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没有到不了的明天读后感

没有到不了的明天读后感

优秀读后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书虽然是死物,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丰富我们的生活,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一个人在读过每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写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优秀读后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读《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有感

济南市青龙街小学,六年级二班,李放飞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将你一跟人放在一间屋子里,给你一块可口的棉花糖,如果你能坚持十五分钟不吃掉它,就再给你一块棉花糖,你能坚持住吗?事实证明,可以坚持不吃棉花糖的孩子,十年后都比马上去吃掉棉花糖的孩子成功,而棉花糖在这次试验中是一个幸福与事业的象征。

在这本书中,主要通过许多短而道理深厚的小故事给了我许多的人生启示,让我收获颇深。

这本书,用简练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个人要主动学习的动力;要有自信心,坚持不懈,因为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要学会掌控自己的时间、并合理支配它;要学会善用金钱,不将钱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知道节俭;只要是有意义的事,想做什么,就要马上行动,去实现自己想做的事,有一句话说的好:机会是留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应当抓住每次展现自己的机会,时刻做好准备,并尽量让自己更加充实;在生活中,每天必须不停向前跑,争取超过别人,成为成为出类拔萃的人,否则,别人都在奋力向前进,而自己一个人却留在原地,否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迟早有一天,会被别人追上的;在学校里要尽量认识比自己优秀的同学,这样自己就可以向他们学习,交流学习经验,两个人互相进步,相得益彰;在我们想的许多事里,大部分都是想的和做的是不一样的,既然下定了这个决心,就要尽力去实现这个愿望,这样自己才会如愿以偿,只有努力去拼搏,才会获得成功!

棉花糖,是一个甜美的诱惑,如果先去品尝生活中的苦涩,那么,再去吃棉花糖的时候,会觉得无比的香甜,相反,如果着急先去享受这份甜美,便会形成依赖性,自己便再也吃不下这份苦了。所以,我们应当先发奋图强学习,成就事业,最后再去享受这分甜蜜!

2013-3-31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优秀读后感:豆腐


和鲍鱼排翅同席,不以为贵;与青菜萝卜共煮,不以为贱;在富豪酒宴中与龙虾同烹,不以为喜;在穷人的大锅里与剩菜杂烩,不以为悲。与竹笋青菜做朋友,它不显露;与红鲟九孔结伴走,它不隐藏。豆腐就像先知,在自己的家乡不受重视,却无损于它的价值《先知豆腐》。

一直以来,我对于豆腐的认知不过就是简单的一盘菜,可是在读过林清玄的《先知豆腐》后,我觉得豆腐不仅是食物也是我们的老师。

豆腐是方方正正的,外表庄严,内心却很柔软,他总是能包容和欣赏一切食物,他与任何食物都不相排斥,它不忌冷热,它是温和的,就像水一般的平和,每到雨夜,你似乎可以听到它喃喃地念着佛经。

豆腐也是坚硬的,一块好豆腐,是要经过千锤百炼的,它要被沉重的石磨挤压碾磨,在细小的网眼中过滤,在水与火中冶炼,经历各种磨难,可谓是烈火焚烧若等闲,只留清白在人间。

它把坚强对自己,柔软对别人,他把痛苦痛苦自己,却以最洁白的自己示人。做人也得如此啊!人的一生可比豆腐凶险得多,在各种风浪拍打我们之时,我们必须得以强健的体魄忍着,如果懈怠,那意味着被风浪击垮,因为没有人能不经风雨获得成功,没有人能不付出就有回报。

在我眼中,豆腐就是一个平凡的人,他经历磨难更有一颗平淡的心,他像一位长者,总能用睿智的目光抚平你浮躁的心。这个世上最伟大的就是豆腐了,因为不论怎样轰轰烈烈,终究都要归于平静的,只有平凡才是最真实的伟大。

做一个像豆腐一样的人,清清白白的坚守自我,坚强的面对挫折,这样的人不一定会有如潮水般的掌声,但一定有他人对他报以真心的微笑。

《豆腐》读后感


《豆腐》读后感

泰州这个水乡小城,科技发展与历史文化相交融的地方。鱼米之乡,自然多美食,那些都是我记忆中的味道。

怀着澎湃的心情,读完了《人间滋味》这本书,我品味到了汪曾祺老家高邮特有的水乡美食文化,也想写一写我的家乡泰州特有的美食味道。

我今天要写的是豆腐。中国老百姓有个让人惊叹的绝活不是别的,就是制作豆腐。汪曾祺在《人间滋味》这本书里有一篇文章《豆腐》中写到了许许多多带有各地特色文化的豆腐。豆腐点得比较老的,为北豆腐。点得比较嫩的是南豆腐。再嫩即为豆腐脑,比豆腐脑稍老一点的有北京的老豆腐和四川的豆花,比豆腐脑更嫩的是湖南的水豆腐。

我曾去豆腐摊上抓过豆腐,有五毛一块,一元一块的,卷在白布层中压成大张的薄片为豆腐片 ,再压紧而更薄的是百页,豆浆锅的表面凝结的一层薄皮,撩起晾干是为豆腐皮,又叫浆皮,各式各样的豆腐,无其不有。

比起《人间滋味》当中众多的豆腐吃法,我最爱家乡吃法的拌豆腐,这是豆腐中最简便的吃法,也是我们苏中水乡一带的特色凉拌菜。这豆腐可以买回来就拌,也可以按照书中的介绍或入开水中略烫,去豆腥气。同样,用香椿头来拌豆腐是最香了,每年初春时节,街上就会有农人提着满篮的香椿头来卖,那都是刚从香椿树上摘下的芽叶未舒,颜色紫赤,买回家清洗干净用开水烫,切碎去除多余水分后与豆腐拌之,撒上精盐、味精、白糖、胡椒粉,讲究者可以下几滴香油,只见那香椿头转为碧绿。

一箸入口,三春不忘汪曾祺也如此评价道。这香椿头只卖得数日,过此后便不再鲜嫩。我还爱食松花蛋(泰州人叫变蛋)拌豆腐,这同样是拌豆腐的精品,易做又好吃,永远是我记忆中的味道。

经过处理的豆腐则更有一番韵味,《人间滋味》上提到四川极富盛名的麻婆豆腐、胖头鱼烧豆腐、长沙大宫殿毛主席常吃的黑豆腐、安徽西递宏村的毛豆腐。

我记忆中还是家乡的臭豆腐(泰州人叫臭干)最好吃,臭干有油炸的、有铁板煎的、有油炸后回锅烧的(泰州人叫回炉干)。块块三角形状的生干子下油锅一炸,可嫩可老用竹签串起来,浇上红彤彤的水辣椒,又香又臭真好吃的是油炸干;铁板煎的干子也毫不逊色,小方块生干子一块一块布满在铁板之上,热锅温油两面煎,只待干子稍结薄壳表面发皱,撒上椒盐和红辣椒粉即可铲出,像极了虎皮用竹签串成一串一串的;而回炉干则是将油炸好的熟干子连同海带丝、黄豆芽等配菜用清水或杂骨汤下锅煮软后盛入碗中,用剪刀剪成小块加入配菜,最后浇上特制的红色辣椒水。我虽在外地上学,可每到周末回家总要吃上几口满足味蕾,这就是我记忆中的味道。

还有那极富泰州味道的烫干丝和煮干丝,也是泰州早茶里的一道名吃,还上了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栏目呢。烫干丝和煮干丝也是用豆腐做的,只是其操作过程比较复杂。前一天下午就得将大而厚的硬干子,用刀剽成一层层薄片再切成长细丝,用加些食用碱的开水反复浸泡过夜;第二天早晨用温开水清过二至三遍后抓成一盘盘,再配上炒熟去皮的花生米、姜丝、肴肉丝、青红椒丁、香菜末以及各种调料拌之。煮干丝,即用当天早晨清过水的干丝,配以肴肉片、大虾、竹笋片等,用母鸡高汤大煮,起锅前放些青菜心,再撒少许胡椒粉后盛入碗中,其味道极鲜。这些都是我记忆中永恒的味道。

汪曾祺还在这本文集中写道: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是啊,家乡的美食,记忆中的味道,写着写着真就引起了浓浓的乡愁,每周回家一次才能尝上几口。汪老又何尝不是呢?《人间滋味》看似写的是家乡美食,其实只是汪老对故乡味道的小小回忆,却早已触动心弦。

四海八方的豆腐又怎比得上家乡的一寸豆腐,因为,那是我记忆中的味道啊!

三个铜板豆腐读后感


三个铜板豆腐读后感

前几天,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些书,我买到了其中的一本:《岁月的书香》,它记录着建国60年来几代儿童文学作家的文学经典。一买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其中,《三个铜板豆腐》这篇令我深有感触。

文章叙述的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听人说过,三个铜板可买一碗豆腐。而我一直到8岁还不知道那是什么滋味,因为豆腐是用来招待远客的特殊菜,而我家从来没有远客。后来,我终于在外婆家第一次吃到了豆腐,我吃得连一点豆腐渣都不剩。走之前,外婆承诺,下回我再去她家时,还会让我吃一回豆腐。可到了第二年,日本兵就进了村,打打杀杀……外婆家终于是只剩下外婆一个人。这边,爸爸、哥哥都被抓去当了兵,不久妈妈也去世了。一晃20年了,我终于又和弟弟去了外婆家,外婆已经倒在了床上,手里还紧紧抓着三个铜板,那是留给我俩吃豆腐的。

看完后,我心里翻腾了好一会,喉咙哽咽了,鼻子发酸了,眼前模糊了。我被那伟大的亲情感动了,二十多年过去了,外婆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当年的承诺,临终前还记着要让“我”吃上豆腐。我们在生活中不也被这样的爱包容着:每天早上,妈妈早早地起床。为我做饭,让我吃得饱饱的去上学。晚上回到家,妈妈又准备丰盛的晚饭。吃过饭,妈妈又陪我一起学习。天冷了,妈妈叮嘱我加衣服。有心事了,妈妈陪我散步,和我聊天谈心……平凡中有亲情,灾难中更可见亲情。在汶川大地震中,涌现了许多感人的情景,至今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年轻妈妈在房屋坍塌之际,死死地护着刚满月的宝宝。无论多重的东西砸下来,她都努力地撑护着。

当救援人员救出她们时,发现母亲已没有了呼吸,而在她怀中的宝宝居然还活着。这个情景让多少人震惊:母爱居然可以化作那么巨大的力量。是啊,亲情真是伟大!

贫穷阻挡不了什么


一个退伍军人去当农村教师,没过几天得了一种“奇怪”的病,为了农村学生的成长,为了不耽误时间。他自己准备了一些药,他天真地以为吃药肯定会好的,至少撑一天是一天。但他实在想不到,他得的是尿毒症。直到那一天,他在讲台上昏昏沉沉地倒下了,同学们马上把他背起来,找到其他教师,送到了医院,医生说:“要治好他的病,要花掉五十万。”旁边的同学掉下了晶莹的泪珠。这对于他来说,五十万的确是个天文数字,就连五千,也是个无法想象的数字。他是谁?他就是伟大的农村教师——豆红波。
回到学校,同学们没说什么,各自回家了,可一些事却在暗中进行着。豆老师的父亲是买烟草的,一个月也就五六百元,而豆老师的工资,都被拿去资助可怜的学生们了,五十万对他来说的确真的是个天文数字。
那是什么事在暗中进行着呢?有个豆老师班上的孩子把自己家三口人的粮食——三十斤玉米,拿去要走三小时的县里卖,可以买二十元呢!自己一个人,背着箩筐,去县里买。一些孩子看到这个举动,也纷纷照着个女孩的方法去做,果然挣了好多钱。有的拿二十个鸡蛋去卖了六元钱,有的拿大米卖了十五元……孩子们的举动伤透了豆老师的心,这件事被校长知道了,校长组织全校来一起动员。总共挣了一千多呢!再加上老师们捐的,有三千多了。
但天真的他们不知道,三千,远远不止五十万,但是,这个三千不只只是一个数字,三千是孩子们和老师血汗的结晶。
终于,爱心“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捐献了自己的爱心,豆老师的病有希望了!他说:“我的病好后,我要继续回到学校教书,回报社会。”

豆腐西施杨七巧读后感


豆腐西施杨七巧读后感

现实中,没有哪个傻到为了收养弃婴而置自己于如此艰难绝境的人,女人。显然,故事过于虚伪而失真,但我想很多人会和我一样,含泪忍泣继续看下去,期待好人有好报,期待杨七巧的生活真如她美丽的外貌一样美丽。

虽然没有女人愚蠢到做杨七巧收养弃婴的事,但,很多人会因为男人或双方家庭强加的生活问题,遭遇这样的悲惨,经历主人公的悲痛心酸,使原本美满幸福的人生,转变为悲凉的旅程。这就是生活变奏曲。杨七巧们,一般纯洁、善良、博一爱一、私心小,情感朴实,对亲人和家庭忠诚,重情,优点大于缺点,社会评价高。

她们的悲剧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男人的一性一格和男一方家庭的生活观,与自己的差距。

她们的结局如何呢?

其一,在婚后的生活矛盾中,双方不能折中和交一融,分歧越来越大。丈夫由疼一爱一变不满变冷漠,又不舍离婚,破罐子破摔,互相折磨着走下去。女人则无言地忍受、忍耐、默默包容,间歇地给生活撒进几缕一陽一光,支撑着趔趄的婚姻。仿佛一艘扬帆刚起航的大船,遇到风雨袭击,摇摆倾斜,又不至于覆没。

其二,分歧大到离婚。女人坚持自己的选择,勇敢坚韧地一个人承担起生活的全部责任,倔强地活着,从此,她所要付出的隐忍不比以前少。

所以,无论哪一种结局,都是悲剧。杨七巧们是优秀的女人,但她们绝不是成功的女人。首先,对人诚实,谈恋一爱一时,看不清对方环境的缺点和自己认识的不对等,眼前的幸福被自己放大了,真实但实际是稀里糊涂一爱一上了那个人和他的家庭;其次,她们的某些观点超出这个时代与现实相悖,不懂得协调或者说耿直不能随遇而安;第三,多数人坚持己见,随着矛盾的激化,不得不委曲求全,虽然大部分的对,在她们这边,为此,付出代价太昂贵。

电视剧刚放映了个开头,但这必定是一个悲剧,虽然我祝福杨七巧柳暗花明,但我不希望故事的结局是喜剧,杨七巧因为心灵美,收到什么幸福的回报。正如【暖春】,结局在宝柱爹临死告诉,他原来也是爹捡来的孤儿故事到此结束,至于人物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无需言明,幸福没那么容易获得。

杨七巧的老公,和她是同学,感情纯洁而情深,一性一格没什么缺陷,按理说,有情一人终成眷属,夫唱妇随做豆腐营生,多么幸福的生活,但因为收养孩子一事,与杨七巧的分歧和矛盾一层层加深,整个人逐渐颓废,这样的家就失去了其中一根顶梁柱,家的中流砥柱倒了。这就是杨七巧们苦难生活的根源之一,老一公一们不支持她们,更没有阻止她们,也没有化解矛盾,才一步步凝聚成一人生的毒酒。此后,他的一生也要隐忍,无论离婚与否,他要面对的生活矛盾也很多。

关于杨七巧收养弃婴的事,大约是真实的。人们收养弃婴的原因多数是因为收养人不生育,讨一个孩子压子。剧中,杨七巧夫妻两人结婚一年,不怀孕,收养这个孩子,用来压子,是符合时代现实的。但当代中国收养孩子的法律和计划生育规定,不允许收养人再生育。而这时,杨七巧已经怀孕,只好打掉,并以后都不能生育自己的孩子。这是导致剧中杨七巧及其老公、家庭和养女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弃婴和收养弃婴,是一个很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导致的人间悲剧层出不穷,很少听到完美的结局。我耳闻目睹收养弃婴的真实事例不胜枚举。其中,我的一个学生,就是压子,活到八九岁时,死了。他本来是一位老人家讨给不生育的儿子压子的,家境贫穷不富裕,孩子的童年很苍白,勉强活着。我教他时,他上一年级,同事们告诉我,他的养父母生了自己的孩子后,又把他推还给老人。就在一年级结束的暑假里,孩子掉进了养鱼塘孩子天资聪颖,却如昙花一现,或如烟花绽放,一瞬间就消逝了。

悲乎!相一爱一容易相处难,婚姻的道路漫长而荆棘遍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问题也影响家庭的生存。

眼见杨七巧的隐忍,不能语。为什么要忍?我们且看,大家都不收养那个弃婴,婆家人也反对收养,杨七巧却欣然而为之,这就是与现实对抗,既然挑战现实,她就必须面对和接受因之而引发的所有问题。丈夫的颓废,她只得小心翼翼,用忍受和奉献来包容;对婆家人的欺负,她只得忍气吞声不予反抗;对社会的歧视,她也只能弱弱地反驳。这不单是一性一格的问题,是她为自己的选择付出的代价。

孔子说一爱一人是有层次的,先一爱一自己和家人,再一爱一其他的亲人,然后才是别人。世人不愿收养弃婴,看来是人之常情。一句话,杨七巧,她的隐忍是不顾亲情伦理,亲疏不分造成的,自找的,活该。

杨七巧的悲剧真的她自作自受吗?不应该是。收养弃婴,她是把生命权看得至高无上;为了收养这个孩子,她放弃了自己生育的权利,是损己利人;别人不为而她能为,这是勇敢!一个心胸气魄宽广、关一爱一生命的人,是心灵美的人,是高尚的人!因此,我想呼吁社会,即使我们不能做到大公无私,但我们至少也应该客观公平对待他们,肯定、赞美、鼓励他人弘扬美德,不要给他们设置障碍!

我进不了 (600字)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湖北路小学六一班的XX,今天,很高兴能在这里给大家讲一讲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我的题目是《我进步了》。

第一个进步:学习方面的进步

记得在一年级的时候,我的语文成绩总是中等水平,忽上忽下,一点也不稳定,就像在跷跷板上,上去了又下来了。每次考试,不是粗心大意,忘记做题,就是马虎不认真,不该错的做错了,结果总是考的不理想。爸爸妈妈在家里批评了我,说我考试时不要三心二意,应该认真思考,仔细检查,我的心里好难受。。。新学期刚到,就将我转到了分校二五班,见到了和蔼可亲的杨老师和郭老师,她们知道了我的情况后,就不断地鼓励我,不因为我是插班生而不管我,并让我当了小组组长和值日生,我知道,这是对我的鼓励和培育。我在心里暗暗决定: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学校做老师的好学生,在家里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就这样,我上课时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认真完成各门作业;下课后,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锻炼身体;回家后,复习当天的课程,让妈妈监督我的学习。并且,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制订了自己能够做到的时间表、学习计划表,让每天都过得非常充实、快乐。老师表扬我比以前进步多了,作业本上的100+好比以前多了,我很高兴。妈妈看到我的进步也很高兴,鼓励我坚持这样做,养成好习惯,以后会有更大的进步。2009年1月,第一学期期终考试,我因为学习进步,被评为班级的学习标兵。这时候,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六年级:琦琦冉

《没有管不了的学生》读后感


《没有管不了的学生》读后感

读了这一篇《没有管不了的学生》,从中我得到了若干启示。作为我们老师,对待学生,应该多一点的尊重,多一点的信任,多一些沟通。

这一篇《没有管不了的学生》,讲了个案例:阿成从来不完成家庭作业,在课堂上爱做小动作,还影响别人,学习成绩差得没法说,不服从老师管理,甚至与老师顶撞,故意气老师,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成了老师管不了的学生。后来该班级换了个班主任,新班主任看到了阿成身上的优点,不仅诚实,而且爱劳动,让他担任班级的卫生委员,负责班级卫生工作。受到重用的阿成不负众望,把这一工作坚持到底,管不住自己的毛病也逐渐改正。但由于阿成学习成绩差,跟不上学习进度,老师降低对他的学习要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独立完成作业,阿成逐渐从学习中尝到了甜头,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有提高,管不住自己的毛病也大有改观。

从这个案例中,我得到了许多启示。作为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人人都有受人尊重的需要,老师应当从尊重学生人格入手,发现其优点和长处,为其创造适宜的发展平台,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

对待问题学生,教师要找准突破口。阿成上课爱做小动作,如果老师仅仅一味批评、指正,也许会一时见效,但更多的情况是当面点头是过后一如既往,久而久之,师生就失去了耐心和信心。而我们老师应当看到爱做小动作深层的原因,从尊重、关心学生着眼,从帮助学生寻找学习方法入手,激起阿成学习的兴趣,这样无意中爱做小动作的小毛病也改变了。由此,当学生被尊重的需要遇到教师的真诚、关怀和理解时,就会撞出成功的火花,成功的欲望就会燃起。

信任是发展的动力。在教育学生上,有句话千真万确: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面对诚实又爱动的阿成,老师给他一个支点班级卫生委员,使他感到莫大的荣幸,这是来自于老师的信任。就这样,不断给予良好的刺激,面对差异学生,实行差异教学,促进其实现适合自己发展。

老师应当与学生多一点的沟通。多一点沟通,就会少一点摩擦。学生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就会发现那是一副广阔而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冷静思考学生,寻找与学生沟通的话题,创设沟通的平台,在沟通中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石。多一点倾听,少一点训斥;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惩罚。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副生动的画卷,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三个铜板豆腐》读后感600字


前几天,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些书,我买到了其中的一本:《岁月的书香》,它记录着建国60年来几代儿童文学作家的文学经典。一买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其中,《三个铜板豆腐》这篇令我深有感触。 文章叙述的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听人说过,三个铜板可买一碗豆腐。而我一直到8岁还不知道那是什么滋味,因为豆腐是用来招待远客的特殊菜,而我家从来没有远客。后来,我终于在外婆家第一次吃到了豆腐,我吃得连一点豆腐渣都不剩。走之前,外婆承诺,下回我再去她家时,还会让我吃一回豆腐。可到了第二年,日本兵就进了村,打打杀杀外婆家终于是只剩下外婆一个人。这边,爸爸、哥哥都被抓去当了兵,不久妈妈也去世了。一晃20年了,我终于又和弟弟去了外婆家,外婆已经倒在了床上,手里还紧紧抓着三个铜板,那是留给我俩吃豆腐的。 看完后,我心里翻腾了好一会,喉咙哽咽了,鼻子发酸了,眼前模糊了。我被那伟大的亲情感动了,二十多年过去了,外婆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当年的承诺,临终前还记着要让我吃上豆腐。 我们在生活中不也被这样的爱包容着:每天早上,妈妈早早地起床。为我做饭,让我吃得饱饱的去上学。晚上回到家,妈妈又准备丰盛的晚饭。吃过饭,妈妈又陪我一起学习。天冷了,妈妈叮嘱我加衣服。有心事了,妈妈陪我散步,和我聊天谈心 平凡中有亲情,灾难中更可见亲情.在汶川大地震中,涌现了许多感人的情景,至今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年轻妈妈在房屋坍塌之际,死死地护着刚满月的宝宝。无论多重的东西砸下来,她都努力地撑护着。当救援人员救出她们时,发现母亲已没有了呼吸,而在她怀中的宝宝居然还活着。这个情景让多少人震惊:母爱居然可以化作那么巨大的力量。是啊,亲情真是伟大!

《谁也骗不了你》读后感600字


面对现实,面对谎言

——读《谁也骗不了你》有感

在为人处世的哲理和准则中,人们通常把“单纯、诚实、正直”等的优良品德看作是十分神圣的,以至于大部分人在下意识中就把“谎言、权谋”看作是可耻甚至是可恶的,我以前也是这样。但自从我看了《谁也骗不了你》一书后,我对谎言有了不同以往的新看法。

有人说:“这个世界建立在谎言之上,我们始于谎言,也以谎言告终。我们的大部分生活都与谎言为伍,自欺欺人。”也许有很多人不以为然,但事实就是如此。随处可见的商业广告,无处不在的“场面话”、“客套话”,处心积虑的算计、蒙骗……各种各样的谎言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渲染着我们的世界。

书中写道:“谎言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说谎是人类天性的表露,在社会中生存,很多时候我们不假思索地说谎,几乎出于本能。”的确,有时候为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为了保护自己、家人、朋友,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了各种的利益,我们都会说谎。

事物都有两面性,谎言也有好坏之分。我们生活中隐瞒了事实的真相,但无关痛痒,对自己、对别人都没有坏处的谎言,我们并不可以说它是可恶的。但如果这种谎言对别人具有伤害,以损人利已为目的,那么这种谎言不得不让人深恶痛绝。

其实,谎言也是我们的一种十分有利的“武器”,只要利用得当,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说谎有时是为自己镀上一层保护色,有时是为了照顾别人的情绪,有时是能更好地融入社交环境,有时谎言还能引爆人的潜能。谎言有时更是一种有效的计谋:暗度陈仓、大智若愚、韬光养晦、以诈取诚、金蝉脱壳……许多都在一定的程度上运用了谎言的巧妙之处。

清朝皇帝康熙初掌政权时,在觉察了鳌拜图谋不轨之时,就采用了大智若愚的谋略。有一次,康熙为了试探鳌拜,同索额图一道去拜访。鳌拜见皇上突然到来,以为事情败露,急忙伸手摸向褥垫下的尖刀。索额图立马抢上前去拉出鳌拜的手腕,鳌拜顿时手足无措。康熙其实早已心知肚明,但他还不足以与其抗衡,就装得若无其事,轻描淡写地用几句话掠过。回去后,康熙再不提此事,照样以嬉戏打闹为幌子,加紧训练他的少年兵。待条件成熟时,趁鳌拜来访,让少年兵在打闹中突然把他拿下,并列举罪状把他和他的党羽清除。

写了这么多,大家可能认为我比较推崇说谎,当然不是的。对于我来说,说谎的前提是必须对得起自己的内心,不会为了说谎而感到羞愧。谎言是很容易被识破的,所以,只有真诚地对待别人,别人才会真诚地对待你。当然,诚实善良依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品德,是我们一生中极其宝贵、极具价值的东西!

《新不了情》之读后感1500字


过去如同一张大网,紧紧地将我们包裹住,使我们无法挣脱。在静静流淌的时光中,在岁月的磨砺下,我们不断地经历,不断地成长。过去的,都已成了记忆,早已被自己幻化成一张照片,定格在那永恒的瞬间。

过去的种种,曾带给我们欢乐与悲伤,我们总想记住那些美好的画面,忘却那些痛苦的记忆,但是,过去是忘不了的,就算忘了,也会再想起来的。那些乐的,喜的,伤的,悲的永远存活在我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过去是指我们所处的任意一个时刻或者时间段,可以是一个时刻,但大多指的是一个时间段。过去原是佛家语,指前生。但在现代汉语中是指从前。在漫漫人生道路上,我们总是被过去束缚,我们很难忘却那些曾经在我们心中的烙印。我们想忘,却又在不知不觉中回忆起来。

回忆过去,痛苦的相思忘不了,为何你还来拨动我心跳,萧敬腾的《新不了情》动人地描绘出了过去在我们心中的地位。虽说物是人非,但是一个场景,一个小小的物件,一场和朋友无意间的交谈,都会让我们回忆起过去。

回忆过去永远是惆怅的。愉快的事完结后使人觉得可惜,不愉快的想起来还是伤心。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会在不知不觉中回忆起过去,陷入回忆的泥潭,陷入曾经的欢乐与悲伤中,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对于过去的遗憾,我们在回忆的过程中,会后悔,会假设,会更加放不下,会对自己当时的行为感到痛恨;对于过去自己创造的辉煌与经历的美好,我们往往会在不如意的时候回忆起来,回忆着自己曾经的辉煌,与当前的失魂落魄形成强烈的反差,致使我们更加气恼如今的自己。

人们常说: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过去或许是带给了我们无尽的痛苦与悲伤,但是它就实实在在地存在我们的记忆中,无法抹去,我们终究只得学会在回忆中成长,抛掉过去那些痛苦。人之所以悲伤,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青春总是在悄无声息地慢慢消逝。过去曾带给我们的伤口,它有一天会结疤的,但疤痕不退,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让它不会再痛,不会再在我们的心中掀起波澜。

三毛曾说过:流去的种种,化为一群一群蝴蝶,虽然早已明白了,世上的生命,大半朝生暮死,而蝴蝶也是朝生暮死的东西,可依然为它的色彩目眩神迷,觉着生命所有的神秘与极美已在蜕变中彰显了全部的答案。过度地沉沦于过去,只会让我们失去向前的勇气,过去的一切再美,再好,那也仅仅只是过去,我们不具备留住过去的能力,但我们具备勇往直前的能力。生命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消逝,沉沦于过去的种种,无异于是在浪费我们的青春。青春也许给予过我们痛苦,但那些过去不应该成为我们拒绝向前的借口。青春的美好需要我们勇敢去创造。过去的种种,需要我们决心去忘却。

时间是冲刷过去最好的工具。一些事情在时间的冲刷下会渐渐变得淡灭,到了最后,我们会忘记过去的具体的事件,只是知道它存在过,但却已经忘记它是怎样的存在。也就是到了这时,我们才算是真正的在青春中成长了,内心对过去的遗憾会化为我们前进的动力,鼓舞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实现我们对人生的种种憧憬。不会被夹在人生的单行道,走不远,也回不去。

《粘住》读后感:没有成不了的事


《粘住》读后感:没有成不了的事

《粘住》的作者是美国人,名字是奇普。希思和丹。希思两兄弟。这本书更多的是围绕广告创意而写的,就是如何让广告创意深入人心。本书从六个角度来阐释让广告创意让人记住,产生持久的影响他人。

主要内容是六个方面:

首先是将内容简约。用一句话能表达思想,之后将意外,具体,可信,情感和故事等五个方面来解释。

1.简约:你的思想,能用一句话来概括。

比如你想追求一位美女,在美女面前如何表现,获得认可。说话之前,想一想,要得到美女的好感, 在交往时,要将重点放在哪个方面。比如你发现这位美女喜欢事业型的男士。那你就要将重点放在你是一个有很强事业心的人(其实我发现,每个人各方面都有些,爱事业也爱生活),你要表达的思想,要围绕事业这个中心展开。因为火力越集中,就越有力量!

2.意外:就是不照常理,让人惊讶。

比如:开始几天勤于联系,之后就暂时半月不怎么联系,她心里面一定是想,这是为什么?很想知道到时是发生了什么?这里,你就开始你的下一步行动。

3.具体:就是让细节部分让人看得见。

再次见面时你说说你也很想见她,只是这半月里来公司有个大项目,老板对你很重视,你也觉得是个未来发展的好机会,等等。说细节部分,都要围绕你是个很有事业心的人展开。让她能感受到,这需要一些语言的叙述能力。

4.可信:用事实证明。

可以说下你们老板和同事对你的评价, 说你是个很有未来发展的人。还说下,你为了事业拼搏,过去是怎样的你,现在有哪些进步等等。让同事的评价和自己的进步来证明你是个将来很有希望的人。(个人成长方面,行动者课堂的可乐可以证明哈)

5.情感:你讲的内容要让听众在意,说听众自己的事,能给听众带来的价值。

设想她和你一起拼搏事业,是怎样的一个景象;事业成功后会给你爱的人带来什么怎样的生活,怎样的未来。让美女感觉她渴望的在你身上实现,对你充满希望。

6.故事:用故事表达你的思想。

你可以和她起谈些如百度的李彦宏和马东敏,阿里的马云和张瑛的爱情故事,让她看到了榜样。如果到了这个阶段,就可以给她一个有力的拥抱也不为够。

我觉得《粘住》的6大方法,如何将自己的思想长久的影响别人,实现自己的目标。我觉得理解不难,难的是自己是不是真是一个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人。

空喊代替不了实干读后感:别说空话


空喊代替不了实干读后感:别说空话

没有行动的理想大多数都是空想,停在起点上梦想永远等于零。

今天我读了《空喊代替不了实干》,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岸上有五只青蛙,他们面对的池塘非常美,这是其中的四只青蛙准备跳进池塘美美的畅游一番。请问:这时岸上还有几只青蛙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一只。老师又问了一遍,同学们依旧回答是一只。我不禁想到:这个老师太无理取闹了吧!本来不就是一只吗!我接着往下看。老师说:可是大家的^解答都错了。我有点疑惑,为什么不是一只呢?我掰着手指想,5-4不就是等于一吗!老师又说,岸上依旧有五只青蛙,因为四只青蛙只是准备跳进池塘,那只是他们美丽的想法,没有真正付诸行动,再美的想法也等于零。

知道看完这则小故事,我才明白:对于自己的想法没有付诸实际行动的人,永远都只是岸上的四只青蛙,活在自己的想法中,白白的空耗自己的时光。而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有一些人用漂亮的空话装饰自己,可是实际事情却一点儿都不做,人们对他的信任也随着他的想法渐渐的流失了。

著名科学教爱因斯坦同一位爱讲空话的青年有过一段有趣而又深刻的^对面。青年缠着爱因斯坦告诉他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只告诉他了一个公式:A=X+Y+Z.爱因斯坦解释说: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什么呢?青年急不可耐的问道。爱因斯坦回答:Z代表少说空话!

要想成功就要附属自己的努力,想要不劳而获是绝对不可能的。成功,就等于付出艰辛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和付诸行动。通向成功的路的途径就是追求事实,而不是一味的活在自己的想法之中而不去付出努力。因为,空喊代替不了事干,行动才是通向成功的钥匙!

唯一改变不了的


世界每天都变,地球也每天都在转动,变来变去,沧海桑田,物事人非,可唯一改变不了的,就是它还是世界。

影片给我最深的印象,莫过于结尾的一句台词:看着我,着是整容医生唯一改变不了的!改变不了的究竟是什么。虽然镜头总是推向他的眼睛,可改变的了的却又不仅仅是如此。

万物每天都在变化,但在人们内心深处,其实什么也没变。总习惯了去附和他人,他变我也变,他说变了,那就是变了。

等到看清事物本质时,才恍然大悟。可惜原本可以不变的东西,刹那间明白时,也同样刹那间改变了。而这时需要付上的代价,就或许是生命了

影片对于矛盾冲突本身,没有给予的解释。可随着情节一步步的发展,却在最细微的描写中给予了最精彩的诠释。

无论改变的是什么,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就是一方面害怕被认出,一方面又渴望被认出。这种矛盾的心理,让人们总是在有意无意间流露出来。而另一个共同点,就莫过于改变前所经历的过程。无论是否乐意,目标或攻击点总会朝着迫使之改变的方向行走,这或许就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优秀读后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没有到不了的明天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