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我们上高中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中外经典名著。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那么,你知道写一份读后感有怎样的格式吗?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成长比成功重要》谈的正是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成长的成长。他们并没有拥有一个比我们更聪明的大脑,所经历的教育制度和我们的也并不相同。那么,他们凭的什么变得和我们不一样了?

30个“微软小子”的成长故事证明一个道理;所有天才都是教育出来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作者把那些能够走向成功的概括为E学生:即ENJOY(快乐地学)、EQ(情商比智商更重要)、EXCELLENCE(卓越)。

李开复、许峰雄、张亚勤、沈向洋、张宏江……书中每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段生动的点评,每一句诚恳的话语都可以成为成长之路上的坚实阶梯,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才能不断成功。

成功是一个人的目标,成长是达到目标的道路,但这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的人没有能坚持到终点,有的人在挫折面前低下头来,也有的人能用正确的方法和坚强的信念取得了成功。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是一个多么有味道的句子,这是一个给人截然不同的感觉的理念。在中国这个以成败论英雄的社会,要提出这样的理念,是很具有前瞻性和革命性的。

凌志军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书,其中记录了微软亚洲研究所30余位研究员的成长故事,是一个关于教育、人才、社会的记录与总结。书中记录了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成长的成长。作者从“微软小子”的成长生活中,采撷一些平凡但隽永的小故事,他以他独特的论述,使这些小故事变得精妙独到,在这些故事里,我们看到了欢笑、悲伤、激情、惆怅,我们看到了一大批聪明、主动的孩子,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直至成功。凌志军希望借这本书,让国人改变对教育的看法,希望更多的中国学生能在这本书的鼓励下,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从思想认识上来说,做事情要注定成长更重要。有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即为过程,成事即为结果。它已经告诉我们,人所应该做的只是去某事,人的责任也只是去做,去感受这个成长。通过成长,获取经验,方法,教训,最重要的是锻炼自己。既然已明白成事在天,又何苦去看结果呢/我们的奋斗只在于拼搏的成长。只要尽为己所能,就够了。结果真的无所谓。从客观事实上分析,做事情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做一件事同样都成功的人,我们更尊重那些告自己努力而成功的人,会看不起在成长中用卑鄙手段达到目的的人,为什么他们做事有同样的结果却得不到同样的认可呢?做一件事同样失败的人,我们仍然佩服那些付出自己努力的人,就像项羽,楚汉之争,他终以失败告终,但历史百年,他在世人的眼中永远是一位英雄。为什么同样是失败的结果,却有着大相径庭的后人评说呢/正所谓,不以成败论影响,不看结果看成长。再举一个例子,拿化学课来说,如果做事结果比成长重要,那我们只要董老师告诉我们一个方程式的反映物,生成物与反映条件就行了。有何必费钱费时的让老师在课堂上做了演示实验之后,换要自己亲手做一遍呢?着就是成长的重要性。

感性上来说,没有成长就没有结果,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乌批邦”吧,它的提出者没有亲自去争取自己提出的理想世界导致无批邦永远只能是空虚社会主义,而后来者亲身实践完善了一个争取的成长,才成就了真正的社会主义。读书笔记由此说来,中结果轻成长是不是容易导致人去空想却不付注实践呢?很明显对方辩友承认了这一点,否则,就不会深思熟虑为辩论会去做准备了,而只会空等结果。

做事情的概念,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可以抽象成一个做事情的成长,就好比打篮球,当你一个人带球连过数人后上篮,即使没进,也比你在没人防的时候进一个球要舒服的多,这就是成长。

人活着,何必那么累呢?当我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那又怎么样?这一个结果可能是下一个成长的开端,或者说它本身就包含于生命的成长之中,而重要的是我们体验了奋斗的艰辛,体验了努力拼搏后成功的喜悦,这就足够了,当然,结果并不是不重要,它可以是某一时期内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理由,它可以是旗帜,可以是号角,但不是目的,我们的牡丹是趁着年轻,尽可能的去体验多姿多彩的人生,体验是一种成长,生命是一种成长。

所有的结局都已经写好,所有的泪水都一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样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青春的脚步,有多仓促就有多空洞,有多悠闲就有多空虚,有多深情就有多虚伪,有多少获得就必然有多少失落。

结果?又有谁会知道结果呢/开始的开始,是我们唱歌,最后的最后,是我们在走,不忧愁的脸,是我的少年,不仓促的眼,等岁月改变。

我们所能做到,只有在走的成长中去体会,体会成长的成长中蜕变的痛苦,体会流量陨落的瞬间心的裂缝,然后在体会中学会长大,在体会中等青春散场。

结果在远方,成长在路上,路,在叫下。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情商》读书笔记: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情商》读书笔记: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01、不久前,微博上有一则“我被班主任踢出了家长群”的热搜,引发了几十万网友转发,几千条留言。

起因很简单,一个妈妈吐槽说,自己的儿子在班里个子最矮,但却总是被安排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

她说跟班主任沟通过无果,就写了一篇文章发到了家长群里——她特意说自己没有“指名道姓”,但之后班主任很不高兴,数学老师还直接发了她儿子的试卷照片,指明她孩子学习成绩差。

最终,家长被班主任踢出了群。

很显然,这则热搜的关键词是“情商”,无论是家长写文章公开投诉,还是老师直接发孩子的试卷照片,都是一种情商不高、发泄情绪的做法,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相反把彼此境地搞得十分尴尬。

02、什么是情商?情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的能力、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能力、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

如果说,智商决定了一个人可以飞多高,那么情商则决定了一个人可以走多远。这两种能力的重要性,可以说是缺一不可。

然而,在如今快节奏生活、高负荷工作和复杂人际关系的影响下,情商相比智商而言,似乎更能体现一个人为人处世的软实力,情商是1,智商是0,没有1,后面多少个0也没意思。

因此,美国作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一书中总结到:智商高、情商也高的人,春风得意;智商不高、情商高的人,贵人相助;智商高、情商不高的人,怀才不遇;智商不高、情商也不高的人,一事无成。

这本连续畅销10年的经典书,销售超过800万册,在美国企业界和教育界掀起了一股讨论“情商”的旋风,整整影响了一代人。而“情商教父”丹尼尔·戈尔曼第一次提出“情商比智商重要”的观点,也彻底颠覆了过去人们认为智商决定一切的认知。

在书院的培养计划中,《情商》这本书收录进了书单目录。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往期书友们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希望他们的阅读感受,能给你带来一些思考与启发。

@冰花——1801期全国3班

以前根本不知道情商是如此的重要。对孩子的情商教育要从娃娃时期就抓起。小孩子在上幼儿园时能否具有那种天然的自信、好奇心,就要取决于于孩子的父母和幼儿园老师是否给了孩子足够的关怀。对孩子进行启心教育,也就是情商方面的启智教育。

@萍1801期全国5班

心有灵犀一点通,孩子与父母是息息相通的,一点一滴都在影响孩子的成长,俗话说,种下什么种子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子,孩子行为的是父母的影子,情商教育也是如此。

@米兰1801期全国2班

情商与脾气很有关系,脾气暴躁的人大多都是情商低的,没理还死倔犟,一直认为这种人没的聊,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其实可以通过沟通,直白告诉他们你不开心的原因。情绪会传染,相信沟通会提升情商,还能改善控制情绪。

@橄榄——1801期全国3班

抑郁症不可怕,可怕的是陷入进去一直不愿出来,预防抑郁症就像预防疾病,你要打一针一样简单。我们在遇到那种跟父母,跟朋友产生的烦恼没法消除的时候,特别郁闷,而且持续了一周以上,我们便可以通过写作,通过找心理医生,找好哥们好朋友诉说,而改变自己的心情。

情绪是一时的,把最烦的事情说出来有利于减轻心理压力,别害怕给朋友带来困扰,因为你的事情对你来说可能难于上青天,对局外人来说可能就是小事一桩。在生活中的烦恼事情,多跟好朋友说说,特别是男生,需要及时疏导不良情绪。

@禾惟——1712期全国5班

情绪的拿捏其实很不容易,尤其是愤怒等负面情绪,很容易被放大。就像当你生气时,会有种全世界的人都和你过不去的感觉。而当你难过时,又会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太糟糕了。当有这种情绪时,不妨试着调整心态,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不要被这种情绪所控制。

@D调E点——1801期全国12班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情绪有一个形成的过程,它会受到家庭,学校以及其他人的影响,既然情绪形成有外因的影响,那也在一定程度上告诉我们情绪是可以教育的。而如果我们能在上学阶段就做好了情绪教育,那我们的现状可能就完全变得不一样。

@Vvvvv——1712期全国6班

控制情绪真的非常重要,冲动时说出的话和做过的事也许真的会后悔莫及。至于孩子,打开广阔的视野真的很重要,去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不同的人文环境,孩子的成长会因为这些陌生人而产生变化的。

任何事情都不该操之过急,特别是对孩子,耐心,耐心与沟通最为重要。情绪的掌控没有谁能真的做得好,但它是一门我们需要花一生时间来探寻的答案。

@张冬爱——1712期北京1班

情绪是可以教育的。如果一个孩子能从小就学到情绪教育的课程,也许真的能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通过学习一个普通人从婴儿到15岁之间的情绪m.i1766.com成长过程,让我们明白了,如果我们能在这成长过程中遇到任何情绪问题,都有开展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情绪教育课程,那么我们相信我们在遇到任何困境,都会更坦然更快乐的去处理好!

@梦——1802期广东3班

情绪对人生造成的影响我深有体会。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暴力家庭。我的父亲凶暴,对一家人的影响都不好。所以我为人母之后非常重视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我也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我能满足孩子的尽量满足他,不让他心里上受到伤害。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想让他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好你自己要是这样的人。言传身教很重要。

以上精选9条关于《情商》一书的读后感,希望对于其他同学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所帮助。一边看书,一边分享读后感,更利于思维的发散和认知的提升。

情商反映一个人做人的表现,智商显示一个人做事的本领,用智商解决问题,用情商面对问题。因此,我们在不断提升自我的路上,还应该不断的培养自己的情商,增长见识,教育子女,与人相处,做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有用之人。

《芳华》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芳华》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今天终于看完了这一本书,看到最后才懂得萧穗子父亲的转变是那么的顺理成章,才知道何小曼的怪异与孤僻是多么的情有可原,才明白林丁丁的市侩与伪装也是人性的一面。但最让人痛心的却是刘峰。那个助人为乐的刘峰,那个舍生忘死的刘峰,那个即使落魄也不忘克己复礼的刘峰,是所有人期待的刘峰。但这不是刘峰的全部,也许当他把手伸向林丁丁的那一霎,才真的做回了自己,一个有七情六欲的自己,一个不必压抑的自己,一个有“人味”的自己。可悲的是,击败他的不是子弹,不是苦难,而是世俗的道德绑架,是被掩埋的红色年代,也是人性最刻骨的丑恶。一开始并没有想到最后何小曼和刘峰在一起了,我老是觉得他们的人生除了那次送行,之前的举高,就没有交集了,但命运还是开了一个玩笑,最后他们彼此互相依赖互相相信却没有真正在一起。而我们,大概是“年少芳华终一梦”。作者:彭丽娜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心得体会

三毛调皮地像个孩子,看到男孩子打架,远远驻留也就算了,还把他们的脚踏车骑走转一圈等打得差不多了再回去……我想看到这一段的读者大概都会是一头黑线吧……

有趣的三毛啊,却在《死果》这篇文章里差点儿丧命,读起来真的是让人紧张得不行,字里行间透露着诡异与死亡的纠缠,撒哈拉绝非善地啊。

三毛可不能再调皮了,这次捡到铜片随便带真得是太吓人了,不如开车去捕捕鱼,捡捡贝壳好了,说不定还能碰到海螺呢。撒哈拉是平淡的,撒哈拉是粗糙的,撒哈拉也是幸运的。幸运的撒哈拉有着小镇这一片绿洲,小镇的撒哈拉威人有着西班牙和中国的邻居,女人们可以跟着学算术、裁缝,可以看到男女平等的家庭——尽管是昙花一现,造不成什么太大的影响。很多年以后,再有读过三毛的人踏上这片土地,大概会记得那“飞上”房顶的山羊吧。黄沙四溅,半年一万六千里行程,频繁更换的车胎诉说着心灵的里程。一桶桶汽油燃烧殆尽,有欢乐的,有痛苦的,全都是生活的延展与渴望。爱情啊,就融入到这一路风雨中了。假若遇到了正咬着嘴唇写着这些文字的三毛,只想道一句:岁月依旧,万请珍重。作者:李明哲国金

《智慧比漂亮更重要》读后感


这本书的作者是乐多多。书里主要讲了:一个长相比较丑,戴着牙套,有点婴儿肥的袁媛,被男生嘲笑成“钢牙妹”,甚至还被男生们评选为“丑女”。因此她十分自卑。小樱桃决定让她走出心理阴影。于是,小樱桃的朋友兼班花思悦,带着袁媛换了个发型,把厚重的眼镜换成了隐形眼镜,整个人变好看了,也不那么自卑了。

后来,她在网络上发表了连载小说,此小说风靡全校。本来十分喜爱此小说的男生以为作者和袁媛只是同名,后来当他们知道袁媛就是小说作者时,没有再嘲笑她,还十分佩服她。袁媛也明白了:智慧的头脑比美丽的外表更重要。

智慧比漂亮更重要,我也明白了这个道理。现在所有女孩都爱美。爱美虽然没有错,但是她们爱的“美”都是外表的美。其实,比外表重要的东西多多了,比如自信,自信也是一种美。比如能力,一个外表美丽但是没有能力的女孩,和一个外表丑陋却很有能力的女孩比起来,我觉得后者更好。

所以,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读后感


近日,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这本书,它带给我几多感动与思考。此书没有大谈教育教学的高深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朴实、真实的故事向我们再现了李老师平凡而又幸福的教育生活。这些故事是教育的故事,更是生命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李老师对幸福的理解和对好老师的标准的认可外,就是李老师与乐山一中未来班的孩子们三十多年的师生情谊。

李老师说:“坚守教育信念不是为了什么优秀,而是自己的快乐。别在意优秀不优秀,要在乎你自己每天是否幸福。因为幸福比优秀更重要。”其实与人的一生来说,真的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优秀”与否是别人的评价,是用别人的眼光看自己,而“幸福”与否是自己的感觉,是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拥有了好心态,便拥有了幸福。一个人的优秀与幸福并不矛盾,二者完全可以和谐统一。但当在某种情况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向“优秀”靠近的过程中,也许并没有获得别人所谓的“优秀”时,我们是不是该考虑到没有什么比一颗自由而幸福的心更重要了?李老师在三十几年如一日的教育工作中,始终保持童心和爱心,在孩子生命的逐渐丰盈中,在年轻老师们的成长中感受到幸福。其实在我的周围,也不乏这样永葆童心和爱心,坚守教育信念,默默奉献的老师们,他们的经历同样诠释了“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的理念。所以,我作为老师,作为孩子的家长,在和孩子们当下的生命相联系时,一定要明白,也要让孩子们明白,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当然,承认“幸福比优秀更重要”,并不是说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就可以不思进取。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更应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心,追求自己认可的优秀。在追求优秀、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优秀”我们没有,也不要紧,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我也很幸福啊!李老师自己认可的“优秀”就是他给自己拟定的“好老师标准”——课上得好,班带得好,分考得好。他说这样他就有了安身立命之本,因此也就拥有了行动的潇洒和心灵的自由,拥有了幸福。李老师也说到了阅读和写作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这应该作为我们每个力求成长的老师们业余生活的必修之课吧!作为教师的我认为,只要脚踏实地地工作,教好书,带好班,不断学习,努力成长,爱孩子并让孩子在爱中快乐成长,我就是幸福的!一句话,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在平凡中选择坚守,简单中感受快乐!

本书中最最令我震撼的是李老师与乐山一中未来班的孩子们三十多年的师生情谊,它就像一部现实版的经典童话,点缀着李老师和未来班孩子们几十年的生活。 未来班是李老师教师生涯带的第一届学生,李老师一直以善良、正直、勤奋教育和勉励孩子们,和孩子们和谐共处,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他为孩子们取班名(未来班)、定班规、制班徽、写班歌(唱着歌儿向未来),还请当时大名鼎鼎的歌唱家谷建芬老师为班歌谱曲。这在当时的教育界恐怕是第一个。不仅如此,李老师还把每一个孩子的照片以及与孩子们相处时的精彩瞬间永远保存着。孩子们毕业后深深记着这位可敬可亲的李老师,隔三差五的搞同学聚会都请来了李老师。尤其是他们初中毕业三十年后,搞了一场大型的师生聚会,请来了当年的所有老师和全班同学(除确实不能赶到的之外)。聚会现场(时隔三十年),李老师竟然能呼出每一个“孩子”的名字,他的电脑中有每一个“孩子”的照片,他的头脑中有每一个“孩子”的故事,每一个“孩子”都记得她的要求:正直、善良、努力、勤奋……读到李老师与未来班“孩子们”相聚的激动人心的场面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仿佛亲眼见证了这一幕幕,仿佛看到了一位用心做教育的老师收获了累累的硕果。这一幕幕,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本真,我再次体会到:原来,教育无需那么功利,教育守住本真乃是底线。聚会结束后,未来班的每一个“孩子”都用心写出了此次聚会的随笔,在李老师的修改和编辑下,出版了一本精致的毕业纪念册《让青春告诉未来》,李老师和未来班的“孩子们”共同获得了生命中一份珍贵的礼物。

李老师曾打过一个恰当的比喻,把求职比作谈恋爱,把教书比作结婚。在教书这场持久的婚姻中,李老师始终把教育当作他永远的“初恋情人”,所以,他能够在教书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幸福,同时,他也让这场“婚姻”中的学生、同事因他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李老师的幸福让人羡慕不已。希望在自己以后的教育中也能像李老师一样,让学生和自己都感到幸福。

喜欢《《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