评为“华丽的爵士时代的挽歌,如诗般梦幻。”是美国文学史上墨色浓重的一笔,百年英语文学排名,高居第二位。文学真是个永远不过时的东西,写在85年前的这段句子,它甚至与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没有太多的关系,却让人为之长久的思考与反思。就像《诗经》中的“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依然让人内心震动。我还喜欢小说的最后一句话,“于是我们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被推入过去。”令人叹息的深深的一股无力感,人们,积极努力,向前迈步,迈向的终是,时光的过去。

在小说中,挥金如土的大富翁盖茨比,夜夜举办着欢歌纵饮的派对,然后他内心唯一的牵绊却是住在河对岸的黛西——他曾经的恋人和如今的女神。“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飘渺的梦,他心中的女神也不过是凡尘俗世的物质女郎。”盖茨比在真相大白后,选择了随梦一起幻灭的归途。生的孤独,是吉光羽片,死的孤独,是永恒。 这本书的文字也是如介绍所说的“诗般梦幻”,唯美的很,就连车祸,枪杀,死亡这些与美沾不上关系的场景,菲茨杰拉德仍然能以诗一般的手法展现。

喜欢《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理由有很多:喜欢开头那句父亲的忠告:你在评论他人的时候,要记住并非所有的人都有你这样优越的条件。喜欢看着盖茨比站在海边遥望黛西家码头上的绿灯,喜欢看着他“以奇怪的方式伸出手臂”,喜欢那种惊奇和热切;喜欢盖茨比豪宅上彻夜不明的灯光,和从花园里随风飘至的音乐和笑声,那样声色犬马,醉生梦死。以及盖茨比躲在这一切繁华背后的孤独和被压抑的欲望。喜欢死后的那段人情冷暖,喜欢看着那辆来自另一个世界尽头的汽车来到豪宅门口,却没有发现美好的宴会早已散场。也喜欢书中的语言、隐喻、讲故事的方式,和精致却缜密的结构。只有在反复阅读之后,你才会发现原来书中的每个人不仅丰满、独立,而且在无形之中又被归拢在情节的网罗里,成为情节的一部分。

正因为如此,我们都会站到了黛茜的一边,而盖茨比则会永久的站在我们的对岸,忧伤但并不哀怨的注视着等待的哀歌无尽的包围古老的悲剧。我们都曾坚持过什么,也许已经忘记,也许仍旧铭记却无力实现。

这仅仅是一个梦碎的故事,所有的情节所有的人物所有的跌宕也不过是为码头尽头的那盏绿灯的熄灭铺垫的。

这本书让我感到一种委屈。为我们自己。 大人们称我们是“浮躁的一代”。 美国人称为“迷惘的一代”。

你温柔,世界也明亮作文1100字_初三读后感


在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已经不断强大发达,我国的综合国力也日渐增强,人民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各种人民保障看得见,中国正在不断进军世界强国。

可是,放眼国内,“欺凌、暴力”等词却还是出现在了书声琅琅,天真美好的校园,日渐强大的祖国也无法及时阻止校园暴力的恶意蔓延。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多起关于校园暴力的事件层出不穷,其中多是包围在中小学生的,初中正是青春期的养成,如果不能好好养护教育,一棵好苗乜会越长越歪。大家都知道,校园是一个供我们读书和掌握知识的地方,这里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但是,如果这片圣洁的土地上因充斥着欺凌与暴力,会给我们自己和家人带耒严重的伤害。所谓“校园欺凌”就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强凌弱。“欺凌、暴力”,它不但可以摧残你的肉体;还能使人的精神受到痛苦的折磨,严重时,能威胁你身边的人的生命!因为一时意快就有可能断送一个人的未来!即使被欺凌后能保住性命,但受害者的内心会受到极大的伤害,这种创伤甚至在她们成年后也会紧紧跟随,影响她们的一生!所以,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丧失了共情能力呢?也许你会说,在我身边并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你这样是夸大事实,即使发生在我身边,我也会做到同情他保护他的。可同学,就是这样你看似容易潇洒的“小事”,在受伤害的同学身上就是一生的大事,即使事情真正发生在你身边,你能保证看到同学以多欺少事站出来勇敢的一起被欺凌孤立吗?只有在欺凌事件发生前及时制止,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遇到欺凌事件不要慌张盲目,应在事情发生前及时报告老师,并给予同学一定的支持与鼓励,大胆对抗,若一人之力无法奏效,就与同学协助,帮助受要扶同学,制止校园欺凌,共情是最主要的良药,我不希望社会失去这样宝贵的财富。

我曾看过一篇国外的报道,内容也许会让你感到滑稽搞笑,主人公是一位21岁的“巨婴少女”。这个“巨婴”并不是真的婴儿,而是这位少女的打扮类似少女。这位少女在幼时曾被进行过校园暴力,这件事情使她一生都羞愧不已,即使已经过去多年,而当时的惨景仍令她不寒而栗,因此她打扮成婴儿样于,据说这样才能使她的内心受到安慰,她的父母也十分支持,非常懊悔没有给她一个美好的童年。听完后你是否认为太过讽刺,或者以为她的做法太过激烈。其实,你没有经历过就不好懂得别人是如何痛苦的。感同身受只有在经历后才能深切的领会到。所以,爱护他们吧,爱护身边的人吧,你伸出的拳头其实是打在了父母的身上。

抵制校园欺凌和暴力现象共建美好校园,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拒绝不良行为,我们一定会可以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文明,让安全存于生活。让我们大家一起携起手耒,共同拒绝校园暴力,共建和谐校园吧!

《摆渡人》读后感作文750字_初一读后感


单亲女孩迪伦,十五岁的世界一片狼藉: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里也经常受到同学们的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友也因转学离开了。生活对于她而言似乎只是一个平淡的循环往复,这使迪伦感到无比的痛苦。

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此时,迪伦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个男孩的身影。男孩说,他叫崔斯坦。崔斯坦将她带离了事故现场。但是迪伦很快意识到,这个男孩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他们每天都在马不停蹄的赶路,到达一个又一个的安全屋,在黑夜降临之际尽可能的躲过凶神恶煞的恶魔。荒原在她面前似乎是一个巨大的问号,而她也必须正视那些接踵而来的问题。在与崔斯坦的相处过程中,她渐渐明白了自己不是唯一的幸存者,而是唯一的受害者。天气的阴晴取决于她的心情好坏;身边又为什么会有哪些奇特的现象。两人在不知不觉中坠入爱河,在经历了一些磕磕绊绊,风风雨雨之后,迪伦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崔斯坦回到了现实世界。读完这本书,你会自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这是一个史诗般的动人故事,它令你激愤、恐惧、温暖、回归人性、引人深思。我非常喜欢迪伦这个人物。她虽然年纪尚小,可是身上却自带一股子同龄人没有的成熟与睿智,一种对已失去事物的淡泊。当她得知自己已经死了时,她并没有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是一笑置之,坦然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表现的“出奇的冷静”。以至于崔斯坦都暗暗称奇。她还特别善良,当她得知崔斯坦的生命就是无止境的轮回,周而复始的摆渡着过往的灵魂,甚至连自己的真正相貌都不知道时,她“碧色的大眼睛里顿时盈满了泪水,内心充满了同情”,而事实上,她刚刚知道自己死了,可她并没有舔舐伤口,而是去理解崔斯坦,同情崔斯坦。这是他摆渡了成千上万的灵魂从未有过的。那些灵魂只会顾影自怜的哀叹自己的命运有多悲惨,迪伦的善良是他们所没有的。

《摆渡人》是一部小女孩的心理成长史,因为爱的匮乏,迪伦的心曾是一片荒原,穿过荒原之后,因为爱的丰盛,她蜕变成了一个勇敢坚强的摆渡人,将自己的爱人引领回家。有了爱,一切都会变的无比美好。毕竟,一个有爱的生命,才是鲜活的生命啊!

摆渡人—若是天堂无路,你可愿陪我人间走一遭作文1000字_高三读后感


很多时候,事隔经年带来的也许不是遗忘,而是更深的喜欢。17岁那年看的《摆渡人》,只记得是一个温暖的故事,不曾过分感动,甚至是质疑那样的设定,还有那个纯粹的少年爱情。可我却始终忘不了最后一段对话,还有当时的情景描写,记了许多年,而现在我已经20岁了。

日落时分,橘红色,鲜红色和酒红色的余晖交织在一起,无比灿烂辉煌,迪伦说,“原来你在这里”,崔斯坦说,“我在这里。"

不知是被唤醒了什么,看到摆渡人第二部的时候,我笑成了个傻子,甚至激动地发了一条朋友圈,带的几个学生都取笑我。而我带着一股傻气看完了第二部之后,又面带微笑重新审视并阅读了第一部。

第一部的扉页上写着,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第二部的扉页上写道,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

在那个世界里,人死后,灵魂脱离肉体独立存在,遇见摆渡人,需穿过荒原,去往应许之地。每个灵魂都有自己的摆渡人,他带你走过绝望,带你突破魔鬼的设防,最后让你一个人去泛着光芒的地方,而具体是什么只有灵魂自己知道。

听说,这是一个史诗般动人的故事,它令人激奋,恐惧,温暖,回归人性 引人深思。

关于生命,关于死亡,关于生命的轮回,人们都是缄默的,也避讳谈及。

也许这才是摆渡人吸引人们的地方吧。尽管看过许多这样或那样的故事,然而死亡总是意味着一切的终结,并不存在所谓的二次轮回。当你的生命走到了终点,重新审视这一切,你还有没有勇气走到终点呢?

翻开当年的读书笔记,依然喜欢那些动人的句子,摆渡人为命运黯然神伤,而那些自私的灵魂却浪费上天赐予的生命。而那句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我却记了许多年。

那时觉得所谓的魔鬼是人生中的磨难,只有勇敢坚强的人才可以逾越。也毫不掩饰对男孩崔斯坦的欣赏,因为那是一种所有少女们心中都渴望着的男生吧。以“爱情”为主线的故事,懵懂的美好的,只是一个拥抱一个亲吻就可以让人心底荡漾,平静内心随之泛起涟漪。女孩迪伦的天真无邪也是难能可贵的啊,这也是她吸引恶鬼们的主要原因,哈哈。一本传递爱与信念的书,看来那时的我并不是特别推崇啊。却也夸下海口说要做自己的摆渡人呢。

每一个灵魂都是独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和过错。

荒原的设定何尝不是现实世界呢,而它的模样亦是你心境的投射,所谓黑暗,都源自于内心,等你豁然开朗时,一切阻碍也会形同虚设。真正的荒原并非地理环境或海涯天边,荒芜的往往是我们逐渐贫瘠的心灵和日趋干枯的灵魂!

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一次机会,去丰富自己的人生。若是在人间无路可走,天堂也容不下,你可愿陪我到地狱走一遭?

相信《《摆渡人》读后感作文1100字_初三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初三读后感作文大全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