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不一样的握手读后感

不一样的握手读后感

一样的高度。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在阅读这程中,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一样的高度,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一样的高度
—看《明天是早晨》有感
就像山一样有高有低,就像水一样有深有浅,人生在世,谁能无过?
我看见过这样一座不知名的小山,且不说有珠穆朗玛峰的高大和富士山的神圣,就连普通的荆轲山都及不上,在连绵不断的群山中大煞风景,像是美丽的花朵枯萎了一片花瓣。有人说,那还是山吗?但我认为那是,不管它是么卑微,多么渺小,一样拥有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权利。若是爬上去,一样可以看到周围广阔的世界。
人生就像这样一座的山,为何要力求和别人有同样的高度?无论如何,都要走完着漫长的人生道路,不如拥有乐观的态度,只要快乐就好,只要高兴就好。
是的,我并不否认,人应该有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但只要努力了,就是对的,可以完全不必在意别人比自己高几丈。最重要的是满足眼前的胜活。若是太苛求,也回苦了自己。
我读过一段话: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在不同的高度上,做好不同的事情,收获不同的快乐。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狗一样生存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选了一个很新颖的题材:狗。不是法布尔科学故事里的生物学的狗,也不是神话或童话里幻想的狗,而是以其在冰天雪地里的生活、性格、情趣、事迹震撼读者心灵的狗。

巴克是圣伯纳犬和苏格兰牧羊犬的混血儿。圣伯纳犬是瑞士雪山里的救护犬,牧羊犬是要和狼战斗的狗,都是健壮结实经得起摔打和严寒的品种。他生长在加利福尼亚温暖地带的富贵人家,有十足的王室气派,但是,他被人偷走了,辗转卖到了北方严寒的淘金路上。帝王蒙尘第一次遭到不礼貌待遇是一根绳子,直把他绞得昏死过去,放到车上运走了,但那不过才开始,他真正的教训是从一个穿绒线衫的人那儿得到的。

接受了入门课,他明白了弱肉强食的规律,心里潜在的原始的狡猾天性被唤醒了。他明白了手拿大棒的人就是制定法律的人,虽然未必能跟他和解,却不能不服从。

从此巴克开始了适应环境的奋斗。如果说大棒教会了他入门课的话,同胞狗群就教给了他更残酷的正文。他看见了鬈毛的惨死,只因为向斯匹茨表示友好,却无辜被咬伤,摔倒在地,转瞬之间便给等立在旁边的一圈狗吃掉了,而同样的命运也等待着巴克和每一只狗。严峻的现实教给了巴克聪明,或者说是狡猾。他发现自己的食物被人偷吃抢吃,自己便也偷了起来。这变化表明了巴克的适应能力在增强,也标志着他的道德本性的蜕化与解体。道德本性是一种虚荣,对残酷的生存竞争如是一种障碍。在南方的国土上,在爱与友谊的法则之下,尊重私有财产和个人情感是不错的,但在北方的国土上,在大棒和獠牙的法律之下,谁若把那类东西当回事便是傻瓜,只要他仍然遵守那类法则他准倒霉。

巴克不喜欢偷,但他是非偷不可;他不明抢,而是要狡猾,暗偷,那是出于对大棒和獠牙的尊重。他从经验里学习,那早已消失的本能复活了。他朦胧地记起了自己种族的青年时代和祖先记录在遗传里的古老技巧。同时,他原始的野性、对蛮荒生活的依恋也复活了,他甚至坐在旷野里对着月光发出悠悠的嚎叫。最后,他在心爱的主人被印第安人杀死之后回到了丛林,跟狼成了一群,完成了他从文明到野蛮的彻底蜕化过程。带讽刺意义的是,造成了这蜕化的居然是文明人。

小说还讲述了一连串的狗的故事。就以雪原邮队的九条狗而言,每条都有自己的性格。斯匹茨,来自挪威的鬈毛就是因为向他讨好,被撕掉了脸皮。比利和乔是一母所生,性格之不同就如白天和黑夜。一个软弱,受到挑战总息事宁人地摇尾巴;一个却顽强,无论斯匹茨怎样威胁,总是激烈的反抗,不给他任何便宜。比利脆弱,经受不起雪原上风餐露宿的长期奔跑,疯了,被杀掉。两员老将大卫和索莱克斯平时懒洋洋,万事不关心,到了雪撬轭下立即精神焕发,表现了狗界的风范:调教部属,奖勤罚懒,从不滥施淫威,像人一样有分寸。索莱克斯更透着清高,淡于名利,只求做好分内的工作,在雪原上跑个痛快,别的一概不计较。巴克斗死斯匹茨后,索莱克斯升任排头狗,巴克不答应,索莱克斯却不计较,显得大度而谦和,把荣誉拱手让给了巴克,毫无怨言。大卫则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已经病到无可奈何,仍然挣扎到狗轭下,直到倒在地上。那情节真是英雄末路,很透着苍凉悲壮。

当然,主角是巴克,小说中最有趣的当然还是他和阴险的斯匹茨的故事。自从巴克的兽性被诱发以后,跟斯匹茨之间的斗争就势在不免。斯匹茨一次次挑战,巴克一次次退让,当巴克忍无可忍之际,便反客为主,利用雪鞋兔事件发起袭击,经过决斗,终于斗倒了斯匹茨,让他被虎视眈眈围成一圈的看客们吃掉。然后出现了巴克夺排头狗的职位的那场不说话光表演的闹剧,令人忍俊不禁。

巴克终于争霸成功,成为雪撬队的排头狗。那光荣是凭他自己的聪明、膂力与顽强获得的,但是,那只意味着在雪原上的无穷无尽的奔跑,直跑得九死一生,濒于死亡。这以后才侥幸落到他的新主人索恩顿手里。他不但在索恩顿那里得到了休息,恢复了健康,而且体会到了真正的爱:人对狗的爱,狗对人的爱,炽烈燃烧的爱,那是崇拜,那是狂热,是只有约翰索思顿才能够燃起的。接下来是巴克登峰造极的几次活动。急流救主,赌博急胜和回到蛮荒之后的惊人之举:一匹狗对一群高大的麇鹿的战斗。然后,这位在加利福尼亚庄园里自封的国王变成了荒原里的狼群领袖。

《野性的呼唤》的木棒政策是成功的,因为他的对象是狗。大棒的打击和环境的变化唤醒了巴克的野性,唤醒了他对祖先和原始人类的朦胧的回忆,终于回到蛮荒的原野,成了狼的伙伴。作者以一只狗的经历表明文明世界的狗在主人的逼迫下回到野蛮,写的是狗,但却在影射人类生存的世界,高举着野性回归的大旗,读来回味不已。

《童年》读后感400字——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生活


这个暑假,我看了高尔基的名著----《童年》,这本书描绘的是作者的童年生活,这让我不禁把作者的童年和我的童年做了一个对比。

作者的童年,苦难、悲惨,他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又无力抚养他,只好把他送往位于尼日尼市的外祖父家。一开始坐船旅行的日子是美好的,这也让他接触了慈祥的外祖母。但在外祖父家里却充斥着仇恨暴力,几个舅舅吵嚷着要分家,母亲则在一次“我”被外祖父痛打生了病后消失了,其他人也在打“我”、侮辱“我”而一个个能够给“我”力量,鼓励“我”的茨冈等人,也相继离开人世。只有“我”的外祖母还时常鼓励“我”,给人温暖的希望。后来那些舅舅们如愿以偿分了家,但由于遗产还是经常找上门来吵架。

而我的童年就不同了,相比之下,生活很幸福、和美。学习也一样,父母尊重我的兴趣,不强迫我上那些不感兴趣的“兴趣班”。我有一个非常自由的空间,生活也不一样。《童年》里的生活,好像只有暴力才能解决问题,而现实中我的自然美好生活,的确像把蜜罐子和盐瓶子放在一起比。

我和《童年》的作者都同样拥有童年,但生活却截然不同。我更应该珍惜自己的时间,多做一些有益的事,这样,才能让我的这个童年更加有意义!

一样的唐诗,不一样的解读——《唐诗素描》读后感


看到书面上素气的山水画,我就被它吸引。

一样的是唐诗,不一样的,是曾冬给予我们的阐释。

读《早发白帝城》。因为难掩内心的欣喜。诗人在一大早就告别了在朝霞映衬下彩云缭绕的白帝城,湍急的流水,如诗人急归的心情,汹涌着,流淌着,向期待的目的地。两岸的高山上传来一声声猿啼,似要将诗人留下,但这是无用的,诗人乘的小舟,早已随水而逝,漂过了千千万万重山。这是我眼中的诗。但曾冬眼中的画面却不止单单是这样。他听到吱吱嘎嘎一阵脆响,然后城门张开了惺忪的眼,他看到太阳急急忙忙拿起阳光的锦线,在一朵白云上,为高山之巅的白帝城绣了一条斑斓的丝巾。

他说所有的道路都只有一个归宿。是否可以简单理解为条条大路通罗马?或者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人生就好似汇入海洋的江河溪流,不论以何种方式、何种形态,不论是激烈还是平缓,最终都将归于永恒的安宁。正如他所说,诗人的仕途也不过经过一个个驿站,接纳那一段段或忧伤或幸福的时光。往事浮现,深究其,深陷于其,不过为难自己。不如让那前尘旧事随这白练逝出自己的生命。

而那两岸的猿声也被曾冬看出了不一样的意味。他说那声音是幸福的啼叫,那也作文是隐隐约约的自由的声音,想必诗人此时正在畅想未来的美好,渴望一展宏图吧。

而山川的缓缓逝去,江水的迢迢,转过身,目之所及是朦胧的,一切也似乎很远了。

原来这首诗要表达的不只是喜悦畅快。

读《绝句》。江水碧绿,衬得栖鸟羽毛弥足洁白,山色青葱与那娇艳的花儿形成对比,刺得人眼前显出一片片色斑,那红那绿真是绝到极致,仿佛要燃烧。真是一派美景。但我就算去认真欣赏也无法领略到心里,因为我的心里,盛了满满的故乡。要等到归乡那天才会溢出,但却不知,是哪一个春天或冬天。

曾冬说,日子就像一本一张一张翻动的书,每一页,都有一声漂泊的叹息。它轻轻地来到,带着希望和忧伤。它沉默,随季节一起荏苒。时间总是太匆匆,将青果点成红了的樱桃,将绿了的芭蕉换上枯黄的杂草。它总是不打招呼,就将美好的万象带给你,就将一切在瞬间席卷。它似乎无所不能,却带不给你归家的日期。

这个春天与上年、与去年相比,是否更好看?

你只有把故乡每一个熟稔的名字,过滤了一遍,又一遍。你翻过手中诗卷上的又一个春天。

曾冬先生将一首首古诗转写为一篇篇精致优雅的散文,让我们体会不一样的古诗,欣赏不一样的经典。

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经历_《童年》读后感600字


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经历——读《童年》有感600字

以前我觉得父母给我买喜欢吃的东西;接送我上下学,为我做饭,都是理所当然的事,直到我读了《童年》这本书,我才知道这种幸福生活并不是每个小朋友都可以享受到的。

《童年》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叫阿廖沙的三岁的孩子的成长经历,他三岁便失去了父亲,他的妈妈只好带着他来到外公家,在外公家只有外婆对他慈爱,包容,其它的亲人对他的态度都非常恶劣,特别是那两个舅舅,他们认为阿廖沙在浪费他们的钱,总想找理由让外公打阿廖沙,他的几个表哥也因受到父亲的影响去捉弄他、欺负他。

我也有外婆家,也有外公,外婆,两位阿姨,一个表哥和一个表弟,但是我到外婆家,得到的都是关爱,外婆常常烧我最爱吃的鸡和红烧肉,还给我养了只聪明伶俐的小狗星星;外公总整天笑眯眯的带我们上山砍竹子,下小溪摸鱼,还给我们烧竹筒饭吃;大阿姨烧得一手好菜,还做美味的西点,什么蛋糕、披萨、烤鸡翅等等;小阿姨会给我们买零食,买玩具,还教我和哥哥学习英语;至于我的哥哥,是我最好的玩伴,他比我大两个月,我们可是从会喝奶开始就天天混在一起玩,他的鬼点子特别多,跟他在一起,总有玩不尽的游戏,发生在外婆家的一切好事坏事,都有我们俩的份;弟弟就更不用说了,天天缠着我,像我的跟屁虫一样,我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总是缠着想住我们家。

我在我的外婆家,感受到的是无尽的欢乐,但是阿廖沙感受到的却是痛苦和恐惧,还要承担失去爸爸妈妈的悲伤。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啊!跟他相比,我的生活真是无忧无虑,好幸福啊!如果时光能够穿越,我真想跑到他的身边,与他分享我幸福。作者:七月流火

读《山洪一样的掌声》有感


通过学山洪一样的掌声课文,使我了解周总理在邢台地震灾区的动人事迹,体会周总理对群众的无限爱戴,体会到周总理平等待人的高尚品质。

在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地区发生了6。8级地震,从3月8日至29日21天的时间里,邢台地区连续发生了5次6级以上地震,从中最强的一次是7。2级地震,在这次大地震中共有8064人丧生,38000余人受伤,受灾面积达23000平方千米,而周恩来总理不顾 震危险去慰问受灾群众,从而赢得了像山洪一样的掌声和欢呼声,这欢呼声发自人们内心,这欢呼声是多少响亮,多少激越呀!

我们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有了很大的感想,周总理是人民的好领导是将百姓的冷暖时刻摆在他内心的第一位,而县委书记张建,却光把主席放在第一位,让群众们面对风沙向总理坐着,可周总理的一言一行认真的对待一个共产党员的程诺,是多少的挚爱。当周总理迈着坚 步伐走向风口时,庄稼人明白,这样一位领导是他们追随与爱戴。

那山洪一样的掌声是发自人民群众内心挚热的情感,和质朴的纯真,从而赢来了山洪一样的掌声,还有像周总理这样的好领导直得我们学习。我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来报答祖国。

读《一样的河西河东》有感


薄薄的三十年

——读《一样的河西河东》有感

高 璨

(这是爸爸的第三本诗集,写作时间比前两本早三十年。)

刚下过雨,还是阴天,想了数种开篇,无从落笔。窗外的树特别地绿。

我大概是一个从诗中诞生的孩子。

这些诗本身被淡忘了,若不是蓝黑色墨水,写在终会泛黄的纸上,1987年下半年到1988年上半年,将又会是被遗忘的一年。遗忘的力量鬼使神差,即,想不起时,就好像从未发生过;想起时,三十年隔着一张薄薄的扉页。

这本诗集的神奇之处在于,我读它,像一条小溪赤着脚逆流着走回她的源头,看石头和青草如何在更接近天空的地方生长,看我的细胞、肌肉、骨骼,如何在诗里一点点地长成,虽然我的出生距离这本诗集的形成还有七八年的路。

这是一本爱情诗集,爱是每个人开始的地方。

如果真的读诗,就没有"读"了,"读"这个动作无法发生,因为字里行间不会有旁观者。我从不懂作者,也不会擅以为我懂了作者,我只懂自己。而我特别喜欢的诗,往往是因为,我用我的舌,也可以尝出诗里的味道,用我的皮肤,可以感受到诗里的炽热、冰凉,或者,仅仅是一阵风。在《借》一诗中"我也说不清/心使然/也许,借的是/暖水袋 或者/晾衣架/等你晒衣服"空气是静止的,窗外雨也停了,我所能看见的就是风和白色阳台,女孩的二十岁,在清透的日光下,心事如同衬衣皱褶,一遍遍抚平,却是越暖越热。

凡正在写诗的,都爱着。

诗和爱一样,不必教,也学不会。就像无法斟酌面对所爱时,颦蹙或微笑的表情。诗歌也是一样,诗句无法建造,这世上诗人多,诗匠也多,无妨,各有所爱者。大众的流行是平庸的另一种,好听的叫法。

诗歌是一种隐秘的情感,诗句是暗号,却不必解谜,青苹果、红苹果挂在树上,就是这样。至于这棵树之前怎样长成,这些苹果之后何去何从,都不必问,也不必说,苹果树为什么要结苹果,诗人为什么要写诗呢。

——总不会是为了写诗而写诗,是为了一些别的事情,比如,我年轻的爸爸,遇见我年轻的妈妈——

"我证实世上有你/便相信自己的存在"

三十年后,在看到这本诗集之前,二十岁的我也兀自写道"你栖在我的肩头我便可以说/存在着/你站在每朵花儿里/这世界从未如此真实".

像一个童话,从一本三十年前的手写诗集中,我觅到了一位知己,细腻、敏感,温柔而热烈"仿佛我破碎的心/因为还没有盼到结果/支离破碎里/仍是一个个完整的你/因此 买一瓶万能胶/自己把她粘好/碎了再胶"

少年呵!

"啊,为什么要把你的伤心/落在我睫毛上/飘入我的视野/我的每一个器官已经超载了苦痛//我拉紧了窗帘"

"我拉紧了窗帘"这六个字过于形象,又过于抽象,不只是一扇窗帘拉上了,似乎还有一颗怎样藏,用厚棉袄都掖不住的心,要去敏感、多疑、浮想联翩。这窗帘不得不拉,却拉不上。与其说是知己,不如说,像自己。

"为你写一首惜爱的小诗/你却谱以林中的旋律/我的藩篱/已经是毁灭性的空荡"

爸爸写的诗,画面感都极强,读这首诗时,我是看得见篱笆的,我也是看得见空荡的,甚至毁灭性的,像一个巨大的钟杵,撞我如撞一口钟,且不说胸口疼得慌,光是这振聋发聩的余音,铜锈色的往事,瞬时锈满大地。

读现代诗十年有余,并未读过很多,但也算得上有自己的标准判断,认识一个诗人,一句诗恐怕太浅,两三首就知其风格。第一次发现爸爸的这本诗稿,距离现在还要早几年,当时就感叹其中诗歌的前卫性。是这样的一首"我们的爱情是实践的誓言/不可道/只透你几行符号/=/↗/~~~/ /!/……"我深以为惊奇。在那个年代,估计还未曾有谁这样写过,且不论敢不敢,想估计都想不到。然而此诗却不是刻意的标新立异,正如我前面说到,诗句是暗号,情话也是,美妙不可方物。

爸爸说,写一首诗就寄给妈妈一首,我时常打趣地声称找到了他们得以相爱的原因。这本诗集中离别情景极多,"两地的不思茶饭/融化的冰糖/裹着滚烫的热泪儿/不得冷却/还得改作/轻轻挥手的好/既是作别/又是招唤"读罢,赞叹一声:爱情真好。另说这首诗,每一个字词都朴素平实,也没有新奇的句式或断句,但却声声叩响在我的心上,历历在目的,是个故事,没什么时代感,没什么岁月感,并不是那个时候的爱情更为质朴,而是直到现在人性中关于爱的部分,只字未变。

"只有别前启车时/要一个手炉揣在怀里/又可惜车启得早/留下一个冬天的冰道/延伸着,延伸着/直到别了小别"结尾两句,灯不是突然亮起,而是极其缓慢,像花开的过程,即使慢,我也愿意等,甜蜜的等待比甜蜜本身让人沉溺,所有故事都有美好结局。

没有时代烙印的诗,以及一切,是自由的,《一样的河西河东》就是如此。

我们总说某某在文学上,或者诗歌上,打破了僵化状态,引领了潮流,是这样那样的先驱,但是我深深地坚信,这只是因为他们被发现了而已。没被发现的还大有人在,这世间的名誉利益,皆具备契机,然而诗性为恒量。诗性不会与外界的一切成正比或反比的增减,不是因为流行,就意味着更好,当然也不是说因为流行,就是庸俗。读海子的诗十一年,这十一年中我见识了无数次热爱海子诗歌的狂潮在人群中汹涌,有时是几句话,有时是一首诗——在这个时代,最令我痛惜的是,文字成为了一种瘙痒工具,瘙到痒处,就火了,能挠多久呢,就弃了。在文学上,尤其在诗歌上,迎合市场,迎合大众的行为,就是自贬为"老头乐"一类商品的营销方式。而逝者无法发声,所以他们的文字被肢解地拿来做休闲娱乐的补丁,做鸡汤的配料。尼采的一句话最近被引用颇多,"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纷纷转载此句话的人,其实不知其真味,把太阳当做萤火虫照亮,其实是荒唐的。无法改变,但也无妨,变态节目的存在,仰仗着观众;同理,现在一些不堪入目的所谓"诗歌"也有"追随者",口味不同罢了。但若本没有品位,被"熏"陶成这样不识香臭,是其个人的不幸,而非诗歌的劫难,大地的歌声从来不曾停息,像这样:

"薄雪花的时候/迎春树便孵出/黄嘴小儿/伸出尖喙/轻啄"精致而温暖,与"时尚"或"流行"不同的是,一万年后雪还会在春天落得薄,迎春花还会这样鹅黄地开。

我的妈妈很美,不是女儿出于爱的赞美,而是让风看、月看、云看、水看,都很美的那种美。在这本小小的诗集中,这种美被我爸爸描述成各种精致的样子——

"风打得门儿好急呦/让我去闭紧/颤喜地竟觑见一剪寒梅/被世上唯一的人儿/捧着"如果需要寻找,怎么说情话,可以从此书中寻找,恋爱中,说得不愿再说的"你是我的唯一",在此处只是摇身一变,遂成为"世上唯一的人儿".

"兴奋抑或煎熬/还是缺少期盼的景致/姹红的单车/芙蓉花伞/那飘至的玉人"不仅是"世上唯一的人儿",而且还是"玉人",单论"那飘至的玉人",与《雨巷》中的女子并不相上下。

"带几分不惑,而又/信以为真的,你/童真的秀目/每次,当我赞美你,或/夸夸其谈时/你总是这般地/睁大那双清澈的明眸/低头瞧你,抑或/仰面望我/带几分不惑,而又/信以为真"王国维说,凡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在爱人的眼中,心里,既可爱,又可信。

相信《一样的高度》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不一样的握手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