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50字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50字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600字。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作品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东周列国志》有感600字,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东周列国志》是明代著名通俗小说家冯梦龙据前人作品改写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该小说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等史书。是一部少有虚构、根据史实创作的作品。故事按照时间顺序重新编排,成为一部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内容丰富、语言生动的优秀文学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读了这本书,对我影响最深的是该书的第二回———郑庄公掘地见母。本故事讲述了郑武公两个儿子(长子寤生,次子段)争夺王位,加上母亲姜氏从中撮合,长子寤生即位(叫郑庄公),母亲姜氏跟段里应外合,打算夺下王位,不料长子寤生早有准备,次子段觉得没脸见哥哥和母亲就自杀了。母亲也离开了长子寤生的国都。郑庄公后悔了,觉得自己成为不讲天伦的罪人。有一天,郑庄公手下的一位小官叫颖考叔。他为郑庄公带来了一只猫头鹰给他当野味尝尝鲜。同时,把猫头鹰的寓意讲了出来。(这种鸟小的时候母亲含辛茹苦地把它养大,长大后,竟然反过来把母亲啄死。)郑庄公听了非常羞愧,同时看到颖考叔把好羊肉包好放在袖子里,原来,他要带回家中给母亲吃。此时,郑庄公赞扬颖考叔是一个孝子,同时问他如何弥补自己对母亲的不孝,颖考叔为郑庄公出了一计(把地挖开,一直挖到有泉水的地方,建一个地下室,把母亲姜氏接到里面,在此相会,这样就不违背誓言了。),使郑庄公能够把母亲接到国都。

读了这一回,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不能忘记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不能像猫头鹰那样忘恩负义,要像颖考叔一样孝敬母亲!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450字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明末小说家冯梦龙的名著《东周列国志》为我们拉开了春秋战国长达500多年波澜壮阔的史事序幕。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平民百姓像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来到我的脑海里,走进我的心田。

我仿佛看见各地诸侯称霸一方,战乱不断;列国纷争,刀光剑影,人民生活灾难重重。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勾践胸怀大志,忍辱负重;齐桓公不计前嫌,任人唯贤;程婴、公孙许舍己救人、矢志不渝……他们惊世的创举,惨痛的教训,远大的志向,高尚的品格,使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古语说得好,“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将相和》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这个道理。蔺相如足智多谋,定国安邦,而升为上相。廉颇不服,怒骂蔺相如。蔺相如总是一再退让,理智地克忍。原来,蔺相如并不是惧怕廉颇,而是顾全大局,以国为重。廉颇在他的感召下幡然醒悟,负荆请罪。最后,两人结为生死之交。“将相和”保证了赵国的长治久安。

“礼之用,和为贵。”“和”是力量的源泉,是胜利的保证;“和”是一种精神,它已深入人心。人与人交流“以和为贵”;家庭讲究“家和万事兴”;做生意“和气生财”,国家“政通人和”。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和能致祥”。社会需要和谐,我们更需要拥有平和的心态。平和的心情能化干戈为玉帛,结交益友,人缘广布;平和的心情能化失败为动力,把握机遇,造就成功;平和的心情还能把自卑熔炼成自信,把嫉妒锻造成奋斗,把孤傲挥洒成谦逊,把挫折捶打成坦途……

“和能嫁接无根树,能挑海底灯”,和谐并不深奥,和谐就是孝顺父母、亲近朋友、宽容待人、真诚对己,和谐就是从身边的事做起!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400字


在寒假里我读了本《东周列国志》一本书,讲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它精彩地记录了这段宝贵的历史,它从西周末年写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内容宏富,头绪纷繁。那时,东周王朝已经衰败,对诸侯国没有了约束,于是,诸侯们各自为政,并相互攻伐。经过长期的战争,许多国家被消灭了,逐渐形成了战国末期的七个强国。在这本书中,既有“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田忌赛马”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也记载了许多精彩的历史人物,在这些历史人物中,我最佩服管仲,他非常聪明,很有谋略,如果没有他,齐国就灭不了山戎,齐桓公就不可能称霸天下。

里面还有许多故事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如:《狼来了》这个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过吧!故事中的孩子用“狼来了”骗山下种田的人以获得快乐,开始两次大人们都信以为真,听到小孩的呼喊都直奔而来,看到的却是小孩在哈哈大笑,大人们知道被这小孩欺骗了。当狼真的来时,不管怎么叫喊都没人相信了,都说这孩子又在骗人了。别人已经不相信,不去救他,让他差点命丧黄泉!通过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做人应该诚实,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而欺骗别人。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300字


前段时间我读了《东周列国志》这本书,讲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它忠实而精彩地记录了这段宝贵的历史,它从西周末年写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内容丰富,头绪纷繁。那时,东周王朝已经衰败,对诸侯国没有了约束,于是,诸侯们各自为政,并相互攻伐。经过长期的战争,许多国家被消灭了,逐渐形成了战国末期的七个强国。在这本书中,既有“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田忌赛马”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也记载了许多精彩的历史人物,在这些历史人物中,我最佩服管仲,他非常聪明,很有谋略,如果没有他,齐国就灭不了山戎,齐桓公就不可能称霸天下。

里面还有许多故事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如:《狼来了》这个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过吧!故事中的孩子用“狼来了”骗山下种田的人以获得快乐,开始两次人们都信以为真你听到小孩的呼喊都直奔而来,看到的却是小孩在哈哈大笑,大人们知道被这小孩欺骗了。当狼真的来时,不管怎么叫喊都没人相信了,都说这孩子又在骗人了。别人已经不相信,不去救他,让他差点命丧黄泉!通过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做人应该诚实,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而欺骗别人。

在这本书里,我不仅了解到那时候的历史,更了解了做人的许多可贵的品质。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500字


我在暑假里,读了一本很喜欢的历史小故事《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是明朝人冯梦龙所写,讲的是西周末年,以及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小故事,从“周悠王无道失国”开始,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一共五百多年。期间存在许许多多诸侯国,周王朝已名存实亡。 秦王政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称皇帝,战国时代终结。

这本书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晋灵公荒淫遭弑》,晋灵公是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个昏君,爱滥杀无辜:他喜欢用弹弓打人,有时甚至以打掉人的眼珠、牙齿为乐;有人走过就放狗咬人,把人咬死为止;因为菜没熟就杀掉厨师等行为,弄得满朝人心惶惶。相国赵盾几次进谏都没有作用,这反而惹恼了晋灵公,所以几次派人去杀赵盾,而刺客却认为赵盾是忠臣,不肯去杀却无法抗命撞树而死。晋灵公的荒淫遭到了人们的不满,公元前607年,他被赵盾的侄子赵穿所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国之君,不能修身养性,反而荒淫无道,不能获取民心,必将被历史的洪流淹没。

东周有许多人才,如石碏、管仲、鲍叔牙等,他们都为自己的国家贡献了一份力;这是个人才辈出、风云激荡的年代,《卧薪尝胆》、《负荆请罪》、《纸上谈兵》这些我们熟知的历史小故事都是发生在这个时代;这也是个群雄角逐的时代,虽然免不了打打杀杀,但绝对是个精彩的年代,我们现如今只能捧着书本,遥想乱世之中,英雄辈出,金戈铁马。

如果你也想了解这些历史小故事,就一起来读读这本《东周列国志》吧!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作文1200字


很早之前,我就阅读过了东周列国志一书。这是一部讲述国与国之间斗争为主线很有意思的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周时期长达500多年的纷繁历史,从大周王朝衰落起,到诸侯国次第崛起: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等在这个历史舞台上群雄逐鹿!

这部书中也充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倾国倾城的美人,力能拔鼎的力士,仗义行侠的义士等等。其中着墨最多的是或昏庸无能、或精明强干的君主以及尽心辅佐他们的名臣或是助纣为虐的奸人。这些饱满鲜活的形象,为读者演绎了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史诗!

而给我留下更深刻印象的是书中涌现出的舍己为人、尽忠报国的那些人,其中介子推这个人最让我欣赏、敬佩,特别是在三十一回晋惠公怒杀庆郑 介子推割股啖君这个故事中的表现使我对他念念不忘。

介子推割股啖君这个故事表面上有些血腥,但却是一个忠君为民、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

话说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外在流亡,他追随的臣子先是逃向了小国狄国,狄国国君不仅对重耳礼遇有加,还让重耳娶妻成家。但当时晋国国君晋惠公担心重耳对他有威胁,于是派人到狄国刺杀重耳。得到消息的重耳,无奈下又开始逃亡,由于一行人的盘缠已经被偷走,一路上吃尽苦头,流亡到卫国时,几天没吃上饭的重耳已经奄奄一息,饥不能行。众臣采野菜煮食,重耳不能下咽;忠臣介子推偷偷的进山沟里,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块,同野菜煮成汤,狐偃把汤送给重耳。重耳接过来狼吞虎咽吃了个精光,这才问从哪儿来的肉菜汤,狐偃忍住痛苦的表情,低声说:大夫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果见介子推正从山沟里一瘸一拐的走出来,重耳感动得泪如雨下,发誓有朝一日做了国君报答他

后来,历经磨难的重耳果真成为了一国之君。当他开始论功行赏之时,陪同重耳在外流亡19年,历经艰苦、受尽歧视,始终对重耳忠心耿耿的介子推却悄然离开带着母亲进入大山。

19年中介子推一定有很多机会,可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冯梦龙创作的一部小说。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既混乱又精彩的时期,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新的封建社会制度开始形成。西周灭亡后,代之而起的东周没有约束力,各地诸侯称霸一方,经长达数百年的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形成许多国家,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先后登上历史舞台,演出各种精彩紧张的历史故事。舞台上,有倾国倾城的美人,有力能拔鼎的壮士,有精于兵法的将军,有心怀叵测的奸人,当然还有很多或昏庸无能,或精明强干的君主。众多的人物一起组成了书中绚丽的场面。
书中有许多个性不同的人物,最让我敬佩的人是勾践。他在越国辅佐君主。一次,吴国为了报以前越国侵犯的仇,发兵伐越,结果大败,后来吴国君主死后。波的儿此文来源于网络夫差即位为吴王。他打败越国后,越国勾践求饶,吴国答应了。于是,勾践到了吴国养马,而且整天穿着童仆的衣服,天天斩草料喂马,还亲舔过夫差的大便,夫差见勾践如此忠心于他,就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其实,他每天都要卧薪尝胆,不忘国耻。就这样,20年后,文种训练的越国精兵终于灭了吴国。他那种短时忍辱,最后报仇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假如我们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导致结果不堪设想时就晚了。
愿大家不因小失大。

【悦读】读《东周列国志》有感1000字


【悦读】读《东周列国志》有感1000字

江汉区黄陂街小学轮值周

作者:邱晓虹 老师

对《东周列国志》感兴趣,源于儿时父亲亲口相授的这部书里的很多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程婴为救赵氏孤儿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历尽艰难,终于复国;这是何等的大义!因报智伯之恩,豫让不仅以土地和地位相许,在智伯死后,还几次为智伯复仇;这是何等的情义!田光向燕太子丹举荐荆轲刺秦,为了保守机密自刎而死;这是何等的忠义!在现实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些“大义”、“情义”和“忠义”,使得我们有了朋友,有了“死党”;使得我们拥有了和谐的社会和充满活力的国家。有了这些,才使得我们的生活有了乐趣,也使得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勾践卧薪尝胆,图谋十年,终于摧毁强敌,称霸天下。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无论处境多么糟糕,都不能没有志向。按照自己的志向十年如一日的奋斗,必有所成。

“智宣子建嗣,谋于族人智果曰:’吾欲立瑶何如?’智果曰:‘不如宵也。’徐吾曰:‘宵才智皆逊于瑶,不如立瑶。’智果曰:‘瑶有五长过人,惟一短耳。美须长大过人,善射御过人,多技艺过人,强毅果敢过人,智巧便给过人,然而贪残不仁,是其一短,以五长凌人,而济之以不仁,谁能容之?若果立瑶,智宗必灭!’”其结果就是智瑶铲除了除自己以外的智氏宗亲。智瑶有英武的外表,过人的智慧和超强的武义,按说,应该是以为很好的带头大哥,然而,正是智瑶的“贪残不仁”,导致了智氏亡祖灭宗。假设当初立“宵”为嗣子,“瑶”很可能是一位英勇善战、保家卫国的将军。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仁德,乃成人之基,成事之本;更昭示了“小胜靠智,大胜凭德”的道理。

如何做人很重要,如何做事,也同样的重要。《东周列国志》中不乏这样伟大的人物:太史季“据事直书”而不畏死;蔺相如“国计为重,私仇为轻”; 魏绛不惧权贵、不计后果而执意严明执法; 祁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孙叔敖的“一钱不入私门”等等。说明正直、无私的品质对于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国家有多么的重要。反观现实中,对上谄媚奉承,对下武断粗暴的人时而有之;不顾大局、只重私利的事并不鲜见。而倡导“书香武汉”,正好能够让我们数百万市民读书明理,陶冶清朝、荡涤心灵。作为女人,作为妻子和母亲,通过多读书,读好书,提升自我相夫教子的能力,岂不美哉!

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把我读《东周列国志》的体会、认识和感受一届一届的传授给我的学生们;以期我的学生们以史为鉴,学会做人,善于做事;把古人的智慧结合现实融会贯通,更好滴服务于今天的工作和生活。

读一部《东周列国志》,既能了解五百多年的历史,又能沐浴众多大家的光辉思想,还能受教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和安生立命之法;真可谓受益无穷。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600字


【第1篇】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作者:冯梦龙。该书主要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跨越的年份很长,从西周末年一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内容及其丰富。其中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重耳复国兴霸业》、《蔺相如完璧归赵》等众所周知的故事

其中《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周幽王为了讨宠妃褒姒的欢心,竟然听从一位大臣荒唐的建议:点燃烽火台,戏弄各路诸侯。各路诸侯被戏耍多次,非常恼火,等到敌人真正入侵,烽火台再次被点燃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是周幽王又在和褒姒取乐,所以他们决定不出兵。最后周朝灭亡,周幽王惨死。

这就是著名的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丢了江山。一个君王荒废朝政,每日琢磨的不是百姓疾苦、国家强盛,而是用尽心机只为美人一笑,那么这个君王对国家的统治必然不能长久。一个君王戏耍诸侯,用欺骗来取乐,结果必然被灭亡。为了减轻周幽王的过错,褒姒就被称为妖姬,被后人不停的唾弃。事实上没有褒姒也有周姒、王姒……这是周幽王好色、不喜朝政的本性所决定的。就如夏桀、商纣丢了江山,就不是因为妹喜、妲己。

《东周列国志》作者文笔非常好,把一个个故事写得生动形象,人物刻画得入目三分。通读全书,让我对西周、春秋、战国、这段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丰富了历史知识。看着一个个国家慢慢兴起、慢慢强盛、慢慢衰弱。最后灭亡,我发现国家兴起和强盛一般都是君王勤政、广纳贤士的时期,国家衰弱和灭亡一般都是君王昏庸、荒废朝政的时期。

诚信、勤奋、进取是让我的学习和生活更上一层楼的法宝,这就是《东周列国志》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感受。

【第2篇】

“荆轲刺秦王”这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故事,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吧。自从台湾游学回来,我对“荆轲刺秦王”便有了极大的兴趣。

在台湾游学交流中,我们所表演的舞台剧“荆轲刺秦王”与真正的历史记载有什么区别呢?

战国末年,燕太子丹十分憎恨秦王,于是招揽了许多勇士。太子丹经过田光先生的指点和引荐,认识了一位叫荆轲的勇士。为了得到秦王的信任,便想出带着樊於期的人头和督亢的地图去见秦王,达到近距离刺杀的目的。

樊将军知道此事后,毫不犹豫的拔剑自尽,太子丹悲痛万分。易水河边,乐师高渐离击箸,荆轲唱歌,看到这里仿佛场景再现,让人不由得悲壮万分。

荆轲和副手秦舞阳来到咸阳宫。荆轲将人头和地图献给秦王并按计划实施刺杀行动,不料行动失败,秦王用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最后,守卫进殿,将荆轲杀死。

这个历史故事,让我看到了太子丹的仁慈,不愿伤及无辜;看到了樊於期的豪迈——拔剑自尽;看到了荆轲的神勇、毫不畏惧。看到了秦王的武功高强,独自面对荆轲。

令我记忆深刻的人物非荆轲莫属。在他身上体现了以弱小的个体反抗强暴的精神,他的勇气和甘为高尚的政治价值观献身的牺牲精神,将千古流芳。

此外,我还看到了历史和剧本的差距。比如说:剧本编写高渐离推荐的荆轲,而历史却记载田光举荐的荆轲。又比如说:剧本上描述高渐离是燕国的大臣,而历史却记载高渐离只是击箸的乐师。再比如说:剧本上写了秦王刺杀了荆轲,而历史上却记载守卫杀了荆轲。历史剧的改编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而真正的历史却不能篡改,我们要尊重祖辈的记载。

这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故事,已铭记在我心里。

【第3篇】

我在这个暑假读了一本由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的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这本书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一部跨越最长、人物最多的一部历史小说。

其中《争王位郑国四易主》带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这个故事背景很复杂,写到了很多个国家,其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

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在周朝周恒王时期,郑庄公去世后,公子忽、公子突几人争位之事。争位之时得到了宰相祭足的支持,也遭到了宋国宋在公以及郑国大臣高渠弥的祸害。最终他们一个死于高渠弥的毒手,一个出逃于蔡国。宰相祭足便立公子仪为国君,子仪没有辜负众望成为一代明君,从此郑国国泰民安,成为楚国的附属国。

祭足带给我的印象很深。他足智多谋,明辨是非。在郑庄公想立子突为王的时候,他推荐了为郑国立了许多大功的子忽;在宋庄王来催他们交出金银时,他巧妙回信缓解了交易;在说不通打不过时,他懂得联合其他国家,强大自己的实力击退宋国;在知道高渠弥对公子忽的毒害后,使用计谋为子忽报仇。

宋庄王是一个贪心和野心非常大的君王,他不仅要求郑国给他们一百双壁玉,千吨黄金,甚至还要每年给他三万锤粮食!他一直预谋要让子突上位,以达到吞并郑国的目的。

高渠弥心胸狭窄,记仇,心狠手辣。因为公子忽曾阻止他封为上卿,与公子忽不和,使用阴谋鬼计下毒手把他杀了灭口,想辅佐另一位公子上位以达到他自己的私心和野心。但是,最终还是死于齐国君王的手下。

历史故事中让我们看到了贪婪、狡诈、阴险的人最终还是达不到目的的。我们更多的应该学习古人的足智多谋,学习智者身上优秀的精神,学会辨别是非善恶,从古人的智慧里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是一本描写春秋战国时期的书,这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既混乱又精彩的时期。记载了无数国家和个人在这段数百年的动荡不安中俯仰沉浮,讲述了春秋列国时的许多史实。
我仔仔细细地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感触很深,书中描绘了许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有倾国倾城的美人,有力能扛鼎的壮士,有精于兵法的将军,有心怀叵测的奸人,当然还有很多或昏庸无能、或精明强干的君主。这些人物时而令我感动,时而令我敬佩,时而令我憎恨
《母子地室会面》是一个让我感动的故事。当时郑庄公发誓,不到黄泉,一辈子都不见母亲。有一位正直之士颖考叔见庄公对母亲不孝,便打了几只鸮鸟进献庄公。当庄公问是什么鸟时,颖考叔说是一种不孝之鸟,庄公默默不语。正好厨师送上蒸羊,庄公赏了颖考叔一块羊肩,只见他却用纸包起来要将美味孝敬老母,看到这一举动后庄公触动隐情,凄然落泪,挖地见泉,建一地室,母子在那里相见,这样既不违背誓言又能孝敬母亲,我被他的聪明、睿智、孝心深深地感动。
《楚庄王一鸣惊人》是让我敬佩的故事。楚庄王即位后贪图享乐、专横跋扈,楚国渐渐衰败,但后来十几位大臣一起去劝说,楚庄王最终在忠臣的规劝下,他醒悟过来。他一鸣惊人,整顿内改,关心人民,经过多年的努力坐上了盟主的位置。书上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楚庄王知错能改,还是一个英雄,我们要向楚庄王学习,做一个有错必改的人。
《褒姒千金一笑》是一个让我气愤的故事。周幽王性情暴戾,沉于酒色。他为了让褒姒这个美人笑,听信奸臣,点燃骊山脚下二十多座烽火台。一时间狼烟滚滚,火光冲天,鼓声如雷,震人心魄,诸侯以为国有变,纷纷带兵前来勤王。结果确听周幽王说是个玩笑,诸侯们面面相觑,愤愤而回。褒姒见状,大笑不已,这却给周幽王种下了亡国的种子。后来,犬戎真的入侵了,再燃气烽火台,就没人来救援了,周幽王终于被杀死了。结果君不是君的周幽王因为戏弄诸侯而导致亡国。

当然,这本书还有许许多多精彩的历史故事,如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故事,现已家喻户晓,也演变成成语,成为中华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它比《三国演义》内涵丰富,人物智谋比《三国》强,是值得我们反复研读的,建议你一定要读一读此书。


《东周列国志》读书笔记450字


连着几天,雪下个不停。在下雨天里读书是最惬意的。听说中国有十大名著,妈妈觉得这十本书会对我有好处,于是就给我买了一整套。我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了这其中的一本书《东周列国志》。

这本书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冯梦龙写的。这本书同《三国演义》一样,是古代的现实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千古知音管鲍之交》、《义臣智保赵氏孤儿》、《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相和使秦完璧归赵》、《纸上谈兵赵括兵败》这几章。我觉得:周幽王为了他的皇妃,戏弄众臣,最后连自己的命都不保,岂不是和《放羊的小孩》一样吗?

这本书主要讲了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烈国纷争的历史。这本书从古书中选取了一些生动的小故事,赞扬了赏罚严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不渝、有勇有谋的将相,以及那些见义勇为、机敏果敢的豪侠。与这些正面人物形成鲜明对比,这本书也塑造了一些昏聩、残暴、荒淫无耻的帝王、诸侯等统治者以及贪婪、奸诈、阴险的佞臣形象。

从这本《东周列国志》中,我懂得了许多对我们非常有用的知识,如: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应该帮助他、一个人说话要算数我想这些道理不就和现实生活中一样吗?

喜欢《读《东周列国志》有感6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东周列国志读后感5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