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菜根谭读后感1000字

菜根谭读后感1000字

《菜根谈》读后感。

在阅读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菜根谈》读后感”,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暑假闲来无事,将一直闲置于书架上的《菜根谈》取下来读了一遍。

《菜根谈》书是古人在个人修省,交际应酬等方面的一些人生感悟,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大抵励志类书籍之属。

书中的文字,却并不如别的一些书的鄙俗,清丽雅正,可当之矣。

然而文辞的修饰会带来内容上的一些缺憾恐怕难免,有些话说多了,有些话则说矫情了,读者不能不细细分辨之。

可能是小时侯诗词念得多了,喜欢工整,机巧的句子。《菜根谈》虽非典型的文学作品,然而个中文字颇有可喜之处,值得玩味的亦不少,下举一二示之:"学者动静殊操,喧寂异趣,还是锻炼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须是操存涵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恬浪静的风光,才是处一化奇之妙",又有"操存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应用要有圆机,无圆机则处物有碍,何以成旋乾转坤之经纶?"化大道于鸢鱼,比人情于事理,意趣天成,煞是可爱。

然后要说到《菜根谈》书所要传达的为人处事的要旨。草草一观,并不敢说明其精髓,若干心得还是有的。

一者,古人于为人和处事,是很分明的,这一点多见于"应酬"篇.为人指的是个人的修省,那是半点也来不得马虎,一刻也不能放松的,即所谓"操存要有真宰",如是还有"己之情欲不可纵","持身如泰山九鼎"。

而处事是指交际应酬的道理,则无非要"圆",要"恕",如此大抵应用无碍,人情通达耳。乍一看下,似有虚伪之嫌,其实不然.所谓虚伪者,心面不一,言行相抵之谓也,然君子之于内与外,一也,只不过于己与人,原则异耳。此非大圣贤大智慧,不能行也。若待人如待己之严,则多不见容于世,遁而隐,言"世与我而相违",高则高矣,其实独善而已,空堕兼济之志,达人所不取也。.待人如待己之宽,则无有真人品真性情,转圜于觥筹之间,混迹于名利场上,可则可矣,然一世为人,心,颠沛不得安,终是赤裸裸地来又赤裸裸地走,亦枉为人也.故曰:君子之风,使人心慕。

二者,古人所重,中庸之道也。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也乎?(语见<论语.雍也>)程子曰:不偏之为中,不倚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心所在,洪夫子将其与个人修省结合起来,则另有一番很有见地的发挥。上述"学者"一句,即是很好地体现,又比如"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警惕惰气;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摄之后,亦可鼓畅天机","美女不尚铅华,似疏梅之映淡月;禅师不落空寂,若碧沼之吐青莲",如是,不胜枚举。有些话可能打了些机锋,学者自有不同的理解。以我看来,洪夫子所言之中庸者,有内外之分。又有高下之分。内,高者修养至深,譬如大海,投以千钧之石,难起些波澜,下者譬如方塘止水,鉴万物己不动,然一旦于己有所扰,则起涟漪,然经之以时,可复归平静。至于何以成大海之气魄,当纳百川,历世事,惟"学"字而已。外,有高者,能不为内外所惑,静观大局,方成就旋乾转坤之大事,下者则喜怒不形于色,爱憎不露于外,则不为人所窥,如是而已。想来学者不能不明辨其内外高下而于己有所进耳。

以上二者,乃是读后一点菲薄的感悟,作文草草,聊付达人茶余酒后一笑。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菜根潭》读后感


古人云:性定菜根香,静心沉玩,乃得其旨。

洪应明是归隐山中的逸士,“矜名不若逃名趣,练事何如省事闲。”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像是凌空于斗兽场之上,看循环的纷争,撕杀,一颦一蹙,览于眼底,掩饰下的欲念,面具下的心思,还有我们的无奈。

只是有时候会很矛盾,只是我们不知道自己真的要什么。孰对孰错,我们膜拜的到底是什么,谁也不知道。也许什么也没有。习惯,抑或是人云亦云,我们欺骗了最初的自己,不敢去回忆,不敢去审视。大家都怕自己麻木沉睡的伤口被自己刺痛,感到真切的痛,继续,继续膜拜蒙着面纱的神,大家一脸虔诚,一个个傀儡,追随着神。神动一动手指,足以让玩偶们奔赴死亡,精神上的死亡不比肉体上的死亡更要绝望么?日升月沉,大家各自心怀鬼胎,只是忘了自己无处安放的心魂。当然,我也是一个傀儡,一介俗女,这使得我更痛苦,精神上的自虐,总是要审问自己,让我无处安生,生在这个斗兽场里,无奈地继续。毕竟我不是洪应明,这个年代也不是明朝。要归隐,只可惜一片混沌,无处可逃。只希望向着鲁迅爷爷看齐,只是条框和责任不能让我们隐于市。毕竟这个世界不那么文艺。

读《菜根潭》的时候,总有一种在空中俯视众生的感觉,仿若自己是那圣人。但如果把自己放进去读,方才知道自己是那么的罪恶。缠绕自己的困惑,也会释然,会把许多事看得更加淡然些。当然很多时候是感受不到,只是不要把它当作是大道理来读罢,静心沉玩,乃得其旨。

笔停了,心未静。眼闭了,心未止。

朋友推荐的一本书名为洪应明写的《菜根潭》,我看那本书真的好深奥了,真是圣人写书呀,我用一生的时间也许也读不懂其中的味道,但自己还是很喜欢了。

菜根谭读后感


篇一:菜根谭读后感

《菜根谭》感悟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是在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的明人洪应明的对联。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的不断洗礼中,留下了一段段珍贵无比的精品文字,《菜根谭》就是其中的一本,洪应明是《菜根谭》的作者,因此,《菜根谭》中录入了这句话。《菜根谭》作为一本社会各个阶层都可读爱读的书,被奉为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有人评价此书:“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细细咀嚼,其芳香自心底而出,散染而去,感动的是人的灵魂与精神。初看此书,就被其中道理深深吸引,这些道理在平时常被我们忽略,就如菜根一样,一旦细细品味却是有其独特之处,让人涉足于世,顿感轻松。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很少能选择明智的。正如当我们习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能力;当我们习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当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之后,却忽略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太多太多的习惯,太多太多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清净的耳根,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 为人做事能视荣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一副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心态;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现今的我们有时候感觉活得很累,不堪重负,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

所欲难以实现,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想,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看来只有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可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才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看完这本书,心情顿时感觉明亮了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给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了工作,我们还希望工作是轻松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意义;有了房子,我们还希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场所么,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充满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警世名言均在身边,但又有几人能独善其中,受益于身呢?望诸君心态平和,笑看人生吧!

篇二:读《菜根谭》有感

读《菜根谭》有感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是一种以人生经验的沉淀和累积,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菜根谭》的智慧始于它的名。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 而菜根二字意谓“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其蕴含之意大致有三:其一就是努力培养处世之根。蔬菜是人们生存不可或缺的东西,是营养丰富的佐餐佳品。菜或甘甜美味,或清香爽口,或又辛又辣,皆是由根而生。所有种菜人都知道,种菜之时重点必放菜根之上。人生在世,处世为人,也应厚培其根,这根就是对人生真谛的探求和理解。其二不可轻视菜根。同菜叶、菜茎相比,菜根多被人们所遗弃,有很多人认为,处世的道理就如同菜根,根本不值得重视。作者洪应明却认为处世之道不能等闲视之。其三菜根自有菜根的妙处。根与菜比,难以相提并论,但窘困之人常把菜根当作蔬菜食用。只要不奢望太高,贪欲太多,莱根吃起来也是很香,并别有风味。或许洪应明就是嚼着菜根谈“菜根”,他希望人们品读《菜根谭》时,就像咀嚼菜根,并能从中品味出一些为人处世的滋味来。正所谓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初读此书,脑中不禁想起了高中语文课中的《论语》,虽不可与之相媲美,但《菜根谭》同样以篇篇简短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应该怎样修身养性,如何为人处世,语淡味长,叹乃奇书经典之作!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像与一位智者、一位挚友交谈,在他那双洞悉人世的慧眼的凝望中,在他那沉甸甸又带着暖意的警策下,你必然心有所悟且有所得。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这本书在我看来,虽不至于说是旷世奇书,但也足以流传万世了,世间万物都不是绝对的,好与不好都是并存的,就看你怎么对待,像书籍这类东西,是由读者的境界,思想决定的,一本佛经,在恶人眼中也许是狗屁不通。一本烂文,在学者眼中也许会有可借鉴之处。我们读书也是一样。每一位学者必是阅百家之言,博采众长以补己之短,见诸之短以为己鉴。《菜根谭》作为一本国学类的一本古书,亦不能免俗,其间必有一些所谓的“糟粕思想”。但这是由于时代发展进步所出现的文化异同,那一本古书都不能避免,就算是《论语》,里面也不乏有“女子与小人难养”的落后言论。这只是时代所决定的,但是如

果抛却这些,本书所带来道理尤其是几千字所能表达出来的,需用一生的时间来慢慢体悟。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平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

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这样处理的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

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很少能选择明智的。正如当我们习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能力;当我们习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当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之后,却忽略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太多太多的习惯,太多太多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清净的耳根,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

看完这本书,心情顿时感觉明亮了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

处世之味

很多人都说:“90后的年轻人总是装成熟。”我是一个90后的学生,对于这句话的体会尤其深刻。以前在同学甚至在父母,老师的面前总有一种要表现的很有能力处理事情的样子,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装成熟”吧。很多次的经历后,我也就渐渐的明白,其实自己一直都在做着一件很是滑稽的事情——在积极的表现成熟的同时,却毫无保留的表现出了自己的无知,自己的“涉世浅”的特点。“与其练达,不若

普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着实让我对以前的种种想法,表现感到无比的羞愧,对于朋友,亲人的宽容,大度更是感激之至。见识广,老成练达在处理世事人情方面的确很有用处,但是也常常令人圆于世故,掩没了率真的天性,会让自己获得很累,更有能失去别人的信任。这其中所渗透的处世智慧因该是一种糊涂处世的智慧。“糊涂处世”并非真的糊涂,而是懂得谦虚,圆融,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表现自己,保持沉默和敢于自我批评。

常言道,人生不顺之事十有八九。只要你还在人群中活动,就不可避免的涉入人情,不可避免的与各种各样的烦心之事搅和在一起。毕竟“人情反复,世路崎岖”,然而,最重要的是“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的去处,须知让三分之功”。这是一种谦让圆润的生活之法,世道人情变幻莫测,给人留点余地,做事留点分寸,也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也就是说,对待别人的过错,不需要过于较真。由此可以看出,此种处世之法仍旧融纳了“糊涂处世”的智慧。对人糊涂,不是迁就,也不是软弱,而是一种修身之法,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宽恕别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在禅学里也有,“念正天堂路,念邪地狱门;万法由心生,万事由心灭。”人生活在天堂,还是地狱,全由自己来选择,这就是所谓的——一念之别,善恶立制。

由于之前曾对于“糊涂处世”方面的有关书籍有过较长时间品读,读罢《菜根谭》后,对于其中所阐发的处世之学让我对于糊涂处世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老子曾经说过:“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

篇三:菜根谭读后感—获奖篇

《菜根谭》读后感

手术室薛XX

科室发了本《菜根谭》,刚拿到手时不明白为什么这本书要叫菜根谭,我以为以为是不是一本有关菜类的书呢?直到阅读内容的时候才略有明白。

原来《菜根谭》系取宋汪革氏“人咬菜根,百事可做”语意。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和万古不变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我眼中的《菜根谭》,是一部难得的人生奥秘和为人处世的书籍。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宇宙间的大妙,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但更令人惊叹的是作者那天马行空般的思辨以及深邃精妙的处世哲学 。

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了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

这本书是明代洪应明的一本语录作品,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千古不朽。真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在修身、处事等方面提出的准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到了现代,又被日本商界人士奉为心理学教材。这本书里的道理非常深奥,有些竟是我们现在所不能理解的。其中我印象很深的一篇是:一位商人路过一个村庄,看到一孩童手持棍棒正鞭打一条小小的青蛇,那小蛇已经遍体流血。商人劝道:“你瞧,小蛇都流血了,不要再打了!”小孩好奇,向商人要了他的衣服后就走了。后来商人又经过那个村子,看到有一个白衣少年正牵马在路边等候他。原来少年是那条小青蛇的哥哥,小青蛇原本是一个小精灵,故而化身青蛇到人间去游玩,不料小孩子还以为他是条蚯蚓,就拿来树枝打着玩。今天,他哥哥来报答恩公了。

《菜根谭》被奉为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有人评价此书:“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初看此书,就让我越看越着迷,这些道理在平时常被我们忽略,就如菜根一样,一旦细细品味却是有其独特之处。

书中有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善良和智慧,所有这一切,让我觉得自己岂止是在读书,而是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友交流。

《菜根谭》需静静的读,细细的品,这样菜根才会越来越香,心智才会越来越高。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三十二个字的开场白阐明作者“性定菜根香”,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这就说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对于才能来说,就不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坦露自我的同时,我们是要带面具的,带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当然我们带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壅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今天,我们还在为欲望而挣扎,为欲望而勾心斗角,为欲望而忽视身边平淡的幸福,为欲望而抛弃自己纯真的信念,为欲望而苦恼的时候,很多很多的道理,在很久以前我们的先人们就已经悟出来了。

还是在今天,当我们还在烦闷于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时,当我们面对工作消极懒惰时,当我们还在为衣食住

行劳心劳力时,很多很多的思想,在那古老淳朴的年代里,在那个欲望还没有埋没灵魂的年代里,我们的先人们早就有所交代了。

在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很少能选择明智的。正如当我们习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能力;当我们习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当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奢侈生活之后,却忘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太多太多的习惯,太多太多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清净的耳根,蓝色的天空,绿色的草儿。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

读着这本书,心情顿时感觉明亮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给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了工作,我们还希望工作是轻松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意义;有了房子,我们还希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场所么,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

《菜根谭》中每条的字数都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的最为真切的感悟。遨游其中,不单单的是一种清新,不单单的是一种觉悟,心头那份无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字里行间,藏着的却是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在他那沉甸甸又带着暖意的警策下,必然心有所悟且有所得。

今夜,再坐灯旁,用心来品味那一份人生的表白。

“性定菜根香”。

《菜根谭》的读后感


篇一:菜根谭读后感

《菜根谭》感悟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是在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的明人洪应明的对联。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的不断洗礼中,留下了一段段珍贵无比的精品文字,《菜根谭》就是其中的一本,洪应明是《菜根谭》的作者,因此,《菜根谭》中录入了这句话。《菜根谭》作为一本社会各个阶层都可读爱读的书,被奉为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有人评价此书:“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细细咀嚼,其芳香自心底而出,散染而去,感动的是人的灵魂与精神。初看此书,就被其中道理深深吸引,这些道理在平时常被我们忽略,就如菜根一样,一旦细细品味却是有其独特之处,让人涉足于世,顿感轻松。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很少能选择明智的。正如当我们习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能力;当我们习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当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之后,却忽略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太多太多的习惯,太多太多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清净的耳根,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 为人做事能视荣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一副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心态;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现今的我们有时候感觉活得很累,不堪重负,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

所欲难以实现,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想,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看来只有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可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才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看完这本书,心情顿时感觉明亮了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给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了工作,我们还希望工作是轻松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意义;有了房子,我们还希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场所么,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充满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警世名言均在身边,但又有几人能独善其中,受益于身呢?望诸君心态平和,笑看人生吧!

篇二:菜根谭读后感—获奖篇

《菜根谭》读后感

手术室薛XX

科室发了本《菜根谭》,刚拿到手时不明白为什么这本书要叫菜根谭,我以为以为是不是一本有关菜类的书呢?直到阅读内容的时候才略有明白。

原来《菜根谭》系取宋汪革氏“人咬菜根,百事可做”语意。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和万古不变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我眼中的《菜根谭》,是一部难得的人生奥秘和为人处世的书籍。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宇宙间的大妙,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但更令人惊叹的是作者那天马行空般的思辨以及深邃精妙的处世哲学 。

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了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

这本书是明代洪应明的一本语录作品,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千古不朽。真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在修身、处事等方面提出的准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到了现代,又被日本商界人士奉为心理学教材。这本书里的道理非常深奥,有些竟是我们现在所不能理解的。其中我印象很深的一篇是:一位商人路过一个村庄,看到一孩童手持棍棒正鞭打一条小小的青蛇,那小蛇已经遍体流血。商人劝道:“你瞧,小蛇都流血了,不要再打了!”小孩好奇,向商人要了他的衣服后就走了。后来商人又经过那个村子,看到有一个白衣少年正牵马在路边等候他。原来少年是那条小青蛇的哥哥,小青蛇原本是一个小精灵,故而化身青蛇到人间去游玩,不料小孩子还以为他是条蚯蚓,就拿来树枝打着玩。今天,他哥哥来报答恩公了。

《菜根谭》被奉为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有人评价此书:“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初看此书,就让我越看越着迷,这些道理在平时常被我们忽略,就如菜根一样,一旦细细品味却是有其独特之处。

书中有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善良和智慧,所有这一切,让我觉得自己岂止是在读书,而是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友交流。

《菜根谭》需静静的读,细细的品,这样菜根才会越来越香,心智才会越来越高。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三十二个字的开场白阐明作者“性定菜根香”,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这就说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对于才能来说,就不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坦露自我的同时,我们是要带面具的,带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当然我们带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壅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今天,我们还在为欲望而挣扎,为欲望而勾心斗角,为欲望而忽视身边平淡的幸福,为欲望而抛弃自己纯真的信念,为欲望而苦恼的时候,很多很多的道理,在很久以前我们的先人们就已经悟出来了。

还是在今天,当我们还在烦闷于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时,当我们面对工作消极懒惰时,当我们还在为衣食住

行劳心劳力时,很多很多的思想,在那古老淳朴的年代里,在那个欲望还没有埋没灵魂的年代里,我们的先人们早就有所交代了。

在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很少能选择明智的。正如当我们习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能力;当我们习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当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奢侈生活之后,却忘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太多太多的习惯,太多太多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清净的耳根,蓝色的天空,绿色的草儿。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

读着这本书,心情顿时感觉明亮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给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了工作,我们还希望工作是轻松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意义;有了房子,我们还希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场所么,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

《菜根谭》中每条的字数都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的最为真切的感悟。遨游其中,不单单的是一种清新,不单单的是一种觉悟,心头那份无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字里行间,藏着的却是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在他那沉甸甸又带着暖意的警策下,必然心有所悟且有所得。

今夜,再坐灯旁,用心来品味那一份人生的表白。

“性定菜根香”。

篇三:《菜根谭》读后感

《菜根谭》读后感

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嗅闻,果香可以用舌来品尝,而根香——却需要一颗七巧玲珑的心来静静的读,细细的品。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的不断冲刷、洗礼中,留下了一颗颗闪耀光芒的明珠、一段段珍贵无比的精品文字,而《菜根谭》就是这其中之一。《菜根谭》就好如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它对叱咤政坛的风云人物说要学会激流勇进明哲保身,对仕途迷茫前途坎坷之人说要苦中求进永不言弃,对整日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人说要内心持净以修其德,对高傲自大自以为是的人说要虚怀若谷虚心谦卑,对雄才大略威震八方的霸主说要仁者无敌。

读《菜根谭》,就像是点燃一盏烛光,在宁静悠远,暗香浮动的深夜里,和一位来自时空深处的古代雅士高谈阔论,在内心深处享受着一种如遇知己的喜悦和言无不尽的幸福,让自己从中得到许多的启迪。

《菜根谭》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最为本质的人生——淡泊从容。

佛家有言“心静自然凉”,与《菜根谭》有异曲同工之妙。“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心中浮躁的人能使平静的心湖掀起洶涌波涛,即使住进深山老林也无法平息;而心中虚脱明净的人即使在夏日里也能得到清爽,在嘈杂的躁市也能心静。无论在哪个时代这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很多人一昧的追求功名利禄整天心浮气躁,惶惶不可终日,若得若是若即若离忐忑不安的,就算是找个人间仙境也无福消受;但是一个人把名利地位看得很简单,他的人生会很轻松,这也是把物欲看透了的表现,他明白钱财乃身外之物,内心纯洁才是最重要的。陶渊明就是超凡脱俗的隐士的典范,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情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昭然可见。但是他那种清高又是那么的平易近人,把清高放在内心而不是表现在外表的高傲,这也是洪应明所认可的高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一幅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很少能选择明智的。正如当我们习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能力;当我们习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当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之后,却忽略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太多太多的习惯,太多太多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清净的耳根,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故而洪应明有言:“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

“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浓肥甘美非真味,真味只是淡”——

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放下对虚虚实实的利欲追求,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释氏随缘,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盖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则万绪纷起,随遇而安则无入不得矣。”——佛家主张凡事都要顺其自然,一切不可勉强;儒家主张都要谨守本分,一切不可妄贪。这“随缘”、“素位”四字是为人处事的秘诀,像飘浮的气球是渡过人生之海的工具。人生的路途遥远渺茫,如果任何事情都求尽善尽美,必会引起很多忧愁烦恼;如果凡事都能安于现状,到处都有悠然自得的乐趣。很多时候,太过执着反而会把自己逼入无处可逃的死角。人生漫漫,与其事事苛责,不如从容走过。

《菜根谭》同时也教会我如何为人处世:

“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往往是仅仅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疏远,甚至由好友变仇人,夫妻反目而离,兄弟姐妹互不来往等等。中国人历来讲究养生学,然养生不能仅限于饮食、起居、生理等方面的讲求,更主要的还要讲求心理健康,精神状态乐观积极,心胸坦荡,无忧无虑才是养生的重点。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宽恕别人就是宽恕自己。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有顺利的时候,也都有不顺利的时候,这就要我们顺境时做到居安思危,逆境时做到精神振奋。任何事都不要做得太过了,既不能得理不让人,更不能蛮横无理,古人说这就是中庸,现在就是说和谐社会。大多数人的喜怒哀乐都与名利、金钱、地位等这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有关,因此,淡泊名利,看轻自己,谦让他人才是真正的处世之道。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结交朋友须有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为人处事要存一颗纯洁善良的赤子之心。古人云:“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又云:“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朋友之间只有素心相待,才能天长地久。成为朋友的理由很多,但侠义心肠无疑是朋友之间最看重的一种品质,既然是朋友就得同甘共苦、相互帮助,朋友往来不能只重视饮宴谈笑的交际应酬,应重视道义之交,要有患难相助、扶弱济困的侠肝义胆于是而做到心心相印。在朋友之间狗肉朋友是次一等的朋友,而狼狈为奸的朋友就不能成其为朋友了。交友也是做人的一种,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君子之交,也是人生的一件幸事。而保持赤子之心,不仅是让他人欢喜,更让自己欢喜。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当追求名昨时不要抢在他人之行,当进德修业时不要落在他人之后,享受物质生活时不要超过自己的身分地位之外,当修养品德时不要达不到自己分内所应达到的标准。人的品质修养是从实际的利益纠缠中体现和磨炼出来的,北宋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一种传统的优良人生态度,成为千百年来人们追求的一种完美首先的标准,我国历史上大禹含辛茹苦治水三十年,曾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他那种吃苦耐劳、克己奉公的忘我精神,成为千古传诵的佳话。现在提倡“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种把快乐留给别人,自己吃苦的精神,是个人高尚品德的具体体现,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名利享受上不争先,在德业修为上时时提高,利人利己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退即是进,与即是得——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进一步悬崖万丈,退一步海阔天空。在事理面前,要沉着冷静,多思考几分,不可鲁莽意气用事,不要过分计较眼前的得失,要能

屈能伸,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为自己积德造福的根本。在生活中,要处处宽厚待人,看似损己利他,实则为自己赢得他人的尊重。

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中有一股韧劲,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任何艰难险阻都能被以柔克刚地化解;中国人人生态度中有一种达观,总是相信人性善的光辉会将自家的恶迹掩埋;中国人的应世妙方中有一种率真,饮食男女,人生欲存,醇酒妇人,浅酌低唱,也不失为人生本来面目。

咀嚼菜根香,体会世海沧桑;品味人生哲理,导航未来的方向!

《菜根谭》(优质读后感)


浅读《菜根谭》

人生在世,总免不了许多疑惑、感慨以及愤懑不平之事,有时一点困难或弯路,就足以制约我们一生的发展。然而,无论如何,总有一盏明灯始终指引着我们人生的方向,让我们奋勇前行。

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焰,一代一代传承到今天,譬如《道德经》、《庄子》、《菜根谭》……在我的青葱岁月彷徨、迷茫时,正是《菜根谭》让我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苏秦以“连横”理论多次劝说秦王却屡遭失败。最终在钱财用尽的时候不得不灰头土脸地回到家中。他的妻子没有从织布机上抬起头来,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于是,他头悬梁,锥刺股,攻读兵书《阴符》。学成之后,他以一人之力解除了六国与秦的盟约,挂六国相印。当苏秦得意显耀之时,黄金万千为其所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然后他再次回家。他父母闻讯,连忙张罗打扫住处,清洁道路;设置音乐,筹办酒席,在郊外三十里地迎接。苏秦来到后,妻子不敢正视,只是偷偷地察颜观色,恭敬地听他讲话;嫂嫂如蛇伏地,匍匐而行,四次跪拜谢罪。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

人的一生不也是如此吗?在钱财、荣耀、权力面前,人们最易感受到世态炎凉。而我也总摆脱不了生活的愤懑、纠结和无奈。直到有一天,我拜读了《菜根谭》,如遇名师,为我答疑解惑。文中有一句话:“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贱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大意是:我有权有势人们就奉承我,这是奉承我的官位和纱帽;我贫穷低混蛋们就轻视我,这是轻视我的布衣和草鞋。可见根本不是奉承我,我为什么要高兴呢?根本不是轻视我,我又为什么要生气呢?我学会了“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意思是:天地的运行是永恒不变的,可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了之后就不再复活;一个人最多也不会活过一百岁,可是百年的时间跟天地来比只不过是一刹那。我们人类能侥幸诞生在这永恒不变的天地之间,既不可不了解我们生活中所应享的乐趣,也不可不随时提醒自己不要蹉跎岁月、虚度一生。既然如此,那我难道要为了追求金钱和权力而蹉跎一生吗?不用的,生活本身就是拥有无尽乐趣巨大的财富,我无需追求更多物质上的享受,而是要有精神上的追求。

我读《菜根谭》,如同聆听一位智者的教诲,他温暖睿智的话语能拨开迷雾,拂去尘埃,让我的心灵变得澄澈、宁静。

有关菜根谭读后感


以下内容“菜根谭读后感”是由我们给您提供的,在阅读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丰富生活。写读后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作品,为避免遗忘,还请您收藏本页网址!

菜根谭读后感【篇1】

好久没有写了,其实想写的东西很多。还是太懒,

最近的床头书是《菜根谭》(明朝洪应明著),就谈点读后感,先聊这欲擒故纵宽之自明。

原文: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其大概意思为:如果有事一下子搞不明白,先放一放,也许时间长了自然就明白了,千万不要急,免得自己郁闷;如果有人不听劝告、不服从教育,先让他去,你不管他也许他自己倒理解了,不要过于烦人家免得产生逆反心理。(还有一种可能:自己是错的。)

道理很简单,我们都明白,可是我们做到了么?

要做到洪先贤所说的不急不切,需要一个条件,就是心态。所以有人说心态决定一切,不无道理。当然,良好的心态需要通过修身来达到。那么解决问题靠什么呢,就是时间。其实时间是万能的,能解决人们许多的难题,一切的恩怨、纷争无不随着时间灰飞烟灭。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必要记住这个道理,合理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难题,才能使人活得轻松、坦然。

小结一下,遇到矛盾难以短时间解决的,一、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二、问问自己真的有这么急么?不能马上解决的后果是什么,真的后果有那么严重吗?给自己一点时间,也给人家一点时间。

菜根谭读后感【篇2】

寒假刚放假就匆匆赶回老家陪护生病住院的老母亲,其间也没有多少时间能静下来读读书。春节后,老妈妈身体状况逐渐好转,照顾她的间歇有了些空闲,想起来5年前给孩子买的《菜根谭》可以拿来读一读。选《菜根谭》的好处有一点,因为书中主要是一些短句箴言,随意翻开一页就可以读,读得很随意,断断续续,尽管看得不完整,但对书中内容多少有些感触。

《菜根谭》是一本小册子,书中对于为人处世、治国安邦有很多独到的见解,虽然其中不免有机巧、圆滑,但是总体上讲是要人富于通变,淡泊名利。说毛主席非常喜欢《菜根谭》,他说:“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恐怕都有自己的感受吧,这也是书籍所带给人最大的享受,就是每个读书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在心灵中泛起或多或少的涟漪,让人在繁华中不恐惧寂寞,在冷清中不向往尘嚣,相信《菜根谭》就是这样一本书。

下面摘录一些比较喜欢和有感悟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势力分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慧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这也就是我们歌颂莲花的原因,不是因为莲花本身多么美丽,是因为她出自于淤泥而依然保持自身的洁净,在这个繁华的社会里我们不求不近和不知,但求近之而不染、知之而不用,才是真正的君子。

“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对于金钱、名利、地位的追求不能有一点非份之心,一旦染指就没有回头路;对于真理的追求不能有一点的畏缩和退却,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宜宽严互存。”应该如何处世给出了明确的建议。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这是中华文明、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表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样才是做人的好榜样。

“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废兴。若以权力得者,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道德是功业的根基!因此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如果不能有最基本的天理道德,那么不管现在赚多少钱、有多少名誉和地位,倒台被唾弃的一天是迟早要来的,例子太多。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厉行而不觉;处顺境内,满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我们现在所处的大环境、小环境顺境多,逆境少,因此越是顺境的时候我们越要时刻提醒自己,任何逆境都是对我们自身的挑战和考验,也是让磨练我们意志和品格的最好机会。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身边很多朋友、前辈,看他们做人没有什么特殊的,就是保持了淡然、平静的本性,没有娇柔和做作,都是学习的榜样。

“毋偏信而为奸所欺,毋自任而为气所使,毋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这句话是对管理者提出的忠告!每个领导身边都会围绕大批的人,什么样的人都可能有,如何用人、如何听,这提出了很好的解决建议:不要偏听偏信,不要自视过高,不要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使用别人的长处,不要因为自己能力低就嫉妒别人的才能而不敢使用。我要深思!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知足者常乐!更快、更高、更强是我们最求的目标,但是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在追求目标的旅程中我们应该如何放松自己紧绷的心弦呢?这是最好的建议吧。

“争先的路径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做人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

“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耳,即人世之机阱。此处着眼不高,鲜不堕彼术中矣。”这句话,很值得深思警醒。

《菜根谭》这本书好不好取决于个人的理解吧,虽说不是什么四书五经,佛道经典,但我认为它关于人生的道理还不错,生活中若是遇到一些烦恼,去翻翻这本书是有所裨益的。

菜根谭读后感【篇3】

读了一些内容后,我仍然经常读过去的东西。我非常喜欢一些句子,所以我读了几遍,也钦佩了几遍。

当我昨天读这句话的时候,我不应该以轻易许下承诺为乐,也不应该因为喝醉而生气,也不应该急于让许多事情发生,也不应该因疲劳而死。前三句让我想起几天前在中央电视台看的一个普法节目。一名男司机娶了公司的女经理,婚后,这个恶棍被提升为副总裁。蜜月期间,这对男女回到了他们的家乡。这个人的哥哥想去他的总部当司机。那个人喝醉了,回答道。那个女人被那个男人打了一巴掌,因为她没有空工作。从那以后,发生了一些冲突。最后,这名妇女起诉了这名男子,两人因家庭暴力而离婚。因此,看到前三句话,我就联想到了这场悲剧。

起初,两人并不一定从坠入爱河开始,但从那以后,因为一个男人被提升为一个女老板的丈夫,他被提升是因为裙带关系,这本身就很危险。此外,传统的中国男人不太愿意从内心接受高于自己的女性能力,这为这场婚姻悲剧奠定了基础。不清楚你是否能马上找到北方。在蜜月期间,男人认为现在女人和公司属于他们自己的包,可以随意操纵。然而,这个女人是一个有手腕的女人。一个听话的女人不可能是公司的老板。一个主观的女人不会让这个没有好位置的男人做任何他想做的事。关键是他们都认为婚前爱情高于一切,但婚后他们都认为对方可以无条件地为自己着想,但事实是他们高估了爱情,也高估了对方。

人的本质通过利用幸福和无视承诺而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当人们开心的时候,一切都很容易讨论。人们总是抓住合适的机会讨论条件。当人们快乐的时候,紧张的神经会在他们快乐的时候放松,掌握的程度会放松得多。当规则被搁置时,事情往往会很容易处理。因为酗酒和愤怒,人们喝酒后很容易利用酒精做平时不杀人的事情。事实上,酒精遮住了他们的脸,情绪不受控制,或者酒精削弱了他们控制情绪的能力。虚荣、嫉妒、傲慢和极端是这些不好的天性中的一些。然而,当他们不受约束地被释放时,他们就是一股恐怖的力量。它们会破坏一个人积累了n年的光辉形象,甚至破坏他们在瞬间苦心经营的人际关系,并有逐渐枯萎和腐烂的趋势。这很可怕,但也让每个人吃惊。基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最好直视前方,平时展现一个基本真实的自我。不要太紧张。利用快速的步伐和许多事情可能和第一句话一样。当你富裕的时候,很难表现自己,麻烦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所有这些仍然是基于一个人最基本的人性,这是由于它的本性。如果这个故事是一个懂得爱和珍惜的温柔的男人,就永远不会有家庭暴力。如果故事中的女人不原谅他的第一巴掌,就不会有后续的遭遇。请记住,这个人的第一巴掌不仅是唯一的一巴掌,而且是第一巴掌。如果你想原谅他,就等于接受了他的n次暴力,这看起来也像一个男人的不忠。如果你打算原谅不忠实的男人,请做好“一辈子面对自己n次”的工作。

菜根谭读后感四篇


《菜根谭》是一本关于修身立业的书,《菜根谭》是明朝道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菜根谭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菜根谭读后感1

佛家有言“心静自然凉”,与《菜根谭》有异曲同工之妙,“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心中浮躁的人即使在幽静的山林中也体会不到的寂静,心中虚脱明净的人即使在夏日里也能得到清爽,在嘈杂的躁市也能心静。无论在哪个时代这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很多人一昧的追求功名利禄整天心浮气躁,惶惶不可终日,若得若是若即若离忐忑不安的,就算是找个人间仙境也无福消受;但是一个人把名利地位看得很简单,他的人生会很轻松,这也是把物欲看透了的表现,他明白钱财乃身外之物,内心纯洁才是最重要的。

陶渊明就是超凡脱俗的隐士的典范,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情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昭然可见。但是他那种清高又是那么的平易近人,把清高放在内心而不是表现在外表的高傲,这也是洪应明所认可的高尚。

洪应明对叱咤政坛的风云人物说要学会激流勇进明哲保身,对仕途迷茫前途坎坷之人说要苦中求进永不言弃,对整日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人说要内心持净以修其德,对高傲自大自以为是的人说要虚怀若谷虚心谦卑,对雄才大略威震八方的霸主说要仁者无敌。

嚼着菜根香,体会世海沧桑,读懂人生哲理,导航着未来的方向!

菜根谭读后感2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静;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你听过吗?这是在《菜根谭》中的一则,说了在一个静的地方,很安静,这不是真正的静,要在一个喧闹的地方静下来,才是真正的静。

有一次,我和妈妈来到一个农村,那里很穷苦,他们在那里干活,种田,满头大汗。我在城市里整天很开心,可是我在农村里看到那些小孩子,和种田的大人们也很开心。为什么呢?我知道了一个道理,在快乐的环境中很快乐,这不是真的快乐,在很穷苦的生活环境中仍然保持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我终于知道了,我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刻苦读书中取得的快乐才是真的快乐。

我一定会做到这些的。

《菜根谭》这本书是对我有好处,我会把这本书保存得很好,认真学习。

菜根谭读后感3

近日,笔者读完洪应明的《菜根谭》,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宽容、淡泊、向善与智慧,让你觉得仿佛在与一位智者交谈,疑虑消弭,警策长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给我感悟最深的是其中有关教育批评的至善妙语。

洪应明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意思是说,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承受,注意不伤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期望过高,要顾及别人是否能做到。

我们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但有没有反省过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呢?我们当教师的有时在公众场合、在家长面前大声斥责学生;有时小题大做、声色俱厉,严词批评;有时长篇大论、喋喋不休像老太婆......这些做法都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能像上句话中所说的那样教育孩子去恶趋善,还愁效果不佳吗?

《菜根谭》中处处充满了辩证法观点。“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这些话语告诉我们,凡事应求恰到好处,过之不及都将失之偏颇。

我喜欢《菜根谭》。它淡雅的眉目下是一双历世阅人的慧眼。它宛如一溪清泉,荡涤人心的积郁,使人澄怀物象,进而得以超然物外,静观世界,参悟人生。

菜根谭读后感4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的不断冲刷、洗礼下,留下了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的一颗。有人评价此书:“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初看此书,觉得不过如此,都是些常见常听的劝告,但细看之后,就让我越看越着迷,这些道理在平时常被我们忽略,就如菜根一样,一旦细细品味却是有其独特之处。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这是自古以来多少前人成功与失败所得到的结论,就如秦始皇的统一无疑是因他能够进忠言,最后使得他成为第一个开创中央集权国家的人,从而得到了千古一帝的名号。(而楚怀王客死异乡的收场也终因其不能听进忠言,无视屈原的忠言,最后落得客死秦国的悲惨境地。秦始皇与楚怀王相比可以说是成与败的对比,无疑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这句名言的最好诠释。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这是在劝戒我们做人要谦虚,不要自以为是,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不会轻易显露自己的才智,一旦锋芒过露,只会招人嫉妒,因为树大招风。杨修就是最好例子,他自以为聪明,三四次猜出曹操的心事,却又到处宣扬,最后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你说杨修聪明吗?他确实聪明,但是又为何会死呢?这便是他愚蠢的一面,因为他猜透了曹操的心事,却猜不透曹操的为人性格。曹操内心里怎么想,大臣们几乎都知道,但就是自以为聪明的杨修不知道,只因他不懂得才大招妒这个道理。所以,“大智若愚,大巧似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人生准则。

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充满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

菜根谭读后感1000字


菜根谭读后感1000字(一)

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一精一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了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一精一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一润着我的心灵。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一精一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一性一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喜欢读【菜根谭】,他认为: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一性一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平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这样处理的。

玖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爱一国一精一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一精一益求一精一的一精一神、崇高的师一爱一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玖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一性一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竣,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一精一华!

每次去烈士公园散步,在进门不远处,都要经过菜根香酒店,也多次在此店享受菜根的香味,却不知还有一本名为【菜根谭】的书,可见自己多么孤陋寡闻。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有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读书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也是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力量源泉。虽然我书读得不多,但一直在追求一种读书的境界。一般说来,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无我的状态。初见【菜根谭】这部书,见其文字就如同与洪应明本人对话,一句话,足可受用一辈子。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

菜根谭读后感1000字(二)

引用

冷月的转:【菜根谭】读后感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一精一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一性一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喜欢读【菜根谭】,他认为: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一性一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平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这样处理的。

玖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爱一国一精一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一精一益求一精一的一精一神、崇高的师一爱一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玖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一性一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竣,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一精一华!

【四书】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一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一爱一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菜根谭读后感600字


菜根谭读后感600字:

很久以前就知道一本好书《菜根谭》,却一直没能抽时间阅读。今天通过拜读领导推荐的这篇文章,让我再次领悟生活中的一句真理:“遇事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

社会生活中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平,每个人可能都会遇到总有吃亏有赚便宜的时候。我也曾经因为在某些小事情上感觉不公平,在家抱怨两句,我的母亲就给我讲:“吃亏就是赚便宜,吃亏是福。”母亲用朴实的话告诉我同样的道理。我也时常用这句话告诫自己。没有谁是傻子,心甘情愿让你去占便宜,让你占便宜那说明人家让着你。占了便宜,不能说你有多聪明,那只能说明人家大度,不斤斤计较。

记得有一个词叫:宽人律己。现在的人,总是对自己宽容,却容不得他人的过错。这样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朋友只能越来越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点,不要拿自己的三观和标准去衡量别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都有犯错的时候,要用大度的胸怀,去容纳别人。

啥叫做人?真诚+厚道+善良=做人。不管和谁相处,真诚才能走进人心,厚道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宁愿自己吃点亏,也不要算计别人;宁愿自己吃点苦,也不要出卖相信你的人。做人,什么都可以舍弃,但不可舍弃内心的真诚,什么都可以输掉,但不可以输掉自己的良心。身端影正,厚道做人,踏实做事。为人处事,别为了金钱、为了利益,泯灭了自己的良心。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善良做事,才能获得成就;善良做人,才会赢得未来。作者:朱玉婷

《菜根谭》读后感500字


关于这部书,有句非常有名的话叫做:“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你既可以理解为,只要肯吃苦,这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也可以理解为,看过这部《菜根谭》,做任何事情都有所裨益。总之,这本书字字珠玑,讲透了中国传统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方法。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 ,有儒家的智慧;“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有道家的仙风;“世态有炎凉,而我无嗔喜;世味有浓淡,而我无欣厌。”,也有佛家的慈悲。而在读到了这么多的道理之后,我们也应该明白,锤炼自我是一件很苦的事儿,然有可能也是让人生柳暗花明的转机。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我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我充电、加油。

菜根谭读后感800字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以下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好文,欢迎阅读!

菜根谭读后感800字(一)

近期抽空简单的阅读了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的《菜根潭》。菜根潭三个字说明了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这与我的母校----南京师范大学的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从教理念如出一辙。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是一种以人生经验的沉淀和累积,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是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的一本书。

它包含很多的哲理,让你读过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钥匙让你开启烦恼之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这就说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如青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对于才能来说呢,就不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剖析自我的同时,我们是要带面具的,带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当然我们带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要低调些,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

想青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我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并且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

从事辅导员岗位数年,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深知自己在岗位上的态度、做事的严谨与否与学生的利益密切相关,深知公平、公正、公开的严格的制度执行对于学院的发展和声誉的重要性。正是母校传承的一种精神,正是党员身份的不断激励,正是工作中的努力和学习,我得到了成长和历练,也更是这样的经历,我更加成熟,对于学生工作更加尽心,每每学生的喜悦,也时常拨动我内心的自豪之弦。

菜根谭读后感800字(二)

很久之前就曾听朋友提起《菜根谭》一书,朋友对此书极为推崇,将其誉为修身之书、智慧之书,我也曾想在闲暇之余仔细阅读一番,无奈世俗繁忙,一直抽不出时间阅读品鉴。

近日,女儿的学校给孩子们发了这本书,并让每个学生都要熟记里面的内容。八岁的女儿根本无法理解每一段语录背后的含义,向我求救,让我给她读和讲,于是借此机会我第一次翻开了这本《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阴影和伤痕。在教女儿学习阅读的同时,《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这段语录对当今社会追逐富贵,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着非常强的教育意义。过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质的欲望中,不断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自己的心永不满足,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总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东西,日子过得浮躁而虚华。现在,我知道了,物质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华的物质条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我有稳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虽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应该是快乐的,是富足的。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快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总是不断上演着失意和得意。这段语录告诉我们,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对于刚从销售转到综合办的我来说,此语可作为职场格言。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挑战,只有加倍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丧气,而是继续努力,坚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

一本《菜根谭》,一部警世书,希望你也能偷得一点闲暇,找到它,翻开它,品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人生随着阅读走入另一番境界。

菜根谭读后感800字(三)

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以育德为先。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有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读书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也是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力量源泉。虽然我书读得不多,但一直在追求一种读书的境界。一般说来,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无我的状态。有一本书我经常喜欢读,在书中我能找到自己的影像,同时也能找到一种人生的宁静。见其文字就如同与他本人对话,一句话,一辈子。有时候书中的一句话就能够改变你命运中的很多东西。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她淡雅的眉目下藏着的却是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这是一部让历史永远不能忘却的奇书。据我所知,明代洪应明所著的这本书,被后人翻印过无数次,可见喜欢此书的人之多。新中国的创始人毛泽东也喜欢此书,他对此书的评价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可见这本书给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菜根谭》全书,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可以从其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比如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商人可以找到机智,一种进退的机智,一种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会发现博大和宽柔,而我喜欢《菜根谭》,更多的是喜欢作者的思辨和处世哲学。比如,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有了这样的辨证,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会适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击得粉碎。用这样透视的眼光去看人生历史,人才不至于轻得像一颗纤尘,随世风飞扬,而是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心。

面对权贵呢?他是这样说的,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

何谓真君子?他告诉我们,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惕虑,遇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

还有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善良和智慧,所有这一切,让我觉得自己岂止是在读书,而是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虑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还带着暖意的警策。《菜根谭》静静的读,细细的品,菜根才会越来越香,心智才会越来越高。可使人从浮躁到沉静,从肤浅到深刻,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知识改变命运。

读懂一部《菜根谭》,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就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

谈女人_张爱玲《谈女人》读后感700字


如果说男人是这个世界的主宰的话,那女人就应该是光芒远胜于达摩克利斯之剑的主宰男人的神,总是在若即若离的迷雾中牵扯着男人。

作为一名女性,张爱玲的不凡之处就在于她拥有一支近乎残酷的笔,用它作为武器一次次的插进人性的痛处,然后写下一条条睿智果敢的隽语,和一则则敏锐惊醒的格言。再然后就像是在开一个极平常的玩笑似的,在别人得意之时好不声张的从从容容的揭下女性身上一些惨不忍睹的真实。

《谈女人》就是这类作品中的代表。其中的文字对于女性的认识,就好像是一辆辆列车呼啸过一个个静默而立的桥牌,倏然间给乘客以一种缥缈的美感。而对于其间文字的思想和描绘,更像是在遵从世界的一种原生态和生命的自然本质。正如她自己在《谈女人》中所写的:女人取悦于男人的方法有多种,单单看中了女人身体的男人,失去了许多可珍贵的情趣。这样的文字,似乎决不奢望将客观的现实纳入自己主观和人为的轨道。

其实,张爱玲的许多作品,也都像这样一直在暗示着我们:现代女性的定义不仅包括温柔,贤淑,同时也包括力量,权威和进攻性;只有当女性的潜能被发掘后,中国的女性才会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尊严和人格美。

而张爱玲所追求的另外一种至德,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善意和毫不讳饰。《大神勃朗》中地母娘娘之所以成为张爱玲推从的对象,以至于她写下超人都是男性的,神却带有女性的成分。神是广大的同情,慈悲,了解,安息。我想原因也是出于此。

总而言之,《谈女人》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是上面所有成果的综合,从人品和风韵的裂缝中警戒了中国的女性不能在酱缸文化的愁云惨淡中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我想,若是从真正意义上读动了张爱玲的《谈女人》,那其他的一切有关女性话题的讨论似乎真的只是多余了。

菜根谭的读后感


《菜根谭》是明代万历年间学者洪应明所撰,其书糅合了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出世,以及儒家的中庸,对于人性、人生和人格修养有其一番见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菜根谭的读后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菜根谭的读后感【1】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静;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你听过吗?这是在《菜根谭》中的一则,说了在一个静的地方,很安静,这不是真正的静,要在一个喧闹的地方静下来,才是真正的静。

有一次,我和妈妈来到一个农村,那里很穷苦,他们在那里干活,种田,满头大汗。我在城市里整天很开心,可是我在农村里看到那些小孩子,和种田的大人们也很开心。为什么呢?我知道了一个道理,在快乐的环境中很快乐,这不是真的快乐,在很穷苦的生活环境中仍然保持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我终于知道了,我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刻苦读书中取得的快乐才是真的快乐。

我一定会做到这些的。

《菜根谭》这本书是对我有好处,我会把这本书保存得很好,认真学习。

菜根谭的读后感【2】

《菜根谭》是一部教人为人处世的哲理短文,共分十章,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陈述或论证利与害、得与失,充满哲理思辨意味。短文多用对偶,两句一组,对仗工整,含义深刻,细读之,觉得特中肯綮。作者定是一个饱经沧桑、老于世途的高人,既有出世的逍遥达观,又有入世的淡泊宁静,言辞恳切,不冰不火,恰到分寸又能一语破的。

封建社会中人读此书,可以远避祸端,明哲保身,既享入世百味,又得出世闲逸。今天,时代的发展很迅速,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是非观、名利观都有了一些改变,读此书仍受一些启迪,如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开导自己,怎样看待人生百态和自然万物。天人一体,天人相应这点古今是相同的,我们既要读书,领会书中要旨,又不能拘泥于书,被书遮掩了耳目,要学用惟时,就像书中所说的:

做人无点真恳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

涉世无段圆滑机趣,乃是个木人,处处有碍。

人心虚,义理来居;人心实,物欲莫入。鸿蒙未辟便分了阴阳,人心事理莫不如此。做人经世有个一分为二的态度,有个瞻前顾后的眼光,有个大肚能容的雅量,有个得失互转的思想,心乐,便是个福地天堂。

菜根谭的读后感【3】

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了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平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这样处理的。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看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主食大多是滋无味,可嚼之则会甘之如饴,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们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幸福感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日本医学博士春山茂雄在《脑内革命》这本书中写道:“人的心灵由大脑里的脑干、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组成。其中有一种神经,当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会使人快感。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

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能一个严于律已的教师才会让学生信服,否则再多的说教只会令人生厌。因此,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暑期《菜根谭》读后感


近期抽空简单的阅读了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的《菜根潭》。菜根潭三个字说明了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这与我的母校----南京师范大学的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从教理念如出一辙。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是一种以人生经验的沉淀和累积,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是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的一本书。

它包含很多的哲理,让你读过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钥匙让你开启烦恼之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这就说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如青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对于才能来说呢,就不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剖析自我的同时,我们是要带面具的,带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当然我们带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要低调些,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

想青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我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并且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

从事辅导员岗位数年,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深知自己在岗位上的态度、做事的严谨与否与学生的利益密切相关,深知公平、公正、公开的严格的制度执行对于学院的发展和声誉的重要性。正是母校传承的一种精神,正是党员身份的不断激励,正是工作中的努力和学习,我得到了成长和历练,也更是这样的经历,我更加成熟,对于学生工作更加尽心,每每学生的喜悦,也时常拨动我内心的自豪之弦。

菜根谭读后感内容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菜根谭读后感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

菜根谭读后感内容篇一

初识《菜根谭》,是在手机上看到一部《一味一人生》的电子书。这本书就是对《菜根谭》的解读,当时读的时候就感触颇深,其中有关修身、处世、待人等方方面面的阐述,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放寒假之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学校的图书室里发现了这本《菜根谭大全集》,我如获至宝。假期里,每个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柔和的台灯下,轻轻捧起这份沉淀的古老智慧,静静地读着《菜根谭》,让自己的心灵接受着洗涤,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

《菜根谭》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关于修身、人生、处世等多个方面的人生智慧,告知后世读者享受平凡、活出真我,自会觅得人生真味。

《菜根谭》的第一章就是“立德修身——高出立,平处坐,低处行”,将“德”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开篇便提到“洁身自好,栖守道德——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一个能坚守道德准则的人,也许会寂寞一时;一个依附权贵的人,却会永远孤独。心胸豁达宽广的人,考虑到死后的千古名誉,宁可坚守道德准则而忍受一时的寂寞,也不会因依附权贵而遭受万世的凄凉。这是何等的洁身自好啊!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多少人因为难以抵御物欲的诱惑,从而是自己踏上人生的不归路,留下终生遗憾。一只只被揪出的“大老虎”还是“小苍蝇”,不正是验证了这句话吗?“洁身自好,栖守道德”,你才会活的坦坦荡荡!

而在“天机最神,智巧无益”一则中,则警示人们如何追逐自己的成功与梦想。“贞士无心徼福,天即就无心处牖其衷;险人着意避祸,天即就着意中夺其魄。可见天之机权最神,人之智巧何益?”一个坚守志节的人虽然并不用心去求取福分,可是上天却在他无意之间引导他完成自己的心愿;阴险的人虽然刻意去躲避灾祸的惩罚,可是上天却在他着意逃避之处夺走他的魂灵使其丧失元气。由此可见,上天运用魔力的手段非常神奇莫测,凡人的智慧再高明又有什么用呢?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修养、道德以及能力修炼到家的时候,即使我们不急切地追求福分,幸福和幸运也会主动来敲门;当一个人不想着成功,只是朝着那个方向努力时,就会收获意外的惊喜,正如老子所言“后其身而身先”。做人不可太急功近利,不可为了达到那个目标而不惜一切手段。恰恰相反,当你对于名誉、利益、地位多几分“无心”,对品德、涵养、能力多几分“着意”,踏踏实实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时,我们就会收获意料之中的惊喜。

菜根谭读后感内容篇二

这本书我看过两遍,第一遍是在大学的时候,有个比我低一级的安徽籍师弟推荐给我看的,那是2010年。我和那位师弟谈的颇来,他的思想挺有深度的,我们会偶尔地聊聊天,谈人生谈理想。某次,他说,师兄,我给你推荐两本书,我觉得很值得看看,其一就是《菜根谭》,其二是曾国藩的传记。当时这两本书都看了,曾国藩的传记在图书馆借的,版本不是很好,因此印象不是很深刻。等遇到好的版本,曾国藩还是需要重新读读的。那位师弟本科毕业去美国留学了,读完了硕士现在读博士。他现在还会每个月把他在美国的感悟和经历写一写,挺好的。第二次看这本书是去年了,买了一本,放在床头,没事就翻一翻,获益很多。总的来说,这本书是对我的性格影响最大的两本书之一,另一本书是唐德刚写的《胡适口述自传》。这两本都使我改掉了性格里的急性子和比较苛刻的部分,教会我更加淡定从容和更加包容的品质。虽然,我现在做的还远远不够,但是我还在努力。这本书也许还需要再多看看。因此很想推荐给大家看看。这本书中都是一些几乎没有逻辑不连贯的一些人生哲思。下面就挑选几句和大家分享吧。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话在书中是在比较靠后的地方,但是我把它放在第一的位置,因为这句话即使你没有看过这本书,你也一定在别的地方看到过。还有那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都是我特别喜欢的句子。它俩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在强调一种态度——冷眼旁观。生活上或是工作中,有太多的不如意,有太多的无能为力,与其整天抱怨懊恼,真是不如以一种冷静的态度去接受,不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而是一种冷眼旁观的沉静。我是不太喜欢让自己的情绪随着生活中的琐事而改变,我追求一种内心的平静,不喜欢自己处于一种大喜大悲的状态,我讨厌那种情绪像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那不仅于事无补,还很有害健康。记得2008年时,高三班会有位同学在班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就算是跌倒也好豪迈的笑.要的就是这样一种姿态。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这句话是在教我们正确地对待得与失。与老子的那句话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也是一个意思。《菜根谭》的这句话我觉得说的更具体,在我们得意的时候别轻易忘形,因为太多的人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所以他建议我们早回首,这一点其实我不太认同,因为我觉得这稍微有点悲观,我们只需要在胜利的时候继续保持冷静,及时认清形势,应该还是可以的。后半句则是说在失败的时候或许还会转败为胜呢,所以不要轻易放弃。这一点是我觉得很有道理的。对于我现在读研究生而言,其实五六年,甚至是六七年而言,做的实验何止千百个,只要有十个实验成功了,那我也就顺利毕业了。说的通俗一点,其实我们这一辈子,机会有很多,错失一两个机会有算的了什么呢?甚至,只要你抓住一两个机会,你的人生也就成功了。我总觉得,失败教给我们的东西更多。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衍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成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勿躁,宁拙无巧。这让我想起来了流行很久了的两个词靠谱与不靠谱,做一个靠谱的人就要事事靠谱,只要你有一件事情不靠谱就会被说为不靠谱,这样子做一个靠谱的人何其难啊!顺着这件事情,我觉得对于朋友和家人,也许我们该多一点包容,允许周围的人犯一些错误,只要次数不多,不是很严重,我觉得是可以原谅的。不然的话,那就没法和别人交往了。就我引述的这句话,总的来说我是赞同他的观点的。他提倡君子尽量保持沉默和不要轻易浮躁,宁可做一些笨拙且保险的事情,也不要冒险取巧。这让我想起来了高中数学老师的那句话吃亏在于不老实.在拙与巧之间,大家自己取舍吧。

之前我以为《菜根谭》是一本禅学意味很浓的书,但是我刚才看书的编者序言,说这本书是融合儒、释、道三家的行为处事道理。不过就我自己而言,我更喜欢的是关于禅学的句子,比如刚才我介绍的第一句话,我没有任何异议,但是对于第二句和第三句,我就会有点异议,因为我觉得有点悲观和保守。忍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原本还准备多介绍几句我喜欢的句子的,但是我不想把一篇读后感写的太多冗长,我们讲求的是点到为止,目的是让你们大概看看喜不喜欢这本书,而不是可以给你讲一本书。

《菜根谭》的隐喻是咬的菜根,百事可做.什么意思呢?咬菜根好比是很枯燥很落寞的生活,如果在那样的状态里你都扛得住,那么你就可以应对很多其他事情了。有点逆境出人才的意思。我自己不喜欢太热闹和太复杂的生活,总觉得那会影响我们的思考。我们没必要刻意去咬菜根,但是我们得具备咬菜根的能力。

菜根读后感1000字通用


想写好读后感,要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心意。作品这本书籍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并被他的细节所感动。这时我们可以把学习到的新东西写在读后感上,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呢?我们的我们特意搜集并整理了菜根读后感,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菜根读后感 篇1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被称之为“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起初,我被这样的高评价而吸引并且持怀疑态度,读罢才觉如此评价毫不夸张。此篇仅表达对其中部分语录的感悟体会。

《菜根谭》文字简练明隽,兼采雅俗。其似语录、似训诫又似随笔,而亦有其独特的趣味与力量。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练才能获得”。作为一本通俗读物,其对仗工整而耐人寻味,便于记忆与理解。

每一个尚未涉世的年轻人,都对未来抱有无限期待。在社会中,我们经历磨练与挫折,并由此获得经验。然而,我们在不断做加法的同时也在不经意中做了减法,失去了本性中珍贵的品性。“抱朴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这是《菜根谭》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尽管我们尚未完全进入社会,但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或许已经失去了最初的纯真与烈性。饱经世故的人或许从容而能干,却也沾染了圆滑。社会中各行各业的“潜规则”被习以为常却未必正确,这些“恶习”也在不经意中伴随着成长而增加。与其讲究做事的圆滑,倒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点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做一个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人,就要学会保留本性中的特质与闪光点。如此,才不至后悔迷失。

现代的快节奏生活,让许多人在忙碌中失去了生活的快乐与情趣。不论古今,好好生活才是幸福人生的主旋律。“闲里吃紧,忙里偷闲。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古人总是擅长从自然规律中摸索人生的道理。我们每天看到的天地好像一动也不动,其实天地的活动一时一刻也没有停止。早晨旭日东升,傍晚明月当空,可见日月昼夜都在奔驰,可在宇宙中,日月的光明却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一个聪明睿智的人,平日闲暇时胸中要有一番打算,以便应付意想不到的变化,忙碌时也要做到忙里偷闲,享受一点生活中的乐趣。于是又忽然想到陶渊明的豁达自由,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恬淡。虽然我们不能避世隐居,但是我们可以追求高质量的生活。高质量的生活不是追求享乐安逸,也不是追求朝乾夕惕,而是追求充实和快乐。

“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智慧。一个人经常保持开朗的心情,乐观的态度,豁达的心胸是事业成功、人生幸福的基础。“和气致祥,喜神多瑞。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此处在描写自然事物的情感时让人不禁联想到杜甫笔下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狂风暴雨的天气中,连飞禽都感到哀伤忧虑;在晴空万里的日子里,连草木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可以一天没有和祥之气,而人间也不可以一天没有欢欣之气。人们喜欢风和日丽的春景。同样,人们也喜欢平和快乐的人生。一个人保持一种健康豁达的心态,那么他周围的世界就是一个欢快美丽的世界,一个和气幸福的世界。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坐观天外云卷云舒”“真味是淡,至人如常”……每每读到让自己豁然开朗或眼前一亮颇有醍醐灌顶之意的至理名言,我都会摘抄记忆。虽然有些可能已经遗失至脑海中无法追寻的角落,但有些却是永远印刻在了心上。慢慢咀嚼,细细品味,静静思索,《菜根谭》是一本读不尽阅不完的“心灵礼物”。

菜根读后感 篇2

“菜根”一词出自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一个人只要能适应清贫艰苦的生活,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所成就。明代洪应明先生以“菜根”为本书命名,大概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练才能获得”,以“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为中心思想, 在简单质朴中体现朴素的智慧,在亲切含蓄中体现人生哲理。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话取自《菜根谭》体道篇,也是我们在曾经作文中经常引用的一句话。在应该盛开的时刻,花儿自然而然地绽放;在应该衰败的时刻,花儿自然而然地凋落。在应该伸展的时候,花朵自然而然地肆意舒展着轻盈的身躯;在应该蜷缩的时候,云朵自然而然地收敛起身形。花儿和云朵不为外界所负累,有着随意自然和惬意自由。但是,世人恐怕很难达到这种自由畅快的境界,因为世人拥有花儿和云朵所没有的心念,不仅被外界事物所缠缚,会在意他人的想法和意见,会在乎名利得失,还会被自身的各种想法和情绪所困扰。若想像花儿和云朵一般自由地生活,我们就不能在意所谓的宠辱得失,而是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培养自己豁达自在的胸襟和淡然平和的心态。世事虽然纷繁复杂,但是,只要我们保持一颗明朗豁达的心,认清人生其实是一场必经的旅途,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笑看人生。

“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这是我在读《菜根谭》时最有感触的一句话。“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古代先贤们都追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修养境界,而有了这种境界,便可以遇事泰然处之。沉着、理智是一种优良的心理素质和修养境界,它意味着一个人在认知活动及实践活动中,不受喜怒哀乐情绪的影响,而我们现在需要的正是这种品质,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镇定自若、头脑冷静,遇事不慌、处变不惊。

培根曾说:“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而我想说,《菜根谭》使我遍历山河,觉得人间值得!

菜根读后感 篇3

佛家有言“心静自然凉”,与《菜根谭》有异曲同工之妙,“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心中浮躁的人即使在幽静的山林中也体会不到的寂静,心中虚脱明净的人即使在夏日里也能得到清爽,在嘈杂的躁市也能心静。无论在哪个时代这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很多人一昧的追求功名利禄整天心浮气躁,惶惶不可终日,若得若是若即若离忐忑不安的,就算是找个人间仙境也无福消受;但是一个人把名利地位看得很简单,他的人生会很轻松,这也是把物欲看透了的表现,他明白钱财乃身外之物,内心纯洁才是最重要的。

陶渊明就是超凡脱俗的隐士的典范,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情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昭然可见。但是他那种清高又是那么的平易近人,把清高放在内心而不是表现在外表的高傲,这也是洪应明所认可的高尚。

洪应明对叱咤政坛的风云人物说要学会激流勇进明哲保身,对仕途迷茫前途坎坷之人说要苦中求进永不言弃,对整日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人说要内心持净以修其德,对高傲自大自以为是的人说要虚怀若谷虚心谦卑,对雄才大略威震八方的霸主说要仁者无敌。

嚼着菜根香,体会世海沧桑,读懂人生哲理,导航着未来的方向!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静;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你听过吗?这是在《菜根谭》中的一则,说了在一个静的地方,很安静,这不是真正的静,要在一个喧闹的地方静下来,才是真正的静。

有一次,我和妈妈来到一个农村,那里很穷苦,他们在那里干活,种田,满头大汗。我在城市里整天很开心,可是我在农村里看到那些小孩子,和种田的大人们也很开心。为什么呢?我知道了一个道理,在快乐的环境中很快乐,这不是真的快乐,在很穷苦的生活环境中仍然保持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我终于知道了,我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刻苦读书中取得的快乐才是真的快乐。

我一定会做到这些的。

《菜根谭》这本书是对我有好处,我会把这本书保存得很好,认真学习。

最近,笔者读完洪应明的《菜根谭》,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宽容、淡泊、向善与智慧,让你觉得仿佛在与一位智者交谈,疑虑消弭,警策长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给我感悟最深的是其中有关教育批评的至善妙语。

洪应明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意思是说,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承受,注意不伤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期望过高,要顾及别人是否能做到。

我们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但有没有反省过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呢?我们当教师的有时在公众场合、在家长面前大声斥责学生;有时小题大做、声色俱厉,严词批评;有时长篇大论、喋喋不休像老太婆……这些做法都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能像上句话中所说的那样教育孩子去恶趋善,还愁效果不佳吗?

《菜根谭》中处处充满了辩证法观点。“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这些话语告诉我们,凡事应求恰到好处,过之不及都将失之偏颇。

我喜欢《菜根谭》。它淡雅的眉目下是一双历世阅人的慧眼。它宛如一溪清泉,荡涤人心的积郁,使人澄怀物象,进而得以超然物外,静观世界,参悟人生。

菜根读后感 篇4

我隔三差五地要抄一段《菜根谭》文字,一方面是重温文言文,感受古语的魅力,一方面是强化正确的理念。很多道理,说出来,大家都明白,但是做起来,却困难重重。这究竟是为什么?我曾多次问过我自己,也问过他人。其实古人也是早已问过多次,并且答案也不统一。

我们当今的科学水平已然比较发达,上能飞天,下能潜水,远非古人能比,但是思想水平,在我看来,其实从未超越,这也是为何现代中国人普遍缺乏统一信仰的原因。当然,我所指的信仰,不局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是追根溯源,究竟人之初,性如何?本善?本恶?本惰?本无?本空?……

这个根本的问题,全世界从未统一过,但在科学方面,在一定时期内总还是基本统一的。人与一般动物相比,差异究竟为何如此之大?除了大脑,其他很多生理功能都不如动物。以我的浅薄之见,究竟人与动物,谁更高级,真不好说。

因为从品德而言,不少人的境界远远不如一只狗,一条鱼。甚至,我大胆的假设,若是把当今的各种法规制度都抛开,等上一年,这个地球会是一种什么状态?

我不敢想象,不过有一部电影倒是可以作为参考,就是黄渤执导的《一出好戏》。影片我没有看过,但从故事介绍和朋友表述得知大致情节是:

“某公司员工团建出游,遭遇海难,众人流落在荒岛之上,为了生存,他们共同生活并面对一系列人性问题的寓言故事。”所谓“寓言故事”,并非我的意思,而是度娘告诉我的,所以我用“引号”标注,此文非本人原创,没有知识产权。

我一直不明白的是,人为什么需要那么多规则来要求自己,而动物却不用。人既然有了那么多规则,可又为什么总是不按规则执行?动物没有制定规则,也不见他们乱成什么样。而人要是没有规则,却不知乱成怎样?人即便有了规则,还是可以乱成一团。

人与动物,难道真的有高低之分吗?难道因为高级,就可以让地球大乱吗?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只知道,别人可以不守规则,而我不行。请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我不如动物。

菜根读后感 篇5

早起喉咙有些神奇,以为说不出话的时候,还会有声音发出。原来灵魂也会帮我们发声,我们永远可以按照内心的心意,分享和表达。

昨晚看了菜根谭,有美妙的感受在心里流淌。浩然正气,原来是禅宗说的气就是能量。

中华文化浩瀚五千年,在教化者解读的时候往往会根据所处的当世警醒后人。但如果不是去恐惧抗拒,而是去接纳去发现爱,看到光,那东方智慧就会变得有无限的能量。

这也是很多国学大师在做解读的时候就像我们读阿卡西的方式一样,第1层是故事与经历,人性层面的不完美与源头的完美完全融合在一起。核心是在渴望爱呼唤爱寻找爱,对爱的表达的过程。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经历和体验。当我们看到了他们正在发生什么,就能感受到这句话给那个时代带来的力量。

第2层去到原因与状况,这句话或者故事发生的背后是因为什么?当下的选择和决定如何成为那个时候的最佳利益和选择。而不是以当今这个时代的评判和不理解陷入了一种二元对立,去觉得不适合现在这个时代的发展,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可以跨越漫长的岁月的洪流,去到每一个时代。

第3层是看到灵魂背后的实相,最终回归到光与爱。在宇宙中没有任何的受害者和施害者。也可以看到所有的作者对后人的警醒也是因为爱。所以国学不是来限制我们的思维把我们禁锢在某一个年代,而是让我们通过那个当下,去放眼未来。当我们无限次的链接到祖先的智慧,他们的能量会直接传递给到我们。

在这个的过程中我们得以重新看待每一句话,和背后传递的爱的能量。过去一直在想早教如何去做国学的结合,而不是让西方的早教完全取缔掉东方式的教育。不是去到了硬着陆让孩子卷入了限制性的思维当中,而是更有爱的传递祖先的那份智慧和力量。今天终于找到了这样的方法,也需要现在的父母共同的成长!

真正国学的集大成者正是有这样的广阔的胸襟,穿越每一个时代,去看到它的本质。每一个后世对前人智慧的解读,都是一份传递的智慧,既是传承,也是发展。

当我们透过时代的洪流给这句话造成的影响,回归到最初源头在这个人身上活出的模样,以靠近源头的爱与光的方式去解读,那么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智慧与力量,感恩这份惊喜的到来!

此刻感受到了一种解锁的感觉。同时看到了一幅画面迷宫之门正在打开,当我们提高意识维度后得以看见迷宫的全貌。生活正是这样,永远有无数的宝藏藏在哪个角落等待我们。在链接高维智慧之后,在我们心之力驱使下找到踏实执行的方法,我们也可像龙一样奔腾而起。因为,这是我们的家,也是一生归属的地方。

时刻可以链接到祖先的智慧也让我得以重新去看待家。我们在源头的家可以让我们时刻的取得智慧与爱,源头在三维世界的投射第1个家是我们的小家。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灵魂的约定,守护家庭的每一个成员,支持彼此的生命成长和觉醒,让我们不断的在这个世界里有更多的爱与能量,并且活出我们本来的样子。第2个家是这个家延伸出去的国家我们有着共同的文脉,有着共同的信念,有着共同的文化归属,也让我们拥有国魂更大的力量。第2个家往下延伸就是世界,这个地球的家。我们有着共同的基因密码,在DNA上我们会发现原来全世界的人血脉都是互相融合的,因为我们的灵魂生生世世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角色去体验,我们与地球所有的生灵本是共生的,源头在三维世界的投影自然也是浩瀚无比的。

科学的方式可以映照我们血液的密码。当我们清晰的照见这一点,我们更感受到大爱无疆,宇宙的爱深情而浩瀚。愿我们不负使命和才华,也不因他人的偏离而蒙蔽自己,永远记得来时的初心:一份诞生的喜悦和渴望来人间体验的模样!活出源头应该有的样子!

菜根读后感 篇6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能够用鼻来品味,果香能够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我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喜欢读《菜根谭》,他认为:“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平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先有些事情还能够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我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我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持续喜悦的情绪,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能够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能够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一样人的意见,并改变自我,要持续“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我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我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就应常常反思自我: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十分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我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职责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期望自我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四书》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透过自我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我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菜根读后感 篇7

引用

冷月的转:《菜根谭》读后感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喜欢读《菜根谭》,他认为:“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平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四书》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菜根读后感 篇8

这本书很有意思,书名中的谭是淡的意思,菜根就是用菜的根基来比喻人生的根本。全书有368则中国古代格言,涵盖了如何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和自身的体验,将一套为人处世的方法留给了后人。整本书也没有严密的逻辑性,读起来比较轻松,读后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有几下几方面:

第一部分“修省”中讲到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了好事还要有一颗平常心。行善时唯恐别人不知道,作恶时生怕人知道。读到这我联想到中国“首善”陈光标高调做慈善,他每次做慈善都请很多媒体为他曝光,生怕别人不知道,而周润发却低调裸捐全部56亿家产,生活非常简朴,和家周围的小摊贩非常熟络,每次去买菜商贩们都给他抹去零钱,他还经常吃大排档,和档口老板也是老朋友。为善是发自内心的帮助别人、不求回报,陈光标的为善还是有所图的,想要名声,想要全世界都知道,而这不是真心为善。

第二部分“应酬”中讲到世间的事既要能承担负担,又要善于解脱牵绊,既要勇于担当道德事业,又要善于摆脱尘俗羁绊,看起来矛盾,实际道出了生活的真谛---张弛相成,刚柔并济,这是保持锐气和活力的良方。一味强调担当,就缺少从容和情趣,因而也就失去了吸引力,而过分看重摆脱,则又缺少了热情和进取,因而也就没有创造力。我们一生在世会遇到很多事情,都要以包容、有度的心态去对待,凡事不能过于极端,要留有余地,儒家的中庸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部分“闲适”中讲到心胸宽广,虚怀若谷,情趣高雅,自然就不会在意琐碎的是非曲直。人的心宽广了,世界就宽广了,心明亮了,世界就明亮了。古人说修身就是修心,内心世界清净了,世界就清净了,内心淡泊,不被得失而烦恼,不受物质诱惑,做本色的自我是理想的人生境界。

最后一部分“概论”中有一段“治家”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居家有二语曰:惟恕则情平,惟俭则足用。”意思是关于治家有两句格言:“只有宽容才能心情平和,只有节俭家用才能富足。”一家人要有宽恕的心胸,要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家人和蔼可亲,这样才能使全家人心平气和,和睦相处,能够勤俭持家,精打细算,才能使全家人过上富足生活。家和万事兴、俭以养德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其实不论对家人还是对外人都要心平气和、求同存异。另外,俭朴了就不会铺张浪费,生活自然就会富足。

读完之后,我认为本书总的思想也是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为人处世的精髓,即清白做人、与人为善、有道德自律、宠辱不惊、做一个内心安宁之人。

菜根读后感 篇9

应该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智慧、学算使人精密。”读了融会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绳锯木断,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嚼得菜根,百事可做。”能吃苦清贫的人,可成为大事。

《菜根谭》是一位高人,把自己的人生哲理和经历,盘托出的给大家学习和参考的结晶。个人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任何人都需要消化和细读,是一本奇书。喜欢读《菜根谭》,他认为:“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商业大亨,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其他人都喜欢研读《菜根谭》,因为这本书是一本修身养性,充满了哲理味道,管理方法的书。我读《菜根谭》,我觉得是一本为人处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好书:简单的故事,朴素的语言,研读起来津津有味。

作为职业经理人,读了这本书,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发。我们要有“不昧已心,不尽人情,不歇物力”的待人待物原则,更要有“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坚韧精神。还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

山珍海味,也不过是一日三餐;流行时髦物外,也是昙花一现;那些经久不变的,长久的就是简单的,平淡的“粗茶淡饭”生活。不管是富贵也好,学富五车也罢,我们是要踏实,低调,“谁家烟灶无烟火”?当我们遇到苦难,或者开心时,要坚信“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的谏言。一个人,不可能一天,一个星期都是一种状态的。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大人,父母,领导,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人一生要多读书,更要读好书!

菜根读后感 篇10

立场坚定,着眼高处。

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著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这三处分别代表着逆境、顺境和绝境!在狂风骤雨、风吹雨打的逆境中,要把脚站稳,这是说的要有恒心、有毅力,不能风一吹就倒,雨一来就滑。在逆境中站稳脚跟,考验一个人的能力,看得是他有没有定力和功夫。

逆境中是很容易左右摇摆丧失立场的,尤其是在失去方向,失去信念的时候!

顺境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作者提醒大家要高处着眼,正如白居易诗所云“乱花渐欲迷人眼”,在乱花丛中,最容易被美好的景象所迷惑。当企业一帆风顺财源广进的时候,正是花浓柳艳的时候。很多企业不是死在艰苦的创业初期,而是倒在蒸蒸日上的发展高峰。因为没有更高的眼光,没有更宽的格局,企业还沉寂在自己的享乐当中时,已经开始被市场淘汰!

所以企业管理强调居安思危,越是花团锦簇,越需要将眼前放长远,不要被眼前的艳丽所迷惑。

而对于绝境和危境,要做到迷途知返。一些企业管理者在错误的事情上越陷越深,不是因为回不了头,而是因舍不得面子,不愿意回头。

所谓的“人定胜天”,不是说硬碰硬,而是人有认知自然规律的能力。险恶境地,不能跟环境和规律作对,只能把握规律敬畏趋势。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菜根谈》读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菜根谭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