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蜗牛的悲伤读后感

蜗牛的悲伤读后感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读后感两篇。

在阅读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您从作品中有哪些领悟呢?你不妨看看《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读后感两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涂自强的个人读后感 (一)

终于挤出时间看完了方方的最新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心里颇不是滋味。方方是我喜欢的女作家,像莫言所说,我只是喜欢她讲的故事,别的没有资格妄加评论。

方方自己没说,但是我是觉得涂自强这个名字是取谐音的,徒自强而已。这个出身在贫穷偏远地区的孩子虽然靠自己的努力出人头地上了大学,却并没有顺利地走上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闭塞的乡村,淳朴到无知的父母亲,在孩子们外出打工几年杳无音讯时也只是低低地念一句,人恐怕已经是没有了让你似乎透过字里行间看到被贫穷折磨的双亲蓬乱的白发、颤抖的手和那颗安于天命逆来顺受的心。涂自强的道路就是一个普通人的人生之路,他周围的人对他都非常好,包括他那些家境富裕的室友,自始至终都没有嫌弃他、疏远他,而是尽可能地帮助他,因为觉得他不是真自卑、假自尊。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困窘和艰辛自从他出生便与他如影随形,即便是工作了还洗不起一个热水澡,即便是把年迈的老母亲带在身边也一样居无定所。他的某个室友曾经感慨地说,我从前总是觉得命运是公平的,自从看到你,我觉得命运真的是不公平。最终,他的努力节俭宽厚、他的知足和感恩也丝毫没有感动上天,安顿好了母亲,他就像预知死亡的大象奔向人们从未涉足过的神秘的葬身谷。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实际上根本没有人关注他去了哪里,被安顿在寺院里的母亲还以为他真的去了美国。

涂自强一直忘不了高中落榜的女同学采药的那句诗,这只是我的个人悲伤。可是为什么采药的悲伤刺痛了他的心,他的悲伤又被方方一点一点运到我的心里?方方自己解读,在一个没有公平的社会里,他的悲伤注定不是个人悲伤,没有背景、没有财富的涂自强,也便只是白费功夫而已,根本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我觉得这又似乎太灰暗了一点,那平凡之辈岂不是这一生都暗无天日?

我还是喜欢金星的论调,命运就是公平的,在这里亏欠了你,别的地方一定会弥补的。好比周立波说过的,你又想有钱,又想身体健康,世界上哪有那好事啊!得到和失去本就是相辅相成的。那天看到作家苏童写的一篇散文,贫困窘迫的童年生活日后成为他创作的源泉,刚刚年过半百的母亲查出罹患绝症,他手里却拿到了登载着《妻妾成群》的刚出版的《收获》杂志,他说他不敢想这里面的因果关系。

我母亲动手术后的某天,我在去医院的路上顺便拐进邮局,买了一本刚出版的《收获》杂志,上面登载了后来给我带来了好运的《妻妻成群》,现在我常常想起这里面的因果关系,想想就不敢想了,因为我害怕我的好运最终给母亲带来了厄运,当我在我的文学路上飞黄腾达的时候,我母亲的生命却在一天天黯淡下去,我无法确定这种因果关系,我害怕这种因果关系。炎夏之际,我抱着牙牙学语的女儿照在母亲的病榻前,女儿已经会叫奶奶,母亲回报以宁静而幸福的微笑。我在一边心如刀绞,深感轮回世界的变幻无常,我有了可爱的女儿,慈爱的母亲却在弥留之际。七月七日母亲去世,她才五十六岁。每当看到这一段内容,我的心里都非常难受。但同时又对作家充满了敬畏。得到与失去之间,让我们战战兢兢,这就是人生吧?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吧?常常感恩的人才是幸福的,就像小说中的涂自强,自始至终,他从未埋怨过命运把他降临在僻远穷困的小山村,从未因为贫富的巨大差距而指责命运的不公,也许他的个人悲伤,只是不能继续留在这个世界上,不能继续赡养自己的老母亲而已呢?我们只是看到了他的悲伤,也许,他这一生也有很多我们无法理解的幸福呢。

这小说总让我想到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个人幸福也便是和个人悲伤相同的吧?

国外那个七八十岁的咖啡店的侍者,一样让人感到风度翩翩,充满敬意;那个一辈子开电梯的人,拍照片、为穷人募捐,在方寸之地把这个原本单调的事业做得津津有味这未尝不是一种个人幸福。

当你还在为物质和金钱而奔波,你在心里暗暗和别人比较的必然是财富的多少;当你在逐名逐利的道路上迂回曲折,你必然要和他人在权势和地位上一决高下。没有对错之分,只有追求不同。你在意的,别人可能不屑一顾,所有的,都只是你的个人悲伤与幸福罢了。所以,还是别去比较,一比,你的生存状态和人生追求势必大白于天下。或许遭人不耻,或许被笑清高,有什么意思呢?那不过是你的个人的幸福悲伤罢了。就像现在,你觉得你钱比我多,生活比我好,但是你却不知道,你追求的这些,我小时候就已经拥有了。我也想问你,你拥有我现在的单纯与快乐吗?我们根本就没有可比性。那么,还是你去追求你的追求,我去快乐我的快乐吧!

就像我写下这些乱七八糟的文字,我看了,想了,写了,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而已。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读后感 (二)

作为一名从山沟深处走出来的大学生,头上笼罩着过度的光环,身上承载着过度的负担。一路打工,几乎考走着去报到了,生活节俭到苛刻的地步,牺牲了一切生活内容去读书,只为赢得一个说得过去的未来。然而,命途多舛:考研在望时,父亲猝然辞世;工作刚刚自在起来时,母亲被压在屋下;带着母亲一起在城市中过日子,生活维艰;工作难做且待遇低在计划着未来的时候,却忽然查出了肺癌,而且是晚期。母亲老无所依,只得托给老尼,谎称自己将到美国长期出差。最后,自己独自步回老家,在山路上消失了,从这个世界上彻底地消失了。

众人眼中的天之骄子,曾几何时,就生存得如此尴尬,如此艰难?这只是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吗?

注:精彩知识请关注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读后感


一个小人物的死亡不会让任何人悲伤,甚至都没有几个人知道他曾来过这个人间。但他确实来过了,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走完了自己短暂且不完美的一生。小人物的故事不会被多数人铭记,却会让多数人感动……

读完此书,我不断问自己:幸福是什么?人生的幸福是什么?让人觉得幸福的又是什么?既然是此书而感,那么还需回味此书。

涂自强无可厚非是一位乐活派,来自农村的他,一直积极向上,对社会充满感恩,从不抱怨,也许这便是他常常幸福的秘诀吧!

他是幸福的,因为他感觉到了社会上的善良,他考上了大学,对于村里当官的希望,不管能否当官,面对村里的期待,他露出了喜悦。徒步求学,一路走来,竟遇上好人,热心肠的大妈、卖面的老板、洗车的司机……他幸福极了。

来到学校,同样也是幸福的,有了管饭的食堂,赵同学的电脑,老张的手机,还有做家教的外汇。呵呵!每天都是那么的充实,每天都是这样的愉快!当然这种感觉是其他人不懂的。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脚,每个脚有不同的鞋,鞋子好不好?只有脚知道,哈哈!

毕业后:虽然考研不成,父亲也离他而去,但他和母亲在一起的生活却是前所未有的幸福,两人一块看春晚,其乐融融,过着天堂般的生活(当然是对乡下而言的)。

母亲的那句“你干大事要紧”,永远是他用不完的力量,永远给他以鼓舞,悄无声息的激励他追求更完美的人生。

他一直都在拼命努力,为完美的生活所准备着,没等到他过上这种日子,观音菩萨便把他领走了,也许他命中注定永远都不会过上那种日子,提前让他解脱了,老天给他的就是这种日子吧!也许正是母亲所拜的观音所赐吧!他死了,可是母亲还在等待,等待着涂自强的那种对完美生活的等待,也许观音的怜悯不想让这种期待随着涂自强的离去而消失吧!于是把等待转移到了母亲的身上!仿佛向世人说:这种向往美好生活的期待永无止境,不断推动着自然的趋势。

“将来的日子是日子,难道现在的日子就不是日子么?”我不断反问加以反思。对!每时每刻我们都在生活,都在走向可怕的坟墓,像此刻日子正在我的笔下过着。

做一个乐观者,永远都会觉得幸福!不要为自己不富有、不风采无口才、无城府而感到自卑,记住逞能以受妒,不若韬精以示拙;好辩以招尤,不若静默以怡性;广交以延誉,不若索居以自全;厚费以多营,不若省事以守俭。

费千金而接纳豪杰,孰若倾半瓢之粟以济饥饿。虽不以助人为乐,但举手之劳又何足道哉!

早餐吃了一根头发,被推销员“宰”了一刀,排队时有人插队,与人拌嘴又得生一肚子气,什么是幸福呢?

眼前痛苦之沉重也正说明过去经历的甘美,悲伤的时候,是多么容易想起快乐!涂自强是幸福的,因为他曾幸福过。

方方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读后感


方方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读后感

刚看了作家方方老师的中篇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想着小说中小人物短暂一生的悲惨命运,泪水几经擦拭,也未能拭尽。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贫寒山区的孩子涂自强努力学习终于考上大学,但因为要筹集自己的上学费用,一路走着打工上学。他遇到好多的好心人帮忙,让他打零工挣到了学费,这时的涂自强每天阳光快乐,在感知着人间处处温情在的同时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作者用大半的篇幅描写涂自强怎样一直在贫困的边缘挣扎,为了给自己挣学费,他什么活都可以干,什么苦都可以吃,为了省下路费,甚至上大学三年多都未回过一次家……幸好在上大学期间,这些困难因为有那些好心人的帮忙,虽然生活依然贫苦,他还是轻松的应付过来了。那些帮助涂自强的好心人也让读者真心感受到世上还是好人多。

小说里的这些描写似乎是繁冗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它让读者深深的了解了涂自强这个人,尽管贫穷,心态还是一直乐观向上,尽管因为自己的另类,遭到过无数人善意或者是恶意的嘲笑,他也从来没有像某些无德的人一样诅咒过这个社会。这些还算平静安乐的生活在大学即将毕业考研时被打破。父亲病故,他的考研做教授的好梦破灭。街上刚毕业的大学生比比皆是,找工作难于登天,经过无数碰壁,涂自强终于找到一份低薪的工作,安定下来。但这时老家的房子又塌了,母亲受伤,他不得不把母亲接到城里和自己共同住到又脏又破的小出租屋里,尽管微薄的工资多养一个人,使涂自强的生活更加艰难,他还是没有被沉重的压力打垮,就连母亲因为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经常给他添麻烦使他都丢掉了赖以生存的工作,他都没有一丝一毫的怨怪。他总想着自己还年轻,只要努力,自己和母亲的幸福生活终究会到来。

可就在他还是那么不自量力的畅想自己的美好未来时,却被查出是肺癌晚期,命运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命运,就是一个什么样的命运,无论你多么不相信它,多么努力的想与它抗争都是无用的,涂自强没有太为自己悲伤,他只是担心自己走后无依无靠的母亲怎么办,他不想让母亲知道他即将要永远离开她,他想让母亲好好的活下去。涂自强费尽心机安排好母亲的一切,自己静静的离去。看到最后,我一直隐忍的泪水倾泻而下,这世界对某些人就是不公平,做多少努力也不会有回报,直到悲惨的死去……

一个小人物的死亡不会让任何人悲伤,甚至都没有几个人知道他曾来过这个人间。但他确实来过了,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走完了自己短暂且不完美的一生。小人物的故事不会被多数人铭记,却会让多数人感动……

读《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有感600字


这是一个很普通,但又很现实的故事,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作者方方,没用任何华丽的词句,用白描的手法铺陈开来,平静地讲述了涂自强的一生。

涂自强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但却是他们小山村唯一的一名大学生。他一心苦读,以为这样就可以改变命运,书上不也说知识改变命运吗。涂自强的刻苦得到老师同学的赞赏,正当我以为他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考研,留校,做一名老师的时候,故事急转直下。在即将考研时,涂自强父亲突然去世,他只有回家奔丧。从此厄运不断——辛苦工作一年即将获得对他来说天文数字般的五千元时,老板卷款跑了。母亲被塌倒的老屋砸伤,不得不搬来和涂自强一起住,而他的薪水,只是刚刚够他和母亲吃饱。母亲无法适应城里人,和打工小饭店闹翻,紧接着,涂自强被查出已患上肺癌,已是晚期。无奈之下,涂自强只有编一个去美国的谎言.

把母亲安置在一所寺庙。涂自强永远失联……

打动我的并不是涂自强多么悲惨的遭遇,打动我的是,他不是一个怨天尤人灰蒙蒙的一个人,相反,涂自强是一个乐观积极上进阳光的人。他为了过好一点的生活,拼尽全力,最后生死未卜。命运就是如此的不公平,对于出身贫寒的孩子来说,除了拼命努力之外,是不是还有运气。大学城里千千万万学子中,又有多少“涂自强”呢。

作者故意用轻松的笔调,用不动声色的叙述,用不带抒情的写法,讲述了一个沉重的故事这不只是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这是无数像他一样的人的悲伤,更是这个时代的悲伤……

两篇读后感


两篇读后感(一)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这本书讲述着一只雄鹅带着只有大拇指这么大的瑞典小男孩尼尔斯遨游了他的祖国的故事。

小男孩尼尔斯只有十四岁,他的家住在瑞典的斯耐康省,他的父母都是善良、勤劳而又贫困的农民,但是他不爱读书学习,经常作弄小动物,让动物们很讨厌他。在初春的一天,尼尔斯的父母上教堂去了,他因为作弄一个小精灵而被精灵用魔法变成了大拇指一般大的小人儿。正在这时,一群大雁在空中飞过,家中的一个雄鹅也想在空中遨游,尼尔斯为了不让雄鹅飞走,紧紧地抱住鹅的脖子,结果不但鹅飞走了,还把尼尔斯带上了天空。从此尼尔斯就开始了自己的骑鹅旅行,他从南方一直飞到最北方的拉普兰省,历时八个月才返回家乡,他在鹅背上看到了自己祖国的奇山异峰、秀丽的风光,学习了祖国的地理历史知识,听了许多祖国的传说,也饱尝了许多危险。在漫游中,尼尔斯培养了机智勇敢、助人为乐的优秀品德,当他重返家乡时,不仅重新变成了一个高大漂亮的男孩子,而且成了一个温柔、善良、乐于助人且又勤劳的好孩子。

读了这本书使我认识到,要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要有刻苦学习知识的精神,虚心向别人学习,克服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本书对我很富有教育意义,它使我的心灵变得更纯洁更善良,更富于同情心。与此同时,我从尼尔斯的漫游中也饱览了瑞典的美丽风光,学习了它的地理历史知识和文化传统,也熟悉了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各种动物和植物,同时增进了我对伟大的祖国中国的热爱。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而且我也想变成大拇指般大的小人儿骑在鹅背上遨游祖国。

今后,我要多多阅读这样的优秀童话作品。


两篇读后感(二)

我读完了这本厚厚的《童年》,心里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惭愧与懊悔,想到自己与高尔基生活得巨大悬殊。

四岁丧父,跟随慈祥的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家中。在这里,他认识了许多东西,也看清了许多东西,他看清了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粗野的两位舅舅;朴实的朋友小茨冈;吝啬、小气、贪婪、专横、残暴的外祖父;每一天都生活在残忍、愚昧、亲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和争吵,从善良与邪-恶之间,阿廖沙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与他相比起来,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幸福的;没有痛苦与斗争,一直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就从这一点上看来我们就与阿廖沙已经有了天壤之别,我们拥有了许多,但是我们还是不知足,只想奢求人世间更好,更多想要的东西。

是啊,我们经常对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用顾着让父母为自己遮风挡雨,从不用自己独自在人间闯荡。现在,我们应该悔过曾经的奢望,应该不再浪费任何东西,学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便足够了。

从现在考试,我们要自立起来,遇到困难时别只想着这样退缩,逃避或走捷径,应该对自己有信心,人生中总有事或有人会令你痛苦甚至绝望,但我们应该要像一下作者是怎么样坚持的。这样,你就可以再痛苦中寻找快乐,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是的,黑暗过去,黎明的曙光总会到来,只要你仍然保持对任何事物都有不灭的信心,懂得珍惜拥有的一切,那么你的光明一定会到来,因为你懂得珍惜。


两篇读后感(三)

假期里,我读了《时代广场上的蟋蟀》这本书。它讲的是三个小动物之间不平常的故事,还有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一只来自康涅狄克州乡下的蟋蟀柴斯特是会唱歌的。它有着奇妙无比的鸣叫声,因为贪吃被带到陌生的城市纽约。幸运的是,它遇到了爱它的小主人玛利欧和一对好朋友亨利猫和塔克老鼠。

因为它不适应城市生活,不时的闯祸。一次,柴斯特做梦梦游把两美元的纸币当成树叶吃掉了,玛利欧的妈妈大发雷霆,玛利欧的家庭是一个经营报摊的,有时候两美元都很难挣到。蟋蟀柴斯特将面临被抛弃的危险。这时老鼠塔克伸出了援助之手,毫不犹豫地捐出了自己一生的积蓄,使柴斯特得以解救。

后来邀请两个好朋友开生日聚会,不小心又把报摊点燃了。玛利欧的妈妈气愤之极一定要赶走它。伤心的柴斯特哼起了几天前学到的歌曲,用歌声打动了玛利欧的妈妈,使她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把它留了下来。并为它开了演奏会,一时间,一只会唱歌的蟋蟀名声大噪。成为音乐家的柴斯特,帮助玛利欧一家摆脱了困境。同时,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柴斯特还是回到了自己思念已久的家乡。

我读了这本书后,深受感动。我特别喜欢柴斯特,它的聪明、可爱和善良,它用自己优美的歌声迎得纽约市民的称赞,给人们带来欢乐。还有它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

《孔乙己》的读后感两篇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收录在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写出了清朝末年的一位书生的事。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孔乙己》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乙己》读后感一:

从孔乙己这一面看,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从民众这一面看,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简练的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悲剧的必然性。

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活画出一个穷困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的形象。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此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唯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作者通过一件破长衫的描写,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揭示的十分深刻。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课文多次描写他满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书”“五经”中的所谓“圣言”为自己辩解,连偷书也说成“窃书不能算偷”。这些性格化的语言极能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显示孔乙己善良的心地。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

文章截取孔乙己一生中的一段生活,把最能显示孔乙己生活、性格和命运的情节浓缩在几个场面,这样写便使故事情节集中而凝练。作者通过小伙计的眼光,用了几个特写镜头把孔乙己的外貌,他的遭人轻视和奚落的情状表现出来,然后转入对孔乙己遭受残害即将死亡的描写。

简简单单的故事情节依据作者精巧的艺术构思表现出极其深刻的主题。这篇小说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突出了封建科举制度戕(qiāng)害读书人的罪恶以及封建统治下一般群众的麻木与冷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心理、语言、动作和自然场景、社会环境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身份、社会地位、性格特征和悲惨遭遇,生动地塑造了孔乙己的艺术形象。

《孔乙己》读后感二:

妈妈下午给我讲了孔乙己的故事,很是让我感动。于是我自己又把故事读了一遍,我深深的为故事里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它主要讲述的是发生在南方一个叫鲁镇的小镇上的故事。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和别处不同,做工的人,傍晚散了工,喜欢花点铜钱,买上一碗酒,加一些茴香豆或者小菜,慢慢品尝。文章里就喝酒的气氛还有这样的描述:穿短衣的顾客站门边,几下就喝完了酒,而穿长衫的,才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慢慢坐喝。看了这样的文字我就想,为什么会这样呢,读了后面的文字,才知道这就是当时社会阶层的真实写照,穿短衣的多是些穷苦的下层人,穿长衫的多是一些有钱人。

孔乙己就是这样的人,迂腐而穷困。虽然他还是一个秀才,但考了很多次状元,都没能考上,最后把自己考得穷困潦倒。尽管如此他却是站着喝酒的唯一穿长衫的人,虽然他的长衫很破旧,但他始终觉得自己就是以前有点钱,现在落魄的读书人。

孔乙己有一笔好字,替人家抄抄书,勉强糊口。可他有一坏习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带书以及纸笔墨砚,一起失踪。如是几次叫他抄书的人也没有了。

更有意思的是,孔乙己去酒馆喝酒,没有钱就叫了一碟茴香豆下酒。一群孩子们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们吃完豆子,仍然不散,眼睛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鲁迅先生将孔乙己这种又穷又酸又迂腐的小人物,用平和幽默的语言,刻画得入木三分。

故事最后对孔乙己的结局有了这样的叙述:中秋节前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结账,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铜钱呢!”。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被打折了腿了。”

“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了,竟偷到丁举人家里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吗?”

“后来怎么样?”

“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打折了腿。”

“后来呢?”

“谁晓得?许是死了。”

中秋过后,一天比一天冷,将近初冬时,一天,掌柜正招呼客人,只听有人说:“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向外一望,孔乙己便在柜台下的对面门槛坐着,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了,盘着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孔乙己吗?你还欠十九个钱呢!”掌柜说,孔乙己答到:“这……下回还清吧,这一会是现钱,酒要好。”他喝完酒,用手慢慢走去了。

这以后就再没有看见孔乙己了,他大约的确死了。

孔乙己让我感到可怜可笑,但他悲凉的一生、悲惨的结局,无疑是当时社会的那种弱肉强食、冷漠无情、愚昧封建的旧社会的真实写照,而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用他精辟的语言、犀利的笔锋对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进行鞭打和讽刺。让我们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也激励着我们祖国的新一代勿忘国耻,好好学习,建设强大的祖国。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读后感两篇”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蜗牛的悲伤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