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晋祠有感

读晋祠有感

读《晋灵公好狗》有感600字。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作品,才能写出“真材实料”。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也许以下内容“读《晋灵公好狗》有感600字”合你胃口!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晋灵公好狗”,这本无错。帝王君主也是人,人都有七情六欲,也会有钟爱的东西,但他错非于此,错就错在溺爱。他过分宠爱了狗,使得这狗狗仗人势,“狗假人威”,肆无忌惮,终断送了晋灵公的王命。主人命休矣,贱狗何聊生了。

这让我想到不久前看到一本美文。作者说自己很喜欢摆弄些花花草草,施肥松土一样不落。可那些花儿不给面子,无奈 “红颜薄命”。一天他养了盆文竹,却也出现了这种状况。他去请教隔壁专家爷爷,老人说了一句话:“别宠坏它们。”别宠坏了你的喜好。

也不知道是不是人的感情太复杂了,听说名牌大学里的学生很多是学习机器,满脑子只有语数英科,文史地,整个读书机器,连基本的家务都不会做,纯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小书生。这大概是喜好太少。

喜爱无错,过分无益,缺少亦不好。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读《灵犬莱西》有感600字


读完[灵犬莱西]这本书后,令我大开眼界。

莱西的主人是乔,乔的家庭连吃喝都成了问题,怎么可能还养得起这只乖巧的小狗莱西?正好一个伯爵的孙女看上了莱西,被生活所迫于是乔的父母就把莱西给卖了。可莱西对乔的感情非常好,便总是想办法逃回来。后来伯爵就带着孙女和莱西从约克郡的格里诺尔到苏格兰,伯爵的孙女不忍心让莱西忍受与家人分离的痛苦就把莱西放了。为了回到家人的身边莱西踏上了漫漫旅途,历尽千辛万苦在圣诞夜时回到了家乡,当莱西见到主人乔的时候就病倒了。在大家的努力下莱西恢复了健康,并产下7只小狗。

大家想想从约克郡的格里诺尔到苏格兰那是多么遥远的距离,一只忠诚的小狗,四只脚,怀着对主人的感情,徒步走回了自己的家。其实这么感人的实例在世界各地也都有发生,印度的阿巴加旺,有一个领主,拥有一只忠诚的狗。它可以看家,守园,照顾孩子。一天,主人外出回来,看到自己的孩子不见了,而他的狗,满嘴都是血,狂怒之下,一枪把狗打死,但随后就发现,孩子藏在床下,在孩子旁边躺着一只已死的、浑身都是伤、血迹斑斑的狼。主人明白真相后,痛心不已,捶足顿胸……这个事例告诉了我们狗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它们从来不会做伤害到主人的事,我们要相信它们不要因为愤怒和误会而去猎杀它们,最后后悔的终究会是自己。

在这里,我想对大家说,保护动物,是我们的责任。

论语卫灵公篇读后感


任何人没有自暴自弃或被人遗弃的理由,因为是你,所以精彩,因为是我,所以精彩,善待自己,这个世界方精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论语卫灵公篇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论语卫灵公篇读后感

认真读完这一章又有了新的收获,精神上和心灵上又接受了一次全新的洗礼,特别看到是第207页里,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的解读时讲到袁崇焕,顿时眼前一亮,立马瞪大眼睛,这不是我刚好前几天去看的琼剧《浴血英雄》里讲到的袁崇焕的剧情吗?当晚由于时间关系,十点多了孩子们吵着要睡觉了,就匆匆忙忙地回家没看完结局,也知道是个悲剧,但是这个剧结合很多西洋乐器组成的乐团,效果非常好,只能含着遗憾归去。第二天问仍留下来老师,他们说看到晚上十一点多,剧组还会去北京演出呢。今天看了解读本章主旨是:善恶难辨。袁崇焕被这样处死真是惨无人睹,看到了心里一直很难受,久久不能舒缓,自己再上网细看经过。临上邢场时,袁崇焕说到: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真是令人感动万分!真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为了大明不惜舍生取义,忍辱负重,含冤而死,伟大的无我忘我的境界,受尽侮辱,千刀万剐的体肤之痛,还要亲眼目睹万人对他的唾骂,争相抢购他的肉啖之以为荣......读到这里真是内心悲痛之极!袁崇焕实在是令得佩服得五体投地!试问世上还有谁能做到这样?这不使我们每个人想到自己,无论发生什么事觉得冤,也没有他这个冤吧,觉得自己那个苦也没有这个苦吧?觉得自己那个痛,也不会真的有他这种千刀万剐的切肤之痛和精神心灵上的摧残之痛吧?他能够一个人如此地忍受、默默承受!何等壮烈地牺牲!对照我们自己的生活、工作,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强大的力量在激励着我们。

任何人没有自暴自弃或被人遗弃的理由,因为是你,所以精彩,因为是我,所以精彩,善待自己,这个世界方精彩。

当自己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不顺时,记得”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恕。恕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生命状态,原谅别人就可以解放自己,生活在嫉妒中受害最深的不是被嫉妒者,而恰恰是自己。因为放下,所以洒脱,因为放弃,所以自由。以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自己做不到不要要求老师,老师自己都做不到就不要要求学生。“君子衿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夺,团结而不结党营私。大人的世界是这样,对于教育引导孩子的事情也是如此。最近我们班上有两三个孩子总是会管不住嘴巴,同学之间总是互相比较,诋毁,告状等,看到这两句觉得如沐春风,我收获了分享给孩子,一人看书,一班孩子受益。

论语卫灵公篇读后感

记载了一次子贡与老师孔子的问对,大意说,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句可以奉行终身的至理名言(品德修养的道理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孔子就带着几分商量的口吻,答道:“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恕乎”这三个字说出了“恕”的精神:“恕”,就是以自己的感受推想别人的感受,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后世儒学将“恕”的精神上升为“道”的高度,称之为“恕道”,就是推崇宽宏的君子器量,可以包容他人,好的会欣赏,坏的也能容忍。就像上天庇佑万物,土地承载万物一样,君子应该有天地般宽广的胸怀,而不是清高、傲慢的心态,这样才能培养出内在的福德。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器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品德。古人常说的“雅量”,值得就是宽宏的器量。一个有器量、能容人的人,总能处处与人为善,得到周围人群的高度评价,在各个领域中都能赢得成功的契机。

中国古代出过很多优雅量的名士,西汉张释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 注释: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县东人)。生卒年不详。中国西汉法律家,法官。汉文帝元年(前179 年),以赀选为骑郎,历任谒者仆射、公车令、中大夫、中郎将等职。文帝三年升任廷尉,成为协助皇帝处理司法事务的最高审判官。他认为廷尉是“天下之平”,如果执法不公,天下都会有法不依而轻重失当,百姓于是会手足无措。他严于执法,当皇帝的诏令与法律发生抵触时,仍能执意守法,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他认为“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如果皇帝以个人意志随意修改或废止法律,“是法不信于民也”。他的言行在皇帝专制、言出法随的封建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时人称赞“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景帝立,出任淮南相。张释之对文景之治的实现,是有重要贡献的。

张释之曾任掌管全国刑政的廷尉之职。一天,满朝文武集聚大殿上,有一位年迈的处士王生,他见到张释之说:“我脚上的袜子系带松开了,请你帮我系好吧。”身为重臣的张释之,在听到这个身份低微的老人无礼要求后,平静而顺从的跪下去,俯在老人脚边为王生把袜子系好了。

散朝后,有人问王生“你为什么要在朝堂上,众目睽睽下羞辱廷尉,让他给你系袜子呢?”

王生说:“我老而贫贱,知道自己没什么好东西好送给张廷尉的。张廷尉现在权重天下的贤臣,我之所以当众提出这样的要求,就是借此为他再增加一些声誉啊。”

人们听说后,都称赞王生明哲通达,而对宽容忍让的张释之更加敬重了。

不仅是古代,即使是今天“恕道”依然是为人所称颂的精神品质。

恕分两种:被动和主动。懂得尊重别人,有宽宏大量的风度,不纳人嫌,不挟私怨,能容纳一切人和事,这都是被动的恕。

前两天找个老师算命,老师说《易经》里面的六十四卦,有几个卦象是上上大吉,叫“元吉”,其中一个叫“鼎卦”,寓意国家像重鼎一样稳固;另外一个叫“损卦”,“损”的意思是损己利人。能损己利人,诚心诚意面对一切众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是主动的恕。

《老子》所讲“上善若水”,水之德就是永远都不居于盈满,总是避高就低。安于损的态势。但这个世界恰恰是看似柔弱的水,能够蓄积的态势,能够汇成最广阔的汪洋,“上善”之德,就是损己而利物。

一个人在社会上、在群体中只要坚持损己利人的态度,多做一点自我牺牲,多为别人着想一些,多为别人出点力,那你就一定能具备水一般的运势,像“损卦”所预示的那样,真正做到广结善缘,无往不利。你说说,还有什么福德因缘,比你在生活和工作中处处得到“人和”的助缘更宝贵呢?所以说,有宽宏的器量,更能积极主动的践行恕道,自然福慧具足。

恕的反面是什么?就是不恕。不恕会怎么样?生气、上火。

人们常说,生气就是用别人错误来惩罚自己。这话大体不错,但是人们不清楚,这惩罚会严重到什么程度。禅宗常讲:“心火无烟日日烧。”想想看,心中天天有把火,对人的心智、身体是多大的伤害啊!最好的方子就是三个字---- 其恕乎!

这三个字也是对我自己也是一个要求。希望自己能够多去感悟人生的道理勉励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读《忠犬八公》有感 600字作文


读《忠犬八公》有感

此文应意林图解作文杂志编辑邀稿,前面写过一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所写。每个孩子都喜欢一只小狗,或多或少都有过动人的故事,看看小康和“奶牛”之间的喜怒哀乐吧!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著作中,我最热衷的是由西班牙作家路易斯·普拉茨用朴素、真挚的语言写出的《忠犬八公》。这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的,每天早晨,一只叫小八的秋田犬都会送主人去车站,每天下午五点半小八都会准时在火车站门外等待它的主人归来。有一天,主人突发急病去世了,再也没有出现在车站,而小八却在车站等了主人十年。
小八对主人的爱和忠诚深深地感动了我。看了它的故事,我就想到了爷爷家养的那只小狗“奶牛”。一看名字就知道我为什么给它取这个名字了吧。“奶牛”身材虽然矮小,但眼睛却是水汪汪的透着一股精神劲儿。“奶牛”很乖也很调皮,每次我去爷爷家,它都会摇晃着小尾巴迈着轻巧的步伐冲过来,在我腿边转圈,高兴地手舞足蹈,好像在热烈欢迎我的到来。
今年春节的时候我回爷爷家过年,这可把“奶牛”高兴坏了,它时时刻刻地跟在我的脚边。有一次,我去小卖部买东西,“奶牛”也乐颠颠地跟了出来,看着它那天真无邪的小眼神,我都被萌化了。“奶牛”对买东西似乎不感兴趣,在我要进去买东西的时候,它离开我,钻过一个菜园的门边进到园子里去了。它东瞧瞧西望望,一副很稀奇的样子。等我买东西出来它还在园子里乐此不疲,怎么叫它也不出来,索性我就先回家了,以为过不了一会儿它也就会回来。可是我左等右等,天黑了,村子里四处响起了鞭炮声,可“奶牛”还是没有回家。我和哥哥拿着手电筒在村里四处找它,可是一点踪影都没有。
每天我都在盼着“奶牛”回来,就连过年也变得没有意思了,七八天过去了,“奶牛”还是不见踪迹。就在我和爸爸妈妈准备返城的时候,奇迹竟然出现了--“奶牛”摇头摆尾一蹦一跳地回来啦!我急忙跑到厨房将一块排骨扔给它,看它吃得带劲儿,我不禁想到它这些天在找家时的困难,寒冷的晚上没有“安乐窝”,七八天没有一点肉腥。或许它当时也曾像书里的小八那样困苦、无助和失望,但是它终于和我们重逢了!
“奶牛”对我们不离不弃,就像书中的小八,在火车站旁的等待,也许这就是它与教授之间最真挚的情感方式。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小八和主人重逢后一起幸福地走出车站……

读《灵犬莱西》有感


读《灵犬莱西》有感一

莱西是一条狗,它让我明白了如遇挫折,永不放弃的精神。它找主人的心是那么急切,路上遇到了重重苦难。但最后,它还是成功了!从英格兰回到了苏格兰,要知道,路是那么遥远,对与一只狗来说,完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莱西却做到了。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腿是那么长,那么柔软,幼儿园老师都说,不去跳舞真是可惜了。之后,我就开始了我的舞蹈训练。老师对我们非常严格,做的不好,有时还要打我们的手。我都哭了好几次,终于有一次,我对奶奶说,我不想学舞蹈了。奶奶说好。那时,我是那么开心,可是过了几年,我就后悔了。如果我当时坚持下去,也许现在 舞跳的就很好了。
莱西的坚持让我感动,让我羞愧,虽然莱西到家后,身上伤痕累累,却一点也不喊痛,因为它知道,它到家了,每人将和原来的主人在一起了。那么我为什么没有莱西这样永不放弃,坚持学舞蹈?为什么狗也拥有的精神为什么人却没有?莱西现在成了我的导师,如果我遇见困难重重,坚持不下去时,我就会想起莱西,把莱西成为我的一股力量让我坚持的走完。加油吧!雨滴靠什么才把石头滴穿?是信念。因为雨滴相信它能把石头滴穿,最后,它凭着永恒的信念,成功了!

读《灵犬莱西》有感二

暑假里,我看了《灵犬莱西》这本书,让我再次感受到信念有多大的力量。
莱西是小主人公乔的爱犬,但因为乔的爸爸山姆失业了,无奈只好把狗卖给了公爵。由于想念小主人乔,莱西数次出逃,都被山姆送了回去。后来公爵带着莱西迁到苏格兰部的庄园,莱西又因为思念小主人而逃了出来。这一次,它跋山涉水,走了足足四百英里,渡过途中奔腾的大渡河,经历狂风暴雨的折磨,战胜疾病的困扰。可是莱西依然没有放弃,因为他心中的那个信念总是在不断提醒它:小主人在思念它,在等待它。
这本书让我深深震撼:信念竟然会有如此巨大的能量。
然而,事实就是如此。我也深有体会,就是我8岁那年学骑自行车的经历。那时,看到很多同龄人跨上自行车,潇洒的骑来骑去。我羡慕极了!决定把它学会。因我第一次碰自行车,特别紧张,双手紧紧攥着车把,眼睛看前方,左脚踩左边的踏板,接着右脚跨过车杠,来踩右边的踏板,开始骑了起来。虽然双手紧攥着车把,但左右摇晃不已,没骑两米,就摔倒了。自行车也压在身上,顿时浑身都痛了!伴着疼痛,心里暗想:这不算什么,我能行,不能就这样放弃。我又一次跨上自行车。有了第一次的失败,我更加小心翼翼,想让自己快点学会。但事与愿违,我还是没骑两米又摔倒了。我拿出一股狠劲,继续骑,一次又一次,都以失败告终,我体无完肤,这边乌青,那边皮擦破,浑身都是泥巴,像个泥娃娃!我瞬间就沮丧极了,认为自己是学不会骑自行车的,不是骑自行车的料。正要放弃的时候,我想起了一个信念:那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坚持就是胜利”!于是我又坚持下来。有了信念后,我去掉浮躁的心,学的更用心,结果20米,没倒!30米,没倒!100米,没倒!500米,也没倒!我成功了!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我的喜悦无以言表!
坚定信念,成就未来。人生只要有了信念,即使失败,其中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只要坚定信念,成功的大门终会向我们打开!

《灵犬莱西》观后感

很幸运,在范老师的带领下感受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语文课堂。张祖庆老师《灵犬莱西》这个课例,我很早就有听说,之前只看过一个片段,今天看完整节课的视频,让我也像学生一般充满期待的,跟随着老师的脚步去猜想,去感动,去难过……
观课之后,整理思绪,深感这节课给了我许多启发:
一. 推荐不仅仅是推荐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回想自己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的做法,一对比,我才发现自己真的只是在推荐。以前我的做法大多数就是告诉学生这本书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或者告诉学生阅读后会获得些什么?顶多有时候会给学生一个猜想式疑问。由此来激发兴趣,吸引学生。但和这节课相比,我发现我的推荐太没有吸引力了。
张老师的这节课不是在简单的介绍一本书,而是通过种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通过猜读,品读,悟情等方式对这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地想要去阅读。
并且一堂课下来,不仅让学生爱上了推荐的书目,还教会了学生许多阅读小说的方法,比如:细读开头——捕捉重要信息,根据上文——联系生活实际猜测下文,片段赏析——做批注,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些方法都有效地指导着学生的阅读,也充当了孩子们以后阅读小说的指明灯。
二. 当小说遇上电影
张老师的这堂课让我领略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我思考,学生之所以爱看动画片,看电影……看这些影像多过书目,就是因为画面和声音的直观性更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更吸引他们。这节课,张老师几次出示影片,而每一次出示,都让学生的心里起了波澜,充分调动了学生猜想的热情,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整节课,电影和小说穿插着讲解故事,把学生的眼球,思绪牢牢地抓在课堂上。别说是学生,就连我,当看到最后莱西回来时的电影片段,也湿了眼眶。
课后我也在想:这种引用电影或画面的教学手段很好借鉴。但真正运用在自己的课堂上,一篇小说,选择什么时间,什么故事节点播放影片才应该成为最值得思考和深究的问题。
三. 书同,悟不同
张老师的这节课是全班同读一本书。也让我反思了一下自己平日在班里开展的读书活动是否可以再推进一步,让活动变得更有深度,或者更多样性。自己曾经做过“百万富翁”和“读书漂流卡”等活动。比如“读书漂流卡”活动,当时是每个孩子在这本书的漂流卡上写上你读后的几句感受然后继续漂流阅读。那么我结合范老师提出的阅读推荐课几个板块中的“阅读活动”板块,我想:是不是可以让几个孩子同读一本书。因为毕竟每个孩子阅读兴趣不同,喜爱的书籍不同,我们可以像数学一样“合并同类项”,让同读一本书的孩子展示阅读成果,虽然书目相同,但感悟一定不同。活动展示时就不仅仅局限于“漂流卡留言”的方式,还可以是画画,是诗歌,是辩论,是表演,甚至是展示某首由阅读联想到的歌曲……这种让学生选择性更强的读书活动,展示方式更自由的活动课是否能更大程度地推动孩子的阅读欲望呢?
最后,我想引用张祖庆老师的一段话做结尾。他说:“老师要做学生与书本之间的媒婆,把好的作品介绍给学生。也要做过河拆桥的恶人,让爱上读书的学生在书的世界里不能再回来。”
希望我今后也能当好“媒婆”,同时,也当好一个“过河拆桥”的人。

读《三家分晋》有感400字


我看过许多书,如《水浒传》、《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资治通鉴》中的《三家分晋》。

这篇故事讲的是古代晋国国君智宣子想让他的大儿子智瑶继承王位,旁人建议说:“您的大儿虽然聪明过人,但为人残暴,还是让您的小儿子继承吧!”晋王视而不见,仍固执的让位给他的大儿子智瑶。智瑶即位后果然残暴无情,人民都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国家也日益衰退,最后被赵、韩、魏三国吞并。

我真为他们惨痛的教训惋惜。就因晋国国君不听别人意见,选择刚愎残暴的智瑶,以致自己的国家被吞并了。假如他听取他人意见,智瑶为人习惯又可以改,那么,一个好好的国家就不会灭亡,国家也就可以一直昌盛下去。

其实,在当面临选择的时候,要积极听取别人意见、建议,听人家解释。不要总是不听人家的建议,以为自己的选择才是好的。否则,一旦选择错误,后悔是来不及的。这不只对自己不好,还会祸及他人,甚至死路一条。正如古人所说的“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兼听,使人明智,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自己得益,他人受益,真是一举两得。

不仅是那样,做人也要善良,多为他人着想。这样他人会受益,更会帮助你,你也会受益。同时,不能霸道、自私。对别人不好,别人会排斥你,对自己也不好。莎士比亚曾说:“善良的心地是黄金。”就是同样的道理。

因此,我们要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固执,不能偏听,做人要善良,这样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有好处。

喜欢《读《晋灵公好狗》有感6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晋祠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