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傅雷家书有感

读傅雷家书有感

细读《傅常将军灯柜家书》有感:抗战家书撼人心。

在阅读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有些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细读《傅常将军灯柜家书》有感:抗战家书撼人心,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细读《傅常将军灯柜家书》有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抗战家书在战争纷飞的年代是将士们对家人的牵挂,是特殊年代特定形式承载的那份独特价值。今天我翻读了《重读抗战家书》一书,再一次受到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特别是出生在重庆市潼南区(原潼南县)抗战先辈傅常,出川抗战前给妻儿留下了一封家书。余奉命出川参加抗日战争,将奔赴前线,希汝等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由于当时受通讯条件限制,傅常的妻子等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见其归来,以为其已牺牲,便将傅常留下的亲笔信刻在灯柜上以期长远流传。看到灯柜上的家书,我们仿佛听到了当年奔赴抗战前线的川军将士们川军出川抗战,战而胜,凯旋而归;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的铮铮誓言。

傅常将军的家书,既有满腔的国仇家恨,也有对家人的无尽牵挂。这些家书充满了人之常情,是先辈们最真实的情感流露, 这封家书,却是一堂无言的家风课。即使身在战场,无法亲授儿女技艺,监督子女学业,但一封家书的价值,却完全能够成为一次经典而永恒的教育课。与其说是对自己子女的教诲和言传身教,倒不如说已经成为今天我们这个民族,我们每个家庭,最有教育意义的家风课。抗战家书之可贵,恰恰就在小家与大家的选择上,让人读到了家国一体的血脉相连。

其实抗战家书就是堂很好的家风课,从中读出了傅常将军对国对家的真诚,读出了大义,也读出了一个家庭的真善美。一封小家书,是一次深刻的教育课。抗战家书不因时代环境改变而失去借鉴意义,因为,这一封封家书里,藏着一个民族最传统也最正的能量和情怀。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沙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让后人清楚地感受到当年的硝烟和苦难,感受到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我听过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爱国先烈们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勇敢刚烈,他们的家书就是我们传承正能量的家风的最好的教科书,值得我们永远的学习和敬仰。更让我们永远缅怀。

作者:夏禹 潼南区文明办供稿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大爱无疆

——重读赵一曼同志的抗战家书有感

最近观看了《重读抗战家书》这个短片,里面记叙了很多抗日英雄的家书,从家书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各种优秀品质。但是最让我感动的还是赵一曼同志写给她儿子的家书。

或许你从电影里,书里,已经认识一位叫做赵一曼的抗联女英雄。她曾以纤纤弱质率众抗击入侵东北的日本侵略者,被捕后又顽强不屈,直至英勇就义。但你可能并不知道,她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在生命的最后,她给儿子留下了一封家书。而这封家书,整整迟到了21年。

她在信中对自己的儿子说:"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说明赵一曼对孩子的教育是用大爱来表现,而不是用普通家庭的溺爱来证明。

其实我们可以从赵一曼的经历中就能了解到她为什么能这么大爱无疆。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富裕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21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成为该校唯一一届女学员中的一员。今年有幸参观了广州的黄埔军校纪念馆,在得知当时赵一曼该校极少数女学员中的一员时,内心除了感叹,也只剩下敬佩了。

记得小学的课本上有一篇课文叫《一个粗瓷大碗》,里面描写了她的一个日常的小故事,这只粗瓷大碗是她曾经使用过的,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现陈列在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从侧面反应了她对身边同志的爱护,赞美她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

当代,我们很多家庭对待孩子就像对待封建社会的小皇帝一员,要什么就给供着,教育就是上各种兴趣班,很少想到以身作则去给孩子做个榜样来教育他们下一代,造成的结果就是现在一代比一代的个性更强,自私的心态却越来越严重。

在未来孩子的教育中,我们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爱,对孩子的教育要以身作则,让孩子们知道什么叫大爱无疆,这样他们才能一辈一辈的把中国的这些好传统传递下去。

(作者系赣州市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钟明)

读《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抗战家书中的党性光辉

——读《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它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只有140多页;它又是一本厚重的大书,因为它是用革命英烈的鲜血和生命写成的。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我细读了《重读抗战家书》,感受了革命年代先烈们的坚定理想信念和浓厚家国情怀,对什么是共产党员、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些家书展现出来的共产党人的党性光辉,让我感动,更给我很多激励和启迪

这些诞生在抗日烽火岁月里的珍贵家书,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展现了抗战英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坚守,感人至深、发人深省,是伟大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的真实写照。笔者在品读中深刻体会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共产党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和主心骨。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重读抗战家书,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把坚定理想信念融入到投身改革促进发展的伟大实践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抗战家书是中国革命历史的教科书。敬读这些抗战家书,会体会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多么来之不易,同时,更能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道路自信。道路决定命运。在面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确立的抗战方针,将民主革命与民族战争融为一体,将人民利益与民族利益融为一体,将“唤起工农千百万”与动员全体中华儿女融为一体,将人民战争与抗日战争融为一体,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让人民看到了希望。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张自忠的“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高捷成的“誓不求中华民族之解放,当不为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一人”的英雄气概。敬读抗战家书,眼前犹如展开一幅共产党人为革命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的长卷,他们用生命的代价对拯救民族危亡,展现了坚强的党性,让人激情澎湃,我们要把抗战家书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教科书,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获取前进动力,缅怀先烈丰功伟绩,弘扬爱国主义传统,铭记历史,传承英烈们的报国志向。

敬读抗战家书,传承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革命历史,是一种传承共产党人优秀红色基因的正能量,它能够帮助共产党人明晰自己的历史方位,清醒客观地看待自己,获取深邃的历史智慧,获得为人民事业而奋斗的无穷力量。抗战家书字里行间,让我们感受到革命先烈坚强的党性,这坚强的党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头脑中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抗战中凝聚起的抗战精神作用的结果,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就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就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就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敬读抗战家书,要加强对革命传统价值的挖掘,让红色基因世代传承,让我们的根脉永远相通,在思想上筑牢坚固的信仰基础,进而把对英烈的崇敬、对国家的热爱,转化为努力学习、提升本领的动力,激发起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奋发努力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和远大抱负,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和龙市信访局 郭京华)

《傅雷家书》有感


《傅雷家书》有感

文/庄铭杰

不为发表的创作,才是流露真情实感的精华。题记

近日读了一本书,名为《傅雷家书》,本书写的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 与国外的长子傅聪之间的来信,准确来说,应是傅雷与长子傅聪的精神交流实录。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长子傅聪在国外的钢琴比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傅雷首先表示了自己小小的喜悦,肯定了孩子的努力成果,然后,为儿子在国外能遇到一个如此严格的技艺高超钢的琴老师而感到庆幸,并希望他不仅仅做一个出色音乐家,还要做一个德艺兼备的音乐教育家。这体现了父亲傅雷对儿子傅聪的,要求之高、严厉以及对儿子未来的巨大期望。

还有一段就是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三个感叹号写出了父亲表现了父亲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表现了父亲傅雷对自己没有给儿子傅聪一个美好轻松的童年的无比自责,其实更表现了傅雷的教子有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总之傅雷家书这本书真实地体现了一个注重细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子有方、深爱子女 理解子女、热爱祖国、精益求精、十分严厉的傅雷。

本书为什么可以打动读者,让读者悟出与发现这么多东西,因为父子写信根本不为发表,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是现代写作中缺少的地方!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800字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 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

最近,认真读了一些抗战家书,感觉到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顿生感慨: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在这些抗战家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赵一曼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对日本侵略者深切的恨,可以体会到朱德"毫不利己,一心报国"的无私与坚毅,戴安澜的"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决绝与壮烈……

正是一个个英雄的抛家舍业,捐躯赴国难,在与日本侵略者艰苦斗争十四年后,我们国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牵扯了日军大部分兵力并最终将其赶出了中国,一雪百年国耻。

不是这些英雄不爱家,但是,诚如蔡炳炎将军所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抗日英雄们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在那场你死我活的惨烈战争中,只有奋起反抗,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才能保住国家,才能谋求生存、独立、自由。如果你不出力,我不出力,国家就会灭亡,家人就会被奴役蹂躏。所以,哪怕前路有刀山火海,他们也义无反顾。

一批"为时代而牺牲"的壮士光荣了,他们的死比泰山还重。苦了他们的孤儿遗孀,幸福了千万中国人。

而他们的斗争条件如何呢?赵一曼就不说了,就说说咱们的朱总司令吧。

在给前妻陈玉珍的信中我们发现,当时共产党的队伍没有军饷,哪怕是朱总司令这样的"高官"也没有。但是,八路军依靠广大群众,自力更生,灵活机动地打击日寇,在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抗战到底。朱德同志说,亲人们来投身革命可以,但要来靠他接济或升官发财,那是万万不能。党的事业为什么能够成功,这就是很好的说明。

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东方巨龙已经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但是,我们时刻要记住:我们现在享受的和平成果是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所换来的,如果我们不知道珍惜并防范其他别有用心的国家,前辈们的血就可能会白流。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第一,但是,1840年以后,帝国列强对我国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我国的经济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为什么?因为帝国列强船坚炮利。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也要大力发展国防力量,用先进的武器巩固我们的国防,御敌于外。就不要再出现抗战时候的那种用人来拼武器的场景了。

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坚决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这就是先辈们给我的启示。

(作者:江西省南康中学付永红)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1500字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重读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正能量。让我们一同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普遍战士的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让我们一同怀念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怀念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先烈们。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缅怀烈士彪炳史册的功绩,追寻烈士们永垂不朽的精神。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10月生于四川省宜宾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赵一曼开始阅读《向导》、《新青年》、《妇女周报》等革命书刊,接受革命新思想。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任村团支部书记,在家乡积极组织"妇女解放同盟会".1926年夏,赵一曼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帮助下,进入宜宾女子中学。她积极参加党领导的"抵制仇货"的爱国运动,成为当地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同年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大革命失败后,赵一曼按照党组织安排转移到上海。9月,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进行党的秘密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被党组织派往东北地区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1932年秋到哈尔滨,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代理书记,曾参加领导1933年的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1934年,任中国共产党珠河(今尚志)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组织领导当地工人农民成立反日游击队,与日伪军进行斗争。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

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保卫民族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九一八"事变不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赵一曼舍子从戎、奔赴东北。她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抗日的活动,而后带领一支游击队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红枪白马"的英姿令日寇闻风丧胆。

一次激战中,赵一曼受伤被俘。负责审讯她的日本军官大野,为了获取所需情报,一边以药物治疗维持赵一曼的生命,一边软硬兼施,使用非人的酷刑和"心理战术"进行逼供,但无论是对肉体的摧残还是精神上的折磨,赵一曼崇高的革命气节和无畏的民族气概始终让日寇一无所获。

在无声的教育和感召下,董警官和韩护士暗中帮助赵一曼越狱,但半路上不幸再次被捕。穷凶极恶的日寇最后对赵一曼动用了电刑,企图通过破坏神经达到让她开口的目的。残忍的电刑下,赵一曼终于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因为她的幻觉中,出现了她至爱的儿子、祖国和人民……,最后日寇绝望了。

在赴刑场的列车上,赵一曼提笔给儿子写下了遗书:

我的亲爱的可怜的宁儿,妈妈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什么是牺牲?就是在今天以前,你一直在妈妈的怀抱里;而在今天以后,妈妈却只能留在你的记忆里了。

我亲爱的儿子,妈妈对不起你,因为妈妈是慷慨赴死的;我的苦命的儿子,妈妈又对不起你,因为你还要艰难地活着。赶快长大成人吧,我的宁儿,长大成人之后,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当日,带着对儿子的无限深情,赵一曼从容就义,年仅31岁。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沙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让后人清楚地感受到当年的硝烟和苦难,感受到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我听过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爱国先烈们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勇敢刚烈,面对亲情是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重读抗战家书,是为缅怀过去。缅怀那些为我们今天创造一切的先烈们。正是这些忘家客们,舍小家,给了我们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没有理由不努力向上。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一封封抗战家书犹如一面面震撼人心的镜子,提醒我们要时刻对照审视自己,要珍惜光阴,以忘我忘家的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两路街道泽科社区:任兴妮

读傅雷家书有感


老师力荐《傅雷家书》,谁都说它是关于教育,父子情的著作,果然名不虚传.傅雷,傅聪虽身隔万里,但父亲却通过儿子的信,深入地了解儿子,写下感人的信. 信中有对儿子学业的指导,更多的是对儿子人生的指引.信中的话充满着父爱,蕴涵着真理.《傅雷家书》用词十分朴素,平平的语言何以使人读出这么多东西?我想,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每个人都时时感受着父辈的爱,也付出自己的爱,对傅雷的家书自然有同感。

同学***是开夜车一口气读完《傅雷家书》的.第二天,生性好动的他第一次认真地与我交谈.从他仍陶醉在书中的神态可以看出,他是深有同感的.难怪,他的 父亲也不在上海,也许那位父亲不会像翻译家傅雷般写下洋洋家书,但他必定会不断地把爱送到儿子身边.傅雷那来自远方的父爱与此多么相似。

我的经历有一段与傅聪更为相似.我的抽屉里也珍藏着几封家书,不同的是那是我儿时写给出差在外的爸爸的.打开信纸,你会看到刚入小学的我图文并茂的书信。

在这些家书中,一切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没落下.即使是在校被老师表扬一句,我也在信中写明六要素,生怕缺什么似的.制作爸爸送给我的模型的过程,更是"无微不至",只差没把所用工具的价格写上了.而某天早晨我掉下一颗牙,不仅详细叙述,还画出"退伍者"的"个人照"及嘴里"残余部队"的"集体照",自己看了都乐个不停.这些小事成为感情交流的载体,我哪能少写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家书不会再有;***与父亲团聚后,不必远隔千里;《傅雷家书》不知何时会再次光顾我的书桌,但两代人间的感情永远那么深厚,永远是享用不尽的财富。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细读《傅常将军灯柜家书》有感:抗战家书撼人心》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傅雷家书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