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亲子读书读后感的读书笔记

亲子读书读后感的读书笔记

《魏书生和欧阳代娜的教书育人之道》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在我们在读一本中外经典名著时,会从中感受到与我们以往认知中不同的东西。当我们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可能也会改变我们对事物以往的看法。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那么,在中外经典名著中你最喜欢看哪一本书籍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魏书生和欧阳代娜的教书育人之道》读书笔记心得感悟”,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魏书生和欧阳代娜的教书育人之道》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寒假我阅读了《魏书生和欧阳代娜的教书育人之道》受益匪浅。

魏书生是教育界的一个传奇人物,他身兼数职——校长、班主任、语文老师和三十多个社会兼职,他在不考试,不批改作业,不死记硬背的情况下,却创造了同年级卓越的成绩,令人折服;欧阳代娜一位教育名师,主张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活跃的思维,她曾经执教三年的初中学生与当年同一届的高中学生一起参加高考,初中生水平高于高考平均分10分,引起轰动。高中语文知识浩如烟海、晦涩难懂,在她教育的学生看来简单,奥秘之处在哪呢?所以两位名师的成功之处让我们思考和探究:什么才是对学生有益的东西,怎样利用40分钟,让学生有所启迪,感受到汉语言的包容丰富。因此我从书中得到一点思考。

第一,要有责任之心,谨记孩子未来,用心做好道德教育。魏书生老师的教书时间,自己调侃道只有十分之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懒老师,但他却用一半的时间用来进行常规管理,他强调育人尤其是进行思想教育,他说即使一个不会学习的孩子,你经常的培养他的习惯,做其思想工作,给予关注,他就会激发学习兴趣,亲其师,信其道。

他强调生活无小事,小事情才是磨练学生心性重要途径,低头捡起的一片纸花,整齐摆放的学习用品,良好的书写习惯,每天坚持的一分钟演讲,一句名言的积累和合理规划学习时间等,就是这些简单小事情成就了孩子,因为这些点滴的背后是学生的自律,是独立,是人格的成长,他将思想教育寓于讲读、作文、课外活动等,任何教学事情都和班规、制度相连,来达到育人的目的。所以育人尤为重要。

第二,要有反思之心,提高素养,坚持探索教育方法。魏老师是一个很有办法的老师,是一个爱思考的老师,“日日自新无歇时”每天都在完善和解决常规生活中问题,精进不休。16本工作日记,纸张铺开的是魏书生老师对教育的思考,如怎么发展学生智力,如何激发学习兴趣?一堂课该怎么上?魏书生老师都提供了翔实、可操作性强案例。如读书,提出了四遍八步法:一跳读,二速读,三细读,四深读我们有法可循。还有很多,比如记忆的方法,提出了最佳密度,记忆的最佳时间,联系归类等等,还有别出新裁的记忆体操。成体系的方法,都是反思学习得来,没有深度思考,没有日积月累,这些方法不是一日之功就能形成的。从精深的专业知识到博大的文化知识,从教学基本技能到班级的管理方法,都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生动有趣的灵魂才能摇动孩子们的灵魂,博览群书的思想才能有震撼人心的洗礼,一个寡见鲜闻之人显然是不适合这个职业的。去伪存真,去芜存菁,将生活中的小事记录下来,成为最好的经验。

教育的本质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愿我们也像魏老师一样,“我以我心付童心,笑看花苑迎朝阳”,做有温度的教育。作者:孟秋霞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魏书生教育思想专著》读后感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开发智力、启蒙智慧的钥匙。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为了使学生对新课产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智力水平等因素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数学游戏,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态度。这样一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引出:10 个数字娃娃去郊游,9最大,是队长,9命令其他数字排好队,他看见0最小,走到0面前骄傲的对0说:“你呀,没头没脑的,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了非常伤心,这个时候,1走到0旁边,和0一起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对付9,猜猜看,1和0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数字娃娃1说:“我和0站在一起比9还大,你说对吗?”这样,不仅儿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到训练和培养。

二、巩固记忆,游戏深入。

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学生对于大量的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做口算题时,教师可以采用速度接力赛跑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学生很乐意的来参加比赛,再次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

三、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的学习。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的实践也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裨益。

例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 中,“ 2” 和“ 7” 是一组好朋友,“ 3” 和“ 6” 是一组好朋友。)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

四、在竞赛中,紧张积极的学习。

大量事实表明,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低年级学生求知欲望强,表现欲强,希望自己 能受到 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赞扬。教学中,可开展“比一比”、“争当小小数学家”“算术擂台赛”等学习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比一比,赛一赛”“夺红旗”之类的竞赛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映快,在“玩”、“乐”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

总之,在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的新课程实施之际,让数学游戏更恰当的融入课堂,我们有必要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这将是很有意义的尝试。

《爱心育人》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爱心育人》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暑假中我看了一本有关斯霞教育生涯的书《爱心育人》,全书分两部:第一部为“育人之道”,是斯霞老师本人撰写的在各报刊上发表的有关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论述。包括“教育思想篇”、“教学思想篇”和“家庭教育篇”;第二部为“斯霞之路”,是记者专家们撰写的有关斯霞的教育事迹、教学经验的报道特写和评述。包括“爱心育人”、“师生楷模”、“霞红满天”。精彩的故事和感人的事迹深深地吸引了我。捧读这本书,我就被书中的描述所折服。就这样,我陶醉着、感叹着进入了一种会意忘文的阅读境界。

看后的最大感触就是斯霞老师年轻的心。十年后,当她重新走上讲台时,她已是六十几岁,按说这么大的年纪加上生活的磨难,她该好好地享受晚年了,但她却又走上了她钟爱一生,追求一生的讲台,当她重新走上讲台时,她便焕发了青春,恢复了年轻。

我想,斯老师之所以永远年轻,是因为她有一颗伟大的爱心。爱教师职业,爱学生,无限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斯老师从18岁当教师开始,一生只爱教师这一行,爱得痴迷,爱得纯真。她曾主动放弃过当官的机会,地位不位所动;她从未有过跳槽谋利的杂念,金钱不位所动。她只喜欢当小学老师,只喜欢学校。对于从事教师职业,她终身无悔。斯老师的心里只有学生,学生的衣食冷暖在她心里,学生的头疼脑热在她心里,学生的举手投足在她心里,学生的学习品行在她心里,学生的一生未来都在她心里。斯老师爱学生是一种真挚的师爱。斯霞曾说:“我爱学校,我喜欢孩子,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我感到自己永远年轻。”学校与学生是斯霞老师的快乐之源和生活寄托。

斯霞老师之所以永远年轻,是因为她有一颗珍贵的童心。童心是智慧之树的小嫩芽儿,是创造之花的花骨儿;同时,童心也是师爱的源泉。童心永驻,正是斯老师高尚师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善于把握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其敏感的童心,读书笔记及时捕捉孩子们的童趣,急儿童所急,想儿童所想,爱儿童所爱,恨儿童所恨,悉心呵护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斯霞老师之所以永远年轻,是因为她有一颗领异标新的进取心,斯霞堪称一位教育改革的弄潮儿,识字教学改革,她独树一帜;锲而不舍,不断创造出新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方法。一个创新意识强的人,她必然会自觉地接收新的信息,她的思想观念就不会陈旧,她的精神状态就会永远保持进取的蓬勃的朝气。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心,才能点亮童心。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希望我也能像斯老师一样,尽力用放大镜去看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优点,多表扬和鼓励学生,多用爱心与学生交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爱每一个孩子!

《正念之道》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正念之道》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1、“我们之所以会忙来忙去,目的就是为了摆脱当下的生活体验,以便能到达一个更好的目标。这便是指导我们生活的快乐原则所导致的结果。”

书上说,“正念是一心一意面对一项任务”,我从来是一个急迫的人,害怕竞争的压力、害怕时间的流逝,这种焦虑总是迫使我同时做两件、甚至三件事:刷微信的时候要听歌,因为可以一边聊项目、一边学唱歌;做面膜的时候要看美剧,因为保养的时候也不能忘了学英语。这种感觉,好充实、好正能量、却好惊慌……

是的,想要做的事永远做不完、想要变好永远没有止境,所以我们只会越来越惊慌。

所以,“一心一意面对一项任务”并不难,难的却是接受现实的、不完美的自己。

2、在面对那些不可避免的事物所带来的恐惧感时,大多数人会尝试用自我完善的方法来抵御这些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第一点,推导出来的结果就是“自我完善”。

绝大多数时候,我都坚信自我完善的意义所在,而且它的确对我有所助益,唯一的问题是“自我完善”是没有止境的,可人生却是有止境的,我们总是希望任何事情都能变得越来越好,可万事万物都具有非永恒性却是一个事实。何况,很多时候,那些我们以为只要我们做到就能让自己变得更开心的事,最终对我们的心情并没有太大的帮助。所以,或许有句话是正确的——在我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我们到底幸福还是痛苦,在很大程度上同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处境有关,而不是由我们的处境决定。

实际上,企图否认现实的努力正是我们很多痛苦的根源所在。

3、正念并不是要清空我们心中的念头,它带给我们的是某种观察世界的方法,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能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念头仅仅就是念头而已,而不是认为它们必然能够反映外部‘现实’。”我们过于习惯给自己的生活划定一条内心的叙述轨迹,并且趋于相信自己所叙述的内容的真实性,因此,换个角度来看待事务反而就变成了一个阻碍我们的巨大挑战。

我从来没有觉得《小公务员之死》是一部讽刺小说,从来没有,因为我们身边并不缺少这样的人,或许没有表现得那么突然,但因为一份工作或者一份感情而日渐憔悴、身心被掏空的绝不是个例,特别是善良的女孩。

“领导给我发消息我十分钟后才回复,他会不会生气?”、“男朋友今天没有来找我,是不是喜欢上其他女孩?”、“有个男孩今天请我吃饭,是不是对我有感觉?”

每一天,都会听到这样的句子。

似乎,越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越是难以把握“想法并非现实”这个观念。因为我们是如此坚信自己的想法和判断,相信自己是福尔摩斯,可以从蛛丝马迹中探寻到真相。这或许源于我们是如此急切地想要控制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容不得“被动的接受”。

其实,现实是什么并不可怕,念头对与错也不打紧,最折磨的,往往是猜测的过程。

听《魏书生教育思想报告会》有感


幽默风趣、笑语不断,这是《魏书生教育思想报告会》给我的总体感受。

这样的报告会没有庄重严肃的场景;没有激情澎湃的语言;没有高深莫测的道理。整整一天的报告会,一个人、一张嘴,侃侃而谈;不哗众、不取宠;听来不觉冗长、不感乏味;陶陶然乐在其中。

座无虚席的会场中充盈着魏老师平近有力的声音。他那瘦弱的身体里似乎蕴藏着巨大的精神能量。他时而快板式的排比句式;时而评书式的事例讲述;时而表演式的情景再现;不由得让人感叹他“真是太有才了!”

用一颗平常心,回归人性的本真,回到教育的本相。他这样说道:“用平平常常的心、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多么质朴的语言,却道出了一种类似于禅学中顺其自然、怡然自得的心境。“自己管不了的事不管,自己管得了的事好好干、赶快干。”这样的语言看似消极,他所强调的却是立足现实、抓住眼前的实干精神。大事没得做,那我们就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日积月累,多了见识,长了才干,练了本领,当机遇来临时,方能大显身手。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遇到什么困境,不要“说冷话、撒冷气、吹冷风、放冷箭。”要以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积极的状态去应对。降低生活的成本,快乐地、自得地活在充实而强大的内心中。

魏书生老师还向我们推介了他的“注意力体操”。这便是一种愉快的生活工作观。要做到“身体松、心灵静、呼吸匀、情绪乐”。

当我们以一种饱满的热情,踏踏实实地把一件事反复干、干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从从容容、快快乐乐、如诗如画、如歌如舞的时候,自然就能享受这种低成本生存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了!

《《魏书生和欧阳代娜的教书育人之道》读书笔记心得感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亲子读书读后感的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