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汤姆叔叔的小屋有感

汤姆叔叔的小屋有感

《汤姆叔叔的小屋》有感1200字。

读书,是民族团结、人民进步的重要途径,书籍虽不一定能使人致富,但一定能使人明理!高中,对某些人来说,是整个学习生涯中最苦最累的一个阶段,所以有时候劳逸结合很有必要,比如阅读。就算没有完全明白书籍的内容,哪怕有一丝感悟也是有所值的。那么,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有感1200字”,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汤姆叔叔的主人谢尔比先生为了还债,决定把汤姆和伊莉莎的孩子吉姆卖给人贩黑利。汤姆叔叔是谢尔比先生的最好仆人。他高大魁梧、身强力壮,长着一副典型非洲人面孔,表情沉着、平静,显得善良忠厚,他是一个对人真诚谦和的人。他有个善良的妻子和三个可爱的孩子。

伊莉莎的丈夫因受不了主人的虐待而逃走了。当伊莉莎知道卖她孩子这件事后,连谢尔比的太太都帮不了她,就决定带着她的儿子逃跑去找她的丈夫。逃跑时叫汤姆叔叔一起走,但汤姆叔叔为了主人没走,而选择了被卖掉。黑利不肯罢休让伊丽莎跑掉,叫谢尔比先生派人和他一起追伊莉莎回来。伊莉莎被好心人救了,并在威尔逊的安排下与她的丈夫乔治相逢了,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而可怜的汤姆叔叔被人贩靠着铁链,有奴仆跳海,他们也不伤心,这些人贩只关心自己的钱包,而不管那些奴仆的死活,但是有良知的人只能低声谴责他们的罪行。汤姆叔叔在船上救了一个小女孩伊娃,伊娃就叫她的爸爸买汤姆,经过讨价还价交易成功了,汤姆有了新主人圣克莱尔。他是一个头脑聪明、心底善良的人,而他的妻子是一个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的人。伊娃很善良,总把那些奴仆当作朋友。汤姆在这里生活得还算不错,伊娃还帮汤姆叔叔往家里写信。不久后汤姆叔叔收到了家里的回信,他的妻子正在努力挣钱,存起来想用做汤姆叔叔的赎金。他的三个孩子都很好。知道这个消息汤姆叔叔很开心。直到有一天伊娃生病死了,圣克莱尔告诉汤姆他正在办理让汤姆获得自由的手续,汤姆很高兴。可是圣克莱尔也生病死了,汤姆和所有黑奴获得自由的希望破灭了。圣克莱尔的妻子把这些黑奴带到黑奴市场,时间不长,汤姆被一个短小粗鲁的种植园主列格雷买走。

列格雷共买了八个奴隶,他让汤姆脱掉在圣克莱尔家穿的讲究的衣服,给他找了一套最破最旧的衣服穿上,然后把换下来的衣服连同汤姆装干净衣服的箱子一起卖掉了。列格雷威胁他们说,谁不听他的他就用拳头揍他们。这些奴隶清楚以后没有好日子过了。不久,他们就到了新的农场,这是一个很破旧的地方,还有几条狗和两个凶残的仆人看着他们,住的地方是几间屋子,水泥地上只有一堆稻草,吃的是自己的玉米磨成面,才有少的可怜的晚餐。他们的悲惨生活开始了。

汤姆叔叔为了帮那个女奴摘棉花而被暴打,由于他们受不了他们的折磨,女奴让汤姆和她们一起逃走,汤姆不同意,劝她们逃走。她们逃走后,列格雷把汤姆打昏死过去了。这时候谢尔比先生的儿子乔治少爷来找汤姆,看到这种情形非常气愤,但汤姆已经奄奄一息了,汤姆让乔治告诉他的妻子说,他上天堂了,不要讲这里的情况。乔治把汤姆叔叔找了个地方埋葬了。乔治少爷回到家把他家里的所有佣人都发了自由证书,他们不断想起和汤姆叔叔一起过的日子,大家以他为榜样,做个像他那样正直诚实并且忠贞不渝的人。

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很喜欢汤姆叔叔,但他的悲惨生活让我很伤心。不管怎样,我要以汤姆叔叔为榜样做一个诚实的人。

HdH765.cOm更多精选高中读后感阅读

读《汤姆叔叔的小屋》有感_高中读后感1200字


《汤姆叔叔的小屋》在19世纪中叶是仅次于《圣经》之后第二畅销书籍,该书的作者斯脱夫人在白宫被林肯总统接见时,总统说:你写了一本导致美国南北战争的书,很了不起啊!。于是,便怀着好奇心拜读了斯托夫人的成名之作《汤姆叔叔的小屋》。

《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讲述了一位美国黑人奴隶,在惨无人道的奴隶制的压迫下艰难生活,最终死去的故事。

读了《汤姆叔叔的小屋》这个故事后,愤怒与敬佩充盈我的胸膛。

我为汤姆悲惨的命运而感到伤心,更多的是感到愤怒,为什么白人就能过着不愁吃穿、雍容华贵的生活?而黑人就要颠沛流离,过着今天卖给张三,明天卖给李四的悲惨生活?我计算了一下,书中汤姆一共被卖了3次,他的四个主人中,有两个是好人,另两个对汤姆百般折磨、又打又骂,这两个坏人分别是海利和雷格里。雷格里更可恶,他残暴地殴打汤姆,使汤姆悲惨死去。我要诅咒那黑暗的奴隶制。它不把黑人当人看,只把黑人看作是会说话的牲口。在像烈格雷这样的庄园主眼里,黑人的生命是一文不值的,打死他们就像拈死一只蚂蚁。

书中主人公汤姆却让我敬佩,从汤姆叔叔身上我丝毫没有看出白人与黑人的差距,反而看出了汤姆的善良、吃苦耐劳,精明能干的品质,可以说他比任何一个白人都能干。还有伊娃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和乐于助人的好品质,都让我敬佩。

我不由想起《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他从小四处流浪,没人疼,没人爱。四处遭白眼,善良的他好心帮助别人,却好心没好报,书上的插图中,三毛站在窗外,身上只有一件单薄的衣服,而此时正是寒风呼啸的冬天,窗内金碧辉煌,胖胖的大人刚吃过饭,挺着将军肚,小孩穿的都是名牌,一边吃着零食,一边让佣人捶腿捏肩,而三毛连个苹果都吃不起,就别说是捶腿捏肩了。窗内的大人还用歧视的目光冷冷地看着三毛,吆五喝六。

三毛和汤姆都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都被人欺负,但他们在黑暗的社会里依然保持着真、善、美的心灵。可这种善心,依然使他们与黑暗的社会格格不入,让他们受尽折磨,最终,汤姆还凄凉地死去。

不知不觉又想起了林肯总统,那个曾经的鞋匠的儿子,当他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那些自以为是上流社会所谓优越的的人对他不屑一顾,鄙视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并且在他当上总统时,有人扔鞋子侮辱他,认为他不配,但林肯宽容大度,最终以自己的宽容与智慧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不仅这样,林肯还解放了黑奴,揭露和控诉了蓄奴制的罪恶,而且为美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由此可见,出身卑微的不一定低下,出身高贵不一定就高尚,从这儿就反映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黑奴的命运令人愤恨,他们为了生活,忍受着非人的待遇,哪怕去偷去抢,也要填饱自己的肚子。恶魔般的奴隶主残酷、刻薄,残忍奸诈,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满口仁义道德,但最终也得到应有的惩罚。

我想,斯托夫人在写《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时,应该是希望世界上每个国家都能保护弱小,让人们没有饥饿寒冷,没有欺凌压迫;希望世界上每个角落都能人人平等,没有等级观念吧!这个世界要公平,公平!!黑人和白人不该有区别!!要反对种族歧视、争取自由民主!这应该是作者想发出的强烈呼吁:

但愿这样的罪恶和歧视永远在这美丽的地球消失!

读《》有感作文1200字


《》于我是某种认知上的颠覆,我原本以为已被世界所知晓所认可的天才与成功人士是无论如何都能保持一种贵族气质和高傲心理的,但现实告诉我,并不是这样的。《贝多芬传》以一种何其直接的方式将贝多芬的惨痛血淋淋地揭示在我眼前心神俱裂!

无数人曾以他们的方式对我说向我证明人生是座高峰,你只有不断的攀爬才能在日落之前领略世间景色壮观之最,才得以睥睨万物。可这样真的好吗?不断的攀爬、竞争真的是我们所必需的吗?像是贝多芬,多么高的天分!因为他的耳朵堪称音乐界最为灵敏的。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耳疾,使他从音乐巨人重重跌落!是不是当人成为某一领域的佼佼者之后才从真正意义上开始脆弱起来?像是郎朗和李云迪,他们的手不能存在任何问题;像是比尔盖茨,他不能在最荣耀的时候脑震荡像是贝多芬,耳疾使他认识到社会有多么现实。这世上有层出不穷的人才,你失败了,永远有别人能够随时随地的顶替你的位置纵使他始终及不上你曾经的辉煌,但你早已成为历史,不可能再重振江山总之你登上巅峰之时,你就为自己树立了无数的敌人!他们巴不得将你摔下去!若是粉身碎骨那便是最令他们称意的了。

可怜的贝多芬啊,他真是为了顶峰所代表的名利而去的么?他不过是热爱音乐的疯子,怜悯、疼惜世人的傻子罢了。投注整个灵魂的音乐总是要比空有华丽技巧的音乐动人得多的,所以也无怪旁人眼红。

有关贝多芬,其实我早已在何为笔下的《音乐巨人贝多芬》中了解到了一些,其中,贝多芬就有说道: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读到这里,反复咀嚼,发觉其中辛酸足以令我落泪,却也不曾太过在意,也不曾因此刻意去了解过他,便盲目地随着大众称他为厌世者。直到,我翻开《》,这本书于我便是对贝多芬认知的颠覆。

贝多芬遗嘱扉页上的孤独,孤独,孤独,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却犀利地揭开了贝多芬天才躯壳下的灵魂!多么令人心酸!

《海林根施塔特遗嘱》于贝多芬又何尝不是一种自白?一个从童年起,心和精神都倾向于慈悲的情操的人,又怎会是个厌世者?现在,这份遗嘱世人都知道它内容,世人可曾惭愧?看看!瞪大你们的眼睛!去掉你们因名利而蒙上的铅华!这是贝多芬啊!多么天才的人!本该是保持贵族气质与高傲心理实际上却是慈悲为怀与以自身苦痛减缓他人苦痛的美丽灵魂!被社会折磨成什么样子?!就连他死后有厌世者之名久传于世!多么令人心寒的事情!而他还在遗嘱中提到:使社会在我死后尽可能的和我言归于好。心神俱裂!

《贝多芬传》令我的灵魂洗净铅华,开始重新思考怎样才能使人生变得有意义。一本好书,无关乎于有多华丽的词藻而更在乎于能给你多大的震撼与多大的改变。

而一本《》足以令我洗心革面,并令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少走许多弯路。行地更正!坐地更端!

你说,《》可不可谓为一本好书!

读剥开教育的责任有感1200字


今年暑假学校发了祁智的《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吸引我的,一是祁智本人,二是 责任二字的吸引。于是拿回家两天没有出门读完了此书。

书中共写了32个案例,其中的一些案例解析的观点真是值得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好好思索的。其一,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什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喊学生的名字,这是一名教师最普通的功课,但是又有谁思考过这里面竟然承载着很重的教育之责?上课时常惯的把名字换成了你、你、你,或是随手的一指,连你都省略了,而对一个任教两个班级以上的科任教师来说,能叫上几个学生的名字?我们根本没有想过,喊出学生的名字,是亲密师生关系的一种表现,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其实更是教师发自内心想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表现啊。响亮的喊出学生的名字,是教师的责任。那么反思自己,我又能喊出几个学生的名字?我很惭愧!

其二,制定标准的目的不是选出几个优秀的学生,而是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秀。一直以来,制定所谓的各种标准,想到的都是让学生朝着这个标准的方向去努力,并满心以为这个标准所规定的一定是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但是潜意识里却一定是忽略了这样的事实:学生是全体还是部分优生?其实还是给那些优生准备的。面向全体,在这些标准面前只不过是一句伪善的托辞而已。如何制定标准这句话真真是给我上了一课!

其三,孩子之间发生摩擦,家长所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学会自我判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首先,孩子并不希望家长的介入,因为他们希望独立,更何况孩子之间的本没有什么大矛盾,今天你对了,明天你就可能是错了,而家长的介入往往让事情往严重的方向发展;其次,家长的介入,无非是显示一番家长的强势,这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极其负面的影响,孩子会养成依附的性格,还会从小有恃强凌弱的心理滋生。斯宾塞说,正确进行教育的主要障碍不在于儿童,而在于家长。如何疏导家长,引导家长的正确教育方式与理念,看来教育人也要努力做点什么。家庭教育,是中国教育当下的一个沉重的话题!

其四,教师布置学生将辜负一词抄写5遍。接下来祁智老师和这位老师的对话,可以说让我震撼。因为在层层深入的追问中,祁老师帮我们、帮老师们剥开了责任的伪装,原来我们心心念念的责任不过是 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作为自己不熟悉学生、不因材施教,甚至不思进取、能力缺乏的借口。再看祁老师的解决策略,更是让我们瞠目结舌:

首先,要让会写的学生不抄;其次,要让不会写的学生抄有效的遍数,而且要抄对。

老师同意。

我说,这是第一层次,还有第二层次。让抄写的学生减一半作业量。辜负这个词,难在辜,负一般不会错,抄辜就可以了。

老师赞同,期待我说下去。

我说,第三层次,是让所有的学生都不用抄。辜这个字,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古,下面是辛。你如果告诉学生,古人是辛苦的,我们不要辜负他们,这样,学生还会写错吗?

老师说,不会,肯定不会。

瞠目之一:方法之高妙;瞠目之二:方法之巧妙;瞠目之三:方法之简单。瞠目之四,如此之法我们没有想到!

其五,教师是给学生翅膀的人。

其六,我们可能让一个善良变得千疮百孔,也可能发现麻烦背后潜藏的美好。

读了《剥开教育的责任》,犹如一股清泉注入我的心田,从而使我们教师对教育之责任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读《向往太阳》有感1200字


轻轻地翻开封面,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向往太阳的孩子如诗如梦般绚丽的人生短短24年的人生啊,窥见的是一个优秀学子的心灵屐印。他孙夏冰,是战胜无数次困难后,用自己的汗水、心血换来属于自己的广阔天空。他三次连获又溪奖,品学兼优,从小学到高中,年年荣获校三好学生。中学阶段更是曾28次获得国家、省、市、县各类奖项。2002年连江县理科状元,荣获福建省第十五届庄采芳奖学金。他是北大物理系优秀学子。但是,随着2008年3月29号的到来,一切都化为乌有,我们在哀伤的同时感到:不,不,不,他的精神永存人世。

《向往太阳》这本书向我们阐述了孙夏冰的成长历程,他从小学到大学所有优秀的文章,还有母亲的无限哀思,亲朋好友师长同学深沉的悼念和惋惜之情。那每一篇,每一句,每一字,每一顿都印在了我的心中。

那是对生命的无限追求。

有位名人说过奋斗是福,用孙夏冰的一句话说就是:我来了,我战斗了,我为此满足。朋友们,读者们,上天对于大家是否公平,我想谁都有自己心中的一杆称。然而,对孙夏冰,对我,对所有的人而言,太阳的光辉永远向我们倾撒。

记得小学时听过夸父逐日的故事,我知道夸父最后倒在了太阳底下,然而他那追逐太阳的精神却永远活在了世人心中。想到这,那孙夏冰不就是夸父吗?他倒下了,然而他向往太阳的执着拼搏却感动了我们大家。

路遥在回忆写《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时讲道:经过十年的奋斗,小说终于完稿了,然而我却异常平静,只是静静地吸咽,没有丝毫激动。因为十年的奋斗早已将他的心抚平了,所有的激动也都伴随在这十年的奋斗中了。我想,这十年中,路遥有太多的不易,然而他却是幸福的。因为幸福体现在奋斗的过程中。他奋斗了,他便幸福着。孙夏冰也是幸福的,因为他奋斗了。

是啊,追逐太阳,即使倒在太阳底下,然而奋斗就是幸福的。想到这,我奋斗了吗?一位摄影记者在文中写道:一个偏远的地方,我看到一群成年人,一副无所事事的懒散的样子,眼神都是呆滞的。后来发现他们没有上过一天学,我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帮助他们了,我只能拿着相机摄下那些七八岁,八九岁仍然背着草筐,拉着山羊的孩子,希望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因为如果没有人帮助他们,这些孩子再过三五年,又会是一群文盲。他们不想上学吗?不是的,而是没有条件,只要给这些孩子一个上学的机会,他们也会追逐着太阳奔跑。

我扪心自问,我有这么好的条件上学读书,我努力了吗,我奋斗了吗?我追逐过太阳吗?

谢谢你,孙夏冰,是你在赶往太阳的路上踏下了坚实的足迹,现在我也将循着你的足迹去追逐太阳。

教师评语:余雨欣同学的习作《追逐太阳》,已经深得孙夏冰的向往太阳精髓。要知道读后感难写,难就难在出新。而刚步入初中一年级的雨欣同学却能在通读《向往太阳》这本书后写出追逐太阳这个题目来,我为之钦佩。之后,她再引入夸父逐日的神话故事来诠释这一精神,已经真正做到了和孙夏冰的人生历程完美契合了。接着,她写路遥的回忆录又提出奋斗就是幸福的观点更是让我折服。而最后,因为摄影记者的那一段话引入到自己的生活的扣问:是否有孙夏冰式的奋斗精神。我想,她的写作思路是清晰的,引用资料是合适的,读后感受是真实的。

因此,我们坚信余雨欣同学确实能追寻孙夏冰式的奋斗历程去追逐太阳。

读红楼小讲有感1200字


《红楼梦》是一部很值得阅读的书,不读这部书的人,真是枉来人世一场;读了这部书而没读懂的人,真是遗憾终身。这部书,我每隔几年都会重读一次,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虽然不算有灵性的人,但每次翻开《红楼梦》,总会读得津津有味。不过近日一口气看了周汝昌先生所著的《红楼小讲》,才发现原来《红楼梦》的原著是如此伟大!程高的篡改真是让这部伟大的书面目全非,蒙蔽了此书最璀灿的、最闪耀人性光辉的光芒,原著就如珍珠蒙尘,日月为乌云所蔽,让世人无法得见其真颜面,可恨可叹!

幸好,周先生多年对《红楼梦》的考证、解读、探索之成果,通过《红楼小讲》,让世人得以认识《红楼梦》原著的核心精神,得以管窥原著的更加伟大与不朽,这实在是一大幸事!阅读了此书,我真是如梦初醒,更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原著之博大精深!曹公如尚在人世,一定会引周先生为知已的!

在《红楼小讲》中,周先生独具匠心地考证了全书原来的主旨。以往我们说《红楼梦》是一部反封建道德礼教的书,说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现在看来那不过是现代人为了政治需要而作的道德评判!据周先生的考证,其主旨是写众多女子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也是一部纪录悲欢离合、炎凉世态的家族衰亡史。绝非现在流行的程高本所单述的宝黛钗三角恋悲剧那样简单!原著结构宏伟奇巧,与《水浒传》相映照,《水浒传》施公写了108个绿林好汉,而曹公则写了108个女子。原著应该是108回,前后各为一扇,即半部54回。两扇前后不但对比对映,而且以前伏后,以后应前,各自有双层的笔法内涵,有表有里。书中普遍采用象征、隐喻、映射等手法,随处可见伏脉暗线,都是为后半部故事的发展作铺垫。

按周先生的考证,故事的结局与程高版的大相径庭,尽管经过数百年的流传之后,人们已经接受了高鄂版的结局,但那远非作者的原意。读完《红楼小讲》,我相当信服周先生的分析,也很认同他剖析的故事结局,并打算找时间再读《红楼梦》,核对一下周先生的评析。可惜的是原著世人无缘得见,真乃人世一大憾事!而周先生的述著,让世人得以拔开迷雾,见识到原著真正无与伦比的伟大,这,又何尝不是一大幸事呢?感谢周先生的努力,让我和众多喜爱《红楼梦》的人不致于抱憾此生!

周先生说原著中很多隐喻的诗词和谐音的姓名,如英莲是应怜,贾府四个女儿的名字元、迎、探、惜谐原应叹息,钗、黛、云三人的姓对应淋血史,细想真是有理,我看贾王薛史四大家族之性是不是相对应于谐音家亡血史呢?这是我个人的胡猜,如果是,其实曹公写的除了是一干女子的悲惨命运,其实也是一部描述他家族衰亡、悲欢离合的血泪史啊。如有幸遇到周先生,可真要问一问我的猜想是否正确。

对《红楼梦》这部人间巨著感兴趣的朋友,建议最好读一读周先生的《红楼小讲》。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有感12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汤姆叔叔的小屋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