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生命的诗篇》有感600字。

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读《生命的诗篇》有感600字,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最近,我利用业余时间品读了《生命的诗篇》这本纪实小说,书的封面印着一个只有半截身体的男孩子,在平坦的绿茵场上,用双手撑着地面,向人们微笑着。最初目睹封面时,我竟然惊呆了,不敢相信眼前见到的一切。

这人是谁?他的腿跑哪去了呢?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的扉页:一行小字映入眼帘——“不依赖别人才是真正的自由”。

我一页一页地翻着,读着,完全被书中的情节吸引了。原来这个男孩是美国的儿童肯尼,他才十岁,他的出生很不幸,两次手术,双腿就因畸形而全部被锯掉了,可怜的肯尼只能以手代足,和正常的小孩子一起玩耍嬉戏,加上他的视平线只有狗的眼睛那么高。“他可怎么活呀!”一种强烈的同情感使我紧紧地捧着书,我一边读,一边掩卷沉思:小肯尼正一步一步,两只手艰难地交替前行,手掌磨破了皮,可是他的身影越来越高大。他不把自己当作残废人,从不自命特殊,也不自暴自弃,而是充满了自信,鼓足了勇气,他热情活泼,靠双手走路,活泼得像只可爱的小鸭子,他一直在努力地追求生活,从不求助别人,他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微笑着面对生活!想到这里,我被他的自信与勇敢震撼了。

慢慢地,我仰起头,脑海中产生了很多疑问:他为什么那么坚强?那么自信?现实生活中有的正常人居然有厌世轻生的行为。原来,他的身边有爱他的爸爸、妈妈、姐姐以及其他孩子们和老街坊们。他们为他造就了爱的环境,所以他才能快乐地、自由地纵情驰骋。他简直不像个残疾儿童,甚至比许多健康的人更加热爱生活,更会生活。

小肯尼不满足于生活上能够自理,他还要追求和别人同样的快乐。于是,他和正常人一样参加活动。他坐在滑板上,飞快地驶着,比常人还滑得快呢!我不由得想起自己读三年级时,每次上体育课,老师让我们跳短绳,我只能跳七十多个,同学们笑话我,我只好跳一次就不再跳第二次,所以练习跳绳的时间就很少,因此长进也不大。我越想越难为情。望着肯尼那自信的眼光,情不自禁地说:“肯尼,你太了不起了!”

我用了短短的两天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深深地被肯尼的动人事迹感动了,不,是被他那充满自信的勇气感动了。即使在严冬时节,只要拥有一颗火红的炽热坚强的心,就一定能融化冰雪,驱走严寒。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读《生命诗篇》有感400字


生命是缤纷绚烂的,多彩的生命构成了地球这一幅美丽的画卷。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用尽了他一生的心血,写成了名动世界的《昆虫记》。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昆虫学,作为一种学科,用《生命诗篇》中的话来说,就是“研究的结果往往是一串串枯燥的数字、表格、曲线,一串串艰涩的术语、法则、概念。”但是,法布尔却不是这样,他用生动的文字、语言,勾勒出一个个性格鲜明的昆虫形象。

许多学家研究昆虫,不是解剖就是肢解,一个好好的生命就这样凋谢,他们将昆虫看做实验对象;法布尔从不伤害昆虫,观察完了就放回大自然,昆虫是法布尔的朋友。法布尔通过细心观察,了解了昆虫的习性,《昆虫记》一书让人们眼中的昆虫不再是低劣肮脏的冷血动物,而是一群可爱的小动物。

《生命诗篇》赞颂了《昆虫记》的伟大,《生命诗篇》又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同的《昆虫记》。生命是伟大的,生命是缤纷的。《昆虫记》不仅仅介绍了昆虫,它还讲述了生命的光芒。

读《生命的诗篇》有感650字


在平坦的绿茵场上,一帮孩子在踢球,沉浸在欢乐中。然而,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个金色头发的少年站在那里,不!不是站!他用双手支撑着地面,他没有腿,是一个残疾人。但,他并没有为自己是个残疾人而感到自卑,他和其他孩子一样,露出洁白的牙齿,送给大家灿烂洁白的笑容--这就是《生命的诗篇的封面》。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名叫肯尼的美国儿童。他出生不久,双腿就因畸形而全部被锯掉了,可怜的肯尼只能以手代足,而且视线只有狗的眼睛那么高,他接受了几次化疗,也并未痊愈。在生活中,因为残疾,他必须忍受来自各方面的不便与嘲笑,每次上学的路上都能听见背后的窃窃私语。我替他感到命运的不公平,为什么这样残忍的事情会降临到他的身上呢?但令我吃惊的是,这个小男孩并没有彷徨,也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平,而是用毅力支撑起了生命的脊梁。他也渴望自己是个正常人,和其他孩子一样玩游戏,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面对命运的不公,他并没有自卑和气馁,他用他那坚强的心灵来安慰自己,使自己勇敢地“站”了起来。

我今年十三岁了,和他比起来,我却是如此的渺小。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生活中遇到小小的不如意就开始怨天尤人。记得上星期回到家里,父母不在家,我自己饿的不行,却连饭都不会做,回来还因为此事和父母大吵了一顿。想想自己以前的种种,我真是又羞愧又自责,与肯尼比起来,我是多么的无能啊。

在这个小男孩身上,我不仅看到了他顽强的生命力,还看到了他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希望”是支撑我们生活的韧力,是推动我们人生前行的动力。人生的旅途中并不可能一帆风顺,逆境、失意经常会伴随我们。但人性的光辉往往在不如意中才会显示出来。所以我们要鼓起勇气,向前出发。

“不依赖别人才是真正的自由”,我要让这句话埋藏在我的心底,让它萌生,让它陪我一起成长,也让它成为我成长的一个动力。

读《诗篇导读》有感:生命如诗


生命如诗

——读《诗篇导读》有感

林超群

岳清华博士是我就读于福建神学院时的老师,是我文字事奉的启蒙者,他的《诗篇导读》一书由中国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读毕岳博士的大作,我惊奇在中国竟然有如此佳美、厚重的作品问世。在此,我要分享一些我读《诗篇导读》的感想。

据我所知,中文版的《诗篇》的注释书、灵修书为数不多,质量不高。而岳博士的《诗篇导读》却是超然的作品。为何我敢如此大胆说呢?

首先,是因书的格式与学术含量:《诗篇》共有一百五十篇(当然他并没有每篇都解读),岳博士详细解读了每一首诗歌,解读每首诗歌的布局都是同样的,分别是:先提出该篇的金句即最重要的一节经文;然后是该首诗的作者、写作背景;接着提出分段并详细解读其内容;最后是小结。《诗篇导读》的第一部分是《导论》,共有八大点: 一、众人喜爱重视诗篇, 二、诗篇的名称,三、诗篇的主题、内容及分卷,四、作者、创作年代、体裁,五、诗篇的标题及说明,六、诗篇中的神学思想,七、诗篇的地位和影响,八、希伯来诗歌与其他文明古国的旧存诗歌。这部分的内容,作者罗列了非常多宝贵的资料,也可见他在学术方面付出很大的努力。我在此举例说明,他在第八点“希伯来诗歌与其他文明古国的旧存诗歌”之中告诉我们,“让我们来看看中国诗歌与希伯来诗歌相异之处。1.主旨不同。前者以“人”为本,按本质而言,是人文主义……后者却是以神为本……2.性质不同。前者颇具自然性,从六朝起,不知不觉中又增添了道家思想……3.外形不同。所谓外形,是指诗句的长短……4.流源不同……5.义之不同。前者以诗经为基础,含有六义;后者以旧约圣经为基础,含有八义。中国诗歌的六义,就是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用以区别诗之质(内容),赋、比、兴用于辩别诗之体(方法)。希伯来诗歌有八义,就是:①在内容方面,除了上述中国诗歌原有的风、雅、颂之外,还加上 “赞美神”…… ②在方法方面,除了赋、比、兴之外,还加上“灵”……6.对象不同。①中国诗歌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诗篇中大卫诗篇却全然不同,完全洋溢着乐观、勇敢和幸福的感情。②一般诗“以大自然为中心”。世人写了不少描写风花雪月等自然景物的诗……多数仍然避免不了彷徨和悲哀的色彩……③以他人为中心。世间不少赞扬伟人的诗……既然没有神,当然没有指望……”我相信这些学术文字能够给有志研究《诗篇》的人助了一臂之力,也使人对《诗篇》有了一定的了解。每篇诗篇的经句不但把本篇的精华告诉我们,甚至直接把本篇的中心思想突显出来。每篇诗篇的作者、写作背景使我们对诗篇的有关信息有了了解,这对正确解经奠定了基础。提出分段,使我们对经文的大纲有了正确的划分,这样有利对主题的理解。详细解读其内容,让我们对经文发内容有了丰富的理解,也看见诗人的内心世界的丰富、生活中的丰富色彩和属灵生命的丰富多彩。小结,有一锤定音的效果,使我们读了该诗篇,有了很好的一个结论。

其二,是因为书的内容充实,与实际关联:我们对《圣经》应有的态度就是要把他“吃透”,岳博士对《诗篇》的解读,让我们看见他自己已经把《诗篇》“吃透透”了,有利于读者对《诗篇》有深度的认知和指引。大多的释经书注重的是学术的分析而忽略属灵的造诣。岳博士不是如此行的,他在注重学术研究探讨的同时也非常注重神的话语对属神的人的造就。他在介绍《诗篇23篇》的背景时就提出这诗篇受欢迎的原因:“许多人喜欢这首诗,为什么?①适合任何人诵读,是人人之诗,可以从中深深领悟人生奥秘,觉得人生在主看顾之下甜蜜。②适合每个时期:孩童刚会听话,妈妈可以念给他听;成长结婚,牧师主持婚礼时的劝勉祝福;晚年,弥留病榻之际,可读,安然经过死荫的幽谷,并大有盼望等候,“永远住在耶和华的殿中”,时刻来到。③适合任何境遇:健康,乐上加乐;疾病,苦中生乐;事业成功,谦卑感恩;失败,重振雄风。百读不厌,每次扣人心弦,所产生的感动,总是积极的。④更重要的是:见证神是活的,且活在我们的生活中”。神的话本就是如此生活化的,贴近生命、贴近生活。神的话不是空洞的,诗篇不但与诗人有关,也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岳博士指出,“诗篇充分表达诗人在各种遭遇中内心的感受和对神敬爱、内在的品质和生命力。不管处于怎样复杂的环境,不管内心是忧伤或是安宁,是悲伤或喜乐,是失败或是胜利,是痛悔或是赞美,他们的每一次祷告和每一首诗歌,都唱出他们的心声……诗篇中所讲的,也是我们要讲,无论我们的处境如何,必会发现诗篇有如度身订造的一样……诗篇第1篇就给人指出有两条生命的路可供选择:或是顺服神的道,或是背逆、灭亡的路。诗篇最后一篇即第150篇指出:一个有智慧和信心的人走到生命的尽头,他会清楚地明白,神的道路是一条正路……当你选择了你所走的路,你也必然会向神献上一曲赞美的诗篇!事实证明,诗篇能够跨越时空,在全人类中引起许多共鸣……”《诗篇》跟我们生命和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也给予我们很多宝贵实用的指引。《诗篇导读》的内容贵在真实、实际,使人简易就可有所得着。

其三,是因为书中的内容充满生命信息:信耶稣,得永生,基督徒贵在得永远的生命和神的生命,我们的生命不再是肉体的生命,而是因为信耶稣而得到的属灵的生命。属灵的生命就有属灵生活,属灵生活就是属灵的经历。岳博士说:“作者在诗篇一开始便颂扬敬虔的人,就是那顺服神、不听那些怀疑和嘲弄他话的人。要知道,朋友和同事常常在不知不觉间对我们有深远的影响。假若我们坚持与那些藐视神的人保持友谊,我们可能会陷入罪中,渐渐对神的旨意麻木,这种态度其实就是藐视神。所以我们要听神的话,不要听人的话……恶人、罪人、亵慢人的影响会使我们与神喜乐的光辉分隔,正如一片黑云使我们与喜乐的朝阳分隔了一样。然而世人希望得福,非但要有消极的禁戒,而且要有积极的追求”。基督徒很多时候给人的印象是负面的、消极,非常灰色地守着什么不该说、什么不该做,事实上,我们除了避免步入灰色地带,也应该非常阳光地追求真、善、美,积极努力地活出属神的生命的色彩。岳博士在讲解诗篇94篇12-15节的经文时,他指出“受苦得福”:在此之前论恶人,现则转论义人。1. 诗人信任神的公义,使他恢复信念:他知道义人受苦,是神的管教,而管教出乎神的爱。神不会丢弃他的百姓,他们在遭难的日子里,必享平安,只有恶人想害别人,必陷在自己所挖的坑中。神不仅责管,也加以教导。所以诗人在领悟了神的启示之后,喜不自禁地说:耶和华啊!你所管教,用律法所教训的人,是有福的。2.基督徒的生活是艰难的,需要放弃一切危害我们与神关系的事物,忍耐地奔跑,并藉着圣灵的能力对抗罪恶。要成功地过这种生活,我们必须仰望耶稣。若我们的目光偏离主,只看到自己或四周的环境,便会失足跌倒。我们应当为主奔跑,而不是为自己,所以必须时常仰望他。圣经说:“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来12:11)。生命需要磨练,生活需要经历,但这两者都跟“受苦”有关。人生难免有风浪,但我们要知道风浪的起因,并如何靠主胜过风浪。《诗篇》有很多这方面的教导,《诗篇导读》也给我们更直接的教示,《诗篇导读》本来就是一本生命造就之书。

从诗中可以读出生命,生命也如诗。岳博士的作品如诗,生命也如诗,诗是雅的,也是博的,生命应当有“雅”之质,也有“博”之量。《诗篇导读》将给每一位读者带来生命丰盛的祝福!

(注:本文曾刊于《天风》,刊出时有删节)

生命的诗篇读后感


生命的诗篇读后感

在平坦的绿茵场上,一个金发少年向人们微笑着。但令人吃惊的是,他用双臂撑着地面他没有脚(腿)!这是小说《生命的诗篇》的封面。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时,我就被深深地震撼了。我用微微颤抖的手翻开了第一页,一行小字映入眼帘不依赖别人才是真正的自由。

书一页一页的翻过去,我低头看着,完全被书中的情节吸引了。文中主人公肯尼和我是同龄人14岁的美国少年。他的降生是不幸的,两次手术后刚满一周岁的肯尼便失去了腹部以下的身体,成了半个人。所以认识他的人都认为他不会活下来了,但身残志坚的肯尼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以自己的灾际行动为世人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奇迹他顽强的活了下来。肯尼以臂代腿,以手带足,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不仅可以独立的正长生活,而且赢得了世人的敬重。因为它不仅是半个人,而且仅有14岁啊!

我掩卷深思,肯尼顽强不息,追求生活,他是前进在人生道路上的强者!他是个最平凡的人,那身影越来越大,矗立在天宇间。不知何时,我的眼睛模糊了。透过眼帘,我又隐约看到了那行小字不依赖别人才是真正的自由!它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明了。或许命运对肯尼是不公的,但肯尼却给了命运一份最完美的答卷。想到这里,我的心被一种巨大的力量震撼了仿佛肯尼就在我身边。

慢慢地,我从树叶中抬起头来,心中的激情仍在荡漾,我的脑海中出现了许多问号:肯尼作为一个残疾人,都可以要求自己奋发进取,不依赖别人,而我们许多四肢健全、头脑发达的健康人还不如肯尼?答案就在我们身上,因为我们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

我抚摸着生命的诗篇这几个字,狠狠的擦去了泪水,这泪水太渺小了!

《生命诗篇》读后感


《生命诗篇》读后感

今天读到了当代文学评论家鲁枢元的《生命诗篇》英文,《昆虫记》一书与法布尔的形象变得更加崇高。

文章开头便对法布尔进行了一番夸奖,说这是奇迹的奇迹,又举大段例子来佐证,确实令人心服口服。或许的确像作者所说,昆虫,听起来似乎是一个过于学文化的名词,不是每个人都像我这样热爱昆虫的,是《昆虫记》这一本通俗易懂的书,让大众真正了解昆虫了罢。

借用鲁迅先生和达尔文对法布尔的评价,和两次法布尔热,证明了《昆虫记》的伟大,而法布尔与学院派科学权威的斗争,却让我由衷的敬佩他的精神。

的确,如作者所说,法布尔拥有一切昆虫身上所体现的优秀品质,这让法布尔不仅是一个学者,更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人物了吧!

不管怎样,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都是值得赞赏的。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读《生命的诗篇》有感6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