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读红楼梦有感

读红楼梦有感

读红楼梦思小人物的处事方式。

中国四大名著已经扬名海外,被不同国家的人阅读、观看,电视剧有电视剧的好处,书籍有书籍的妙处,关键在于思考与否,看完四大名著影视剧再读名著,感受却完全不一样了。人,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有不同的读书感悟。那么作品的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读红楼梦思小人物的处事方式,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读红楼梦思小人物的处事方式

这本小说读了好多遍,每次都能发现新意,也许这就是名著的魅力所在,也许这就是读书百遍其意自现,也许是每次读的时候心境不同,所以收获也不同吧。

书中出场了很多人物,有身份尊贵的,有身份卑微的,有大人物,有小人物,不管哪种类型哪个阶层出现的人物,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有着一定的代表性,他们在背后都着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命运不同的结局,也就从另一方面表现出他们各自的处事方式。

这次读书的过程中格外注意了除了主角以外的小人物,比如贾府的焦大,比如同样是仆人的赖嬷嬷。两人同为仆人,都是侍奉贾府老一辈的主子,但结局可差得多了。焦大的出场是与众不同的,他曾和贾府的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曾经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出来,忍饥挨饿护着主子,按理说这样的忠勇行为应该是他日后安身立命的最大本钱,但为何不如一个足步出府的赖嬷嬷过得好?且说这个赖嬷嬷,两个儿子是荣宁两府的大总管,孙子更是得了贾府的恩典贵为知县大老爷了。这样简单一对比,就更加的疑惑了:焦大当年功劳可比赖嬷嬷强的不是一点半点,为何却没有得到任何嘉赏,到头来还是贫穷的糟老头一个?

先说焦大这个人本性吧,小说里有一段“焦大醉骂”的情节描写,从这段中可以看出焦大是个头脑简单、勇气可嘉、心性耿直、毫无心机、心直口快的汉子。头脑简单就会考虑不周思虑不全,心性耿直就会口无遮拦埋下祸端,毫无心机就不能步步为营为自己提早打算,不能为自己长远打算也就一直在消耗曾经救主护主的情分。原本焦大救主是件忠勇可嘉的事但对于太爷们来说却是一件并不光彩的事,再加上焦大直来直去爱醉酒的性子,醉酒后胡言乱语将太爷们当年的惨样一一道来,太爷们的脸面也不好看啊,管住他不让他走,防止他到处乱说,又不会提拔他厚待他,所以焦大就一直是个下等仆人。

虽然小说里叙述的篇幅不大,但字里行间也能看出小人物的为人处世方式不同境况天壤之别。在那个年代小人物的命运掌握在主人手里,也有一部分掌握在自己手里,处理得当就会按着自己意愿向前发展。直肠子、真性情不是坏事,但也不见得全部都是好事,如果只是一股脑的心直口快心性耿直,指不定触动什么忌讳,给自己带来麻烦。虽然年代不同,但处世哲学也有相通之处,不多言语,不乱猜疑,守住自己的本分干好自己的本职就是处事之道。

hdh765.Com更多四大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红楼梦》人物评析——薛宝钗


宝钗一直都是封建社会里的完美人物,她识大体又不似熙凤般狠辣,有才气又不及黛玉般清高,淡名利又不如迎春般木讷,清性情又不像妙玉般极端。宝钗,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黛玉的美是清,如芙蓉般脱俗,恍若仙子般倾城;熙凤的美是傲,她机关算尽太聪明,傲瞰人间,是可望不可即的存在;湘云的美是憨,是芍药花下的天真烂漫;而宝钗,则是那句淡极始知花更艳,她的美,是淡,是牡丹的倾国,默默独居一隅,却不知早已惊艳了满堂摇曳的春风。

一直在想,宝钗在乎的到底是什么?妙龄少女,黛玉有她的风露清愁,熙凤有她的机关聪明,而宝钗,似是无欲无求,真真淡极,却显得更艳。

宝钗是封建主义绝对的拥护者,她从来不喜像黛玉那样的伤春悲秋,从林黛玉重起桃花社一章中贾宝玉就说过,宝钗并不喜作闺怨诗,也不许宝琴作,可见她对闺怨是排斥甚至是不屑的,她不会去望着花谢花飞飞满天悲戚,更不会叹红消香断有谁怜,她心里的女子,或者说就是她自己要做的就是珍重芳姿昼掩门。她和林黛玉一样拥有倾世芳姿,却不像林黛玉一样想将来将何去何从,只想如何过好现在,这是她淡极,更是她对封建制度的崇尚。

宝钗的淡极也与她的生平遭遇有关,自小父亲亡故,哥哥又愚笨无用,虽是女儿却也要持家掌事,宝钗早早便接触了人情世故,早早融入了这个封建的社会,她的性格也许是天生的,但我想更多的还是因为她要过得好而被修整过的。黛玉能明白现实的残酷,而宝钗却知道怎样去面对残酷的现实。不得不说,宝钗比黛玉要成熟得多,正因为此,她的淡极并非她无欲无求,是她已经有了能力和气度去看淡所有的人间冷暖,她不去憧憬浪漫,因为她已经融入了现实,已经能让自己在现实里过得很好,甚至让自己完美无暇,淡极更艳。

宝钗淡极,但并非无情,她遵循封建制度,适应着眼前的一切,也用自己的一片真心去待人。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宝钗的德是让人赞叹的,可也是为她自己悲叹的,宝钗一心想让宝玉早日步入仕途,为他谋一光明前程而费尽口舌,不管她是否早就知道自己会成为荣国府的宝二奶奶,宝钗的一番心思也是完全建立于对宝玉的真情上的,因为她明白封建社会的定理,因为她遵循并信奉着封建社会的规则,她便把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告诉宝玉,于理,宝钗的一番苦心苦意着实令人赞叹。可是于情,这偏偏不是适合宝玉的路,宝钗有停机德,可宝玉却没有悬梁悟,宝钗的良苦用心也就适得其反,让宝玉心生厌倦。宝钗是理性的,她知道这样对宝玉有益无害,谁叫宝玉却如此轻视功名还骂其禄蠹,宝钗之德,也只能付诸东流了。

而对于黛玉,宝钗一直都是友善的,尽管刚进府中黛玉曾多次明着嘲讽,她也没有多说一句,在听到黛玉用《牡丹亭》里的句子作酒令时,宝钗反而句句真诚地劝了一番,连向来对他人言语极其敏感的黛玉也心服口服,懂得了宝姐姐的一片真意。得知黛玉病了,她又专程遣人送燕窝来;之后搬出大观园又独独写了四赋赠与黛玉。对于同为才女佳人的黛玉,宝钗是惺惺相惜的,但她们不是知音,黛玉的叛逆和反抗与宝钗的遵从和信奉水火不容,她们无法成为同道中人,却能做彼此怜惜的姐妹,是因为宝钗始终如一的友善和情谊。

正如湘云笑说的,纵是黛玉,也挑不出宝钗的一点短来。宝钗在这个波涛暗涌的封建社会里已经学会了如何处事应变,在荣国府里博得了众人的喜爱,只可惜她的良人不是宝玉,这是她信奉的封建制度迫害她的,她无法摆脱命运,也无法争取自己的幸福。宝钗的悲哀,是她从来不知道她的坚持一直就是错误的,她争取的东西并不是属于她的,只不过她的思想也由不得她改变什么。

叹只叹,如果宝钗遇到的不是宝玉,她一定能在属于她的社会里绽放她独有的风雅,一如倾国的牡丹,融了满院淡淡的香,诠释着她的完美。

《红楼梦》人物;率性而为的贾宝玉


《红楼梦》人物;率性而为的贾宝玉

201603张琼丹

未接触《红楼梦》时,只通过语文课本上的两篇课文对其有了一个粗略印象,但即使粗略,也使我对其中细腻娟秀的笔触所深深吸引。近两日,认真细读了《红楼梦》之后,更是对其爱不释手,虽还未全部读完,却已对书中各个人物性情有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印象最深的便是大观园中唯一的男子,也就是小说的男主角贾宝玉。

出生在这样一个吃一顿饭顶庄稼人过一年日子的贾府中,贾宝玉的形象令我十分惊奇。他既不是一位游手好闲的纨绔弟子,也不是只追求功名利禄的勤奋学子。他性情十分率真。他才高八斗、聪明利落、出口成章,每逢姐妹们讨论诗词或即兴作诗时,他总能把像是编纂好千遍万遍的绝佳诗句脱口而出,点评他人的诗作时,也总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当时的人们眼中,这正是一位考取状元的好苗子,但他厌恶功名,憎恨那些眼中只有功名利禄的人,他甚至把那些沉迷于科举考试的知识分子痛斥为国贼禄囊,把科举考试讽刺为钓名饵禄之利。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对女子如此赞赏,他才能在大观园中与那些姐妹们和谐相处。比起功名富贵,他更热爱随心所欲、率真自然,比起那些须眉浊物,他独爱女子纯洁的灵魂。他向往女性的不慕名利,向往女性的清雅秀丽。认为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但这种想法与当时的封建思想和世俗观念格格不入,尽管贾府中所有人都疼他、爱他,他依然不能成为他们理想中的样子。他爱林黛玉,并不是因为她的容貌,她的家世,而是因为她是唯一一个支持他的人。他喜欢她的才情洋溢,他喜欢她的孤标傲世,他喜欢她的鄙弃功名他喜欢她的一切。可封建思想不允许,世俗观念不允许。终于,在家长们周密的安排下,他与出身富贵的宝钗成婚,而不是他心心念念的黛玉。

在受尽封建观念折磨后,他终于挥挥衣袖,离家出走了。

许多资料中都提到过,有关曹雪芹与贾宝玉的相似之处,更有一说,认为贾宝玉便是作者的映射。贾宝玉的形象正是作者所期望,所追求的状态。距红楼梦问世至今已过去了两个世纪之久,那些言论是否属实,我们也不得而知。但从作者对宝玉人物形象的描写中看来,作者内心一定不是支持封建观念的。作者为宝玉附上的那些性情,或许正是中华人民革命思想的启蒙。当然,这些只是我一味的猜测,事实是否是这样,还得等待时间的沉淀,真相终将浮出水面。

红楼梦人物评价作文600字


机关算尽太聪明——评《红楼梦》人物王熙凤

有人把贾家比作一个大公司,贾母是董事长,贾政是总经理,而王熙凤,可以算这个公司的总管了。

其实,当权者选王熙凤来做这个总管,还是颇有用意的。她根基正,出身王家,王夫人,薛姨妈都是她的姑妈,她泼辣能干,心机缜密。为贾家尽心尽力,很讨最高统治者贾母的欢喜。书中描写王熙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及其形象的展现了她的快人快语,干净利落。在贾府几百口人的大家庭里,她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恩威并施,处理了很多棘手的事,人们都称她“凤辣子”。

就是这样一个聪明能干的角色,也逃脱不了时代给她的局限性,她渐渐习惯了呼风唤雨,飞扬跋扈。她争强好胜,下手毒辣。她逼死贾瑞,尤二姐,她放高利贷,逼颗粒无收的农户缴田租……下面的人对她敢怒不敢言。但她也很累,在勾心斗角中大伤元气。

可以说是权利把王熙凤给毁了。她戴着权利之戒,仿佛看到了幻影:整个贾家在她的掌控之中蒸蒸日上,日进斗金,自己成为最耀眼的女中豪杰……当幻影破灭,现实变得愈来愈残酷,贾家逐渐败落,她自己却无可无奈何,直至树倒猢狲散那天,王熙凤也只能落个破席卷身的悲惨下场。她终生追逐权力,到头来却被权力的战车碾得体无完肤。正应了书中的一首曲子《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王熙凤的形象可以说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不罕见。多少人沦为权利的奴隶,在欲望的沼泽中越陷越深。如果不能将手中的权利为民服务,王熙凤的下场也许就是很好的写照。

《读红楼梦思小人物的处事方式》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红楼梦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