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文心雕龙读后感500字

文心雕龙读后感500字

明诗——《文心雕龙》读后感1000字。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这句就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中外经典书籍。每次阅读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体会到书中人物那终身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那么,在读中外经典名著时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本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明诗——《文心雕龙》读后感1000字,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诗——《文心雕龙》读后感1000字:

从这一篇开始,刘勰《文心雕龙》的整个体系建构进入第二部分“文体论”,至《书记第二十五》共计二十篇,每篇大致论述一种或者两种文体。根据时人“文”“笔”之分,《明诗》至《谐隐》十篇更倾向于押韵之“文”,《史传》至《书记》十篇则为不押韵之“笔”。文章的行文思路正如《序志》所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即介绍文体一般着眼于四个方面,论述源流,解释名称与含义,选定和评论部分作家作品,指出这一文体的写作规律和基本要求。《明诗》正是遵循以上四方面,从开篇至“有符焉尔”属于“释名以章义”,解释诗的含义;从“人禀七情”至“此近世之所竞也”论述诗的起源于发展,为“原始以表末”,而提到历代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的则属于“选文以定篇”;从“铺观列代”至文末,指出四言诗“正体”,五言为“流调”,风格为“雅润清丽”,便是“敷理以举统”。

读至“敷理以举统”部分,我对刘勰以“四言正体”“五言流调”的文学观有些疑问,毕竟当时作者所处时代,四言诗已经开始衰落,而五言诗大行其道,这样的观点看来有些保守。但仔细想来,刘勰的这一观念实则与《宗经》中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从刘勰《明诗》篇所要阐明诗的范围来看,这里的“诗”不包括乐府诗,因为《文心雕龙》中另有《乐府》篇加以讨论。

至于诗骚,也有专篇论述,像论述《诗经》的《宗经》,故着墨不多,也可不算作其中。这里主要论述的是汉代两晋南北朝的四言诗和五言诗。所以,刘勰把四言诗视作“正体”,称五言为“流调”,实为“宗经”,并且符合时代的观念,而并非贬低之意。读书笔记《诗经》中的诗歌以四言为主,宗经之人,当然要以此为正体。然而当他“铺观列代”,考察后起诗人极力所推重的绝大多数仍然是属写作五言的人时,为了顺应时代,又要坚持《文心雕龙》理论上的完整性,所以作出此论以示协调。

进一步来说,刘勰这种观念的产生,也与两汉的学术背景有关。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开始确立,官方把《诗经》列为五经之一,还专门设立五经博士负责传授,《诗经》地位之高堪称“正体”。并且即使不被视为一种纯粹的文学作品集,《诗经》依然是后世一切文学的源头,正如《宗经》中所说:“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后世诗赋类韵文都是从《诗经》中发展出来的,因此称之为“正体”。作者:初雪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扩展阅读

《顾城的诗》读书笔记


顾城的诗既有深邃的哲思,也有天马行空的想象;有时让人顿觉心口沉重,有时也令人会心一笑。诚然,作者的许多诗我都看不明白,因为我没有跟作者一模一样的经历和体会。那又如何呢?这不正是我之所以为我的原因吗?我只看懂了那些与我产生共鸣之处,将其摘录下来。

《美》:我所渴望的美,是永恒和生命,谁知它们竞水火不容:永恒的美,奇光异彩,却无感无情;生命的美,千变万化,却终为灰烬。

我惊叹于作者小小年纪(13岁)就能思考如此深奥的问题,虽然他并没有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中寻到出路,或许毕竟是年纪太小了吧。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表达的观点: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素有孤偏盖全唐之誉,诗中有言: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神来之笔形象地描绘了在面对短暂的人生和永恒的天地之间巨大的鸿沟时的那种深深的无奈,作者没能告诉我们在此矛盾之下该如何自处。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有言: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东坡在认识观上可谓比张若虚大大地进了一步,或许正是他大起大落的人生带给他的体会吧。然而,具体解决的办法却是在中秋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由此可见,即便天地亘古存在又如何,即便人生须臾而逝又怎样?只要人在有限的生命中,能跟自己在乎之人好好地活着便是最高追求。我想,这应该就是最好的出路了吧。

《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十年文革犹如漫漫长夜,亲身经历的一代人并没有因此而沦丧,反而比任何人都渴望光明。正如传说中的第一束光来自于黑暗,黑夜既是苦难,也是恩赐。就像《给我的尊师安徒生》中所言我相信/那一切都是种子/只有经过埋葬/才有生机。

《花雕的自语》:在一个红烛摇动的时刻/我被掩埋,不是为了/追悼,而是为了诞生相传在浙江绍兴,花雕是在新婚之日埋在地下,到花甲之年才开启的美酒。(pS:貌似没明白是妻子还是丈夫的花甲之年诶。。。)也传,在家中女儿刚刚出生之时,也会埋下一坛酒,等将来其出嫁之时再拿出来款待客人,俗称女儿红。这确实是很不错的风俗!

《我赞美世界》:月亮/遗失在夜空中/像是一颗卵石/星群/散落在河床上/像是细小的金沙/用夏夜的风/来淘洗吧!你会得到宇宙的光华《生命幻想曲》:没有目的/在蓝天中荡漾/让阳关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太阳是我的纤夫/它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一步步/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如此优美的想象力,实在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祭》:我把你的誓言/把爱/刻在蜡烛上/看它怎样/被泪水淹没/被心火烧完/看那最后一念/怎样灭绝/怎样被风吹散此间比喻的形象深刻堪比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我曾经跟不同的人讨论过这首诗,发现不同人看的角度果然也是不一样的,或爱情,或亲情,或友情。无论怎么说,时至今日,这种看似不合理的远与近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或许正是因为其稀缺,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种境遇才显得弥足珍贵的吧。有一次在回校的地铁上,我跟艺婷讨论起了这首诗,旁边本来坐着一个一脸疲惫之色的中年妇女,还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当她发现到我们在讨论诗的时候,要我把书借给她看看。她的手在书上随意翻动之时,刚才的疲惫之色一扫而空,眼里似乎隐隐有淡淡光彩流转。后来她跟我说起她非常喜欢读诗,还曾经出过一本诗集呢。可惜,地铁到站了,我还没来得及追问就要下车了。或许这正印证了所谓诗歌源于生活吧。

《早发的种子》:我是一名列兵/属于最低一级/我缩在土块的掩体下/等待着最后攻击/忽然我看见炮火/太阳向着阴云轰击/我一下子跳出工事/举起绿色的小旗,毫无疑问,这颗早发的种子注定要被厚厚的积雪埋葬。如果它再少一点点勇敢,或许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然而,作者在最后笔锋一转:我从没被谁知道/所以也没被谁忘记/在别人的回忆中生活/并不是我的目的看来作者明知不可为却也坚持为之。

《给我逝去的老祖母》:昨夜,在梦里/我们分到了房子/你用脚擦着地/走来走去/把自己的一切/安放进最小的角落如此细腻的描述让我想起我的外婆,外婆也是经常光着脚在家中走来走去,大半辈子在田野中奔波劳累的她,脚上的老茧早已比地面的砖头更加粗糙,在阵阵规律的摩擦中迸发出莎莎的声响。

读诗对于我而言最大的好处是增强具象想象力,就像一个用惯了自己右手的人,有一天忽然发现:咦,原来我还能用左手呢!实践证明,这种读书方法还是蛮适合我的,虽然有许多都是在我睡前朦朦胧胧中读完的,不过这不也正好契合顾城这位朦胧诗派的诗人吗?O(_)O哈哈~

善者渡人——读刘补明《楞大是个摆渡人》有感1000字


善者渡人——读刘补明《楞大是个摆渡人》有感1000字:

岚漪河,多美的名字多美的河。

清澈的河水河岸的高粱玉米河里嬉戏的孩子们河岸上洗衣淘米的奶奶妈妈们,还有不远的古镇。一定是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清爽的甜甜的风。是的,这是一幅定格在刘补明先生生命里注定永远美丽画。

占据这幅画核心位置的是一个对读者来说陌生又熟悉却是镌刻在刘先生心底的人物,他的名字叫:楞大。“楞大突嘴笨舌”,“楞大的身材是魁梧的”,“楞大的腰是弓着的”,楞大的声名是“远播”的。但他姓什么?乡民们或许知道刘先生或许知道但他们忽略了或许淡忘了,或许,这已经不重要了。

楞大,只是岚漪河上一个摆渡人而已。

楞大,是一个小人物;楞大,是一种象征。

我想起了我本家一位兄长,与我父同岁,肖龙,去年离世了。我叫他老哥哥(可不是学臧克家的《老哥哥》),他一生孤单,年轻时与一哑女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无后。村里不管哪家老人去世,老哥哥就成了主角,他是修造墓穴的总指挥,从我想事的时候起,老哥哥不知道给我们村多少人建造了“阴宅”。我的祖奶奶,我爷爷奶奶我母亲我弟弟,我的六个大娘六个大伯的“阴宅”都是老哥哥营造的。

他不计报酬,半斤老酒两包香烟,足矣。

他去世了,几乎全村的人都来给他送别,那场面,比我们德高望重的老村长去世的时候宏大多了。

老哥哥,他不就是我们村的“楞大”么?

刘先生的眼光是独到的敏锐的,他不屑为了迎合读者的某种情味而编故事,他以自己丰厚的人生阅历为依托,看到了,抓住了,一个颇俱象征性的人物;他熟悉这个人物,他理解了这个人物懂得了这个人物并且用自己细腻凝重老辣的文笔,把这个人物栩栩如生地写出来了,而且,简短的篇幅里,读书笔记刘先生没有什么“鸡汤”似的肤浅甚至无聊的抒情和感慨,他把自己浓浓的情感倾向掩藏在简洁的文字里掩藏在楞大的喜怒笑颦里,他高明地让楞大自己在表现自己。在近来读到的包括各种报刊杂志在内的诸多记人散文中,楞大也是一个颇具特色的“这一个”。楞大没有知识,楞大没有文化;楞大也没有一吐衷肠的朋友,在儿子被河水吞没之后,他似乎也没有亲人了。楞大之“大”,大在活得淳朴活得率真活得无畏无私活得坦坦荡荡,大在秉性宽厚他的背就是人们的依靠驮得下所有的人他的博大的心容得下所有的人;楞大之“大”,大在人性所有的最美好的底色中最不可或缺的良善为本。

“混”进“水先生的语文生活”,读到了好多优美的好文;读到《楞大》,联系十几年来我对刘先生的了解,自然想到了前人的一句话:“有境界自成高格”。

“养其大者为大人”;强者自渡,善者渡人。

“太阳出来一盆火,

你家的喜事少不了我。

姑妞嫁个好女婿,

坐在轿里偷着乐。”

好喜欢,楞大敲着竹板吟唱的这个喜歌……作者:边洪伦

西塞罗《论友谊》读后感600字-给朋友Y的诗


亲爱的朋友

我将身陷一场持久的战斗

在战斗的过程中

我将失去很多

但我最担心失去你

敌人叫做消费,他告诉我们花钱才能生活,更好的生活只需要拿出更多钱交换即可

但他不会告诉你,我们放纵欲望的超前消费掏空积蓄,负债压弯脊梁,还沉迷短期回报

但是我担心失去你

因为我无法再以消费来维持联系

敌人叫做娱乐,他给我们劲爆新闻、爆笑视频、爆款文章、爆米花大片和爆炸快感

但他不会告诉你,我们已经放弃了思考,失去了对紫丁香、量子力学和法国大革命的兴趣

但是我担心失去你

因为我无法再沉迷于喧嚣的媒体

敌人叫做科技,他告诉我们日新月异,基因改造以及更多、更爽和更少的等待和服务

但他不会告诉你,历史的另一番模样,灵魂和天堂是否存在,分工社会对每个人的压榨

但是我担心失去你

因为我无法再忽略过去、自然和内心

敌人叫做增长,他告诉我们一切都能不断增长,工资、房价、股票,学历、身份、阶层

但他不会告诉你,我们需要把自己、家人、感情、过去、未来、健康都拿去和魔鬼交换

但是我担心失去你

因为我不再有利益可以交换

敌人叫做安稳,他告诉我只要管好自己的事保护好自己,其他的事不需你关心

但他不会告诉你 ,那需要失去作为人的自由,失去对道德的信念,把自己完全交出去

但是我担心失去你

因为我不再小心翼翼视而不见

在战斗的过程中

我将找回我自己

找到希望、理想、真、善、美

但是我担心失去你

我希望能为你做些什么

亲爱的朋友

请让我成为你的良心

当包装在金钱、权力、荣耀、快乐之下的

暴力、愤怒、丑恶、冷漠

在拉扯你的时候

我能让你

坚定地

站在道德的一边

站在弱者的一边

你将成为我的力量和勇气

我将与巨龙和风车战斗

即使我注定将被摧毁,即使我被连根拔起

但友谊将永存

为道者非以明民也——《道德经》读书笔记与感悟1000字


为道者非以明民也——《道德经》读书笔记与感悟1000字

【原文】古之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智也。故以智知邦,邦之贼;以不智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楷式也。恒知楷式,此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现代汉语解读】

古代按照道做事的人,不是让老百姓变得特别聪明,而是要让老百姓变得质朴。老百姓为什么难以治理,因为他们太有心机了。所以用技巧管理国家,是国家的罪人;不用技巧管理国家,是国家的福分。如果懂得这两者的区别,就是后世的楷模。如果一直按照这样的模式做事,那就是很深远的德行。深远的德行道理很深遂,影响很远,与我们一般理解正好相反,这样做才能进入顺应人心的境界。

【延伸解读】

这一章在历代被误解最多的。老子说“古之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智也”。认为要让老百姓变得愚,是典型的愚民政策。老子怎么会推崇愚民政策呢?这是很多人困惑的地方,甚至古代有人说,老子的思想就是愚民,就让老百姓变得笨一点,糊涂一点,然后管理者才好治理。其实“愚”字在古代的原意为意识守中,不跑太远,其实也就是质朴、敦厚的意思,后引申为愚蠢的意思。“智”,即为自己的利益去获取的那种心机和技巧。在我们生活中讲智慧是好事,但是这个“智”在老子《道德经》里边不是好事,老子并不赞成这种为自己的利益去获取的心机,只希望老百姓敦厚、纯朴,社会和谐,无利益冲突。如果人人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那么这个社会将陷入混乱。

更深一层意思是,老子认为要想让百姓变得纯朴,首先领导者自己要变得敦厚、纯朴,自己无为,放下自己的利益,老百姓就会跟着效仿,这就是老子这段话讲的真正的道理。如果领导者用各种技巧、各种管理技巧管理,则会启发人们心中为自己捞取的私利。你用这种方式去治理百姓的话,你就是这国家的罪人。如果你不用这种方式去管理,你就是这国家的恩人,给国家带来德行的人。用权术来治理最终会失败,踏踏实实以身作则才是成功之道。

一个正常的公司里边,管理应该两手抓,像两个车轮。一个车轮是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我们为什么要创业,为什么要办公司?是为了给社会提供价值,我们为社会提供服务,我们为了达成一个什么理想去做事,这是对员工进行教育,引导大家朝一个方向一起努力。另外一个车轮是在前边这个车轮的基础上,加上经济驱动,我们朝这个方向努力,干好工作一定有回报,你干好活工资会更高。两个车轮一起运转才是一个真正的好公司。可是我们很多企业就学来后边这一个车轮了,特别强调绩效考核,就是为了钱在做事。可是缺少了前面的那个车轮,人们为了这个钱特别容易互相冲突。

楷式,式样、模板。领导者要做的是以身作则,推行道德体系,最终能够人心归顺,社会和谐。我们一般人是怎么领导群众的?就是我命令你怎么做,因为我是领导,所以我命令你、我压迫你、我强迫你要怎么做你就要怎么做,这是我们一般理解的管理模式。但是,老子所说具有“玄德”的领导的管理正好相反,是领导者先做到,然后大家来跟着我学,来追随我,来成就我,让组织朝着一个方向往前走。跟大家理解的强迫的我的领导者,很强势,总去压迫大家,正好相反。作者:高风清扬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明诗——《文心雕龙》读后感1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文心雕龙读后感5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