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千年一叹读后感800字

千年一叹读后感800字

《千年一叹》读后感2000字。

一本好书就像沙漠中的一捧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灵,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特别编辑了“《千年一叹》读后感2000字”,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时光冉冉,盛夏过半。这个暑假,我一直在反反复复的看一本书――《千年一叹》,只有细细品味它的文字,才能体会到它的灵魂所在!

《千年一叹》,正如歌词中所写:“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车轮滚滚尘飞扬,祖先托我来拜访。我是昆仑的云,我是黄河的浪,我是涅槃的凤凰再飞翔。”这本书写的是作者余秋雨从浩大的希腊爱琴海,到连绵起伏的喜马拉雅山脉,途经埃及、以色列、约旦等地的漫长旅程。作者余秋雨先生在这次数万公里的历险中,把生命置之度外,用他的锐利的眼睛、细腻的心与笔为我们记录下了那些历史悠久文化遗址,它们的落魄与辉煌在余秋雨先生的笔尖游荡。余秋雨先生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路后,终于将他在这千禧之旅中匆匆写下的日记装订成了《千年一叹》。这本书,与余秋雨先生其他著作有所不同,因其形成于每日艰苦的旅行之间,因而常显得大胆直接,缺少精加工,但是这才是真情实感,引发了我的万千思绪。

在这本书中,我阅览的是文字,铭心的却是文明。看了余秋雨先生的描写,画面在我的脑海里自动浮现,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他以坚定的脚步,迈向文明残存的圣地,带领我们寻觅文明千年的讯息,倾听爱琴海落寞的悲泣,凝视埃及边境的森森军容……

翻开这本书,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苍凉之中,没有繁华的景象,只有曾鼎盛一时如今却衰落的古文明。 于是冒险开始,我看到了希腊只有狭小、陈旧和人民的闲散。从古至今,希腊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遗憾的是这里的文化正在一步步走向衰亡、没落。谈到希腊衰落的原因,余先生认为有两点:一是雅典斯巴达人旷日持久的内耗;二是内忧外患,又不断远征,希腊始终没有成立一个统一的集权的国家。埃及昔日的辉煌,几经割断,古文字现已无人能识,导致珍贵古文献也无人能懂,我们对金字塔也充满了疑问,这是多么的痛心啊!古巴比伦他们铲平重建古城遗址,却将那份强烈的历史沧桑感和厚重感也给泯灭了,不由得令人惋惜。 河流是孕育古文明的基石,而在印度恒河边,却让我领略了前所未有的震惊。无数黑压压的人全都泡在恒河里,以为这样就可以将病痛治愈,还有在河边等死的人,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将自己的骨灰撒入恒河。近些年来,恒河浮尸越来越多,曾几何时,我印象中的文明之河,变成了如此景象。文明的衰败也直接导致了当地人民的贫困,孩子总是最无辜的,伊拉克有太多太多的失学儿童,他们连字也不认识,可他们的祖先却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人。看到这篇,我脑海里浮出了一个画面,孩子们衣衫褴褛,望向远方,眼睛里净是迷惘,他们失去了孩童欢乐的权利……想到这些,也不知是为何,我不由得心酸起来,心情久久不得平复。

我的思绪跟随着这本书横贯了几乎整个亚欧大陆古文明,轻轻地抚去时光遗留的尘埃,深情地抚摸历史的肌肤,把希腊神话故事,埃及金字塔,耶路撒冷的冲突,侯赛因的陵寝,汉谟拉比法典的价值和泰姬陵的圣洁娓娓动听的道出。我感受到了其中的快乐,同时也承受着这些辉煌文明不同程度衰落给我所带来的震撼,我不禁思索,余秋雨先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记录这一路的历程。除了古文明的衰落,他也看到了希望,那些优秀的领导者虽然不在了,可支持者还在,正义的声音还在,有许多人还在进行着思考,这思考也会永远进行下去!同样的,这本书也为我们的中华文明敲响了警钟,发出了警告。我们的中华文明,它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还正以磅礴的气势矗立着,展示着它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它古老却又充满活力,它正以中华雄狮的英姿,震惊着全世界。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守护中华文明,世界文明。我们要用眼睛去凝望它,用手来感受它,用心来体会它,用行动来守护它!

以前觉得总是觉得祖国有千万种不好的理由,看完这本书我突然有了这样的感觉,生在中国,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事。生在中国,我能书写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字,我能用流传了千百年的语言交谈,我能阅览祖先们的无穷智慧,我能自由自在的行走,大口的呼吸,不用害怕炮火,我走的每一步都有祖先的足迹,我为之自豪。或许身为中国人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富裕,面对贫瘠的山村我们依然无力,但沉睡的雄狮终将会被唤醒,我为我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荣幸。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华民族不是劣等民族。是的,我们在前进中,或许应该重新反省一下作为大民族应有的态度。不是自傲自大,不是故作谦卑,而是不卑不亢的保有我们的文明,深思慎取他人的文明,将中华文明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千年一叹,一叹千年!千年一叹,咏叹不止!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千年一叹读后感500字: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余秋雨的一本书,作者很有名气,就抱着好奇的心态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公里,寻找人类古代礼貌的经历,给我的感觉是苦中带甜。本书采用游记的形式,但给人的感觉本书不仅仅仅是一本日记,本书时时给读者传递这样一些问题,希腊、埃及、约旦、印度等古国都以前有过辉煌的古礼貌,从辉煌到势微,从势微到衰败,到没落,而我们中华礼貌却避免了整体性的衰落,如何持续中华礼貌的延续,发展,我们读者对此应持有何种观点,如何去应对等。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深深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中华礼貌感到骄傲。从作者的这些经历中,我们能够看出创造礼貌的是人类,毁灭礼貌的也是人类。其实,甚至在人类礼貌高度发达的这天,在很多地方,人们正在毁灭自己创造的礼貌,如,在中东、印度,阿富汗等地人们还在互相厮杀。我们在作者游历礼貌古国的过程中能够看出,礼貌的毁灭伴随着血腥的战争。为了保证人类礼貌的健康发展,和平是我们需要的。所以我们就应争取和平反对战争,这是我们一向持有的观点。

针对于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到的有关于人类礼貌的问题,看起来与我们个人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不然,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员,我们有义务去尽自己的力量去为中华礼貌的延续,发展而努力。而真正把这些义务落到实处,就需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工作,去为这些大问题尽力贡献自己的小努力。

千年一叹读后感500字2024 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余秋雨的一本书,作者很有名气,就抱着好奇的心态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公里,寻找人类古代礼貌的经历,给我的感觉是苦中带甜。本书采用游记的形式,但给人的感觉本书不仅仅仅是一本日记,本书时时给读者传递这样一些问题,希腊、埃及、约旦、印度等古国都以前有过辉煌的古礼貌,从辉煌到势微,从势微到衰败,到没落,而我们中华礼貌却避免了整体性的衰落,如何持续中华礼貌的延续,发展,我们读者对此应持有何种观点,如何去应对等。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深深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中华礼貌感到骄傲。从作者的这些经历中,我们能够看出创造礼貌的是人类,毁灭礼貌的也是人类。其实,甚至在人类礼貌高度发达的这天,在很多地方,人们正在毁灭自己创造的礼貌,如,在中东、印度,阿富汗等地人们还在互相厮杀。我们在作者游历礼貌古国的过程中能够看出,礼貌的毁灭伴随着血腥的战争。为了保证人类礼貌的健康发展,和平是我们需要的。所以我们就应争取和平反对战争,这是我们一向持有的观点。

针对于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到的有关于人类礼貌的问题,看起来与我们个人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不然,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员,我们有义务去尽自己的力量去为中华礼貌的延续,发展而努力。而真正把这些义务落到实处,就需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工作,去为这些大问题尽力贡献自己的小努力。

《千年一叹》读后感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可能是每个中国孩子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学习历史的第一课,尽管那时候并不理解何为文明,老师或父母总会要求我们记住这句话,同时还要记住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这些看似不相关的词语,同样也理解不了这些国家在哪里、有着怎样的文明,只是死记了这么一个概念,随着我们慢慢长大,这个概念就牢牢地长在我们的意识之中,很少有人去怀疑和论证,如果不是做学问,也很少有人再去深入研究。就这样这句话变成了我们的一个基本常识。

在信息化空前发达的当代,提及文明古国,我想大多数人头脑之中首先出现的是城邦式的政治文明,极度繁荣的文化艺术,很容易联想到亚里士多德、维纳斯、奥林匹亚、金字塔、空中花园、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比照我们的历史,很容易想到这些人物和情景,或许来源于我们对三皇五帝、孔孟、万里长城、兵马俑的熟识,这样的联想看上去是多么的顺其自然、合乎情理,进而联想到当代,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些文明古国发展到今天更是政治民主、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现代化国家,比中国的方方面面都更加进步。

然而,当我们认真读完《千年一叹》,跟着余秋雨老师从古希腊文明遗迹开始,到古埃及文明遗迹,到古巴比伦文明遗迹,再到印度文明遗迹,最终从喜马拉雅山南麓回到中国,我们就会改变很多伴随我们很久的一些关于世界文明的认识,改变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认识,让我们重新去思考很多问题。

千年一叹读后感


篇一: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读后感

追寻历史的脚步

——读《千年一叹》有感

六年三班 陈长

追寻历史的脚步,视国家的兴亡,触摸古迹的沧桑,问道荒原的茫茫??——题记

一个古迹,一段历史

希腊,这个引起人们感叹的名字,在希腊,处处是沧桑的古迹,光荣的历史;在这

里,完全可以感受到古奥林匹克的庄严、肃穆。2000多年前,当幼发拉底河开始孕育新

文明的时候,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就已经开始井井有条的举办了;当许多国家受到

战火的洗礼时,希腊仍不失本色,奏响胜利的凯歌。它,一个承载了希腊几千年的辛酸

与骄傲的建筑,一个饱经风霜、经受挫折的建筑,希腊的路在它脚下延伸。它,便是

巴特农!巴特农阿克洛玻利斯的中心,白云雪亮,石柱残迹斑驳,一种古典的美弥漫开

来。但,当希腊的黄金时代过去后,它还在,这是悲哀还是大幸?“他们都走了??”

巴特农喃喃道。是啊,唯有这蓝天陪伴着碧草。

金字塔的辉煌

埃及,一个古老的文明,正是这个源自于尼罗河的文明,创造了举世无双的金字塔。

当年一位工匠的意外的喊叫,惊起了夜空中的黑暗。大金字塔耸立在沙漠中,它在历史

的长河中静静的当一名看客,俯瞰朝代的衰亡,风云的变幻。任何人在历史面前都不值

一提。拿破仑气焰如何嚣张,将整个世界都看成沙盘,但当他来到了金字塔下时,也感

到了渺小。在高亢的歌喉,怎能抵过撒哈拉的夜风在金字顶端的呼啸声?

黄沙漫天,永远陪伴着金字塔

斯人已逝,一抷黄土。但他们建筑依存,屹立不倒。也许我们都忘了千年前僧侣的

吟诵、祭司的虔诚祷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我们忘记了过去,忘记了历史,忘

记了先辈流传下来的精神。千年一叹,在叹什么?在叹千年文化的迷失,在叹千年精神

的空白,在叹我们内心对千年文化的不屑!游历了名山大川,流连于处处古迹中。波光

粼粼的蓝是希腊的颜色;灿烂耀眼的金埃及的颜色:醉人心脾的绿是尼泊尔的颜色??

千年一叹,需要的是毅力与耐心,头脑与思维。千年一叹,叹过去;叹文化;千年

一叹,引人深思??

追寻历史的脚步,仿佛回到了历史;追寻历史的脚步,我们才能更好的体会生活! ——后记

篇二:千年一叹.读书心得

苦苦的跋涉 苦苦的思索

————《千年一叹》读书心得 昌盛中学 赵丽娟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车轮滚滚尘飞扬,祖先托我来拜访。我是昆仑的云,我是黄河的浪,我是涅槃的凤凰再飞翔。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东方有人长相忆,祖先托我来拜访。我是屈原的梦,我是李白的唱,我是涅槃的凤凰再飞翔!

——题记 最初是从《阳关雪》感受余秋雨厚重从容的文风的,那时真的觉得他就应该是一位目光深邃面容苍老的长者。此后便沉醉在他的出走文化了,先生的《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山居笔记》一次次的给我以精神的洗礼,让我逐渐走进他的文化思索,也让我随着他的文字走遍中国,而《千年一叹》又让我同他一起亲历最恐怖的地区,在荒原上反思,在文明遗迹上思索,一路走来我似乎听到他的重重叹息。

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意外地发现有那么多荒草迷离的遗迹和战壕密布盗匪出没的城市。时刻都潜在着危机,时刻都经受着考验,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怖故事,所看到的是令人无比震惊和困惑的衰落……从希腊到埃及,转而到以色列,巴勒斯坦,再到约旦,伊拉克,伊朗,和巴基斯坦,然后是印度,尼泊尔,最后回到山西平遥,岁月的风尘、战场的硝烟、四万多公里的跋涉。走在三千年前辉煌的土地上,感受着衰落的古文明,书写心中的悲怆和感叹。所有的文明遗迹都在向作者和读者述说一派景象,繁华或萧瑟;所有的古老

的文明都饱含沧桑的沉淀,隐忍又无奈。 都在无言的向后人讲述一路走来的风霜血雨之途。

希腊的蓝色,埃及的黄色,以色列的象牙色,伊拉克的灰色,伊朗的黑色,印度的棕黑色,尼泊尔的绿色,当作者的脚步探访这些孕育过古老文明的土地,这些孕育过古老文明的土地激发了文人敏感的悲悯和思索,作者的笔,展现给我们的不仅是震撼,还有失落文明的痛心:

“发出最恐怖声音的这个人种,这种嗓门,曾经诵唱过天下最慈悲,最悦耳的经文。”

他们的祖先颂扬普渡众生,和谐悦耳的经文声声道出天下苍生共同期盼的:和平。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衰落了,取代振聋发聩的文明至理是令人战栗的口号。尼罗河、恒河无声的流淌,是不愿诉说还是不忍诉说?

“是的,孩子,你们可能都不识字,用不着圆珠笔,但你们知不知道,你们的祖先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人”。对于那些因战火流离失所的伊拉克孩子们,作者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他们目不识丁的悲哀,更心痛的是这片经受硝烟的土地,会令汉谟拉比暴跳如雷,会令他们的智慧的祖先们落泪,这群懵懂无知的孩子们却哪里察觉得到他们祖先的叹息。

余秋雨就是这样用他的如椽巨笔。讲述他游览失落文明的遗迹的独特、深沉的思索。步步远离祖国,却时时品读着中华文明,追溯根源,追寻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原因。“人类文明的巨构崩坍得如此凄凉!”“衰草瓦砾,承载着一个从古到今的灾难,一切摧残都是具体的,一切委屈都是难以表述的!”在抚摸文明遗迹累累的伤痕后,作者回头苦思:作为我们的生命基座,中华文明也伤痕累累,却如何避免了整体性的崩坍?这种避免

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更重要的是,现在世界上生龙活虎的年轻文明,过多少时间,会不会重复多数古代文明的兴亡宿命?

艰苦跋涉、亲历险境,苦苦思索,终于让作者找到了这个艰深的文化命题的答案:远征和失序,迷昧与保守是作者思考得来的另外几大古国文明衰落原因。

这部巨著是作者对世界文明史的探索,也是对中华文明史的思索。美妙的文字,深邃的积淀,深层的挖掘,促使作者不停的追寻,终于在《借我一生》中,找到了答案,当他和妻子手捧那双虎头鞋端详时,一定会为这千年之旅而骄傲,更会为那世纪之交的千古一叹而自豪。

篇三:千年一叹读后感800字

千年一叹读后感

最近看了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感触颇深。想沿着他行走的路线,到世界各地去看看,那也就不枉此生了。

这本书是一本日记,采用游记的形式,记录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公里,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苦中带甜的经历,读书的同时,给读者传递这样一些问题,希腊、埃及、约旦、印度等古国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古文明,从辉煌到势微,从势微到衰败,到没落,而我们中华文明却避免了整体性的衰落。这是为什么?如何保持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我们对此应持有何种观点,应该如何去面对?

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伊拉克之行。每每想到,心里就很酸,当他讲到当地孩子的贫穷、无助时,我的眼泪便刷刷地流了下来。伊拉克有太多的失学儿童,他们连字都不认识,可是,他们的祖先却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人。很小的孩子,本该天真快乐地生活,但他们却也硬生生地被与政治联系了起来。他们蜡黄的脸、深深的大眼睛,这一切不能不让你开始痛恨美国,痛恨懦弱的联合国,痛恨伊拉克的当政者,同时也为这个民族悲哀。

其实,甚至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很多地方,人们也正在毁灭自己创造的文明,在中东,在印度,阿富汗等地人们还在互相厮杀。文明的毁灭往往伴随着血腥的战争。因此,和平是我们需要的,战争是我们唾弃的。所以争取和平反对战争,这是我们一直持有的观点。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深深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中华文明感到骄傲。早在秦始皇时便统一了文字,使得中国历史活了下来,不象埃及的历史,变成了“木乃伊”,现在的人们面对一大片一大片黑黝黝的古文字却完全不懂何意;而一部印度的普通历史,却也要中国人的著作来填补和修订。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历经千辛,却也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而不像两河流域许多国家,只剩下了一些颓垣残壁和一段辛酸的回忆。

我们是文明人,我们有义务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而用尽全力。要真正把这些义务落到实处,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工作,去为这些“大”问题贡献自己的“小”努力。这便是传承,这便是文明的叹息。

读后感《《千年一叹》读后感20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千年一叹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