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

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

冰心《寄小读者》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

孟子曾说过:“饱食、暖衣而无书教,则近于禽兽。”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都看过哪些中外经典名著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冰心《寄小读者》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冰心《寄小读者》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最近,我们班在同读一本书——冰心奶奶写的《寄小读者》,文中,冰心奶奶把所有人放在一个等级,而且她认为,所有人的父母,都是最爱孩子的人。读了这本书,我开始对平等和爱有了更深的理解。

她在《寄小读者》第二通讯里写到:一只小鼠,悄悄地从桌子底下出来,慢慢地吃地上的饼屑,这时“我”大叫一声,父母闻声赶来,可是这只小鼠没有离开,“我”用一本厚厚的书,盖住了那只小鼠,突然,虎儿冲过来,想吃掉小鼠冰心奶奶没预料到,惊慌失措地拿起书,可是,虎儿早已吃了小鼠。

这件事情让冰心奶奶一直很内疚,甚至觉得自己堕落了。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冰心奶奶是一个做错事情勇于承认错误、勇于反思的人,而且也是一位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小生命的人。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喜欢吃野味,他们大肆捕杀野生动物,只为满足口腹之欲,这使得很多动物濒临灭绝。还有人为了致富,杀死了大象,贩卖了象牙,还有的人杀死了鹿和羚羊……我真希望,他们能停止对生命的践踏,多多珍惜生命。动物与人类一样,有生活,也有感情,也许他们内心也在不断呼喊着“和平!和平!”

是的,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有何理由去伤害他们呢?写到这里,我想到冰心奶奶的一句话:“单就生命而言,是没有贵贱、大小之分的,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对待生命,要学会珍惜,学会尊重”。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小团圆》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2000字


《小团圆》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2000字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灵魂的黑夜,那痛苦像火车一样轰隆轰隆一天到晚开着,日夜之间没有一点空隙。一醒过来它就在枕边,是只手表,走了一夜。

张爱玲用她琐碎苍凉的笔调写着九莉的痛苦,也是她自己的痛苦,亦或是辗转于那个时期的所有女子的痛苦。九莉的枕边睡着痛苦,爱玲的枕边睡着痛苦,所有女子的枕边都睡着痛苦。痛苦没有沉睡,它狰狞着眼,在灵魂的黑夜里潜伏着,随时准备着趁虚而入。可是九莉的心不是砸开了缝的核桃,它是门窗洞开的房间,痛苦来去自如,来了,抵挡不住,不走,也无法驱逐。于是那痛苦穿躯而过,碾压在脆弱的心脏薄膜上,让一颗心鲜血淋漓。

九莉枕边睡着痛苦。盛九莉枕边睡着的是邵之雍。他们凝望对方的目光里尽是温柔缱绻,可床头两端隔着的不仅仅有他沾染的那些女人们,更是一个世纪的沧海桑田。

战火纷飞的时代,无休止的轰炸,沦陷的孤岛,在末日般的沉沦中,盛九莉像一朵只盛开在夜间的诡异花朵,辗转流离,被连根拔起,失去了土壤。她的美在文字间流转,稍纵即逝。邵之雍闻到这缕独特的幽香,他寻香而来,为她沉醉。她需要他的爱慕,需要被重视的感觉,他吻她的时候,她想着:他是真爱我的。如此才放心地去爱他,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她爱他的时候,总觉得卑微到尘埃里,那点欢喜也在尘埃里开出花来。但他骨子里不过是个旧式文人,不甘只折一枝花在手,他要的美好团圆,是才子佳人式的三妻四妾和睦与共,是繁花似锦的大团圆。而盛九莉的渴望,则是一夫一妻白头偕老的爱情和婚姻,只可惜,她将一生钟情错付与了一个处处留情之人,她梦中的花前月下,终究只能是一个人的花前月下,一个人的小团圆。

在盛九莉隐秘的内心深处,一定怀有对家和温暖的向往。因为过继给大房,她称自己的生父生母为“二叔二婶”,而乃德和蕊秋,也就是她的亲生父母婚姻的破裂也使得九莉常常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蕊秋是个思想和行为都很前卫的母亲,很长一段时间在国外度过,她对自己的女儿九莉的态度不冷不热,甚至带着些僵硬的疏离感。和盛九莉相处的为数不多的时间里,她好像永远在收拾行李,而她教会给九莉的也就是如何收拾行李。以至于她唯一一次牵着九莉的手过马路,都会让九莉觉得无比窘迫,回想起来,甚至有点恶心。乃德终日沉迷于烟榻之上,对她也是不闻不问。亲情的残缺、淡漠,使她从小变成一个敏感孤独的人,心思复杂细致,自尊心强,看人的眼光冷冽而锋利。

宋淇说《小团圆》里把九莉写成了一个大胆、非传统的女人,即使摆在现在看来,她依然是一个大胆、非传统的女人,这一方面说明了她的大胆和非传统名副其实,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人们思想中某些传统畏缩的偏见根深蒂固,即使过去许多年,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身心束缚依然残存,在爱情和婚姻方面,世俗对于女子的苛刻和批判比男子更甚,即使很多爱情悲剧的起因都是男子的负心薄幸。九莉对待爱情用的是飞蛾扑火的方式,明知邵之雍的身份是汪伪政府的官员,明知他的为人,却依然不顾一切纵身扑入她相信的爱情里,即使那不过是海市蜃楼般虚幻的存在。当邵之雍说起二次大战要完了,她回答:希望它永远打下去。之雍沉下脸来道:“死这么多人,要它永远打下去?”九莉轻声笑道:我不过因为要和你在一起。她想要的爱情生活是与时局政治割绝的,任它烽火连三月,她只想留住与他的天荒地老。

只是,她对爱情过于理想化,正如邵之雍对女人过于理想化。爱情不是乱世的桃源,爱情存活于俗世,俗世的庸常也存活于爱情之中。命运的无常和残酷,时局的动荡不安,并不会因邵之雍在那张合婚庚帖上写下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而有所改变。在这样的乱世之中,人和人之间互相揭发算计,人性深处的卑劣与懦弱暴露无遗。《小团圆》书中对邵之雍的讽刺也是犀利的,从一m.i1766.com开始,盛九莉就像一只警敏的狐狸,嗅出了邵之雍人格里的弱点。从开始的之雍迷信他自己影响人的能力,对他的朋友都是占有性的,一个也不肯放弃,到听他说起他相信有狐狸精的诧异,到最后惊觉:他完全不顾我的死活,就知道保存他所有的。他在她锐利的目光下褪下了层层伪装,到最后暴露出自己自私滥情的本质了,却还浑然不觉,以为她会一如既往地爱他,等他,等他回来,“三美团圆”。他得意洋洋地对她提起他与那些女人之间的纠缠,在他看来,用别的女人来引起她的妒忌,“也是好的”。盛九莉表面上不动声色地听着他的“荣耀之事”,心里却像被乱刀砍着。她对他的痴恋,最终被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所耗尽了。以至于到后来,她绝望到想要自杀,却想到邵之雍可能产生的反应,他能说服自己随便相信什么,她死了他自有一番解释,认为“也很好”,就又一团祥和之气起来。

盛九莉对邵之雍的感情,从一开始的迷醉投入到了后来的爱恨交缠。邵之雍亲口承认他是和小康小姐生离死别来的,后来他睡着了,正好背对着她。她有种茫茫无依的感觉,像在黄昏时分出海,路不熟,又远。她看着这个男人,让她又爱又恨的人,心里甚至萌生了杀意。想着:拿来那把切西瓜的长刀,对准了那狭窄的金色背脊一刀。“你要为不爱你的人而死?”她在心里对自己说,这话让她醒悟过来。原来,他根本不爱她,又或者,他自以为的爱,根本不是她渴望的那种感情。

最后,她终于写信给他,为她们纠缠多年的感情画上句号。她写道:我并不是为了你那些女人,而是因为跟你在一起永远不会有幸福。本来中间还要加上两句:没有她们也会有别人,我不能与半个人类为敌。至此,她似乎把他看透了,看穿了,认清楚了他的本来面目。可是为何她的心里仍有余痛,也许就像张爱玲曾对胡兰成说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九莉爱他的姿态永远是寂然的,不对他哭闹抱怨,把对他的爱恨情仇诉说成了一个人内心的独白,即使到最后分开,他也未必听到了多少句。从此,他遗失了一个因为懂他而对他心怀悲悯的女人。

这是张爱玲的遗作,她写道: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

青山上红棕色的小木屋,映着碧蓝的天,阳光下满地树影摇晃着,有好几个小孩在松林中出没,都是她的。之雍出现了,微笑着把她往木屋里拉。非常可笑,她忽然羞涩起来,两人的手臂拉成一条直线,就在这时醒了。二十年前的影片,十年前的人。她醒来快乐了很久。

那是多年后盛九莉做的一个梦。

若这个世界上的爱情,都可以像螺丝钉和螺帽那样有规格,有迹可循,匹配起来,成就一段段旷世姻缘,也容易得多了。月老毕竟是老人了,总是会有配错人的时候,一个眼花不慎,两个本不合适的人就被红线牵了来,枉送了一生的幸福。理想的人间爱情,自然是痴情的配痴情的,无情的配无情的,多情的配多情的,专一的配专一的,这样人人心有所属,身有所安,互相懂得,也少了许多恩怨纠缠,磕磕绊绊。可人间大多数爱情和婚姻,却总是阴差阳错,痴情的偏被无情的伤,专一的偏被多情的伤。如果爱错了人,大可不必沉沦于伤痛之中,再马不停蹄地去找那个对的人就好了,可爱错了人偏是一件伤筋动骨的事情,错的人留下的阴影挥之不去,哪怕遇见对的人,也少不了迟疑和不安。这个世界上缺少敢爱敢恨的人,缺少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也缺少有勇气重新来过的人。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盛九莉对邵之雍的爱情,虽然最终不值得她生死相许,却永远留在她心里,成为一个残缺的印记,梦中的小团圆。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


序:《曾国藩家书》所有名仕都曾经读过,毛泽东青年时曾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曾国藩这个人,人们对他评价褒贬不一,但这本书在读书、从政、修身、养生等几个方面的论述和见解,受到众多人的赞同和推崇。仅就做人而言,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智慧。

一、读书

1、读书必须有选择。读书要有的放矢,应通过泛读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有价值的、值得玩味的书,并对其精读、熟读,以领会其学说的实质。

2、读书应注意广泛涉猎,又应有所侧重。

3、读书要用心去体会。即,专心致志、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书中的意思

4、读书要有恒心

二、从政为官

1、机遇与自修

2、适应新环境

3、功成身退

三、修身养性

他的座右铭“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首先他讲求立志。人要自强自立,最要紧的,莫先于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其次是反省。曾国藩主张,一个人德行的进步,虽然与意志坚定与否以及知识渊博程度有关系,但与是否有反省的思想关系密切。“静坐常思己过”与德行修养有关。

再次,为人应谦虚。

最后,为人要浑厚。就是说,在是非曲直上不可自以为是,必须给自己和对方留有余地。

四、养生健身

“惩忿窒欲,少食多动”,就是说要想健康,减少烦闷保持精神的健康愉悦,少吃多运动。

卷一·教子

第一篇受人恩情,当为将来报答之地,不可多求人也。

曾国藩到安徽太湖时,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悲痛万分,于是给大儿子纪泽写信,交代给他一切事宜如何去做,特别强调,得到他人的帮助将来一定还,不能求人太多。

人际关系往来,就是要彼此互相关心爱护,得到帮助也要去帮助他人,一个人的价值就是他能对社会对他人的付出。

第二篇所有出殡的事一切从简。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这一篇是讲述他将发送母亲事宜从简办理,并且仍然关心国家的事,可谓尽职尽责。清明刚过,这让我想起如今人们祭扫活动大堆大堆的烧纸钱,他们希望故去的有钱,保佑在世的亲人有钱,反映出现在的价值观是物质的,而香火的延续是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我希望将来我们在祭扫先人时,“歌功颂德”,缅怀一下先辈们的光荣,在心里将他们继承。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


之前一直有听说这本书,但一直没时间拜读,直到去年年底罗胖在新年演讲中宣传此书的作者即将出版姊妹篇《未来简史》时,我终于意识到应该去看看这本奇书了。

花了一周时间看完,真的改变了我太多的认知,让我对世界、对人类的起源及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学识渊博,从历史学、人类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伦理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多个方面,用言简意赅、故事性极强的文笔,思维缜密且有条理地叙述了人类从250万年开始出现,历经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以及科学革命,一直到现在的物种和文明演变过程,视角之广阔,想象之丰富,论证之详尽都让我耳目一新,受益良多。

虽然我们从初中开始都在学习历史,但对真正的人类和世界历史却只是管中窥豹,略知一二而已。现代人起源于东非,被称为智人,但实际上却只是人属中的一个物种,与我们同属的还有其他人种,例如生活在欧洲和西亚的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东亚的直立人、还有生活的东南亚和太平洋岛上的很多人种,可以说现代人在几百万年前并不只是地球上唯一的人类,只是后来逐渐由东非向外迁移才逐渐取代了其他人种,开始独霸地球。

但为何智人可以猎取大型动物,甚至取代其他人种,而导致每到一个地方就造成史前巨兽和其他人种的灭亡呢?究其原因是因为智人内部产生了认知革命,这种革命使智人掌握了一种全新的语言。这种语言的特别之处在于不仅能传达自然环境的信息,还能传达关于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讨论虚构事物让智人学会了如何协作,如何交流,以及建立自己部族的图腾等特征,由此逐渐孵化了宗教、秩序、文明……

可以说人类目前的社会文明全部都建立在虚构的想象框架中,大家约定俗成地生活在地球上,社会更有序也更和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人类天性。因为人的基因里还有动物的遗传因子,渴望自由和奔跑是动物的天性,但现在大家都像是被一种巨大的惯性裹挟着生存,一旦偏离既定的生存路径,便会认为是异类。这种看法从古至今摧残了无数的自由灵魂。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农业革命让人类开始学会定居,逐渐形成了村落、城市、国家,但是同时这种看似稳定的生活却让人口剧增,农民的收入不再仅仅只为了养活自己的一家人,还养活着中上层所谓精英,由此这些精英脱离了繁重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创建更多的道德准则、法律规定、哲学体系、绘画音乐艺术,人类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和提升,但告别采集狩猎的生活方式,便宣告着人类从此将自己禁锢,不再自由。

金钱概念造就了经济秩序,帝国的产生造就了政治秩序,而宗教的活跃则造就了思想秩序,可以说人类发展的进程就是在不断完善整个社会机器稳定运转的秩序规则。随之而来的科学革命,不断改变着整个地球秩序,地球中心开始由亚洲转移到欧洲,地球上越来越多的未知区域开始被带入不属于他们的文化洪流中,欧洲人发现了美洲,摧毁了玛雅等南美洲文明;读书笔记发现了大洋洲,摧毁了地球仅剩的独立生态圈;也逐渐发现了遗落在文明之外的各个岛屿,摧毁了所谓的异类文明,从此,地球开始进入一个大文明时代,所有人类开始生活在一套秩序规则下,只因各自的民族而异。但随着经济和文化的紧密联系,未来极有可能实现地球一体化。从探索、征服、奴役、到最后的融合,这个过程起源于所谓的丛林法则,一个丛林的生物在知道存在另一个丛林后,便会产生好奇、恐惧、敌对各种心理,由此带来的要么是毁灭,要么是征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还会遇见各种问题。

自然选择的法则开始被打破,智慧设计可以让人类参与甚至是决定未来生物体的特征组合。无论是生命体,还是非生命的智能机器体,由此所带来的道德和秩序又该如何界定和补充?

人类追求的无非是快乐幸福,真正影响人类快乐的是物质生活的丰裕,还是达到期望的满足,亦或是本身追求快乐这个行为?由此带来的生存及生活方式的转变,想必这也足够让我们去思索了。

真正的和平不是现在没有战争,而是不可能发生战争,那么对于依然民族林立、国家众多、文化分歧的如今,我们该如何处理那些可能带来毁灭的矛盾?

在7万年前人类还只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动物,经历了短短5000年的文明发展,时至今日,人类已经主宰地球,甚至开始进军宇宙,似乎拥有创造和毁灭一切的神力。固然人类的生存条件有了飞跃进步,但与之而来的代价是除人类以外的地球生物的生存条件却是前所未有的恶劣,我们拥有了看似无与伦比的力量,却不知道如何控制和使用,似乎除了物理法则外,我们不再臣服于任何法则?如果在未来,这种不负责任的自我主义主宰者姿态不加以改变,长此以往,带来的估计只有自我毁灭了。

或许,我们该问自己的不是“我们究竟想要变成什么”,而是“我们究竟想要什么”。

这的确是一本值得去看的书,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原来是多么的浅薄和无知。固然我们无法去左右或者决定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自己活得很明白。

《雪国》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


《雪国》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 文/刘先生

今天开始读来自川端康成的《雪国》,史上最美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

一位姑娘从对面座位上站起身子,把岛村座位前的玻璃窗打开。一股冷空气卷席进来。姑娘将身子探出窗外,仿佛向远方呼唤似的喊道:

“站长先生,站长先生!”

一个把围巾缠到鼻子上、帽耳耷拉在耳朵边的男子,手拎提灯,踏着雪缓步走过来。

岛村心想,已经这么冷了么?他向窗外望去,只见铁路人员当作临时宿舍的木板房,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山脚下,给人一种冷寂的感觉。那边的白雪,早已被黑暗吞噬了。

“站长先生,是我。您好啊。”

“哟,这不是叶子姑娘嘛!回家呀?又是大冷天了。”

“听说我弟弟到这里来工作了,我要谢谢您的照顾。”

“在这种地方,早晚会寂寞得难受的。年纪轻轻,怪可怜的。”

“他还是个孩子,请站长先生常指点他,拜托您了。”

“行啊,他干的很带劲,往后会忙起来的。去年也下了大雪,常常闹雪崩,火车一抛锚,村里人就忙着给旅客送水送饭。”

“站长先生好像穿得很多,我弟弟来信说,他还没穿西服背心呢。”

“我都穿四件啦!小伙子们遇上大冷天就一个劲儿地喝酒,现在一个个都得了感冒,东倒西歪地躺在那儿啦。”

站长向宿舍那边晃了晃手上的提灯。

“我弟弟也喝酒了吗?”

“这倒没有。”

“站长先生这就回家了?”

“我受了伤,每天都去看医生。”

“啊。这可太糟糕了。”

和服上罩着外套的站长,在大冷天里,仿佛想赶快结束闲谈似的转过身来说:

“好吧,路上请多保重。”

“站长先生,我弟弟没来吗?”叶子用目光在雪地上搜索,“请您多多照顾我弟弟,拜托啦。”

她的话音优美而又近乎悲凄。那嘹亮的声音久久在雪夜里回荡。

火车开动了,她还没把上身从窗口缩回来。一直等到火车追上走在铁路边上的站长,她又喊到:

“站长先生,请您告诉我弟弟,叫他下次休假时回家一趟!”

“行啊!”站长大声答应。

叶子关上车窗,用双手捂住冻红了的脸颊。」

故事由驶往雪国的列车开始,窗外不停掠过的暮景,映着玻璃上照出的少女的双眸,扑朔迷离。舞蹈艺术研究者岛村前后三次前往白雪皑皑的北国山村,读书笔记与当地的艺伎驹子,以及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陷入爱恋纠葛,簌簌落下的雪掩盖了一切爱与徒劳……

不管是读过川端康成的书了解他的风格,还是没有读过,在第一次读《雪国》时,都会被那充斥全文的空灵气息所感染,仿佛自己就置身于茫茫白雪之中,能够清晰的呼吸到冰冷的空气。让自己为之一振。

而当岛村坐着漫长的火车,穿过被皑皑白雪覆盖着的大山后,会再次遇见第一次来这个村子时所结识的一位洁净、温柔的姑娘。

爱恋纠葛,仿佛他在下车那一刻所预料到的即将成为现实。

雪国读后感:雪,依旧在下,空气依旧冰冷,故事依旧继续。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冰心《寄小读者》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