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家的读后感2000字

家的读后感2000字

《灰色人》的读后感2000字。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作品是作者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灰色人》的读后感2000字,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从内心上来讲,我是不爱读书的,更不用提写书评了。所谓的读书也只是想粉饰一下自己白开水似的大学生活吧。自接触文学起,唯一真正喜欢过的作家便是渡边淳一,他的《一片雪》、《正午的原野》、《流冰之恋》都是极好的作品,自己也曾深深陶醉其中,无数次在脑海中想象故事发展情节的画面。可即便是这样,也懒得写下一篇书评推荐给大家。

今天在此动笔,除了是想打破自己的懒惰的规矩,向大家推荐一本书:《灰色人》,自然也有我非动笔不可的原因。自寒假以来,不知是对异国语言的欣赏,亦或是对颜值的过分追求,不可自拔地喜欢上了韩剧和韩国电影,像《恐怖直播》、《杀人回忆》以及近来热播的《kill me heal me》,不论是演员演技和颜值,还是剧本、台词和音乐,都让人欲罢不能,沉迷其中,有时竟到了不想听课,再也不想看国剧的地步。猛回过头来审视自己,感觉真是鬼迷心窍。便有心专门研究一下韩国历史或者书籍,于是无意间抽到了最新上架2014年7月版的《灰色人》。

看书之前我大都会搜刮一下网上的评论,也许因为是新书,翻遍了所有的评论,也不过是:使用了大量篇幅叙述几个登场人物的心理和思想,创新了小说的叙事模式,是实验性小说的代表性作品,同时它还创造了一个试图以知性的力量打破命运桎梏的知识分子的典型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因此想借此篇文章填补这本书书评的空白。

朝鲜战争余火未停,李承晚于1960年在全国性的学生运动中下台,此书在1958年一个雨中秋日傍晚开始了它的叙述。这是一个充斥着革命、流血、历史、政治、自由的年代,主人公独孤俊和金鹤面对时代的乱流,不知所措,借同人学术杂志《被束缚的一代》开始了两个人的交流。文章一开始借金东仁和李光洙(均为韩国小说家)暗示主人公的不同选择:金鹤推崇李光洙看得清时代潮流,诟病金东仁只是一味的纯文艺创作,然而独孤俊不这么看。

独孤俊是北韩人,在他小时候,父亲南逃,随之姐夫玄皓成抛弃姐姐,家中只剩下俊、母亲和姐姐。每到夜晚,家人们便都会在房间悄悄地听来自南韩如何如何美好的小喇叭,白天不时地会有上面的人来询问父亲的下落。独孤俊的童年就这样在流亡者的忧郁和厌倦中成长着。从高一到大学的那段日子,他的自我开始觉醒,周围敌机嗖嗖不时地来临,人们都在忙着一切,他反倒觉得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静静地幻想着他的长丞图腾柱冶炼厂的白烟囱,躺在栗树林里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同时,在一次往防空洞躲避的过程中,被一个女人救起,第一次感受到了性的冲动,并为此感到恐惧,仿佛失去了童贞,这种感受一直影响着他直到他有勇气。

独孤俊厌烦在北韩观测站工作时喇叭里的陈词滥调,杂念和烦恼就像原野上的杂草一样在头脑中疯长,反倒觉得南韩有智慧,那些歌曲旋律要比旁边喇叭里的叫喊生动得多了。他是一个不在乎国家大事的小民,对他来说,哪里都一样。如果灵魂不能得到救赎,得到天下又有什么意义呢?在他有机会到了南韩的时候,他一样怀念家乡的草笛、栗树林、苹果树和他常常凝视的白烟囱。当父亲尸骨永远不能回到北韩,他感到无比的寂寞,好比一个长期不能安眠的人突然感到无法抵御的疲倦。现在的社会日益向脱离以族谱为身份证明的社会形态发展,之所以彷徨无助,缺乏自是因为没能在一个连续的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俊也曾去找过自己独孤姓氏的根源,虽然没找到,但他内心其实一点都不悲伤。自由,民主主义这些东西已经失去了影响俊的灵魂的力量,比那一切都更大的东西,比那一切都生活得更长久。是的,活着,是生命的本能给了孤独俊启示,教给他人生是值得活一次的。即便没有故乡,没有父亲,祖国腐败,他一定要活下去。就好像许三多说的:有意义的事儿就是好好地活着。如俊所说:穷人是有自由的。

也正因为这一点,金鹤特别羡慕他。面对时局,他停不下那颗躁动的心,甚至不由自主地想去找理由支持自己。当他和被束缚的一代在一起开会时,他也想过,如果革命,现实情况并没有糟到那种极端状况,倘若不革命,生活又是这样的无聊,没有尊严,令人羞耻。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摆渡人读后感2000字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摆渡人读后感2000字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摆渡人读后感2000字范文一

用三个晚上的时间看完了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小说《摆渡人》,个人觉得小说写得挺精彩,语言流畅,情景引人入胜。像看一部穿越大片。

第一天晚上看了一些,差点吓得失眠,说吓得有点夸张,但的确让人想到死亡和灵魂,心里不免有点心悸,建议胆子小点的女人别看。呵呵,玩笑啊!

这是一场穿越了生死的爱情故事,单亲女孩迪伦在去看望父亲的火车上,遇到车祸,当她在恐惧中逃下火车,她以为她是活着的,而她却是火车唯一死去的人。她逃出黑暗的火车隧道,发现除了蜿蜒向远方的铁轨,就是荒野和山脉。她惊恐,迷茫,无措,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时,她发现山坡上坐着一个大男孩,无疑让她心里有了一些依靠。那个男孩带着她向深山走去,当黑夜将近,危险来临,潜伏在周围的魔鬼开始向他们袭击,男孩保护着迪伦到达了第一个安全屋。迪伦对发生的事感到疑惑,在谈话后,她才知道她已经死了,而现在的她,只是脱离了肉体的灵魂,男孩是引领她的灵魂在无界,安全走过荒原的人。他叫崔斯坦。

迪伦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跟随她的摆渡人穿越危机四伏的荒原,到达一个个安全屋。

她信任依赖着崔斯坦,在两个人相互接触过程中,彼此产生好感。在与魔鬼的搏斗中,两个人生死与共,情感越来越深。历经了千辛万苦,生死相依,崔斯坦终于安全把迪伦送到了她该去的地方。当两个人来到边界线,深情拥吻。崔斯坦答应迪伦一起跨越边界,永远跟随她。然而,当迪伦跨过边界线,发现崔斯坦并没有跟过来,他消失不见了。她想返回去,边界线已经成为一道无形的屏障阻隔了她的来路。她痛不欲生,发现自己的生命里,再也不能没有他。

而崔斯坦欺骗了迪伦,他知道他是无法穿越边界线的,他为了让迪伦去她该去的地方,欺骗她,答应永远跟随她。

迪伦看不到他,他却能看到边界线那边的迪伦痛不欲生的哭喊。但他只能伤心地看着她,然后离开,去接下一个灵魂,护送下一个灵魂穿越荒原。这是他的使命和责任,也是他的命运。

迪伦到了她该去的地方,也是灵魂们生前最想去的地方,但迪伦看到的依然是荒原的景象,象由心生,所以她仍然身处荒原。她在管理人带到一座房子里,看到很多生死簿,还有崔斯坦引领过的千万个灵魂的账薄,每个灵魂都记录在册,被勾去的是一些没有走出荒原的,被魔鬼抓去成为魔鬼的灵魂,还有偷偷想重返荒原回到人间的灵魂。于是迪伦也心生了返回荒原的念头,但她不知道如何穿越回去。

她找到崔斯坦引领过的一个灵魂,他带她去见了一个很老见识很广的女人,她告诉迪伦返回荒原很简单,随便一个门,她都可打开重返荒原,但没有一个灵魂生还。迪伦深爱上崔斯坦,她不想在没有他的世界里孤独永生,哪怕她魂飞魄散,她也要找到崔斯坦。她想逆天而行,她要带崔斯坦返回人间,一生相守。

她打开了返回荒原的门,独自面对魔鬼们的袭击追赶,为了爱,这心中固执的信念,她变得坚强勇敢,她按原路返回和崔斯坦走过的路,终于看到崔斯坦正保护着另一个女人与魔鬼们搏斗,迪伦因内心的一点嫉妒之心,大声呼喊崔斯坦,崔斯坦因看到她分神,松开了那个灵魂的手,以至于那个灵魂落入魔鬼们之手,迪伦深感内疚。

两个相爱的人再次相见,深情拥吻,迪伦要崔斯坦尝试冲破命运的束缚,跟她返回人间,崔斯坦虽然心有顾虑,但为了爱的人,他愿意去尝试。

在安全屋,迪伦要求崔斯坦让她再看看外面那些灵魂们,还有多少在天黑前没有感到安全屋,崔斯坦拗不过她的好奇心,用魔法让迪伦可以看到外面其他的摆渡人和灵魂。她看到一个小女孩在摆渡人怀里惊恐万状的表情,深表同情,她央求崔斯坦去帮助那个摆渡人,崔斯坦告诉她那是不可能的,一个灵魂只能有一个摆渡人。迪伦不忍心看着小女孩被魔鬼们抓走,趁崔斯坦不注意跑出安全屋,引开魔鬼们对小女孩的纠缠。为保护迪伦,崔斯坦身上多处受伤,他发现他本可以很快自愈的皮肤,没有恢复到原来是样子,而是开始腐烂!

迪伦和崔斯坦终于来到那个火车发生事故的隧道口,他们忐忑前行,不知道结果会是什么?不知道崔斯坦能不能留在人间。迪伦在车厢里不小心绊倒,无意中松开了崔斯坦的手,当她醒来,发现有医务人员,警察,义工都在忙碌,她被抬出了隧道,但她心里非常痛苦和担心,她想知道崔斯坦在哪里,她不能没有他,没有他的人间也毫无意义,就在她内心无比担忧痛苦时,她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与其说说崔斯坦是迪伦灵魂的摆渡人,倒不如说迪伦是崔斯坦灵魂的摆渡人,爱是他们相互摆渡的媒介。迪伦的善良,单纯,勇敢,引领崔斯坦走向了新生,他在荒原墨守成规,例行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摆渡了无数人,在荒原存在了或许千年之久,他几近麻木,没有血肉,只是在不停的工作,因为迪伦,他开始复苏,情感在心里滋长,让他拥有了人的情感,生出血肉之躯。而迪伦为了爱情不惜自己的生命,勇敢返回荒原,带领崔斯坦返回人间!

当我们面对生死存亡,会是什么给我们力量?你能做的到吗?

我相信人有灵魂,死不可怕,而是死后,你的灵魂也要领受艰难的跋涉,才能到达我们想去的地方。

爱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爱让胆小懦弱的迪伦变得坚强勇敢,让没有血肉的崔斯坦有了血肉之躯,正如书中所言,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摆渡人读后感2000字范文二

这是一个关于爱与选择的故事,也是一个15岁小女孩的成长与救赎之路。

在踏上寻找父亲的那列火车前,迪伦的生活孤独而混乱:母亲的琐碎唠叨、好友凯蒂的突然转学,一帮只会冷嘲热讽的同学,以及脑海中一闪而过的荒诞梦境她就像被闷在罐头里的一尾鱼,看不到任何希望,压抑窒息到无法呼吸。

她开始想念父亲,想念自己成长道路上缺失的那份温暖与陪伴,这感觉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对这个单亲家庭女孩来说,父亲的存在是她人生中渺茫的一线希望,她渴望改变,并且坚信人生的每个瞬间都要由自己去创造,所以她怀着既激动又忐忑不安的心情出发。无论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她都愿意去尝试和寻找。

如果人生被抹成一片灰暗,为什么不能自己给它涂上生动的色彩?

不幸的是,列车出了意外,她的世界从此沉入一片黑暗和死寂。而她那不断寻找的灵魂,也被迫飘离了自己在车祸中变得支离破碎的身体,走向漫无边际的荒原。

上帝为了帮助孤苦无依的灵魂找到回家的路,便为每个灵魂安排了一个摆渡人,陪伴他们一起走过这段艰难的路途。每个行走在荒原中的人们,都将天堂视为自己灵魂的终点站,他们拼尽全力地向着自己的理想与幸福奔跑,却常常忽略了沿途的风景。

对迪伦和无数孤苦无依的灵魂而言,荒原的风景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他们内心的景象。你哭泣,世界便因你狂风大作,阴雨密布;你欢笑,身边就是灿烂暖阳,静谧湖水。你用什么样的心情去看待荒原,荒原便会回报给你加倍的体验。

在那里,迪伦遇见了男孩崔斯坦,她的灵魂摆渡人。他的笑容令人内心宁静,他的孤傲又有些神秘莫测。最重要的是,他让迪伦年轻的生命中第一次有了渴望许久的安全感: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陪伴在她的身边,不离不弃。

他们一起躲避恶魔的利爪,艰难地携手走过泥泞的沼泽地,渡过危险的湖区,在安全屋里烤火休息。她的灵魂不同于所有他曾经保护过的灵魂,即使自己身处险境,依然对世界和他人充满好奇,富有同情心,还有只属于少女的娇羞与悸动。

两人在荒原中相伴行走的故事是整本书中最温暖的一段:他们从彼此陌生走向相知相恋,像一对儿真正的小情侣一样聊天,心动,争吵,拥抱这一切在危险的荒原之中显得那样弥足珍贵,仿若时光静止,所有的情愫都凝固在美好的瞬间。

再远的旅程,终需有一别。两株刚刚萌发的爱情幼苗,被一块看不见的帷幕隔在了冰冷的两个世界。

迪伦终于来到了天堂,传说中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然而对她来说,失去了爱人的陪伴,天堂不过是座散发虚幻光芒的荒凉城堡。她注定要为爱寻找,以前是父亲,现在是崔斯坦。她想念他的陪伴,为了找到他,她愿意付出生命与灵魂的双重代价,即使等待着她的,是跌入黑暗的炼狱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崔斯坦呢?表面上看,他依然是那个温和、单纯、忠诚、尽职的灵魂摆渡人,可他的心却早已追随迪伦而去。爱情的滋生是他始料未及的意外,令他充满矛盾与自责。尽管这份感情让他心动不已,但他没有勇气走出荒野,更不敢越界踏入天堂一步,他只能将对爱的渴望强压心底,把所有与她有关的美好往事都封存于记忆之中,继续自己漫长的余生。

但,他忽略了爱情的力量。他不知道自己爱上的女孩是多么勇敢又多么倔强,不知道在爱的陪伴下,即使是黑暗无边的荒原,也可以焕发蓬勃的生机。

迪伦的灵魂虽然离开了身体,却依然鲜活纯真。她不会对人们视为天堂的世界趋之若鹜,相反,她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再华美的生活,也抵不过崔斯坦一个温暖的微笑。没有爱情的人生,不过是一座孤独的荒岛,有他的地方才是天堂。

于是,她怀着对爱的信仰再度出发,推开天堂之门,寻找自己的灵魂伴侣。

故事发展到这里,崔斯坦和迪伦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奇妙的转换。崔斯坦曾经带领迪伦穿越荒原,抵达人们心中向往的美丽天堂。而这个女孩却执意放弃轻松的生活,重回险象环生的荒原,只是为了找到他,和他厮守终生。

他们之中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摆渡人?究竟是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崔斯坦?还是古灵精怪、永远充满奇思妙想的迪伦?她的每一个念头听起来都那么疯狂,却却莫名地吸引着他如果他们之间的分离与怀念注定要永无止境,如果15岁的迪伦都可以为爱勇敢放弃手中的一切,那么他又有什么理由不陪着她,和她一起经历涅槃后的浴火重生?

迪伦的变化令人欣喜,初到荒原的她也曾经是需要被保护的弱者,和普通人一样,在得知自己的死亡真相时悲伤不已,在面对恶魔的攻击时恐惧无力。是爱情的力量让她迅速成长,从对生死一无所知到利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逃离天堂,战胜恶魔,最终清除所有横亘在他们之间有形或无形的羁绊。她用爱的坚持,为自己推开了一扇幸福之门,也将崔斯坦引渡到一个崭新的世界。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所说: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而迪伦用生命与灵魂的不懈追寻告诉我们:禁锢我们的从来都不是有形的枷锁或隔门,而是来自我们心底的怯懦、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担忧。你的信念决定自己的人生,只有无所畏惧的自由灵魂,才能抵达甚至改变美好的彼岸。真正的救赎,来自心灵的自我成长与非凡勇气。

克莱儿的文笔细腻,唯美,颇具张力,读来不忍释卷。她用充满画面感的文字,将连接天堂和人间的荒原景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故事惊心动魄,情感真挚动人,让一个虚构的爱情故事饱含真实的人生况味和隐喻。当我们必须直面生存和死亡、灵魂的毁灭与爱情的永生之艰难选择时,你将如何迈出自己的脚步,才会让自己的人生没有后悔?

《嫌疑人X的献身》读后感_2000字


《嫌疑人X的献身》读后感2000字

数学天才石神,百年难遇,思维逻辑无懈可击。唯一的爱好只有数学。从上学时起,永远在演算,推理,论证。

留给大家的只有坐在教室的背景形象。也因为如此,同学们给他起名“达摩”,包含无限敬意与崇拜。

任何情况下,面无表情,不惊不惧,细缝般的眼睛洞察一切。

居住的房间,堆满试题,资料。他就在题海中探究数学神奇之美。

在渺渺的数学研究之外,心里暗藏着对靖子的暗恋,这也是他生命中唯一的色彩。

靖子母女在他即将结束生命前出现,如暗无天日的隧道里带来的一束光,他询着这束光走了下去,并试图保护这份光源。

为了见到靖子,每天到她工作的餐馆买便当。

她前夫找来纠缠不清,母女失手杀死对方。石神在靖子把门打开的刹那,只憋了一眼,就知道邻居家里发生了什么。

为了保护这对母女,他用无比智慧的强悍脑袋,为她们善后。

架构出一个完美的逻辑和最佳的防御,设置了一个严丝密合的局。警察们在局中偏离正确方向越来越远,被带进重重迷雾,始终在外围敲敲打打,无法柳暗花明。

似乎一直在接近真相,却一直无法抵达核心。

可是石神,遇到了当年帝都大学的同学汤川,他学生时代唯一好友,物理系高材生,亦有着完美的大脑。

拥有这样大脑的人才配和石神成为好友。

两人一别经年,汤川见石神,给他带来了一份厚礼。一个数学问题的反论证,高校专家教授知道自己的论证不够严谨科学,历时几年,不能找出原因。

到了石神手里,仅几个小时圆满解决。

汤川伸出触角,感知石神。看着对方背影,他知道,达摩神勇一如既往,一如当年,天才细胞丝毫没有退化。

汤川本身并不做刑侦工作,和警察草薤是同学,草薤遇到疑难问题,会找汤川喝茶,听他分析。

只因为私人感情因素,插手此案,因为不愿意老友不珍重自己,卷入犯罪的边缘,对抗法律。

高手是怎样了解对手的?

草薤评价石神,“只是个数学天才,杀人可不在行”。

汤川接了一句话,“杀人对他来说更容易”。

有文化的流氓更可怕,高智商的犯罪更惊悚。

他想破这步棋,也因为本身亦为物理学天才,好似在检视自己的智商。

他一步步接近达摩石神的局,在接近真相的过程中,亦不愿意去相信。

最终解开。

但是,汤川,无任何胜利的喜悦,却背负着具大的悲凉。

他震惊,痛惜,不解,遗憾,苦涩,寂廖,为石神。

棋局落幕,他虽胜犹败,过不了心理上这一关。

世上要有怎样伟大的感情,置安危不顾,做出这些匪夷所思的决定。甚至铤而走险,把自已置于犯罪的洪流,甘受惊涛骇浪拍打。

触犯法律的人,理应接受制裁,法律不接受感性层面的东西,只接受理性。

东里圭吾的侦探小说,大部分结局,算是正义。

汤川最后对石神讲,“你的头脑…..你那聪颖过人的头脑,却用在这种事情上,我感到万分难过,我永远失去了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对手。”

无敌是多么寂寞,高手过招,亦敌亦友,惺惺相惜。

靖子心怀具大的内疚,她无法心安理得的享受石神牺牲自己给她们换来的光明生活。

而最终,靖子女儿亦承受不了心理压力,自杀未遂。

靖子最终崩溃,选择自首。

石神为没有彻底救助到靖子母女万箭穿心,几近疯狂。

文章有许多小呼应,开篇石神走在路上,观察流浪营的人。其中包括“技师”,石神为他取的名字。

后面有好几次场景是这条路,再没有描述到这个人,因为这时“技师”已死于非命。

石神和靖子边讲话边把死者外套往身上穿,文章只描述到这里,没有接着进一步阐述。其实后面石神拿衣服做了很重要的事情。

有细枝末节的搞笑,打电话时确认情况,石神嫌靖子说话啰嗦,心里烦燥,想,“她肯定小时候数学不好”。

逻辑能力强的人说话是1.3.5跳着来的,思维活跃,普通人哪跟得上这样的节奏。

有很多情感细节的描写,微妙的人物心理描述,打动人心,但又并非滥情,总就恰到好处。

石神看到靖子手足无措,圆圆晶样的眼睛,沦陷无法自拔。当时就在心里想,一定要调动自己的大脑,救她们于水火之中。

他自卑的在心里想,像我这样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机会和她们在一起。

见到靖子前夫的面孔,有点小帅,他想,原来靖子喜欢的是这样的男人,内心自卑又嫉妒。

后面有个追求靖子的人,自营公司老总,举止得体,衣着考究精良。

石神想,自己连去哪儿买这一身衣服都不知道,又是自卑来袭。

是如此卑微的,无声的,无私的,深情的,绝望的情意。

默默甘愿奉献,最终情意之舟无法承载,倾覆毁灭。

文中以警察之口描述对理工男的又爱又讨厌之情,甚是有趣。

草薤讲汤川是讨厌的理工科高材生。可是他办案中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去求教于他,每次汤川均指点迷津,切中肯綮。

理工高材生强大的逻辑头脑,冷静沉稳,不管事物如何纷繁复杂,在他们眼里,永远看到漏洞,探测到暗涌下的世界。

好像在一个下流的人眼里,每个人都没有穿衣服。

你说了上一句,他知道你下句将要讲什么。

是不是很讨厌。

生活中,有石神,汤川这样的人,一定很酷吧。

《嫌疑人X的献身》读后感2000字


放暑假了,站在书柜面前,琢磨着看哪本书比较好,古文看得太累,专业书过于烧脑,漫画过于懒散,个人传记过于冗长,挑了挑,就拿起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

《嫌疑人X的献身》东野圭吾著,刘子倩译,南海出版社

梗要:一个叫花冈靖子的离异妇女,带着她的女儿美里,辞掉从酒吧里面陪酒工作开始在便利店打工,准备开始新的生活。前夫富悭是高档车的销售人员,因挪用公款被炒,赌博度日。看在几年的夫妻生活中,对前夫的哀求总是表现得十分心软,导致前夫脸皮越来越厚。在一次争吵中,美里朝富悭的后脑勺砸了下去,闷声响起,富悭当场倒下。母女俩用电线把富悭杀了。正在这时候,隔壁的石神出现了。神出鬼没地帮他处理了现场,并告诉母女俩如何应对警察的询问。警察草和岸谷,之后警察草薙有个好朋友叫汤川学,是帝都大学的,原是一个物理学家,偶尔帮朋友做案件咨询,面对这个杀人案,原本不上心,因为刚好有认识的朋友牵涉进去,便想探究一二,后来感觉朋友石神是凶手,并一边旁观一边侦查。直到石神自首,再结合后面他们聊天当中的专业术语的隐含信息,破了此案,故事完结。

开头:上午七点三十五分,石神像平常一样走出公寓,虽已进入三月,风还是颇冷,他把下巴埋在围巾里。走上马路前,他先瞥了一眼放自行车的地方。那里停着几辆车,不过没有他在意的绿色自行车。

上午七点三十五分说明了主人公的习惯很好,这个点就出门了,一是辛苦的奔波命,二是一个自律的人;

像平常一样说明了这个故事有了突变的预兆;

把头埋在围巾里很有画面感,感觉要采取下一步的行动;

自行车、绿色自行车可能自行车是线索。

曹禺的《北京人》读后感2000字


我们活着就是这么一大段又凄凉又甜蜜的日子。摘自曹禺的《北京人》

这里的北京很安静,永远吹着冰冷、安静的曲调。这里的曾家也很寂静,住着没落的封建家庭,供着一群士大夫弟子。他们染受了过多的腐烂的北平贵族文化,他们悠闲,雅致,没有什么谋生的工作,所以有着浓厚的寄生性,慢慢的消磨人的意志。

而男主人公曾文清便是这种没落文化的产物。他出生在这个所谓的书香门第,寂寞时徘徊赋诗,心意恬淡时独坐品茗,半生都在空洞的忽悠中度过。他绝顶聪明,然而他给予人的却是那么一种沉滞的懈怠之感。懒于动作,懒于思想,懒于说话,懒于举步,懒于起床,懒于见人,懒于做任何严重费力的事。种种对于生命的厌倦和失望致使他懒于发泄心中的苦痛,懒到他不想知道自己的感觉,懒到能使一个有眼的人看得穿,他是棵萎了的苗子,只剩生命的空壳。

他的沉闷窝气,拼命的吸着鸦片烟让我想到了那张病态的脸汪文宣,不,他和汪文宣是不同的,至少汪文宣挣扎过、努力过,而他却只会用吞鸦片烟来慰藉自己那失去灵魂的躯壳。一切脱离轨道的无措让他对一切变得懒得。

从而他的妻子曾思懿,那个自命知书达理,精明干练,整天满脸的堆着笑容。虚伪、自私、多话、猜忌多疑,而自以为慷慨大方的女人。她好在自己造想的权诈,诡秘的空气中勾心斗角,言辞间总是显露得她那种谦和、孝顺、仁爱就是一个封建社会有的毒妇。她是悲剧的制造者,她希望拥有最好的,希望自己是主宰,实际上不过是想在这将倾覆的大厦里捞一点最后的晚餐而已。所以她的一切费尽心机的活动只是加速了大厦的颠覆。而她让我觉得她同样不幸,即使她是只张牙舞爪的母老虎,但相对于这个吃人的礼教、文化,又何足挂齿呢?

而他们的儿子和媳妇,仿佛是这个破败贵族文化的继承人。那年轻的,本该充满生命力的孩子们,失去了本属于他们的童真,喑哑一般地捱着痛苦的日子,活像一对遭人虐待的牲畜。看得出他们讨厌这个家庭,我始终记得当曾思懿告诉她儿子自己又怀了孩子的时候逃离家庭的样子,他虽然还小,但是他对那种将会又有一个陪葬品时的恐慌和憎恨真的是让我心中一沉。

在这老北京里,明白的北京人应该是愫芳。她温柔,随性,也因此无可避免的成了曾浩的活拐杖。在曾浩日渐衰颓的暮年里,愫芳是他眼前必不可少的慰藉,也是他半脚步入棺材的陪葬品。谁也猜不出她心底压抑着多少痛苦的思想与愿望,她是缄默不语的。

愫芳在在曾思懿的冷嘲热讽下,总是低着头,嘴角总是挂着一抹浅浅的笑(很淡定)。对曾浩这样的老人,她也是百般照顾,任劳任怨,理由很简单:因为她爱文清,爱那个充满文采、忧郁的文清,她的爱很含蓄,只有在偶尔和文清的诗画来往中,她才不自知的流露出一点忧郁的情感。她爱他,这种爱很安静,就犹如空气,仿佛在支持着她活下去的信念。她的爱是超越肉体的,即便在文清终于忍受不住,逃离这个封建牢笼时,她没有选择和他一起离开。她要留下来,他的父亲可以替他伺候,他的孩子可以替他照料,他爱的字画我管,他爱的鸽子为他喂,连她不喜欢的人都觉得该体贴,该喜欢,该爱,为着他所不爱的也还亲近过的。这种爱让她愿意付出一切,包括她的自由。她宁愿困在这个老咯,就为这么一个人,只要想着她,她就觉得快乐,心永远是暖的,就好像春天一样,我们活着就这么一大段又凄凉又甜蜜的日子。

但是,在我的眼里,就算他和文清相爱,刚开始是文采上的契合和相互吸引,那么至少后来他们的心已经隔得很远了。愫芳的心永远透着光,平静的眼神深处透着希望的暖光。而文清已只剩下生命的空壳,抽鸦片烟成了心里向往爱情却无能为力的慰藉(当然不只是爱情,还有许许多多的羁绊)。他们不可能在一起,因为他们不只在现实我生活中有着有形的隔阂,心与心之间也有着不可预约的鸿沟,个人认为他配不上她。

他只求安宁,即使心里也有千百万个不愿意,但是他没有保护自己爱的人的能力,他永远不吭声,害了自己,同时也苦了别人。他终究有忍无可忍的时候,他终于因为怨恨逃离这个家,但毕竟是折掉羽翼的鸟儿,已经无法飞翔了。他终究还是回来了,他的思想已经被那封建的思想所侵蚀,他已经成了生活的奴隶。,个人认为,他在某些方面还是可以争取一下的:即便他现实生活的不容易,让他一切都变得懒堕。比如当她的妻子专横,泼辣,冷嘲热讽时,他是可以拿出一点夫君的威严的。既然他的思想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为什么就不拿出三从四德的教条老管制一下他的妻子呢?如果他不敢抵抗,那么他的父亲以一个做父亲的身份,屈下那年迈的膝盖时,他不就应该以百善孝为先的信条来戒烟吗?为什么到最后还是病态的死去呢?

整个曾家,就仿佛一个老北京,这里住着传统,被封建思想熏陶的老北京人。但是,我看到了曙光,在这个棺材般的世界里,让我看到了封建制度腐败垂死的必然性,从这个封建小家庭震荡的崩溃的图景中,看到了新生命发展的痕迹,看到了新北京人的崛起。他让我看到了生活的一种规律,腐朽的走向衰亡,然后在走向新的胜利。愫芳和瑞贞的离开,让我看到了老北京春天的气息。新的生活潮流正在冲击着旧社会的河床,奔向解放和光明。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的读后感2000字


阅读,可以将人带进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体验,前世古人来者,无数阅历来填充我们自己的大脑,无数哲学国学补充心灵空缺,也是件美妙之事。读书可以让人安静。而读一本好书真的让我们受益无穷。上网搜索好书排行榜的时候无意发现了《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这本书,也是第一次认识了有个叫许知远的人,但却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突然在想如果我能早发现他两年,或许青春纵去也还未远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些年轻人可能出现的一切情绪:忧伤、激情、迷惘、愤怒、自怜、颓废,还有对光辉未来的极度渴望等内容。书中那些才华横溢的文字,轻柔流淌出来的感情,不因时过境迁而褐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青春所凝聚的激情是不变的。正如作者所言:它并没有改变我的生活,它只是让我意识到时间在我的短暂生命里的流淌,我还年轻,如此而已,而年轻就是天堂。是啊,我们还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那些事,关于忧伤

《我们为什么失去了快乐》许知远在书中讲了那个属于他们年代的淡淡忧伤,但又何尝不适合我们的呢。或许寂寞,空虚,忧伤是所有大学生的通病。在书中,许知远这样批评当今的大学:90年代的校园是令人失望的。越来越强势、越来越标准化的应试教育让年轻人越来越同质和乏味我们已经不可能再有那些集体忧伤和歌唱的兴趣,同时,可怜的个人主义却没有机会真正的成长起来,甚至滑向了极度自私的一面。很多时候我们在想,这不就正是我们现在的生活吗,存在着那些许的忧伤,甚至会出现不愉快的场面,亦如个人主义,功利之心的增长。但是,反之来讲,他的这种观点是否太过片面了呢,我们不成长在乱世,我们有理由将自己的目标定位在自身价值的实现上面,为吃喝玩乐,为男/女朋友,终极目标也只能是要要有个车房一类的金钱观点的物质享受。但这并不影响我们集体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他未曾预知中国的灾难,未能预知中国大学生的团结与爱国,在现在读这本书,我觉得时读时新就是这种感觉吧,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时代见解在雪灾,旱灾,地震,洪水及疾病中,我们又发现了大学生不同的一面,团结友善可见我们一辈的大学生对于国家之见远比个人忧伤关心的更为强烈。

那些事,关于爱情

《优雅的爱情那里去了》中许知远告诉我们:爱情是一种高贵的形式主义,是我们文明的特定产物。12世纪的普罗旺斯,那个时代,风行的行吟诗人开始在诗篇中赞美伟大的爱情。如果相爱,就足够优雅,用眼神,用手势,用诗歌,用礼仪来表达的心里的爱意,爱着,清新着,干静着 这是怎样的一种优雅,正如现在我们的纯真。一个歌手说这个时代的速度有多快啊,紧跟上,包括爱情。是啊,这像是个乱世,我们象战争一样夺取自己生存的领地。包括事业,包括爱情,永远都是能者上,弱者下,我们不愿做个弱者,所以竞争是如此的激烈。但趁我们还年轻,去谈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经历一场山盟海誓未尝不是一件美美享受的好事。年轻的我们,不要畏惧,去经历我们优雅的爱情。享受一次初恋的纯真。

那些事,关于浮躁

《高贵的厌倦》中他说:四年之后,在大学宿舍的墙壁上写满了遗憾乃至愤怒的话。一方面,狭窄的专业训练使得毕业生对于社会显现出不适应感,另一方面,他们从来就没有被灌输入一种独立的情感,一种判断事物的能力。于是,这些号称天之娇子的大学生就显现出两种可怕的趋向,一方面他们在狭隘的专业知识上有着特别的深度,一方面他们对于这个世界是茫然无知的幼稚很显然,许知远已经把大学的堕落,归因于实用主义的攻陷。他在书中说:随着。COM时代的到来和全球化资本的压制,市场诱惑人们不断的适应市场,以获得现实的,物质的利益。显然,他把功利、浮躁的原因归结给了时代和市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市场的频繁交易的确会让人异化,成为物质的动物。但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对外国的学说、理论进行生吞活剥的消化呢,还是仅仅生硬的套用到我们的现实中?从伦理学的角度讲,同样的结果并不自证其的原因是相同的。同样,浮躁和功利的原因,也是各有各的状况,各有各的原因,这才是从历史和现实出发。这本《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还是很值得一读的。不过,看完书后为何浮躁的具体原因,还需要我们从现实中去找。中国人精神萎缩的原因,不是时代的必然,而是另有原因是无孔不入的权力干预人们的思维,压缩人们思想的弹性,才使我们走向深邃的反面浮躁、功利 。当无数的高中生为了分数而反复挣扎,当无数的大学生为了就业而功利,世俗,也必然成为社会的产物。或许是因为同样是年轻人,或许是因为自己也踏上大学的历程,读着他写的故事,让我感到一种畅快与肆无忌惮。是啊年轻人,哪能失却纯真的理想!

我觉得这本书适合在大一的时候就读,至今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书中的具体内容能记起的意境微乎其微,但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淡淡的,一直萦绕心头。这个社会太过浮躁,但我们要寻找自己的位置,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淡定,那份激扬文字的青春。青春不再是道明媚的忧伤,因为我们的坚强!思想的精髓,就让我们在文字间慢慢体会!

《生命合伙人》读后感2000字


最近出差多,利用在火车上的时间,读完了《生命合伙人》这本书。听到这本书,是在奴隶社会五周年的活动上,有一位妈妈说,这本书帮她找到了引导孩子接近艺术的路。

我不会画画,不会弹琴,唱歌也不行,但是,我觉得我有一颗向往艺术的心(自信脸)。和每一位家长一样,我觉得孩子是一定要学一门艺术的,但是如何做呢?本着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原则,我能想到的就是给她报班,请老师。

给孩子做英语启蒙之后,我开始隐隐觉得,很多高大上的东西,其实都是可以跟生活联系起来的。正如那一口流利的英语不过是从生活中的吃喝拉撒开始一样,艺术应该也是可以在家庭中进行引导的。只是怎么做呢?依然一头雾水。然后,我读到了《生命合伙人》这本书,从中得到了一些答案。

艺术到底是什么,在哪里?

我去过巴黎的卢浮宫,那时候我还在念书,还没有觉得自己也可以是一名艺术青年。去那里的目的,感觉就像是网红经典打卡。

我还记得我跟同伴循着简介上说的镇馆三宝,从蒙娜丽莎到胜利女神,再到维纳斯。我看着那些曾经在课本上见过的艺术品,却不知该用什么词汇来形容他们。能想到的那些听起来政治正确的解说,似乎都不能传神地表达我的心意,但我想说的,似乎又跟当时的气氛非常不合拍。所以只能看着,不敢发表什么评论。

那时候,我觉得只有博物馆、美术馆和各种艺术展才是和艺术沾边的地方,我觉得只有画画、音乐、雕塑等等这些是艺术,我觉得艺术就是那些阳春白雪、专业性极高的东西。

同时,我也把自己跟艺术划了一道非常清晰的界限。我觉得,我说不出艺术专业的词汇,没有童子功,一辈子都会和艺术绝缘了。可是,读完《生命合伙人》,我对艺术是什么,有了新的概念和自己的认识。我觉得艺术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不是美术、音乐这些科目,也不是那些高不可攀充满专业词汇的解说,更不是说必须把一件东西包装成大众看不懂的样子才能称之为艺术。艺术应该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对美的感悟能力。

毋庸置疑,美术是艺术,音乐是艺术,但烹饪和烘焙也可以是艺术。只要我们有对美的感悟和欣赏,无论做什么、在哪里,都在做与艺术相关的事。所以,艺术不只是在法国卢浮宫、大英博物馆,也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妈妈的衣柜和化妆盒里,在路边的公园里,甚至在嘈杂的菜市场里,艺术在每一处我们能体会和感受到美的地方。

家庭美育/教育从哪里开始?

书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们对孩子都有一个奢望,就是希望孩子能够成为和我们不一样的人。然而,不出意外地,每一个孩子最终都会成为和父母一样的人。我们如果希望孩子成为和我们现在不一样的人,应该努力去做一个和我们现在不一样的人。所以,家庭美育,重点不在孩子,而在我们。

我认识一位同事,她的孩子现在上六年级,乐高、书法、美术、钢琴每一门都学的很好。尤其是乐高,常去参加比赛,都能进入到亚洲区赛场。我最初认识她的时候,她跟我讲了很多如何给孩子选课外班的经验。那时候我觉得,她的孩子之所以这么优秀,是因为选对了机构和老师。后来慢慢接触多了,我发现重点不在于老师,而在于她和她爱人。

我曾经在她的朋友圈里看到这样一条,照片是一摞厚厚的书法方面的书籍,配文说,就算写不过你,理论也要高于你。我还看到她也在画画。她也曾跟我说,她和她老公都对乐高特别感兴趣,也很爱玩。

可以说,孩子上的每一门课,都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即使他们没有坐在孩子身边听课,却也在一路陪孩子同行。父母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说意义是非凡的。一方面是影响,通过家长的行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改变孩子,引领孩子;另一方面是支持,告诉孩子不是一个人在独自前行,当你遇到困难时,我们永远在你身边。

所以,美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应该从改变我们自己的想法开始,可能是让自己着装更精致一些,让家里的摆设更讲究一些,让去博物馆变得更平常一些,这些细微之处的改变,可能会成为打开孩子艺术之门的钥匙。

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始?

不要让不懂成为拒绝参与孩子成长的借口。和英语启蒙一样,艺术启蒙方式方法有很多,但是,把孩子推给培训机构绝不是是最好的方式。我曾见过很多年轻,学历高的人,提及孩子学英语,都是说,到时候给他报个班。报班没错,但是不应该让教室的那面墙,把孩子圈在了里面,也把我们隔绝在了外面,让我们认为那是孩子的事儿,与你无关。

参与到孩子的生命中,会很辛苦,可能三十多年来自己都没有这么卖力的活过。但是,我们心目中那个理想的孩子,不是动动嘴巴就能有的,而更高更好的东西,也都是付出辛苦才能得到的。

对自己发问,而不是孩子。把育儿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去寻求对的方式方法,而不是每天盯着孩子有什么变化。当自己觉得对孩子的一些问题表示担忧时,只要问问自己,如果未来孩子和我一个样子,我会觉得开心、难过还是怎样?如果回答是积极的,那就跟着自己的选择走,如果是否定的,那就考虑如何改变自己。相比所有的技巧而言,真心和真实的父母更重要和可贵。

最近工作常加班,而且我也开始准备CFA二级了,所以时间很少,写的也少了。今天跟同事吃饭,说起在考什么,想起了自己考一级时候的事儿,想起北京那个万人考场,以及自己撒在走廊里的眼泪。

不过我想,大概,所有的努力,都会有收获吧,只是我们需要耐心地等待。

《摆渡人》读后感范文2000字


导语:生命在摆渡,人生在摆渡,我们似乎一直存在于摇摆之中。小编收集整理了《摆渡人》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后感范文1:

用三个晚上的时间看完了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小说《摆渡人》,个人觉得小说写得挺精彩,语言流畅,情景引人入胜。像看一部穿越大片。

第一天晚上看了一些,差点吓得失眠,说吓得有点夸张,但的确让人想到死亡和灵魂,心里不免有点心悸,建议胆子小点的女人别看。呵呵,玩笑啊!

这是一场穿越了生死的爱情故事,单亲女孩迪伦在去看望父亲的火车上,遇到车祸,当她在恐惧中逃下火车,她以为她是活着的,而她却是火车唯一死去的人。她逃出黑暗的火车隧道,发现除了蜿蜒向远方的铁轨,就是荒野和山脉。她惊恐,迷茫,无措,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时,她发现山坡上坐着一个大男孩,无疑让她心里有了一些依靠。那个男孩带着她向深山走去,当黑夜将近,危险来临,潜伏在周围的魔鬼开始向他们袭击,男孩保护着迪伦到达了第一个安全屋。迪伦对发生的事感到疑惑,在谈话后,她才知道她已经死了,而现在的她,只是脱离了肉体的灵魂,男孩是引领她的灵魂在无界,安全走过荒原的人。他叫崔斯坦。

迪伦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跟随她的摆渡人穿越危机四伏的荒原,到达一个个安全屋。

她信任依赖着崔斯坦,在两个人相互接触过程中,彼此产生好感。在与魔鬼的搏斗中,两个人生死与共,情感越来越深。历经了千辛万苦,生死相依,崔斯坦终于安全把迪伦送到了她该去的地方。当两个人来到边界线,深情拥吻。崔斯坦答应迪伦一起跨越边界,永远跟随她。然而,当迪伦跨过边界线,发现崔斯坦并没有跟过来,他消失不见了。她想返回去,边界线已经成为一道无形的屏障阻隔了她的来路。她痛不欲生,发现自己的生命里,再也不能没有他。

而崔斯坦欺骗了迪伦,他知道他是无法穿越边界线的,他为了让迪伦去她该去的地方,欺骗她,答应永远跟随她。

迪伦看不到他,他却能看到边界线那边的迪伦痛不欲生的哭喊。但他只能伤心地看着她,然后离开,去接下一个灵魂,护送下一个灵魂穿越荒原。这是他的使命和责任,也是他的命运。

迪伦到了她该去的地方,也是灵魂们生前最想去的地方,但迪伦看到的依然是荒原的景象,象由心生,所以她仍然身处荒原。她在管理人带到一座房子里,看到很多生死簿,还有崔斯坦引领过的千万个灵魂的账薄,每个灵魂都记录在册,被勾去的是一些没有走出荒原的,被魔鬼抓去成为魔鬼的灵魂,还有偷偷想重返荒原回到人间的灵魂。于是迪伦也心生了返回荒原的念头,但她不知道如何穿越回去。

她找到崔斯坦引领过的一个灵魂,他带她去见了一个很老见识很广的女人,她告诉迪伦返回荒原很简单,随便一个门,她都可打开重返荒原,但没有一个灵魂生还。迪伦深爱上崔斯坦,她不想在没有他的世界里孤独永生,哪怕她魂飞魄散,她也要找到崔斯坦。她想逆天而行,她要带崔斯坦返回人间,一生相守。

她打开了返回荒原的门,独自面对魔鬼们的袭击追赶,为了爱,这心中固执的信念,她变得坚强勇敢,她按原路返回和崔斯坦走过的路,终于看到崔斯坦正保护着另一个女人与魔鬼们搏斗,迪伦因内心的一点嫉妒之心,大声呼喊崔斯坦,崔斯坦因看到她分神,松开了那个灵魂的手,以至于那个灵魂落入魔鬼们之手,迪伦深感内疚。

两个相爱的人再次相见,深情拥吻,迪伦要崔斯坦尝试冲破命运的束缚,跟她返回人间,崔斯坦虽然心有顾虑,但为了爱的人,他愿意去尝试。

在安全屋,迪伦要求崔斯坦让她再看看外面那些灵魂们,还有多少在天黑前没有感到安全屋,崔斯坦拗不过她的好奇心,用魔法让迪伦可以看到外面其他的摆渡人和灵魂。她看到一个小女孩在摆渡人怀里惊恐万状的表情,深表同情,她央求崔斯坦去帮助那个摆渡人,崔斯坦告诉她那是不可能的,一个灵魂只能有一个摆渡人。迪伦不忍心看着小女孩被魔鬼们抓走,趁崔斯坦不注意跑出安全屋,引开魔鬼们对小女孩的纠缠。为保护迪伦,崔斯坦身上多处受伤,他发现他本可以很快自愈的皮肤,没有恢复到原来是样子,而是开始腐烂!

迪伦和崔斯坦终于来到那个火车发生事故的隧道口,他们忐忑前行,不知道结果会是什么?不知道崔斯坦能不能留在人间。迪伦在车厢里不小心绊倒,无意中松开了崔斯坦的手,当她醒来,发现有医务人员,警察,义工都在忙碌,她被抬出了隧道,但她心里非常痛苦和担心,她想知道崔斯坦在哪里,她不能没有他,没有他的人间也毫无意义,就在她内心无比担忧痛苦时,她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与其说说崔斯坦是迪伦灵魂的摆渡人,倒不如说迪伦是崔斯坦灵魂的摆渡人,爱是他们相互摆渡的媒介。迪伦的善良,单纯,勇敢,引领崔斯坦走向了新生,他在荒原墨守成规,例行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摆渡了无数人,在荒原存在了或许千年之久,他几近麻木,没有血肉,只是在不停的工作,因为迪伦,他开始复苏,情感在心里滋长,让他拥有了人的情感,生出血肉之躯。而迪伦为了爱情不惜自己的生命,勇敢返回荒原,带领崔斯坦返回人间!

当我们面对生死存亡,会是什么给我们力量?你能做的到吗?

我相信人有灵魂,死不可怕,而是死后,你的灵魂也要领受艰难的跋涉,才能到达我们想去的地方。

爱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爱让胆小懦弱的迪伦变得坚强勇敢,让没有血肉的崔斯坦有了血肉之躯,正如书中所言,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读后感范文2:

秋日值班,一本《摆渡人》,英国作者克莱尔 麦克福尔所著,陪我一整天,安静而充盈,美好且震撼。

15岁的迪伦,在一团糟的氛围中,满怀期待的去见素未谋面的爸爸,然而,火车出了事故,迪伦死了,灵魂的引导人崔斯坦带着迪伦,应该说,是迪伦的灵魂,行走在荒原,最终又返回生界的故事。故事里的人物仅仅有迪伦和崔斯坦,这一段长达十几天的荒原之路上也只有他们两人相伴。书里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心像所投射出来的荒原,或风景清丽,或障烟重重,有悬崖峭壁的起伏,有深不可测的黑水。最最不忍放下书本的是,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所投射的荒原下,还隐藏着什么。哪怕是你心底里最深的期冀,你都不一定会明了,那到底是什么。

当每个人不清楚自我状况的时候,都是被引领的,甚至在不知道目的地是哪里的时候,都只能被动而无奈的接受被引领。所幸,迪伦有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她要带着崔斯坦一起回到生界,她要和崔斯坦在一起!就像她告诉女巫那样,不管去哪里,荒原也好,生界也好,只要和崔斯坦在一起,那么就可以。而女巫的话,也只有一句你必须找到他!原来,任何的魔法都起源于,我要!我一定要!我必须要!当迪伦利用心念点亮柴火时,当迪伦眼中只有安全屋一个目标时,所有的恶魔都拉不走她。人所处的环境无论有多恶劣,有多绝望,都不会是被环境所迫,而最终,不放弃自己的终将只有自己!只有自己彻底放弃了,自己也会被拖下地狱!迪伦告诉我们,眼中没有妥协,就不会被心魔所吞噬。那么精疲力竭,那么撕心裂肺,那么宁愿就躺倒在地下不反抗连眼皮都没有力气再睁开,可迪伦,还是被一个信念所支撑下来了!难以逾越的荒原,她走了过来,竟然还又返还回去!!!

初走荒原,崔斯坦是她的摆渡人,而再次返回时,没有了摆渡人,迪伦靠的是自己,是自己强大的信心和信念!每一次黑夜的降临都意味着死神恶魔的呼唤,迪伦说,她不再害怕看到恶魔了,那是因为,心里有了坚定的爱,就有了无畏一切的胆量。终于再次见到崔斯坦,他们的角色打了个颠倒,迪伦成了崔斯坦的摆渡人,我们一定要回去!15岁的迪伦再没有了是不是带小熊的犹豫不决,再没有了面对不符合心愿的生活环境而在心底产生的怨怼,她有的只有对爱的向往和坚守!果然,爱带来了奇迹!她看着他出现在自己的世界里,如痴如醉。紧张的我怎么都不肯放下手里的书,一直在读到这句话时,才放心的合上书,抬了眼,看一看窗外的绿树,深深的吸入一口满含桂花香的空气,来平复一下自己紧张的思绪,终于一起回到这个世界里,心才可以放下,为迪伦和崔斯坦而放下。

荒原是自我投射的,而这个神秘的摆渡人不也是自我投射的吗?!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明了自我的摆渡人来引领自己,在将要溺水时获救,在深陷淤泥时被扯出来,在不知道方向时被指引。其实,这个摆渡人,和荒原一样,也正是自我投射。所以,与其说两人相伴,还不如直接说,每个人的荒原最终只有自己陪伴着自己,孤独而坚定的走过。摆渡人引领的是人的灵魂,而指引摆渡人来引领的,却是自己。他投射出来的年龄、相貌、性格、言行,就连胡子,眼神,都是自我心像投射而来。不是吗?其实,摆渡人,就是你自己!给了我们希望的摆渡人,其实,就是自己给了自己希望!自己给予了自己的救赎!

书中说,在荒原,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他引领着迪伦读过了最初知道自己死亡时的疑惑不安,到接受现实,适应现实,他完成了他应该的工作;遇到了迪伦后,崔斯坦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这份工作,从最初的投入到逐渐的冷漠,到刻意的回避情感,再由顽强的直白的迪伦用爱来点燃他逐渐坚硬的心房,摆渡人温婉而自然的进行了转换,迪伦此时又成为了崔斯坦的摆渡人,她伸出手指,扣起他的手,开始坚定不移的指引崔斯坦来尝试着进入到她的世界,虽然这听起来真的有些天方夜谭,哪怕这本书里有魔法存在,因为没有人尝试过,更没有人知道他们会不会成功。最终,如我所愿,他们成功的返回了,不仅迪伦用爱成就了自己,也因此用爱唤回了崔斯坦,这个结局,最然来的虐心,我还是很喜欢的。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轻轻合上这本书,忍不住的眼角湿润,很久很久都没有被自己所感动了。原来,读懂了摆渡人,我也就读懂了我自己。我所信奉的,所心仪的,所选择的,就是需要我自己不论任何艰难险阻,都要去实现的,因为,我自己就是我的摆渡人!

《摆渡人》值得反复品读的一本好书!

后记:窃想,如果很多年以后,很多年以后,我也要行走在自己的荒原中,那会是一番什么景象?我的摆渡人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会如何走过那片荒原呢?不敢深想,甚是奇妙。

读后感范文3:

这是一个关于摆渡人和被摆渡人的故事。

一个关于灵魂摆渡的故事。

一个关于生存、死亡和爱情的故事。

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独自踏上一列火车去寻找自己的生父,不料遭遇一场火车事故,当她爬出火车残骸时,却发现世界已经变成一片荒原,她以为她是唯一的幸存者,但她却是唯一的逝世者。

走出火车残骸的仅仅是她的灵魂而已。

在一片荒原的世界里,迪伦见到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他带领着她,保护着她,穿越茫茫荒原,护送她的灵魂到达应该去的地方。

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被摆渡的灵魂,在知道自己已经死亡的事实后,迪伦没有颓废和消沉,而是淡定的接受了死亡的事实,她在崔斯坦的引领下,与如影随形的恶魔们勇敢抗争,从最开始的依靠,信赖,慢慢变成了纯洁的爱恋。

被摆渡的灵魂爱上了灵魂摆渡人!

可是这份爱注定不被允许,迪伦有自己的归宿,崔斯坦有自己的使命,当迪伦跨越摆渡的终点边界线时,却没有看到答应与她一起离开的崔斯坦,痛苦欲绝的迪伦最终决定冒险尝试任何灵魂都没有做过的事情返回崔斯坦的世界,去寻找自己的灵魂摆渡人,自己的爱人。

又是一条充满未知和艰险的路,为了爱,迪伦选择了一场可能让自己灵魂灰飞烟灭的豪赌,尽管前途未卜,可她依然步履坚定。

上天还是眷顾了这对有情人,在茫茫荒原,迪伦找到了朝思暮想的崔斯坦,她极力劝说崔斯坦跟随自己回到另一个世界,一个属于她的世界,尽管这是一件从未有过的事情,尽管一切都充满未知和风险,一切都有悖常理,但崔斯坦愿意冒险尝试,只因他曾答应过迪伦绝不会失去她,一定要保护她!

这一次,迪伦成了崔斯坦的摆渡人,带领着他义无反顾地找到了自己身故的那列火车,去寻找自己的身体。为了不再一次失去崔斯坦,迪伦在进入火车残骸后就紧紧抓着崔斯坦的手,可行走在错乱不堪,漆黑一片的车厢时,不慎摔倒的迪伦还是丢开了崔斯坦的手,再次醒来的迪伦如愿地回到了人间,满心却是失去崔斯坦的痛苦,她为丢开崔斯坦的手而懊悔不已,却看见向自己走来的崔斯坦对着她说:原来你在这里。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因为迪伦的需要,所以崔斯坦一直存在和陪伴,陪伴她的灵魂,陪伴她的人,用陪伴守护她一生。

迪伦是幸运的,因为她有崔斯坦,摆渡了她的灵魂,摆渡了她的人生。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用不变的承诺,勇往直前的行动,摆渡你的灵魂,陪你抵达幸福的彼岸。

《好的爱情》读后感2000字-自爱者,人爱之


没有爱的生命,是没有花的春天,爱是生命的开启,爱也是生命的延续,一个人心中没有爱,那是一颗空着的心,一颗空着的心是多么的寂寞!

爱,可以是两情相悦的爱情,可以是感情深厚的亲情与友情,还可以是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在所有的爱中,最重要却又常被人忽略的一种爱,便是自爱。试想想,一个不会自爱的人,自已都不知道怎样爱自已,他(她)又如何去爱别人?一个懂得自爱的人,就算没有人爱自已,至少还有自已爱自已,自已懂得爱惜自已,人就不再孤单,心就不再寂寞。

自爱就是爱自已,爱自已就是热爱生活,热爱生活就是全然的活好当下的你,活好你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

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一、关于爱与情

爱情是一个词,爱是爱,情是情,爱不等于情,两者不是一回事。情是由心和青组成的,心里的青葱意味着不稳定、善变、惆怅,情是停留的一种感觉、感触,来得快去也快,旧情还没记住就已被新情所取代,也许这就是人常说的负情汉、多情郎,情最大的特点是多而快、浅而短、浮而变,这类的情感一般都是出于感情的空虚与寂寞,这类人努力想为自已的心寻找一处住所,而往往那颗空着的心总是漂泊不定,无家可归。爱的繁体字是愛,就是用心去爱,愛字如果没有心就是受,心不见了爱就没了,爱就是你心安放的地方。

爱是一团精神与另一团精神的亲密拥抱,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彼此共生、相互归属,所谓心灵相通就是我的心门只为你而开,也唯有你才能进到我的心里,而你的到来让我的心能真实感受得到你的存在,真爱无法不专注,难以不忠诚,因为人只有一个灵魂,我的灵魂给了你,就无法再给别人了。

二、爱情三大元素:激情、理解、践行

激情就是怦然心动的感觉。因为你的出现,我会情不自禁被你吸引,我对你的魅力无法抗拒,我会心跳脸红,从此我的心被你带走,魂也跟着心走了。激情是非理智的,没有逻辑与法则,也许让我怦然心动的那个你落在旁人眼里普通得象路人甲,就是如此普通的你,在我眼里和心里,你就是如此玉树临风般俊美,就这样我无可药救地爱上你这个路人甲,也许这就是人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理解就是我懂你。爱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彼此共生、相互归属,而理解是灵魂之间唯一的桥梁,理解源于了解,一个让我怦然心动的人会让我对他产生浓浓的兴趣,我会想靠近他,了解他,读懂他。有时候你喜欢一个人是因为你不了解他,真正了解后就可能不喜欢了,这种人只宜远观不宜近看,看清了是一种伤害 ;有些人你越了解他就越为他着迷,你会发现他身上有很多不为知人的美好,会不断为你带来惊喜,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你注入了情感与生命,你从一个心怀好奇的旁观者变成一个深情款款的爱慕者,因了解而理解,越了解越理解,彼此理解让两个人的灵魂相连,心意相通,因为有你,我的心被填满,因为有你,我的灵魂丰盈,因为有你,我不再孤独。

践行就是爱的行动。没有实际行动的爱,不是真爱,我爱你只是爱情的开始,爱是需要行动来验证,只有行动才能让对方感受到爱,所以爱是一个动词,只要你需要,只要我能给,我都愿意为你毫无保留的奉献我的所有,我愿意跟你同甘共苦,我愿意对你不离不弃,直到我生命的结束。

激情意味着我爱上了你,理解意味着我懂你,践行意味我愿意与你一路同行,不离不弃,只有三者并在才叫全身心的我爱你。

三、爱情何能长久

爱情就是心与魂的结合,心若远了,情就淡了,魂若不存,爱则不在,长久的爱情就是心的共振,魂的共鸣。真爱一个人不要把他当神来爱,真爱一个人就把他当成一个真实的平常人来爱,爱一个人的前提是懂他,在懂他的基础上更好的爱他,我用心读懂你,然后尽我能所帮助你成为你自已,真挚美好的爱情中,没有非常鲜明的我也没有非常鲜明的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爱中的两个人是两颗跳动的心里装着相同的灵魂,与你相爱,我的心跳动得更强劲,与你相爱,我的灵魂变得更强大,爱情是两个不完美的人,共同创造一个完美的关系,这段完美关系蕴藏着无穷的力量。我本不完美,我因与你相爱而更趋于完美,由不完美到趋于完美,我和你同频共振,不离不弃,长久的爱情是一次又一次爱上同一个人,最好的爱情是我们既是爱人更是知己,永恒的爱情是我与你共同渡过一次又一次的阴晴圆缺,爱的最高境界是我为你而死,我为你而生。

四、爱情与婚姻

其实,我在阅读《好的爱情》关于爱情篇中一直有一个疑问:如果按陈果的爱情观标准来衡量,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现实的婚姻生活,婚后还能保持怦然心动的真爱状态,可能并不多,甚至我都开始怀疑我的婚姻爱情是否一直在怦然心动?爱情三大元素:激情、理解、践行,三者并存才是真爱,如果爱情里没有了激情,剩下理解与践行,没有激情的爱情不是爱情,这种情更象亲情与友情,这种关系是危险的,每个人心中都渴望有激情,那是生命能量的绽放,没有激情的爱情就像燃烧失去了火种,面对的将是冷却与危机四伏。

在婚姻生活里,如果爱情大于婚姻,那就是爱情太理想,婚姻不现实;如果婚姻大于爱情,那就是爱情太遥远,婚姻太现实,我个人理解,爱情与婚姻最好的状态是保持两者的平衡:爱情等于婚姻,对待你的婚姻就像对待你的爱情一样,充满激情,用心理解,然后一起践行,用爱经营婚姻。

五、自知自爱,所以被爱

在古希腊雅典德尔菲神庙门前的石柱上刻着人啊,认识你自已!认识你自已,其实是一切学习和修行的起点与原点,都说人生是一场修行,何谓修行?修行就是在行动中不断修正自已,以什么标准来修正自已?其实这是一个让很多人迷茫的问题,所以啊!认识你自已是多么的重要,那是你人生的航标。

人生的所有事情都指向两件事:认识我是谁,然后努力成为我所是。当我知道自已是一只柠檬,我会努力让自己变得更酸;当我知道自己是一只鸟,我会努力做一个鸟人,让自已展翅高飞;当我知道自已是一条鱼,我会安于在水里畅游。一个人只有真正了解自已,才有可能真正地去爱自已,一个人只有真正了解自已,他的灵魂才是自由的,正真的自由是清醒的自知、勇敢的选择、坦然的担当。

当一个人真爱自已才能活成真实的自已,这个真实的自已不管有没有人爱,至少还有自已爱自已,一个人能喜欢自已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当你喜欢自已的时候,会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自信和自由的气息,那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就是正能量,这种气息就是魅力与风情,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当你活成一束光,你就成了光源,谁接近你,谁就接近了光,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都能照亮他,温暖他。

爱情不是你和一个完美的人相爱,而是他爱了你之后,他才更趋完美。为什么是他爱上你而不是你爱上他?我想也许你就是一个自爱之人,自爱者必是对生活充满热爱,自爱者自带风情与魅力,你的风情与魅力让爱慕者闻香而来,寻光而至。

自爱者,人爱之!

喜欢《《灰色人》的读后感20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的读后感2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