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百年孤独名读后感

百年孤独名读后感

《百年孤独》读后感6000字-重复的孤独,不复还的时间。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中外经典名著。当我们在读完一部好的作品时,心中难免会有一些看法以及见解。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后感。那么,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百年孤独》读后感6000字-重复的孤独,不复还的时间,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不清,是第几次看《百年孤独》了,可能有三次,以前不理解孤独,或是没时机去感受孤独,也可以说是没心智体会孤独。从一个人的孤独到一个民族的孤独,从一个国家到一个洲的孤独,从一个人到一亿人的孤独,从一天到一百年的孤独,每一个孤独都不一样,每一个孤独都值得去理解,面对反复上演的历史故事,是活着和死去的人的孤独,也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看到的孤独。

每一本名著,都有一个情绪的入口,当读者模糊感知这类情绪入口时,看书时会有真相大白的感觉,因为人心相通,作者是人群里的敏锐感知者,能写出共同的思绪与情感,将读者从徘徊的情绪入口,带入一片开阔平原,让读者感知到陌生又完整的情绪,而不用独自做困兽之斗,即便平原后面还有山丘,即便收获的可能是孤独,这是名著值得重复看的缘由,越过一座山丘,是《百年孤独》的收获。

就个人而言,年初看了《 现代拉丁美洲》,这是一本介绍拉丁美洲历史发展的学术著作,讲的都是真事真历史,是关于5.8亿拉美人的千年孤独,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的玛雅人到16世纪消失的印加帝国,从土著、殖民、独立、混血、民主、战争,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人与政治、新生与死亡、进步与荒谬、伟大与残酷、爱与孤独。这书描述的主要事件,让人联想到背后无数的人和情绪。这书可能很好的牵连了一个再次读《百年孤独》的情绪入口,也有可能是已有的情绪引导自己去看这类书。

说完题外话,回到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也不敢说看懂多少,只是试图说看到了什么,或者通过《百年孤独》感知和思考到什么,或试图看清让人迷惑的孤独,或明白拒绝与回避孤独的枉然,或理解每个人孤独的真切与通感,或看到历史的反复与群体的无知,或看懂政治和战争的荒谬,或看到发展与文明的冲突。希望见孤独而不惧,见荒诞而不惊,见百年如水流逝,愿时间不再反复。

《百年孤独》的上校家族在百年间的盛衰荣辱,是一段拉丁美洲民族的浓缩历史,现在的拉丁美洲是在近代几百年逐渐形成的,将通过复述书中上校家族的人物和故事,试图看到拉丁美洲的历史境遇,拆分这数百年的历史,以安抚书中绕梁三日的孤独。将以上校为中心,讲述上校的父亲,上校的母亲,上校本人,上校的妻儿,每一段配一个小标题。

一、上校的父亲:当农业面对工业,不只是降维打击。

上校的父亲,就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简称布恩迪亚),带着一群年轻人离开故土,向着入海口迁徙,在一处原始森林里建立了马孔多村,就是这个和地球村齐名的魔幻村。布恩迪亚是因被人嘲笑老婆是处女,为了尊严(后来上校也因此发动战争)在决斗中把对方杀死了,为了躲避死者的阴魂不散和良心的谴责,选择了迁移,在这新村庄里布恩迪亚是年轻的族长,指导人民播种、教育小孩、饲养牲畜到修建房屋,马孔多农业和人口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布恩迪亚的个人进取心。

马孔多的建立与成长,在闭塞的内陆时期,是一个完美的农业拓荒和建村典范,但这种宁静的日子并不长久,不久异域的吉普赛人梅尔吉亚德斯循着鸟叫声来了,带来了稀奇古怪的发明:冰块、磁铁、望远镜和假牙等,这都是工业文明的科学结晶。一个农业村庄的年轻族长,即便再有雄心和壮志,再聪明与坚韧,当面对扑面而来的现代科学,只剩目瞪口呆和手足无措,随之而来的拉丁文、英文、法文书籍,那不是面对降维打击的冲击,更多是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无知。

不管是外界的科学还是文化,村长面对的都是一个十足的溃败,没有任何一个族长或者酋长,个人能全面理解和运用这些文明的结晶。一个世代务农的天才,和一个民智开放并积累成长的凡人相对比,天才的局限和凡人的聪敏,他们其实对比的不是智商,而是先辈数百年的愚昧与智慧,一个是永恒的地平线,一个是不断上扬的学习曲线。沮丧的年轻布恩迪亚族长,面对眼前的荒唐与远方的文明,想到的唯一出路就是再次迁徙,迁到一个接近科学的异域,但上校的母亲站出来反对,因为门外已经站着二个孩子,忘了你那些疯狂的新鲜玩意儿,还是管管你的孩子吧,布恩迪亚没能解开魔咒,是带着困顿而继续孤独生存。

布恩迪亚的迁移和英国清教迁北美有点类似,美洲当时还有上亿的原住民,这群人过着最原始的农牧生活,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前,他们已经在此生活数千年,但是美洲大陆一经发现,在黄金的诱惑下而来的欧洲人,带来了殖民、天花、猎枪与杀戮,土著的弓箭与殖民者的步枪大炮,印加帝国的原始与欧洲的庞大王朝 ,土著人口必然遭遇急剧下降,所剩不多的土著为躲避瘟疫而向深山迁徙,但离科学的距离又越来越远,同时殖民者和新拉美人在整个大陆遍地开花,科技、农业、工业、文化、艺术、混血,让美洲大陆在几百年完全换了天。这些原始农牧民面对先进的工业殖民者,不只是降维打击,迁移并不能逃避科学,布恩迪亚为了后代,直面无法拒绝的冲击,孤独的思索科学的入口阶梯。

二、上校的母亲:伟大的土地,哺育勇敢的人。

上校的母亲,就是书里的乌尔苏拉,虽然身材娇小,但活力充沛又意志坚定,不逊于任何人的勤劳。她丈夫布恩迪亚为了维护尊严,可以与人决斗,她为了维护男人的尊严,可以勇敢的放弃自己的恐惧(怕生个有尾巴的孩子),也没人知道她活了几百岁,最后在她死后不久,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也消失了,就像没有土地的民族,只剩流浪与漂泊。

书里有她很多的小细节与故事,第一个是她制作糖果售卖,养活了全家并大兴土木,从欧洲买入了最时髦的家具与乐器,这些时髦的西洋乐器与娱乐,娱乐生活同时也愚弄了年轻人,上校的二个妹妹就因一个帅气的钢琴师动情,而彼此诅咒。伴随着长辈的简单套用与后辈的误用和荒谬,乌尔苏拉和他丈夫对外界文明的崇拜与向往,有点异曲同工,只不过布恩迪亚更加偏向理论与思辨,而乌尔苏拉更直接的实物与利用,以为买来的欧洲的艺术品与装饰,就能带来文艺复兴与自由爱情,她也没想到带来的是嫉妒与诅咒,一个妹妹完成了编制寿衣的行为艺术,另一个走向私奔的决裂,在新潮观念的冲击下,不管老人还是小孩,都无可避免的受到冲击,钢琴没带来艺术与审美,爱情与自由也不可能在荒芜之地开花。

第二个是乌尔苏拉在广场组织孙子的独裁,这有真实的阿根廷五月广场母亲,就是母亲们集体走出家门,寻找失散和失去控制的儿孙,同时通过集会行为对抗军事独裁与滥用武力。年轻人的热血与暴力,在年迈的祖母面前就成了瞎胡闹,孙辈的横冲直闯与冒失,在上校的母亲眼里都是一个样。

第三个是乌尔苏拉保守三个石雕秘密,这三个石雕里全是金币,是上校在起义过程中有人莫名送来寄存,结果战后一直没人认领,但乌尔苏拉一直在寻找寄存者,并在领死前也没告诉家人金币的埋藏地,后来上校的儿子在家里到处挖都没找到,反而是在一场大雨冲刷后露出了出来。关于金币,历史里印加帝国就是因为全用金子做皇宫装饰,引起西班牙殖民者的垂涎欲滴,更有充足的动力与动机,用尽阴谋去消灭印加帝国,直接原因当然是金币。无处所说的怀璧其罪,而拉美的波托西大银矿则是后来被西班牙发掘,成了世界最大的银矿,间接导致清朝的白银帝国通货膨胀到破产,还导致了西班牙和英国的海战,这是拉美真实的历史。没人知道地下埋藏了黄金还是石油,但怎么使用这些资源,则会给子孙带来完全不同的命运,在委内瑞拉,石油被称为恶魔的排泄物,引诱了一群又一群的恶魔,给当地人带来魔咒般的孤独。

乌尔苏拉就像这广袤的土地,繁衍和养育了一切的生灵,包容了无数的冲突与动荡,默默承受着周而复始的苦难与罪恶。但同时无法回避的是原始的淳朴与勤劳,并不能根本改变后代的落后与愚昧。没有繁衍根本就没有故事可言,但如果没有改变与进步,生命的繁衍,未必不是一个循环的孤独。

三、上校:自尊与反抗,革命与理想。

要说百年孤独的知名人物,想必就是这个奥雷里亚诺上校,为了父辈创建的马孔多的权利,拒绝刷政府统一的颜色,为了维护自由的选择,毅然加入了自由党,并带领建村元老的后辈参加了内战,上校在战争中屡战屡败,革命没有成功,他也被迫在合议上签了字,也拒绝了保守派政府的授勋。结果战后老兵待遇没解决,他想再次发动起义时,已无人响应,而他的十几个私生子却一个一个被赶尽杀绝。上校最后在家里闭门不出,重复的制作小金鱼,了却残生,反抗与战争并没有给他找到一条通往光明之路,此刻的他像极了父亲,不得不步入无法拒绝的孤独之路。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扩展阅读

百年孤独阅读感悟


《百年孤独》的时候,我十九岁,年纪不算小,但还是有点幼稚,因为李伟老师我接触了这本书,也因为这本书而感受多多。。希望大家都能看下这本书。以下就是我的感受。

读第一遍的时候,我被完全雷同的姓名,无数的倒叙、插叙给弄晕了,根本不解其义;读第二遍的时候,我把七代人进行了排列,终于使书中的人物对号入座;读第三遍的时候,我连同《百年孤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进行了了解,于是,我被深深地震憾了,为作者,为书本,为拉丁美洲。20年来,我在孤独中体会其中的孤独,并饱受折磨。为了排遣孤独,我不断地向我的朋友推荐《百年孤独》,分享孤独,理解孤独。

孤独是可怕的。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拉丁美洲几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历程不断重复着怪圈,不是前进,而是徘徊。在《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接受专访时对孤独的解释意味深长:孤独就是不团结。作者著书的目的是希望拉丁美洲的民众要团结起来,走向文明,走向开放,走向繁荣。

孤独是自闭的。《百年孤独》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家族的一部兴衰史,其脉络就是自闭到开放,开放到繁荣;再由开放到自闭,自闭到毁灭。马贡多文明的创始人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与妻子乌苏拉以非凡的胆识和开放的精神,开创了马贡多的繁荣。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曾向妻子抱怨说:“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因为马贡多隐没在宽广的沼泽地中,与世隔绝。他决心要开辟出一条道路,把马贡多与外界的伟大发明连接起来。可惜的是,他却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死了,连同马贡多的文明。之后的几代人,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几乎如出一辙的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独、苦闷、猜忌,导致了马贡多狭隘、落后、保守直至没落。于是,书中结尾是:那个长猪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继承人,他刚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

孤独是需要反省的。读完书本,掩卷深思。《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著书的涵义无疑是深远的:他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摆弄的正确途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无论是文章架构,还是内容选择;无论是叙述方式;还是表现手法;无论是典故引用,还是故事编排,无不采用其极,令人匪夷所思。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可谓是眼花缭乱。作者的匠心独运,文章的跌荡起伏,俨然是对读者最大挑衅。在不可思议的奇迹中,在现实交错的生活中,在血淋淋的现实中,在荒诞不经的传说中,使读者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惊的情感,进而理解孤独的本义,理解《百年孤独》的奇特。

孤独是需要摒弃的。“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是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对照《百年孤独》的现实与背景,我们不难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由此,我们想起了晚清政府闭关锁国以至惨遭蹂躏的结局和新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而重新崛起的历程。《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完成巨著后曾有一个夙愿:希望一百年孤独的历史永远消失并再也不会出现。但愿,作者的苦心和夙愿梦想成真。

孤独给人的力量_《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


孤独给人的力量_《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

五月下旬,恰逢中国图书网图书推荐与折扣购买活动,想着许久没有纸质图书阅读,便一个人开始选择书籍购买。而以前友人推荐过的《百年孤独》印入我的眼帘,“孤独”二字格外的让我有阅读的冲动。于是毫不犹豫的加入购物车,在拿到这本书之后,我便在第一时间好好享受阅读。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作的长篇小说,是他的代表作品。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在书中,孤独的宿命围绕着这样一个家庭,一代代相同的名字,似乎也预示着他们相同的命运_布恩迪亚家族。他们七代人每个人的精神历程都是一个圆,从小就孤独,冷漠。长大后,他们都试图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独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动总是归于挫败的沮丧,他们又以不同的方式,一个个陷入更深沉的孤独之中。正如书中所说:“对他们来说,孤独仿佛一种神秘的命运难以抗拒。”终点最终回归起点,让人感觉到巨大的苍凉与悲凉。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百年孤独》的叙述方式极其得吸引我不断的深入。让我想起了以前高中语文教材中卡夫卡的《变形记》。同样是结合魔幻与现实的作品,《百年孤独》也有着因果不对称的叙事手法,小说中很多不合常理的,像梦一般的情节,与现实生活中的经验相冲突,展现了一个惊奇的世界。小说中不仅有现实和历史,马尔克斯还结合了很多古老神话与民间传说,作者往往以非常平淡的叙述口吻讲出一些光怪陆离的故事。

但即使明知是虚幻的世界,书中的孤独还是让我感觉得很真实。孤独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不管如何抵抗,有时总会到来。但是孤独并不一定是负面的,它有时更是一种动力,让我们用于体验人生,勇于面对一个人挫败时的感觉。如果说有一样东西,能让我们更好认清自己,那就是孤独。读后感.

如果在看完这些后,你产生了对本书的兴趣,我有一点小小的阅读建议:第一遍读《百年孤独》最好一口气读完,时间越短越好,最好浓缩到一天。不要试着记住那些人名,不要深思,不要怀疑,不要问为什么有人会随着风飞走,不要问失眠症为什么会传染。读完合上书本,你会为这些瑰丽的想象震撼得久久不能忘怀。作者:龙广

孤独可以沉醉——百年孤独读后感2000字


孤独可以沉醉——百年孤独读后感2000字:

西班牙语soledad就据我有限的认知有两种意思,其一指的是哥伦比亚北部的一座城市,是巴兰基利亚的郊区,其二指的是孤独的意思。英语的译本中对soledad有solitude一译,”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解释道:solitude:the state of being alone,especially when you find this pleasant.新华字典给予的解释是:1.幼而无父和老而无子的人。2.孤立无所依附。3.独自一人,孤单。4.不合群,不喜欢和人来往。从三种语言的解释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共通之处,即无论是soledad,solitude还是孤独,指的都是一种独自一个的孤单的状态,那么究竟这样的状态是一件消沉的,寂寞的,甚至痛苦绝望的体验,还是其实有着不为众人所知的秘密的情绪的变化与魔力呢,我想它衍生出的一些愉悦一些执着一些解脱一些不妥协让我十分着迷。

让我们先来谈谈美人儿蕾梅黛丝。似乎特别受作者的眷顾在其一出场就被作者冠以美人儿,似乎是对着读者说她是完美的无论是外表还是品格,其实从小说中人物的名字与各自的性格与命运不难推断出叫 雷梅黛丝的女子都有着惊人的美貌和善良无邪的灵魂,只不过过于美好的事物不能留在尘世过久,于是一个在被误食毒药,一个在花园中化为天使,后者的天性洒脱,自由自在甚至于使 乌尔苏拉担忧,她无心的使男人接二连三因为得不到青睐而自杀死去,在被偷窥洗澡的时候,发现了冒犯者首先的反应不是斥责而是担心对方会摔死,当然这位可怜的男子最后还是落得个摔死的下场。于是乎人们开始将她与死亡相联系。是孤独的,她的世界只有她一人,她不懂可能也不在乎一些世俗的所谓应该的想法与做法,家人看她甚至于认为其头脑的发育与正常人不一样,然而这样的无意的坚持自我与世界的疏离使得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这个家族中拥有一个最完美结局的一人,在费尔南达的眼前,在这芳香涌动,安静的美好的一刻她变得透明回归于美好。

然后再看到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这个疯狂的家族创始人,在决斗中杀死后完全不顾会生出带有猪尾巴后代的诅咒,在吉普赛人梅尔吉亚德斯一次次的来到后,全心投入到新事物的探索之中,无视妻子的反对,在众人不理解中开始了孤独的探索之路,有那么一次终于忍无可忍的妻子朝着他大喊道看看院子里那像牲口一样的两个孩子时,猛然的他才从自己的梦幻世界回到了现实,心理藏着的那座孤岛一直等待着他去探访,最后的他的灵魂驻足在这座只有他才能寻找到的的孤独的岛屿,在芭蕉树下,他呓语,他同自己讲话,梅尔吉亚德斯之后再无知音,身上的绳索困住了他的身体而他的思绪却在宇宙空间里自由的遨游。

“庇拉尔·特尔内拉发出一阵深沉的笑声,这古老而豁达的笑声最后几近鸽子的呢喃。对他而言,布恩迪亚家男人的心里没有看不穿的秘密,因为一个世纪的牌戏与阅历已经教会她这个家族的历史不过是一系列无可改变的重复,若不是车轴在进程中必不可免的磨损,这旋转的车轮将永远的滚动下去。”读书笔记然而皮拉尔·特内拉是否又能意识到当布恩迪亚家的阿尔卡蒂奥在被枪决前想着自己的亲人时并无伤感,末了发现自己多么热爱那些曾经恨得最深的人,在最后喊出了“自由党万岁”时,折磨一生的恐惧最后又涌上心头,孤独而又执拗得到了解脱,她又是否知道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对着乌苏拉尔说道:“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而是再能死的时候死。”

在革命不彻底之后尝到苦果却因大势已去不得不躲进自己的小世界企图用小金鱼来消磨内心的不甘稀释对壮志的重酬,金鱼锁住了他的清冷孤傲。那可怜的最为重情得的阿玛兰旦在彻底拒绝了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后不禁为自己执拗的性情痛哭,认为自己将是孤独终老,绣着那精美绝伦的寿衣,似乎在以此回顾一生,期望能画上一个华美的句号。人们都说家族的灭亡终结于最后一位流淌着布恩迪亚家族的带着猪尾巴的雄性的死亡,而我觉得在乌尔苏拉死去后既没有了布恩迪亚家族一说,这位坚强,勤劳,慈爱,为家族奉献一生的伟大女性,即使在最落魄的时候也能从床底下挖出金币支撑着家族,她乐此不疲的散发着自身的温热,即使在最落魄的时候也牢牢看住着寄存在家里的三袋足以重振家族的金子,正是她的离去使得整个家族如同被瞬间抽去筋骨,尽管似乎还在世间,却已经没有了灵魂。

孤独有千千万种,而我们只沉醉于自己的那一种。

——书友 江赛静

人终将孤独_百年孤独读后感600字


人终将孤独_百年孤独读后感600字:

《百年孤独》是世界文学史上迷幻现实主义代表作,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对三个字的感悟非常深刻_想象力。马尔克斯给主人公设置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用文字讲述了一个家族七代人的故事,以及在战乱的年代里马孔多小镇的百年历史,历经风雨和岁月,故事还融入了神话传说、宗教以及民间故事等素材,丰富多彩。

百年孤独是围绕布恩迪亚家族展开的,第一代布恩迪亚人的传奇生活经历就让我感到惊奇。布恩迪亚与乌尔苏拉结婚却害怕长出尾巴于是穿着紧身衣,被大家嘲笑,之后在斗鸡比赛中胜出后杀了讥笑自己的同村村民。之后又收到村民鬼混的搅扰,痛苦凄凉的眼神让他不得安睡,于是决定逃离这个村子。经过两年的迁移,他们来到一片被大沼泽地围绕的小镇马孔多,在梦的指引下定居此地。他很聪明,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从吉普赛人带来的文明中发现了获得了很多知识,并有了新的发现,因此对科学文明十分向往,整天研究自己的科学实验,最后因精神失常而死去,家里的重担落在了妻子乌尔苏拉身上。

以上便是百年孤独中第一代人的故事,读过之后,你是否被作者的想象力而震惊了?读后感.

百年孤独深刻的揭示了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的残酷和普通民众的愚昧和盲目,让我们感慨万千!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百年孤独》读后感6000字-重复的孤独,不复还的时间”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百年孤独名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