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200字

《暮鼓晨钟》读后感200字。

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阅读一本好书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作者笔下所描述的情节中。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暮鼓晨钟》读后感200字,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天地人间,最要紧的是均衡。天地和,万物生;人际和,致太平。

龙之为物,能大能小,能幽能明,能短能长,能屈能伸,欲上则凌云,欲沉则伏泉,变化万端,不可捉摸。

为君者应不以一已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已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若能如此,何患太平不至!

。。。。

一部相同的书,落入不同眼中,感触自是不同。

倾言情者,看得儿女情长;

重文学者,推敲在字里行间;

听故事者,纠结于笔法逻辑;

思天下者,尽取为人处事致理之道;

《暮鼓晨钟》读后感200字

美中不足的是,太戏剧化了,有种天马行空的感觉,而且对皇后的描写也有欠缺,,她真的就那么完美吗?同时冰月就真的那么不能唤回孝庄的心吗?难道康熙娶亲没有一丝政治因素吗?月贵妃就真的做得到移情别恋吗?笔力很好,但语句不够优美不像别的历史小说,有一种刚劲的力道,但是,却可以给人一种柔美,不仅有历史参合,同时也有最凄美的爱情衬托,似绿叶衬红花的美丽,没有一丝矫情,反观其他的历史小说,它不是最好的,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要我选择一个版本去评价一代伟业成就者康熙皇帝,我还是喜欢这个版本,因为它里面所含有的情感比任何一个都强,让人看到了一个帝王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痴情的男子,一个孝顺的孙子,一个柔情的丈夫。

《暮鼓晨钟》读后感200字

虽然不知道历史小说的真正历史成分占多大比例,但是这真的是一部好看的小说。康熙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好皇帝,从小时候就已显现出来了,英名神武、沉着冷静、能屈能伸,很难想象这些都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就能具有的品质。

书中大致以两条线展开,一是康熙自身的情感,一是朝中社会上的大事大案。朝中臣子孰忠孰奸,中外历法孰对孰错,爱情皇位孰轻孰重,小小的康熙面临的问题太多,却能有条不紊的一一解决,最后与冰月的爱情只能让人叹惋,天子也有众多的无可奈何,皇上亦有不能拥有的东西,在书里,皇上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而是充满感情的人。

年少的康熙不能不叫人佩服。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暮鼓晨钟》读后感 (300字)


《暮鼓晨钟》读后感300字

看凌力的文字,很难想象是位女作家,笔锋稳健硬朗,不疾不徐娓娓陈述,阐述矛盾抽丝剥茧。随着阅读的深入,才会发现,布局的细致入微和结构的追求完美,无一不显现女作家的心思缜密。

在《暮鼓晨钟》里,通海、哭庙、奏销三大案刚过去,辅臣柄国,皇帝冲龄,老佛爷似乎不问世事,孔四贞南蛮公主不受八旗重视的大背景下,爆发了明史案,天算案,费扬古倭赫被连坐,苏纳海、王登联、朱昌祚三大臣被杀等重大事件,配合接二连三的满汉一家政策遭受打击,辅臣的竭力恢复祖制,显现了一片大清盛世前的黑暗和危机时刻。

书中的玄烨虽年轻却顾大局,虽不免孩子气,却不失帝王的尊严。冰月亦知书达理,拥有与皇家格格身份相衬的言行。而篇幅较少的赫舍里,则母仪天下内敛智慧。

《暮鼓晨钟》读后感300字

今日午夜终于终于把凌力的《暮鼓晨钟——少年康熙》拜读完了,,实在是有太多太多的感触了,原先突发我看这本书是中国博奇环保科技的老总白云峰推荐的这本对他影响最深的小说,由于被名字吸引了,所以借来一度,此次已经是二次借来阅读,上次由于大学住宿不方便来回搬运如此重的书,所以阅读不到三分之一就作罢了。此次终于一鼓作气的读完了。首先,非常认同白云峰的观点,这本书的确可以影响人很多很深,其次我认为史诗上的政治的确是会教会人许多做人处事的大道理的,同时也非常实用,让我感慨万千的不仅是玄烨的气魄和实力。更是他与冰月的有情人难以有个美满的结局,让我不禁想起,有得必有失,有舍才有得,否则何来舍得,可是这份舍与得再玄烨看来是否真的值得呢?我想只有当他百年归西的时候才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吧,但是此时也没有多大意义了,因为全来不及了,不过至少对于当时的苍天百姓来说,玄烨不折不扣是个好皇帝,他们是受福于玄烨的明智。但愿玄烨不曾后悔......

《暮鼓晨钟》读后感300字

写清史的当今中国堪称有三剑客,凌厉、唐浩明、二月河。细腻的表达上,凌厉以其女性独有的视角解读这段历史。

暮鼓晨钟的玄烨与二月河不同,有稚气、冲动等特有的少年表现。同《少年天子》的顺治帝一样,会害怕、恐慌、迷茫,但更智慧,更有敢于担当的气魄。

二月河笔下,玄烨是天纵英才,无人可抵,可玩弄天下志士于股掌之间。其实帝王亦有七情六欲,更有无法诉说的取舍之苦,凌厉在这个角度的阐述开辟了帝王作品的先河,在当代还未有作者真正超越。

唐浩明的《曾国藩》中很多人性的细节描写与凌厉有共同之处,但却以湖南男子特有的气魄去着眼,充满新意。这也是诸多撰写《曾国藩》而不及唐之高度的原因。

看完此书,让你的人生豁然开朗,或许不久又阴云密布,但其中的几点细节,值得一生玩味。

编辑推荐:

《暮鼓晨钟》读后感


历史的真情告白——读《暮鼓晨钟》有感

上海大学文学院 孟盛

有时候我也会猛然一惊,时间为什么过得如此匆匆?童年那个调皮捣蛋的我,中学那个永远坐在角落啃书的我,现在去哪里了?我又开始怀念,课桌前面那个短发的小女生现在还好吗?黑板上的记忆怎么一下子就被擦得一干二净呢?

是历史。历史的脚步让我们刚刚说的话、做的事,成为过去。我们多么想让历史重新来过,打量一下青年、中年、老年,甚至带我们穿越到历史的现场。凌力老师的这部《暮鼓晨钟》似乎透过时间的回环和空间的新旧,直接拉回到了康熙八岁到十七岁之间的经历。康熙的历史显然比我们要艰深得多。顺治皇帝二十三岁去世,康熙八岁即位。他的即位来得极其突然,因为年幼朝廷所有的事务由鳌拜等四位辅臣把持,皇权旁落。四位辅臣是满族,马背上夺天下的大臣们一心想为自己的宗族获利,不断欺压文官,压榨百姓,排斥西洋科学。这些弊政让有识之士接连上书请求革新,比如不断上书的吕之悦、陆健等老书生,可是越是上书,越要打压,甚至引来杀生之祸。极为夸张的是西洋的历法明明准确测出日全食而主事汤若望依旧成为被人嫌弃、耻笑的孤独者。年轻的皇帝和年迈的太皇太后如何处理窘境?此外,小皇帝还有一个红颜知己叫冰月,冰月是安庆王的女儿。血缘又束缚他们不能结为连理。当真相逐渐知道,冰月并非是安庆王的女儿,若公布予众又将是欺君之罪。可以说,小皇帝面临各个层面的挑战。在这里,我不禁停下笔思考,如果当代一个从小父母双亡的八岁孩子,他要照顾一个家,他该如何作出选择?不难看出这个问题即使放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都也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显然对于处在十七世纪的康熙,他的家即是天下家国,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竟然把这些问题处理得妥妥帖帖。

我们看到胜利者气吞万象的豪情,但更不能忘却背后的艰辛。莫问重重苦难后悲泪几行,且看屡屡纷争中豪情万丈。十岁的康熙开始偷偷学习西洋科学,十二岁的康熙已经会驰骋狩猎,十三岁的康熙决定话别自己朦胧的爱情,十五岁的康熙隐忍地对待劲敌。当鳌拜开始蓄意谋反,明晃晃的宝刀并没有让年轻的君王发怵,只说一句:“朕可是爱刀如命的,卿傅真的肯献,朕可就真的带走了。”平淡的语言化解了一场腥风血雨。康熙皇帝的沉着、冷静令人佩服。

凌力老师笔下的康熙,不是一个圣人,也不是一个完人。他也有情感,偶尔也会露出孩童的本性。少年康熙的出色之处在于不论前方如何凶险,他都保持孩童般善良的天性。孟子说,仁者无敌。我想康熙盛世的建立与善良有关。

《暮鼓晨钟》属于长篇历史小说,有一定虚构性。但历史的况味就在于不断探索,不断想象,纵横古今,为当下的我们提供一种现实的选择。让昨天勾连今天,让今天拥抱明天。历史,并不在纸页。

《暮鼓晨钟》选文赏析

康熙二年。

春到得早,正月就河开雪化柳吐芽。京师的路面像翻了粥锅,处处泥泞。不料暖过几天,叉下雪了,扯棉飘絮也似的,漫天飞舞,密密麻麻,把天地间的一切都包笼进那张巨大的白幔之中。拱卫着紫禁金阙的八旗内城,一时人踪稀疏,九衢寂然。

从黎明到正午,蓬松的积雪将近半尺厚。大雪天不得不出门的行人可就遭了殃。

鼓楼东街,一辆五马高车和一辆二马轿车,相撞后一起陷入泥潭!这一撞很凶猛,不但双双不能动弹,连车身都撞得变了形,车门车窗打不开,车中人成了笼中囚徒!车中人竞都是女子!二马轿车内哭声高一阵低一阵,一直没有停止;五马高车内却传出骄横的脆生生的斥骂:“该死的奴才!你们倒使劲儿给我推呀!……再推不出来,拿你们一个个都杖死!……”这南来北往的通衢要道堵塞一个时辰了,前前后后被阻的车马排成长龙,都在叫骂催促。管事模样的大汉,头上腾腾地冒着热气,一边使皮帽子抹汗,一边声嘶力竭地吼叫着十几名跟班:“再推再推!这可是大路,不能闹着玩儿!快!赶马!都土手推!一,二,三!”十几个人拼命呼喝着号子,鞭梢甩得“噼啪”响,二十只马蹄一气乱蹬,那车只是不动。管事急得跳脚乱骂,众人累得倚着大车喘气。

“镗镗镗镗!……”飞雪织成的慢幕那边,传来沉重的喝道锣。众人细细一数,竟是十三棒锣,来了一位柄政辅国极品老大人!管事变色,众人惊慌,忙不迭地退到路边回避。

喝道锣越来越响,两匹高头大马栽着击锣的骑尉从茫茫雪帘中钻出来。后面,一对对手执旗枪、金黄棍的仪仗骑尉络绎不绝横在路中的这两辆马车把仪仗卫队挤缩道侧,使后队的中心——一柄杏黄伞,停住了。

伞下,大人骑着黑马,铁塔一般威严,貂帽低低地压着浓眉,一领风雪大氅更衬出他英姿挺拔。他抬手拿马鞭一指马车,鹰眼略略闪动,问道:“嗯?”只这一声,护卫们如老鹰抓小鸡,把管事拎到大人马前。管事一头跪在雪水泥泞中,禀告时倒不失几分大家气派:实在不是有意挡路,惊老大人的驾。

“哪一旗的?”听管事一口地道的满洲话,大人开口问。

“回老大人。孔公主府下。”“哦?……那边一辆呢?”二马轿车的车夫赶紧跪下:“回老大人,正白旗八答牛录下……”哆哆嗦嗦,后半截已说不真切了。

大人催马向前,对马车打量一眼,竞翻身下马,随从们只得跟着离鞍。

大人皱着浓眉,点手招来仪仗旗卫,从他们手中取来八根金黄棍,每四根合在一起,试了试软硬,头也不回地问:“车上有人?”“回老大人,公主现在车中!”“回老大人,车里是家主爷的小格格玛尔赛……”“呼”的一阵劲风,大人脱去大氅,紧紧袖口,浑身一舒展,骨骼关节“喀啦喀啦”山响,使他惬意地眯了眯眼睛。众人被这气势镇住,大气也不敢出了。

看准车底两后轮间的车轴,他把金黄棍分两组深深插进两车轴下的泥水中,不容反对地喝道:“听我号令,车夫赶马,其余人走开!”车夫诚惶诚恐,赶忙勒紧缰绳,举鞭静候。

众人远远站在大雪中,怀着说不清的敬畏,仿佛望着一尊天神。

“赶马!”一声令下,车夫的呵叱与鞭声齐响,所有套绳尽都拉得又点又紧,七匹马扬鬃刨蹄,打着响鼻喘着粗气,奋力向前挣。大人双肩各扛着四根金黄棍,撬那深陷泥中的后轮。

棍子向着地面弯过去,弯过去,弯成新月,弯成满弓,弯咸半圆,令人担心它们即刻就要折断……只见大人猛一挺身,大喝:“起!”恰似半空雷震,那看不见的浓缩的力,以举鼎拔山之势骤然爆发,八根胳膊粗细的金黄棍“喀吧”一声齐齐折断,同一瞬间,两辆马车的后部一下子从泥里掀出来,“轰隆隆”一片巨响,七匹马向前猛冲,眨眼间箭一般飞出十几丈,泥水四溅纷飞,“劈里啪啦”乱响!旁观的人们,连大人的护卫在内,都忘了礼仪、忘了敬畏,不顾身份地哄然喝彩!管事抢上来叩头道谢。

《暮鼓晨钟》读后感300字


在《暮鼓晨钟》里,通海、哭庙、奏销三大案刚过去,辅臣柄国,皇帝冲龄,老佛爷似乎不问世事,孔四贞南蛮公主不受八旗重视的大背景下,爆发了明史案,天算案,费扬古倭赫被连坐,苏纳海、王登联、朱昌祚三大臣被杀等重大事件,配合接二连三的满汉一家政策遭受打击,辅臣的竭力恢复祖制,显现了一片大清盛世前的黑暗和危机时刻。

书中的玄烨虽年轻却顾大局,虽不免孩子气,却不失帝王的尊严。冰月亦知书达理,拥有与皇家格格身份相衬的言行。而篇幅较少的赫舍里,则母仪天下内敛智慧。

《暮鼓晨钟》读后感300字

今日午夜终于终于把凌力的《暮鼓晨钟少年康熙》拜读完了,,实在是有太多太多的感触了,原先突发我看这本书是中国博奇环保科技的老总白云峰推荐的这本对他影响最深的小说,由于被名字吸引了,所以借来一度,此次已经是二次借来阅读,上次由于大学住宿不方便来回搬运如此重的书,所以阅读不到三分之一就作罢了。此次终于一鼓作气的读完了。首先,非常认同白云峰的观点,这本书的确可以影响人很多很深,其次我认为史诗上的政治的确是会教会人许多做人处事的大道理的,同时也非常实用,让我感慨万千的不仅是玄烨的气魄和实力。更是他与冰月的有情人难以有个美满的结局,让我不禁想起,有得必有失,有舍才有得,否则何来舍得,可是这份舍与得再玄烨看来是否真的值得呢?我想只有当他百年归西的时候才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吧,但是此时也没有多大意义了,因为全来不及了,不过至少对于当时的苍天百姓来说,玄烨不折不扣是个好皇帝,他们是受福于玄烨的明智。但愿玄烨不曾后悔......

《暮鼓晨钟》读后感300字

写清史的当今中国堪称有三剑客,凌厉、唐浩明、二月河。细腻的表达上,凌厉以其女性独有的视角解读这段历史。

暮鼓晨钟的玄烨与二月河不同,有稚气、冲动等特有的少年表现。同《少年天子》的顺治帝一样,会害怕、恐慌、迷茫,但更智慧,更有敢于担当的气魄。

二月河笔下,玄烨是天纵英才,无人可抵,可玩弄天下志士于股掌之间。其实帝王亦有七情六欲,更有无法诉说的取舍之苦,凌厉在这个角度的阐述开辟了帝王作品的先河,在当代还未有作者真正超越。

唐浩明的《曾国藩》中很多人性的细节描写与凌厉有共同之处,但却以湖南男子特有的气魄去着眼,充满新意。这也是诸多撰写《曾国藩》而不及唐之高度的原因。

看完此书,让你的人生豁然开朗,或许不久又阴云密布,但其中的几点细节,值得一生玩味。

《暮鼓晨钟》读后感200字2024


《暮鼓晨钟》读后感200字2024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为政者,宽猛相济。

天地人间,最要紧的是均衡。天地和,万物生;人际和,致太平。

龙之为物,能大能小,能幽能明,能短能长,能屈能伸,欲上则凌云,欲沉则伏泉,变化万端,不可捉摸。

为君者应不以一已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已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若能如此,何患太平不至!

。。。。

一部相同的书,落入不同眼中,感触自是不同。

倾言情者,看得儿女情长;

重文学者,推敲在字里行间;

听故事者,纠结于笔法逻辑;

思天下者,尽取为人处事致理之道;

《暮鼓晨钟》读后感200字2024

美中不足的是,太戏剧化了,有种天马行空的感觉,而且对皇后的描写也有欠缺,她真的就那么完美吗?同时冰月就真的那么不能唤回孝庄的心吗?难道康熙娶亲没有一丝政治因素吗?月贵妃就真的做得到移情别恋吗?笔力很好,但语句不够优美不像别的历史小说,有一种刚劲的力道,但是,却可以给人一种柔美,不仅有历史参合,同时也有最凄美的爱情衬托,似绿叶衬红花的美丽,没有一丝矫情,反观其他的历史小说,它不是最好的,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要我选择一个版本去评价一代伟业成就者康熙皇帝,我还是喜欢这个版本,因为它里面所含有的情感比任何一个都强,让人看到了一个帝王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痴情的男子,一个孝顺的孙子,一个柔情的丈夫。

《暮鼓晨钟》读后感200字2024

虽然不知道历史小说的真正历史成分占多大比例,但是这真的是一部好看的小说。康熙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好皇帝,从小时候就已显现出来了,英名神武、沉着冷静、能屈能伸,很难想象这些都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就能具有的品质。

书中大致以两条线展开,一是康熙自身的情感,一是朝中社会上的大事大案。朝中臣子孰忠孰奸,中外历法孰对孰错,爱情皇位孰轻孰重,小小的康熙面临的问题太多,却能有条不紊的一一解决,最后与冰月的爱情只能让人叹惋,天子也有众多的无可奈何,皇上亦有不能拥有的东西,在书里,皇上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而是充满感情的人。

年少的康熙不能不叫人佩服。

《暮鼓晨钟》读后感:他亦是英雄


他亦是英雄

——《暮鼓晨钟》读后感

张莉

01

看小说,随着主人公悲欢离合的命运掩卷沉思、莞尔一笑;看着窗外芭蕉叶肥,伤心落泪、悲愤不已。

很久以前,有幸拜读过作家凌力写的《暮鼓晨钟-少年天子》,最近也阅读了由作家刘恒改编的这部小说的剧本。人物的一句句对白、一个接一个的冲突,无不震撼着我的心灵。总想写点儿什么,借以祭奠他的悲情人生以及一个伟大的人物被放置在宏大的历史舞台上的彷徨与坚持。

谁也挣脱不了

才能让我们感觉到这与皇权无关

02

在书中,少年天子-顺治帝,过于老成,他的知己也是他的表哥安亲王也深沉的如同一位内心坚决的苦行僧。他的母亲-伟大的孝庄太后,老谋深算,但却成了与儿子心最远的人。太妃的身上有着太多的怨恨和不甘,伤害着别人也反噬着自己。顺治的弟弟博果尔,稚嫩和雄心却怎么也掩饰不了他内心的怯懦。顺治一生的挚爱-乌云珠,得到了爱情,却失去了一切。他的第一位皇后-结发妻子,她是科尔沁最尊贵的公主,性情刚烈,却痴情又绝望的爱着自己的表哥,如同一朵盛开的罂粟花。花束子--帝后争执的产物,她卑微的活着,卑微的爱着,就是死,也成了别人的替罪羔羊。佟腊月作为最适合生存在后宫的女人,温柔、妩媚,却也多了几许的世俗,她要的不是爱而是宠。我似乎感觉到在她或她身后翻开的一页页血泪史以及成王败寇的悲凉;而在人前,面对站着的所有面带笑意、敌意、醋意或妒忌之情的对手,他们谈笑风生,是那个时代人们过于从容还是显得成熟呢?人们在纲常伦理的束缚下,谁也挣脱不了,这与皇权无关。

03

在剧本中

逃向浅显的文字交谈

在剧本中,有顺治与汤若望的一段对话,顺治冷冷地说道:“他们希望我是做一个比先帝更有作为的皇帝,我做不到。我阅读了无数古籍,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我能超越他们吗?我的心里空空的,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难过。”有人从这里感受到了他的不自信,但我却深深的为他生活在皇宫而神伤。他对于这个皇宫所表现出来的压抑、残酷的厌恶,对于历史上建功扩土的帝王的漠视。地位与心灵的矛盾,决定了他只能当一个矛盾痛苦的皇帝。

在剧本中,他看到奏折中“诛九族”的朱批,咆哮着:“老人快死了,杀他干什么?孩子刚生下来,杀他干什么?啊!杀他干什么?”顺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手上的生杀大权,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先祖打下的江山,是坐落在恺恺白骨上的。他悲天悯人的本性折磨着自己的良心,他在皇位上坐不安稳,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的缘故。他的心,是痛苦的。后来,他自杀了,看起来是为了乌云珠殉情,实际上是他生无可恋,乌云珠了断了他最后的牵挂而已。

04

在我心中,他亦是英雄

他很聪明,却很软弱。软弱到怕看见死人,这是一代帝王所不能容有的,但他却怕把母亲、兄弟、老师、帝王放置在心中,他要母亲高兴、让弟弟满意。可他不懂,没有什么事可以让所有人高兴,他偏执的做着,直到把自己摔碎,再也拼不起来了。

书中的顺治帝,他一心想要达到自己内心的理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满汉一家、天下大同,但阻力太大了。他不傻、不残暴、不好色、满腹经纶,什么都好,就是不适合做帝王。亲情、爱情以及事业的失败,让他身心俱疲、倍感无助。

在乌云珠即将离开人世之际,他无助的呐喊:“我真的没有办法了。”真正是悲辛无尽啊!是他对死神的无助还是对人生宿命的无奈呢?

在他身上,有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对亲情的渴望,对爱情的憧憬和追求,虽然都失败了,但在我心中,他亦是英雄。

相信《《暮鼓晨钟》读后感2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后感2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