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花的勇气读后感600字

花的勇气读后感600字

《教师的勇气》读后感600字。

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读书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还有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当我们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了可以记住当时读完书后的所思所想,就必须写一篇读书笔记。那么,在你看完那些书籍后有没有收获一些人生哲理?你不妨看看《教师的勇气》读后感600字,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教学生涯,拨开迷雾,认清自己的内心,即使是在冷风中摇曳的一点烛光,也坚信自己的光芒,自己的热和那是给予一拨又一拨学生的关爱与庇护。我相信自己有勇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

帕尔默引导教师们进行了一次精神之旅,帮助我们建立了对教学的共同熟悉。他也号召有关的教育机构在这方面支持教师。教育是带领孩子们进行一次心灵之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用更真实的方式来看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生存。假如没有这样的鼓励和引导来探索内心世界,那么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将如何完成它的任务和使命?相信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我们热爱教育,同时为教育痛苦。我们不辞辛劳,我们乐意学习,我们希看自己的教学生涯布满成功。但现实往往是不尽如人意。有时我们甚至想放弃,失往了继续努力的勇气。

为什么会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中呢?是学科知识的浅薄?是教育方法、技巧的缺乏,还是对学生的研究不够?反思中,我发现唯独缺少了对自己内心的关注。然而,帕尔默告诉我,核心题目是熟悉自我,是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他说: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的学科。

帕尔默说,要寻找一种与自己本性契合的教学方式。他的话给我指引了一条明确的道路。我们要找回自己,慢慢找回自己,哪怕很艰难。开始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于模仿。看到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就想着怎样照搬到我们自己的课堂中来。也许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但假如一直是模仿,就有题目了。我们要自觉地往寻找,学习往寻找。这段寻找的路肯定很漫长,要走很多弯路。但我们必须往。作为老师,我们惟恐告诉学生的不够多,惟恐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足够的信息,惟恐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我们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间挤掉,由于我们怕浪费时间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600字扩展阅读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600字


这本书真的从一个新的视角给了我一些东西,甚至可以说改变了我。或者我具有该改变所具有的资质,然后这本书恰当其时的出现在了我24岁的生命中,然后就改变了我。也不能说彻底改变吧。我觉得改变是一个过程,不是一天可以做到了。不是今天是一个内向不会说话明天立刻就变成了一个在人群中健谈的人。是需要一步一步的改变的。

书一开头就提出一种理论,“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读的时候虽然同意自己受到人际关系很大的困扰,但也不是全部吧。然后书中提到人们重视寻求他人的认可。这是一种生物本能,甚至是一种活下去的需要。是的,没有比人更群居、更社会、更需要与其他任何人合作的生物了。然后书中提到一个概念,人们活在一个想象共同体里面。这一点也在《人类简史》中提到,这是我同时读的一本书。无论是国家,民族,公司其实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一种共同体。而而人人都是属于这种共同体的。

在共同体中人人平等的一种概念。人人都有自己的课题。“我有能力”和“我能与他人和谐共处”这两项。说到底我们的烦恼总是与这有关,或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或是对自己与他的关系的不满意。确实,之前听过这句话懂得这两句话“管我屁事”,“关你屁事”人生就轻松很多。的确,只是不明白到底该怎么做。现在好像习得了武功的心法一样。只关注自己的课题,有关自己的能力上就好了呀。有关别人怎么看自己。自己的某些举止打扮别人怎么看。那似乎是别人的课题,自己也管不了别人怎么想的。事实上别人没你想的那么关心你。与其总是敏感的猜测别人到底是怎么看你的,不如多专注自己的人生课题上。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600字


今天听了3遍《不管教的勇气》收获很多,我最需要改变的就是和孩子相处的态度,用不批评、不表扬、不啰嗦的方式和孩子相处。

其实你批评孩子,或者是你表扬孩子,你的姿态都是高高在上的。但是如果和孩子平等的相处,更多的给孩子表达的是谢谢。比如孩子今天在高铁上非常安静,你可以选择表扬他--今天坐高铁你这么安静,真乖。但是坐高铁保持安静,是我们作为一个人应该具备的行为举止,是他应该做到的事情。如果你表扬他,他就这样做,那么以后没有人表扬他,他还会这么做吗?

你也可以选择用平等的沟通方式,对孩子表达感谢,谢谢你今天坐高铁这么安静,孩子也接受到了这样做是对的信息。以后没有人看见,没有人表扬他也会这么做。

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会独立。第一点,就是要学会独立的做出选择。有评判的标准,然后承担后果。第二点,独立式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别人没有义务帮你。别人也不会围绕着你来转,你不开心,别人都要让着你。第三点,你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价值,不因为别人给你反馈表扬你,你就这样去做。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价值观。

重要的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孩子必须解决的课题。不是父母的事情,家里有考生,不能让孩子觉得学习就是他唯一的事儿,其他什么事情都不用做,这样孩子没有存在感。

让孩子去帮助更多的人,她会获得价值感。

我们帮助孩子解决所有的问题,给他们做出最好的选择和帮助,避免他们失败。但是,同样也错过了更多地让孩子独立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和成长的机会没有,没有努力获得的成功,是不长久的,转瞬既逝。父母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决定,因为人生是他们自己的。

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不管教的勇气。让孩子自己选择,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600字-强大内心,勇于改变


《被讨厌的勇气》是日本作家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合著的讲述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本书用青年与哲人的谈话这一故事形式,总结了心理学巨头阿德勒的学说,思想。其中有很多观点震撼人心,颠覆传统认知。

比如:人其实可以改变,之所以改变不了是因为你不想改变;不愿意为了改变自我而牺牲目前所享受的乐趣比如玩乐或休闲时间。也就是拿不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即使有些不满或者不自由,也还是更愿意维持现状。如,教育孩子最好的办法不是批评也不是表扬,而是培养共同体,不要评价他人,而要真诚地表示感谢,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书中提到:之所以只看到缺点是因为你下定了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为了达到不要喜欢自己的目的,所以你才只看缺点而不看优点。

总之,这本书两三个小时就可以读完,读后细细思索,很多观念都值得好好品味,学习。从而强大内心,勇于改变,具备获得幸福的能力!

这本书对教师的启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懂得一个观点: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所谓的课题是指这件事最终要由谁负责,谁承担后果,就是谁的课题。学习最终是学生的课题,教师也好,家长也好,都不能把这个课题转变为自己的课题。明白了这个道理,教师就会放下执念,放下一定要改变学生的想法,就像我们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强迫马喝水一样。放下这个执念,教师就会把关注点放在自己可以如何影响学生,而不是强迫学生改变。

教育学心理学是教师的必修课,除了学校学的那点知识,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积极心理学,有成长性思维,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的心里健康,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师的深度幸福读后感600字


这个寒假,经校长推荐,读了张丽钧老师的《教师的深度幸福》这本书,书中记录了很多她和学生之间的小事:她曾经生活上资助贫困生,道德上规劝问题生,甚至教育那些思想上结痂的家长。她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筑梦,为他们点亮人生前进的灯塔。她用尊重给予每个孩子平等的抵达,她可以低下头来向孩子学习,这是师者给予学生的尊重。正因为这样的良师,才使得多年后的那些学生们,心心念念的前去探望张老师,成为他们生活的益友。或许正因为她满心慈爱,全然接纳,童心不凋,静候花开,所以才能诗意的栖居于三尺讲台,咀嚼着身为人师的深度幸福吧。

那么于我而言,幸福是什么呢?于是我试着透过教师这个职业来诠释我人生的幸福。清晨迎着朝阳踏进美丽而生气的校园,走进教室,耳畔回响着琅琅的书声,是幸福;传道授业,相遇专注而渴求的眼神,是幸福;鸣声上下,与一张张纯真的笑脸道一声“再见”,是幸福;当我已经成为学生的“过去式”,而他们却依然把我当着他们的“现在时”,是幸福。当我捧着一颗心,当我激情洋溢,当我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我乐在其中,我幸福着。可竞争来了,学校要考核:比职称、比成绩、比学生、比红旗……社会重托、学校期盼、家长嘱咐……该如何处理这些本该是生活的快乐所在?那有什么能让幸福的“尾巴”相依相随呢?

有时我在想:为什么上课从不叫某些同学回答问题?为什么会厌烦某些同学?为什么想放弃他们?我的回答可能是因为他们肯定回答不上来,因为他们老是调皮捣蛋,因为他们绝对考不及格。可是如果换一个角度呢?绝对考不及格的学生,磨练了我的心智;老是调皮捣蛋的孩子,增进了我的见识;肯定回答不上来的同学,助长了我的智慧。所以以生命的视角,感恩的心灵来看待学生,幸福的“尾巴”便不期而至。那么我,便是最幸福的老师!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00字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让我感触颇多,尤其是第46条关于教育日记的建议让我感受到在教学实践中写教育日记的作用和意义。作为教师,我们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所触动的瞬间和教育故事变成文字记录在案,不仅是对流逝岁月的美好回忆,更是进行教育反思从而提升自己的宝贵财富。

教育日记可以帮助我们学会观察。因为记录的基础是观察,要想有事可写,就必须做个用心观察的人,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捕捉到细微的教育现象。写教育日记就可以让我们更有目的更细致地去观察。

教育日记可以帮助我们学会思考。教育日记既可以记录教学反思,也可以记录教学活动、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和家长沟通的过程等,把观察和记录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使我们在思考中学会改变和创新,从而指导我们以后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教育日记可以帮助我们学会坚持。很佩服苏霍姆林斯基能够从当教师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记教育日记,并做到一辈子都在坚持。他重视对学生表象资料的记录,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记录,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令人敬佩。

其实,我们上完课后,也经常和同年级同办公室的老师探讨一堂课下来的得与失,有时交流得也挺热烈,只是都没有记录下来。常常也会发现学生一句真诚的话语、一个有趣的举动、一个灿烂的笑容时不时地拨动我们的心弦,引发我们的一些感慨,但因为没能及时记录下来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被逐渐淡忘。

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做教育生活的有心人,记录教育现象、自己的在工作中的感受和思考,把教育生活中一颗颗散落的“珍珠”穿起来,为自己的教育事业编一串美丽的项链。(张小丽)

《教师的幸福感》读后感600字


幸福感是一种个人感觉,它取决于个人对生活、工作和社会的综合满意程度。幸福感缺失、抑郁、焦虑成为现代社会出现频率频度最高的关键词。教育是心灵的事业,做教师应当是幸福的。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曾讲过君子有三乐,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一乐。反观现实,一个时期以来,受应试教育、考试排名等因素影响,教师长期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其职业幸福感在下降,很多教师认为:教师工作太辛苦,精神很疲惫,报酬有点低,缺少幸福感。

其实,幸福是自己营造的。

《教师的幸福感》一书通过对教学中的幸福感与压力的原因分析,寻求切实可行的提高个人幸福感、促进专业发展、改善生活品质的方法与策略,从而引导教师踏上幸福之路。书中描述的虽然多是英国的案例,但更多的是一些放之四海皆准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大学毕业,我离开校园,又走进校园,七年,我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努力向合格教师的三个标准迈进,在酸甜苦辣、成功失败的经历中不断品味着幸福、压力的混合滋味,在努力前行和消极退缩中徘徊。

所谓开卷有益,的确如此。幸福感其实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浮于表象,包括了生理幸福感、情绪幸福感、心理和智力的幸福感。通过阅读《教师的幸福感》我感受到:当你全身心地投人到教学中,每个学生都会吸引着你,于是你会全然忘掉时间,感到幸福;当你营造了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克服困难、一起享受成功,你会感到了幸福;当你所教的孩子成绩有所提高,思想有所进步的时候,你会感到幸福;当你渐渐发现自己的知识得到不断充实,自身得到不断完善时,你会感到了幸福

目前我已经体味了浅浅的幸福,就已经激动不已了,期待更深的幸福。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教师的勇气》读后感6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读后感,请关注花的勇气读后感6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