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在我现在读后感
祖国在我现在读后感 终身成长读后感1000字 2019-09-21
在读书中成长 (1000字)。
昨晚我很迟才睡,所以一直中午还在呼呼大睡,都什么时候了,还在睡觉。快起来看书。妈妈大声叫道中醒过来,拖拖拉拉地穿衣服,刷好牙,洗好脸,向书桌走去。
我到了书桌,随便拿起一本书看了起来。我一定会回来的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妹妹在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呀,我忍不住跑过去看了一下。呵呵,灰太狼真搞笑呀!我被喜羊羊与灰太狼故事深深吸引住了,完全忘了看书的这件事。小奕,快去看书,要不然上学的时候知识早忘记了妈妈说。哦!我无奈地向书桌走去,继续看书。
我这本书看一下,又拿起另一本书看一下。突然,一本书吸引了我的眼球。这本书叫《木偶奇遇记》,是姐姐借我看的,我到现在都没看过,都不知道内容是什么,我翻看这本书,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这本书是意大利着名的作家卡尔洛科洛迪的一部优秀的童话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匹诺曹,匹诺曹向很多孩子一样:天真无邪,头脑简单,没有耐心,好奇心强,缺乏主见,没有恒心,经不住诱惑,同时又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调皮,懒惰,贪玩,爱说谎正是因为这样他才有了一番曲折的成长经历:他为了看戏,不惜卖掉课本;回家路上,由于贪心,上了狐狸和猫的当;他去找法官告状,结果被关进了监狱。出狱后,他被迫当了看家狗;他重获自由后,一心想成为用功读书的好孩子,可经不起诱惑。在坏同学的诱惑下,他来到玩具国享乐,却不幸变成一头驴子。最后,他在鲨鱼腹中与爸爸意外重逢,并想方设法逃了出来。从此,他改掉了自己的缺点最终变成了一名热爱劳动,刻苦学习,诚实待人,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方面被故事的有趣情节深深吸引,另一方面也感到阵阵脸红,匹诺曹的缺点我多多少少都有一点:我也很调皮,经常不听妈妈爸爸的话,结果老是惹出小祸端;我也很懒惰,自己的事情都懒的做;我也很贪玩,每次放假总是玩得连作业都很迟做,有些时候只有很早起床,抓紧做作业。看完这本书,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故事里的匹诺曹由于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不断受到教训。但是他一直在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努力地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孩子。最终,他成功了。
可我呢?当看到父母为我的不懂事而烦恼,老师因我的作业皱起眉头,我竟然丝毫没有触动。现在想想我心里十分内疚,难道我连一个木偶也不如吗?
合起这本书的时候,我下定决心:学习匹诺曹知错就改的精神,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好孩子!让辛勤养育我的父母不在烦恼,让教导我的老师多一点笑容!
三年级:乖乖兔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我在读书中成长作文500字
书像一把朴素的折扇,打开它,我能回味千古的诗韵。
书像一柄锋利的宝剑,带上它,我能驰骋辽阔的沙场。
书像一幅溢香的画卷,看着它,我能领略历史的辉煌。
书,伴我成长。在书中,我看到了李白的神采飞扬,杜甫的忧国之忍;看到火烧连营的惨烈,黛玉葬花的悲凉;看到了抗日胜利的喜悦,新中国成立的兴奋。
在读书中,我成长着。脱去幼年的稚气,走向长大的成熟。从小时的《小马过河》、《龟兔赛跑》到《西游记》、《天龙八部》,再到《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崇拜的郑渊洁到金庸,再到奥斯特洛夫斯基。
终于,我长大了,明白了书不仅可以传授知识,还可以给我力量。
在我失落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告诉我:坚强起来,要相信自己,绝不放弃!在我绝望时,《鲁滨逊漂流记》告诉我:不到最后一刻,就不能绝望,一定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十分精彩;在我成功时,《三国演义》告诉我:不用骄傲,骄兵必败,不要因此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像曹操一样,官渡之战后急于统一天下,最后落了个火烧赤壁的惨败。
总之,我在读书中成长着。
《读书与作文》读后感--在读书中快乐学习
《读书与作文》读后感--在读书中快乐学习
这几天,我又结交了一位新朋友,那就是在上周六,也就是2014年的4月12日,我收到了“华人少年作文比赛组委会”寄来的会刊2014.2期的《读书与作文》。
这位新朋友得到来让我兴奋不已,因为早在博客中与其会面,但是真正接触还是第一次。虽说第一次面对面的接触,但是我却一下子喜欢上了它。因为它的封面上那酷酷的少年不正是现在的我的写照,现在我可喜欢动漫画了。因为它的内容丰富,可以让我过一次瘾,我可是最喜欢读书的哦!
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都让我深爱不已,因为它不仅让我欣赏了美文,还告诉我一些做人的道理。在博文搜索中,让我见识了各地小朋友在成长中的点滴。在童话世界里,我欣赏了世界名着。在“作文大世界”里,我领略了各地小作者的美文,并且篇后的评语让我学了好多写作技巧。
“智慧加油站”,让我测试了下我的智商,我最喜欢这类的自我测试,因为我是个勇于挑战、爱钻研的小男孩。在“新知旧闻”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扑克牌的知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我还是第一次知道。
这位新朋友真是一位良师益友,不但让我欣赏了美文,而且还让我在快乐中学到了新知识,我好喜欢。但是见识了这位新朋友,我也产生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在这位朋友的身上见到我的名字,我要好好学习,愿我的梦想早日实现。
在书中成长
读书费时过多则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细细地品味培根这句话,的确值得深思。它很容易引起爱书人的共鸣,更容易与正在读书中进步的人擦出火花。
首先,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按照我的理解,这里的惰并不是指懒惰,费这么长时间读书的人怎么会懒惰呢?我认为,这里是指心理及审美的疲劳。读书人都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得到快乐才成为一个爱书的人,而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刻意强求自己在一段或一部分上费尽心思,则不但达不到效果,反而可能会对接下来的部分失去兴趣。相反,如果继续读下去,说不定会有更深的理解,也许前面的问题会不攻自破呢?这与不求甚解倒有几分相似。
对于文采藻饰太盛则矫,我就有了切身的体会。初一升级考试的那次作文,我便仿照作文书上那些咏诗赞诗的写法去写,还真做到了,自我感觉还不错,再加上郭老师的一番肯定,我更有信心了。可成绩发下来,我却傻眼了,才得了88分。更让我大作文跌眼镜的事还在后面,卷子发下来,作文扣了10分。要说改卷严吧,李晓涵还得了满分,我大惑不解。后来,经人指点,他说我全篇文章好象不是在品日,而全都是在刻意的叹、咏,给人的感觉很牵强,很不自然。我当时不太理解,但仔细琢磨之后,我确实觉得那次作文是过分追求语言的生动华丽,几乎是几句几句往外掏的,而缺少了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虽然拿升级考试做实验玩笑开得有点大,但我确实感受颇深、受益颇多。从那时起,我开始意识到,只有真情流露才能一气呵成,写起来舒服,也更容易打动人,再加上平时的积累,语言就会不华丽但温馨、不活泼而优美。
至于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则有些纸上谈兵的意味,但又不尽然。前者是学了没用的去生搬硬套,后者是学了正确的却不会应用。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作者批判旧社会的体现,也批判思想陈旧的人,更批判迂腐落后的思想。其对现实社会的启示有两点,可用为有源头活水来和纸上得来终觉浅来概括。
在煮书中成长作文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题记
上了小学,我被童话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天天沉浸在童话的世界里《笨狼的学校生活》《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夏洛的网》稚嫩的表情随着书中主人公的遭遇而阴晴不定。曾几何时,我因可爱笨狼惹出的祸事而捧腹大笑;曾几何时,我因玛丽阿姨给孩子们做出的贡献而欢欣雀跃;曾几何时,我因夏洛的无私奉献精神而感动得落泪,童话故事让我插着想象的翅膀越飞越远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煮书则是一件津津乐道的事情了,家中书柜里一本本经典就代替了童话书。从《贞观长歌》《史记》《上下五千年》《话说中国》等书中,我知道了从三皇五帝到现在的许多事情。我喜爱忠于汉朝的苏武、佩服视民如子的千古一帝唐太宗,感叹四大古典美女的悲凉际遇;不喜欢残暴无法的秦始皇,讨厌目中无人的董卓,痛恨残害忠良的秦桧还记得初读《围城》时,自己就像一个被拒之门外的陌生人,无论怎样也无法走进钱钟书先生的内心,无法领会那似新生嫩芽一样微妙的感情。然而煮书的乐趣就在其中,越是不理解,就越是渴望理解,渴望与作者交流,渴望坐下促膝长谈,甚至可以欣然忘食。于是我开始了第二次的探索、第三次、第四次无疑的是,每次探索,如同穿越沙漠与花园,总能淘到金子,总能收获美丽的新风景。最终,我理解了这本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围城》,感受到了钱先生的幽默、领会到了他尖锐的讽刺,于是满足与喜悦洋溢在心房。或许这就是屈原所说的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真正含义吧。于是乎,现在的煮书,充满理智与思考。
渐渐地,古典名著、外国名著走进了我的生活。《小公主》让我感受到了萨拉的坚强性格;《小木屋》系列书籍共16本,每本都妙不可言,罗兰通过她的一生告诉了我人生幸福的真谛,让我的心理变得成熟;《红楼梦》让我震撼于那些美妙的经典古诗词,让我为宝黛的爱情故事而伤感落泪阅读文学名著,让我在知识的殿堂里遨游,在伟人的心灵里徜徉,由此而感到魅力无穷。
在这孜孜不倦的煮书中,我度过了草长莺飞的春,骄阳似火的夏,天高云淡的秋,白雪皑皑的冬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捧着爱不释手的书,穿越在历史的走廊。也更是在书中,我了解了伟人煮书的例子:苏东坡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正可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毛主席曾读过的书,加满了密密麻麻的旁批,据统计,他做的旁批比书中的字还要多,这难道不是他反复阅读、揣摩的结果么?这些事例也更增加了我煮书的信心,让我相信书如玉石,反复雕琢才能越来越精美。
同样是一本本书,同样是一篇篇隽永清丽的文章,我的心中却多了感悟:孤独的时候,是它给我带来了温暖;伤心的时候,是它幽默的内容让我开怀大笑;高兴的时候,是它跟我一起分享欢乐;生气的时候,是它给我讲故事让我心胸宽广煮书带给我们无穷的宝藏。
煮书的日子里,我自信、乐观地成长。
煮书的日子里,我坚强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煮书的日子里,我扬起微笑的脸,走向美好的未来。
《书中岁月》读书心得
《书中岁月》读书心得
江桂枝
这个暑假我对《“新基础教育”论》这本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熟悉。一种牵挂、欲罢不能的情绪随着新学期的来临,日益明显。在随后的校本培训中,有幸聆听了李家成对本书的精彩导读,目睹了他充满激情与智慧的学者风范。精神振奋之余,信手翻读,有感于其中的一些描述:新时期基础教育观中强调重视“生命性”,认为身处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尽管他们拥有生命最宝贵的时候,却并不知道这一时期对于人生的独特重要价值;尽管拥有各种发展的可能,却不知道如何选择,如何学习,如何努力。最最懵懂少年期,正是成长烦恼时。即使让现在的我们回首看这段时光,我们依旧看不清,说不明是怎样度过的。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暑假,在等待中六年只晃了一晃就走远了。烦恼着作业,烦恼着考试,烦恼着大人的叱骂,这些烦恼也早已飘摇得无影无踪。我的少年时代,远远不像那时老师常挂在嘴上的那句话“你们像早晨8-9点钟的太阳,世界是属于你们的”。虽然这激动人心的话语,曾多少次激发年少的豪情。可仅此而已,我相信那时的世界从来就没属于过我们,相反世界老是悖离我们的意愿,不是吗?曾经眩目的也仅仅是那年龄,那青春的年龄。只有那年龄说明着我们曾经拥有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候啊!重视“生命性”这样的话,确实令我深有感触,如果我们致力于教育与学生的生命血脉沟通,如果可以表达出那天真快乐的真实生命形态,这是幸事!
书中还有这样的一句话:差异的两端可能是白痴,也可能是天才!白痴往往很快被识别,引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而天才则有可能被看作怪癖、不守规矩等,遭到更多的批评或限制。强求一致,可能扼杀天才。谁能知道从事教育一辈子的老师,又有几人能有幸教到个把天才,却常常要背负扼杀天才的罪名!这是我原来的认识,原来我不懂,现在却明白了,只要我面对学生一天,就必须面对学生的差异。我们很可能由于对人的认识的“偏差”,会固执地让学生变成我们眼中的模样。如果以新的眼光看待学生,才能激发学生身上隐藏的巨大能量,从他们今天的行为中看到明日的辉煌!
《“新基础教育”论》里不乏这样的话,这样的思想:尊重学生,生命的自觉成长。像是一个丢失了理想的人,在重新找寻理想,“新基础教育论”试图让教育者回归理想。就是像她所说:“教师从每一节课中都能得到生命的满足。”语言中有由衷的深情,洋溢的激情,让我不止一次叹服:新基础真的是春天的事业!
培根在他的《读书论》里说过读书有三个作用:怡情、搏采、长才。即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即使难读如专业、理论书籍,我仍感激他拓展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心灵,纠正了我的偏见。书籍沉默不言,他等待着人们的开启。
尽管如此,我仍然要毫不隐晦地说,读自己爱读的书,哪怕只是一瞬间也能让你感到生活的意义。因为好奇,想要了解某个人,而去看有关他的书,或他写的书。这是我读书的爱好。“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徐志摩怀着无限深情和热爱称颂的这一女子---林徽因,一直是我的兴趣所在。当有一天我把《林徽因传》纳入我的收藏,我的喜悦难以言喻。她外貌的美丽,活泼的言语,清新的见识,穿过时光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她身上交织着清新与深刻,热情与忧郁,只有风华绝代这个词能写尽其风情与才华。由于她,建筑学亦变得生动,建筑也有了生命,建筑学家俨然就是艺术家的代言。书已看过一年,然而对于这个人,我喜欢。我也喜欢过一些写作家,如中国新锐作家---王小波。可惜在他成名之际,即悄然消逝。喜欢他书的人,近年来成几十、几百倍增加。我衷心希望他的书能地久天长。
有很多时候我真感慨,语言文字的力量!跨越时空魅力依旧,仿佛有增无减!2000年前孔子以简约的语言点出君子之道,而后世的子孙自觉或不自觉地,一一去实践,从而形成了一个民族的灵魂。这便是《论语》。草草翻阅《论语》,虽只字片语,却颇可玩味。触及字眼满目“君子”?孔圣人时时以君子自居。文中像“君子不器。”“君子怀德…..”“君子贞而不谅。”“君子成人之美……”“君子求诸己……”“君子衲于言而敏于行。”“君子坦荡荡……”这样的语词屡见不鲜,遍布全书。人心向善、向美,古人对美德的追求近乎苛刻,把博学、仁德、坚定、善良、 诚信、严厉、朴实、坦诚……诸多品质融于一体,才曰:“君子乎!”这样的“君子”何处寻觅呢?所以我认为孔圣人言之凿凿的“君子”,那是个理想状态。就像一种梦想,一个目标,它是高远的。但它是存在的,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培根的话,是要我们能领悟读书的各种妙处。或许各种书籍的内在有许多相通处,兼容并蓄,才可显示书的魅力,读书人身上就有博大、精深之气息。曾经有个人说最会写作的,应该是数学学得最好的人。我前面提到的王小波就是其人,我记得他是留美的理工科大学生,文革期间在农村插队时,读完一本厚厚的高等代数,在那样黑暗的年代。他在镜子上用蓝色钢笔演算习题,把镜子都写蓝了。他说那是那么美好的岁月!
今天我希望我们还有的许多美好岁月,可以有一些与读书有关!
读《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有感
江桂枝
一直没来得及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原因是没有时间,大大小小的活动、比赛、备课、上课、听课、笔记、听讲座,还有其他大量的无效劳动,让我一直在抱怨没有自己的时间。“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开始了阅读……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位教师的一句话使我感触深刻,他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读到这里,我不禁想:教师的时间都用来备课和上课,那家务要做吗?孩子要教育吗?必须的人际交往需要吗?……顿时我认为这位教师说的话是假的。
然而当我耐心地读了下文后,认识找到了共鸣之处。原来那位教师说的备课其实就是每天进行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其实现今的教学中,我也常常感到过无知的困惑。“老师,这句诗是谁写的?”“老师,这种现象怎么解释?””东海渔歌是哪里的故事?“有时我会被学生那突如其来的问题问倒。所以不管是专业知识也好,教学理论也好,都应该是我发自内心的需求。今后我要多抽空读读各种书籍,使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些基础知识成为我知识海洋里的沧海一粟,而不是全部。
时间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代表着金钱,意味着生命,可是我想,对于教师来讲,时间代表的应该是全部的学生,和他们的每一次进步,每一个创举。
不管今后我的时间有多紧,我愿为学生多留一些。
——读《爱的教育》有感
江桂枝
几年前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我一直想拜读这本让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动的书《爱的教育》,这个寒假终于如愿以偿了.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 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我想,这本书会带给大家的并不是一种普通的爱,而是一种特殊的爱!
读后感500字:在一起读书中一起成长
读后感500字 在一起读书中一起成长
一本好书,将陪伴你一生。我最喜欢的书是藤婧老师写的《不敢想的大问题》。
书中讲述了主人公欧皮皮的妈妈不幸得了癌症,而且已经到了癌症晚期。欧皮皮的爸爸欧国风不忍心告诉欧皮皮这个残酷的事实,瞒着他,说妈妈艾云只是得了阑尾炎,动个小手术就好了。所有的护士医生,以及知道真相的人都不忍心告诉这个可爱的孩子真相。这一年除夕欧皮皮一家人都在医院过,欧皮皮的爸爸瞒不住了,跟欧皮皮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一家人相亲相爱。他们的儿子很顽皮,小时候还把自己的大便当做番茄酱吃。但有一天,这位妈妈体检出自己已经得了癌症,而且已经是晚期了。她和爸爸、奶奶都瞒着他们的儿子,有一天实在瞒不住了,便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欧皮皮含着眼泪,拉着爸爸的衣领说:爸爸,你快告诉我这不是真的,这不是真的呀!你快告诉我呀!欧皮皮的爸爸此时也已哽咽了,他觉得自己很没用,他宁愿现在躺在病床上的那个人是自己。父子俩哭诉完了,默契的对望了一眼,确定好没有哭过的痕迹后才回病房。护士姐姐叶子告诉欧皮皮不用那么伤心,因为有的病人知道真相后会很理智,病反而慢慢痊愈了。欧皮皮为了让妈妈出现奇迹,告诉了妈妈真相,没想到妈妈早就知道了,终于不用演戏给对方看了。最后,妈妈敞开心扉,参与了癌症患者协会,深入大自然,与病人们一起,用奇迹治好癌症。
也许,这才是最真实,也是最美丽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