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近代史读后感800字

近代史读后感800字

《鸦片史》读后感800字。

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作品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鸦片史》读后感800字”,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借用本书开篇的一句话罂粟,这原本普普通通的植物背后,是整个一部罪恶史。在我们的印象中,鸦片是罪恶、丑恶的代名词,我们大多数人只知道它是一种臭名昭著的毒品,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痛苦。但是鲜有人清楚鸦片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而《鸦片史》这本书使现实世界中的我们对鸦片更为深刻的认识。
提到鸦片,除了想到对历史发展起着重大作用的鸦片战争,更多的就是如痴如醉的瘾君子、随处丢弃的带有针头的注射器、艾滋病感染者和妓女、坐豪华车的大毒枭、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诸多复杂的社会万象。透过本书,我们知道鸦片本不是生来罪恶,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演化,人类赋予了鸦片不一样的用途与影响。原始的鸦片,就是罂粟这种再简单不过的植物,它在先人的眼中是神奇的宝贝,能够为生病的人减轻痛苦,恢复健康,因而在中外医学界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罂粟不仅在医学领域中得到应用,还使人们发掘了它更多的用途,譬如作为饮料添加物,饼物等。然而,随着鸦片在世界范围内的迁移,使更多的人接触到鸦片,从而使人们发现和利用它较为负面的作用。其中,毒品就是最好的诠释。在鸦片作为毒品交易流通的过程中,精明的毒枭、提倡和鼓励鸦片贸易的政府、贫农、工人苦力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鸦片贸易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书为读者刻画的由鸦片毒品发展带来的影响场景是鲜明而深刻的。吸毒者的悲惨生活牵动着我们的神经,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从事罂粟种植的贫农同样忍受鸦片带来的无奈之感,为维持吸食鸦片的经济来源走上歧途的犯罪者(包括抢劫犯、妓女、盗窃犯、贪污受贿者等)这些同样能够从电视、报纸杂志等途径了解的与鸦片相联系的人物,在这本书里得到更为全面深刻的阐释。更鲜为人知的,《鸦片史》为我们展现了军阀、毒枭与洗钱人的复杂关系,使读者对鸦片作为毒品运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从这本书,除了更多的了解关于鸦片的常识性知识,了解毒品与社会、社会人千丝万缕的关系。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这样的讲述显得客观、真实,能够使人们客观的看待和利用鸦片这种非原罪的物品。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电视传播史》读后感800字


继工业革命后,第三产业兴起,并且势头不减工业革命,其成就更是胜之,电视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电视节目作为艺术的一种类型,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粮食。艺术陪伴着人们度过了最初的蛮荒岁月,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和灵魂的栖所。而电影电视艺术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成为传播最广泛的一种现代艺术媒介。
1958年,北京电视台(也就是现在的中央电视台)成立,这标志着中国电视的创生,从那时候起,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逐步发展,至今已成为名符其实的电视第一大国,中国生产的各种类型的影片在国际上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电视已成为大众重要的信息传播和娱乐形式。与此同时,电视也牢牢的掌握着话语权和引导权。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要很好的引导和这么多人思想和观念是一件多么庄严而任重而道远的事,这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也关系到一个民族的荣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健壮的生命力和宽厚的包容性。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占据主导,这是顺应历史的潮流,人民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而有学者却为此感到担心,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精神生活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反而有向着相反方向发展的趋势。电视在这个问题上有着很大的作用。
近年来,电视节目的制作考虑到收视率和成本,电视节目不断低俗化,一些有思想的导演们也不得不向市场经济屈服,不但是在中国,世界上普遍存在这种现象,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尼尔?波兹曼发出了这样的世纪呐喊。的确,纵观中国电视荧幕,为了营造娱乐的氛围,电视剧尤其是古装剧充斥当今流行语,一些有思想的节目收视率远不如娱乐节目、选秀节目。哪个节目火,各大电视台争相效仿,一切以收视率看起,把收视率作为唯一的标准,近年来又流行古装穿越剧,更是把电视荧幕弄得乌烟瘴气。为此,广电总局下达了限娱令,而这似乎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整顿电视荧幕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国民的思想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电视荧幕,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宋元戏曲史》读后感800字


书籍简介:
《宋元戏曲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戏曲发展史的专著﹐王国维在书中论述中国戏曲形成过程﹐全书共16章﹐以宋﹑元两朝为重点﹐徵引历代有关资料﹐说明其源流演变。书中介绍了古代巫者的装神和娱神﹔春秋战国时代倡优的戏谑和讽谏﹔汉代的角觝戏﹔唐代的歌舞戏﹑滑稽戏﹑参军戏等。
感想:
从看到自序开始,我就很庆幸这本书是我自己买的,因为实在是有太多的不懂之处,需要不停的查阅资料和做笔记,费时且需要把书弄的到处都是自己的笔记。连自序我都查了两个字,更不要说接下来的阅读。第一张讲上古至五代的戏剧,实在是有太多的生字和不懂的典故,只能一边查一边读,非常的断断续续。但是你会真正的发现这本书的好,因为王国维大师以着一张非常认真负责的态度,资料引用出处都非常的细致,让人感觉非常的认真负责。
凡一代又一代的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其实王国维写这本书的原因,已经在书首说的很清楚了,就是不赞同这个观点,所以作者去将曲也整理出条理来,使得它不托体稍卑。事实上,或许是我们这代人和王国维老先生所处的时代不一样,社会环境对待戏曲的态度已经有了不一样的转变,所以这个理由也许对于我们来说是并不成立的。反正我从来没有绝对戏曲是什么旁门左道的东西。每一种文化载体我向来都是很尊重的。
其实这本书中令人思考的东西不多,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因为我自己的脑袋没有思考不出来。不过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在这本书中,本来就是一种知识的罗列,是在告诉你。我的读后感就是这本书写的很好,很清楚,很细致。如果非要让我思考的话,那就是宋朝戏曲还是以滑稽戏存在的时候,很多滑稽戏承担了一定谏讽时事的角色,倒还蛮让我诧异和感慨的。封建时候的明间滑稽戏尚可以谏讽时事,而今天的我们,敢吗?在号称是推翻封建社会大山的政党的统治下,我们敢吗?连无冕之王的新闻记者都处处受束缚甚至是迫害,更何况你一无冕非王的戏曲?你试试。保管你看不见今晚的月亮。

《镜子小史》读后感800字


  人是爱美的动物,照镜子当然是爱美的表现。所以人们每天都要和镜子打交道。可是,有关镜子的“履历”,我却一无所知,直到假期的一次偶然机会,我看到一本名叫《镜子小史》的书,一下子就被镜子漫长而有趣的历史吸引住了。

  人类制造的镜子,最早的要数铜镜,在我们中国,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以后,人们又制造了结实的铜镜,时髦的水晶玻璃镜……

  在《镜子小史》这篇文章中,我感受最深的还是那段话:“镜子永远是那样忠实,毫不隐瞒地告诉你,你的脸上有没有污斑”。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一切品德高尚、礼仪具备的名人智士都是我们的“镜子”。我们经常照一照这些忠实的镜子,就能懂得做人应有的态度和规矩。

  平日交朋友也是一样,那些直接指出你的不是,即使逆耳也是忠言,即使苦口也是良药。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知心好友,也是一面忠实的镜子。那些只懂得阿谀奉承,恭维你的朋友,只是共富贵的酒内朋友,欺骗我们的“镜子”,绝非可交之友。人们在生活中,是多么需要一面能忠实反映我们真实面貌的“镜”啊!

  人是爱美的动物,照镜子当然是爱美的表现。所以人们每天都要和镜子打交道。可是,有关镜子的“履历”,我却一无所知,直到假期的一次偶然机会,我看到一本名叫《镜子小史》的书,一下子就被镜子漫长而有趣的历史吸引住了。

  人类制造的镜子,最早的要数铜镜,在我们中国,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以后,人们又制造了结实的铜镜,时髦的水晶玻璃镜……

  在《镜子小史》这篇文章中,我感受最深的还是那段话:“镜子永远是那样忠实,毫不隐瞒地告诉你,你的脸上有没有污斑”。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一切品德高尚、礼仪具备的名人智士都是我们的“镜子”。我们经常照一照这些忠实的镜子,就能懂得做人应有的态度和规矩。

鸦片战争读后感


鸦片战争读后感范文一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有喜有忧、有悲有痛。而最让我难过、让我触动最深的是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道伤疤、是中国人的一场恶梦。那时,中国封建社会由于闭关锁国的政策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让清王朝停滞不前、国势日下、萎靡不振,变成了一只待宰的羔羊。远隔重洋的西方列强看上了嘴边这块肥肉,通过各种手段向中国人倾销害人的鸦片,蚕食国人的身体和斗志,为武力征服做好准备。后来,果不其然的发动了鸦片战争,和无能的清ZF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既赔钱又割地,我心情非常沉痛!

国土面积还不到我国十分之一的小日本,在1937年侵略我国,想把太阳旗插在我国的领土上。经过先辈英烈的英勇顽强抗战,小日本投降了。现在小日本又想侵略我国,痴心妄想地想把我国的钓鱼岛纳入他们的版图。我想:连我都不答应,全国人民能答应吗?现在的中国在GCD的领导下,无论是经济、军事,都以走在世界的前列。要枪有枪、要炮有炮,已经由羔羊变成了一头威武的雄狮。我不由开心地笑了!

我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掌握克敌制胜的本领,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先烈的英勇斗志,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消灭一切来犯之敌!

《鸦片战争》读后感范文二

我看了《鸦片战争》这部电影使我对这位一百多年前的这位禁毒英雄――林则徐,产生了无比的敬佩之情。他不为个人利益,不畏强权,不顾个人生死,坚决的打击毒品,他的精神令我激动不已。

这部电影里,我记忆最深的是林则徐把洋人的鸦片当众烧毁后倒入了大海里。我为林则徐感到骄傲,为祖国有这样的清官感到自豪。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老百姓因为吸鸦片身体越来越差,连农活都干不了;士兵因为吸鸦片精神越来越差,连武器都拿不动了;官员因为吸鸦片思想越来越腐败,连国家都可以出卖。鸦片的大量侵入了致使我国白花花的银子从中国人的腰包流进了外国人的腰包,从中国的仓库流进了外国人的仓库,中国的财政越来越空虚,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困苦。

然而就在禁毒活动将近成功之时,林则徐被贪官诬陷,被撤职查办这场轰轰烈烈的禁烟活动就这样夭折了。当时我恨得咬牙切齿真想冲上前把那个贪官打死,把真相告诉当时的皇帝――林则徐是个清官,你冤枉了他。然而历史是不能办法改写的。

看完了这部电影使我了解了毒品对我们的危害,它会吞噬我们的肉体和灵魂,毁灭我们的美好生活。因此我们要从小立志,努力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人。

《鸦片战争》读后感


《鸦片战争》读后感

2015年11月19日

前一段时间,对外国人怎么看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也想了解东西方文明冲突的根源和内容。看到网上评价本书不仅在西方而且在亚洲一些国家引起较大反响,还有茅海建、马勇、雷颐等人的推荐,因此,买来一读。看此书,历时较长,却读的很快。"长"是因为读起来有些"涩"和"绕",起初以为是西方人书写习惯和我阅读习惯的差异或作者有些逻辑不清、书结构上有问题造成的,百度了一下该书的作者蓝诗玲,我想应该是翻译的问题;"快"是因为书的故事性较强,有许多未闻的史料,很吸引人。整理了一份蓝诗玲简要材料如下:蓝诗玲(朱丽亚·拉佛尔),英国新生代汉学家、翻译家。毕业于剑桥大学中文系,曾在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讲授中国历史与文学,现任教于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翻译过韩少功的《马桥词典》、欣然的《天葬》、朱文的《我爱美元》、张爱玲的《色戒》、阎连科的《为人民服务》以及鲁迅小说全集。蓝诗玲对中国文学评价很高,对"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困境""中国文学的诺贝尔奖情结""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误读"等方面很感兴趣。

本书中,蓝诗玲用非常严谨的态度,对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历史背景,期间历史事件,当时中国和英国相关情况,有关历史人物等等,使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做了详细的描述。但她不是一个历史学家,使用的资料主要是英国的史料,写此书或多或少有先入为主概念化的东西。因此,本书不能作为历史书籍来读。可取的是,它从另外一个方面解读了鸦片战争,让我们了解到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另外一个方面,带给我们很难看到历史资料,值得一读,这样的书多一些让人明智。读此书和评价此书时,过高的评价或不理性的评价均不值得提倡。读完此书,再次让我觉得:我们的历史资料和记载缺少真实、不够完整,我们的社会感性大于理性,我们的文化人文大于科学,我们性格和大于争,我们的历史过于厚重和错综复杂——

读书的过程中,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和思考。一是有关"中国威胁论"和"西方阴谋论".(我们不从政治上考量)中国误解西方,西方也误解中国。西方从历史到今天对中国又崇拜又提防,崇拜中国灿烂悠久的文明、取得的成就,又素有"黄祸"之说和现在的"中国威胁论",蓝诗玲认为黄祸论是威胁论的前身。中国对西方的认识把很多方面都归结于"阴谋论",现在比之前似乎有扩大的趋势,还是应该更多的立足于要更加深入更深层次相互了解。二是华夏文明、中华文化的内核、内涵是什么?社会在不断发展中,需要始终坚持什么?值得系统地持续地研究和思考。三是书中讲道,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扩张得如此之大,形成一个大帝国,这使得它很自豪,认为基督教比被征服的民族具有优越性。而当时中国经济体量与之相比是巨大的,由于极度封闭,中国对英国物品的需求远远小于(甚至没有需求)英国对中国瓷器、茶叶等的需求,强大的扩张和贸易逆差,使英国需要占领,掠夺,继续扩张。如今,随着我们社会稳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美国与我们的冲突,似乎也可以从中找到些影子。四是中国对鸦片的记载早在8世纪上半叶,用来治病。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被方士、房中、御女之术多用之。到明朝,皇帝御用壮阳药用鸦片入药,据说这是明代十六个皇帝中十一个没有活过四十岁的主要原因,还制成其它药品,甚至是食物。清朝时鸦片成为社会时尚,印度种植的鸦片质量优于国内,种植规模很大,促使鸦片在中国迅速普及。鸦片在许多方面都被当做药物,一起持续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才被取代。五是从1650年到1800年,康雍亁时代,中国人口至少翻了一番,达到大约3亿。人口爆炸性的增长、道光皇帝优柔寡断和诿过他人的缺陷、过度扩张和财政困境、偏向满人的民族歧视政策、通过率极低的科举考试、社会腐朽的根深蒂固、官员的腐败玩忽职守、军队战斗力的下降、极度的封闭以及英国军队的训练有素和武器装备上的巨大悬殊等,使清政府打了一场不该打也打不赢的战争。六是书中对道光皇帝的决策过程、官员的执行过程以及中国式政治做了详细有些啰嗦的描述,让人觉得可笑、心酸、寒心,充满负能量,有时隐隐约约的闪现当今官场的影子。七是中国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时,采用的方法是朝贡制度,或是中国中心化,华夏文明中心化的概念,此点值得今天注意。八是书中对林则徐、义律、关天培、琦善、孙中山以及三元里抗英战争、南京条约等等的解读,让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另外一面,很有意思,很难得。

总之,希望以史为鉴,以古为镜,让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我们的公民幸福安康,我们的社会充满正能量,让开放、法制、诚信、创新、绿色、共享、协调成为我们秉持的理念和追求。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鸦片史》读后感8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近代史读后感8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