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灵鸡汤有感200字
读心灵鸡汤有感200字 读社戏有感600字 2019-09-20
读《心灵之道》有感600字。
在这大千世界中,有许多繁华琐事,我们根本不能逃离这俗世,那么请保持好的生活态度。

人生中的不如意有许多,再小的事也会成为我们烦恼的原因,在这之后请翻开手中的《论语》细细品味吧,它能让你静下心,并恢复好心情。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但最主要的便是如何对待这些遗憾。
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有一个烦恼:“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他的同学子夏便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夏认为天命所归,我们唯一要做的便是接受并顺其自然;同时也要保持一颗诚敬的心,待人尊重,谦恭有礼;只要做到了,一个人要能做好自己,那么五湖四海的人都会敬你,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的亲密。
所以,想要有兄弟就要有良好的修养,对于人生的遗憾也是相同的,人应该要正确面对人生遗憾,并接受它,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然后再冷静思考,做出正确的解决方案,尽最大努力去弥补它,这就是好的生活态度。m.Hdh765.COm
以前的我觉得最得意最拿得出手的便是钢琴,那时我对自己非常有信心,但在一次失败后,我才发现原来跟别人比起来,我真的就是那“九牛一毛”。面对他们我感到羞愧,于是,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再没有碰过钢琴了,把它踢出我的生活范围,钢琴放在家里就像是摆设一样。再后来,经过老师、同学的鼓励,我又重新开始,那种感觉像是回到了从前一般,因此:我明白既然生活中的遗憾不能避免,那就正视它,打败它,打起精神,用永不言败的信念和良好的态度去面对一切,这样你会发现,雨过天晴,太阳又会重新照耀大地。
正视遗憾,努力弥补,这样才不会在悔恨中度过,才能更好的迎接未来。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自然之道》有感600字
有一篇文章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它就是我四年级下册语文书里的一篇课文——《自然之道》。
这个故事讲的是,“我”和同伴们以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四月份去哈巴拉哥岛的海边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事情。“我们”不懂自然之道,救了一只幼龟,却害了成千上百只小幼龟。事后,我们十分后悔不该不听向导的话。
幼龟天生弱小,经不起食肉鸟的攻击。而“我们”却要“加害”于它们。故事中的“我们”真是愚蠢莫及,不知道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愿望相反的结果。不知道也就算了,还不听向导的劝告,反而骂向导“没良心”、“不是人”、“不会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小动物”等等等等。这些不说,还逼向导抱起“侦察兵”幼龟,你们不知道这只是幼龟的侦察兵,遇到危险会迅速返回龟巢,可向导知道啊!
表面上只有“我们”错了,可是其实向导你也有那么一点点的小错误。你是大人,“我们”是小孩,你应该抵抗的住吧!而且你也可以反驳他们,你是生物学家的向导啊!
你们这些高级动物——人类,虽然只做错了一件事,可你们知道这对幼龟的伤害可多大吗?它们本来是怀着美好的愿望步入大海的,可遭受了食肉鸟的突然来袭,这叫它们受得了吗?虽然有一小部分的幼龟成功地进入大海,可除了侦察兵以外,它们每天都提心吊胆,过着不是正常幼龟过的生活。
上下五千年,有一本一直流传着的书,有一个连幼儿园的小豆豆都知道的经典故事——《拔苗助长》。他也是没有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急于求成,可这比起来,还是“我们”的过失大一点儿。
或许,这样的思想还会造成甚至我们永远都无法弥补的过失。所以,大家可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啊!善良啊!而去违反自然规律哦!
《心灵之道》读后感800字
好书是开启智慧的钥匙。我最喜欢读《淘气包马小跳》、《爱的教育》、《安徒生童话》……而在我寒假中看了《小学综合阅读》,受益匪浅。它仿佛像一块干燥的海绵,不断地为吸取水的滋养,让我百看不厌。哪里有令人感动的母爱,那儿有勇敢顽强的精神,有精美的故事。
翻开第一页,《心灵之道》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单亲家成长到18岁,全靠母亲编东西维持生活。18岁圣诞节那天,母亲给她20美元去买礼物,女孩很自卑,觉得别人过得都比她好。她走在茫茫人海的道路上,低着头靠墙行走,进了一家店。店里有着许多发卡和头饰。服务员走上来推荐,可女孩实在买不起,可她头发的颜色很配。女孩行动了,付了16美元,出门时她撞到了一个老人,发卡掉了,老人也叫不住她。她在大街上走,没有想到每个人都夸她美,而她却没有发卡……
自信是每个人都要的。记得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我去买一根甘蔗,我从来没有卖过甘蔗,我胆战心惊地走着,走到小摊上看着甘蔗,害怕地说:“这甘蔗怎么卖?”“大的13元,小的12元。”我说:“买一根大的。”可那女的太狡诈了,找的全是梢头,可我又不会讲,提着甘蔗悻悻地回家了。眨眼间,一袋甘蔗全没了,妈妈问几元一根?我说:“13元。”“你个笨蛋,他们骗你了。别处的只要8元。10元快再去买一根,记住跟他讨价。”我点了点头,又跑到那儿。可换了一个人,我小声地问:“甘蔗多少钱?”“大的15元,小的13元。”“你还不如去抢呢!”我想。便暗暗嘀咕说;“这么贵。”“小姑娘过年了,涨价了。”“那我刚刚来,怎么才12元?你怎么一会儿就贵了。你们这是什么甘蔗?”我竟然愤愤地说了这句话,居然不怕他把我绑架了! “便宜点,我买两根。”“好好。”说了这么长时间,终于便宜了一点。我今天真开心,真爽!
自信是一种对自己内心的肯定和认可,生活中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迷失自己的机会。但是别怕,要学会转换思想,经历失败就是一次宝贵的财富,这会让你以后在生活中更加有经验,更加肯定自己,更加坚定自己的步伐,勇敢的迎接明天的挑战!
读《心灵鸡汤》有感600字
这段时间我读了一本在十四中校园图书馆里借阅的与心灵有关的书籍——《心灵鸡汤》。上面写了人心的丑恶与善,开心与难过,是本很富有文学性质的书。本书是由50多个发人深省的隽永故事和心灵感悟组成的,它们告诉我时刻都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在此我向很多给予我们帮助的人,表示由衷的感激和谢意。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予我灵动的生命;是他们为我日益操劳。感谢我的老师,是他们丰富了我的内涵;是他们让我茁壮成长。感谢我的朋友,是他们快乐了我的人生;是他们让我懂得了友谊。
学会感恩,这是一种美德。古人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生活在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需要别人的帮助,有的也许是令人毕生铭记的慷慨解囊,有的也许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绵薄之力,不过,无论哪一种帮助,或许都足以改变我们的命运,值得我们感激一生。“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感恩不仅给别人带来了快乐,也温暖了我们自己的人生!
感恩与爱是我们学习一辈子都无法掌握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我们的生活中它好像离我们很遥远,但又无处不在。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几十载,我们有的是时间慢慢摸索、掌握。
学会感恩,心存感激,心情会感到特别舒畅;学会感恩,心存感激,心胸会变得特别开阔;学会感恩,心存感激,你会觉得人生会变得更加精彩;学会感恩,心存感激,人生因感恩而美好,生活因感恩而美满。
感恩是一种美德,不懂得感恩的人是不会成就大事业的。只有懂得感恩,生活才会赋予你美好。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的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于心。
当你对生活充满迷惘,当你对未来感到迷茫,当你面对人生中的种种困难,种种压力,当你对友情感到失望时,轻轻翻开书本吧,它将带领你的心灵踏上新的绿洲,寻找往日的激情。
简评:读书使人明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愿你怀揣梦想、脚踏实地、不断读书、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心的道路,心灵指南——读《心灵指南》有感600字
三年级的寒假,妈妈推荐给我一本书,名字叫《心灵指南》。

这是刘墉的得意之作,是他《肯定自己》、《创造自己》和《超越自己》的合集。刚开始看到这本书,光看名字,我就觉得挺无聊的,引不起我的兴趣,只谢谢妈妈的好意,压根儿没翻开过。今年寒假,时隔两年,我又重新翻开了这本书,才发现,根本不是我想的这回事儿。
这是一个父亲写给儿子的信。书中有一百多封信。刘墉的儿子——刘轩总是会在不适当的时候说一些话,做一些事,或者是无法处理一些棘手的事情。他的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又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当面说,怎么办?答案是——写信。
每封信会针对一个问题。而这些问题当然都是刘轩遇到过的,实际上大部分也是我们遇到过或将要遇到的。刘墉没有在书中写什么惊天动地的哲理,但又让人觉得这些话语耐人寻味。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是:《学会拒绝》。
这篇文章大致讲了,刘轩对每个同学的要求从来不知道拒绝——即使他的任务或作业还没有完成。于是,当他帮完了所有的人之后,时间已经不允许他再去写作业或是完成任务了。这怎么能行呢?为了帮助别人,把自己的正事儿抛之脑后,作为一个学生,又怎样再认真的进行学习呢?
刘墉在信中举了一个小事例:在一个空瓶子里,只有先放进大石头,放完了,才能给最后的小石子以及沙子留下空间。以此类推:我们要学会先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才能去帮助别人。在某些方面,如果为了帮助别人,连自己都不顾了,换回些许好印象那是不是有些得不偿失呢?
所以,帮助别人是可以的,但要适当。也许会让别人对自己产生一些偏见,但是,真正的朋友是会理解这些的,他们不会为难你。
怎样拒绝呢?
首先,我们要说真话,让别人相信自己是真的抽不开身。下面就简单多了,礼貌的回绝,相信大家一定会理解你。
从这篇文章中,我学会了说“不”的艺术。
这本好书几乎设计了我们成长中所有会遇到的问题,不像“葵花宝典”,它更接近于我们的生活,它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真正的成为了我的好伙伴。刘墉把哲理放进了生活,通过简洁明了的话语以及儿子的实例,教育了和他儿子一样的我们。
《心灵指南》——为你还在纠结的问题上指一条光明的道路。
读《君子之道》有感
读《君子之道》有感
--浅谈传统道德修养与党性修养之间的异同
马强
多读书、读好书,这既是对所有党员干部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通过对书本的阅读,来了解社情民意,熟悉政策,开阔眼界,提升境界,才有可能尽量避免因眼界狭窄、思维禁锢而犯下经验主义的错误,才能借“他山之石”,打磨、雕琢自身这块璞玉,终至闪闪发光。有了充足的知识、能力、才干储备,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才能更好更快地推动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市委市直机关工委今年目里有余秋雨先生的《君子之道》,我特地买来一读,补上中华传统文化这关键一课,并在阅读过程中比对党性修养,产生出一些想法。由于自身理论水平的局限,难免浅陋、莽撞,仅做抛砖引玉之用。
余秋雨先生认为,中华文化的终极成果,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君子”作为一种集体人格的雏形古已有之,却又经过儒家的选择、阐释、提升,结果就成了一种人格理想。中国文化没有沦丧的最终原因,是君子未死,人格未溃。
余先生的研究表明,君子人格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
再来说下党性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讲:“党性的核心和实质就是共产党员想问题、办事情都必须要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党性修养是指共产党员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按照党性原则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
“君子的品行简缩成一个字,那个字应该是德。君子怀德是君子之道的起点。德是什么,主要是指利人、利他、利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共同点已经找到了,都非是为己,只为他为民为国。
孔子从所推崇、传承和精选的中华人格,经过历朝历代的阐释、推广、发扬,已经传承到了今天,传承到了二十一世纪。假如你不去深究,就不会觉察这种人格已经追随你多年,并将陪伴一生。它就像是空气,由于易得和平常而做了选择性地忽略;但若失去,将走向劫难。党性修养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了不同于一般性人格修养,甚至必要时要做出自我牺牲的更高要求。假如说君子之道是每个中国人的底色,党性修养则要求在这层底色之上,描绘出更加绚丽多姿的图画。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儒家所说的自省,是修养的自省,人格的自省,是对照传统道德,来进行自我的约束、自我的规范和自我的净化。而“自省”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就有了更高要求,是对传统道德规范的进一步深化,是在传统道德基础上的进一步拔高。
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不变的、完美的、神圣的,不需要改造的、不可能改造的。”党性修养高于传统文化修养的一个地方还在于,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改造不能片面夸大主观作用,纸上谈兵、形式抽象地去提高修养。而是要用党章党规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各自工作、学习、生活之中,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之中去提高自己,改造自己。并且通过身体力行,“从里到外”的指导,又“从外到里”的反馈,来不断加固精神,提升人格,加强党性修养。
“君子有礼”。
精神和人格需要赋形。“君子的种种思想品德,需要形之于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这便是礼。”“君子有了礼,才会有风度,才会有魅力,才会美。正是谦恭辞让之礼,让君子神采无限。”
共产党人在形体仪表、行为方式上很少做具体要求,但是假若长期坚持党性修养,加强党性锻炼,从人民角度出发,把党的利益摆在前面,用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想问题,看问题,解决问题。我想,长此以往,一定会在个人身上形成不一样的气质,会从别人眼中看到不一样的风范。比如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共产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高尚党性修养的楷模。正是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共产主义气质,感染和指引着一大批当地群众,自觉自愿自发地参与到治理兰考的“内涝、风沙、盐碱”行动中来,感染和指引着当代人群尤其是党员干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党员的最高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处事为人,干事创业。如果说君子之礼强调的是个人之礼,修身之礼,那么党性修养更多的是把党员干部放在了共产主义事业的大环境下来做要求,是波澜壮阔、大气磅礴的,是大公无私的,是利国利民的。
“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这句话讲出了人人修君子之行的普遍性,修为达到较高层次的可能性。而我党也并未指出要哪些党员去修养党性,而另一部分人不用去修养党性。不论你身居何位,身担何职,都要通过学习、实践加强修养,都要去脚踏实地,努力锻炼,认真修养。不可能说我修养到了极致,不能再前进一步了,那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既然人皆可以为尧舜,那么就不应该认为先辈先烈那样伟大的革命家的思想和品质是高不可攀的,而要以此为动力,为目标,采取正确的学习态度,在工作实践中检查自己处事处人是否合于马克思主义精神,是否符合党章党规要求,以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社会实践中去,投入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部署安排中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穿越古今,历经千年,汲取了无数先贤圣哲的智慧。而我党正在开创引领十三亿中华儿女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在奔向成功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不断吸收、汲取根脉中的优秀文化,补充到我们自身的头脑中、认识中,进而为伟大理想的实现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