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读悲惨世界有感600字作文

读悲惨世界有感600字作文

读《悲惨世界》有感之善良的力量。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中外经典名著就很有必要。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看过几本中外经典名著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读《悲惨世界》有感之善良的力量,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最近读了的雨果《悲惨世界》,感慨颇多。文中最打动我的是冉.阿让的故事。因偷取一块面包最终成为被判处十九年苦役的冉.阿让,获释后,他疲惫困顿地推开了主教大人卞福汝的大门,好心的主教大人收留冉·阿让过夜,却不想冉·阿让偷走主教的银器并潜逃。主教大人善意的谎言让冉·阿让幸免被捕。感于主教大人的恩惠,冉·阿让化名马德兰来到蒙特勒小城,从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十年后,凭借一手办起的玻璃首饰生产工厂,冉·阿让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并当上市长。

看完冉.阿让的故事,我不禁为卞福汝主教的做法拍手叫好。因为主教的仁慈,他完成了对一个堕落的灵魂的救赎。

我一直相信,善良具有一种神奇的感化力,它可以让邪恶的灵魂得到净化,它可以使微弱的人性之光穿透深夜的黑暗,从而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的社会到处充满了欺骗,甚至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进行敲诈,导致人们做好事时总是思前想后,迟迟不敢向需要帮助之人伸出援助之手。

老人摔倒“扶不起”,北京小伙子地铁口出口伤害两名外地女孩却无人相助,大明星孙俪不再愿意资助贫困学生,这些令人痛心的现象产生的原因相信我们都是心知肚明的。

毕竟,付出一份善良却收获一份伤害,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最终却被一把拉进万丈深渊的滋味,谁还想一次次去体味和感受?然而,我想说的是,尽管我们个体的力量是薄弱的,一个人善良的力量也是微乎其微的,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相信正义的力量。读书笔记什么是真正的善良呢?我觉得真正的善良就是,即使尝遍了人世间种种黑暗,却依然有勇气坚持自己那份行善的初心。就像卞福汝主教一样,就算自己被偷了最心爱的银器,但是却不因此怀恨在心,趁机再次让冉.阿让回到狱中。而是选择替他圆了一个谎,逃过一劫。

倘若主教是一个睚眦必报的小人,那么估计这个世界上增加的不是改邪归正、充满正义的冉.阿让,而是增加了一个愤世嫉俗伺机报复社会的恐怖分子吧。

当然主教的善良超过我们一般人,他的包容和忍让已经超乎我们的想象,因此他行善的力量也非同一般。所以我觉得,“勿以善小而不为”,让行善的力量像一滴滴水,最终汇成一条大海。

悲惨世界读后感:愿每个人都愿意坚持内心的那份善良,相信善良的力量最终会完成一次次邪恶灵魂的救赎。相信这个世界上,好人多余坏人,正义最终能战胜邪恶。文/陈荣荣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读读《悲惨世界》有感


愤怒与悲悯,这是我对这本书的感受。

冉阿让是一个苦役犯,他被卡福汝主教当作客人,冉阿让开始忏悔,并在另一个城市当上市长,他和一个名叫珂赛特的女孩一起生活。最后,女孩出嫁了,冉阿让也赎了他的罪。

看完这本书,我心中真是五味杂粮交织在一起。其中人性的贪婪让德纳第一无所有,竟然利用自已的女儿赚钱,他不劳而获,满脑子的坏主意,让人看见他就厌恶。与之相反,警察沙威则是让人恨不起来。他本身是没有错的,只不过他的那些美好品质被引入歧途,让人厌恶罢了。我们的主角冉阿让则是一个想要报复社会的人,不过后来,他改变了,变得为他人着想,乐于施舍。可是,尽管如此,想要害他的人还是有增无减。

以前的社会如此,我们现在的社会仍旧如此。前不久的滴滴事件,一直在告诉我们人性的黑暗。我们的社会正缺少像卞福汝主教这种人,人的心灵本来纯洁的像一张白纸,可是由于各种原因,这张白纸上开始染上了各种颜色。造成这种原因的有很多很多。其中,家庭有很大的关系,你家里面如果产生家暴,那么这家的孩子可能是更加专横、脾气暴躁。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相互尊重、敬爱,那么孩子以后甚至从小就懂得谦虚、尊敬他人。可惜,现在这个社会,跟雨果笔下的世界里有什么两样呢?网络的飞速兴起,已经带来了灾难!人们都觉得打几个字没什么关系,却殊不知给别人多大的精神伤害!安医生与丈夫去游泳,有两名男生冒犯安医生,却不道歉。男孩的父母将安医生堵在洗手间打了一顿。还在微博上投稿,网友开始用语言攻击安医生一家,安医生最终选择服药自杀!这可是逼死了一条鲜活的生命啊!

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如卞福汝主教一般,帮助而不是伤害他人!

悲惨世界简介_悲惨世界主要内容


悲惨世界简介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是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

悲惨世界主要内容_悲惨世界简介

冉阿让年轻时为了给饥饿的弟妹偷一块面包还是什么吃的被捕入狱,又因为刑期内逃狱延长了刑期,结果最后一出狱已经成了一个大叔,他对社会充满了憎恨,想要报复,却遇到了一个很好的主教,感化了他,他因为路上阴差阳错的抢了一个小孩的一块钱,再次被追捕,他隐姓埋名拿着主教给他的钱去一个小镇上开办了工厂,成了人人爱戴的富翁和镇长,但终于还是被一个叫沙威的探长知道了他的身份不得不继续逃亡,然后他收养的一个女儿爱上了一个反革命份子,他也被卷入了战争,他的善行终于感动了沙威,沙威放过了他但因为自己违背了自己的职责而自杀,冉阿让最终病死在女儿怀中,是很好很好看的一本书。

悲惨世界主要内容_悲惨世界简介

悲惨世界是讲述主人公:冉·阿让为了养活姐姐的七个孩子偷了一片面包,被判五年苦役,在监狱中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途中越狱四次,都没有成功,并且因为越狱还被判了14年的苦役。直到十九年后才被释放,可出乎意料的是这种释放并不是真正获得自由的意思,而是假释犯,终身都要背着苦役犯的罪名,没有身份,只有一个编号陪伴着冉·阿让:24601。

出狱后,好心的主教收留了又冷又饿的冉·阿让,给他了一个温暖的家。可冉·阿让并不领情,反咬一口把迪涅主教的所有银器都偷走了。很快冉·阿让落网了,在警察准备要带走冉·阿让时,迪涅用仁爱感化了了冉·阿让。读书笔记告诉警察说银器是他送给冉·阿让的,冉·阿让被迪涅主教感动了,发誓以后要做个好人,他重新做人,化名马德兰,开设工厂,成了富翁,还当上市长。

但是社会并不容许犯有前科的人,他在商马第案件的庭审上自首后又被捕了,在成功逃脱了沙威的追捕后,将女工芳汀寄养在德纳迪埃德小酒店里的私生女柯赛特领回,抚养成人。本应享受平静的生活可沙威却不放过冉·阿让,一直追捕。

柯赛特长大后,在公园里遇上具有共和思想的年轻人马吕斯,两人一见钟情。这时爆发了一场共和党人的起义,冉·阿让将在街垒战中受伤的马吕斯救出,成全了一对年轻人的婚姻,但自己却一再受到误解,最终抑郁成疾,最后在柯赛特和马吕斯的怀里永久睡下。

悲惨世界主要内容_悲惨世界简介

《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命运,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全面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

小说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欢迎。到了20世纪,它又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同样吸引了无数的观众。小说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

农民出身的贫穷工人冉阿让有一次看见姐姐的几个孩子饿得直哭,于是去偷面包,不幸被人抓住,判了5年徒刑。他几次越狱,被抓回来又加判了共14年刑期,结果为了一块面包坐了19年的牢。

出狱之后,冉阿让到处遭人白眼,没有工作,没有饭吃,他发誓一定要向社会复仇。这时,一个叫米里哀的主教感化了他,他决心行善积德,做一个好人。

他化名马德兰,在一个城市办了个工厂,成为富翁。他为贫穷的人提供就业机会,给他们饭吃,给他们房子,他处处乐于助人,被市民们选为市长。

这时,市里来了一个叫芒汀的姑娘,她原是农村姑娘,到城里做工,被人诱骗生下一个女儿。她把女儿珂赛特寄养在一个旅店老板家中,老板是个恶棍,趁机敲诈她,芒汀被迫卖掉美丽的头发、漂亮的牙齿,又卖身当了妓女,最后贫困交加,病得奄奄一息,冉阿让听说后立即去照顾她,答应在她死后抚养她女儿珂赛特。

这时,警察沙威正追捕失踪多年的苦役犯冉阿让,在马德兰市,他抓住了一个贫穷的工人,认为他就是冉阿让,准备把他送进监狱,为了救这个无辜的工人,冉阿让挺身而出,主动承认了自己的身份。他又落入警察手中,去监狱的路上,他设法逃脱了。

冉阿让马上找到珂赛特,带着她躲在一个僻偏的修道院里。多年过去了,珂赛特已长成了一个漂亮的大姑娘,她和一个共和党人马吕斯相爱了。1832年,巴黎爆发了共和党领导的起义,遭到七月王朝的血腥镇压,马吕斯身负重伤,冉阿让冒着生命危险通过下水道把他救了出来。

读书之《悲惨世界》读后感1000字


世界名著悲惨世界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1000字左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作者:魏怡彤

在假期里我读完了《悲惨世界》这部小说,之前对这部小说只是简单的了解它的故事背景和大致情节,然而当我静下心来读完这本名著,便觉得自己已经被雨果先生笔下那个“悲惨世界”所震撼。这本书在黑暗的世界中,文中的爱与善,却照亮了整本书。

金庸大师的《神雕侠侣》中,郭靖对杨过说,善与恶,都在一念之间。一念之差,杨康成了人人唾弃的卖国贼;一念之上,郭靖成为国之大侠,杨过成为神雕大侠。《悲惨世界》主角冉阿让失了业,跑到面包店偷了一个面包,被判入狱5年。他多次越狱被抓回,前后一共在牢中做苦役19年。出狱后冉阿让再次犯罪,偷走了米里哀主教用餐的银器。这些都是他的人生不能消除的“黑点”,一念之差险些坠入地狱。然而无论他是贫穷的失业者,是背负着囚犯身份的苦役犯,还是一个了不起的“马德兰市长”,他内心的善与爱依然存在。这体现在他一直帮助穷困的姐姐抚养七个可怜的孩子,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而偷了一块面包。

这体现在他接受了米里哀主教的教化感召和坚持了自己想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为贫穷和值得同情的人们献出了自己的人生。这体现在他冒着可能被认出来的危险救下了老人、放弃了一切已得到的地位与荣华,以再一次进那已经呆了19年的牢房为代价,救下了那位被冤枉为“冉阿让”的无辜者!这体现在他救了落魄的女人芳汀,最后收留了她的孤女柯塞特。

这体现在他以德报怨,救赎了统治者制定的社会秩序的坚决维护者——沙威。《悲惨世界》中有句非常经典的话正是冉阿让的真实写照“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冉阿让是作者笔下那个“悲惨世界”的“光明与爱”的救赎,于一念之上,也在乱世中救赎了自己。

如果说冉阿让在作者笔下是旧世界的救赎、新世界的开拓者,那沙威便是旧制度的维护者、牺牲者。沙威的追求就是把他眼中的那些罪犯——游民无赖,小偷,杀人犯,妓女之流全都送进监狱,送上断头台,永世不得翻身,所以他一旦证实马德兰就是冉阿让,读书笔记就会毫不客气的将马德兰抓起来投进监狱,他不承认冉阿让的品质高尚,做了很多好事。沙威对下层人民冷漠无情,觉得下层人民都是渣滓;对上层社会宽容,认为上层社会神圣不可冒犯。绅士调戏妓女芳汀,芳汀与绅士厮打在一起,沙威以冒犯绅士的罪名,无情的判芳汀入狱6个月,不顾芳汀入狱后孩子无人照顾,不惜与市长顶撞也要把芳汀送进监狱。当往日确信的事物在一一崩溃,头脑中的秩序乱套了,可遵循的教条消失了,他选择了投河自尽!

沙威的冷酷无情和愚昧让人痛恨。而他奉命监视起义的大学生时,对掌握的大学生情况迟迟不报,有着精英思想,觉得大学生是上层社会的人,是社会栋梁。当沙威再次抓到冉阿让时最终放了他。又让人感觉到可叹。沙威以死表明自己忠于自己的职守,当旧制度不能适应新社会,沙威作为旧制度的维护者,选择了与旧社会一起消亡。

悲惨世界读后感:整部小说在于怎样揭露这种社会压迫如何把人间变成地狱,比如德纳第在乱世中沉沦,为了钱财不惜一切进行诈骗,一时声称自己是演员,一时又说是画家,但再高明的欺诈手段高,也掩盖不了自己丑陋的内心。德纳第夫妇一面向芳汀索要大笔大笔的赡养费,一面惨无人道地虐待着芳汀不谙世事的小女儿珂赛特。比如芳汀在乱世中挣扎,这个美貌而孱弱的女子,经历了感情的欺骗和抛弃,因流言缠身失去了工作,为了付清赡养费,她甚至出卖了自己的全部!

“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而又万般无奈的人世间。”雨果先生创造了一部反映法国现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长篇史话,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现实,而仁爱的“人道主义”是这个“悲惨世界”的最终救赎!

读书之《悲惨世界》读后感4000字


你有多幸福,他就有多不幸——《悲惨世界》读后感4000字:

文:辛夷。一开始接触这本书,以为里面可能尽是悲惨的遭遇及遭遇后的悲凉,谁知看下来,除了怜悯之外,更多的事震撼与感动,震撼社会描写之广,感动人物刻画之深。书中所展示的苦难其实很多都像被缩小而又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也不想以一种俯视或仰视的视角来对此进行说些什么,我只想像个身临其境的体验者来写下我的真实感受。

冉阿让作为书中的主角,绝对是令每一位读者信赖、敬佩的,尽管书中写了他经历了多少多少的磨难与不幸,但我想这并不是雨果所要表现的主题,而是在于他历经千辛万苦过程中的态度及过后的依旧如初,他就像黑暗中的一线亮光,所有的苦难都使得这线亮光更加夺目,让人真正体会到书中所言“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年轻时为了不让侄子挨饿去偷了一点面包而被捕入狱,在关押期间越狱失败又加刑至十九年,十九年,一个年轻人在狱中度过了芳华般的十九年,的确令人扼腕叹息。出狱后,没有人愿意收留他,甚至将他驱逐出门,直到被一主教收留,不久他偷走了主教的银烛又被捉住,然主教并未怪罪于他,反而说这是自己主动赠送的。冉阿让释放后流下了十九年来的第一串眼泪,这也使冉阿让日后不断地灵魂救赎,终于,冉阿让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明了物美价廉的玻璃品而致富,最终当选小城的市长。

在小城中,冉阿让救助了沦为风尘女子的芳汀,芳汀原是淳朴美丽的姑娘,却因为被男友抛弃又产下私生女而逐渐变得落魄,芳汀与女儿相依为命,一直处于流离失所状态,芳汀不愿女儿跟着自己受苦而将女儿柯赛特寄养在泰纳迪埃的旅店里,自己独身一人来到了冉阿让生活的地方并在冉阿让经营的工厂工作。芳汀始终相信女儿过得比之前要好,但旅店主始终以各种理由逼迫芳汀寄钱过来,即使这样,女儿柯赛特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反而备受压抑。芳汀心想,只要女儿过得好,自己再苦又有什么呢?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在芳汀身上得到了完全的体现,为了满足旅店主不断提高的费用,芳汀剪掉了自己的秀发、拔掉了自己门牙,最后含着眼泪出卖了自己。有次一位纨绔之人把雪放进芳汀的衣内而遭到芳汀的反抗,明明自己的受害者,最后却因为自己的身份反而被捕,正巧遇见乐善好施的冉阿让,冉阿让决定救出芳汀并照料她的生活。

本以为至此冉阿让将不会受到曾经犯过罪的影响,从而过上常人般的生活,谁想在一次偶然帮助滑倒马车被压的人而被警察沙威识破,而就在沙威向上司提出逮捕的时候,上司传来“冉阿让”已经被捕,原来是那位“冉阿让”长得与真正的冉阿让很相像而成了替罪羊。面对本是“幸运”的事,却使冉阿让挣扎不已,煎熬所带来的痛苦令冉阿让受到极大的捶打及考验,最终趁着夜色前往刚好正在审判的法庭,冉阿让坦白了一切,但所有人都认为这位市长的冉阿让是在开玩笑,冉阿让像是据理力争般地述说来让人们相信自己说的话,这是何等的博大与勇气才能走到这一步。此时,芳汀也因得了重病奄奄一息,芳汀告诉了冉阿让所有,在留以一张与旅店主达成接收柯赛特的纸条后不久便与世长辞。

冉阿让又被捕入狱,但一次航海过程中,冉阿让冒着时刻可能被巨大风浪吞噬的危险挺身而出营救了一位快落水之人,当然这样的危险也换来了短暂的自由,身上的枷锁被解开,就在大家投以敬佩目光的时候,冉阿让却突然落水了。冉阿让不知游了多久上了岸,雇了辆马车去接收柯赛特,在晨曦的朦胧当中,冉阿让在路上遇见了正在挑水的柯赛特,冉阿让同情如此瘦小的女孩却还干着如此沉重的活,虽然彼此陌生,却也存留了人身上对弱者的爱怜。在支付了旅店主高昂的费用后带走了年幼的柯赛特,路上又遭到沙威的追捕,冉阿让想尽办法逃脱并在一修道院站稳了脚,柯赛特过着修女的生活和学习。直到柯赛特长大了,冉阿让认为应该让她走向更自由、更广阔的天地,便带其离开修道院来到巴黎,巴黎的生活惬意而安静,但美丽的柯赛特也引起了一位青年的爱慕,那就是马里于斯。

马里于斯本是与外祖父一样认可保皇派,反对支持共和党的父亲,其外祖父为此还不让马里于斯与其父亲住在一起而留在自己身边,但在父亲弥留之际,父亲给了马里于斯一个盒子,里面是男爵的勋章,并告诉马里于斯曾经在战场上有人把自己从死人堆里背出来而捡回一条命,叮嘱马里于斯要找到他并报答他,这个人就是旅店主泰纳迪埃,以致马里于斯以后常在恩人与喜爱的人的亲人间苦苦徘徊。马里于斯的思想慢慢发生转变,赞赏父亲,还印了自命男爵的名片,这与外祖父完全背道而驰,马里于斯就离家出走。出走后有很多次在巴黎卢森堡公园遇见正在陪冉阿让散步的柯赛特。那座公园去年我去过,仿佛有一种时光重叠所带来的穿越感。马里于斯暗地跟踪柯赛特还确定了其住址,但两人没说过一句话,只是擦肩而过时的目光相遇才不时令马里于斯阵阵惊喜。马里于斯的邻居刚好是旅店主泰纳迪埃一家,泰纳迪埃此时正在伙同几个强盗实施一场绑架案,利用已经改名的冉阿让的爱心,强迫其重金买下自己廉价的画,这一切都被马里于斯知道并报了警,而负责此案的又是沙威。整个事件十分的扣人心弦,动人心魄,结果是泰纳迪埃等人被捕,冉阿让趁机跳窗而逃。

马里于斯最后终于与柯赛特联系,两人背着冉阿让相恋了,两人的爱情就像百合花瓣与鸽子羽毛的融合,犹如黎明一样闪光,又像坟墓一样沉默。但泰纳迪埃的小女儿爱波尼娜又深爱着马里于斯,后来冉阿让为了躲避追捕,或者说不愿马里于斯夺走自己唯一的亲人柯赛特,决定离开巴黎去伦敦。此时,巴黎局势变得愈加动乱,战争一触即发,我当时心中就在幻想与《倾城之恋》相似的场景:炮弹、硝烟、黑夜、躲藏、拥抱……终于战争爆发了,马里于斯没有见到相约而见的柯赛特,后来收到柯赛特来信后也写了张纸条拖一流浪孩送去,流浪孩意外地把信给了冉阿让,冉阿让知道马里于斯正在作战,面临危险。冉阿让便转道前往战地,此时沙威正好被共和党人捉住,冉阿让主动说让自己来解决沙威,冉阿让却放走了沙威,只朝空中虚开了一枪,再开了一枪。

战争越来越艰难,死亡在继续发生,就在马里于斯即将被射杀时,一只手挡住了枪口,子弹打烂了其手掌并穿过胸膛,为救马里于斯而付出自己生命的是深爱他的爱波尼娜,原来爱波尼娜一直跟踪着马里于斯。马里于斯后来抱起爱波尼娜,爱波尼娜用洞穿的手痉挛地紧紧抓住马里于斯的手,他似乎不感到疼痛,握着自己爱的人的手对就将死去的人来说是多么的幸福,爱波尼娜示意马里于斯胸前所藏的东西,是一封信,信中写到:答应我,等我死了,在我的额头上给我一个吻,我会感到的。马里于斯深情地低头吻了身体僵硬的爱波尼娜的额头,马里于斯自己后来还是中了弹,幸运的是冉阿让奇迹般地出现并扛着他拼命奔跑,为减少危险,由地面上转向地下下水道,脚下流过奇臭的污水,爬过一只只老鼠,更重要的是自己体力也不支,还要面临胆战心惊的追捕,其中在经过一段淤积的污泥地时,污水漫过膝盖、肚子、脖子、眼睛、头发,就在没有退路的时候,冉阿让脚踩到一块硬石块,光明就在污水下的黑暗中出现。但冉阿让走出下水道后又被沙威逮住,冉阿让请求把已经受伤的马里于斯送回家,因为马里于斯写给柯赛特的信在冉阿让手中,他知道地址。本书最让我意外的是就在冉阿让背马里于斯外祖父家楼上的时候,沙威不见了,沙威放走了冉阿让,冉阿让的所有行为使这位代表法制的警察开始怀疑自己,是啊,法律的眼睛里也可能有一滴眼泪。但沙威最后却自杀在河中的洗衣船下,至于沙威为何自杀,我想每个人心中一定会有一个相同的答案。

马里于斯的离走出走令其外祖父异常的生气,其外祖父已经九十多岁了,他忍受不了的不是死亡,而是一想到死前没能见到心爱的外孙马里于斯就难受,其女儿问他:你恨马里于斯吗?“他是一个怪人、无赖、忘恩负义、没心没肺的小子,没有灵魂的恶棍”其外祖父说完转过身,不让人们看到自己眼里的眼泪。我想这是所有长辈对“叛逆”孩子的态度,骂得越厉害,爱得就越入骨。等马里于斯伤好后,马里于斯与柯赛特结了婚,结婚那天,冉阿让以身体不适而未参加,其实这仅是一个借口罢了,他内心的感受难以言喻,他对柯赛特的情感是复杂的,但人老了,就感到自己是所有孩子的祖父,冉阿让做到了就像对柯赛特一样对马里于斯。冉阿让至始至终是没有隐瞒过别人,更愿意像阳光一样照在内心,冉阿让把自己的苦役犯的身世告诉了马里于斯,马里于斯无法接受这一事实,逐渐对冉阿让冷淡,冉阿让离开马里于斯家又一个人住。这就像哈代《苔丝》中女主苔丝在新婚之夜她把自己往事向丈夫坦白,但是丈夫没能原谅她,从此二人便分居。

八十岁的冉阿让之前看起来就像五十岁,这时看就来更像八十岁了,短短的时间像是过了三十年,因为真正催人老去的不是无情的岁月,而是人灵魂的寂寞,况且生活可以缺少一切,就是不能缺少希望,而冉阿让此时又失去了重新得到柯赛特的一丝希望,没有人陪伴,风烛残年倘若没人作伴是何等的凄凉,胜过以往遭受过得任何苦难。就在我不忍卒读的时候,旅店主出现了,阴差阳错地告诉了马里于斯一切真相:冉阿让没有杀死沙威;是冉阿让背着自己逃离死亡的。马里于斯顿时感到自己的自私与狭窄,拉着柯赛特急忙地前去探望冉阿让并试图劝说其回来一起住。但一切都晚了,见面不久,冉阿让就撒手而去。那夜没有一点星光,黑沉沉一片,黑暗中有一个巨大的天使站立着,展开双翼,带着冉阿让的灵魂。

只有在黑暗的地下才能发现钻石,也只有在深沉的思考里才能发现真理。读书后的思考就像经历苦难后的沉思,不从中“扒”点东西下来似乎就容易遗忘。这肉体同时也是人的负担,人拖着它并常受其支配,唯有做一位正直、博爱、宽容的人,精神飞动,超脱一切。冉阿让所做的一切,终于换来了柯赛特与马里于斯的幸福,而这幸福的背后,冉阿让不知历经了多少的不幸。我想,冉阿让这样的遭遇现在是没有了,但他的品格一定孕育在每个人的身上,也许确实还难以做到,但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尽可到达,眼光无法达到的地方,精神尽可飞到。

相信《读《悲惨世界》有感之善良的力量》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悲惨世界有感600字作文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