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百善孝为先读后感800字

百善孝为先读后感800字

论语读后感400字:百善孝为先。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其实最好的阅读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论语读后感400字:百善孝为先,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翻开《论语》,古人思想的精华就好似悠悠的花香,沁人心脾,在我的脑海里埋藏,把我的心灵净化。

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中最伟大的一种。的确,从古至今,从闻雷泣墓到哭竹生笋,再从卧冰求鲤到扼虎救父,这一个个孝义的故事无不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孝顺。

孔子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意思是:现在所谓的孝,只要养活爹娘就可以了。即使是狗和马,都能得到饲养。若不对父母多一些恭敬和爱戴,那养活爹娘和饲养狗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是啊,孝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是孝顺不仅仅是能养活父母,而是要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使他们得以安享晚年,此之为大孝。如果只是养活他们,别的就一切都不理,那与对待犬马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孝顺要真心对待自己的父母。

可如今,许多老人病死街头,无人理睬;被弃于养老院中,孤独终老;被迫以捡垃圾为生的事情时有发生,这难道就是孝顺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哪里去了呢?

我认为,一种从心底里真正孝顺的表现;它不是法律硬要要求的责任,而是每个人从心底里就明白的该负的责任!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名著读后感: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文明五千年传承的文化精髓所在,从远古到现在、从皇帝到平民孝都是中华民族所倡导的优良传统,自古就有父母尚不敬,何以敬天下的名言警句,孝也是社会考察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正所谓孝字老在上,子在下也就是老爱子,子敬老。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有父母及祖父母辈的百般呵护,沐浴在爱的春风中,我们有求必应,享受着丰裕的物质生活。可我们却不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不知钱财的来之不易,更不理解父辈的艰辛,无理取闹、盲目攀比是我们常犯的错误,从不在自己身上找毛病,都是怨在家长的无能上。所以被人们无奈地称之为小皇帝、小公主。我们天真、快乐地过着每一天的幸福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真是无忧无虑,这一切都是上天赐与的,风雨不动安如山。直到有一天的一个电视节目对我触动很大,从心底挖出了一个私字,理解了父母无私的爱,懂得了我们应如何回报、如何感恩。

那一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的颁奖晚会,里面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他们为了父亲母亲,宁愿抛弃自己的所有,甚至是学业!有的为了给父亲治病,推着大铁床带着父亲到上海去看病,有的代替妈妈跑这跑那去送票,还有的为了给母亲看病攒钱,去捡塑料瓶!他们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珍惜父母的爱,不要让父母伤心、失望了!

晚会中有一个人物最让人热泪盈眶,那就是邵帅。

邵帅一家以前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有一天,这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妈妈患了白血病,必须做骨髓移植手术!这个消息犹如一个惊雷在他头顶炸响。接着,医生们找遍了中华骨髓库和台湾骨髓库,都没有与妈妈相配的骨髓。这时出现了一线生机:邵帅舅舅的骨髓型号与妈妈相同!邵帅太高兴了,但高额的手术费用让这个家不能承受。他为了照顾妈妈,办了休学一年的手续,他为了攒钱,给妈妈治病的时候没有喝过一瓶汽水,没有买过一袋零食。但不幸还在不断降临,妈妈的病情还在不断恶化,舅舅回来已经来不及了,只能靠邵帅了。他想也没想,就决定把自己的骨髓献给妈妈。妈妈不同意,但他依然坚持。妈妈得救了!

邵帅,这个普普通通的十二岁男孩,为了妈妈,他倾尽所有。

像这样的少年还有很多,这些是他们的经典语录,让我们感受一下吧!

我应该救妈妈,我不救她,谁救她呢?我觉得是天经地义的!

邵帅

妈妈是我们内心最美的牵挂。

吴林香

在妈妈身边就是最大的幸福。

徐沁烨

我已经失去了一个爸爸,不能再失去一个妈妈了。

---龙花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让我们学习他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哪怕是为妈妈洗洗脚,为爸爸捶捶腰,都能使他们乐的合不拢嘴!父母为我们付出了所有,让我们用孝心回报他们吧!

曾记否,在雨里撑伞的,是妈妈,淋雨的,也是妈妈。

曾记否,用心开车的,是爸爸,在车里睡觉的,是我们。

曾记否,伤心时,哭的是我们,心痛的,是妈妈。

曾记否,失败时,痛苦的是我们,鼓励我们的,是爸爸。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百善孝为先》读后感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小男孩,他从小就在一棵大树旁玩,他特别喜欢这棵树,百善孝为先-小男孩和他的苹果树读后感。这是一棵大苹果树,长得很高,又漂亮,又有很多甜美的果子。这孩子天天围着树玩,有时候爬到树上摘果子吃,有时候在树底下睡觉,有时候他也拿着刀片、瓦片在树身上乱刻乱画。

这棵大树特别爱这个孩子,从来不埋怨他,就天天陪他玩。玩着玩着,孩子长大了。有一段时间他就不来了。大树很想他。过了很久他再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少年了。大树问孩子,你怎么不跟我玩了?孩子有点不耐烦,我已经长大了,不想跟你玩,我现在还要很多高级玩具,我还要念书,还要交学费呢!大树说,真对不起,你看我也变不出玩具,你可以把我所有的果子都摘去卖了,你就有玩具,就有学上了。这孩子一听就高兴了,把果子都摘了,欢欢喜喜的走了。就这样,他每年就是在摘果子的时候匆匆忙忙来,平时都没有时间来玩。等到他读书以后,又有很长时间不来了。

再过一些年,这孩子已经长成一个青年,他再来到树下的时候大树更老了。大树说,哎呀,你这么长时间不来,你愿意在这多玩会儿嘛?孩子说,我现在要成家立业了,我哪儿有心思玩啊!我连安家的房子都还没有呢,我也没钱盖房子啊!大树说,孩子,你千万不要不高兴,你把我所有的树枝都砍了吧,够你盖房子了。这孩子高兴起来了,把树枝砍了,就去成家了。这样又过了很多年,这孩子再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年人了。这棵树已经没有果子,没有树枝了。孩子还是不高兴,一个人心事重重的徘徊在树下。这孩子说,我现在长大了,念完书,也成家了,我得在世界上做大事。这世界上的海洋如此浩瀚,我要去远方,可我连只船都没有,我能去哪儿啊??大树说,孩子,你别着急!你把我这树干砍了你就可以做船了。

这孩子一听很高兴,把树干砍了,做了一条大船出海去了。又过了很多年,这棵大树只剩下一个快要枯死的树根了。这时候,这个孩子回来了。他的年纪也大了。他回到树身边的时候,大树跟他说,孩子啊,对不起,你看我现在没有果子给你吃了,也没有树干给你爬了,你就更不愿意在这边跟我玩了。这孩子跟大树说,其实我现在也老了,有果子我也啃不动了,有树干我也不能爬了,我从外面回来了,就是想这个树根守着歇一歇,我累了,我就是回来找你玩的。这个老树根听了很高兴,他又看见孩子小时候的样子了。这个故事,说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和我们自己的一生。我们都是在树下玩大的孩子。

我们每个人都体会过这样的一种成长,在父母身边长大,走向社会。但为什么人到最后才会归来呢?今天我们总是在说,孝敬是一种美德。但是,她不是一种本能。反过来,父母对孩子的爱,有人说过这是一种美德吗?没有,因为那近乎是一种本能!可是,当我们回到树根身边的时候,心里就已经有很多的遗憾了,有很多能做的事情我们已经错过了。然而,父母,却很少跟我们计较!这个故事听起来其实满残酷的!但儿女的一生,不就是从父母身上获得了那么多的东西嘛!父母付出的是他们生命中最宝贵的爱!为什么孝敬是一种要大力提倡的美德,而不是每一个人生命的本能呢?同样是血缘,为什么下行的爱如此自觉,如此浓烈,而上行的爱有时候却显得牵强呢?我鄙视那些虐待自己父母的人,强烈的鄙视!

百善孝为先_《论语》读后感800字


百善孝为先_《论语》读后感800字:

孝是我国自古以来最重要的道德规范,“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论语》中“孝”的论述,今日读来,仍觉微言大义,对社会有益,对家庭有益,而对于一个人的心灵,是一种净化,也是一种亮化。

记住父母的年纪:

做父母的,没有不记得儿女的生日的。可做儿女的,不知道父母生日的却大有人在。是否知道父母的年纪,不要简单地把它看作是一件小事。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意思是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记挂在心上,一方面因他们添寿而欣喜,另一方面又为他们的高寿而担心。”

这是孔子对一个孝顺子女应有心态的描绘:当看到父母一年比一年衰老时,喜的是父母健在,是儿女们的福气,因为父母长寿并享天伦之乐而高兴,就希望父母更长寿;可生命总是有限的,岁月总是无情的,随着光阴荏苒,岁月流逝,就为父母年高而担忧,惟恐深恩未报,孝心未尽,而时机过矣……

人生有许多痛是不可避免的,有一种痛更是让人难以忍受,而这种痛并不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流逝,那就是“子欲孝而母不在”。一位朋友曾这样回忆:母亲健在时,自己总是感觉日子还早,机会尚多;总是对自己说,等生活好些了,一定好好地孝敬母亲。

然而一场大病,母亲竟然去了。十余年来,每次想起母亲,心中总是遗憾、悔疚和伤感。每当母亲节到来,这种情绪就更加充满心灵。如果母亲能够生还,即使工作再忙,也一定要常去母亲身边坐坐;即使生活再窘迫,也要多给母亲一点零花钱。“子欲孝而母不在”,是一种无法解脱的、说都没处说的痛……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简简单单八个字,读来觉有千斤之重。看到父母年事已高,一方面感到高兴和自豪,但又胆颤心惊,对父母的衰老而恐惧,这是出于自然,也是出自孝子的良知。永远也不要觉得为时尚早,机会还多。记住父母的年纪,常回家看看。节假日,或是在父母生辰的时候,一束鲜花,一盒蛋糕,一个电话,一句“祝您健康长寿”,一顿合家团聚的家常饭,都是浓浓的亲情,都会给年迈的父母带去无限的喜悦和慰藉。作者:韩志亮

优秀读后感: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孝是什么?是儿女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每一个人都心存孝敬,可又有多少人尽了自己的孝心呢?

其实做有孝心的儿女并不难,只看你有没有这份孝心。也许是一件华丽的皮草,也许是一件普通的外衣;也许是一桌丰盛的酒席,也许是一桌家常便饭;也许是一栋豪宅,也许是一间平房。可它们在孝心的天秤上是等值的。古时候无论是人主、人臣、还是士民,都是很有孝心的。《孝行览?孝行》中说:务本莫贵于孝。人主孝,则名章荣,下服听,天下誉。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临难死。士民孝,则耕耘疾,守战固,不罢北。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纪也。是啊,确定做人的根本,没有比孝道更重要的了。

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子女长大成人,为事业拼搏,为名利奋斗,功成名就,衣锦还乡时,面对的却是父母的一方坟墓。这人间悲剧不知何能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请不要等到功成名就时再尽孝心,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尽你一份孝心吧!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孝顺父母呢?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用最好的成绩回报他们,还要听从他们的教诲,更要学会关心他们,就像他们关心我们一样。开门时的一句问候,疲惫时的一杯白水,冲突时的一次退让就会让父母心满意足。

不要忘记时间的流逝,不要忘记生命的不堪一击,更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抓紧时间吧,抓紧你每一刻可以尽孝的时间吧,时间是不会等待你的。

听《百善孝为先》有感600字


“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中, “孝”是善良心性、高尚道德养成的活水源头。2012年4月27日下午,由爱心企业家、社会义工组成的“儒林国学公益演讲团”为我们作了精彩的演讲。

演讲过程中,讲师张亚栋老师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事例,用简朴的语言,从爱惜自己,孝敬父母,感恩老师,忠于祖国等方面向大家讲述了孝道的内涵,一篇篇感人的事迹、一张张生动的ppT、一段段催泪的视频,让我们无不深有感触。

是谁生了我们?是谁养了我们?是谁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是谁隐忍着心痛来责罚我们、教我们做人?――是我们的父母!

大家都知道母亲十月怀胎十分辛苦,可是母亲把我们生下来,还得忍受多大的痛苦呢?这你可曾想过?

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中国航天飞行史上,将有女航天员浓墨重彩的一笔了。神九飞船确定将搭载女航天员。此次挑选出来的两个“神女”,有一个共同点:她们一律经历过自然分娩的痛苦。

为什么要把经历过自然分娩的阵痛列进挑选条件中?据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徐先荣教授介绍,阵痛会增强女性的抗压能力,意志能力更坚定。为无数个产妇接过生,见识过各类阵痛的武警重庆总医院妇产科主任王柳艳,说到这种痛时,她形容说:“这种痛其实可能类似于肠绞痛之类的疼痛,有的产妇形容为割肉一样的痛,有的形容不出来,直喊痛得要死。即便换作任何一个大男人来,也会痛得哀嚎不已,大汗淋漓。”在医学疼痛指数中,分娩疼痛仅次于烧灼伤痛,位居第二位,而这种痛到底会痛多久,王柳艳说,有的产妇可能会痛上一天,有的要痛上两天,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产妇都不知道自己会痛多久才能生下孩子。

自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有了生命的牵挂。不厌其烦地教我们牙牙学语、蹒跚走路、系鞋带、刷牙、拿筷子、穿衣服……马克思说:“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最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的意向!”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尽自己的一份孝心!作为学生的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还要听从他们的教诲,更要学会关心他们,就像他们关心我们一样。开门时轻轻的一声问候,疲惫时一杯暖暖的热茶,冲突时一次温情的退让……孝就在这里。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论语读后感400字:百善孝为先”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百善孝为先读后感8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