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中华美德读后感800字

中华美德读后感800字

弘扬中华美德读后感。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你也许需要"弘扬中华美德读后感"这样的内容,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弘扬中华美德读后感范文一

暑假里,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这本书,它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它既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启发。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可圈可点的历史人物。这部书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信不渝,勤劳节俭,尊师敬老等种种中华传统美德。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子路借米》的故事。子路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没钱买米,长年只能靠吃干粮和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说想吃米饭了,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于是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座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百善孝为先。孝敬是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美德处处有,作为新时代的少年,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美德吧!

弘扬中华美德读后感范文二

暑假我读了《中华美德颂》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因为美德而变得美丽。社会,因为充满美德而变得更和谐。世界,因充满美德而更缤纷。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国是一座文明之邦。但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

我们伟大的中国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在这历史中,中华美德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 中华美德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待人诚信,为人正直,尊老爱幼,尊爱师长它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它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气节;是一副绚丽多彩的图画,它的颜色是光芒而又耀眼的;它是一首歌,它的歌声美妙动人,它激励中华儿女努力拼搏 雷锋叔叔,你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因为你身上有许多我们所没有的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人人都可以拥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拥有,团结同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谦虚好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也拥有了中华美德中华美德就在细微之处,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发现它。 在我上学坐的车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那两位老人上车之前,车上的人们在我看来普通极了,没有年老、体弱的。而当年老的爷爷、奶奶上车,售票员叫到:请车上哪位好心的同志让个座?时,原本平凡的人们开始焦躁起来,有的人说我身体不舒服,有的人并没有说什么,但他们的脸上却多了一种焦虑的表情。看着每个人的神情,两位老人似乎感到可惜、难过。每个炎黄子孙最为平凡的中华美德,到哪去了?我很庆幸,我让了座,我没有失去那高尚而又细小的中华美德我在老人的眼中又看到了安慰、希望。 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发现它无处不在。矢志爱国、善待自然、宽以待人、尊师重道的事迹如中国的瑰宝,数不胜数,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

这是保护中国文化的一次行动,让我们保护好那一颗中国心,不要让它日积月累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请不要只展望未来而忘记过去,过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回味的地方!

我相信中华美德会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留下足迹;中华美德会在这个多姿人间流芳百世;中华美德都会影响着千秋万代的中华儿女。所有的中华儿女,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让中华美德永驻吧!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读《弘扬中华美德 构建和谐学校——从我做起》 有感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学校从我做起》。它的主要内容是:要在家里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在社会上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在学校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在公共场所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在独处时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

看了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一件事:一次,妈妈带我去公园玩。我们很快地坐上一辆公交车。开始,车上人少,我和妈妈一人一个座位。过了几站,一位大约七八十岁的老奶奶上了车,她一手拿着一个布袋,一手拄着拐杖,慢慢地上了车。在车上的她,摇摇晃晃的站着,妈妈毫不犹豫地站起来,给老奶奶让了座。又过了一会儿,一个抱着小孩的母亲上了车,我见了,连忙学着妈妈的样子给她让座,妈妈问我:你为什么要给着阿姨让座?我回答说:让座是为了给更需要的人提供帮助,我就应该从小做起,不仅是让座,我还有许多事可做呢。旁边的人听了我的话,用赞许的眼光看着我,好像在说:这小姑娘真懂事呀!

其实,我们还有许多事可以做:在家里,我们可以给长辈垂垂背,和长辈聊聊天,帮他们干点力所能及的事;在学校,我们要爱护小同学,课堂上互相帮助,不要闹矛盾;在社会上,我们要主动向老弱病残孕和抱小孩的乘客让座,主动献爱心

学校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和学生组成的,社会是每一个人和每个家庭组成的。如果每一个人都从自己做起,弘扬中华美德,那么,我们的社会、学校将会变的更和谐。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


在暑假里我看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其中我最喜欢“大禹治水”、“完璧归赵”和“孟母三迁”三篇故事。

大禹治水这篇故事讲了洪水淹没了农田,禹决定治理洪水,在禹的带领下,他们吃尽千辛万苦,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全身心无私地奉献到了治水事业中。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大禹。因为他坚持不懈地治理洪水,百折不挠、信念坚定,和老百姓们一起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我很佩服大禹。

我第二喜欢的故事是“完璧归赵”。讲的是赵王得到了一块绝世宝玉和氏璧。秦王很想得到它,就用十五个城与越王交换。赵王不敢得罪秦王,明知秦王不会给十五个城,但还是要派人送玉。大臣蔺相如用自己的胆量和智慧,将宝玉和氏璧送还赵国。

这篇故事的人物中我最喜欢蔺相如,因为他既忠诚又聪明。他猜到秦王会不守信用,就用要撞柱子碎玉的方法逼迫秦王让步。

我第三喜欢的故事是“孟母三迁”。讲的是战国时期,有一个大学问家叫孟子。孟子小时候家住在草地附近,他和邻居家的小孩把学办丧事当做游戏玩。因为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连搬了两次家,最后搬到学堂附近,以保证孟子能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其中我最喜欢孟子,因为他很聪明。明白孟母把织好的布剪碎的意思是学东西要持之以恒,从而懂得母亲的良苦用心。第二喜欢孟母,因为她很关心孟子,为了他的学业做出很大的牺牲。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时写了许多我们要学习的品德。我们一定要尊重先人的智慧,学习先人的精华,这些中华传统美德,是几千年的道德精髓,对我们的健康成长非常有用处。

中华美德读后感


中华美德读后感范文一

暑假里,我读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其中的《汉文帝亲尝汤药》一文令我感触很深。

文章讲的是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病得很重,这期间,汉文帝几乎放下国事,一心一意照料母亲。汉文帝虽然贵为帝王,但薄太后吃的汤药,他都先亲自尝一尝,确定冷热适中,汤药无毒,然后才送给母亲喝。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想:汉文帝贵为帝王,都要为母亲亲尝汤药。而我们呢?哪次生病,不是父母先尝一尝药烫不烫,然后再一口一口地喂我们喝?我们也应该向汉文帝学习,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父母病了的时候,我们也应喂父母喝药;父母工作一天回家时,我们也应为父母倒上一杯热茶,再甜甜地说一声: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

古书以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来形容他对母亲尽孝的程度。意思是即使累了,也不敢闭上眼睛,解开衣服的带子好好睡一觉。我们要向汉文帝学习,让辛苦照顾我们的父母得到儿女们最真诚的回报!

中华美德读后感范文二

前几天,我发现在我的书架上有一本《中华美德故事》,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我觉得其中《孔子好学不倦》让我深受启发。

这个故事介绍了孔子的好学精神。孔子都60多岁了,还要拜师学琴。他与别人学琴不一样,别人都是迫不及待地想学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学两三天。可是孔子学一首曲子埋头一连就是10天,明明已经弹熟了还是不肯换新曲。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孔子不但要把新曲练熟,还要通过曲子的旋律来猜测作者人的人品,个性,精神甚至外貌。孔子的好学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的老师。

看到这里,想想自己,我感到十分惭愧。又一次,妈妈给我买的复习资料,我碰到了一道难题,怎么想也想不起来。这时,我想起来参考书后面不是有答案吗,抄一下不就完了,再说爸爸妈妈刚好出门了。第二天妈妈给我检查时发现了这道难题,又对对答案看到我做对了,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便把我叫到身旁,让我说出这道题的过程,我哪会呀!那天挨揍是少不了的。今天读了孔子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这件事,它提醒我:对待学习不能不懂装懂,碰到困难要虚心向会的人请教。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是成长的阶梯,只有勤学,好学,不弄虚作假才能取得成功。我们现在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出奉献。

发扬中华美德——读《一饭千金》有感


发扬中华美德——读《一饭千金》有感

蒋亦嘉

中华美德故事数不胜数,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它的名字叫:一饭千金。这个故事主要讲了韩信年少时父母双亡,家中一贫如洗,但他非常好学,经常在钓鱼时看书,拿钓到的鱼去换吃的,日子过得非常艰苦,总是有了上顿没下顿。有一次他饿得昏了过去,河边的一位老妇人发现了便把他带回了家,并在自己也很贫穷的情况下烧了一碗粥给他喝,韩信深受感动,更加发奋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韩信最后终于当上了大官,但他没有忘记那位老妇人,找到她并以千金相赠。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首先可以看到老妇人的助人为乐。相赠有些人见死不救,从来不帮助别人,有时候帮别人一个忙对你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却有可能解了人家的燃眉之急,何乐而不为呢?!而且你帮助别人,别人也会来帮助你的。

我们还可以感受到韩信的知恩图报,他的做法使我深受感动,老妇人只给了他一碗粥,换作别人肯定只会说声“谢谢”,但韩信却记在了心里,并在多年以后以千金相报。相赠有些人一旦自己日子富裕了就开始瞧不起别人,对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也爱理不理,丝毫没有感激之情,这样还会有人来帮助你吗?

如果每个人都怀有一颗帮助别人和报答别人的心,这个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读《中华美德》有感


读《中华美德》有感
左丽莎

中华美德,是每一个中华人民都必备的;中华美德,也是中华民族千年以来传承的不朽文化,可以说,中华美德是中华人民的象征、特点。

中华美德有许许多多,尊老爱幼就是美德,懂得助人为乐就是美德,懂得无私奉献就是美德,当然,懂得与他人分享更是一种美德。回想中华上下五千年,还真有着名人和他人分享的故事呢。相信“孔融”这个名字大家不陌生吧,他的故事应该都耳熟能详吧——东汉鲁国,有个叫孔融的孩子,他很懂事也很好学。他有五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兄弟几人相处得十分融洽。有一天,孔融父亲的朋友带来一盘梨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让孔融分梨,孔融看了看盘子中大小不一的梨,他毫不犹豫地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来分,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偏偏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与他人分享。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分享是快乐的。假如你一人吃大餐,虽说你觉得大餐很美味,但是你是独自一人品尝,少了一位和你一起享用的伙伴。你们两人共同享用,一起聊天,说说笑笑,多开心!假如你和别人在争抢某一样食品,争得面红耳赤的,那你们何不共同享用呢?所以,有时大家在一起分享,会别有一番风味的!

人们为什么需要美德?因为拥有了美德,社会会更加美好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美德从哪儿来?美德从生活中而来。你给了乞丐一元钱,你拥有了“助人为乐”的美德;你在公交车上起身给老人、小孩让个座,你拥有了“尊老爱幼”的美德;你把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你拥有了“懂得与他人分享”的美德……

读了这个故事,我更近一步地认识到“要懂得与他人分享”,因为“分享是快乐的”。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一定会懂得与他人分享!

弘扬中华美德,引领幸福成长!


中华美德颂读后感


篇一:中华美德颂读后感

篇一:中华美德颂读后感 “助人为乐,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我读《中华美德颂》中《生命在互相帮助中延续》这篇文章所感受到的。2012年7月4日18时,湖南的一个大型煤矿挖掘基地,一场突如其来的煤矿透水事故发生了,在恶劣的条件下,仍然有三个人在暗无天日的矿井下活过了整整三天,他们就是因为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才共同度过难关的。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就是靠着互相分吃各自身上所带的食物存活了下来。 这个人世间好比是布满无数支蜡烛的大厅,这些蜡烛就好比一个个人,有的在燃烧着闪耀良知和博爱的光亮,照耀着大厅,有的却熄灭了这种光,熄灭的越多,大厅就越暗淡。相反,如果人人都闪耀着这种光亮,就能让这个大厅永远光辉灿烂。 人人都需要帮助,人人都应该助人为乐。助人为乐是公认的最可赞赏的品质。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是一个真正的人。他不拘束自我,在道德的天平上,他的砝码最重;在历史的明镜前,他的身影最长。助人为乐是美德,它荡涤了私心杂念的尘垢,像金子一般,像水晶一般,它的光辉永不磨灭。助人为乐的光辉,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是闪亮的。然而却有不少人,不愿让它的光辉渗入自己的言行举止。那些在急需帮助的人的身边悄悄走开而熟视无睹者,会不会自惭形秽?明明那感人的光辉就在面前,却依然在灰暗中藏身。为何不肯让自己也成为这灿烂光辉的拥有者?是害怕让别人的麻烦事来麻烦自己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却实支配着一部分人的思想。然而助人为乐是不嫌烦的,也许你助一臂之力,正可以化麻烦为顺利。助人之后,至少自己的心里是愉快的,个人的灵魂获得了一次洗礼,个人的情操获得了一次升华。 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应该发扬光大,而不可抛弃。它是一颗不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在社会舞台上,永远熠熠闪光。助人为乐是永恒的美德。 篇二:中华美德颂读后感 什么是中华美德?美德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么重要?为什么要弘扬我们的中华美德? 利用课余时间我认真阅读了《中华美德颂》这本书,发现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品德,精神和气质的基础,它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概念。中华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累积而成的。中华美德可以使我们生存的社会更加和谐,中华美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中华美德还可以是人类的心灵更加纯洁美好。 以前经常听别人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直不明白什么意思,读了这本书我领悟到其中的道理。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发扬我们伟大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是我们新一代祖国花朵的责任。 大家还记得,我们身边的那个全国道德模范“临汾最美女孩”孟佩杰吗?八岁就负担起生活的重担,这是我们这个年龄无法想象的艰辛和困苦,十二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的养母,这是许多成年人都无法做到的感恩和回报。她的有孝心就是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用坚守酿造幸福让我们十分感动,让我们懂得了何为感恩,何伟坚强,何为爱的力量。 我相信我们的中华美德会在我们的中华大地上永久传承,世代中华儿女都会为之身体力行,让中华美德响彻世界。 篇三:中华美德颂读后感 暑假里,老师让我们读《中华美德颂》。我在平时没有事的时候,拿出来看看。日积月累,我逐渐的把这本书读完了。看完了最后一个句号,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觉。 《中华美德颂》这本书,把中国让人最感动、最敬佩的人和事编在里面,这可能只是一小部分,在这些好人好事里,我最欣赏、最敬佩是高存英阿姨:“胜似亲情的友情”这篇了。 高存英和张瑞霞是高中同学,她们在上学时十分要好。高存英见张瑞霞家境贫寒,()便和她一起吃饭、抢着买菜,还常常接济她。 然而老天偏偏总是捉弄人。高存英和张瑞霞毕业后一起回老家工作。工作不久,张瑞霞经常上班晕倒,在医院里做了检查,被诊为糖尿病,还十分严重。当时家境困难,她又下岗了,根本没钱治病。高存英知道后,义无反顾的挑起这个担子。这一挑,便是12年。 我被高阿姨的精神震撼了,只是为了同学,阿姨有这样毅力,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21世纪的接班

人,我们应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体系。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助人为乐、智慧的民族。一个甜蜜的微笑,一个慰藉的宽容,在拥挤的车上为老人让座??这些传统美德正在一点一点的积赞。

篇二:中华美德颂读后感

《中华美德颂》读后感

前些天,我阅读了《中华美德颂》这本书。中华美德主要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与个人品德。对我们的民族而言,中华美德就像源泉,滋润人们心灵的生长;中华美德就像脊梁,支起人们挺起的胸膛;中华美德就像号角,鼓舞人们前进的脚步。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具有五千多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史,拥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始终贯穿着中华儿女优秀的民族精神、民族节气和道德品质。

这本书讲了许多记忆深刻的美德故事,有汶川地震中的最美女教师袁文婷,有沿冲村父老乡亲的健康卫士柯尊知,有人民的好法官宋鱼水??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舍己为人的“最美司机”吴斌。 “最美司机”吴斌,他是杭州长运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二公司的一名普通司机。2012年5月29日中午,吴斌和往常一样,车上载着24名乘客从无锡返回杭州。可就在11:40左右,一块大铁片从天而降。大铁片击破挡风玻璃,砸向正在专心驾驶的吴斌,重重地击向吴斌的腹部。面对险情,吴斌并没有慌乱。他的手迅速抓牢方向盘,挣扎着伸长右腿,踩住刹车,客车开始减速,安稳地停在了路旁。随后他艰难地解开安全带,打开客车门,指挥乘客紧急疏散。就这样,吴斌忍住剧烈疼痛,用坚强的信念,在24秒内完成了生命中最后一系列精准的停车操作动作,将客车稳稳地停在了高速公路的安全区域。 车上的24名乘客安然无恙,而吴斌因伤势过重,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职业的责任和担当。他奋不顾身、舍

己为人的优良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我们要学会生存,要独立于社会,更要弘扬中华美德。同学们,用我们的行动来践行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吧!让我们的校园从此绽放美丽,让我们的社会迸发出文明的火花,让我们拥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结伴同行!

2014.9 赵郭然

篇三:中华美德颂读后感

《中华美德颂》读后感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一个甜蜜的微笑,一种执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融会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拨动人心的音符。 我认为,谦让是最大的美德。有些人认为只是表面上谈谈“纸上谈兵”,实际也不用去做的,但他们错了,生活中你不一定就要做大事,而小事却置之不理,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你都能做,如上车先让老人先上,看见老人要让座等。 谦让这个词语对人们即陌生又熟悉,早在很多年以前,我们的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学会谦让,随着时间的流失,在我们的记忆里谦让这个词已渐渐淡忘了。记得有一次,我站在环城循环车上,人很多,座位都做满了人。到了金三角这一站时,上来了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还带着一位年幼的小孙子,居然没有人让座。那位老奶奶领着孙子从车门口一直走到车尾,可满车的人却毫不在乎,视若无睹。坐着的人心安理得,连正眼都不去瞧一下他们。最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哈尔滨市一家企业公开招聘人员,一位前来应聘的女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相当不错,就因为她多次主动给别人让座,被招聘单位说成是“缺乏竞争意识”而拒绝聘用。我认为,对于我们青年人来说,让座只是我们应尽的一种义务。现在,人们都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很重,谁也不愿意吃个

亏——正如让座这个简单的动作。此刻的让座已成了那变质的面包,像个足球似的被人们踢来踢去。

我们大家在单位里也会有一些事发生。但同事与同事之间,也是应该要互相谦让的,我们要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人与人之间也将变得更加美好。 前进的路已经为我们铺好,下一步,就是要我们顽强的走下去,事在人为,我们首先就是要具备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没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别让陋习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别让陋习陪伴你度过最美好的人生!让我们的身边从此绽放美丽,让我们的社会迸发出文明的火花,让我们 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结伴同行!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范文一

前几天,我发现在我的书架上有一本《中华美德故事》,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我觉得其中《孔子好学不倦》让我深受启发。

这个故事介绍了孔子的好学精神。孔子都60多岁了,还要拜师学琴。他与别人学琴不一样,别人都是迫不及待地想学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学两三天。可是孔子学一首曲子埋头一连就是10天,明明已经弹熟了还是不肯换新曲。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孔子不但要把新曲练熟,还要通过曲子的旋律来猜测作者人的人品,个性,精神甚至外貌。孔子的好学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的老师。

看到这里,想想自己,我感到十分惭愧。又一次,妈妈给我买的复习资料,我碰到了一道难题,怎么想也想不起来。这时,我想起来参考书后面不是有答案吗,抄一下不就完了,再说爸爸妈妈刚好出门了。第二天妈妈给我检查时发现了这道难题,又对对答案看到我做对了,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便把我叫到身旁,让我说出这道题的过程,我哪会呀!那天挨揍是少不了的。今天读了孔子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这件事,它提醒我:对待学习不能不懂装懂,碰到困难要虚心向会的人请教。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是成长的阶梯,只有勤学,好学,不弄虚作假才能取得成功。我们现在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出奉献。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范文二

兴趣的是《中华美德故事》书,这本书让我渐渐的走向了光明美好的道德世界,也让我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认识到了道德的所在和它的价值。 本书有很多的神话故事、精彩的童话寓言,里面富含丰富的内容,让我充满好奇。

中国的历史很悠久,它的传统美德是最宝贵的财富。《中华美德故事》最感人的就属《孔融让梨》了,小小年纪的孔融就能主动将大的梨让给别人,自己吃最小的。现在的人很难做到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另一篇故事给我的映像也很深:宰相季文,身居高位,却以俭为荣,他穿旧衣,吃普通菜,信简陋房,不讲排场。相比之下,我们不少同学比吃比穿是很不应该的。 孔子曾说过言必行,行必果。一个人只有说到做到才会嬴得别人的信任,我决心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做一个言而有信的我。从书中我还懂得了在生活中应该遵守诺言,敢于向别人承认错误,知道错了要及时改正。 这本书的故事很精彩,相信每一个读了这本书的人都会从中学到很多的知识,懂得很多的道理。

同学们赶快来读读这本书吧!

喜欢《弘扬中华美德读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中华美德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