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二十四史有感1000字

读二十四史有感1000字

读《二十四孝》有感1000字。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与他人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读《二十四孝》有感1000字,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寒假里,我读了《二十四孝》这本书。本书记述了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道故事。我用表格进行了一个梳理,统计如下:

序号 故事名 人物 主要内容

01 《孝感动天》 舜 父与继母、异母弟象多次加害舜,事后舜仍不记恨,照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孝行感天动地。

02 《亲尝汤药》 刘恒 母亲卧病三年,刘恒衣不解带地侍候;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03 《啮指痛心》 曾参 客来,母不知所措,用牙咬手指。曾参顿觉心疼,知母呼己,速返家中,跪问缘故后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04 《百里负米》 仲由 子路早年家贫,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05 《芦衣顺母》 闵损 闵子骞继母虐待他以芦花为絮制作冬衣,父亲知道后欲休妻,子骞跪求父亲饶恕继母。

06 《鹿乳奉亲》 郯子 郯子为治父母眼疾,披鹿皮到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见猎人欲杀鹿,告知实情,感动了猎人。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 老莱子70岁尚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或学小孩哭,以博父母开怀。

08 《卖身葬父》 董永 董永为葬父卖身为奴。槐荫下遇织女,二人结为夫妇。织女为董永抵债赎身后,返回天庭。

09 《刻木事亲》 丁兰 丁兰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从不懈怠。其妻针刺木像被丁兰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 江革战乱时背母逃难,遇匪时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放之。其后,他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11 《怀橘遗亲》 陆绩 陆绩幼时做客袁术家,怀藏二橘,拟拿回给母亲尝鲜。人皆惊奇其孝顺。

12 《埋儿奉母》 郭巨 郭巨为供养母亲,拟活埋幼子。挖坑时,得见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13 《扇枕温衾》 黄香 黄香酷夏为父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子。

14 《拾葚异器》 蔡顺 蔡顺乱世时拾桑葚母子充饥。黑色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感其孝心,送他食物以示敬意。

15 《涌泉跃鲤》 姜诗 姜诗妻被休后仍昼夜纺纱织布,积蓄所得仍孝敬婆婆。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16 《闻雷泣墓》 王裒 王裒母生时怕雷。雷响时,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7 《乳姑不怠》 崔山南 崔山南祖母唐夫人多年来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婆婆临终时祈愿后来的子孙媳妇都如此孝顺婆婆。后来果真应验。

18 《卧冰求鲤》 王祥 王祥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虽值严寒天气,但他仍卧在冰上,融化冰雪获取鲤鱼。

19 《恣蚊饱血》 吴猛 吴猛每到夏夜,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20 《扼虎救父》 杨香 杨香见猛虎叼走父亲,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21 《哭竹生笋》 孟宗 孟宗为治母病需要鲜竹笋,严冬时,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地裂生数茎嫩笋。孟宗采之做汤,母亲喝了后病愈。

22 《尝粪忧心》 庾黔娄 庾黔娄遵照医嘱,尝父亲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父死后,守制三年。

23 《弃官寻母》 朱寿昌 朱寿昌母子不通书信五十年。他寻到线索后,弃官寻母,终偿心愿。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24 《涤亲溺器》 黄庭坚 黄庭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这些孝道故事真是感天动地,值得我们学习啊!想想我自己,平时不仅不孝顺父母,还常常对爷爷、外婆发脾气,大吼大叫。对待妹妹没有一点耐心,总是嫌弃她,经常弄哭她。父母苦口婆心的一番教导,还引来我的一顿白眼…… 掩卷沉思,我羞愧不已。不行,我也要行动起来,马上放下书本,跑去接一盆洗脚水,亲自端到妈妈身边,给妈妈洗脚吧!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读《二十四孝图》有感


《二十四孝图》图文并茂,非常感人。我发现,百事孝为先,小时候那些孝顺的人,长大都有了很大的成就。

二十四孝有: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为母埋儿、扇枕温衾、拾萧异器、涌泉跃鲤、闻雷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笋、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其中,我最喜欢刻木事亲,意思是: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南(今河南黄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见面,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子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虽然这篇文章里木头人的手指会流血不现实但古代人真的是孝顺。现在有很多人特别是我们这代人一天到晚都是在想自己该怎么样,自己吃的好不好,玩得好不好,向父母要这要那,达不到要求就发脾气,有时对父母和长辈说话、行为很不礼貌。和前人相比我真的对孝顺二字没有做好。读了这本书,我以后一定要孝顺父母,尊敬老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吧!

读《二十四孝故事》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二十四孝故事》。这根数讲述了二十四个有关孝顺的故事。其中《扇枕温衾》这个故事令我深有感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扇枕温衾》主要讲的是:东汉时,有一个叫黄香的人,九岁时死了母亲,他从小就懂得孝敬父亲。酷夏时,常常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常常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读了这个故事,再想想自己,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就去和父母发脾气,争吵,真是不应该。爸爸妈妈为了我,每天辛勤的工作,而回到家,不但没有得到我的安慰,反而是扑面而来的争吵。因为没有给自己买喜欢的东西而争吵,因为父母的一句关心的责骂而争吵,因为父母每给我准备好需要的东西而争吵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牵着我的手,一起去逛街。那时我们是多么的开心啊。记得那时,我还扬言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小的时候你们照顾我,等我长大了,换我来照顾你们!现在,我也算是半个大人了,可是小时候的话语早已抛到九霄云外。

现在的许多人都一样,特别是那些所谓已经懂得感恩的年轻人。很多人长大了,长成大人了,就开始嫌弃自己的父母了。嫌弃他们老,嫌弃他们脏,嫌弃他们穿衣服难看,走在自己身旁就感觉在拉低自己那所谓高贵的身份

人,要学会感恩,学会孝敬父母。没有他们,我们怎么会来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许多获得很大成就的人都嫌弃自己的父母。要知道,他们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的成就都归根于自己的父母,没有他们的辛勤养育与培养何来自己今天的成就?也有许多学生,包括我在内,总是因为一些小事而去和父母争吵。父母提醒自己不要总是去玩手机和电脑,自己就认为父母自己拿手机玩,而不让我玩;父母担心自己的安全,不让自己去和同学们一起出去玩,就认为父母在囚禁自己,不给自己自由

其实,父母是很容易满足的。一句安慰的话语能够让他们满足,一个关心的动作能够让他们满足我们是学生,不会象大人那样,给他们买衣服,给他们买大房子住,因为现在的我们,还没有这样的能力。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帮助父母做家务,可以好好学习,用好成绩回报他们。父母下班回来时,送上一杯水;疲惫时,给他们按摩;吃饭时为她们盛饭这些小小的事情都会让他们欣慰,让他们满足。

以后,我不会再去和父母争吵,不会和他们发脾气。而是多为父母着想,多帮父母做家务,好好学习,以好成绩回报他们。希望大家也一样,多想想父母,多为她们着想,多为他们分担。

二十四孝(优秀范文)


【第1篇】

鲁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欢的是《二十四孝图》。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就如同一个女子,任凭她再怎么美丽,若是脸上抹了过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对《郭巨埋儿》的描写。这一段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封建社会的腐朽。鲁迅先生在《旧事重提》中说:“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鲁迅先生还不无讽刺地说道,不仅他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不是让谁照著学,而是一点,让大家明白,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们应该去爱自己的的父母,害自己的孩子是不对的,但要学习这种文化,而非是模仿是通过故事告诉大家孝敬父母。

绅士赤条条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卧冰求鲤”的故事。《晋书•王祥传》说他后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借用的是“子路负米”的传说。子路,姓仲名由,孔丘的学生。他服侍父母时,自己只吃粗劣的饭菜,为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鲁迅在前文已说过,学“子路负米”并不难,而“卧冰求鲤”则有点危险。这里讽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但却很少看见那些“绅士”、“将军”为老百姓做出类似“卧冰求鲤”、“子路负米”这样的善事来。

让我们的英雄走下神坛吧,还他们各自的本来面目,那些不见得多么完美、然而充满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环、然而闪耀着“人”的光辉的面容。

让我们唱起普通人的赞歌吧,歌唱那些软弱、怯懦、犹豫背后的高贵与坚强,赞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躯中的铮铮傲骨。

【第2篇】

这个故事发生在元朝,故事的主人公叫李忠。李忠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担负起家庭的重担,不但外出耕田劳作还回家纺纱织衣、打理家务、教育子女。母亲的坚韧意志和勤劳的生活作风为李忠树立了一个模范榜样,让他从小就懂得理解母亲,并用幼小的身躯为母亲分担家事、照顾母亲。他时时处处都念着母亲的辛劳和需要,把家中最好的一切都奉献给母亲,还想尽办法替母亲分忧解愁。李忠的孝心感动了乡亲们,他们不但常常伸出援助之手,还纷纷以李忠为榜样来教育自己的子女。

自然灾害时刻存在着,公元1303年的一天,李忠家所在一带发生了猛烈的大地震,顷刻之间房屋倒塌,被压死的村民不计其数。突然被震飞的山头径直冲向李忠家,千钧一发之际,奇迹发生了:飞散的山头突然分做两支,从两侧绕过李忠家的房屋,一直到五十步以外才又合拢在一起。李忠的家就这样被保全了。

这真是“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孝子至诚的孝心行为是顺应天意的善行,连老天都照顾。孝爱是天地生灵万物和谐的根本,父母爱孕育儿女孝,儿女孝又彰显父母爱。

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是儿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从古至今,以孝感动邻里、感动天地的例子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儿女结婚后对父母不管不问,或者说在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这种不孝的行为反而增多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物质得到了极大满足而孝行却缺失?究根结底就是大多数人认为孝就是让父母吃好喝好穿好,满足物质需求就可以了,殊不知父母的精神世界是很匮乏的。父母们用尽一生的心力和体力为儿女创造最好的条件,可以说让儿女生活好就是父母们不懈努力奋斗的目标。可是当儿女渐渐长大工作结婚生子后,父母们最大的目标也随之消失,突然的闲暇让父母无所适从,精神世界倍感空虚。所以这时儿女的一声问候、几句贴心的话、给父母做的一顿可口的饭菜都是慰藉父母的有效方法。记得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歌词中有这样两句话:常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常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锤锤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问个平平安安。几句话道出天下父母内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另一方面父母也要理解儿女不能常回家看看,繁忙的工作、多变的人际关系、推不掉的酒桌应酬、子女的课后辅导……每天好多忙也忙不完的事,有时要忙到半夜,拖着疲倦的身体终于可以睡觉了,还没睡醒闹表就在滴滴作响了。好不容易闲暇下来的周末又要送子女去辅导班,会朋友等……我觉得《常回家看看》是很多上班族儿女共同的心声,也相信这些上班族儿女会安排好自己的空闲时间常回家看看,尽一份儿女的孝心。

读《二十四孝图》有感400字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这是鲁迅一个尖锐的看法,虽然话过激了些,但足以看出鲁迅对古书的喜爱甚至于敬慕之情。鲁迅看到中国孩子读破书,总是会叹息。不错,中国当时的教育当然比国外差多了,使这个重视教育且又爱国地文学家深感惋惜。

作者回忆小时,私塾管得严,只能读背“人之初性本善”,而出了书塾,就可以捧起一本有趣的别类的书,津津有味地读。在那种混乱的社会中,书中阴间赏善罚恶的故事使读者十分陶醉。也只有这个,让鲁迅小时枯燥的私塾生活有了一丝乐趣。鲁迅对于阴间的好奇,只能是好奇,颂扬反而坏事。这不,鲁迅揭露当时社会丑恶一面,导致一些“舞文弄墨”人的打击。这样的人实在可恶,别人有自己的思想、打算、作为,别人非要插一足作何?被打击更要心如止水,就像00后的我们,“做自己的事,让别人说去吧,神马都是浮云”。

鲁迅在饱览不少古书后,终于得到长辈传下来的《二十四孝史》。读得多了,便也悟出来了,“孝”只有那些大道理,其实没有什么神乎其神的,读得多了,世中的真、善、美、假、丑、恶,一目了然。

古书之趣,趣在“实”,趣在“妙”,趣在当今确没有书中说的那些事。

读后感《读《二十四孝》有感10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二十四史有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