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就刊物1000字读后感

就刊物1000字读后感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作品是作者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一: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

看完陈坤的《突然就走到了西藏》,心中有种说不出来的感慨与感动。之前只是看过他演的电视剧或者电影,只知道他是一位一炮而红的明星,仅此而已,不是很了解,所以更谈不上喜欢,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便深深喜欢他的个性与率真,佩服他的洒脱与超然。

作为一个一炮而红的明星,有人称之为暴发户,还有人说他是花瓶,而面对来自上天突然的眷顾,没有人能够真正体会到他内心的纠结与抑郁、复杂与不安。很多人就是这样,看不到别人留过的汗水与泪水,看不到别人背后艰辛的付出,只是关注眼前看到的一切表面,而嫉妒的永远都是别人收获的成果与辉煌。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行走的力量,有人说他的这种行为是在作秀,有人说他只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无论怎样,不可否认的是它已然带给我们一股正面的力量、向上的力量。他们在一路行走、一路反思、一路成长,成长的方式有很多种,而陈坤只是选择了一种他自己喜欢、并且认为可行的方式而已,可以说这就是他,最真实的他自己,而现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够活出真正的自己呢?

就像书中说到的,现在的人都喜欢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如果别人对我们好的话,我们会想他动机的背后是不是有什么企图或者阴谋?还是为了讨好我而想获得一些什么利益?当别人对我们不好的时候,我们会感叹:世态炎凉!如此,我们的很多思想与行为都在围绕着别人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别人的关注与评价,这样的自己活得不累吗?我还是我吗?

看着书中拍的那些盲童的照片,看着志愿者们留下的眼泪,突然想起我们大学时去聋哑学校的时候,当我想起那些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明亮有神的眼睛,我不禁想问:是我们在安慰并影响着他们,还是他们在传递正面能量给我们的同时悄悄改变着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而对于他们,只不过比现实中的人们看到的、想到的要简单许多罢了。

只有当慢下来、静下来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接近自己的内心,才能够更好的明白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行者,没有谁能够永远陪伴谁,除了自己。然而,我们总是试图在外寻找同伴,讨好、将就,害怕失去,恐惧孤独,最终却冷落了那个最忠实的自己。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其实一切都不是偶然,一切都是必然。巧合也是一种缘分,一步不多,一步不少,恰巧合上步伐。

【篇二:《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

这是我看的第二本关于西藏游记的书,在看陈坤的这本突走西后对西藏又有了不一样的想法。但不变的就是对西藏的神秘的感受,对精神的一种思考,西藏就是有这样的一种力量,让人沉静下来,脱离开城市的喧嚣,静下心来聆听自己的心声,停下匆忙的脚步,慢慢品味自己所走过得路和将来要走的路。西藏就是一个思考人生的地方,是神圣的是平和宁静的。

看这本书其实一开始是冲着喜欢陈坤所以去看的,然而看完这本书又会更加的喜欢他,其实这是个循环吧,喜欢一个人才会去了解,然后了解后又会更加的喜欢。感觉书中这样的陈坤不像一个明星,而更像一个邻家的大哥哥,愿意和你讲述他的事情,告诉你他一路生活过来的各种经验教训,用他的经历让你少走生活中的弯路。虽然在书中有时候会感觉这样的陈坤有点奇有点怪,但继续了解下去,又会发现,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迷惘会迷失方向,那时候各种人会有各种的表现这都不稀奇。最后走过来的经验才是值得注意,值得去考究去发现去成长的。

人无完人,即使是明星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也有心情低落沮丧的时候,这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陈坤喜欢说他如今的成功来自巧合、幸运,无可否认其中的确有这样的成分,但其实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有那份坚持那股劲和努力吧!没有一份成功是能靠偶然得到的,其中的辛酸汗水只有个人自己知。看他的经历会有一种很大的鼓舞和激励吧。

我不是一个喜欢听大道理的人,因为道理谁都懂,做不做得到却又是另当别论,喜欢说大道理的人有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对于突走西这本书中的道理我却很能接受,喜欢陈坤用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中带出一些人生的真理,也许其中会走歧路,但最终还是能回归正途,其中的过程就显得更有教育的意义,更有思考的价值了。

【篇三:《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作文】

读完《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这本书,我感觉,人生就是一个旅程,我们一直在路上,没走一个脚步,回望过去,那就是我们成长的每一步。

而书中又有着这么几个片段,让我在陈坤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其中一个片段写的是陈坤的大学生活,是他与黄晓明、赵薇、史光辉、许云帆等同学的相处,因为生活的窘迫,所以他要拼命地打工,身体状态不好,而同学们则是以一种能够维护他自尊的方式在照顾着他。我印象最深的是里面有一句话,有时候,你不经意间对别人的好,可能你自己都忘了,但是别人会记一辈子我很庆幸,在班上,我也有着这样的同学。2012年01月08日,那个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捧着一颗破碎的玻璃心来到学校,原以为他们不懂我,不理解我,不明白我,可他们,却可以为了让我心里舒服而去听一些类似于鸡同鸭讲的事情,可能这件事情他们已经忘了,但是我却永永远远记在心里。还有那个小黄姿,在我夏天长痱子最难受的时候,那么多年,每一个夏天,都是我自己一个人挨过来,可是,这个夏天,不是了,她陪在我的身边,会帮我拍,轻轻地拍着我的后背,我就那样靠在她的肩膀上。这会是我这辈子最美好的记忆,这一辈子,我都会记得,曾经,在我初中的时候,有着这么一位小孩把我放在心上,这么帮我拍过背。

书中陈坤和周迅的友谊也很让人羡慕,周迅是那种只要坤儿一个电话就可以过来的朋友,在坤儿伤心的时候,迅哥儿可以在那儿像抚摸一直小狗一样地抚摸着他,缓缓地,很有节奏,一句话都没有说。黄姿,对我来说也是这样的朋友,在我最受伤的时候,她可以每个课间都来抱着我,也是那样地抚摸着我,缓缓地,我抱在她小小的身子上,莫名地,会有一种安心的感觉,对她,我觉得,已经是一种依赖了,从前,总是我护着小丫头,现在,我却成了她嘴中的那孩子,陈坤说,周迅有的时候更像姐姐,我对黄姿也有如此的感觉。我们的友情,已经是可以变成亲情了,就像亲人一样。亲情,永远是最牢固的,亲人永远会陪你走到最后,没有理由的,有的时候,无声就是胜于有声,在乎与不在乎,就在那么一个小小的举动中。

陈坤写道,他的恩师曾经对他用过激将法:你等着老师表扬!我就是不表扬!我记得,小学毕业那年我的语文老师也这么对过我,埋怨,有过,波老师对于我们全班都是严要求,高标准,所以,没少招到我们同学在背地里埋怨,可是现在,才发现,老师当初的用心良苦。若不是老师的打击式教育,那么就不会有今天的王嘉嘉,当初,就是因为老师那不冷不热的态度让我这个往届老师眼中的宝贝感到有一股征服感。我总是努力地学,努力地去表现,只为老师一个赞赏的眼神。没有当初老师的激将法,我的作文水平可能还是那样停滞不前,这位恩师,一直都让我念念不忘,有一天,你会感谢那个曾经对你残酷的人。

人生,就是一个旅程,我们一直在路上,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要学会感恩每一个人,无论他们怎么样对你,感谢那些对你好的人,因为别人没有义务对你好,而人家却做到了;感谢那些伤害过你的人,因为他们,你才会变得更强大。人的一生中,我们要学会不断地反思,找到自我,清楚和明白自己所想要的,追求正能量,不要让环境带着你走,要让你,去控制一切!

【篇四:《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

这不是一个演员的自传,而是一个普通人的自白。

前段时间在网上不记得是宁财神还是王小山推荐过这本书,我一看是陈坤写,想想应该好不到哪去吧。后来上网搜索了一下,发现评价确实挺高。于是就把它收录在我阅读计划的书单之内,但我也就是这么做了一个记号而已,留意着,以后碰着了就买本来看看,随缘,我也不会刻意去找它。

前两天陪朋友在地下城买吃的,路过那个小书摊,我顺便看看,这小书摊从来就没主动给过我什么亮点,除非我自己列个单子让老板给我进货,他这几乎没什么我感兴趣的书。而那天我发现了这本《突然就走到了西藏》,颇为眼前一亮,但是到了月底身上没钱,就也没买。谁知回去后,晚上睡觉一直惦记着这本书,毕竟一本曾经关注过的书,忽然出现在眼前,不买心里挺痒痒的,于是第二天一早,便向同学借钱把它买了回来。

这本书不紧不慢的看,我两天读完。其实很多书在阅读的过程中都很痛苦,但是读完之后会有一种类似饱腹的满足感,有时为了那种满足感,会让自己痛苦几天乃至几个月。陈坤这本书,读来不痛苦,平淡,轻快,难得是读完之后依然有满足感。

这本书的大背景,是讲陈坤组织的一西藏行走的公义活动。他在北京召集了十名大学生随他进藏,以徒步行走的方式经行一次他通过自身经历悟到的修行。这种层次的公义,在娱乐圈里已经是很难得了。书中还夹杂一些他自己的成长经历,与演艺生涯,原来陈坤从小也是个苦孩子,我就喜欢苦孩子。

其实陈坤的文笔并不怎样,火候不够,语言也略显琐碎,但贵在诚恳,一切诚恳,纯粹的文字都是富有力量的,本书通篇描述了一场历练与成长。

有趣的是,我发现陈坤并不是一个很高明的人,从书中描写的一些细节可以看出,他的处事原则与方式并不聪明,经常会运用一些错误的方式并信奉一些歪理,文学底蕴也不是很高,但是人不坏。他身上有一样很珍贵的东西,就是自省,在面对一些错误时,他总能通过自省达到悬崖勒马的作用,并且从他写的东西里,你能真切的感受到他确实不断的悟道了很多新的东西,我想这也是一种福德吧!

他组织的这次西藏行走的活动以及他赋予这次活动的意义,与他的成长经历分不开。他在经历贫穷、痛苦和迷茫的时候并没有迷失自己,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坚持,斗争与思考,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当然也有些我不认同或者觉得不高明的地方,但是能看到一个人成长,不论是谁,我想都是一件欣慰的事。

这本书,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的。我对他的成长经历有兴趣,对去西藏的行走的活动有兴趣,但对书里说他的拍戏生活则完全没兴趣。因为他还没有成为一个有艺术沉淀的演员,也几乎没什么好作品。第五章通篇说他拍戏的生活,文笔也不好,个人建议可以不看。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娱乐圈普遍存在的毛病,从陈坤的一些处事方式和言辞举止上看,感觉他挺娘的,平常光看外表完全没发现啊。书里写的他在一些比较触动的事物场景面前总是容易眼眶湿润或者鼻子发酸,不过他也有一股娘气的韧劲。

最后一章,是十个大学各自的一篇日记,让人感动,陈坤还是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至少升华了十个人。书中有些平淡的小智慧,但是要细心发现。有几句话我比较喜欢:

万物皆一物,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

全身心的坚信某种力量时,原来自己可以如此幸福!

当你学会开始往前走的时候,你生命中所有的遗失、不能弥补的缺憾,都变得不那么强大。它像云朵之于天空,稍带滑稽和无所归属的样子滑过,从来不曾因为它而改变天空的蔚蓝。

但愿这本书能给比较宅的人带来一些出行的勇气!

【篇五:《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

我多么期待行走的力量是一场开始宁静的革命,一场可以重新导入内心世界的修行,一次开始抚摸自己灵魂的发现之旅。

By陈坤

不得不说,买这本书也是一个巧合。再推荐书单了看到这本书,不过吸引我的不是书名,而是写书的这个人陈坤。明星写书,为的不过是炒作。但是,为什么他的这本书会在高中生品味书香推荐里?同时我也质疑,他不是专业作家,可以写好吗?抱着种种疑惑,我把它带回了家。

是的,我读完了。

我读了两遍。第一遍,翻开书,便一发不可收拾囫囵吞枣的看完了。然后,我发现我需要读第二遍。

这本书了的陈坤不是那个在聚光灯下在电视机里的那个陈坤,整本书,他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贫苦的重庆小孩,到巧合的考上电影学院,接片,偶然出名,有所成就,迷失,找到自我。之中的章节穿插了行走的力量-西藏行的种种感悟。这本书了我看到的是脱离名人身份,真真实实的一个人。行走的力量不如说是寻找心的旅程。

陈坤一起行走的十个大学生志愿者行走11天,32座大山,115公里,最高海拔5231米,这之间因为各种问题有过争吵,有过激烈的辩论,有过坦诚相见后的和解,陈坤说,他也曾质疑是否选择错了,后来发现,人生是一场有一场巧合的相遇,遇见了就是缘分,没有对与错,好与坏,缘来了好好珍惜,缘尽了自会分离。有些时候陈坤就把他们当做了自己的弟弟妹妹,用最真实的一面去面对他们,所以有时他会暴躁的大发脾气,他想告诉同学们,有一天你会感激那个残酷对你的人。而同时他也发现,有些时候吵架发脾气都是不成熟的表现。他在一路上自我反省,作为读者的我也同样在反省,有句话说:爱你的人有时得到的是你最尖锐的字眼。因为他们爱你,所以你肆无忌惮,这真的好吗。有时爸妈会用严酷冷漠的语气骂你打你,这可能会造成很大的不愉快,你可能会记恨他们,但这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伤害你,有时你的动力,会让你铆着更大的一股劲。

最让我感动的一段是关于梦想的追逐。有两名大学生因为规则限制无法加入行走的力量这个活动,但他们为了自己的这个梦想跟在队伍后面走了一路。他们一路搭车到西藏,旅途虽然艰苦,缺氧,没钱一系列问题挡不住他们的步伐,在搭车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能很简单的感觉到人性的闪光面,感觉人与人之间是可以单纯交流的,只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想太多了,利益冲突,各种冲突。或许在成长过程中人的心会变的坚硬,真实的自己会被一层一层的包裹起来,有时想想,世界也没那么糟吧,感觉一下世间美好的一面,拨开坚硬的外壳,露出柔软的内心,相信那些善意与包容,与世同乐。后来,对梦想的执着足以感动任何人,为什么就不可以成为梦的推动者呢,让他们进入队伍了也许能改变他一生呢,也许他就是未来那个有光芒的人。他们一起完成了梦想。有时候,我们对梦想不会那么执着,不仅仅是因为各种挑战与困难,还有时间的磨练,有时,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当初追梦的激情。但谁没有梦想?你为此努力了吗,尽力了吗,在种种重压下你坚持过来了吗,或许结果并不满意,但在这过程中你收获的更多。

我也很感动陈坤愿意与我们分享在他作为一个儿子,亲人,父亲,友人时与我们的异同,没错,他和我们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他也有过彷徨,迷惑,被名誉充斥丧失自我再找到自我,他通过严格的反思来约束自己,调整自己,这是对繁荣保持警惕心,是对恶魔的反抗心,对清贫的敬畏心。这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好的一个榜样,严格约束自己,不断调整前行。

只要你行走,就能与生命中的真相相遇。在行走中找到自己。

【篇六:《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

好久之前,听说过陈坤有一个行走去西藏的事。第一感觉,就是娱乐圈里摸爬滚打累了想去放松调整下心情,或者是在浮华中迷失了自己,想去西藏净化一番心灵。还记得这个活动有个特别正能量的名字行走的力量。

说来买这本书,也多少和快男有关系,今年陈坤担任了快男的评委,而在同时评委的陶晶莹多次插广告奋力宣传下,我也对这本书感了兴趣。上网,找了个店,下单。就剩满怀期待了。书到的时候还在暑假,这个夏天总是安静不下来读书,一直拖到了开学,带着《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进了大学。

结果许许多多的新鲜感又让自己根本没时间捧起书来安静地读读书。就这样两个月过去后,我开始有意地挤出时间,给自己一段读书的时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突然就走到了西藏》我读得非常快,甚至让我自己都有些难以喘息因为它是如此的一气呵成。陈坤在书中以行走的力量活动为线索,讲述自己的成长,出名,反思,行走和那些他悟出的道理。

作为读者,我看书时一方面惊叹陈坤本身性格的强势与对自我认识和把握的到位,另一方面却更加向往行走,尤其是像去西藏这种改变一生的行走。陈坤本身信佛,童年孤僻的他很享受独自打坐,静心修行。所以在行走一开始,队里关于禁语的规定就在第一天出现了问题。由于在高原容易产生高原反应,而且行走本身就是一次个人的修行,对于在行走中讲话是非常分散精力的事,所以禁语是很必要的规定。

可当10名大学生和陈坤同时上路时,陈坤和工作人员有交谈,其他同学也以为禁语可以就此打破。纷纷开始张嘴讲话,到行走快结束时,陈坤问大学生有哪些人破了禁语,所有人都举了手。陈坤顿时大怒,一言不发转身朝山下走去,走到同学们看不到的地方,把手里的登山杖用力朝石头上砸,登山杖几下就断了。

到了晚上,紧张的气氛更是火上浇油,有同学质疑陈坤自己首先打破的禁语,可陈坤却想告诉同学的事,不要关注他干什么,而是应该做好自己。双方展开了激励的辩论,最后却谁也没有投降。最终还是陈坤自己反思后,走到同学宿舍,先向同学道歉然后以自己从小的经历来告诉同学们他做行走的初衷和原则。终于,同学们也理解了这位大哥哥的想法。整理心情,他们继续出发了。

如今中国的驴友越来越多,而此次行走的力量只在北京的大学中招募自愿者。从一万八千人中多番选择培训,最终选出十名很适合行走的大学生。可在最后的队伍里,多了两位海南的大学生。他们自身也非常喜欢旅行,但由于报名的限制。他们没有能报上名。最终,他们决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陈坤。在打了一个月的工筹够路费后,他们一路搭车从北京一路前行,穿过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最后是到达西藏。

两个年轻的大学生,用招手搭车的方式走完了京藏线之旅。他们每一次到达新的地方,接受人新的帮助,就会拍下照发微博@陈坤和@行走的力量。虽然他们历经了许许多多困难,在西藏也如愿找到了行走的力量的队伍。但出于对其他十位大学生的尊重,也是对团队规定的严守,陈坤代表团队狠心拒绝了他们的加入。可是,行走本就是一件坚定的事。当陈坤从拉萨坐车去羊湖的路上。看到两个身影在前面走。两个大学生看到他之后说坤哥,我们只是想跟在你的后面走。陈坤的眼泪就掉下来了。他拍拍他们肩膀说,上车!这也让我相信,陈坤这一次的决定,也是更完美了他的行走。

后来的后来,他们还越过了海拔超过5230米的垭口,去了盲人学校。在盲人学校里,陈坤特别喜欢其中一个叫扎西赤美的小男孩。他从那个男孩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儿子的影子。可他却没有个对那个男孩有特别的不同,或者说更多的关爱。他说,害怕小男孩因此会抱着一种渺茫的希望希望陈坤会回来,这样一来,其实是对他的另一种残忍。残忍,陈坤的观点又一次震撼了我,对于平凡的我和许多人来说,如果喜欢,那一定会更多或刻意地关爱他,我就是这样,喜欢就让他知道,喜欢就让他过得比别人好。可是我却忽略了环境的不变性甚至说是社会的残忍。所以,读别人的行走也是一次修行。

当我们真的忙到一种不知道在做什么的状态,请一定要停下来,不要慌,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自己做的是什么。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行者,在行走的过程中慢慢变坚强。

【篇七:《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

明星写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无病呻吟、写真、游记、美容化妆品推销、炒作都是负面的代名词,以往的概念里,明星嘛,你就好好唱歌、演戏好了。为什么要写书呢,写书该是作家的事儿。

后来,慢慢知道,看到负面的,是因为自己的内心是负面的。看不到阳光,是内心太过灰暗。自己的个性不完整,所以觉得别人也都该是残缺的。

知道陈坤,源自《金粉世家》里的七爷,玩世不恭、放荡不羁的个性,但这个人的眼睛里总有一份忧郁的气质。它给人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很吸引人。再后来的《像雾像雨又像风》,对修表匠和富家女在竹林里隐居的单纯生活很向往,每日黄昏,周迅扮演的富家女扎着两条长长的马尾,双手托着脸颊,蹲在门口,大而期盼的眼睛定定的盯着路口,等着卖风筝的陈坤回来。纯洁的东西总是吸引人,我也不例外,由此喜欢上了陈坤和周迅。后来的赵薇,他们这几个人,总是不能很好的形容,都是有故事的人,眼睛里就可以看到,那种深深的、像隧道窗口一样的眼神,仿佛你只要愿意,就可以由这个窗口进入那个深不见底的隧道去知道更多的故事,一种颓废的刺激

去年,电视节目偶尔看到陈坤组织一些学生去西藏开始体验行走的力量,以为作秀罢了。过几天又看到,说陈坤因为在行走的过程中学生讲话而生气,觉得有点意思。再后来就慢慢忘了这件事儿,最近无意从橘子那看到这本《突然就走到了西藏》,抱着翻翻看的想法,没想到一不小心就看了小半本儿。

为什么要行走,用陈坤的话说是要找到自己。这个概念很多人大概没思考过,为什么要找到自己?我不是一直都在吗?

刚到这个城市的时候,还小,又忙着工作。再上学的一年里,从集体宿舍里搬到了自己租住的小屋,前几天害怕,后来慢慢习惯。有时没事儿,就睁着眼睛躺在床上想:我是谁?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什么?偶尔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哦,我长这个样子。黑褐色的眼睛?不长的头发?薄薄的嘴唇?手指胖胖的?张开眼睛,视线里的景致是这样的?是谁?赋予我的思维方式,它和别人不同?为什么?怎么我在这里?

来到这个城市,为什么?上这一年学,为什么?马上要再工作,为什么?为什么我叫这样的名字?究竟是为什么?我为什么来?要到哪里去?深深想下去,越发想知道真相。有一次回家,问妈妈:妈,你有没有想过你是谁?我一直在想,我到底是谁,好奇怪?妈妈的回答是:哈你是我女儿啊。

显然,妈妈没想过这个问题,给不了我想要的答案。这是个长远的课题,几年过去了,笨笨的我依旧没弄明白我是谁?为什么在这儿?虽然不知道答案,但我想终究会找到它。

陈坤从小就爱打坐,打坐可以让他安静下来,进入内心和自己对话。自己是谁这个问题,他也问过自己,在迷失的那几年里,他很少打坐。虽然功成名就,物质富足,但总觉得自己少了一个核,拥有这些后自己还要往哪里去?核在哪里?在别人看来什么都不缺少的他,自己清楚自己的需求。于是再开始打坐,从调整呼吸开始,一步步走进自己的内心,和他对话。终于豁然开朗:生命中不光有我的家人需要我照顾,还有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才是我未来真正要去努力的方向。要再有生之年尽我所能去帮助更多的人,帮助他们的生活远离痛苦,帮助他们的心态远离灰暗。当我生出这个信念之后,我的心里重新充满了力量,对未来也生出了新的希望。

行走是另一种禅定,为了传播正面力量,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东申童画,从几万名北京的大学生里精选出10名大学生同他一起参加这次西藏行走的力量。没有网络,没有语言,只是一次纯粹的行走。头顶的云彩、天上的鹰、脚边羊卓雍错纯蓝色的湖水,配合着只有自己能感觉到的心跳和呼吸,一切都安静存在着。很让人向往。西藏太远,我想最近一次爬山,也要来一次这样纯粹的行走。

书中的大强和小梅很让我感动,知道陈坤在海选,但前提是北京的大学生,这两个海南的学生虽然喜欢行走却没有报名资格。于是两人从三亚一路搭车前往拉萨,沿途举着行走的力量条幅,一路宣传,并拍下照片发在微博里,希望加入行走的力量。沿途穿过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最后到达西藏。陈坤的一队人马到达拉萨时,他们已经在西藏等了十多天。看到他们的执着和勇敢,我为自己总是说说就算了,半途而废的一个个小梦想深感惭愧。相信不论是这两个孩子或是精选的10个大学生,这次行走的收获应该是很大的,起码为自己种下了一颗正面思考和安静内心的一颗种子,在日后的人生旅途上开满积极向上的格桑花。

我是谁?从哪里来?去哪里?自己这个悠远的课题还要继续思考下去了

【篇八:《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

其实现在脑子里有很多思绪,所以下面肯定是篇流水账,无所谓了,反正自己从来都是思绪到哪,写到哪的。

首先说下我看这本书的契机,应该是从看到2012年中国作家富豪榜,居然看到了陈坤名字,当时我第一反应就是此陈坤是我们所知的陈坤,还是就同名同姓。群里那几位姐姐,跟我反应是一样一样的。明星出书,这年头很正常,可是真从来没把陈坤跟作家靠过边!但也是因为从来想过好好去了解陈坤。明星,好像上高中起,就没对哪个明星特别狂热过了。哈哈,细数一下,自己的追星历程。源头应该是小学六年级,那时候周杰伦出第一张专辑《双节棍》。那是我的同桌是我们年级的那啥头头,家里很有钱,传言是想校长都要让他几分。其实吧,他不坏,也不痞,反倒是家教很严,他爸对他要求很高。只是在学校,那些真正痞的人,围着他,把他称头头,然后其他同学的畏惧,让他自我很膨胀而已。我呢,这种性格,毫无悬念的那时肯定是个乖乖牌。那时,好像还没Mp3,大家还是拿磁带听歌的。印象很深的,当时同桌的他很得意拿了个磁带炫耀,说《双节棍》很好听,不过他说我这种人应该不会喜欢那种风格的东西的。然后我告诉他,我也有磁带,我也很喜欢!他很惊奇,后来JAY是我们那段时间的一个共同话题。周杰伦刚出道的时候,真的各种非议,好多人不看好,但是自己就喜欢特立独行的东西。所以喜欢周杰伦到现在多少年了。初中那时,电视剧《萧十一郎》很风行,吴奇隆无疑成为众人的偶像,其实吧,我最喜欢的吴奇隆的剧除了《萧》,就是《少年王》,我眼中的吴奇隆就是痞痞的大侠!至于小虎队,对于我们80后的末班车,小时候对小虎队真是知之甚少的,小虎队好像就是1989年解散的,那是我们都刚出生,怎么可能了解。后来一直一直很喜欢吴奇隆!高中好像没什么特别的印象。反而到了大学,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喜欢许嵩,很欣赏他的才能,欣赏他拒绝所有的唱片公司,完全靠自己一个人完成专辑,其实吧,还是欣赏他的特立独行!我也摸透自己了,就喜欢那种有才的,但低调不喜欢宣扬,欣赏特立独行的人!后来许嵩走到了公众面前,他是绝对有这个实力的,而且这也是一条对的路,这样他的才能才能发挥,不被埋没!可是吧,自己对他,反而感觉淡了。我这种心理真奇怪,当然还是很欣赏许嵩的。现在嘛,对那种众星捧月的主潮流的东西,都不太感冒了,反而喜欢网上一些声音好的原唱或翻唱的歌手,尤其是古风!好像自己细致研究过的明星就这几个了。

对陈坤的印象,我脑子里似乎把他和黄晓明捆一起的,当然不是那种会混淆的那种,可能在我的思想或审美里,他们是归于同一类的(应该没有坤粉或明粉想pia我吧,我说的仅仅是我的审美,而且只限于外形)。对陈坤印象最深的一部剧是《金粉世家》,陈坤演很好,但不喜欢七少爷这个角色。然后就是《名扬花鼓》,那个角色我很喜欢!陈坤在书中说,他最喜欢是《故梦》,但我之前真没听说过这个剧!再后来看《盗墓笔记》,看到三叔对陈坤的推崇,好多《盗墓》粉对陈坤COS小哥,各种认同和赞赏,但我当时真是困惑的。陈坤,小哥,气质哪像了?我之前对于陈坤这本书是一无所知的,对陈坤本人的了解也只限于他演的角色,甚至于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他的儿子的传闻,也就是新闻看过就过了!哈哈,自己原来这样不八卦的啊!总觉得明星出书,第一反应就是写真,不管怎样,作家富豪榜还是的体现某些方面东西的,对陈坤能出现榜单上真挺惊奇(之前关注太少了),所以出于好奇,在网上查了这本书。网上有试读本,看了几页,读到一些句子,我脑子蹦出来的是,这陈坤一定是个水瓶座,查了下百度百科,果不其然。小小地得瑟下,实在是因为他的想法或思维方式跟自己太契合了。然后就网购了这本书,看着看着,我一个人在房间,看到书中有些句子,我都忍不住惊吼出声,实在是因为太过相像,感觉在看自己的内心剖析,很惊喜,也有点惊吓!当然我说的我们这种思维的相似,是陈坤早期一些想法,他写这本书,证明他已经从某些早期的思维中升华出来了。很替他高兴,欣于他的成熟!

突然觉得自己下面要写的东西,会很不衬本文的题目,管他了,随心所欲的写就是了。真的很惊喜看到这本书,因为让我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足迹。陈坤说,因为自己小时候父母离婚,而经常受到欺负。其实,自己也是的。只是我的导火索不是自己爸妈离婚,自己在亲情方面得到的爱是完整的,所以自己一直都是幸福和幸运的。记得学前,自己是自己村里的小霸王,反倒是村里另外一个小孩因为父母闹矛盾,我还经常指挥其他小朋友欺负她。可能吧,后来那些可能都是对我这些行为的报应,言重了。上学了,我们要到隔壁村去念书,我们村四个女生,一个男生(这男生其实精神不太正常,出生的时候某些药物用过度了),他蛮劲很大,但真的只是有一股蛮劲而已,但是他记性很好,就像某些自闭症的人,总有某方面的天赋,他能记住他所听过的任何的一个人的名字。鉴于自己在村里的霸王位置,他很听我的话,是超听,他喜欢咬人,所以好像自己对谁不爽,就让他咬谁,估计自己的霸王就是这么来的,不过那时自己打人也挺狠的,不应该说狠,自己右手的感情线很直,很长,他们说这种手型的人打人很疼,试过自己打自己,的确挺疼的。不过好像也没记得自己打过哪个人啊!上学了,隔壁村那些小孩,看我们很不爽,(诶,当时那么小,为什么就有自己领地保护意识,或许,真是,人之初,行本恶)。她,一个很小巧,很漂亮的女孩子,真的很漂亮,可是就成了我的噩梦。很不幸,她是她们村的老大,他爸爸好像是村官,不是很记得了。因为我们村的那个男孩,总是傻傻的,所以她们就经常欺负他,那时候总觉得自己是老大,要保护自己人,所以每次都起头跟她们闹,那男孩急了,就咬人。然后老师,家长出现,就成了我们的错,本来那男孩能跟我们坐一个教室上学,已经是件很求情的事,其他家长都怕他突然发疯,伤了自己的孩子。还有我们村,人本来就不是很多,小孩年龄也是很脱节的,都是比我们大好几岁的,也就是说,当时三个年级在一起教室的也就我们这一年级这么几个人,其他二年级和三年级都是他们隔壁村的,真是势单力薄。那时候,上学都要路过那漂亮女孩的家,记得有一次,他爸妈居然把我拦下来,叫我不要欺负她们女儿,还记得那女孩在旁边得意的样子。天哪,我晕死,明明受欺负的是我们,好不?后来,那女孩更嚣张了。她们开始藏我的书包,每次吃完午饭回去,我的书包肯定不见了,我每次都要满教室,满学校的找书包,有时候被他们关厕所。渐渐的自己被孤立了,那男孩为我抱不平,受欺负,又开始咬人,后来老师说没办法,让他回家了。不明白,怎么那么小,怎么就那么坏了。但现在真不太记得自己当初怎么想的,不记得是否跟爸妈打过小报告,当然说了,也改变不了多少。当然那时生活不全是这些,还有好多开心的事的。不过真好多细节都忘记了。但这些事,改变了自己不少东西,尤其是性格,自己变得沉默了,不在那么嚣张,以为自己就最大了。自己明白这种沉默,是自卑的萌生!有时会想,如果当时没有这些事,任其自己那种性格发展,现在自己性格是咋样的。但这种事从来不容假设和如果,而且性格的形成也不是这么一朝一夕的。这段回忆,其实一直都是自己压心底,想选择性忘记的,真后来没跟谁提起过。我不知道我们那些当事人,是否和自己一样,我也不知道家长们是否记得,还是家长根本不知情,可能从另一个人说出来,可能就另一版本了,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况且那个漂亮的女孩都已经不在了,世事真是无常。后来四年级,我们都到镇上读书去了,到了那里,我们都成外人了,意外的,我们居然开始团结了。那个女孩真的很漂亮,也很聪明,从什么时候我们开始成为好朋友。不过小时候自己皮肤黑黑的,像个男孩子,一点也够不到漂亮,所以自己还是自卑的。其实自己内心很羡慕那个女孩的,但是后来一场车祸夺去了那女孩的生命,我们村三个小孩还去参加她的葬礼,看到她爸妈的悲痛欲绝。那时,自己还对自己那时被欺负时,心里对她的埋怨和诅咒负罪过,总觉得自己咒死她的,但真的自己从来没希望谁死过,从来从来没有,不管是谁。陈坤书上过,只要这世上有一个人记得你,那么你还是活着的,不管怎么样,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她的,无关欢喜!我以前总觉得这是自己的一个伤疤,我不敢去揭,但看了这本书,我觉得,嗯,都过去了!

陈坤说,自己是自卑的,但自卑和自傲是孪生兄弟,总是一起出现的。其实深切明白自己的性格,自卑,但正是因为自卑,自尊心很强,很极力表现给别人看,想证明自己很行,很想得到别人的肯定,会因为无意的别人的一句话或动作,感到很受伤,质疑自己。陈坤书上写的真一字不差体现自己,有时候真很想去抱抱陈坤,或握握手,跟他说:兄弟,我也是这样的,这样的。一个人的性格形成,是很多因素导致的。我很感谢一个老师,就是我五,六年级时候的班主任。他那时候刚毕业,就分配到我们当班主任。哎呀,我又要开始花痴了。他很帅,至少是那时我们学校公认的,是连开完家长会,家长都会说帅的那种。哈哈,我哈第一个帅哥就是他,那么小就开始花痴了,诶。我是从四年级就开始住校的,那时候我们住三楼,一边住学生,一边住老师。而他就住我们我们同一层,开始我们是我们班长有事去过他宿舍找他,说他宿舍贴了好多画,都是他自己画的,那是我们班长也特别喜欢画画,所以从她嘴里说出来,语调都是上扬的。然后后来我们晚上会听到吉他声从他房里传出来,然后崇拜之情直线上升啊,后来在班队活动课,他亲自谈过吉他给我们听。他教语文,教美术,我们班唱大合唱,他帮我们弹钢琴伴奏。那时候就觉得他完美得不像话。很幸运的,那时候,自己写的作文总是能得到他的亲睐。自己变的沉默之后,就经常自己一个胡思乱想,脑中奇怪的乱七八糟的想法很多,加上晚上总是要求老妈讲些各种各样的故事,作文写出来是还有一些内容的,总觉得自己不会说,但一定要写出来。那时,真特别期待上语文课,上作文课,喜欢他念我的作文。他很喜欢体育,那时我们住校生要晚自习,而他似乎每天晚上都要跑去跟那些体育老师打篮球,然后晚自习开始几分钟,他会把我从教室叫去他办公室,给我一支红笔,然后稍微跟我讲解一下,然后留我一个人在办公室帮他批作业,虽然是被指派干活,但我觉得自己是被他重视的,所以很开心很开心,他打完球,回办公室泡面吃,然后我把一些我拿不准的东西跟他讲一下,让他自己改。他也深知我的性格,一有机会,他就会让我练胆子,到讲台读作文,讲故事,上课有机会就找我回答问题。真的,他真的给我回复了很多自信。但自己也干过错事,那时候,知道他对我好,其实也不是,他对谁都好,但这种好,是根据个人不同性格,不同对待的。但我那时是不懂的,总觉得他对我有特殊待遇,有一次和某同学发生矛盾,其实是我的错,但我觉得仗他对我的偏爱,能得到他的袒护,结果当然被他严厉的骂了一顿。被骂的时候,有过埋怨,但之后懂了很多。一开始,我们班每个人对他都是喜欢的,但渐渐的,背后关于他的坏话越来越多,说他爱跟家长打小报告。其实他接手我们班的时候,我们班是超乱的,尤其以我同桌为首的那一群人。他很凶,反正后来我同桌是怕了他了,收敛了很多!但我说了,我同桌本来其实就不痞,但他都收敛了,其他人也就收敛。但是吧,我们班其他几个男生真不是善茬,后来在初中他们很好地验证了我说的话。六年级毕业的时候,我们班从乱班评上了临安市先进班级。真心很感谢他,真心很难用语言表达,后来陆陆续续发生了很多事,他是我第一个铭记于心的恩师。上次远远看见他,当时不方便打招呼,他已经从一个帅哥变成大叔了,身材有点发福了,但是还是觉得他很帅!那时因为他,我的愿望是当一个作家,只是现在都不知道被自己遗忘到哪个角落了。

陈坤说:自信不是简单地渴望别人认可你,你要在自己内心深处觉得,我可以。不用理会别人的怀疑或轻视,我真的可以,我能做得很好!我会努力朝这个方向努力的。陈坤说他内心其实是个很犟的人。我也是,我也是。无意间,点开了某个人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她说,觉得陈坤书里写得很真,说陈坤坚持着一些错(应该不是错,我忘记是哪个形容词)的原则,她意思是该想说,陈坤不是那种圆滑的人,坚持的一些不是很聪明的原则和规定。是,在行走中,陈坤的要求的确挺怪的,我觉得他之前应该先跟大家解释一下,禁语的目的,但他没说,也至于后面他的脾气实在是。如果我是自愿者之一,我开始也是不能理解的。真心挺钦佩那些自愿者的,以我这身体素质,我能撑过来嘛?有怀疑,但真站那里,自己也会像他们一样不会退缩的。因为自己真是个很犟的人,我有自己的原则,自己认定的事,很难被更改。貌似自己平时挺和颜善气,但真只是个保护色而已,但也是这么多年被慢慢磨出来的。记得初中时,初一时自己的成绩平平,中上吧,具体的忘了。叔叔家的经济情况比我们家好很多,那时候我上学骑了辆别人家骑过的自行车,那天去叔叔家给自行车打气(自己家打气筒坏了),叔叔说了句,这么破的车,还打什么气,直接扔了算了。不知道,当时为什么这句话伤到我了,我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好好读书,挣好多钱,将来一定要比叔叔家有钱!然后真心开始发奋图书,初二的时候,成绩就窜到年级第一了。对于身边的人对自己这匹突然蹿出来的黑马感到惊讶的表情,自己很是受用。到现在我还是很喜欢当时提着一股劲,想挣一口气,而发奋地干一件事所带来的充实感。陈坤说,他当时拍《金粉世家》也是卯着一股劲的。但真的,越长大,思虑越多,就越难说服自己找一个很单纯的理由,而全身心的去干一件事。陈坤说感谢那些对你严厉的人。对啊,其实任何事都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最重要的是自己这么看待这些事。当然从来也没认为叔叔严厉或怎么样,叔叔是个嘴硬心软的人,是个比我老爸不知靠谱多少倍的人。

书中陈坤还说,对于受过的苦痛和漠视,或说严重点羞辱,一般有两种人,一种是在自己成名之后,狠狠得报复,把当时受得气。加倍发泄在新人身上;另一种是,因为记得自己当年的感受,所以反倒在成名之后不去伤害别人。我记起我们高中的一个语文老师,很推崇的一句话,我当时并不理解,心因饱经忧患,而越益温厚现在明白,这是怎么样的大气!

实在写好多了,真心好久没写这么长篇的东西了。但真要写,还有好多要写的。我再提两点吧。陈坤:在我的思维方式里面,对于不成正比的收获,感到很不安!陈坤对于自己得到的一切,他自嘲自己是个暴发户。他曾经在名利中迷失自我。当然,我没这种烦恼。人在普通生活的时候,会有些祈求和希望,不管这个祈求和希望是实在的财富还是带有虚荣心的成就感,起码有所寄望。当财富和名誉突如其来超出预想,当命运女神突然眷顾让你春风得意,反而让你害怕,你会突然迷失!这是陈坤书中的原话,我是个普通人,我要的也就是实在的财富和带有虚荣心的成就感。陈坤说,他在出名之前的愿望,就是挣钱,有个自己房子,去旅行,去吃好吃的,我想这是好多人的梦想,当然includingme。我正在努力去实现这些,而且我一定会成功,嗯哼,哈哈!其实关于这点我想说的,自己不是个能坦然接受别人对自己好的人,因为即使是父母,也没有绝对的那个义务对你好,更何况是非血缘关系的人,早几年,对自己过于好的人,其实自己是各种不安的,就像陈坤说,那些就像是自己非正比的到的东西,自己会极不安,总觉得欠着别人。而且自己是不相信长久之人,很怕自己过于习惯某个人,习惯过于被照顾,害怕得到后再失去。看到某部小说,主角说,我不是一个能接受别人对于自己好的人,除了你!我也好想找到那个除了你,但是估计很难跨越自己内心的那条线。有时候觉得自己过于理性,我不敢想象自己以后会不顾一切得爱上一个人,应该永远不会有吧。如果有,会不会打破自己所有的理性,变得不可救药,呵呵,还是不能想象有那么一天。因为我现在是理性的,哈哈!但后来,对于自己好的人,怀感恩态度,虽然还是会歉疚,会不安,但是会慢慢地回报回去,对于那种回报不了的,我就只能选择绕道了,我承受不住自己内心的那种不安感!

最后一点是陈坤说自己是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啧啧,我还以为这个名词是我专想出来的。我是个喜欢做一件事,首先把最坏结果想一遍,然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件事。然后结果怎样,自己都不会过于失望,因为开始前,自己已经把最坏的结局预想过了。当然有时结局会出于任何的猜测,但天塌不下来,再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来都是祸福相依的。所以,失落时会难过,但不绝望。反倒是得意或成功时,自己会莫名害怕,总觉得人生轨迹是根抛物线,当你在得意时,在制高点,接下来就该下落了。但是吧,人生应该是波浪线,时高时低,最重要的是向前走。就如陈坤说的,人生全部意义就在于行走,面向前方,不要停下!

真还有好多好多要写的,但时间不允许了,下次估计攒不出这么多思绪了。感于陈坤这本书,但本文不像读后感,倒像自己的自叙了。陈坤是走出自己了,自己虽然欣于这本书,感于我与书中的思维的过于相似。但我前面就说了,我这种与陈坤思维的相似大多是陈坤未走出自己之前的。所以这书对于自己更多是激励和指导作用,但其实吧,其实好多道理都懂,但有些东西必须经历过才能彻悟吧。所以,行走吧!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关于《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


每个人的心里,一定会有这么一个人,在情窦初开的青涩年纪与他相遇,从此遥远地喜欢,默默地祝福,关于他的一切却在不知不觉地关注中,支撑起青春岁月里,那些最灿烂最明媚的日子,虽然两个人的人生轨迹从未有过交集,他却成为你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我来说,陈坤一直是如此特别存在于我心里的那个人!虽然我从未做出过疯狂粉丝为偶像所能付出的一切,也从未对身边的朋友经常提起陈坤是我内地最爱的男演员(没有之一)!从《像雾》里的阿坤哥哥意外撞开心门至今,对他的喜欢,仅仅表现在支持他的每部作品,影视剧集会看,歌会听;偶尔看到他的访谈,他的一些人生感悟,会有一种心灵相通的默契。了解他的智慧与担当,作为他的一枚小小粉丝,不会为他的人气所累,我一直感到很骄傲,很安心!

直到年底《龙门飞甲》的热映,看到他成功塑造影片中两个迥然不同的人物,为他再次获得观众的认可与肯定感到开心的同时,埋藏在心底深处,如暂时休眠,俟机爆发的火山般的热情喷薄而出,突然想要了解他更多!

怀着不够单纯的初衷,早早预定下这本书!想要了解他的故事,为了更好了解自己。而越了解自己,似乎才能越明白别人!然而认真读完这本书后,给我带来的震撼,远远超过阅读之前,期望从中得到的满足!

书捧在手上,很大很真诚是给我的第一印象,黑白海报作封面,整本书散发著沉静内敛的气质,心也静了!陈坤的文字,正如他自己,踏实干净,直来直往,不过分不张扬,没有玲珑剔透的词藻,更多的是心灵感悟,却如手术刀般冷静精准剖析自身内在,最为令人叹服!

书中有回顾过去遭遇的种种,也有自省名利双收后的迷失,亲情友情师生情父子情,时常让人动情落泪!陈坤就像水晶,在阳光下折射出不一样的颜色,每一种颜色,明灭自有它的光彩!

但最为触动我心的部分,还是关于“行走”,贯穿整本书的主题和线索!从为梦想坚持不懈地“大强和小梅”,到最后部分十位大学生的“行走日记”,每个文字浸润着眼泪与心血,也洗涤了我的心灵!他们一路上有争吵,有沮丧,有悲伤,有误会,互相争辩,挑战自我,与自己较劲,最后又团结在一起,特别真实动人!这些精神上的游民,在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在心灵的边缘,坚持着最朴素最高贵的梦想!

有时候最简单的道理,需要相同频率的人才能接收的到,而往往最简单的道理,也最难落实在行动上;简单如“行走”,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如何在行走中,去寻找早已丢失的赤子之心,如何在行走中,将内心磨炼的强大,如何在行走中,去贴近灵魂的本真!

很多人对西-藏的神往,是虚荣心作祟,谁不想为人生履历添上值得炫耀的一笔;就像我看书前信誓旦旦对朋友说,今年一定要想办法加入他们的团队,跟着一起行走,纯粹是出自追逐偶像的虚荣!阖上书页,我明白不用追随任何人的脚步,我可以走到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

在“行走”中,我们难得与孤独相拥,获得与自己安然相处的片刻宁静,心绪平稳而空寂,关照并审视自己走过的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不多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要用最难忘的记忆,铺就印在我们心底的足迹!以至于让以后的我们,想起来,没有遗憾和后悔,只有暖暖的回忆!

真心感谢陈坤书中的那句:没有人能替你承受,也没有人拿得走你的坚强!对现在的我来说,很受用。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_1200字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1200字

我不是追星族,陈坤于我,却是神一般的存在!
生命中总是有那么一些不如意的日子,有时候,咬咬牙就过去了,有时候,却是无论如何都走不出的泥潭。
那一年,母亲心脏病突发离世,继父亲病逝18年之后家里再一次弥漫着死亡的气息,和母亲的相依为命使我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我无法接受“死亡”从我身边冷冷的走过,眼看着母亲被推向火花炉的那一刻,撕心裂肺的痛,我的天塌了。接下来的日子,我不怎么吃饭,夜夜难以入眠,迅速从一个130斤的胖子瘦到了104斤,我的身体健康各项指标亮起了红灯,都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我真正体会到了灾难从来都是成双成对的出现,那段日子,生活不顺,工作遇到瓶颈,我感觉,我的生活走到了最低谷,我患上了抑郁症。那时候,我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只要别人的眼睛里稍微带一点冷漠或者质疑,就会感觉特别受伤害。一直到很久很久以后的后来我才知道,我的敏感来源于我的自卑,生活的不幸劈头盖脸的砸向我的时候,我认为大家都看不起我笑话我,自卑和骄傲从来都是一对双生子,我的自卑以骄傲的形式表现了出来,我知道,朋友们都不太喜欢那个时候的我。后来胆囊结石恶化,声带滤泡失声,急需手术,全麻醒来,恍恍惚惚看到病床前关爱我的家人和朋友,我才知道,他们,没有放弃我,那时候,通过网络我知道了“行走的力量”,开始关注陈坤。
生活走到最低谷的时候,怎么走都是向上的!
出院以后,生活回到正轨,我也开始了我的行走,开始的时候是步行上下班,40分钟的路程,在行走中慢慢沉淀,慢慢找回最初的自己。下班接儿子放学,四年级的他背着沉重的书包像乌龟一样的爬。开始的时候他不愿意走,后来也渐渐接受了这种方式,甚至从中找到乐趣,因为窜街走巷会看到一些开车看不到的风景。
一个人的时候,我从火车站走到西三环,从中央门走到新街口再绕到军区总医院,甚至从观前街走到虎丘,开始的时候很累,总觉得路很长,不能静下心来,后来,慢慢关注呼吸,专心走路,把注意力放在走过的每一步上,眼观鼻,鼻观心,渐渐的,找到内心最深处的自己,然后和自己对话。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行者,在行走的过程中慢慢变得坚强。只要往前走,就会获得力量。
经年以后,回望那段岁月,通过行走,配合药物治疗,我很快走出了抑郁,重新找回曾经那个快乐的自己,从此也爱上了行走。
这次带儿子去甘南,色达,高原上的行走,连日来的呕吐腹泻把儿子折磨的疲惫不堪,几次甚至要打道回府,我鼓励他,给他讲“行走的力量”,在色达,有幸遇到成桑大师,他说,正是我对儿子的鼓舞才引起他对我们的注意,并将他上师的著作赠予我们。这些力量,激励着我们完成第一次的十天高原行走。诚如陈坤所说,就算是退后,脸也要向着前方。
前段时间,有朋友向我诉说她心中的不快,我说,去走路啊,一个人,一颗心,走着走着,就会与你生命中的真相相遇,生命中的每一步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来的,都是有原因的,走着走着,就会找到自己,走着走着,就走进了阳光照射下的内心世界里。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_2300字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2300字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聚光灯之外平凡、真实、温暖而又坚定的陈坤。书名像游记,可却是一部内心读白,更是一个在世间行走的人很老实的心灵告白,你可以读到他的挣扎,他的茫然和转化。不少人可能会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迷茫、彷徨,还有坚定的行走,不少内容让人产生共鸣、心生感动。推荐!

成长过程中或许都梦想着成为自己心目中的那个人。小时候的父亲高大而伟岸的形象是自己的偶像,后来成为优秀的学生成了最大的骄傲,慢慢的名人、偶像成了自己追逐的目标……陈坤怀揣梦想,一路走来,超越自己和过去,从出生、童年、少年到离开家乡来到北京,从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成为一个被大家认识的人,从一个孤僻、自卑、傲慢、怀疑的男孩慢慢成长为一个简单相信、充满正面能量的男人。也许他说的只是无数的巧合在恰如其分的时刻出现,改变和游戏着他的每一个瞬间,所以,是“巧合铸成了有趣的陈坤”。但也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成就“恰如其分的巧合”。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面对努力付出而实现的梦想或许不是兴奋而是迷茫。或许感到自己得来的一切超出自己的预期,整整三年的时间他感觉是虚幻的,整夜整夜的失眠,厌世、悲观,觉得人生没有意义。有几次我靠近窗户,差点跳下去。外在的拥有也带来了内心的空虚和漂浮。笃定与坚守让他悟出了禅定,去完善内心的核,充实正面的力量,战胜内心的恐惧。

生活就是一场修行,在每一次行走中不断净心修身。书中讲到纪录片《搭车去柏林》里说: 每天早晨你只知道自己所在的这个地方,绝对不会知道今天晚上会发生什么事情,自己会睡在哪儿,会到达哪个地点。完全是未知的。每天都是充满了这种惊喜和愉快,从沮丧到惊喜,经常是一秒钟的事情,可能你沮丧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一天,然后突然有一个人想帮你了。这就是在路上的感觉。生活就是一直在路上的一场修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出现什么,会发生什么。一路行走,一路坚守,莞尔一笑,你会发现已在幸福的在彼岸赏花。

附部分书摘:

没有太多表演才华却能被大家接纳并且很繁华地存在,感恩大家的宽容。 没有太多伟大的人生目标却可以被朋友师长推动鼓励,感恩你们的善良。 没有太多文字的天赋却可以出这本书,感恩兄长费勇先生、纪汶汐小妹妹及“东申童画”团队所有人的推动和期许。

真实的丑陋比虚假的繁荣美一千万倍!

陈坤把这个活动组织得很不娱乐,完全像一次严格的修行,用他的话说:在行走中回到平静的内心。

据说,人在两种状态里,都会遇到魔鬼:一种是失意的状态,一种是得意的状态。不过,在我看来,得意时更容易遇到魔鬼,更容易迷失。

当你经历过许多,经历过贫穷,经历过富裕,经历过暗淡,经历过繁华,你就会觉得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一切都很朴素。

有时候,你不经意间对别人的好,可能你自己都忘了,但是别人会记一辈子。这个观念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善待别人,随时伸出手帮助别人,在你自己可能是举手之劳,但在别人,可能是雪中送炭,特别珍贵。

你们要知道,做演员首先要学会做人。” 这是我在电影学院里一开学就听到的话,很普通,但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非常重要,让我终身受益。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一个内心充满正面力量、有益于社会的人。表演也罢,设计也罢,如果只学技巧,不去学习做人,做一个有力量的内心丰富的人,那么,就不会有优秀的作品。

世间多风雨,我愿意和你们一起同行。

把自己如何从重庆到北京,如何成名,如何迷失,如何找到自我,以及如何想做这个行走项目,坦诚地讲给他们听。

从某种意义上讲,恨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伤害你,也是你成长的动力。所以,有时候,微笑和鼓励不一定是好事,冷漠或打压也未必是坏事,只看对面的人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和承受这一切。

人生是一场又一场巧合的相遇。遇见了就是缘分,没有对与错、好与坏。缘来了好好珍惜,缘尽了自会分离。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容易得来的,想得太多;得不到的,苦苦追求。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别人推自己一把。我生命中也有过很多老师和朋友,在关键的时刻往前推了我一把。我特别知道,那个简单的动作,可能会改变别人的一生。

羊湖的蓝,是只有西藏才有的蓝。纯粹,自由,原始,神秘。西藏的山水,神奇之处在于,远远望去美得令人窒息,走到近处却能感受到强大的力量。那沉稳坚毅的“身姿”只在传述一句话:不是你征服我,就是我征服你。

经过头天下午色拉乌孜山的冲突、晚饭时的正面交锋、深夜的坦诚交心,我和同学们之间少了几分客套,多了一分默契。

保持一颗清贫的心 虽然出名太早,但我是苦孩子出身,再加上时刻在反省和自律,所以无论走多远,我骨子里仍是朴素的人。

有一种温暖不问理由。

当我了解了死,我更珍惜生。于是不再逃避,坦然地向前走。

往上爬,登山包越来越沉。进山时我们雇了牦牛队,可以把部分装备交给他们,减轻负重。但我选择自己背。我是这样的人,在看起来并不那么阳刚的外表下,有一个非常强硬的、抗耐力的心。我喜欢跟自己较劲,包越沉越好。给自己施加更多的压力,只为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小时候因为心里没底,故意表现得特立独行;现在明白,真正的特立独行在心里,而不是你证明给别人看的那些。

当我们的人生遇到选择时,当你犹豫不决时,我的经验是,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一直都相信,我们身体里原本就具有强大的力量。我们不必向外寻找,它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你安静下来,就会与它相遇。

只要你行走,就能与你生命中的真相相遇。 正如我。 走着走着,就找到了自己。 走着走着,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走着走着,就走进了阳光照射下的内心世界里。

感恩所经历的奇迹,一路见过无数的彩虹,已是幸福,却能如此的幸运。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_900字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900字

第一次阅读陈坤写的书,不是陈坤的影迷,在此之前对陈坤的了解也知之甚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电视剧《金粉世家》中所饰演的那个酷酷的少爷公子金燕西。还有就是后来那几部熟悉的电影《画皮》《龙门飞甲》。

《行走的力量》这个公益节目之前播出时有所耳闻,看了一些相关的新闻报道,但一直没有收看电视节目。

看完这本书,内心的触动很大,对陈坤的个人成长经历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

一个穷苦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年幼时父母的离婚,他与大弟跟着母亲生活,小弟则跟着父亲,小弟后来有了继母,继母的儿子大陈坤一两岁,小弟在父亲新组建的那个家里日子也并不好过。

在学校里,陈坤被打,去找这个哥哥寻求帮助,事后得知就是继母的儿子叫人打他的。没有同龄人那般有一个温暖完整的家,从小受尽了欺凌,其艰辛历程可想而知。

在这样一个特殊家庭里成长起来的陈坤,其性格也异于常人,他敏感、自卑、孤寂,他好强、坚韧、独立。

特殊的环境有时会毁灭一个人,但有时也会成就一个人,陈坤应当属于后者。

成名后陈坤,收获了鲜花、金钱和名利,物质上该有的东西都可以实现了,生活品质也与从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时的陈坤,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名利所带来那种飘飘然的感觉。想反,他陷入到了更加迷茫的深渊之中,他觉得今天取得的这一切来得太容易了,太不真实了。

几年的时间里,在不断地思考和反思中,在不断地自我剖析与内心世界对话中,他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那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更多的人,用自己的行为和行动影响更多的人。

行走,不是简单的旅游,也不是享受,不是为了向他人炫耀我去过那里,也不是拍拍照留存纪念到此一游证明我来过。

行走是什么?我为什么要行走?

行走,是与自己的内心对话,看见不一样的自己,挖掘出自己未曾有过的潜能。

行走在前面的路,充满着未知,遍布着荆棘,蜿蜒曲折,艰难困苦,但你毫不畏惧,勇于尝试,发起挑战,把它踩在了脚下,这就是行走的力量。

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莫过如此,我们仍然需要行走的力量支撑着我们不断前进。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_1100字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1100字

书很薄,字不多,故事很短……
我看见,过,这本书,高二的时候。(四年之前)
看见了这本书,并没有阅读。
那是放在我同桌(她叫赵佳琦,很有气质的姑娘),那边桌子上的一本书。
高中很乖,乖到从来不会去读一本课外书……
当时,她说从网上买的这本书,去学校门房,拿了回来!一直很激动……
我有些不屑(年纪太小,任性)觉得,说陈坤的,演《画皮》的陈坤。不就是像《爱格》,《故事会》,明星娱乐杂志,那种书嘛!有啥好看的。
还问她,到底有啥好看的,她特别认真地同我说。“最起码,这个里面第一次️提到了陈坤的儿子。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陈坤原来有个九岁的儿子。”
他,不仅是一个儿子,哥哥,还是一个父亲,一个九岁男孩的爸爸……
后来,忙于学业(很努力,却成绩永远惨不忍睹)也不去看了。
书很大。比课本大,里面有很多照片,(我偷偷瞥了几眼)。不得不承认,当时,这本书对我还是有诱惑力的。
在四年之后,能够重拾,算是一次重逢……
好在,现在我读了你。
不知道懂不懂你。陈坤。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对着斯菲克斯河起誓!不是作秀。
网易里刚刚有这么一条消息,有没有一瞬间,你觉得自己长大了。
我感觉我自己没长大,却在成长,一直一直。
慢慢会思考,
人生六七十年,我们是怎样轮回而来,又怎样转世而去,在哪里获得重生,亿万年后,世界上会不会有另一个我出现,那时的我会记得现在的自己嚒?……
只能活一次,以什么身份,什么方式,什么状态,什么模样活着……
我信仰什么,东方的如来佛祖,还是西方的耶稣,还是伊斯兰教的默罕默德,还是成仙的道教,还是圣母玛丽亚的天主……
没有答案……
也许,一辈子,我都不会长大,
因为,一辈子,我应该都在成长吧!
就像陈坤说的:“也许,人生,是一次修行。”
考大学之前,认真践行,心无旁骛……去学习理论或者以后生活根本用不到的东西,一次一次的啃,是一场修行,磨练你的性子,让你静下心来,专注。
上了大学,自由的气氛,无拘无束之下……需要的是自我控制,时间安排,未来规划,与人交际,是一场修行,促使你成熟稳重。
毕业入社会,工作的时候,身体的疲惫,和上下级的压力,是一场修行,酝酿着你内心深处的渴望和声音,你要从事什么行当,你能做什么。
⌛️等到结婚,两个人的生活,细密琐碎,彼此关爱,理解,陪伴,是一场修行,指引着你走向幸福,学会爱,接受爱️。
修行,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行走。
去一个地方,去朝拜大自然,去追寻心里,梦里的风景……
“‍️行走的力量”
这本书里,不仅认识到那个简简单单的陈坤,
更多的是激起我现在,乃至未来的修行之旅……
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
也许,走着走着,我也会到了我想去的地方。。。
蒽。

读《突然就走到了西藏》有感800字


读《突然就走到了西藏》有感800字

说到读书,不得提一下最近几年我一直都很喜欢的《突然就走到了西藏》,第一次知道这本书,还是在2013年的夏天,因为一场选秀节目,作为评委的陈坤会在节目中有意无意的推荐着他的这本书,出于对陈坤的喜爱,也出于对西藏的憧憬和好奇,买了这本书,而这本书一度成为我的枕边书。

首先,我要介绍一下这本书,与其说这是一本明星自传,不如说是一本心灵告白。书中不仅有陈坤关于童年,亲情,友情,学生时代,家庭,事业,信仰的心灵纪录,还有和十名大学生志愿者在西藏一起行走途中的所感所悟。陈坤组织"行走的力量 1+N 去西藏"公益活动,通过行走净化心灵,特别强调的是,陈坤在挑选这十位大学生的时候,除了要有一些过硬的身体素质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是他自己的粉丝,因为他只想这是一场最纯粹的行走。文中的内容很多,每个故事线都有些不同,我就简单的说几个内容。

在陈坤述说西藏之行的章节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个盲童学校。在盲童学校里,有一个小男孩格外的引人注意,好像是这个男孩长得特别像小陈坤,陈坤很喜欢这个男孩,甚至在离开学校前产生了将男孩带走的想法,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觉得对待人生最好的态度就是"学会接受一切既定的事实。"

除了在文中分享的自己过去的种种经历,亲情、友情、梦想,以及在行走中的所见所闻,西藏的人文自热,陈坤更重要的是想传达了两个字,也就是整本书最核心的两个字就是"行走".

在西藏行走,其实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要忍受着高原反应,强烈的日晒。但是每个大学生志愿者都坚持了下来。从为梦想坚持不懈地"大强和小梅",到最后部分十位大学生的"行走日记",每个文字浸润着眼泪与心血,也洗涤了我的心灵!他们一路上有争吵,有沮丧,有悲伤,有误会,也有欢乐,他们互相争辩,不断的挑战自我,最后又团结在一起,真实而又动人!

看完整本书,对我的感触就是,行走不仅仅是一种肢体上的行动,更是心灵上的一种净化行为。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如何在行走中,去寻找早已丢失的心;不是所有人都能知道,如何在行走中,将内心磨炼的强大;不是所有人都懂得,如何在行走中,去寻找那份最真的自我!

其实这本书还有许多内容,许多故事,每读一次就会有不同的感受。行走,虽然累的是身体,但净化的是心灵。

最后借用文中的一句话,"人生最伟大的意义就在于往前走。不走,你怎么能看见世界呢?不走,又怎么能看见自己?"

政治部 邢洋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1000字


在假期中,我读了演员陈坤的一本书——《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这本书中,陈坤自述了从大学至成名的心路历程,以及对“行走的力量”这一公益活动的记录。在这本书里,他不是演员,只是一个和你我一样的行路人。你可以看到平实的人们,看到一种坚持,一种意志。看到他们在海拔几千米上寻找,感悟。同时,你也可以学会一些东西,得到一种心灵的平静。

拥有梦想

书中有这么一段,我特别喜欢。写的是陈坤在未成名时,在北京胡同瞎逛。一次,他走在长安街上,书中如此描述:“我一个人在长安街上走,看到高楼大厦里的万家灯火,心里忽然涌上一个强烈的念头:一定有一天,这些亮着温暖灯光的窗子里,有一扇窗是属于我的。从那一刻起,我就想留在北京,用我的努力为自己打拼一个立足之地”,脑子不禁浮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华灯初上,光影迷幻的北京街上,北漂人倔强的身影无声伫立。这时的他,在心底默默地种下了念想——留在北京。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个念想,正如刘墉在《方向》中所说“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陈坤在书中不止一次地强调自己是个幸运儿,在我看来,幸运不过是催化剂,更为本质的,还是一个人对梦想的追求与执着。拥有梦想,就有了信念,就有了向前的动力。毕竟“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梦想是能与你相视一笑的朋友,影子般伴你左右,助你成长。你若不放开握着梦想的手,它定不会弃你而去。

寻找自己

书中在接近尾声,写道:“正如我,走着走着,就找到了自己,走着走着,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走着走着,就走进了阳光照射下的内心世界里。人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行走,面向前方,不要停下。当你学会往前走的时候,你生命所有的遗失,不能弥补的缺憾,都变得那么强大”。

繁华快速的现代都市,行走变成了步履匆匆,阅读变成了走马观花,生活变成了两点一线,各种事务缠身的现代人,更应该去学着行走,学着寻找本我。行走让人平静,让人心安。在大自然的环绕下,你才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渺小,找寻自己的价值。面对迷惘,我们更应该停下来审视自己,拨开面前的迷雾。阅读是行走,登山是行走,思考同样也可以是行走。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行走在你我眼中,同样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形式。放下愁闷,用你的方式去行走吧。调动你的身体和心灵,去触摸世界和灵魂,去感受日出与日落,去倾听花香和鸟语,去寻找你自己。

心如磐石

坚定,这是陈坤一行人走过崎岖之路的法宝。倘若不是一心向着远方,向着天似水般清透的西藏,又如何能忍耐下烈日、高原反应以及险峻的山路呢?深藏在雪山高原之中的西藏,静谧且神圣。每年,有千万人走上这条朝圣之路,他们便是其中平凡却又特别的一队人。陈坤在队中,不是璀璨荧光灯下的演员,而是一个领路人。他有自己的小脾气和怪癖,却有一颗无比坚定的心,让我想起一句话——“我心匪石,不可转也”。也正是这样的他,带给了整个队伍力量,他的背影,给了队伍中每一个人坚定和依靠。队伍中,不乏体力支撑不住,选择放弃的人,这也是他们的选择,我们同样尊敬他们一路走来的努力。再坚持一天,在坚持一天,就到了。他们心中这么想着,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这正是心灵力量之所在。我相信,梦想和自我一直在你心中,所以,去寻找吧!“走起来,你才发现外面的风景如此美好。”最后,以书中的句子作为总结,你我共勉。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_1000字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1000字

朴实无华的语言让我了解到明星也是普通人,也有喜怒哀乐,也有困惑迷茫,也有愤怒悲伤,也有孤单无助…我们每个人有过的情绪他都经历过,比我们经历更多的是他还经历一夜成名,暴富,以及因为成名而获得荣誉,重拾的自信和人生感悟。
一个不断自我成长的人,经历内心的挣扎,思考,终于找到内心深处的秘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从而得到内心的安宁。不得不说,陈坤是一个睿智的人,他那些生命中的偶然其实也是必然。如果我也像他那样思考的话,可能生命的轨道就会不一样吧。
行走分为五个层次:为了行走而行走、为了锻炼而行走、为了思考而行走、为了心静而行走、为了贴近本真的心灵而行走。
我走得最远的路是15年的时候围着苏州护城河走了一圈。15.5公里,我跟孩子一起聊着天,拍着照,走走停停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和历经千年的古城墙,感受现代文明和古城的历史文化。那时候,刚刚经历人生痛苦的抉择,说不上是为了什么而行走,可能是单纯为了行走,也可能是为了思考,也可能是为了心的宁静,也有可能五个层次都有一点儿吧。从中午12点到下午五点,五个小时的跋涉,围绕护成河一圈。在接近终点前一个小时,孩子说妈妈我的膝盖好酸,好累呀,我们再坐下来歇歇吧!我心疼她说好的。孩子从小就很听话,从来不跟父母执拗,做任何事情都不发表自己的想法,父母说什么她都认可,就算是不认可,表面上也是乐于接受,有点逆来顺受的样子。其实我知道她很有自己的想法,她是怕说错了别人说她笨,所以不敢表达。这样太过脆弱敏感的孩子是不自信和自卑的。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妈妈,为了让她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她的想法我都赞成,只为了不打击她的自信心。我说要不我们打车到终点吧?她说,妈妈我们走了这么久了,眼看终点就要到了,这个时候打车那就前功尽弃了,好可惜啊!我装作很痛心的样子说是啊,那怎么办呢?她说,妈妈我们不休息了,挑战一下自己再坚持一下吧?于是我们在剩下的这一个小时都没有说话,专注的走路。不知道这一个小时她在想什么,但我知道她柔弱性格里有着坚韧。以后的路也许会很艰难,但是我不能放弃,一定要越走越好……
孩子在寄宿学校,微信朋友圈发出来的有喜有乐,有忧伤有烦恼,有困惑有反省,不管怎么样,那都是她真实的感受,突然感觉她长大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愿她一生不经风霜雨雪,愿她前面是一条宽敞坦途……

读后感大全:《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


我多么期待行走的力量是一场开始宁静的革命,一场可以重新导入内心世界的修行,一次开始抚摸自己灵魂的发现之旅。

By陈坤

不得不说,买这本书也是一个巧合。再推荐书单了看到这本书,不过吸引我的不是书名,而是写书的这个人陈坤。明星写书,为的不过是炒作。但是,为什么他的这本书会在高中生品味书香推荐里?同时我也质疑,他不是专业作家,可以写好吗?抱着种种疑惑,我把它带回了家。

是的,我读完了。

我读了两遍。第一遍,翻开书,便一发不可收拾囫囵吞枣的看完了。然后,我发现我需要读第二遍。

这本书了的陈坤不是那个在聚光灯下在电视机里的那个陈坤,整本书,他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贫苦的重庆小孩,到巧合的考上电影学院,接片,偶然出名,有所成就,迷失,找到自我。之中的章节穿插了行走的力量-西藏行的种种感悟。这本书了我看到的是脱离名人身份,真真实实的一个人。行走的力量不如说是寻找心的旅程。

陈坤一起行走的十个大学生志愿者行走11天,32座大山,115公里,最高海拔5231米,这之间因为各种问题有过争吵,有过激烈的辩论,有过坦诚相见后的和解,陈坤说,他也曾质疑是否选择错了,后来发现,人生是一场有一场巧合的相遇,遇见了就是缘分,没有对与错,好与坏,缘来了好好珍惜,缘尽了自会分离。有些时候陈坤就把他们当做了自己的弟弟妹妹,用最真实的一面去面对他们,所以有时他会暴躁的大发脾气,他想告诉同学们,有一天你会感激那个残酷对你的人。而同时他也发现,有些时候吵架发脾气都是不成熟的表现。他在一路上自我反省,作为读者的我也同样在反省,有句话说:爱你的人有时得到的是你最尖锐的字眼。因为他们爱你,所以你肆无忌惮,这真的好吗。有时爸妈会用严酷冷漠的语气骂你打你,这可能会造成很大的不愉快,你可能会记恨他们,但这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伤害你,有时你的动力,会让你铆着更大的一股劲。

最让我感动的一段是关于梦想的追逐。有两名大学生因为规则限制无法加入行走的力量这个活动,但他们为了自己的这个梦想跟在队伍后面走了一路。他们一路搭车到西藏,旅途虽然艰苦,缺氧,没钱一系列问题挡不住他们的步伐,在搭车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能很简单的感觉到人性的闪光面,感觉人与人之间是可以单纯交流的,只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想太多了,利益冲突,各种冲突。或许在成长过程中人的心会变的坚硬,真实的自己会被一层一层的包裹起来,有时想想,世界也没那么糟吧,感觉一下世间美好的一面,拨开坚硬的外壳,露出柔软的内心,相信那些善意与包容,与世同乐。后来,对梦想的执着足以感动任何人,为什么就不可以成为梦的推动者呢,让他们进入队伍了也许能改变他一生呢,也许他就是未来那个有光芒的人。他们一起完成了梦想。有时候,我们对梦想不会那么执着,不仅仅是因为各种挑战与困难,还有时间的磨练,有时,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当初追梦的激情。但谁没有梦想?你为此努力了吗,尽力了吗,在种种重压下你坚持过来了吗,或许结果并不满意,但在这过程中你收获的。

我也很感动陈坤愿意与我们分享在他作为一个儿子,亲人,父亲,友人时与我们的异同,没错,他和我们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他也有过彷徨,迷惑,被名誉充斥丧失自我再找到自我,他通过严格的反思来约束自己,调整自己,这是对繁荣保持警惕心,是对恶魔的反抗心,对清贫的敬畏心。这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好的一个榜样,严格约束自己,不断调整前行。

只要你行走,就能与生命中的真相相遇。在行走中找到自己。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心得体会(3)篇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1)篇

第一次在电视银幕上看到陈坤,是在那年的热播剧《金粉世家》他在里面饰演金燕西这个英俊潇洒的七少爷。不多话,些许内向,眼里带有一丝忧郁的目光,很清瘦,稍长的头发挡住他的额头,一个很佛系的美少男。

   怎么也不会联想到他是他书中所说的是个家境贫寒的穷小子。父母的离异让他明白既然事情已经发生,就要学会去接受,去适应,而不是选择逃避。在外婆去世时,他忍住自己的悲伤,想要让外婆看到他内心的坚强。

在我的概念里,似乎没有纯粹的友情,也没有纯粹的爱情,它们最终都会演变为亲情。只有亲情,才是最坚固、最踏实的情感。也只有亲人,才不问理由。

     在“行走的力量”中,看到充满毅力,坚韧不拔的大强和小梅时,陈坤是懂他们的,可在自己定下的规则条件下,他无法让他们加入自己的队伍中。他要对大强和小梅负责,要对他选拔出的10名大学生负责,要对整个团队负责。最后轻描淡写的“走,上车”是让我最感动的3个字。互相懂的人能够在一起行走,能够参悟出彼此之间的信念,是最让人欣慰的。

那么生命本来的面目是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是除去光环后的普通人。你把名气、财富等等身外之物统统拿掉的时候,“拿不走”的那个你,才是真正的你。

   在一事无成和名利双收中是最容易让人迷失方向,稍许一个不留神,就会走偏。一切外在的功名利益只能在外人眼里迷惑自己,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快不快乐,有些笑,是因为别人需要,而不是自己真正想要展露的。

就像“行走的力量”一再强调的:我要面对现在拥有的生活。因为一切存在的都是有价值的。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2)篇

也曾读过几本名人写的书,陈坤的这本书超出我的预期。本书以一次名为“行走的力量”的公益活动为主线,将个人的成长、成名、迷茫的经历及每个阶段的不同感悟完美的融合进了西藏的行走当中。对于信佛的陈坤来说,这次行走,也是一种心里的净化和自我的修炼,同时也传达了一种“静心”“放下”“随缘”“相信”“专注”的力量,用一种禅心激励大家勇往直前。陈坤说:“往前走,你就会成为你想要的自己”。看到这让我想到了《一个人的朝圣》,似乎传达了类似的理念,行走的过程中要忘记目的地,更多的关注行走本身,坚持就是对自身的超越。行是方向,走是目的。当自己全心全意地相信并且坚信某种力量时,原来自己可以如此幸福。《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说,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同样传递了坚持的力量,依靠自身的坚韧执着可以让内心更强大,可以帮你找到更好的自己。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3)篇

行者曾说:行走的越多,眼界越开阔,反而会对这个世界的嘈杂有种敬畏和谦卑,进而发出温柔的力量。这些年,犒赏自己也好、放肆一把也罢,去过些地方,见过些美景,走走停停、行行复行行,很多不曾领略过的风景,成为了遥不可及的梦境。不管怎样,匆匆的旅行只是调味剂,生活还将继续!没有过长时间的徒步和行走,阅读时开始思考行走的意义:是为了在自己身上找回曾经最本真的人类特性?是为了以谦逊的姿态,不怀任何期待,安静地体验自然力量的存在?是能够耗尽嫉妒和怨恨,让恩怨显得不值一提的过程?是能让自己减轻内心的负重,丢弃疲于奔命的执念?
突然也想来一次毫无杂念超脱的行走!在还算年轻的时候,趁着有脾气装潇洒,有本钱耍个性,离开生活了很多年的城市,找一个地方,让自己沉静下来,让眼欣赏,让心洗礼!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

《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先生在九十六岁时候写的,写了两年。

我惊叹于先生在九十六岁的高龄思维还如此清晰敏捷,书中的引经据典想必是阅读了很多的书籍,查阅了很多资料。

想来或许学习、阅读和思考是保持大脑活力的良方。

读过杨先生的《我们仨》,知道了学者之家的一些趣事,不禁感叹经历过人生大风大浪的学者也有着平常人家的家庭琐事和乐趣。

在我看来,杨先生也是乐观之人,虽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遇到没有太多生活常识的钱钟书,也能挽起袖子做羹汤,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娇小的身躯散发着强大的力量为他们的小家遮风挡雨。

《写到人生边上》是杨先生对生死、鬼神、人的本性以及灵与肉的思考,杨先生找来很多的资料来回答自己的问题,虽然没有给出非常明确的答案,但是却可以引起读者的很多思考。

在书中杨先生说到灵性良心不能压倒血肉之躯,只能适度让步。灵性良心完全占上风的不多。肉体之躯吞没灵性良心的倒也不少。而最常见的,是不同程度的妥协。

有些人虽然有各种欲望,但是为人却能坚守自己的底线,活得很坦然。但也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昧着良心去坑害别人,这就是肉体之躯吞没灵性良心。

杨先生也相信人性本善,所谓修养就是凭借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这是一种功力,在修炼中逐渐增强,逐渐坚定。在日常生活中,是有很多的机会来修炼自己的,尤其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充满金钱诱惑的社会。克制蓬勃的欲望,真是非常需要定力,这种定力也会根据自己的不断努力而变得更加的坚定。

但是杨先生也说灵性良心完全消灭肉欲,可说办不到,这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人性。

杨先生在书中写到我们思考问题,不能轻心大意地肯定,也不能逢到疑惑就轻心大意的否定。这样,我们就失去思考的能力,走入迷宫,在迷茫中怀疑、失望而绝望了。我们可以迷惑不解,但是可以设想其中或有缘故。因为上天的神明,岂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呢。

这给我一个很好的提示,真的遇到思考不通的问题,我们其实可以放一放,人生如此安排自有道理,只是人之愚昧岂能参透生命的真谛。

如此看来,所有的疑惑倒也可以如实的去面对,往后走一走再回头看或许也能找到答案。

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万物的目的,该是堪称万物之灵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锻炼出纯正的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这也说明,人生实苦确是有缘故的。我特别喜欢这句话,这就是先生的大智慧。

先生一辈子经历很多的苦难,面对很多生离死别,却如此通透的看待人生,这是如何的豁达。读书也好,思考也好,都是为了能获得智慧,让自己在面对任何阻碍和困难的时候都能像先生那般从容的面对。

即使过程非常的难受,结果或许也不尽人意,但是把它当成自己锻炼灵性良心的道具,这就是另一种境界。如先生所说受锻炼的是肉体,由肉体的媒介,锻炼出来的是精神。

这本书最后的注释,讲了几个平常的故事,都挺有意思的。我特别喜欢劳神父的故事,当我看完这本书还把劳神父的故事讲给七岁的儿子听,对于他将来是否能记住我不做期待,我只是想通过讲出来而让自己更记住这个寓意深长的故事。

杨先生九岁那年,劳神父送给她一盒用十八层废纸包裹住的精美糖盒的寓意,虽然杨先生说她到九十岁才明白劳神父的心意,但是她到九十六岁仍然能记住劳神父给他讲的故事,并对九十年前的过往记忆如此深刻,说明这件事本身在她的人生中已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走到人生边上》是一位智慧老人在晚年的思考,虽然对于中年的我们来说人生还很长,但是从先生这些自问自答中我们能获得一些认知,让自己对生命和自然充满敬畏。

情断西藏读后感


【篇一:《情断西藏》读后感】

看到摩卡写到在她下落不明的时候,她的网友,那些萍水相逢的网友,没有深交的网友们,有些打算沿着她进藏的路线去找她,有的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关系力量去联系西藏的一家家医院。有好几个网友第一时间赶到西藏去,成立了救助摩卡资金,一笔笔救命钱汇进来,她们陪在她的病床前在他昏迷的时候照顾她,给她画画,给她唱歌,给她带CD去,看到这里真的感动了,身体颤抖了,眼眶里满满的都是泪水,原以为自己已经不会再因为看书而再颤抖而再掉眼泪。而现在因为这样的真情在而感动,我或许会遇到这样的网友,也或许不会,但是我相信这样的真情是在的。

当学生时代激情的青春慢慢远去,爱情就不再是冲动的产物,世俗与现实的冲撞、挤压、让太多的人不敢去爱。

看着眼前的景象,过往的游客,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呢?我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忍受着无尽的孤独,脆弱的时候,沉睡的时候,谁在我身边来为我守候?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

最初是在一本写西藏的自驾游攻略《西藏秘境》的后记附了《情断西藏》的一个片段,看完之后就哭了,为了那份真情而感动,后来在图书馆中找了好几次都没找着,最后还是去了别的学校逛图书馆时看到的,当时心情特别激动。看这本的开头为那些网友对摩卡的关心、担忧、跑前跑后的为她联系医院、觉得特别感动。这些真情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也能遇到这样一群的这么真诚、这么真感情的朋友。整本书还是蛮感动的。不过或许是因为太期待了,最后看完就觉得写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精彩。

【篇二:《情断西藏》读后感】

我不再相信人世间会有一见钟情,可是见到散兵的第一眼,我便相信了。没有任何理由,冥冥之中仿佛早已注定。

摩卡和散兵在八郎学旅店走廊上的巧遇,其实仅仅是个偶然。真正让他们的爱情之花绽放的,却是他们一步步相互走近的脚步和一次次的牵手。

在七天的旅途中,他们呼吸同样的空气,沐浴同样的阳光,欣赏同样的美景,体验同样的感动,遭遇同样的惊险,也在一起憧憬同样的未来

爱情,就是在这一过程中悄然的在他们的心里诞生了。

【篇三:《情断西藏》读后感作文】

《情断西藏》,好残忍的一篇书名,不知作者摩卡为何选择了如此伤人的名字,而我也在想,在西藏这样一片神圣的净土,是怎样的感情会断绝在此呢?摩卡,散兵,两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两个来自喧嚣都市的年轻人,却似乎早已冥冥注定,只因为那一个转身和不经意的弯腰,相遇在了西藏。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亦没有天长地久的誓言与承诺,只是两个滚滚红尘之人于万千凡体中悄然遇见。我想,在那样一片圣洁的土地上,任何承诺都显得微不足道吧!虽然只是短短几天,但两颗飘泊的心早已超越了生命的界限,紧紧融合在了一起。在外漂泊的游子总是孤独的罢!几天,看似很短,可在摩卡和散兵眼里,这几天早已超过了海枯石烂。

你看,布达拉宫在为他们而笑,大昭寺也在为他们而笑,不是为他们的美丽曾经,只是为他们那段跨越千年的爱恋!

可是,太过完美的爱情似乎只出现在美丽的童话故事里。就在那样一片白云自在飘荡、湖水纯净不移的土地,老天却残忍地将他们阴阳相隔。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知道该展现怎样的姿态才算合适,只是有种想哭的感觉,真的想哭。不知道对于那样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无情的车祸怎忍心将它肢解,而且肢解地支离破碎。老天啊,你带走的何止是一条生命,你带走的是我们守候千年的期盼啊!

记得摩卡说过,男人的心是跟着脚步走的,脚步到了哪里就在哪里安家;而女人的心是跟着爱走的,爱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想必散兵已把家安在羊卓雍错旁了吧,因为那是摩卡梦寐以求的圣湖,也是散兵灵魂的安放之地。湖水如此纯净清澈,摩卡,你可看得清散兵的影子呵?他应该也正努力跨越千山万水,赶来与你重逢吧!

如果誓言可以美丽经年,请不要将它说穿罢!

那一刻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头长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可这一见,却成了生离死别;这一刻,你我将永世相隔。老天啊,你真的能如此残忍?万千佛像我竟得不到一丝庇护?那木错、玛旁雍错这样的圣湖难道也甘愿沉寂,满足不了我这小小的愿望?

我笑,生离怎等同于死别,生离,至少还可以看到他的以后;而死别才代表永远的失去。爱最大,比爱更霸道的却是死亡!

看完这个故事,我更真切体会到了三毛对荷西的呼唤:感谢上天,今天活着的是我,痛的也是我,如果叫你来忍受这一分又一分长夜,那我是万万不肯的。幸好这些都没轮到你,要是你像我这样活下去,那么我是拼了命也要跟上帝争了回来换你的。摩卡是一位职业写手,她说:风花雪夜的故事写得太多,我不再相信人世间会有一见钟情。可是见到你的第一眼,我就相信了。没有任何理由,冥冥之中仿佛早已注定。散兵是悲惨的,本该正保存他那份宝贵的爱情时,生命却戛然而止;可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收获了雪域高原最纯真的爱情。

有人说,世上有两种情况最令人难过:一种是从来未曾拥有,一种是短暂拥有过后却永远失去。时间如水一般从指尖流走,老去了年轻的容颜,爱情和思念就像皱纹一样越来越深;然而沧海桑田,谁又能完整地重现昨日种种,在摩卡和散兵之间的是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曾经,散兵说过,天空中没有一片云是完全相同的,而如今,当飞机飞至三千英尺的高空时,摩卡的思念能否抵达散兵的爱?或许,天空中有一朵云是缠绵交织的,一眼望去看不到边,而这样的云,就是摩卡的深深念切

作为万千读者之一,我只能说:散兵,愿你在天堂一切安好!

【篇四:《情断西藏》读后感】

最近读了网上流行的一部短篇小说《thelosthorizen(情断西藏)》,似乎有很多的感触呼之欲出。其实,这不是一本小说,这是作者的真实经历。所有看过这个故事的人,都希望这不是真实的。但,它的确实实在在的发生了。沿着摩卡行走西藏的足迹,我们看到了西藏,看到了布达拉宫,看到了秃鹫,看到了圣湖羊卓壅错;当然,最动人心魄的,还是那一段造化弄人的惊世之恋

2003年10月,一个来自深圳的单身女子和一个来自上海的小伙子相逢在雪域西藏,缘分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于是,他们一起行走,一起感动,一切都那么朴实无华。没有任何的功利色彩,两个人的内心都被这场相逢所打动,爱情在不知不觉中降临到他们的头上七天,在常人眼里,这是一个非常短暂的长度。七天能够做什么呢?然而,这个事件的两个主角却在这短短的七天里经历了一段惊世恋情。当他们相偎在雪域圣湖边上一起看落日的时候,人世间最美的图画在我们眼前展现。美,如此的美!纯净,不搀杂一点杂质!然而,造化往往又是如此弄人,亦或是他们的美惹得众神的嫉妒,在他们的爱达到巅峰的时候,一切又都在瞬间飞逝情断西藏,爱逝高原。

这是我喜欢的文章,是我喜欢的文笔,更是我喜欢的故事。昨晚从办公室回去读了大部分,今天一早,又迫不及待地继续读。我已经沉浸在故事的感动中,不,这不是故事,诚如作者所言,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一份可遇而不可求的绝版的凄美的爱情。时光仿佛回到了从前,回到了那个曾经有着斑斓色彩的少女时代,回到了那个为三毛而着迷的永远难忘的时光。所有的往事在眼前铺排,所有的浪漫在瞬间回旋,我们有多久没有去仔细地体味生活中的浪漫,去欣赏朝霞、雾霭、流岚、春花了?当生活的壳将我们一层层包围,当我们的心沉淀在忙碌的工作中,当我们的梦渐渐褪去当初的光泽和色彩时,我们感觉的触角似乎已经变得迟钝和麻木,我们的生活流程似乎也变得机械和呆板,而我们却毫无知觉。

当一段故事,一段浪漫的经历将我们的心再度敲开时,我们猛然感觉到心又重新开始了颤栗的跳动,我们清晰得感到:情是热的,血是热的,天是蓝的!我们工作,我们忙碌,我们奔波,但我们也不要忘了放飞我们梦想的翅膀,让它携着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在浩淼的天宇翩翩起舞!

很久以前就喜欢读三毛的作品,不为那清丽的文笔和独特的经历,也不为那份缠绵的爱情和细腻的文笔,感动的是她那份对生活、对爱情的执着和对自己的坚持。这是一个懂得怎样生活的女人,这是一个知道为谁而生活的女人,这更是一个能够把生活调制成一杯醇香诱人的美酒的女人。我喜欢她,就像喜欢一个知音,一个心心相通的朋友。是的,我们活着,但绝不单单为了活着。因为我们有感情,有热血,更有七彩的梦,我们需要慰藉,需要感动,更需要真情。我们的躯壳可以老去,我们的容颜也会枯萎,但我们的心灵却永远需要一份希望,一份支撑,一份可以让我们好好生活下去的情怀。

永远会羡慕那些才子佳人,因为他们可以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情,可以用最真切的触角去触摸去感受生活。他们的笔记录着他们的轨迹,也记录着心的跳动和情的昂扬。有时天真地想,他们怎么可以把象形文字调制成魔方?但我知道,在我羡慕的背后,是一份谁与争锋的倔强和豪情。虽然我的笔仍是稚嫩,虽然我不能把我的思想,我的情愫用最真切最细腻的文笔婉转传神地表达出来,但我知道,我只能是我,我更知道,我就是我,一片与任何人都不会相同的叶子!

【篇五:《情断西藏》读后感】

说来也巧,同事又转借了一本关于西藏的游记。书的容量也不大,也就是十五万字左右。有了上一次阅读《逃到西藏也逃不过爱情》对西藏的初步认识,想进一步了解西藏的风土人情,以及赴藏背包客的艰难并快乐的行程,促使我兴趣十足的阅读了这本《情断西藏》一书。

总体感受是,文章的内容与主题是非常吻合的,断在西藏的这段情感,因为是作者的亲身感受,实在是感人至深。特别是后半部分叙述的透彻、真实、感人,这是我阅读此书的最大收获。它的不足和缺憾是,前半部分有些乱,人物出场交代的不够清晰且还有些重复。

《情断西藏》呈现了两个背包客的一段短暂、神奇,却又充满戏剧张力的真实爱恋,很好的诠释了一见钟情的真实存在。七天的时间,从相识、相知到相恋,西藏圣洁的湖水仿佛恋爱之泉滋润着两个年轻人的心,使他们的爱情与天地交融在一起,那一瞬间是那么的美好,承诺和誓言在西藏这个地方都变得异常纯净而神圣。正像作者自己写的那样,她的运气很好,走到哪里都能碰到友善的朋友两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也许更能体会到人性中善良与真实的一面,只有行走在路途中的人们才会如此轻松与豁达。

也许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承受这么短暂的爱情结局短短七天的大喜大悲。不过有时候,真正让我们难以忘怀的,往往不是甜蜜的相聚,而是痛苦的别离。

美丽的西藏,优美的文字,跳跃的欢快的情感,消除了都市中的物欲与浮躁,这是生活在纸醉金迷的城市人所根本体会不到的。特别是西藏人,他们拜佛跟我们的目的是不同的,他们从不为自己的名利富贵祈祷,而是希望神佛能饶恕自身的罪孽,祈祷大地苍穹的美好和万物众生的安康。俗世间,太多的人在活着的时候,想要家财万贯,金银满屋,而到头来,一朝春尽花落去,那些费尽心机得来的身外之物,生不得安宁,死无处安放,藏民却比我们看得开,连最后的皮囊都献给秃鹫、献给自然。寻寻觅觅的人儿啊,你在找寻什么?忙碌的生命啊,你在忙碌什么?只有爱,才是找寻和忙碌的唯一目标你不珍惜自己的爱,还在寻觅和忙碌什么呢?。有位作家说过,生命中爱的意志比生命的受伤更有力量,当生命受伤时,我可以用爱的支撑活下去,可是如果我的生命和爱都受伤呢,那支撑我的又是什么?

感谢作者摩卡,你的这些游记感受让我不自觉地对号入座,一次次的感悟人生

鲁迅先生在《伤逝》中说过,人必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死亡是一个没有人能够回来的生命之旅,尽管爱情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

祝愿活着的人幸福安康,逝去的人安息!

【篇六:《情断西藏》读后感】

一本好书,犹如心灵的调味剂,变苦涩为甜蜜,化平淡为神奇。一本好书,如一位挚友。一个个质朴的文字似与我娓娓而谈,为我打开了一扇扇窗口,眺望一缕缕阳光,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心通四海,目接千载。一本好书,能让我们一起为书籍中描绘的精神世界所感动,更为真实的生活感动!我相信每个爱读书的同学,心目中都会有这样的一本好书。而我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我心目中的这本好书-《情断西藏》。

所有看过这本书的人,都希望书中的故事并不是真实的。当大家知道这个故事确实的发生在生活中后,没有人不为摩卡和散兵间这段发生在雪域西藏的惊世之恋感动。缘分让两个原本生活在不同城市的人相遇在西藏,在七天的时间里,他们一起行走在西藏,一起感受着纯净的雪域文化,一起被这场相逢感动,一切的一切都是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朴实无华。爱情就这样不知不觉中降临到他们的头上。一天,他们在看完西藏的骷髅墙之后,车翻下山崖,散兵死了,摩卡经过紧急抢救虽大难不死,但伤痕累累。一场车祸,让这对爱到巅峰的恋人阴阳相隔,让身负重伤的摩卡情断西藏,一切在瞬间飞逝。我想对于摩卡来说,受伤的不仅是身体,还有她那颗已经交付于散兵此时却要承受永远失去他这个事实的心。7天时间,对于爱上一个人来说或许足以,可是一辈子的时间,对于怀念一个人来说却远远不够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很久以前,在我第一眼看到这几句话时我除了很喜欢,并没有别的什么感觉。可是当我在这本书中再次读到这段话时,我的眼眶湿润了,因为我从没想过如此之美的诗用在这里却是如此的凄凉。

我想,每个人都该珍惜自己所拥有一切,当然,我指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亲情和友情。不管是哪一个,失去了都会是痛苦的,但活在这个世上,不管是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彼此之间的交换都将是等价的。所以,我们都应该庆幸我们还活着,因为活着就可以看见希望,看见阳光。如果你想要生活的阳光、真实、永恒,那么你来读一读《情断西藏》吧!和摩卡一起,历经西藏的神秘和爱情的纯美。纵然她是一个悲剧,但是过程的美丽、爱的芬芳,给予你的,就是抚慰心房的永恒。无可替代,璀璨光辉,永垂不朽。-这是编者的话,也是我的最大的感受。

最后我想说,同学们当大家被生活的嘈杂喧嚣和城市的流光溢彩包围时,别忘了找寻一份心灵的宁静。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

【篇七:读《情断西藏》有感】

昨天周末,我一口气读完了朋友推荐的《情断西藏》这部小说,不用说是感动得泪水涟涟。对于年轻的一代,我总觉得他们是太浮躁了,把爱说得喊得那么轻飘飘的,像吃零食一样,只在嘴边,不从心里过的。可是这本只能算是游记的故事,不过9万多字,也就是个中篇吧,却是用心、用自己的生命写成。作者:摩卡,主人公也是摩卡。一看就是笔名或网名。整个小说中就是记录了一次去西藏的经历吧!我相信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如果没有这个经历,仅凭杜撰是编不出来的。摩卡是一个写手,大学毕业凭码字赚钱,一次看电视时看到西藏羊卓雍错的画面,就像勾起了前世的乡愁,一定要去西藏,她从深圳出发,经过云南昆明,在这儿略作停留,然后就奔赴拉萨。另一个叫散兵(网名)的男孩子大学毕业在北京工作两年,过得不高兴,就辞职准备到上海谋职,想乘机去西藏玩一玩,他从上海出发,经青海入藏。冥冥之中是谁的召唤?两个人就这样相遇了,还有澳大利亚留学来旅游的海涛等几个朋友,相约一起去看羊卓雍错、纳木错,去拜访色拉寺、大昭寺、布达拉宫,去看天葬,他们心灵经受了佛教的洗礼,变得简单、纯洁,摩卡与散兵两个人在7天的相处中渐渐走近、相爱、盟誓,确定回去后就到一个城市工作,争取一起生活。可是就在最后一天,散兵去拍那个骷髅墙,然后他们遭遇了车祸,汽车滑下40多米的山涧,摩卡经抢救活过来,腿严重伤残,散兵却死了,然后是摩卡刻骨的伤痛,无法遗忘,历尽千辛万苦去贵阳拜散兵的墓。故事很简单,但是很感人。有些人就是这样,就像摩卡,她们的感觉异常敏锐,她们的内心无比丰富,她们的感情总是那么激烈,7天的爱情,就可以生死相随,就可以爱到骨子里。摩卡所描述的这种感觉这种体会非常真挚,她和散兵就是前世的那一对,他们在冥冥中总在寻找对方,找不到就无法安定的生活。小说之所以动人,不仅在于文字的优美,更在于她描绘了人世间最真挚的情,爱情、友情、亲情,都那么炽热。谁说这是个物质的社会?谁说这个社会人越来越冷漠?摩卡遇难了,见过面没见过面的网友开始救助,找人、捐钱、网上留言、联系家人,有的还亲自跑到西藏去,散兵死了,朋友设了网上灵堂,就凭这个摩卡找到了散兵的家人,这是网友啊,连真名实姓都不知道;还有摩卡的家人、亲戚朋友不遗余力的救助,真的好感人。印象最深的还有作者对西藏这片神奇、神秘的圣土的描述,让我们见识了一个神秘的佛国世界。

小说文字流畅优美,经典句多多,既有布达拉宫是宫殿,大昭寺是庙宇,色拉寺则是学院。、西藏人拜佛跟我们的目的是不同的,他们从不为自己的名利富贵祈祷,而是希望神佛能饶恕自身的罪孽,祈祷大地苍穹的美好和万物众生的安康。这样的经典归纳,也有男人的心是跟着脚步走的,脚步到了哪里就在哪里安了家。而女人的心是跟着爱走的,爱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与君虽是初相识,恍惚却似故人来。、其实我总是觉得人一旦离开了家乡就像掉了的牙齿,再装回去时已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从此过客不是过客,故乡不是故乡,在深圳三年来我最想过的是一种稳定的,可以沉淀下来的生活,找个真心相爱的人一起努力,他忙他的事业,我写我的小说,每年在他休假时我们相伴同游,去一些特别的地方,看山,看水,看风景、你的以前我没有赶上,但我希望你的今后有我相伴。、生命中爱的意志比生命的受伤更有力量,当生命受伤时,我可以选择用爱的支撑活下去,可是如果我的生命和爱都受伤呢,那支撑我的又是什么,我不是愚顿的人,却想不明白、天空中还有一种云,是缠绵交织在一起的,一眼望去看不到边,而这样的云,就是我的思念、时间如水一般从指尖流走,老去了年轻的容颜,爱情和思念就像皱纹一样越来越深,然而沧海桑田,谁又能完整重现昨日之恋,你我之间是挽不回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去哪里都有往返票,而死亡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回来的生命之旅。、爱与恨总要有个理由,总要有个极限,而当有一天最爱的人死去时,我竟然会天真的想,原来这世上最珍贵,最奢侈的不是爱情,是生命。所以我说,如果你活着,我宁愿选择从未有遇见过你,那样就还有机会祝福你的健康与快乐,我也曾幻想用身体的残疾去换取你生命的延续,可这世上没有第八号当铺,命运的掠夺和给予,除了接受,我已别无选择。这样经典优美的文字,还有柏拉图《对话录》中的那段假设:原来的人都是两面性,自从上帝把人一劈为二,所有的这一半都在苍茫人世上寻找另一半,爱情,就是我们不停寻找着失去了的那另一半自己。、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名诗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这样经典名句的引用,我觉得在这儿特别恰当,让人感受特别深刻。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名才女,有一种三毛的味道。喜欢这样的才女。

记得第一次听乌兰托娅的《我要去西藏》这首歌时,我就产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仿佛前世的缘的那种感觉,佛光穿过无边的苍凉,有一个声音幸福安详,我要去西藏,我要去西藏,仰望生死两茫茫就是那样一种特别的感觉。我要去西藏,我这一生不管怎样我都要去一次西藏才行。我能够体会摩卡的感情。

【篇八:《情断西藏》读后感】

看《情断西藏》这本书以前,朋友说这是真实的故事,内容讲得也很简单,就是在短短的七天之内,两个从大城市来的陌生男女一见钟情,正打算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却因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而造成终身的遗憾。作者是天涯社区的一个版主,在网络的支持下,作者获得了其他网友的帮助,并在众多网友的关心和支持下康复了。

看过以后,感觉象看一部电影,因为情节实在太出人意料,却又在意料之中。也许上天就是这么爱开玩笑,才让你感觉到丝丝的甜意,却转眼你让你尝到刻骨的痛苦,让我们不得不感叹造物弄人。

就这本书而言,我觉得文学创作方面来是比较平淡无奇的,感觉仿佛是一部旅游指南再加上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文章中多次出现了对景点的介绍,给人感觉有凑字数的嫌疑,但是考虑到作者能在悲痛中写出这样一个作品已属不易,而且就内容来说,可读性还是比较强的。

有网友在读后感中谈到,只有在西藏这样一个纯洁的地方才会发生这样纯洁的爱情,让我感触颇多。

不知道是不是我们对这个世界太失望,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中,似乎什么都可以用金钱来买到,以至于大家对任何事物,包括自己都产生了怀疑,这个世界在金钱的影响下,已经变得越来越不纯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也许连寻找真爱都要去到西藏这样一个地方去,仿佛在这样一个纯洁的地方才会产生刻骨铭心的真爱。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似乎也是基于某种利益上的需求,而失去了彼此之间最基本的信任。与其说这是社会的可悲,不如说这是人类自身(尤其是中国人)的可悲,因为这都是我们人类造成今天的结局。

但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网友们在这个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这是人类真情的自我流露,也让我们觉得在钢筋水泥之中还有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干枯的心灵,也许我们现在还麻木不仁,但是我们终将会觉醒,因为我们始终相信每个人的良知与爱,才是真正支撑起这个社会的支柱。

真正的爱情,不是在乎于产生的地方是否纯洁,而是在乎于你是否有一颗纯洁的心。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一)

王雨晴

早就听过无数人推荐这本书,一直想找个安静的午后细细品读。之前读《我们仨》时,就体会到了杨绛先生文字的力量,文中以隐喻的手法写"我"与家人的离别过程,虽不着一字,却字字流露着老先生心中的思念和痛苦,全篇朴实的叙述中都饱含着浓浓的亲情。那么在她96岁的高龄时,又道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呢?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

杨绛先生摆脱世俗成见,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一步一步探索人生的真谛——一是人生的价值,二是灵魂的去向,前者指向生,后者指向死。我们读下去便知道,其实这两个问题是密不可分的。

随后杨先生提出了"灵性良心"的概念。其中,"灵性"是识别是非、善恶、美丑等道德标准的本能,"良心"是遵守上述道德标准为人行事的道德心。她认为,"灵性良心"是人的本性中固有的良知良能。"食色性也"则是人的肉体本能,智力和感情也属于肉体本能。佛家所谓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六大罪恶,都植根于人的血肉之躯。灵性良心与肉体则是相互对立的两方,肉体总有无尽的欲念,而灵性良心总在克制着"我"的纵欲放肆。修身就是清欲,超越小我,顺从灵性良心的指导。在人这个复杂的矛盾体上,灵与肉的斗争实时都在,贯穿着人的一生。

那么我们的灵魂又偏向哪面呢?灵魂虽带个灵字,却始终附于肉体之上,与肉体一同感受,一同欲念,一同放纵。所以灵魂实则在肉体一面。"感情是很难控制的,人是很可怜的。"我们的灵魂一生都在这两方中间飘摆不定。

"我们如果反思一生的经历,都是当时处境使然,不由自主。但是关键时刻,做主的还是自己。算命的把"命造"比作船,把"运途"比作河,船只能在河里走。但"命造"里,还有"命主"呢?如果船要搁浅或倾覆的时候,船里还有个"我"在做主,也可说是这人的个性做主。这就是所谓个性决定命运了。"

毫无疑问,人的灵魂需要通过肉体这个媒介来历练,锻炼的成绩只属于灵魂上;灵魂接受或不接受锻炼,就有不同程度的成绩或罪孽;人死之后,肉体没有了,但灵魂仍在,锻炼或不锻炼的结果也就仍在。所以她说:"只有相信灵魂不灭,才能对人生有合理的价值观,相信灵魂不灭,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

杨先生问得好:"‘真、善、美’看得见吗?摸得着吗?看不见、摸不着的,不是只能心里明白吗?信念是看不见的,只能领悟。"我们的问题正在于太"唯物"了,只承认物质现实,不相信精神价值,于是把信仰视为迷信。而杨绛先生所求教的那些来自社会各界的"聪明的年轻人"对精神信仰都抱着不思、不信乃至不屑的态度。杨先生说:"什么都不信,就保证不迷吗?"

杨绛先生没有被普遍浮躁的风气蒙蔽双眼,而是努力拨开迷云,坚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身体切实的去体会。杨绛老先生在96岁的高龄下,将她毕生的感悟总结于此,这已经过时了吗?非但没有,而且比当下的年轻人看的更加清楚透彻啊!我们这个时代确实存在种种问题,最大的问题正是信仰的缺失。孔子尚且感慨:"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如果人没有信仰,又何谈修身呢?

书后的注释也极具特色,它不像其他书那样精短,几乎每篇都是一段尘封的往事,也正是对正文部分人生思考的鲜活例证。辑零碎而显真知,文丛取名"碎金"正是此意。

杨绛先生不如钱先生下笔即用典故,写文章也罢,读书也罢,总是贴身贴肉地去感觉。我总惭愧自己理论知识不够,不能上纲上线地分析作品只能说感觉,试体温。读了杨绛先生后才觉得,这样做也未尝不可。比如杨绛先生书后的《论语》趣,让曾经对古文敬而远之的我都忍不住想去好好拜读一遍《论语》——孔子最偏宠的子路如何"野哉"?孔子又为何训斥宰与"朽木不可雕也"?

周国平说:她的心态和文字依然平和,平和中却有一种令人钦佩的勇敢和敏锐。她如此诚实,以至于经常得不出确定的结论,却得到了可靠的真理。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倘若能够像杨先生这样读书做人,做一枚恬淡的知识分子,我辈这么妄望一下,可否?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二)

第二次读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感触颇多。

第一次读它还是2014年冬天,真没想到时间过的真快,去年一年就这么哗啦过去了,完全没有什么浓墨重彩。看来还是得多多记录,多多做些有挑战的事情,才能让记忆更加刻骨铭心一些。

这本书记录了杨绛对人生一些抽象问题的思考。比如神和鬼的问题、人是否有灵魂、人的本性是善是恶、人活着的价值是什么……作为90多岁(当时写书时候)高龄的知识女性来说,每天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加之她和钱钟书的性情都是偏向于喜静,好读书,思考这些形而上的问题是最自然不过的。

可以看出,钱钟书和女儿离去后,杨绛也随时准备着『回家』。她想得很多,想到死了穿什么衣服去天堂,以什么容貌去见爹妈、钱先生和女儿。她做了种种假设, 如果是以现在的样子去见他们,肯定是爹妈不认识她,因为她太老。如果是以十几岁的样子去呢,钱先生和女儿又不认识她。哈哈。真有趣儿。

她喜欢《论语》,书中在阐述观点时,引述了大量《论语》里面的语句。她读《论语》读出了个性的形象。

比如孔子最爱弟子中的子路,并把每一个弟子的特点都能分析出来;她还对孔子的夫人特别感兴趣,因为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不语 ,寝不言』等言辞,可以看出他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极高,那这背后服务他的是谁呢?可不就是夫人么?由此推断,孔子夫妇肯定感情甚好。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番猜想。

多少人从小背《论语》,恐怕并没有这么有趣的思考,只是力求知道文言文的意思,已算不错。还会去考虑作者背后的事情么?不会。

杨先生又教会我们读经典的一招了,就是把书读活了,要放开大脑去大胆地想象。记得在大三上古代文学课时,一位年轻的男老师讲古诗词时会大胆想象,描绘一些场景,又会延展出相关典故及文化背景,这就显得既有趣又有学问,所以,比其他课程,逃课的人少多了。

杨绛先生从小有个温暖高知的家庭,父母的感情甚好,家庭温馨,也为日后她和钱钟书的良好感情做了示范。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她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姊妹众多,关系亲密,相处和谐。 她在家能很好地照顾钱钟书和阿圆,他俩跟她叫娘,这在《我们仨》里也有体现,羡慕!

她的脑子真好使,好多事儿记得门儿清,文章中详细记载了哪一年哪一天,发生了什么事儿。想必平时有做日记的缘故吧。这让我想起《瓦尔登湖》的作者,清楚地记载了每年湖面雪融化的日子,融化时长等信息。这也是作家们共有的特性吧。

作家们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善于观察,他们用大量的时间来发呆,观察一些在我们看来特别无聊或者根本不值得注意的事儿,比如杨先生写的《记比邻双鹊》一文,写自家窗前的喜鹊如何建巢、何时同居、baby何时出生、暴风雨侵袭巢穴、baby 死亡等事情,从头至尾,她都了如纸张。

要换作是我这种凡人,断然不会把时间花在这件事情上,因为一来觉得不值,有这时间,蛮可以看点『有用』的有望转换成钱的东西。二来根本没有这种闲情逸致。

看来我们这些普通人也需要时不时从频繁刷朋友圈的状态中抬起头来,或是走出看新闻、打游戏、写方案的格子,去看看蓝天白云、观察观察小生灵们的生活。想必是件趣事。

记得著名女导演王潮歌曾这样批评过这个焦虑的时代,这些焦虑的年轻人:

『我们牺牲了所有生活的乐趣,牺牲了年轻,去追求那一个个理想。我们有太多不满意,对自己不满意,对长相不满意,时间流失就不再来,我们全耽误在奋斗途中了。我们被理想所诱惑,嫌自己不够刻苦,春夏秋冬,活生生的生命对草的香味、云彩流动速度无感。』

或许我们真的是太忙碌了……春天来了,让我们收拾好行装,从容出发吧。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三)

骆兆楠

《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女士在96岁高龄之时著作,其首次坦诚自己对于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根本问题的思考。花了一天的时间读完这本《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对杨绛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有了更多的钦佩。

首先,该书是在杨绛先生96岁时写成,也许很多人在这个年纪,已经病卧于床,无心学术,抑或是早已命归西天,去了另一个世界。可又正是这个年纪,正是走到人生边上的时候,对人生的感慨也是最多的,杨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下这一本书。

人活在世上的价值到底有什么?杨先生在书中不止一次的思考这个问题。杨先生在书的一开头就提到了死的问题,按着中国的抑或是世界其他地方的传统,说死都是不好的,可不提不代表不用面对。人类惧怕死亡,是普遍的规律,所以有很多淡化死亡的说法,有说去往天堂的,有说去往西天的,但天堂和西天在如今的科学下不都不复存在了吗?

对于人生一世到底有何价值,杨绛先生提出,重要的不是一个人在他或她的一生中作出了多大贡献,而是本身身为人、身为万物之灵这件事就很重要。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真正价值所在,才不会因建功立业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默默无闻而自怨自艾。

书中也提到了对善恶的思考,性善和性恶,两个矛盾的方面,一直被人所争论。现在或许大都相信性恶论,于是出现各种各样的"信任危机",就拿我们来说,好逸恶劳就是我们经常表现出来的恶。不到最后关头绝不完成任务甚至到了最后关头也完不成,这种现象叫"懒癌",在多少人身上,懒癌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杨先生在书中则是从人的本性出发,提出人的灵性良心是主宰着人之善恶的关键。灵性良心占上风,人们就可克制住小我,控制住贪逸的本性,灵性良心被弃置,那这个人的良心也就输了,内心的欲望膨胀,往往变成极恶之人诸如希特勒,墨索里尼之类。本性是好的,才改的好,本性就是恶的,怎样也变不回好的,这也是我自己认同的。

我庆幸我还走在人生的中央,很多问题可以从现在开始重新思考。我也相信我们的本性是好的,是可以改过来的,是可以变勤奋的。

点评:一本书,一个话题,一点收获,足矣。

读后感《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读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就刊物1000字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