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雷雨读后感】
最难上的课文就是戏剧,这不,到学期末了,我才来上必修四第一单元。每次读《窦娥冤》,心里涌起的是震撼和钦佩,读《雷雨》,心里涌起的却是惊恐和疑惑。
据说曹禺写成这经典不朽名作《雷雨》时只二十三岁,我猜,正是年轻气盛才这么大胆狂热地构思了这样的故事吧?太巧合了:周朴园和梅侍萍的第二次相逢,下一代重复着上一代的情感故事,周朴园这样一个在社会上打拼成功的人却拥有一个如此不堪的家庭!作者是要突出命运悲剧的主题吗?可这悲剧太沉重了,四个年青人,当场死了三个,只剩一个莽撞无智的鲁大海。鲁侍萍和繁漪都疯呆,年轻人意外的情感纠葛变故瞬间粉碎了周朴园几十年辛苦打拼建立起的王国。周朴园能掌控事业、掌控社会,唯独不能掌控家庭生活?尤其是情感生活?这是因为事业、社会是物质的,有智慧驾驭的规律,而情感没有吗?这就是周朴园的命运悲剧?
很多年前,我听说了《雷雨》这部话剧,可由于对小说的偏爱,我没有去看它。后来,我学了这篇话剧。虽然很短,人物关系很复杂,但是却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
四凤无疑是不幸的。以她的身份地位,却与主人家的少爷相爱,这在当时是不允许的。而周萍又曾与继母繁漪乱伦,而繁漪也不会轻易就放过抛弃了自己的周萍。另外她还要面对来自周冲的追求,而无法做出不伤害到他的决定。最后她更是从自己母亲口中得知了自己与周萍竟然是同母异父的兄妹。这无疑是晴天霹雳,更何况她的腹中已怀有周萍的孩子。而结局留给她的是触电而死,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是幸还是不幸?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对她来说好的结局,比起要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来自各方的各种压力,她的未来定是一条遍布荆棘的道路,更有甚者,无路可走。周萍是大少爷出生,而且是没有毅力的懦弱男人,我并不认为他有能力脱离家庭给四凤幸福。
鲁侍萍是悲惨的。既然她曾为周朴园生下两个儿子,那么她投入的感情应该不会是假的,可是最后只可落得个带着刚出生三天的小儿子被赶出家门的下场。之后的她应该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恨着周朴园的吧。而当她知道自己的女儿在周家帮佣的时候不知是个什么滋味,反而觉得是命运的安排,觉得是自己欠他们周家的,这里有很浓的封建思想,以及下等人一直处于下位的自觉。在她知道自己的女儿与自己的儿子相爱时,真的会很惊讶吧,更多的是后悔吧。当然少不了的是心痛,不能与儿子相认,又被自己的两个孩子苦苦哀求。大儿子周萍与而儿子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她也没有办法调和,那是两个阶级的矛盾,而她只是没有地位的穷人。她是那个时代的最下层妇女的典型代表。
周朴园在里面算是一个反面人物吧,很多人说他虚伪,面对三十年没有见的侍萍,第一句就是问她来干什么,更是希望用钱让四凤离开,并要求她保证不会与儿子相认。他还特意对侍萍说屋子里的摆设仍如当年那般,为的是怀念她。但是我觉得怀念应该是真的。因为,若他当年没有对侍萍有真感情的话,他完全能没有必要把一切都维持原样。而且若他爱上自己的妻子的话,那么繁漪便不会与周萍乱伦。更何况他还命家里的佣人叫周萍的母亲为大夫人。我觉得这么多年他应该也是没有忘记过侍萍的。尽管当年他的行为很懦弱,但是那是社会当时的大环境决定的,那时的他只是没有权利的少爷,一切自然是全听命于父母的,这也是中国人传统的愚孝,不应该被过分责难。
有很多人喜欢繁漪,说她是五四以后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解放色彩她照亮了所有的黑暗与罪恶等等,我觉得这些标签贴得太亮丽了!五四时期的新女性,像冰心、丁玲、林徽因等,那是继往开来以建设一个新时代为己任的,繁漪和她们相比,一颗露珠与一颗星星的差别!就是《氓》中的女子,刘兰芝,繁漪也是不配和她们相比的!繁漪没有思想,只有一个意识自己是个女性,她依赖周朴园的物质,她奢求周萍的性,对周萍的爱情?那是借口!即使是林黛玉和贾宝玉,那也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繁漪和周萍仅仅生活在一个屋檐下而已,繁漪至少比周萍大五岁,她十八岁嫁给周朴园时,周萍还是个孩子,犯人伦的事她都敢做,封建女性不敢,资产阶级新女性更不齿。
再说繁漪的反抗:一次喝药,一次周朴园叫看病,这种连鸡毛蒜皮都算不上的家庭小事,只能叫任性瞎胡闹而已,喝药的事,喝与不喝自己能早早处理,怎能被周朴园发现没喝?被人看做有病医生被请到了家里却不看,这是反的那门子抗?何况,连这些事都要周朴园操心,繁漪的低能弱智可见一斑!说句不恭敬的话,站在佛洛依德的角度,繁漪这是在周朴园面前弄性子卖乖。而后两次所谓的反抗那更是类似神经病的做法,加速了周朴园的覆灭而已。
可以说,周朴园的悲剧是婚姻的悲剧,繁漪是个无知无能无德的女人,她的身上看不到一点儿时代、社会的因素,罪恶和黑暗集于她一身。这种女人迟早会毁灭周朴园。她是作者构筑故事大厦的一根大梁,缺了她故事无法构筑,塑造了她,她却一点儿不具备典型意义。
另外,周朴园的形象过于脸谱化,叫警察杀了矿上三十个工人,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他在周公馆的存在好像跟鲁侍萍差不多,三十年前的故事,三十年后的今天。而且像他这样一个具有浓厚封建家长作风的人居然对三十多岁了的周萍婚事不闻不问。
《雷雨》是一场人生的大悲剧,是命运对人的残忍作弄。无疑这个剧本是成功的。人物形象很丰满,故事曲折,在冲突处理上把人物各自的特色很好地表现出来。可以说《雷雨》真的是一部才华横溢的作品。
【篇二:雷雨读后感】
就算天空再深看不出裂痕,眉头仍聚满密云。故事的结局,正像一个巨大的雷,赤裸裸地打在头上,沉重,却又是意料之中。
最近又重新把曹禺的著作《雷雨》读了一遍。对于《雷雨》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让我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雷雨》讲述了一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生在带有浓厚封建性质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更是作者对于旧社会制度的无情的批判。
故事出现的人物不算多,实际上故事就是意义上发生在一家人身上。而特别之处就是故事写的是小圈子的故事,表现出来的却是一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它的本阿身不仅仅是个家庭的伦理悲剧,更是一个引起人深思的话题。情节虽则高潮迭起,但我觉得发生在每个人物身上的故事虽则意外却又那么深藏暗涌,会发觉结局不言而喻。无论从周朴园的无情自大与他念旧习惯的鲜明对比,从繁漪在封建礼教下的挣脱与妥协,从侍萍的命运的崎岖,从周萍和四凤的不幸乱伦,还是从鲁大海的鲁莽与强烈反抗,似乎都或虚或有地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大爆发,那么震撼,那么惊慌,那么咄咄逼人。
在《雷雨》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便是周冲,我欣赏他的纯真,欣赏他对于知识的追求,对于自由的追求,对于爱情的勇敢如果他生活在当今的社会,我相信,他一定会是一个成功的学者。
但是,我并不很喜欢周萍这个人物,我觉得他不像周冲那样勇敢,他是一个不敢面对现实的人,当他知道四凤是他的妹妹时,他选择了吞枪自尽。当然,也许这也是最好的结局吧!
《雷雨》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了24小时里面,雷雨的天气更加重了故事的氛围。整个故事也在雷雨中结束,同时也象征了一个家庭的崩溃,更预示着封建资产阶级的灭亡!
故事中各个人物都是一部鲜活的剧集。我比较对故事中的三个女人感兴趣。当年很多女人的命运都与当时社会的男女价值观、思想观念息息相关,甚至决定了其一生的命运。在侍萍、繁漪、四凤三个人的身上有三种不一样的体会。四凤,一开始便预示着死亡的结局。本是一个可爱的女孩,有着美满的家庭,更预见了自己的爱情,在当时看来,已是一个女孩最圆满的结局。但她偏偏活得那样令人心酸与难过,而最终的死亡又那么可惜与哀怨。而另一方面,四凤又是有活力,勇敢的,正是这样,她深深地吸引着周萍和周冲,更加成为周萍的依赖,与他形成了一个性格上的互补。我愈发觉得四凤真是一个无辜的角色。侍萍,也是一个悲剧的象征。从她被周朴园抛弃带着大海离开的那一瞬开始,命运对她就是如此的不公。正是她与周朴园这段悲剧爱情的发生,牵引出接下来的一连串悲剧。很难想像一个未婚女人在那么森严的等级观念和封建压迫下与一个和自己身份地位悬殊的人恋爱并未婚生子所需要的勇气。年轻的她是一个热烈追求幸福的女人,她忍受世人的蔑视,忍受鲁贵的责难,坚强地活下来。在她重遇周朴园的一刻,她的内心又会有怎样的迸发呢?她是否预见着一场暗涌的发生?再说说繁漪。听说这是曹禺先生觉得塑造得最好的角色。我也觉得她是一个可怜的角色。首先,她与周朴园就是一个悲剧。其次,与周萍的乱伦到最后被抛弃,活在深度的妒忌与仇恨之中,她要反抗,却又被压制着,她一直都在忍受。也许三个女人的命运更多的不是她们故事的本身,而更多的是我对现今女性的思考。对比之下,现代的女性可以不再受传统封建的约束,起码大多不用。故事中的三个女人的命运,是否引起了你我的思考。
我庆幸生活在一个和平,没有等级之分的社会。
现在的我们,也许没有周朴园的富有,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更没有多大的权力。但我们却比周萍,四凤幸运。因为只要我们做的事不违反道德法律,我们就能追求我们自己的梦想。我们不会受到封建制度和礼教的束缚,我们可以尽情燃烧我们的青春,在属于我们的世界中驰骋!
但是,《雷雨》又何尝不反映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呢?虽然,现在已经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尤其是物质生活,商场中琳琅满目的商品任我们挑选。但是,物质生活不断充实的今天,似乎对于精神生活,我们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
我们不再有封建制度的家庭,但我们现在仍然有那些家长忙着赚钱而忽视子女的家庭。很多的电视中,那些富家子弟虽然表面风光,但内心却缺乏关爱,于是他们总是做一些叛逆的事去吸引别人的目光。虽然这只是电视,但是也反映了现实生活。试想,如果周朴园能多一点对家庭的关爱,也许结局就不会这么悲惨。
同样的,如果周朴园当时没有因为富贵而抛弃鲁侍萍,那么也许现在周朴园会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现在的社会也越来越物质化,有些女生便打出了非豪门不嫁的口号。在电视节目中,当一位男生问那位女嘉宾愿不愿意和他骑着自行车去兜风?女嘉宾的回答却是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听到这话,多么令人伤心。自然,这一番话也使人们深思现在很多年轻人要结婚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家里有没有房子,如果家里没有房子,那么结婚对象就要重新考虑!也许吧,在现实生活中,爱情终究敌不过现实!
不过,生活总是美好的。我们不能因为这些而否认真爱的存在!
封建制度已经不复存在,我们要为我们现在的自由而欢呼!
也许故事结局那些如晴天霹雳的死亡令人心寒,但或许那是对他们的一种在时间的解脱。一段令人唏嘘的悲剧就此结束。是死亡,为他们的悲剧画上了句号。或许,死了的从此拥有了,而没有死去的却仿佛失去了一切。
这是一场看得见的暗涌。是这场雷雨,为各自的灵魂带来了释然。
【篇三:雷雨读后感作文】
昨天,我读了曹禺的名作《雷雨》。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读一个剧本。记得我原来看过《白毛女》的片断,那时我只是觉得剧本很难理解,看不懂。现在我才知道只要用心去读,剧本这种题材也是很吸引人的。
曹禺曾说:我从小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心灵上是十分孤单而寂寞的。这句话让我知道他的一生并不是顺利的,平坦的。这也让我更加深信正是这些痛苦的经历,才使他产生了伟大的作品,诉说的渴望出自生活中所承受的苦难。
《雷雨》描写了一个大家庭的崩溃。周朴园是这个封建大家庭的统治者,也是一个资本家。其妻蘩漪感到被压抑的苦闷,与继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受过一定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然而缺乏反抗勇气的周萍怯懦、自私,想摆脱与继母的这种不伦关系,又爱上了充满青春活力的婢女四凤,而蘩漪的儿子周冲也爱上了四凤。出于嫉妒,蘩漪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来领走四凤。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第二个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蘩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蘩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罪恶的家庭崩溃了。
我曾经也大概地看过人艺的话剧《雷雨》。从那时到现在,我一直都惊叹于曹禺大师对戏剧的掌握。他巧妙地将一个大家庭几十年的恩怨情愁浓缩到一天来表现,浓缩到四幕,两个场景来表现。集中的地点和时间所表现的东西却并不单薄,有畸形的爱,突破束缚的勇气,人情的淡漠,世事的坚信和宿命的痛苦。围绕着八个人物,我看到的是整个社会。同时,我也生动地看到戏剧这种文学题材的特点。这部剧作为一个经典,的确是值得每一个文学爱好者阅读的。
曹禺曾说:《雷雨》的主题不是以道德败坏和乱伦为主题的,也不是写因果报应,《雷雨》写的是一种情绪,是情绪的发酵,情绪的汹涌推动着我诽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所显示的是我所觉得的宇宙间的残忍,相信种种宇宙斗争的背后有一个主宰。我很能理解,作者在创作时候并没有一种明确的主题,而是处于本能地一种倾诉,跟着自己的感觉去表现一个世界。
无疑的,我看到了一个罪恶的社会,一个危机四伏的黑暗的社会。但是这也更多的是对世界的一种感觉,不仅仅存在于某个历史某个时期,这也正是我在这个时代去读的时候,还心存理解而不是同情的原因。他表现的那个家庭,那个社会给我一种无路可逃的感觉。周萍、四凤、周冲,还有蘩漪似乎一直都处于一种想要逃离这一切的状态里,他们想要离开,想要摆脱,想要征服。但是他们的痛苦却始终没有出路,反反复复地挣扎,甚至死成为了唯一的解脱。是的,那个社会,那样的生活没有给他们自由,所有的希望像渺茫的迷雾般不能真实地抵达。探索真理的路上他们已经不能忍受,我想这也正是一种无奈的美。曹禺在1977年为自己作品集写后记的时候说:今天看来,必然有很多缺点和谬误,然后他谈到没有写一个无产阶级人物,没有指出革命的方向都是缺憾。我却不敢苟同,必定有些痛苦会跨越时代,跨越阶级。
从周鲁两家的冲突上,表现了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之间的冲突。侍萍和四风是旧中国两代劳动妇女的典型。但是同样她们有很强的局限性,以至于很多时候是她们的软弱造成了自己悲惨的命运。这也是一个时代赋予妇女的不幸,世界没有告诉她们:她们是可以反抗的。侍萍忍辱负重,遭遇那么多不幸,却只认为那是自己造的孽,甘心在心里承受所有痛苦。我想,或许她应该让自己心理负担的少一点,而不必把社会造成的悲剧由自己独自承担。
我想,这里面还是有一定的宿命论思想,很多东西归于命运。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也没有影响作品的深刻性。我当然不会认为世界上存在什么天命的因果报应。但是社会和家庭给予一群人的悲哀,却正是这样才被展现地淋漓尽致。他们的确可以在黑夜里去寻找一个真正的光明,但是那对于他们已经太难了。
周朴园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周朴园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受新思想影响的年轻人,也曾有过想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要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的理想,因此,他对侍萍的爱是有过真情实感的,但他性格中也有懦弱的一面,不能与自己出身的阶级彻底决裂,最终又回到封建的阵营之中,背叛了侍萍,也背叛了自己的理想。
蘩漪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人物。在一个受伤甚至近乎于变态的女人身上,我隐约看到了她同年青人一样纯真的爱。蘩漪与周朴园一样,也是一位新旧结合的人物。她既渴望自由的爱情,又无力摆脱家庭的牢笼,甘愿受周朴园的凌辱。蘩漪阴差阳错地爱上了丈夫前妻生的大少爷,在无人可爱中寻找自己唯一的爱人;这是错误的爱,痛苦的爱,却也是深刻的爱。她是一个被爱折磨却没有出路的人。如果对于一个人来说,爱都成了奢侈的事情,那么她的幸福也就遭到了置疑。或许这也是她对丈夫、对自己不尊重的一种变态了的报复。
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人们的性格已经被扭曲。让我想起一句话:爱和怜悯都是罪。
【篇四:雷雨读后感】
重读《雷雨》时,吸引我的就不只是它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了,而是曹禺用细腻的手法塑造出来的一个又一个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对于这些形象的描述可谓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多一分则胖,少一分则瘦,真是恰到好处。
一、周冲
周冲永远都是个孩子,他有着一切孩子的空想,是五四运动后成长起来的一批年轻人的代表。他勇于反抗封建,希望接受新的思想,并且单纯地幻想着世界对于他来说永远都是美好的。天真的他甚至认为连爱也是无私的,他甚至幻想能和他所爱的人四凤永远在一起,当这一要求被拒绝之后,他又幻想和四凤一起逃离这个没有爱的家。
我觉得周冲从头到脚都是无辜的,他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最后连死也是无端端的,但是,周冲的出现,毕竟给灰暗的故事色调增添了一抹亮色。
二、繁漪
繁漪不是个平凡的人,她有着多重身份,因此,封建礼教下的她生活得好不艰难。
繁漪是忧郁的,郁积的火燃烧着她,她的眼光时常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绝望,她时常抑制着自己。她是一个受过一点儿新式教育的人,她文弱,明慧,对诗文有一定的爱好,但也有一贯的热情和力量在她心里翻腾着。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这使她能够忽然做出不顾一切的决定,她爱起人来像火一样热烈,恨起人来又像火一样把人烧毁,然而她的外表是沉静的,就像秋天的落叶轻轻落在你身旁。
繁漪也许是《雷雨》中塑造的最为成功的人物之一,我喜欢繁漪。她是个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人,她接受了封建礼教,也勇于反抗封建礼教,但是由于封建礼教的思想在当时的中国还根深蒂固,她又不可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做出彻底的反抗,所以她就在接受和反抗的痛苦中苦苦挣扎,特别在吃药和处理与周萍的爱恨关系上。
我觉得用水来形容繁漪最合适不过了,繁漪,柔弱又坚强,像水一样,水至柔,柔肠百结,但也可水滴石穿;繁漪又是孤独的,虽然水滴石穿,可水穿后就无所谓水,因为水已没有了依靠;繁漪是可悲的,水执著得用一生来敲打石,可力尽了终生,也只能穿出一线小洞,最终也无力改变石;繁漪是可怜的,因为冰冷的水永远不会给繁漪带来爱的温暖;繁漪还是悲壮的,水滴石后即粉身碎骨,又如繁漪终究要凤凰涅磐。
三、周萍和周朴园
这是两个相似的人物,周朴园专横、自是、倔强,和一切起家立业的人物一样,在家里和下属面前都格外威严,不惜一切地剥削工人。周萍和他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人的自私和自以为是,他们毫不迟疑地接受封建礼教,只不过周萍总有着昏暗的眼神,闪烁着迟疑和矛盾。他总是悔恨自己的错误,当一个新的冲动来了,他的热情与欲望就会像水一样淹没他。他那星星的理智,不过是卷在漩涡上的一段枯枝,这样,一个大错就跟着一个大错发生。他痛苦,悔恨,他羡慕一切没有顾忌而敢做坏事的人,他又羡慕一切能干一番事业并依循着上层人的道德做模范家长、模范公民的人。他佩服他的父亲,在他眼里,父亲除了有点冷酷和倔强外,是一个无暇的男子,但冷酷和倔强是他最喜欢的,因为这都是他自己没有的,他是一个软弱的人。
作者运笔的又一好处是安排了周萍父子相似的境遇,虽然对周朴园着墨不多,同样可知周朴园的卑劣之处,并由周朴园的行径揭露了资本家的罪恶本质。
四、鲁贵和鲁大海
虽然是父子,也许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缘故,二人性格截然不同。鲁大海是工人阶级的典型代表,而中国的工人阶级受着多重压迫,反抗得就异常激烈。他的性格更是倔强的,他满蓄着精力,年轻的激情和热情就像即将爆发的火山,他的反抗精神被彻底地展现出来。
而鲁贵,十分懂事,尤其是礼节。他又有点驮背,似乎永远都应该欠着身子向主人答应着是。他恪守着下人的规矩,眼里还闪烁着贪婪的目光,但这贪婪和周朴园的贪婪绝不相同,周朴园的贪婪是张着狮子般的血盆大口对工人进行残酷的剥削,而鲁贵的贪婪只能是市井小人的见钱眼开。
五、鲁四凤
同周冲一样,四凤是个很纯洁的孩子,可与周冲最大的不同是:四凤没有接受过教育,她不可能接受新思潮的冲击。她不会反抗,不会站出来和封建礼教反抗,因此而只能具有劳动人民的朴素的美德:善良、勤劳。
总之,四凤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孩子,却又逆来顺受,听从别人对自己的命运的安排。
六、鲁侍萍
最后才谈到侍萍,侍萍的确让我不知怎么去评价,侍萍也是个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她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痛苦,又有太多的偶然。
应该说侍萍是个有骨子的人,有一定的反抗意识,但是她又对周萍有所依托,所以她的反抗不会彻底,在对待周冲和四凤的问题上,她又主动妥协,用一味地退却和忍让来成全别人,牺牲自己。
这就是《雷雨》中的全部人物,每个人都着实重重地涂了一笔灰暗的色调,于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八个人都露出了煞白的面孔。
雷雨读后感2000字2020(一)
昨天,我读了曹禺的名作《雷雨》。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读一个剧本。记得我原来看过《白毛女》的片断,那时我只是觉得剧本很难理解,看不懂。现在我才知道只要用心去读,剧本这种题材也是很吸引人的。
曹禺曾说:我从小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心灵上是十分孤单而寂寞的。这句话让我知道他的一生并不是顺利的,平坦的。这也让我更加深信正是这些痛苦的经历,才使他产生了伟大的作品,诉说的渴望出自生活中所承受的苦难。
《雷雨》描写了一个大家庭的崩溃。周朴园是这个封建大家庭的统治者,也是一个资本家。其妻蘩漪感到被压抑的苦闷,与继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受过一定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然而缺乏反抗勇气的周萍怯懦、自私,想摆脱与继母的这种不伦关系,又爱上了充满青春活力的婢女四凤,而蘩漪的儿子周冲也爱上了四凤。出于嫉妒,蘩漪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来领走四凤。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第二个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蘩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蘩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罪恶的家庭崩溃了。
我曾经也大概地看过人艺的话剧《雷雨》。从那时到现在,我一直都惊叹于曹禺大师对戏剧的掌握。他巧妙地将一个大家庭几十年的恩怨情愁浓缩到一天来表现,浓缩到四幕,两个场景来表现。集中的地点和时间所表现的东西却并不单薄,有畸形的爱,突破束缚的勇气,人情的淡漠,世事的坚信和宿命的痛苦。围绕着八个人物,我看到的是整个社会。同时,我也生动地看到戏剧这种文学题材的特点。这部剧作为一个经典,的确是值得每一个文学爱好者阅读的。
曹禺曾说:《雷雨》的主题不是以道德败坏和乱伦为主题的,也不是写因果报应,《雷雨》写的是一种情绪,是情绪的发酵,情绪的汹涌推动着我诽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所显示的是我所觉得的宇宙间的残忍,相信种种宇宙斗争的背后有一个主宰。我很能理解,作者在创作时候并没有一种明确的主题,而是处于本能地一种倾诉,跟着自己的感觉去表现一个世界。
无疑的,我看到了一个罪恶的社会,一个危机四伏的黑暗的社会。但是这也更多的是对世界的一种感觉,不仅仅存在于某个历史某个时期,这也正是我在这个时代去读的时候,还心存理解而不是同情的原因。他表现的那个家庭,那个社会给我一种无路可逃的感觉。周萍、四凤、周冲,还有蘩漪似乎一直都处于一种想要逃离这一切的状态里,他们想要离开,想要摆脱,想要征服。但是他们的痛苦却始终没有出路,反反复复地挣扎,甚至死成为了唯一的解脱。是的,那个社会,那样的生活没有给他们自由,所有的希望像渺茫的迷雾般不能真实地抵达。探索真理的路上他们已经不能忍受,我想这也正是一种无奈的美。曹禺在1977年为自己作品集写后记的时候说:今天看来,必然有很多缺点和谬误,然后他谈到没有写一个无产阶级人物,没有指出革命的方向都是缺憾。我却不敢苟同,必定有些痛苦会跨越时代,跨越阶级。
从周鲁两家的冲突上,表现了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之间的冲突。侍萍和四风是旧中国两代劳动妇女的典型。但是同样她们有很强的局限性,以至于很多时候是她们的软弱造成了自己悲惨的命运。这也是一个时代赋予妇女的不幸,世界没有告诉她们:她们是可以反抗的。侍萍忍辱负重,遭遇那么多不幸,却只认为那是自己造的孽,甘心在心里承受所有痛苦。我想,或许她应该让自己心理负担的少一点,而不必把社会造成的悲剧由自己独自承担。
我想,这里面还是有一定的宿命论思想,很多东西归于命运。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也没有影响作品的深刻性。我当然不会认为世界上存在什么天命的因果报应。但是社会和家庭给予一群人的悲哀,却正是这样才被展现地淋漓尽致。他们的确可以在黑夜里去寻找一个真正的光明,但是那对于他们已经太难了。
周朴园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周朴园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受新思想影响的年轻人,也曾有过想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要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的理想,因此,他对侍萍的爱是有过真情实感的,但他性格中也有懦弱的一面,不能与自己出身的阶级彻底决裂,最终又回到封建的阵营之中,背叛了侍萍,也背叛了自己的理想。
蘩漪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人物。在一个受伤甚至近乎于变态的女人身上,我隐约看到了她同年青人一样纯真的爱。蘩漪与周朴园一样,也是一位新旧结合的人物。她既渴望自由的爱情,又无力摆脱家庭的牢笼,甘愿受周朴园的凌辱。蘩漪阴差阳错地爱上了丈夫前妻生的大少爷,在无人可爱中寻找自己唯一的爱人;这是错误的爱,痛苦的爱,却也是深刻的爱。她是一个被爱折磨却没有出路的人。如果对于一个人来说,爱都成了奢侈的事情,那么她的幸福也就遭到了置疑。或许这也是她对丈夫、对自己不尊重的一种变态了的报复。
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人们的性格已经被扭曲。让我想起一句话:爱和怜悯都是罪。
雷雨读后感2000字2020(二)我曾看到过爱情温柔地凋零,于是明白了所谓真爱无敌的童话:只不过是当一丝情愫如细草穿沙般掠过心田时,人们彼此心照不宣的谎言。这原本就是个暖昧不清的世界,孤独追寻着爱情谎言的灵魂们游离在城市巨大的阴影之下,在每个暗到了极点的黑夜,失去自由的爱情便颓废地躲在墙角边喘息。冥冥之中,早已经被注定了的一切就是这样被注定了,上面戳一个时间印章永远。
想起了周蘩漪,《雷雨》中的那个被爱情伤得最体无完肤的女子;曹禺先生在序中这样评价蘩漪:蘩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勤的马,毫不犹豫地踏着艰难的走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因这条路也引向了死亡。在《雷雨》的氛围里,蘩漪最显得调和和单薄,她的生命燃到电火一样地白热,也有它一样的短促,情感郁热,境地,激成一朵艳丽的火花,当着火星也消灭时,她的生机也顿时化为乌有,她是一个最有雷雨的性格的女人,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也许爱与恨正是曹禺先生的《雷雨》所要表达的主题吧,周朴园、鲁侍萍,乃至周萍,哪个不是一切的恩怨情仇?但只有蘩漪将爱与恨的交织诠释的如此淋漓尽致。蘩漪就像是一朵在黑夜里悄无声息地绽放了的花,冷漠、诡异、妖艳,穿过被灼伤了的眼睛,直逼进你的灵魂,寻找苦海深处的共鸣。我不得不赞叹蘩漪,她就是那个疯狂到让人心痛的女人,在周家深深的庭院里,暴怒的雷雨的中心,她是罪人,亦是受害者;她有一颗被爱情遗忘的心,十八年来陪伴着一个暴躁怪戾的丈夫,早已心如死水,周朴园不爱蘩漪,他的躯壳里早已埋藏一座荒冢,墓碑上刻着鲁侍萍的名字2020。《雷雨》中没有提及蘩漪因何嫁入周家,这并不重要,因为悲剧早已开始,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恩怨纠缠所当然不会只有两个牺牲,蘩漪本身只是偶然的一个环节,由命运捉弄,被推进雨中,在雷鸣电闪下心碎、发疯!
蘩漪和周萍之间并非是爱情,就算有乱伦的嫌疑,蘩漪也远远将周萍甩在了后头,她像战神一样充满勇气,以夸父追日般的热情索求虚无缥缈的真爱,她忘记了自己是周朴园的妻子,周萍的后母,她是那么不顾一切地抓住了爱情,而周萍是她干涸的心湖里突如其来的一场春雨,十八年来不曾动人的眼神就被雨水滋润的炫丽,她就这样坐上了爱情的末班车,偏执地等待未知的终点。(="_blank">邢钢碌那樾鳎醯?;腻!然而这种感情的波纹是在他心里隐约地流荡着,潜伏着,他自己只是顺着自己之情感的流在走,他不能用理智再冷酷地剖析自己,他怕,他有时是怕有自己心内的残疾的,现在他不得不爱四凤了,他要死心塌地地爱她,他想这样忘了自己,周萍是整出戏中性格最复杂的人物,一方面在父亲的阴影小心翼翼地生活,另一方面又不甘于这种压抑的现状,他阴郁而不得志,对父亲的反叛,一种心理上复仇的快意使他与后母蘩漪牵连到了一起,他轻而易举地掳获一颗寂寞的心,但也就此背负了沉重的道义的十字2020架,自始至终,周萍都在逃避,蘩漪带给他的只是无尽的悔恨,他内心已阴雨连绵,无辜的四凤恰似他苦苦盼望的阳光,周萍迫切需要温暖的阳光驱走乌云,于是他和四凤自然也是水到渠成,他以为就此可以摆脱蘩漪的罪孽,孰不知这是一出更大的悲哀,周萍难得有那么大的毅力带四凤远走高飞,电闪雷鸣之夜,一切真相大白,现实在残酷地狞笑,唯有死亡是舒适的温床,他最后选择自新,那也是他唯一的出路,无法想象苟且偷生的周萍走出那个雷雨之夜后怎样面对以后漫长的人生,倘若终日在无尽的悔恨中消磨自己,我想,这稠密的恨终究是化不开的,求死,是一种最好的解脱。
周冲和四凤是整出戏中最让人不忍心的受害者,他们俩个同样的单纯、清澈,对甜蜜的爱情那么憧憬,对未来充满了热情,他们明亮的眼睛无法看到掩藏在黑幕下的波涛汹涌,一心只勾勒着幸福的轮廓,当他们的幼稚在残忍的现实面前被得头破血流的那一刹那,老钟就已经鸣起,其实周冲化比四凤更加无辜,雷雨过后,我们不得不扼腕叹息:多么年轻的生命啊。
如果真的要揪出这无奈的悲剧的罪魁祸首不知算是周朴园和鲁侍萍呢,还是已故的周家老太太,少年和丫环偷情似乎自古以来就没有几个落得圆满的下场,这几乎成了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在等级森严的制度下,这本来就是一类被诅咒的爱情,身份的悬殊,是世人心中永不逾越的鸿沟,周朴园和鲁侍萍终究难逃棒打鸳鸯的结局,人间又多了一例明证。
我认为鲁侍萍和周朴园并不是《雷雨》的主角,他们俩个的存在只是一个引子,埋伏在岁月的后头,引出日后一段纠缠不清的孽缘,当周朴园认出面前这位憔悴苍老的老妈子就是他魂牵梦绕三十年的侍萍时,爱情就在那一刻陷入了万劫不复,也许那是周朴园最心潮澎湃的时刻了,希望幻灭了,侍萍改变了,心,也就轻松了,侍萍终一不再是自己心爱的女人,日后,周朴园就彻底成了一个无爱之人。
鲁侍萍三十年后声声控诉,一切恍然如梦,她咬牙切齿宣称是不公平的命指使她又出现在周朴园的眼前,红颜已逝,韵华不再,其实这一切大可不必,当爱已成往事,何必又在彼此快愈合的伤口上再撒下一把盐呢,如果她真的认定周朴园是个罪人的话,那么她至少也是个共犯,不管以后周朴园变得怎样冷酷无情,至少对侍萍,他是一刻也不想让自己忘却的,抛弃侍萍并不是他们初衷,爱情无法达到完美,那么就无所谓谁对谁错,鲁侍萍错在不必如此耿耿于怀,也许是我无法理解那个时代的女子,对被抛弃的命运看的如此之重,鲁侍萍是个苦命的女人,而命运确实是不公平,我只能把这一切怪罪于命,虽然我是如此的不相信宿命的玄虚。
那个惊心动魄的雷雨之夜啊,爱与恨的厮杀渗透出的血腥之气让我不寒而粟,当一切又回归平静,啜泣的问不再幽幽慨叹,我们早应该明白,爱与恨终究不能长久,边缘的问,两个疯子的女人,一个忧愁的老人,还在苦苦挣扎
我与《雷雨》相识,媒人是电视台播出的话剧。时值春节,一边在各屋跑来跑去感受节日气氛,一边随意地给正吸引着大部分家庭成员的电视屏幕送去几瞥的我,左耳充斥着鞭炮声,右耳不时地捕捉到这样的语句——“在这间屋子里……”。我从不知关于《雷雨》任何细节和信息,所以当时以为这只不过是一部有着无聊透顶的情节还稍稍充斥着一丝恐怖气氛的剧本。然而当我实在无所事事也坐下来观看这部由众明星出演的话剧时,我才发现自己错了,这也开启了“我‘读’《雷雨》”之路的大门。
其实仔细想来,在电视上主要用耳朵“读”的那遍是完全没有读懂。年少的我对于任何有关爱情的事物都不用家长提醒地有所排斥,而《雷雨》的第四幕,也就是最后一幕,更因此让我似懂非懂。我只依稀记得演员夸张的语气和动作,场景的单调和乏味,还有句中人物的痛苦生活,其他的内容是完全没有印象的。就这样,初“读”《雷雨》就这样谢幕了。
记不得是什么时候又为什么想到捧起《雷雨》的原作好好读上一遍了,只记得这一看就怎么也放不下。不过其实最初的只用眼睛“读”的那几遍还是没能让我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比如说我从没想过“闹鬼”这个情节是什么意思,还有我曾一度认为“大少爷”这个可怜的人物为什么不能得其所爱。虽然我还沾沾自喜地认为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收获,但是我还是只把它当作一个故事,完全没有理解作者写此书的用意。相比之下,巴金的《家》理解起来就要容易得多,不知是不是由于读《家》时已经长大的缘故,仅读一次就大致明白作者的用意,而《雷雨》可让我费了不少“心血”。
闲话少说,这就进入了最后一段的路程——真正的用心去读。不是说之前没用心,而是即使用心读也因为缺乏背景知识而根本读不懂。而之后越看越顺到能背出其中不少句子的几次,我是真的对其有所感了。至此,我才想要将《雷雨》的大意以我自己的理解,用我自己的方式概括一下。其实情节很简单,不过是讲述了周家及其身边的两代人之间的故事。关于更多的细节,这个很难说。因为对于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我之后的见解就只能算是个人的愚见了。
就先从主人公入手吧。这个问题其实很难说。初读雷雨时,我一直认为主人公是周萍,因为他有才华,又是纠缠了很久的感情戏的男主人公,还把他视作得不到幸福也得不到施展空间的大英雄。当然这种相反不免显得有些幼稚可笑,而我现在则认为每个人都是故事的主角。周萍是这样一个人,或许他和周朴园一样,爱上了本永远不可能属于他的仆人;或许他比父亲更甚地与自己的“后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感情;或许他没有承担起家中完整的职责,没有做出榜样反而在家中时时显得无精打采,但他的本性从不是恶的。或者说,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善的。周萍为何与繁漪产生感情?是因为他在缺失双亲的爱的情况下终于有了一个与自己年龄相差不多的“母亲”,当然两人的感情会日益加深。周萍为何爱四凤到如此地步?就是因为在这个家中,他既要充当孝顺的儿子,又要充当辜负感情的“前男友”,还要承担作为兄长的责任,而自己从没有过依靠,被压抑得太久。而这时,开朗活泼、勤劳大方的四凤就像他前行道路上的一盏明灯,能听他诉说自己的苦恼,能理解他渴望自由的心灵,能无所顾忌地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感情,于是二人自然而然走到一起。周萍又是为何精神萎靡?这是最容易解释的,每个人在压力面前都有想退缩的念头,而在重重压力之下无法脱身的他当然不例外。由此可见,周萍的种种做法,我们都能一一找出原因。
本剧真实的主人公是周朴园。或许他不是戏份最多的,或许他不是个性最鲜明的,整部戏的所有人员都和他有某种关联。由此,就涉及到了本剧的构思和主旨。作者是想通过写周朴园和他身边的人之间的一些事情,来影射到所有当时的有权有势的富商家族的领导者。周朴园或许不是一个平凡的父亲——他在商海乘风破浪、运筹帷幄,但他是个普通的父亲、普通的丈夫、普通的男人。他实际上有三个儿子,但每一个都是他的心病:周萍无法变得刚强起来,自己也只能为止提供经济的支持而非精神的沟通和鼓励,同时,还要眼看着他爱上四凤,重蹈自己当年的覆辙而无能为力;鲁大海属于从小就没再见过,终于相见却是以敌人的身份;周冲也是令人不放心的一个,思想太过单纯天真,而且无法很好地进行亲子间的交流——这就是一个普通的父亲。而说起他的丈夫职责,只能说他只有一个妻子,就是繁漪。或许因为商业或名誉上的原因,这两个十分不和的人成了一对,周朴园于是只有以忙碌和工作需要为借口,做一些看似“荒谬”的事情。一旦他拥有了以上两条烦恼,他怎不是个普通的在家里受双方面压力的男人?在外,他面临着更多的困扰:为了企业的利益,要狠下心来做任何事情,包括牺牲工人的生命;为了企业的声誉,要“敢于”采取任何手段,束缚任何人,包括妻子和儿女;为了所谓的“忠义”,甚至不得不放弃一些作为人最基本的感情,包括爱情。所以,作者从周朴园的方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状——每个人都生活在网中,看不清生活,看不清世界。
至于巴金所说自己在《家中》“没有给读者指出一条明确的路”就草草收尾,曹禺就很好地避免了这个问题。就他自己多次在多处提到,曹禺最喜欢的是繁漪这个人物,意在表明他欣赏这样敢于反抗的人,并且提倡这种特立独行不受压迫的精神,这已然是为读者指明的道路了。至于鲁大海,我原本也是很欣赏的,但后来才明白了他行事鲁莽的方式,对于那个时代也是很不适合的,而曹禺恰恰通过“逃跑”这样一个结局反映出:盲目的抗争其实没有什么效果,不会改变任何人和事,反倒是最终可能伤了自己。其实世上的事没有对错好坏之分,乱世的事更是这样。
我读《雷雨》,只是因为自己能与文学大师进行某种程度上的交谈而欣慰。我也看过很多当时那个年代的影视作品,也都明白它们想表达的又是什么,与其说是一种希冀,一种祈求,不如说是一种内心深处感情的触发罢了。
看完《雷雨》这本书后,你有什么感触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了2篇“雷雨读后感2000字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雷雨读后感2000字【一】
曹禺曾说:“我从小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心灵上是十分孤单而寂寞的”。这句话让我知道他的一生并不是顺利的,平坦的。这也让我更加深信正是这些痛苦的经历,才使他产生了伟大的作品,诉说的渴望出自生活中所承受的苦难。
《雷雨》描写了一个大家庭的崩溃。周朴园是这个封建大家庭的统治者,也是一个资本家。其妻蘩漪感到被压抑的苦闷,与继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受过一定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然而缺乏反抗勇气的周萍怯懦、自私,想摆脱与继母的这种不伦关系,又爱上了充满青春活力的婢女四凤,而蘩漪的儿子周冲也爱上了四凤。出于嫉妒,蘩漪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来领走四凤。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第二个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蘩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蘩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罪恶的家庭崩溃了。
我曾经也大概地看过人艺的话剧《雷雨》。从那时到现在,我一直都惊叹于曹禺大师对戏剧的掌握。他巧妙地将一个大家庭几十年的恩怨情愁浓缩到一天来表现,浓缩到四幕,两个场景来表现。集中的地点和时间所表现的东西却并不单薄,有畸形的爱,突破束缚的勇气,人情的淡漠,世事的坚信和宿命的痛苦。围绕着八个人物,我看到的是整个社会。同时,我也生动地看到戏剧这种文学题材的特点。这部剧作为一个经典,的确是值得每一个文学爱好者阅读的。
曹禺曾说:“《雷雨》的主题不是以道德败坏和乱亲为主题的,也不是写因果报应,《雷雨》写的是一种情绪,是情绪的发酵,情绪的汹涌推动着我诽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所显示的是我所觉得的宇宙间的残忍,相信种种宇宙斗争的背后有一个主宰。”我很能理解,作者在创作时候并没有一种明确的主题,而是处于本能地一种倾诉,跟着自己的感觉去表现一个世界。
无疑的,我看到了一个罪恶的社会,一个危机四伏的黑暗的社会。但是这也更多的是对世界的一种感觉,不仅仅存在于某个历史某个时期,这也正是我在这个时代去读的时候,还心存理解而不是同情的原因。他表现的那个家庭,那个社会给我一种无路可逃的感觉。周萍、四凤、周冲,还有蘩漪似乎一直都处于一种想要逃离这一切的状态里,他们想要离开,想要摆脱,想要征服。但是他们的痛苦却始终没有出路,反反复复地挣扎,甚至死成为了唯一的解脱。是的,那个社会,那样的生活没有给他们自由,所有的希望像渺茫的迷雾般不能真实地抵达。探索真理的路上他们已经不能忍受,我想这也正是一种无奈的美。曹禺在1977年为自己作品集写后记的时候说:“今天看来,必然有很多缺点和谬误”,然后他谈到没有写一个无产阶级人物,没有指出革命的方向都是缺憾。我却不敢苟同,必定有些痛苦会跨越时代,跨越阶级。
从周鲁两家的冲突上,表现了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之间的冲突。侍萍和四风是旧中国两代劳动妇女的典型。但是同样她们有很强的局限性,以至于很多时候是她们的软弱造成了自己悲惨的命运。这也是一个时代赋予妇女的不幸,世界没有告诉她们:她们是可以反抗的。,侍萍忍辱负重,遭遇那么多不幸,却只认为那是自己造的孽,甘心在心里承受所有痛苦。我想,或许她应该让自己心理负担的少一点,而不必把社会造成的悲剧由自己独自承担。
我想,这里面还是有一定的宿命论思想,很多东西归于命运。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好,也没有影响作品的深刻性。我当然不会认为世界上存在什么天命的因果报应。但是社会和家庭给予一群人的悲哀,却正是这样才被展现地淋漓尽致。他们的确可以在黑夜里去寻找一个真正的光明,但是那对于他们已经太难了。
周朴园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周朴园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受新思想影响的年轻人,也曾有过想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要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的理想,因此,他对侍萍的爱是有过真情实感的,但他性格中也有懦弱的一面,不能与自己出身的阶级彻底决裂,最终又回到封建的阵营之中,背叛了侍萍,也背叛了自己的理想。
蘩漪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人物。在一个受伤甚至近乎于变态的女人身上,我隐约看到了她同年青人一样纯真的爱。蘩漪与周朴园一样,也是一位新旧结合的人物。她既渴望自由的爱情,又无力摆脱家庭的牢笼,甘愿受周朴园的欺辱。蘩漪阴差阳错地爱上了丈夫前妻生的大少爷,在无人可爱中寻找自己唯一的爱人;这是错误的爱,痛苦的爱,却也是深刻的爱。她是一个被爱折磨却没有出路的人。如果对于一个人来说,爱都成了奢侈的事情,那么她的幸福也就遭到了置疑。或许这也是她对丈夫、对自己不尊重的一种变态了的报复。
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人们的性格已经被扭曲。
让我想起一句话:爱和怜悯都是罪。
雷雨读后感2000字【二】
《雷雨》描写了一个大家庭的崩溃。周朴园是这个封建大家庭的统治者,也是一个资本家。其妻蘩漪感到被压抑的苦闷,与继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受过一定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然而缺乏反抗勇气的周萍怯懦、自私,想摆脱与继母的这种不伦关系,又爱上了充满青春活力的婢女四凤,而蘩漪的儿子周冲也爱上了四凤。出于嫉妒,蘩漪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来领走四凤。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第二个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蘩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蘩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罪恶的家庭崩溃了。
无疑的,我看到了一个罪恶的社会,一个危机四伏的黑暗的社会。他表现的那个家庭,那个社会给我一种无路可逃的感觉。周萍、四凤、周冲,还有蘩漪似乎一直都处于一种想要逃离这一切的状态里,他们想要离开,想要摆脱,想要征服。但是他们的痛苦却始终没有出路,反反复复地挣扎,甚至死成为了唯一的解脱。是的,那个社会,那样的生活没有给他们自由,所有的希望像渺茫的迷雾般不能真实地抵达。无疑,他们是可怜的。
从周鲁两家的冲突上,表现了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之间的冲突。侍萍和四风是旧中国两代劳动妇女的典型。但是同样她们有很强的局限性,以至于很多时候是她们的软弱造成了自己悲惨的命运。这也是一个时代赋予妇女的不幸,世界没有告诉她们:她们是可以反抗的。侍萍忍辱负重,遭遇那么多不幸,却只认为那是自己造的孽,甘心在心里承受所有痛苦。我想,这也许就是那个时代社会的悲哀吧。
《雷雨》具有一种诗意之美。这不单单得自文辞的优美,许多段落被人们反复背诵,也不仅是得自剧中人物诗意的性格,或者也可以说,是所有这一切,包括舞台提示、角色分析,汇总而后升发出的一种形而上的气质和品位。作者创作艺术的魅力,正是通过剧中8位人物的性格命运来体现的。
蘩漪是《雷雨》中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爱敢恨,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当然,她对旧制度的反抗是有一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她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这是蘩漪无法摆脱的弱点。正象作者所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作者用力刻画了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在一定意义上她也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而剧本又使她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悲剧的意义于是就更加深刻和突出。蘩漪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对现代戏剧的一大贡献,深刻地传达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剧中蘩漪在双重的悲剧冲突虽走完她心灵的全部历程。在这个悲剧女性身上,闪烁出曹禺卓越的艺术才华。
周朴园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很多人都在问,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所谓的爱,究竟是否是真爱?其实周朴园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受新思想影响的年轻人,也曾有过想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要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的理想,因此,他对侍萍的爱是有过真情实感的,但他性格中也有懦弱的一面,不能与自己出身的阶级彻底决裂,最终又回到封建的阵营之中,背叛了侍萍,也背叛了自己的理想。
鲁侍萍,虽然处境艰难,但她凭借自身坚强的性格,不屈不挠走过了人生最艰苦的时期,可以说,她是一个顽强的女性。侍萍的沉默却让我们不敢同样沉默地漠视命运。意义恰好相反,侍萍的人生经历最沉重地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人生已被分成两部分:一半属于丈夫;一半属于儿女。她希冀在默默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中得到对方的关爱与理解,从而确证自己存在的价值。
周萍,他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人,他对于他的父亲有一种敬畏,不敢违背他的话,他在这个家庭中也是十分压抑的,否则不可能和自己的后母发生感情。然而,四凤的出现,让他感觉到了生气,青春——他极力渴望的东西。他想摆脱繁漪对他的干扰,因此他决定离开这个家,由此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不敢面对问题,极力逃避困难的人。但是他懦弱,是个十足的胆小鬼,单凭这一点,他就永远不会配上蘩漪,到最后,摆在他眼前底一件件事实,却让他选择了死——一个最好的逃避方式。
鲁大海是一个有思想、有行动的年轻工人的形象。他直爽、质朴但又头脑清醒。他是一个较为粗犷的人,他厌恶资本家,所以他才会直面周朴园,尽数她的罪恶,并且说话直接坦城,我们还可以从他的言语中读出他的正义感。他代表的工人阶级将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锋,他们是雷雨,是闪电,将要摧毁黑暗没落的旧制度,作者的立意也在这里。和周朴园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显示了他的反抗精神。但是,曹禺毕竟对工人不熟悉,所以,鲁大海的形象与别人相比,还是显得单薄。
我一直都惊叹于曹禺大师对戏剧的掌握。他巧妙地将一个大家庭几十年的恩怨情愁浓缩到一天来表现,浓缩到四幕,两个场景来表现。集中的地点和时间所表现的东西却并不单薄,有畸形的爱,突破束缚的勇气,人情的淡漠,世事的坚信和宿命的痛苦。围绕着八个人物,我看到的是整个社会。同时,我也生动地看到戏剧这种文学题材的特点。这部剧作为一个经典,的确是值得每一个文学爱好者阅读的。
篇一:《雷雨》读后感
《雷雨》读后感 雷雨从开始似乎就注定了这个是
一个悲剧。然而悲剧的造成者便是故事的男主人公:元锡公馆的大少爷周朴园。 就像众
多中国悲剧那样,一个风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佣,这样的结合自古至今都不会有好的结
果。倘若那个男的有情有义,大不了两人私奔,背离父母,远走高飞作对苦命鸳鸯,然而刺
骨始终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周朴园这个风流少爷虽被她的青春美丽与温柔打动,但他
那颗只懂爱自己的心又怎会与她厮守一生?他为了自己的前途最终放弃了侍萍。孤苦无依的
侍萍带着患病的二儿子伤心的离开,原一味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谁知造化弄人,命运又将他
们牵扯在一起。错综复杂的关系又上演了,简直就是一团糟,最终导致了同母异父的兄妹相
爱。身为他们的母亲,侍萍只能接受命运的捉弄,也只能埋怨自己给孩子带来的命运,似乎
一切该终结了,偏偏当年的风流少年周朴园在误会下道出了他们是同母异父的兄妹。这件事
害死了3个人 这样一段揪心的人生怎不让人心痛?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几乎是久演不衰,
在类似故事下的牺牲者不在少数,我想,这并不是简单的故事而已,社会的真实情况应该是
故事的原型。这与当时人民的道德准则、思想观念密不可分。在现今社会,人思想的改变,
女人变得坚强、勇敢,绝不会无声无息受命运的压制,必会反抗。除了科技发达以外,人文
思想的进步也是时代进步的一大标志。人们常常在知道过去的不幸后,暗自庆幸自己生活在
这样美好的时代。然而,我不但要感谢新时代,新中国给予我们的幸福生活,而更应感激丽
时代给我们的觉悟。没有过去的凄惨,哪来现在的幸福甜美?相关阅读: 寒假读后感作文专辑 《十万个为什么》_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 《长腿叔叔》读后感《围城》
读后感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读《麻雀》有
感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读《伟大的
母爱》有感 读《凡卡》有感《童年》第一章读
后感 读《信任》有感《童年》第二章读后感 读《圆明圆的毁灭》有感《童年》第三章读后感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童年》第四章读后感 读《购买你的时光》有感《童年》第五章读后感 再
读《背影》有感《童年》第六章读后感 读《瑞
恩的井》有感《童年》第七章读后感 《登上地
球之巅》读后感《童年》第八章读后感 《斑羚
飞渡》读后感《童年》第九章读后感 读《老外
捡硬币》有感《童年》第十章读后感 《成吉思
汗和鹰》读后感《童年》第十一章读后感 读《只
有一个地球》有感《童年》第十二章读后感 读
《巨人传》有感《童年》第十三章读后感 读《海
底两万里》有感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读《福
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有感(2)伟大的童年读《童年》有感 读《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有感(1)读《童年》有感(1) 勇者拾梦读《傲慢与偏见》有感读《童年》有感(2) 《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人生读《童年》有感(3)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读《童年》有感(4) 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感读《童年》有感(5) 读
《林肯这一生》有感《童年》读后感(1) 读《平
凡的世界》有感《童年》读后感(2) 读《野生
的爱尔莎》有感《童年》读后感(3) 读《水浒
传》有感《童年》读后感(4) 读《苦恼》有感《童年》读后感(5) 《雷雨》读后感《童年》
读后感(6) 《哈利波特》读后感《童年》读后
感(7)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童年》读后感
(8)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童年》读后感
(9) 不要因小失大读《三国演义》有感《童年》
读后感(10) 卑微的爱读《巴黎圣母院》《童
年》读后感(11)
篇二:雷雨:读后感1500字
《雷雨》读后感
今天花了一天时间看《雷雨》,《雷雨》是禺先生话最著名剧之一,它与《日出》、《原野》、《北京人》被称为曹禺先生的四大经典名著。《雷雨》写于1933年,一共有四幕,是意在批判封建社会的黑暗之处,同时一表达了新的社会制度一定会取代尘封已久的封建主义制度。从书序终究可以看出曹禺现身出身在一个封建主义家庭中,在小时后就目睹了半殖民地封建社会的中国,那是黑暗的社会,就是由于这样,他从小就有很强的反抗情绪,希望打破这尘封已久的社会,为人民赢得一个新的天地。所以在1933年时,正在度大学的曹禺先生谢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剧本——《雷雨》。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早上四凤正在给太太煎药,赌博输了钱的父亲以秘密做为要挟问女儿要钱,在得到钱以后把周萍与太太的情史说给了四凤听。这时,二少爷周冲对太太说要把一半的学费分给四凤来让她去上学,因为他爱上了四凤。而四凤真正爱的大少爷周萍正在与父亲交涉要去矿上,解决工人罢工这件事。而周萍就是二太太的情人,对于只比自己大7岁的女人,周萍是不感冒的,这个二太太就是叫四凤的母亲来把她带走,以免干扰了他和少爷的事了,而周萍却越来越反感这个女人了,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她的不写和讨厌。下午,四凤的母亲鲁侍萍来到了周公馆,在于老爷相见在小客厅的时候,两人的一番激烈对话让老爷认出了这就是30年前“死去”的自己的情人,从前的他很怀念,就连小客厅里的摆设都与30年一以前一模一样,而再见到鲁侍萍时他却厉声说:“你来这里干什么?”“是谁指使你来的?”侍萍愤怒地回答他:“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老爷周朴园决定用钱来解决他们的恩怨,而不巧的是鲁侍萍当面撕碎了支票,只说自己想件周萍。正当此时矿上罢工代表代表鲁大海闯了进来,周朴园拿出复工合同,原来他用钱收买了另外几个罢工代表,而准备开除鲁大海。鲁大海恼怒的说出他在包哈尔滨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决堤,害死了几千工友,而发了一笔大财。周萍上来打了鲁大海两个巴掌,而作为母亲的鲁侍萍在旁边黯然看着,晚上,真正的雷雨来了。周冲送来的前四凤没有要,鲁贵却厚着脸收下了,鲁大海知道这件事后,带着鲁贵把钱退还给周冲,并把周冲赶出了家门。周萍却冒雨来到鲁家,周萍从窗子翻到四凤的房间,跟着来的太太把窗户锁上了,进屋拿东西的鲁大海发出了周萍,并一路追打周萍,四凤也跟着跑了。鲁侍萍和鲁大海去周公馆找周萍和四凤,鲁侍萍要带四凤回家,四凤不得已向侍萍说出了事实,她已经怀了周萍的孩子。在四凤的苦苦哀求下鲁侍萍答应让周萍带四凤走,永远不要再见到周萍和四凤。太太带周冲来阻止周萍带走四凤,周朴园也随后下来,周朴园以为侍萍前来认儿子,让周萍跪下认自己的生母。而这些尖锐的现实同时爆发而出,她悲伤的跑去花园,不巧的被到漏电的电线电死,周冲去救她也触电身亡。周萍由于经受不了这矛盾的事实开枪自杀了,两个女人真正的疯了。
读起来就是纠结,在字里行间总是在流露着很强的矛盾,或者说是一种激烈的对抗,不论是周萍和鲁四凤的爱情,还是经历三十年洗刷,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孽缘,以及夹杂的种种矛盾与,与费解都是令人琢磨不透的,你永远也无法猜出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这一桩桩爱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都是无法表达的,更是琢磨不透的。偏偏不巧的是就集中在这一天爆发,所有的一切都在这其中爆发,两个藕断丝连的家庭中8个人的恩恩怨怨集中表现,在小小的一个家中体现,不仅仅是一个家庭,却在反映着整个社会的矛盾,不论是爱情,地位都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切。
而在旧社会,旧制度下,反抗是会被压迫,被戕害的,所以往往像太太,鲁
大海这样的人往往是最受伤的。从最初太太被安上的精神病,到罢工的鲁大海被开除都是在表现着旧社会,旧制度的恐怖之处,而作者意在利用他们降读者,观众的反抗情绪勾出来,就像《让子弹飞》中姜文一样,将人们心中的怒火勾出来才会让统治者,独裁者恐惧,并且打败他们。结尾处写道死的死,疯的疯,就剩下周朴园这个封建制度的守护者,试问,2012要是真的来了,世界上就剩一个人了,你说是死者孤独还是生者孤独呢?
篇三:雷雨读后感
篇一:雷雨读后感 如果说,鲁迅的《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郭沫若的《女神》代表了新诗的辉煌,那么曹禺的《雷雨》可说是中国话剧创作第一次成熟而优美的收获。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恨着罪孽却又不自知的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族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的戏剧冲突具有夏日雷雨的征候。开始是郁闷燠热,乌云聚合,继而有隐隐的雷声,有诡谲的闪电煽动着渐趋紧张的空气,忽地,天地间万物止息,纹风不动,静极了,就在人刚刚觉察到异样还来不急思忖,当头响起一个炸雷,电闪雷鸣,雨横风狂,宇宙发怒了。达到此种戏剧效果全凭剧作家牵动剧中人物之间“危险”关系。比如周萍,对父亲是欺骗与罪孽感,对蘩漪是悔恨与惧胆怯,对周冲是歉意,对四凤是希望振作,对侍萍是难逃宿命。 《雷雨》确是才华横溢之作,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雷雨》成功塑造了剧中人物。如果一出戏没有令人难忘的人物,那么无论它的剧情冲突多么紧张激烈都不过是一时的热闹。《雷雨》中的人物是丰满而复杂的。即如周朴园,曹禺将他归于伪善却仍然还要为他分辨出刹那间幻出的一点真诚颜色。而对周冲,曹禺也细心区分着单纯与痴憨,让现实的铁锤一次次敲醒他的梦。 当然,在《雷雨》中最独特最耀眼的人物是蘩漪。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热情是浇不灭的火。上帝偏罚她干枯地生长在砂上,她的美丽的心灵被环境窒息变成了乖戾。她有一颗强悍的心,她满蓄着受压抑的阴鸷的力,她不是所谓的“可爱的”女性,她是辛辣的,尖锐的,她有她的“魔”,她的魅惑性。 《雷雨》具有一种诗意之美。这不单单得自文辞的优美,许多段落被人们反复背诵,也不仅是得自剧中人物诗意的性格,或者也可以说,是所有这一切,包括舞台提示、角色分析,汇总而后升发出的一种形而上的气质和品位。 篇二:雷雨读后感 对于周朴园,充满了同情和怜悯。他一个人独撑到剧的最后,何尝不是一种孤独和煎熬。很难想像一个男人可以绝情到大年三十把儿子他妈赶出家门,任其自生自灭,这样的薄情寡意至极,他又如何还懂得爱?在我看来一个不懂爱的人是最可悲的人。而他对旧时的留恋反而显得有些可笑了,似乎太形式化了——那些家具,那些摆设,那些习惯,还有那些照片和旧时的回忆。有人说,干大事的人不拘小节,于是他就要抛妻弃子吗?我以为,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才可以真正成就一番事业;有人说男人为了事业要有所牺牲,但如果代价是牺牲了爱人的能力,代价未免太大,如果说侍萍是周朴园的真爱的话。在这部剧里始终没有走进过周朴园的心里,是他不愿让人走进,是我走不进,也不愿走进。不知道他是否有感情,不知道他是否爱过侍萍,分明看到了他的想念,却又被他无情的言语刺伤;不知道他是否有对子女的爱,有斥责,却没有关爱;不知道他是否有对繁漪的歉疚,一直给她请医生却不懂她真正的病因??有些鄙视他的冷血,特别是对于那个陪伴他一生的女人繁漪如此残忍!
其实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男人,为了前途少了一点良心,有些懦弱却又不得不故作坚强。 对于周冲则充满了欣赏和钦佩——他浑身上下充满了生命力,他敢爱敢恨,虽然年纪轻轻却很有责任感并且为了爱情和生命的信念敢面对陈旧的封建礼教宣战。爱的时候果断,即使被拒绝也大度又慷慨。特别是他的善良让人感动不已。即使在当今社会他也一样充满个性,是男生学习的楷模。他是一个能温暖心灵的人物,让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对未来充满向往,相信美好并不惧现在。 对于周萍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替他庆幸能遇到像四凤那样的女孩子。对于鲁贵亦是除了鄙视再无其他的语言,活到他那个样子本身就是一种悲哀,幸而有四凤这样个能干的女儿。 剧中的女人——侍萍,四凤,繁漪 很欣赏侍萍,因为她的坚韧,独立还有气度。很难想像一个未婚女人在那么森严的等级观念和封建
压迫下与一个和自己身份地位悬殊的人恋爱并未婚生子所需要的勇气。她让我看到了前所未见的女性的勇敢。她就像一团火焰为了爱情炙热地燃烧,她对爱情的追求就仿佛飞蛾对火的执着,让人敬佩和感叹。那种对爱情的信念是让人充满敬意的,所以后来她被抛弃,被爱情而不是一个男人抛弃时表现出来的绝望以至于她要跳河自尽是完全让人理解的。然而天不遂人愿,要让她留在尘世继续忍受煎熬,我坚信活着比死更需要勇气和力量。她忍受世人的蔑视,忍受鲁贵的责难,坚挺地活下来。然而人生总是在不经意处转弯,三十年后重遇周朴园,想像不出她的内心是怎样的震撼。直到最后发现亲生女儿和儿子相恋的悲剧,她所做的决定都毫无保留地表现了一个母亲无私的爱和大度以及包容,她把所有的痛苦自己一个人扛,接受命运的惩罚。我丝毫也不同情她的命运的悲苦,正是命运的磨难,让我看到一位如此伟大的女性。 繁漪是最无辜地被牵扯进来的女人——先是被扯进周朴园的婚姻,再是被扯进与周萍的乱伦恋。一个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女人,始终是在忍受?? 四凤自然有她吸引人的原因,开始有些不明白她为什么会喜欢周萍,我以为周冲的性格更有吸引力。认真思索一下,周冲年轻又具有活力,可能和他在一起更像朋友或者只是弟弟的感觉。而三十岁的周萍,他虽然懦弱和疲乏,为生活和命运所困,有些颓废和无助,却又不乏男人的成熟,正是他这种忧郁的气质激起了四凤的母性情怀,这种成熟的韵味让四凤更有安全感。()四凤的朝气让周萍找到生活的动力,仿佛回到年轻的岁月,有了前行的动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所以周萍会选择独立勇敢的四凤,而不是依赖和同样懦弱的繁漪,性格上会更互补一些! 《雷雨》里这几个在死亡边缘徘徊的角色,其实都有着对生命的无限渴望和追求,只是他们在命运的冲突里偏离了原有的轨道,最终,泪水和痛苦是免不了交织相濡的。但是,关于那些爱与恨的矛盾纠缠,也许会因为这些死亡而被我们释然吧。 人与人的交往就好比一只刺猬,总需要保持一定距离来自卫的。或生或死,或矛盾或统一,总有一些关系,一些感情,始终纠结不清的。 篇三:雷雨读后感 雷雨从开始似乎就注定了这个是一个悲剧。然而悲剧的造成者便是故事的男主人公:元锡公馆的大少爷——周朴园。 就像众多中国悲剧那样,一个风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佣,这样的结合自古至今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倘若那个男的有情有义,大不了两人私奔,背离父母,远走高飞作对苦命鸳鸯,然而刺骨始终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周朴园这个风流少爷虽被她的青春美丽与温柔打动,但他那颗只懂爱自己的心又怎会与她厮守一生?他为了自己的前途最终放弃了侍萍。孤苦无依的侍萍带着患病的二儿子伤心的离开,原一味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谁知造化弄人,命运又将他们牵扯在一起。错综复杂的关系又上演了,简直就是一团糟,最终导致了同母异父的兄妹相爱。身为他们的母亲,侍萍只能接受命运的捉弄,也只能埋怨自己给孩子带来的命运,似乎一切该终结了,偏偏当年的风流少年周朴园在误会下道出了他们是同母异父的兄妹。这件事害死了3个人?? 这样一段揪心的人生怎不让人心痛?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几乎是久演不衰,在类似故事下的牺牲者不在少数,我想,这并不是简单的故事而已,社会的真实情况应该是故事的原型。这与当时人民的道德准则、思想观念密不可分。在现今社会,人思想的改变,女人变得坚强、勇敢,绝不会无声无息受命运的压制,必会反抗。除了科技发达以外,人文思想的进步也是时代进步的一大标志。人们常常在知道过去的不幸后,暗自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美好的时代。然而,我不但要感谢新时代,新中国给予我们的幸福生活,而更应感激丽时代给我们的觉悟。没有过去的凄惨,哪来现在的幸福甜美? 篇四:雷雨读后感 死亡”一词其实几乎贯穿了整部《雷雨》的脉络。从序幕中两位尼姑谈论的鬼神论,再到周萍和周蘩漪各自为了爱而萌生出的忏悔和执着,最终直指那些为爱徇情的无知青年,每一个布景和情节都弥漫着对死亡的轻声叹息。 周萍的死倒并不算意外,或者说是我完全料想之中“该死”的角色,这个男人的一生应该算是极其卑微潦倒的了,他总是在是非之中摇摆,不能忘却前世与继母的失足情,也不能割舍后世对鲁四凤的爱恋纠缠,他活得过于矫情,淡薄了尊严,丢弃了理想,湮灭了自由,结余的
那些生命就只独守着一个“情”字不了而已。我以为,爱他就好比施舍同情,但是在于他的评价我只能说懦弱得几近使人唾弃。 曹禺曾经在《雷雨》的序言中评价过他自己笔下的人物,但得到其大加赞赏的却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便是同样惨遭不幸的二少爷周冲。相比而言,我到认为周冲是个极具悲情色彩的人物。他先是对四凤的求爱失败;又在争执中委命于父亲的呵斥,认识到独权的威严终究是不可动摇的;之后他又抱着近似菩萨的善心去探望困顿中的四凤,却被鲁大海视为不速之客辱骂出门;结尾他又被周繁漪无情地拉出来,眼见了残酷的事实,最终被亲生母亲手丢弃在暴风雷雨之中。一件件打碎他梦想的事情接踵而来,现实生活留给他的只有悲痛——剩下的是一种掉到黑洞中不可重生的绝望。周冲是无辜的,他只是一个被社会矛盾、家庭仇恨无故吞噬了的受害者,一个在梦想与现实中游离屈尊的年轻人。他最终还是死在自己梦开始的地方,令人悲怜不忍,心痛不已。 在这里我唯一想说的一个还活着的人就是整部《雷雨》的灵魂——周蘩漪。她是曹禺老先生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也是他认为最“雷雨的”角色。在我看来,周蘩漪并不是什么讨巧的角色,但她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到不失是半边天空的一个鲜明代表——为了爱情而活,却又被爱摧残了身心,绝望了人世。我能够给予她的更多的是同情,更或者说是仁爱。周蘩漪是鲜活的、真实的,她生命的一半已经沉沦,但是在感情崩溃的边缘却忽地惧怕起了死亡,露出对现实的无尽渴望和激情,于是她本能地抓牢身边最后的一棵救命草,不顾一切地疯狂地向上攀爬,但却不料,她所有的希望最终还是土崩瓦解在一个懦弱卑微的男人手里。然而更可悲的是,周蘩漪最终没有获得死亡超脱的权利,她将终生带着遗恨和罪责感孤守在爱人和儿子的墓冢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雷雨》里这几个在死亡边缘徘徊的角色,其实都有着对生命的无限渴望和追求,只是他们在命运的冲突里偏离了原有的轨道,最终,泪水和痛苦是免不了交织相濡的。但是,关于那些爱与恨的矛盾纠缠,也许会因为这些死亡而被我们释然吧 篇五:雷雨读后感 我想写一写繁漪。 她是整部剧中最恶毒,最激烈,性格最丰富的女人,我相信她也是曹禺作品人物中最闪亮的一个。她似是走了某种极端,将生活变成了不是爱便是恨。她的世界是像我这样接受传统现实的人所不能理解的。但是至少,我可以尝试去理解。 繁漪是一个悲情的女人。她对于周萍的爱自然是不被伦理道德所接受的,可是繁漪爱了,激烈如火义无反顾。因为这不该存在的爱情,这不该爱的人,她搭上了一切,甚至变成魔鬼“丑恶地为着情爱痉挛的喊叫”,可是她的萍却是在努力地中止这变态的关系。这不是谁的错,在感情的问题上本就没有对错。只能说,繁漪是一个牺牲者,是这个社会规则的牺牲者。她是任性的,是悲惨的却是同情不得的。 繁漪自己就是一个矛盾体。她拥有旧式中国女人的哀怨、柔弱,又拥有新一代女性追求个性解放的魄力。所以她享受于这个这个封建大家庭给她的地位以及荣华,又想逃出这个密不透风的铁笼子似的周家。繁漪的物质条件十分优越,精神世界却一贫如洗。她毫不犹豫地牵起周萍的手,不肯悔改的希望他能带给她的精神世界一点光芒。可惜周萍不爱他,他的心在四风那里。于是她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陷入悲剧的深渊。 “母亲不是母亲,情妇不是情妇。”繁漪复杂的性格特点反映到了生活上。我想,她自己也不明白自己对于周萍是爱还是恨了,这其中太复杂,终于发展为一种扭曲的性格。()爱恨交织,带着报复的欲望,不能自己。 繁漪是真正的什么都不怕的人。当情绪到达极点时,她什么也不屑一顾。“她是一只沉了的舟,然而在将沉之际,如若不能重新撑起来,她宁可人舟两覆,这是一个火山口,或者犹如作者所谓,她是那被象征着的天时,而热情是她的雷雨。” 这样的人物,是那种主宰一切的人,也是容易将自己推入万劫不复之地的人。她的阴鸷她的力量还有她的痛苦将她雕琢为一件让人捉摸不透的艺术品,只是压抑的太易自燃。 不是爱便是恨,繁漪爱到了深处衍生出来了恨。爱恨交织,雷雨轰鸣。
曹禺曾说:我从小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心灵上是十分孤单而寂寞的。这句话让我知道他的一生并不是顺利的,平坦的。这也让我更加深信正是这些痛苦的经历,才使他产生了伟大的作品,诉说的渴望出自生活中所承受的苦难。
《雷雨》描写了一个大家庭的崩溃。周朴园是这个封建大家庭的统治者,也是一个资本家。其妻蘩漪感到被压抑的苦闷,与继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受过一定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然而缺乏反抗勇气的周萍怯懦、自私,想摆脱与继母的这种不伦关系,又爱上了充满青春活力的婢女四凤,而蘩漪的儿子周冲也爱上了四凤。出于嫉妒,蘩漪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来领走四凤。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第二个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蘩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蘩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罪恶的家庭崩溃了。
我曾经也大概地看过人艺的话剧《雷雨》。从那时到现在,我一直都惊叹于曹禺大师对戏剧的掌握。他巧妙地将一个大家庭几十年的恩怨情愁浓缩到一天来表现,浓缩到四幕,两个场景来表现。集中的地点和时间所表现的东西却并不单薄,有畸形的爱,突破束缚的勇气,人情的淡漠,世事的坚信和宿命的痛苦。围绕着八个人物,我看到的是整个社会。同时,我也生动地看到戏剧这种文学题材的特点。这部剧作为一个经典,的确是值得每一个文学爱好者阅读的。
曹禺曾说:《雷雨》的主题不是以道德败坏和乱伦为主题的,也不是写因果报应,《雷雨》写的是一种情绪,是情绪的发酵,情绪的汹涌推动着我诽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所显示的是我所觉得的宇宙间的残忍,相信种种宇宙斗争的背后有一个主宰。我很能理解,作者在创作时候并没有一种明确的主题,而是处于本能地一种倾诉,跟着自己的感觉去表现一个世界。
无疑的,我看到了一个罪恶的社会,一个危机四伏的黑暗的社会。但是这也更多的是对世界的一种感觉,不仅仅存在于某个历史某个时期,这也正是我在这个时代去读的时候,还心存理解而不是同情的原因。他表现的那个家庭,那个社会给我一种无路可逃的感觉。周萍、四凤、周冲,还有蘩漪似乎一直都处于一种想要逃离这一切的状态里,他们想要离开,想要摆脱,想要征服。但是他们的痛苦却始终没有出路,反反复复地挣扎,甚至死成为了唯一的解脱。是的,那个社会,那样的生活没有给他们自由,所有的希望像渺茫的迷雾般不能真实地抵达。探索真理的路上他们已经不能忍受,我想这也正是一种无奈的美。曹禺在1977年为自己作品集写后记的时候说:今天看来,必然有很多缺点和谬误,然后他谈到没有写一个无产阶级人物,没有指出革命的方向都是缺憾。我却不敢苟同,必定有些痛苦会跨越时代,跨越阶级。
从周鲁两家的冲突上,表现了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之间的冲突。侍萍和四风是旧中国两代劳动妇女的典型。但是同样她们有很强的局限性,以至于很多时候是她们的软弱造成了自己悲惨的命运。这也是一个时代赋予妇女的不幸,世界没有告诉她们:她们是可以反抗的。侍萍忍辱负重,遭遇那么多不幸,却只认为那是自己造的孽,甘心在心里承受所有痛苦。我想,或许她应该让自己心理负担的少一点,而不必把社会造成的悲剧由自己独自承担。
我想,这里面还是有一定的宿命论思想,很多东西归于命运。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好,也没有影响作品的深刻性。我当然不会认为世界上存在什么天命的因果报应。但是社会和家庭给予一群人的悲哀,却正是这样才被展现地淋漓尽致。他们的确可以在黑夜里去寻找一个真正的光明,但是那对于他们已经太难了。
周朴园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周朴园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受新思想影响的年轻人,也曾有过想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要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的理想,因此,他对侍萍的爱是有过真情实感的,但他性格中也有懦弱的一面,不能与自己出身的阶级彻底决裂,最终又回到封建的阵营之中,背叛了侍萍,也背叛了自己的理想。
蘩漪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人物。在一个受伤甚至近乎于变态的女人身上,我隐约看到了她同年青人一样纯真的爱。蘩漪与周朴园一样,也是一位新旧结合的人物。她既渴望自由的爱情,又无力摆脱家庭的牢笼,甘愿受周朴园的凌辱。蘩漪阴差阳错地爱上了丈夫前妻生的大少爷,在无人可爱中寻找自己唯一的爱人;这是错误的爱,痛苦的爱,却也是深刻的爱。她是一个被爱折磨却没有出路的人。如果对于一个人来说,爱都成了奢侈的事情,那么她的幸福也就遭到了置疑。或许这也是她对丈夫、对自己不尊重的一种变态了的报复。
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人们的性格已经被扭曲。让我想起一句话:爱和怜悯都是罪。
《雷雨》读后感一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感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却又不知地犯下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族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都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周萍、周冲、四凤死了,鲁大海与生父周朴园反目,两位母亲亦走向了崩溃。
矛盾环环相应,扣人心弦的同时,却做得那般自然,似乎从一开始我们读到雷雨时,面前就有这样一幅画面:郁闷燠热,乌云聚合,继而有隐隐的雷声,有诡异的电煽动着淅趋紧张的空气,忽然天地间万物止息,纹风不动,静极了静极了,就在人刚刚觉察到异样还来不急思考时,当头响起了一个炸雷电闪雷呜,雨横风狂,宇宙发怒了,这像是寓示剧中人物之间的危险关系。
看完故事,我很矛盾,我问很想知道这场悲剧谁是制造者?蘩漪吗?还是周朴园和鲁侍萍?可细细想想,他们又有什么错呢?
蘩漪在《雷雨》中有些扎眼,但她浇不灭的热情和颗强悍的心让我喜欢她,尽管她的漂亮的心灵被环境窒息变成了乖戾,她不是所谓的可爱女性,她是辛竦的,尖锐的,有魅惑力的,甚至她就是所谓的魔。可能正因如此,我喜欢她,她为爱不惜一切,她的执着我从内心敬佩,他们都没错,他们只是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可谁又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呢?我渐渐开始发现或许是封建社会所谓的门当户对害了他们,或许当时朴大少爷娶了鲁侍萍,那么今天也就不会发生这一幕的哀嚎。
今天的社会布满着阳光,驱散了过去的阴霾,现在的天天对恋人都是幸福快乐的,因为彼此是自己的选择,我希望在今天的社会中不再会奏响雷雨天特有的隆隆乐奏,因为今天是个阳光灿烂的世界。
雷雨读后感二
初读《雷雨》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当我一口气读完并合上最后一页时,仰头却发现天上的星星也在对我惨白地笑着,而我的心,已如夜一般黑,夜一般重。
重读《雷雨》时,吸引我的就不只是它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了,而是曹禺用细腻的手法塑造出来的一个又一个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对于这些形象的描述可谓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多一分则胖,少一分则瘦,真是恰到好处。
一、 周冲
周冲永远都是个孩子,他有着一切孩子的空想,是五四运动后成长起来的一批年轻人的代表。他勇于反抗封建,希望接受新的思想,并且单纯地幻想着世界对于他来说永远都是美好的。天真的他甚至认为连爱也是无私的,他甚至幻想能和他所爱的人四凤永远在一起,当这一要求被拒绝之后,他又幻想和四凤一起逃离这个没有爱的家。
我觉得周冲从头到脚都是无辜的,他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最后连死也是无端端的,但是,周冲的出现,毕竟给灰暗的故事色调增添了一抹亮色。
二、繁漪
繁漪不是个平凡的人,她有着多重身份,因此,封建礼教下的她生活得好不艰难。
繁漪是忧郁的,郁积的火燃烧着她,她的眼光时常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绝望,她时常抑制着自己。她是一个受过一点儿新式教育的人,她文弱,明慧,对诗文有一定的爱好,但也有一贯的热情和力量在她心里翻腾着。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这使她能够忽然做出不顾一切的决定,她爱起人来像火一样热烈,恨起人来又像火一样把人烧毁,然而她的外表是沉静的,就像秋天的落叶轻轻落在你身旁。
繁漪也许是《雷雨》中塑造的最为成功的人物之一,我喜欢繁漪。她是个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人,她接受了封建礼教,也勇于反抗封建礼教,但是由于封建礼教的思想在当时的中国还根深蒂固,她又不可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做出彻底的反抗,所以她就在接受和反抗的痛苦中苦苦挣扎,特别在吃药和处理与周萍的爱恨关系上。
我觉得用水来形容繁漪最合适不过了,繁漪,柔弱又坚强,像水一样,水至柔,柔肠百结,但也可水滴石穿;繁漪又是孤独的,虽然水滴石穿,可水穿后就无所谓水,因为水已没有了依靠;繁漪是可悲的,水执着得用一生来敲打石,可力尽了终生,也只能穿出一线小洞,最终也无力改变石;繁漪是可怜的,因为冰冷的水永远不会给繁漪带来爱的温暖;繁漪还是悲壮的,水滴石后即粉身碎骨,又如繁漪终究要凤凰涅磐。
三、周萍和周朴园
这是两个相似的人物,周朴园专横、自是、倔强,和一切起家立业的人物一样,在家里和下属面前都格外威严,不惜一切地剥削工人。周萍和他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人的自私和自以为是,他们毫不迟疑地接受封建礼教,只不过周萍总有着昏暗的眼神,闪烁着迟疑和矛盾。他总是悔恨自己的错误,当一个新的冲动来了,他的热情与欲望就会像水一样淹没他。他那星星的理智,不过是卷在漩涡上的一段枯枝,这样,一个大错就跟着一个大错发生。他痛苦,悔恨,他羡慕一切没有顾忌而敢做坏事的人,他又羡慕一切能干一番事业并依循着上层人的道德做模范家长、模范公民的人。他佩服他的父亲,在他眼里,父亲除了有点冷酷和倔强外,是一个无暇的男子,但冷酷和倔强是他最喜欢的,因为这都是他自己没有的,他是一个软弱的人。
作者运笔的又一好处是安排了周萍父子相似的境遇,虽然对周朴园着墨不多,同样可知周朴园的卑劣之处,并由周朴园的行径揭露了资本家的罪恶本质。
四、鲁贵和鲁大海
虽然是父子,也许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缘故,二人性格截然不同。鲁大海是工人阶级的典型代表,而中国的工人阶级受着多重压迫,反抗得就异常激烈。他的性格更是倔强的,他满蓄着精力,年轻的激情和热情就像即将爆发的火山,他的反抗精神被彻底地展现出来。
而鲁贵,十分懂事,尤其是礼节。他又有点驮背,似乎永远都应该欠着身子向主人答应着是。他恪守着下人的规矩,眼里还闪烁着贪婪的目光,但这贪婪和周朴园的贪婪绝不相同,周朴园的贪婪是张着狮子般的血盆大口对工人进行残酷的剥削,而鲁贵的贪婪只能是市井小人的见钱眼开。
五、鲁四凤
同周冲一样,四凤是个很纯洁的孩子,可与周冲最大的不同是:四凤没有接受过教育,她不可能接受新思潮的冲击。她不会反抗,不会站出来和封建礼教反抗,因此而只能具有劳动人民的朴素的美德:善良、勤劳。
总之,四凤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孩子,却又逆来顺受,听从别人对自己的命运的安排。
六、鲁侍萍
最后才谈到侍萍,侍萍的确让我不知怎么去评价,侍萍也是个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她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痛苦,又有太多的偶然。
应该说侍萍是个有骨子的人,有一定的反抗意识,但是她又对周萍有所依托,所以她的反抗不会彻底,在对待周冲和四凤的问题上,她又主动妥协,用一味地退却和忍让来成全别人,牺牲自己。
这就是《雷雨》中的全部人物,每个人都着实重重地涂了一笔灰暗的色调,于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八个人都露出了煞白的面孔。
一个冲字,注定了他的命运,有着冲破这污浊的世界的执念,他的青春炙热在这场战役中从头到尾都在燃烧,他的执着一直到自己生命的终结。对于这一切他始终都是义无反顾的,他的死是为了更好的生。
作者在作品中是这样说周冲的:他的身体很小,却有着很大的心,也有着一切孩子似的空想。周冲的心是无比纯洁的,像孩子那样铅尘不染,透明的像水晶一样,满是对弱者的同情,对真爱的渴望,对未来的希望。他为着自己的那个世界不懈的追求着,全身心的投入,连同自己的生命一起祭奠自己的梦想。
与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不同,周冲的心中并没有当时社会的阶级思想。他会认为四凤心地单纯,懂得活着的快乐,知道同情,明白劳动有意义。最好的,她不是小姐堆里娇生惯养出来的人。
这与母亲蘩漪的看法形成很大落差。蘩漪认为四凤是下等人,没有受过教育,没有自己的主见,更加认为对于周冲对四凤的爱周朴园是万万不会接受的。而周冲对于爱情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自己不会去勉强四凤,他会尊重她,帮助她,还希望将自己的学费让出一半来给四凤去学习。
平日里,对自己的父亲没有亲密反而多了几分畏惧。面对自己的爱,周冲在几经矛盾过后依然尝试与父亲沟通,希望父亲准许把自己的学费匀一半给那个自己欣赏却还没有学习机会的人。周朴园,典型的封建家长,他就是周家的法律,没有人可以违抗他的命令。周冲作为周家的二公子自然无法摆脱这种控制,但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他仍然选择了对希望的尝试,尝试与父亲沟通,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法律的认可。但这次交流只进行到一半就被母亲的吃药问题切断了,也为后来周冲的失望打下了基础。
与蘩漪追求自己所爱大有不同的是,周冲面对四凤对自己求婚的拒绝并没有歇斯底里的发狂,更没有仇恨,反而要尊重四凤,帮助四凤。这就是一个接受了新思想的青年的爱情观。在他的心中,并不是占有才是爱情,守候和祝福才是对自己心中的真爱的最好诠释。直到自己面对那个残忍又混乱的场面的一刻,那颗满是疮疤的心依然没有对这个可憎的家庭的仇恨,为了自己心中所爱还是一如既往的不顾一切,最后与她双双殉情,这样才是他所期望的一场完美的爱恋。如果让他来选择,面对这个污秽的家庭而生还是那个纯洁的爱情而死,他还是会选择与自己的命运相同的死亡。
《雷雨》的冲突之中还有一个就是由鲁大海为代表的罢工工人与周朴园的冲突。在这个冲突之中,周冲很自然的站在了鲁大海一边,认为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合理要求抗争,作为他这样享福的人,是应当同情他们的。周冲这样的反抗被周朴园视为和母亲蘩漪一样的生病了,因为在他的家庭当中是不允许有这样的异样之声存在的。对于周冲的对工人的同情,在这个资产阶级强权的家庭之中,自然没有存活的空间。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生活之中周冲始终都保持着一颗纯洁的心。他给自己和四凤勾勒了一个美好的世界,想要带着四凤双飞,飞离这个满是虚伪满是利益的世界。有时我就忘了现在,(梦幻地)忘了家,忘了你,忘了母亲,并且忘了我自己。我想,我像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无边的海上 哦,有一条轻得想海燕似的小帆船,在海风吹得紧,海上的空气闻得出有点腥,有点咸的时候,白色的帆张得满满地,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那时天边上只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我们坐在船头,望着前面,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这个就是他向往的那个世界,可以与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相媲美。但是那注定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世界,因为他所面临的并不是一个家庭,而是一个社会一个制度的禁锢。单凭他自己,他无法冲破,即便是拼死奋战,还是无法动摇。
年轻和幼稚本不是罪恶,但在制度的罗网之下,这却成为导致周冲丧命的罪魁祸首。曹禺先生早已说过:周冲只是这烦躁多事的夏天里的一个春梦 有了他,才衬出《雷雨》的明暗。在这个电闪雷鸣的夜晚,黑暗成了主体,死亡成了主题,周冲成了唯一的亮点。虽然作者一笔一笔将他予以凌迟之刑,最后自己的母亲竟然将所有的肮脏展现给他看,最后又亲手将他丢弃到了雷雨之中再也不能回来,但他却成了这个混乱的家中唯一一个纯洁的人。他的死,暗示着这个封建杀人的公馆的灭亡,一个没落制度的消逝,一个光明的自由的新世界的诞生。
最难上的课文就是戏剧,这不,到学期末了,我才来上必修四第一单元。每次读《窦娥冤》,心里涌起的是震撼和钦佩,读《雷雨》,心里涌起的却是惊恐和疑惑。
据说曹禺写成这经典不朽名作《雷雨》时只二十三岁,我猜,正是年轻气盛才这么大胆狂热地构思了这样的故事吧?太巧合了:周朴园和梅侍萍的第二次相逢,下一代重复着上一代的情感故事,周朴园这样一个在社会上打拼成功的人却拥有一个如此不堪的家庭!作者是要突出命运悲剧的主题吗?可这悲剧太沉重了,四个年青人,当场死了三个,只剩一个莽撞无智的鲁大海。鲁侍萍和繁漪都疯呆,年轻人意外的情感纠葛变故瞬间粉碎了周朴园几十年辛苦打拼建立起的王国。周朴园能掌控事业、掌控社会,唯独不能掌控家庭生活?尤其是情感生活?这是因为事业、社会是物质的,有智慧驾驭的规律,而情感没有吗?这就是周朴园的命运悲剧?
很多年前,我听说了《雷雨》这部话剧,可由于对小说的偏爱,我没有去看它。后来,我学了这篇话剧。虽然很短,人物关系很复杂,但是却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
四凤无疑是不幸的。以她的身份地位,却与主人家的少爷相爱,这在当时是不允许的。而周萍又曾与继母繁漪乱伦,而繁漪也不会轻易就放过抛弃了自己的周萍。另外她还要面对来自周冲的追求,而无法做出不伤害到他的决定。最后她更是从自己母亲口中得知了自己与周萍竟然是同母异父的兄妹。这无疑是晴天霹雳,更何况她的腹中已怀有周萍的孩子。而结局留给她的是触电而死,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是幸还是不幸?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对她来说好的结局,比起要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来自各方的各种压力,她的未来定是一条遍布荆棘的道路,更有甚者,无路可走。周萍是大少爷出生,而且是没有毅力的懦弱男人,我并不认为他有能力脱离家庭给四凤幸福。
鲁侍萍是悲惨的。既然她曾为周朴园生下两个儿子,那么她投入的感情应该不会是假的,可是最后只可落得个带着刚出生三天的小儿子被赶出家门的下场。之后的她应该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恨着周朴园的吧。而当她知道自己的女儿在周家帮佣的时候不知是个什么滋味,反而觉得是命运的安排,觉得是自己欠他们周家的,这里有很浓的封建思想,以及下等人一直处于下位的自觉。在她知道自己的女儿与自己的儿子相爱时,真的会很惊讶吧,更多的是后悔吧。当然少不了的是心痛,不能与儿子相认,又被自己的两个孩子苦苦哀求。大儿子周萍与而儿子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她也没有办法调和,那是两个阶级的矛盾,而她只是没有地位的穷人。她是那个时代的最下层妇女的典型代表。
周朴园在里面算是一个反面人物吧,很多人说他虚伪,面对三十年没有见的侍萍,第一句就是问她来干什么,更是希望用钱让四凤离开,并要求她保证不会与儿子相认。他还特意对侍萍说屋子里的摆设仍如当年那般,为的是怀念她。但是我觉得怀念应该是真的。因为,若他当年没有对侍萍有真感情的话,他完全能没有必要把一切都维持原样。而且若他爱上自己的妻子的话,那么繁漪便不会与周萍乱伦。更何况他还命家里的佣人叫周萍的母亲为大夫人。我觉得这么多年他应该也是没有忘记过侍萍的。尽管当年他的行为很懦弱,但是那是社会当时的大环境决定的,那时的他只是没有权利的少爷,一切自然是全听命于父母的,这也是中国人传统的愚孝,不应该被过分责难。
有很多人喜欢繁漪,说她是五四以后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解放色彩她照亮了所有的黑暗与罪恶等等,我觉得这些标签贴得太亮丽了!五四时期的新女性,像冰心、丁玲、林徽因等,那是继往开来以建设一个新时代为己任的,繁漪和她们相比,一颗露珠与一颗星星的差别!就是《氓》中的女子,刘兰芝,繁漪也是不配和她们相比的!繁漪没有思想,只有一个意识自己是个女性,她依赖周朴园的物质,她奢求周萍的性,对周萍的爱情?那是借口!即使是林黛玉和贾宝玉,那也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繁漪和周萍仅仅生活在一个屋檐下而已,繁漪至少比周萍大五岁,她十八岁嫁给周朴园时,周萍还是个孩子,犯人伦的事她都敢做,封建女性不敢,资产阶级新女性更不齿。
再说繁漪的反抗:一次喝药,一次周朴园叫看病,这种连鸡毛蒜皮都算不上的家庭小事,只能叫任性瞎胡闹而已,喝药的事,喝与不喝自己能早早处理,怎能被周朴园发现没喝?被人看做有病医生被请到了家里却不看,这是反的那门子抗?何况,连这些事都要周朴园操心,繁漪的低能弱智可见一斑!说句不恭敬的话,站在佛洛依德的角度,繁漪这是在周朴园面前弄性子卖乖。而后两次所谓的反抗那更是类似神经病的做法,加速了周朴园的覆灭而已。
可以说,周朴园的悲剧是婚姻的悲剧,繁漪是个无知无能无德的女人,她的身上看不到一点儿时代、社会的因素,罪恶和黑暗集于她一身。这种女人迟早会毁灭周朴园。她是作者构筑故事大厦的一根大梁,缺了她故事无法构筑,塑造了她,她却一点儿不具备典型意义。
另外,周朴园的形象过于脸谱化,叫警察杀了矿上三十个工人,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他在周公馆的存在好像跟鲁侍萍差不多,三十年前的故事,三十年后的今天。而且像他这样一个具有浓厚封建家长作风的人居然对三十多岁了的周萍婚事不闻不问。
《雷雨》是一场人生的大悲剧,是命运对人的残忍作弄。无疑这个剧本是成功的。人物形象很丰满,故事曲折,在冲突处理上把人物各自的特色很好地表现出来。可以说《雷雨》真的是一部才华横溢的作品。
乍一看过《雷雨》这部名著,似乎这是一个悲剧不能再悲剧的一部小说了。似乎所有人的情感都是那么纠结,甚至出现乱伦的关系,这是不可想象的。总之,三十年的岁月,使得这个家庭不堪一击。一场雷雨,一场梦。梦醒之后,一切即空
悲剧的开始,并不是一个动人心弦的错误。富家少爷周朴园在空虚寂寞的生活中与女仆鲁侍萍堕入爱河,对于那个时代的背景,这种事情的发生是毋庸置疑的。当然,身为大家门户的一把手是公然反对这种交往的,认为这种交往等级过分悬殊,封建思想都是要找门当户对的。所以,在大年三十的夜晚活生生地将侍萍以及那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赶出了周家,但是他们却留下了第一个儿子,即悲剧开始的原由形成了。
年轻时的周朴园爱上侍萍,或许可以说他的感情还有一丝纯洁。可自年三十晚,他在听任家中长辈将侍萍赶走,随后娶了门当户对的阔小姐时起,他的心灵已彻彻底底成了利益至上的最佳写照。久别三十年后,当他又重新认出侍萍时,那无情的表情,分明不是久别后的喜悦,而是怀疑与恐惧;那虚伪的做法,口口声声说一直留着她喜欢的家具,说保留她的习惯,珍藏那绣了梅花的旧衬衫,分明不是对她的爱,是虚伪支配了他的理性,都是要彰显他那已经不存在的良心,哪里还有什么感情可言,即便是有,也已经在三十年前早已灰飞烟灭了。对于他那些种种做法,补偿给她的支票,承担她所有的开支,却是为了让她永远不要再踏进周家的大门,这是多么的冷酷,无情。为了树立自己虚伪的形象,不惜花费大量金钱去维护;为了金钱,又开枪打死多少小工。那是多么的残忍,昧着良心赚黑心钱啊!这个资本家的代表,已经在商界的熏陶下,变得血肉模糊,心狠手辣。
鲁侍萍,悲剧的核心承受者,她的一生都是坎坷的,自己曾经是周家的女仆,却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做着和自己以前相同的事情在周家做女仆,甚至自己的女儿和儿子发生了乱伦的关系,这是多么的令她伤心,难过啊。但是她却把这一切归咎于命运和无形的生命,爱也好,恨也好,难道最终受伤的不是自己么?虽然一切的罪过并不是她造成的,但是却不愿放手,非要暴露自己的身份,这又是何苦呢?
想起了蘩漪,《雷雨》中被爱情伤得最体无完肤的女子,她不悔改,毫不犹豫地踏着艰难的走道。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蘩漪就像是一朵在黑夜里悄无声息地绽放了的花,冷漠、诡异、妖艳,穿过被灼伤了的眼睛,直逼进你的灵魂,寻找苦海深处的共鸣,我不得不赞叹蘩漪,她就是那个疯狂到让人心痛的女人,在周家深深的庭院里,暴怒的雷雨的中心,她是罪人,亦是受害者。
周萍和四凤的爱情是纯洁的,但却沾上了亲情这种不该有的关系。两人身陷爱河,但最终却没有好结果。这对本应该是一对幸福的鸳鸯,却被抹杀了。可怜周冲,单纯的少年,却也被封建思想埋葬了。面对现实,四凤不幸被电死,周冲拉了一把也不幸死去,周萍听到这个晴空霹雳的消息,也随之而去用手枪自杀。徒留下身为长辈的三人。
然而这仅仅是个故事,但却反映了一个社会制度,读了《雷雨》这部小说,我似乎读懂了作者,读懂了当时的时代面貌。人生如梦,梦里泪雨滂沱。梦醒之后,自己的人生还是要自己勇敢的走。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雷雨》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20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名著读后感2000字以上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