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三毛作品有感1500字

读三毛作品有感1500字

落花人独立_读三毛作品有感1100字。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在阅读这程中,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落花人独立_读三毛作品有感1100字”,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烟花在绽放的刹那释放出一生的华美。留下的是永远的香消玉损。是不是越美丽。越是只能拥有瞬间的光亮?比如一现的昙花。比如曾在沙漠的风中、海洋的浪中相濡以沫的三毛与荷西。

木以为未婚夫的碎逝带走了三毛的爱,而荷西以坚定的眼神抚平了她破碎的心。于是在撒哈拉的烈日下多了一个快乐的身影,在大西洋的海滩上多了两行悠然的脚步。心灵上总算在这里拂过了一些慰藉,但悄然而至的还有不安,是一种祈祷,明知愉悦的日子不会太长,怅然的文字也被苦痛切割成了碎片。

终于读到了《背影》,读到了《不死鸟》,然后是《梦里花落知多少》,荷西就在意料中突然离去。那夹杂着变奏的和谐音符就此打断,只剩下三毛的涟涟泪水与绞绞心痛。生活越是幸福,丧失越是悲痛,又能怎样呢?窗外就是带走荷西生命的降水,而脚下就埋着自己最最心爱的丈夫。那个让她看到执著、看到真爱的荷西,那个给她无尽幸福、无尽温暖的丈夫,就在一念间挥手而去,留给她的不仅是大苦大悲,还有大彻大悟。

曾经暗下决心。要守住她的丈夫,守住她的爹爹与姆妈,守住她充满温馨的家。她怕自己一时的固执与任性,留给世上最爱她的三个人无限的哀伤。而她更是决心要独自来承受这份痛苦。哪怕以后的生活中不再有阳光。不再有笑容。有她在。至少爹爹和姆妈是幸福的。

没有人喜欢痛苦。何况将是永生永世,缠绵难弃的痛苦。三毛在自己的幸福与父母的欣慰中选择了这份痛苦。她要坚强地走下去,哪怕踩在了荆棘上。她也要陪仅剩的几个至爱走完全程。

但三毛又是幸福的。冥冥中她还有荷西的陪伴,那个站在树下捏着法国帽的男孩子。那个说了要永别却又与之相逢的荷西。那个结婚六年来一直跑着回家的丈夫。或许这些她都不敢再去忆起。今日的苦楚最怕遇到往日的甜蜜,荷西啊荷西。你怎么舍得丢下三毛一人在世上形影孤单?你怎么舍得丢下三毛一人对灯落泪?

你怎么舍得丢下三毛一人对大海、黄土一遍又一遍轻吟对你的无尽思念?或许是命中注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如果有缘。

只愿来生再见。

躺在地下长眠的荷西也是三毛,而三毛每到一处都有一个人在默默陪伴。手捧一束鲜花,在荷西的墓前静静地坐一个黄昏。轻抚着十字架上的名字。就会感到他熟悉的呼吸,把脸贴在他身上幽幽地与他共诉情肠,也许会有泪水滑过,对于活着的。只有泪水才能传达出心中深深的幽怨与不舍。泪水渗过土地,荷西也能尝到它的咸苦,紧紧环住墓碑,听风吹过树叶奏起的畅想,就像是往昔的岁月。即使生死之隔也不能将他们分开。这是三毛唯一的幸福。

问世间情有几多?只有三毛,一个风情万种、至真至纯的传奇女子才可以爱得如此痛快淋漓,如此痛彻心扉。

透过闪闪的泪光,一对亲密无间的情侣在幽深的海堤漫步,依靠的臂膀后。有着海鸟的硬咽、如血的残阳与永世的安详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在叫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三毛作品读后感


三毛作品读后感范文一

这个寒假重新看三毛的书,她的文字,她的精神,让我悟彻,让我悲痛。她真的深深令我折服!

小时的记忆里,便有了三毛,不知为何对她有如此深刻的印象,也许因为她和《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同名而让我新奇,也许因为她是《橄榄树》的词作者,我很喜欢的一首歌。现在想来,却也理解了那歌词中真正包含的意味。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我的内心汹涌澎湃,我不知为何如此激动。一个已经逝去的人,却将她无穷魅力与力量的精神世界留在了世上,让一代又一代的人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她的笑,她的泪,她的甜蜜与悲伤。

谢谢三毛!谢谢你赋予我这个有泪有笑的文字世界!

当读进三毛的书时,我特别欣喜,因为我发现她是医治烦躁、苦闷的良药。犹如一望无垠碧绿的草原,犹如纯洁干净澄澈的天空,犹如雨后泥土的芬芳,犹如春风拂面的快感。我不断地建议朋友:当你处事不利、心情烦躁;经受挫折、丧气苦闷的时候,看看三毛的书吧,她一定让你豁然开朗,轻松自在许多。她很会开导你,她懂得你痛在何处。我常常想:也许正是因为三毛经历了很多,很多常人不曾经历的事情,因此她的人生观才如此透彻。

我很庆幸在这个寒假重温了三毛的书,因为我正处于心情苦闷的时刻,是三毛,将我从一个灰暗的世界轻轻拉了出来,带给我一个阳光明媚、快乐自在的新天地!

于是,越来越喜欢她,一遍又一遍体味她的文字,感受她的生活,而这其中,又让我看到了更深刻的,恐怕自己今生都不能及的东西 她的爱情!

从《撒哈拉的故事》到《梦里花落知多少》,每一篇都在认真地看,似乎我早已融入他们的生活,真的会笑,会哭,会难过得心疼。我觉得自己已经痴迷了,悲痛的情绪带到现实中来,很是压抑,我似乎也活在三毛的世界里,被她的思维、情感所传染,眼前常常会浮现她、与她有关联的事物的影子。我甚至觉得,她是自己的一个亲人了,因为这种痛,不是一个普通的外人所能激起的。痛,因为她的丧夫,她的绝望,她的煎熬,她的坚强,她的善良。我无法用语言描述她那切肤的疼痛,但我可以深切的体会。瞑瞑之中,我似乎代她在承受那已逝去的悲伤------

三毛已经走了十六年了,其实这样对她来说才是幸福的。也许并未实现自己的诺言,在父母之前先走了一步,但,她已承受的够多了。坚强地活着,可以,但不会得到快乐与新生。因为不会再有那么深刻的爱了,不会再有那么值得爱的人了。心已死了,留着躯壳,只因责任。

走了,既然已经走了,就不要自责了,三毛,与荷西在一起一定才是快乐幸福的啊!

我相信你们有知,我能感觉到,你们幸福无比的生活。再也不会分开了,我也高兴。

三毛作品读后感范文二

再一次一口气把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读完,心中又一次莫名的嫉妒。在这本书里,有我向往的生活。即使在荒无人烟,物资匮乏,语言和文明都不相通的沙漠上,三毛这个聪明的女人,总是能把罗马城建在沙地上,能让天堂鸟在沙漠里燃烧。

她该需要怎样的勇气呵!一个女子,仅因为儿时的梦想,仅因为那一半的乡愁,毅然背起行囊,踏上那未知却又向往的神秘大漠。没有犹豫,没有迟疑,不顾众人诧异的眼光。那该是一个多么随性的女子。连她自己也说,我在这个世界上,向来不觉得是芸芸众生里的一份子,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着的轨道,做出解释不出原因的事情来。三毛是聪明的,她不会让自己被束缚在一片狭小的天地,她由来向往自由,喜欢我行我素,所以才会有《撒哈拉的故事》,所以才会有在她装点下异常美丽的沙漠。要知道,摆脱尘世的束缚,只做自己,没有一颗坚定的心与非凡的勇气,是万万不能做到的,纵使做到了,亦不能坚持下去。但我们的三毛做到了。

读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仿佛在与三毛默默地交谈。

在她的口中,我知道粉丝又叫做雨,小黄瓜也可以代替笋片,猪肉干被说成了中药。她不是在胡说八道,她是在培养生活的情趣,谁说异想天开是犯法的呢?她与丈夫荷西,每时每刻都在生活。也许你会说,我们不是每时每刻都在生活吗?但我想,有许多人是在每时每刻生存,会生活的人,又有多少个呢。又有多少个人会愿当素人渔夫呢?又有多少个人会把几个石雕看成宝贝呢?又有多少个人会在家里开免费的女子学校呢?又有多少个人会拿棺材外箱做家具呢?也许只有三毛夫妇了吧。谁说沙漠里的生活很苦闷很枯燥呢!三毛与羊的战争不是痛并快乐着吗?与姑卡的友情不是让她哭笑不得吗?与荷西结婚时不是上演了一幕幕滑天下之大稽的闹剧吗?所以说,苦闷的不是生活,是人。三毛让我明白,很多时候环境只是客观因素,并不能决定什么,只有自己,才能决定故事结局的悲与喜。大凡这个世界上的事,都没有绝对,枯木也能逢春,就看有没有盼春的寄望了。

三毛带给我的,还有那一片异域所散发的神秘气息。残酷的婚礼,是在可笑的风俗幌子下愚昧的人们孕育出来的畸形产物,用暴力夺去一个女孩子的贞操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地值得庆贺。女人在那里是多么地卑微,一个丈夫可以有四个老婆,保守的她们在生产时竟因为医生是男的而拒绝去医院。他们的愚昧,用三毛的话来表现,就是对沙哈拉威人来说,迈向文明唯一的象征就是坐在自己驾驶的汽车里。至于人臭不臭,这是无关紧要的。然而就是这些愚昧的人们,让三毛的沙漠生活绽放了光彩。三毛纵使不喜欢他们落后的风俗习惯,却从来没有看不起那些愚昧的人们。面对他们无理的甚至啼笑皆非的要求,三毛都应允了,甚至帮他们治病,教妇女们知识,帮房东的母羊脱掉衣胞。文明与愚昧是不分等级的。文明人并不意味着高人一等,只是侥幸出生在一个文明的国度,侥幸比那些落后地区的人们多学了点知识,所以,这并不能成为文明人炫耀的资本。在《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里,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三毛对当地居民的尊重和爱护。也许在相处过程中,有小小的矛盾和不满,但三毛总是机巧地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她始终以公平的心态与他们相处,不卑不亢,于是,所有的摩擦都变得那么的有趣,在孤寂的沙漠里时常会听到三毛的大吼大叫。

这本书,还有一个主题词,是爱。当初三毛不顾一切来到撒哈拉,荷西只是默默的收拾行李,在沙漠找到了工作,等着三毛踏上那片土地。这份爱也许不轰轰烈烈,却平凡得伟大。荷西默默的追随,已然表明了心迹:对三毛,矢志不渝。三毛是一个一意孤行的倔强女子,但当有一个人愿意为了她去沙漠里受苦时,这个倔强的女子已经决定要跟那个人天涯海角一辈子流浪下去了。这平淡深远的结合,意味着不离不弃。所以,在荒山的那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三毛没有选择离去,而是想尽办法营救心爱的丈夫;在符咒让三毛痛不欲生的时刻,荷西一直陪在她身边,因担忧而变得慌乱。这就是简单却深刻的爱。没有山盟海誓,因为誓言早已刻于心中。这是三毛与荷西的爱。沙仑的爱则让人感到莫名的痛惜。他对沙伊达的爱是疯狂的,是那么地执着,因为对于他那颗孤寂的心,哪怕是假的爱情,一样能给他精神的慰藉。无奈沙伊达是骗子,沙仑的执着,只能带来悲伤地结局。但也许如三毛所说: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快乐和幸福的。这样的爱,令人肃然起敬。还有马诺林的爱。错误的爱,只有一句对不起,再无它句。爱情是双方的,如果缺了一方,就不完美了,不完美的爱,放手,比苦苦纠缠来得洒脱,更不容易遍体鳞伤。

不知道三毛为什么要把《白手成家》这一篇放在最后,明明这一篇才是故事的开始。但我又想,在描绘了沙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后,回过头来看初来沙漠时的情景,这故事,才会异常深刻,才会让人深切体会到在这诗意的生活背后,有初来的困窘,有别样的艰辛,更有对沙漠和生活的热爱。

三毛作品背影读后感


三毛作品背影读后感

爱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那么辛酸那么苦痛?这是三毛对爱的定义,爱是痛苦和心酸。

看着三毛对荷西刻骨铭心的爱和依恋,让我心酸,也令我汗颜。三毛为了爱情,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但是,简简单单的死又怎么能唤回断了线的爱人?冥冥之中,爱的力量能得到永生?

可是,世俗的人啊,爱到底是什么?是珍贵的亲情和友情,也是让人动情的爱情。以前,常常苦想着爱一个人就要为他付出,甚至是生命。尽管觉得不太公平,尽管有些委屈,但仍是那么认真那么执着地照着去试、去做了。付出了代价,能换回一时的甜蜜,一时间也会觉得自己已经潇洒过了,伟大过了,即使是生命立即终止,仍是无悔无憾了。可是,从不满足、从来自私的心又怎会为此而宁静,不再掀起巨浪?付出了,总是渴望得到回报,回报了便希望再多一些。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给了回报的已经算是大大的君子,没有回报的,他会甩给你一句话:付出的不够,仅仅只是令他感动了一下子而已。究竟,多少的付出才能换回长时间的感动,或是更深刻一点?没有人回答!多少的痴男怨女,恰恰不懂得怎样将付出与感动划上一个完美的等号。

这爱的魔力也太大了!就像灯火外飞窜的飞蛾一样,明知道跳入火坑便是自取灭亡。但是,总是有太多人跳入了爱中。

三毛有那么辛酸的爱情,那是她心痛的感受。她的为爱而生为爱而亡,值得我们的尊敬。

从三毛作品中认识生活


对于三毛的认识,我更多地停留在他人只言片语的传言中。自己并未太多拜读她的作品,不多的接触也仅限于走马观花后的浅尝辄止。心目中的三毛也一直就是个遥远而模糊的形象。

我最近借阅了一些她写的书和写她的书。看过之后,我走近了这个遥远而模糊的形象,虽仍有朦胧之感,但却清晰了很多。《哭泣的骆驼》中那悲壮而又绝望的爱情生死盟;《沙巴军曹》中那爱与恨的边缘的最后抉择;《哑奴》中那对家的无限的渴望与眷恋三毛的文字让我感到了生命的沉重。

生活,当我写下这两个字时,心头不自然地抽动了一下。不知是因为在心底对三毛产生了认同感,还是缘于这个自古久远却又临近的命题让我一瞬间想到了太多。但不管怎样,那一刻我与这个女人有共鸣了。

三毛是矛盾的,也许是因为她的叛逆,也许是因为她的追求。她一直在挣扎,想脱离她眼下的生活,寻求自己的一份空灵与高远,开拓自己的一方神圣的净土,却因为有太多的牵挂,她最终选择了认同与面对,泰然而平静地生活了下去。像一只高高飘扬的风筝,看似高高地飞翔在万里晴空,却一直被那根细线束缚着、拉扯着,想挣脱想飞得更高更远,却又畏惧挣脱后的结果,最后只是无奈而又默默地鸟瞰这个苍茫的大地,轻轻地随着风轻舞飘扬。

印象中有央视的一则公益广告,镜头里开始是一只迎风飘扬的风筝,后来闪出一行字:束缚,是为了飞得更高。三毛矛盾的选择正是因为她对生命与生活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感受。这时,束缚是一种疼爱与关怀。善良的她怕挣脱束缚后伤害到了疼爱与关怀自己的人,最后无奈地选择了平和地面对与接受。

生活是多磨的。坎坷不平的道路上,难免会有挫折与疼痛。在三毛的身上,我看到的是学会忘记,就像肉体上的伤口,如果经常触碰它,很长时间都会疼痛且难以愈合,而如果转移注意力,忘记它的存在,很快它就会愈合,即使留下少许伤疤,却没有了痛感。生活并不亏欠我们什么,关键是我们抱着怎样的心态面对生活,就像我们头顶上的这块天空,换不同的角度看它,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郭敬明一直只会45度角地去仰望天空,所以他的眼睛里一直布满着难以抹去的忧伤。

此时此刻,在我的心中对三毛有了前所未有的认同感,她的面容更加清晰了。她微笑着,慢条斯理地重复着一句话:积极地生活。

坦然面对生活,虔诚地看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并真诚地对待他们。在每个人的身上,你就会嗅到阳光的味道,触摸到温暖的气息。同时,我们也会微笑着走过自己的每一天。

读三毛《背影》有感


读《背影》有感
买了好长时间的书,也不知是心烦还是懒散,竟是搁置在一旁不肯看,起脚了的书孤零零的躺在书架上,现在想想,竟有些许愧疚感浮上心头。
前段时间突然想起,翻开这“孤本”试着融入其中,却没想到竟一发不可收,连吃饭都想着里面好玩的片段,莫名笑出声。刚买这本书,是因为朱自清的《背影》,想到父亲为他爬铁道买橘子的臃肿体态,有些喜感又有些伤感,并没有联想更多。然而三毛的《背影》不但写父母的背影,还有对已逝丈夫荷西的思念,对故乡台北的怀念,以及对自己平凡生活中提供帮助的人的感激。将书名起为背影,也必然有其背后的深意。你能理解一个为逃学而读书的女孩内心深处的世界吗?这一定让人感觉惊悚又刺激,不过也对,三四岁就开始看书,一直坚持,即使并不清楚为什么喜欢读书,但就是喜欢书中那些印刷的字迹,以至于沉迷、沦陷。
《背影》虽然只是一本三毛的散文作品集,但也实实在在地记录了三毛的人生,书中处处流露着对父母、对荷西的思念,当写到亲人的时候,笔触自然而然地变得亲切,也带有些撒娇似的任性。在背影那一章,荷西的逝去像是抽取了她的灵魂,那段时间的浑浑噩噩,以及父母想对她安慰却深感无奈的痛苦,都让她在后来的时光里自责得恨不能自己去死。“父亲母亲,你们此时正在安睡,那么让我悄悄地尽情得流一次泪吧。孩子真情流露的时候,好似总是背着你们,你们向我显明最深爱的时候,也好似恰巧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影”三毛此生最后悔的就是没有在父母面前将这份真诚向他们交代得清清楚楚,这也成为了她一生的遗憾。
三毛没有刻意地描述跟荷西的点点滴滴,却在每一篇中都有提及,可见夫妻两人感情的细腻,跟拉蒙三人一起去爬山,临行时仍然将卧室的灯亮着,似乎荷西仍然在家里等着她。然而想到这是第一次晚上不回家,心中还是有种负罪感,好似做了什么不讨人欢喜的事情一般不安宁。可见三毛还是有种孩子般胆怯的内心,但她敢于追求自由的勇气仍是值得钦佩的,“生命短处,没有时间可以再浪费,一切随心自由才是应该努力去追求的,别人如何想我便是那么的无足轻重了。”如今的我们又有谁有三毛那样的随心跟追求呢?
离乡回乡那一篇仅有五页半的篇幅,短小而又精悍,临时的回乡决定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尤其是邻居的小男孩,竟愿意将终生托付于她,这份全然的信任,得有多少付出和关怀啊!更好笑的是她的大半朋友,怕她一去不复返,硬是要留下人的翅膀来,竟还有人惊讶地说:“不可以,你是这里的人,要去那么远做什么,不行的。”如此,怪不得说这个群岛是三毛第二个故乡,离乡又是回乡,同时拥有了两个故乡的人,本该欢喜,却不负重荷。“一次去,一场沧桑,失乡的人是不该去拾乡的,如果你的心里还有情,眼底尚有泪,那么故乡不会只是地理书上的一个名词。”
三毛对人生的理解从来是不同于常人的,即使是跟弟弟玩电动玩具,也能让弟弟对她哑然失笑。然而这也是值得欣赏的地方,喧嚣尘世固有的思维模式早就将人打磨地方方正正,没有了原有的稚气跟新意,回过头来看过去的英雄人物,有时候觉得他们的想法、做法实在匪夷所思,因为我们早就缺失了放开手脚的勇气,没有勇气,何谈超越!“常生感触,觉时光飞逝,人生如梦,内心不由得涌出一丝怅然叹息来。”(胡蒙蒙)

读《三毛全集》有感


读《三毛全集》有感

婷小婷

上大学后,每回校内摆摊子卖书,我总是会禁不住去看一看。大多时候,总是停下看看卖些什么书,过过眼瘾,很少买。印象中是2011年年底,和室友在南门看到有书摊子,我便停下来止不住买了一本《亲爱的三毛》,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当时心急路上就想打开来看看,三毛是早有听说过的,谁知打开竟然发现是盗版的。学期末一到,我便将这本书冷冷的丢在箱子里,拉回家了。谁知这一搁就搁了一年多。

2012年年底,不知怎的突然又想看三毛的书了。那时候已经搬进一个新寝室,我一说立即有室友兴高采烈的给推荐。就这样,我开始看《温柔的夜》,也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不过已是2011年新出的版本了。由于内容基本上都是浅显易懂的散文小故事,我基本上一两天也就看完了,当时对其中一篇“五月花”印象格外深,也开始慢慢有点知道三毛的性情了。《撒哈拉的故事》展现了沙漠迷人的风土人情,让人很难忘的还有荷西与三毛“沙漠中的婚礼”,荷西送给三毛的结婚礼物竟是一副完整的骆驼骨架!而《雨季不再来》看完以后就要与期末考试大战了,这本算是三毛最早期的作品了,满含着一个少年当时的彷徨。

2012年12月12日我过农历生日,给我推荐三毛作品的那位室友送给我5大本三毛的书, 即使到现在我想起来也是心怀感激的,实在是很喜欢书。这样加上我之前买的3本就有8本了,三毛全集一共有11本,为求圆满我又厚着脸皮向另外两位同学讨了3本,算作生日礼物了。真的是感激他们。收齐以后,心里直打算着寒假回去怎么好好看掉了,那是一种内心充实充满希望的感觉。

2013年寒假就这么应景的开始了,虽然现在已接近尾声。回家后第二天,我心急的只好自己去邮局,大费周章的把书拿回来,加上其他的一共15本;因为还邮了一个熊回来,一路上都有人朝我看。拿回来后第二天,我开始看《稻草人手记》,这本书的封面是淡淡的蓝色,我很喜欢。里面一篇“大胡子与我”让我印象深刻,三毛说,她与荷西结合的当初,不过是为了结伴同行,双方对彼此都没有过分的要求和占领。她选荷西,并不是为了安全感,更不是怕单身一辈子。她与荷西的婚姻生活自由,有各自的心灵空间,而且三毛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爱情。

之后的一本《梦里花落知多少》,主要描述的是荷西死后的三毛,这里写的颇为感人。三毛后来说与荷西在一起的6年是上天给她的恩赐。三毛始终相信荷西的灵魂陪伴着她,后来她反复地想她也不愿意自己先去,她说荷西没有三毛是不行的,还是让荷西先去她自己来独自承受这痛苦。荷西去世时30岁。

《万水千山走遍》是由报社赞助三毛的中南美洲之旅的纪行,期间三毛去了墨西哥、洪都拉斯、秘鲁、厄尔瓜多、玻利维亚、巴拿马、哥伦比亚等地,并一路写下了她对所见所闻的感受。三毛后来回国,答应教书一年。也是在台湾生活后写了《送你一匹马》,着眼于眼前的生活和自己的家人。第8本《亲爱的三毛》是三毛与读者的书信集,三毛也说借着读者的信件,擦拂了她朦胧的内心。第9本《我的宝贝》写的是三毛在世界各地游玩收集的宝贝,并且每个宝贝后面都附了一个小故事,并有图片,只可惜我这本书里面没有。第10本《滚滚红尘》,是一个剧本。并且后面由林青霞、秦汉、张曼玉等在1990年拍成了电影,电影看过之后觉得还不错的。最后一本是《流星雨》,其中收有三毛的演讲录,“流星雨”在三毛是指身边与我们擦肩而过的人与事,由于这些存在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本书中我印象深刻的是三毛评书,评的是“武松、潘金莲、孙二娘”,我看过觉得十分精彩。并且附了2盘评书CD。

讲了一堆啰啰嗦嗦,差不多把《三毛全集》胡乱的介绍了一下。其实还是得自己去看去感受。

旅行与写作,是三毛毕生都在做的事情。三毛少时逃学念书,辍学,后来学习美术,到大学念哲学,已藏书2000多本,毕生到过59个国家,10几年只回过家3 4次,通中文、西班牙语、德语、英语等语言,这些在我看来实在是个传奇。她对美有着惊人的敏感与欣赏能力,少时还曾梦想嫁给毕加索。而在三毛眼里,写作是生活中最不重要的一部分,它是蛋糕上的樱桃,而且她从未立志当过作家;她认为生活远比写作重要,她重视生活甚于写作。三毛的作品几乎全是传记文学式的散文,不真实的东西,她写不来。三毛的文字有着她最真的性情。

说到三毛与荷西的爱情。在荷西高三的时候,第一次遇见了在西班牙求学的三毛,并说要与三毛结婚,让三毛等他6年。当然三毛并没有等他,6年以后缘分自然来了,他们也就在沙漠中简单的结了婚。三毛作品中有不少是与荷西婚后的生活点滴。三毛是一个好的家庭主妇,很持家。在《流星雨》中,三毛说到后来她才发现,荷西因为她晚上熬夜写作一直睡不着,因此停笔了,直到荷西去世。荷西说他不拉着三毛的手睡觉睡不着,我看到这一句以后感动不已。三毛说婚姻是一件值得每个人尝试的事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对男孩女孩都一样。

三毛说过为了她的至亲:爸爸、妈妈、荷西,她愿意做一只不死鸟,直到他们走她再飞。

但1991年,三毛自杀,时年54岁。

而我还没出生。

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爱与恨的千古愁;

于是不愿留的你,要告别还未见的我。

叶子分割线

作者介绍:

婷小婷

坐标:广州

爱好:看书、旅游

外号:女神

读三毛传记有感


流年不与你忘

——读三毛传记有感

白落梅曾说:"如果有一天,你在红尘某个街巷,遇见这样一个女子。她身材高挑,散着长发,带着一种繁华落尽的沧桑,一种意兴阑珊的美丽。那么,请记得,她的名字叫三毛。"是的,她叫三毛,是我内心深处不及的梦,是流年不曾忘记的一粒红尘。

雨季不再来看似忧。

不亦然。

忆含希。

独自成长,心田满书香。

——记童稚时

她叫陈懋平,因为觉得"懋"字繁琐,改名为陈平,可她的性格注定让她这辈子无法平凡,她的一生经历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传诵的传奇。即使战火纷飞,也没有让她的童年失去色彩。

她是一簇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盛开在民国时期。她与别的孩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她那生来便具有的孤独感,让她的色彩显得如此绚丽。她可以默默的独处,不哭不闹,沉溺于书香无法自拔,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当然,还有她那可以洞察万物的双眸。

当我上小学之时,才开始于文学海洋中遨游,她早已觉那知识是如此肤浅。当我还不明人生所爱为何物,她已找寻到——文学,文学之美就这样成为了她一生的追求。

只可惜,童年的五彩缤纷下也有黑色的参与。黑来自于同学和老师的误解,让她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落入无尽的黑暗之中,迫使她离开了学校。

三毛锁上了自己的心门,结识墓园的宁静,浏览自己喜爱的书籍,尘封很久之后心锁已锈迹斑斑,同时也贴上了自闭。幸运的是,这把心锁被顾福生打开了,福生用油画的绚丽,艺术的美丽,让她的内心春暖花开。在福生的帮助下,她走进了文坛。

其实我知道,孤独成全了她的美丽,书香飘进了她的童年。虽然童年伤痕累累的她,记忆中还存留着希望,心田中依然有愈心的暖光照耀。

回忆着她的成长,好似独自寂寥行走,独自追寻着她的希冀。但不是。在我看来,她在幼年便寻得她所爱,知道自己要去往的地方,即便雨季不再来,但在花季之时,花海一定会流入她的心房。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与荷西相遇到离别

三毛与荷西曾用六年的时间错过,又用七年的时间相爱相倚,留三毛用余生的时间去离别。

犹记当初荷西对她承诺:六年,多么漫长,等待,如此煎熬,并且她的心早已支离破碎,失去了承担这诺言的勇气,所以她狠心去拒绝了这个男孩,再不让他去找她。

三毛一定知道荷西有多难过,宛如曾经她被舒凡狠狠地拒绝,可她一定不知道,荷西伏枕流了一夜的泪,想要自杀,她也一定不知道,即使他被伤害,他对她的爱还是有增无减。不管这六年的期限里,和谁在一起,又和谁订婚,他的爱都如同冬日的暖阳跟随着三毛。

那么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的时刻。荷西积满了所有的爱意,怀着六年的承诺,坚持着这份对爱的执着。在六年后,终于如愿以偿地拥抱了三毛,决定用余生去追随她,和她一同去了结前世的乡愁。

——撒哈拉沙漠

在撒哈拉的时候,即使他们过着清贫的生活,但十分安宁。在那里,她抛下了所有的哀愁,成为了一个快乐的家庭主妇,时常用中餐来款待荷西及朋友们,教邻居的女孩识字,用简单的医疗知识解除他们的病痛。平凡又简单的生活,多少个昼夜,携手漫步于沙漠中,多少年月,用心雕刻成爱情,让三毛笔下的《撒哈拉的故事》成为传奇。

可惜的是,这样的幸福仅仅持续了七年,就在荷西去往拉芭玛岛工作的期间,工作中不幸丧生。幸福的温度就在此急剧下降,瞬间凝结成冰,万物的美好早已留不住她要跟随荷西的心。在友人不断的劝慰下,终于放弃了离开。开始每天忙碌地为自己的丈夫订做墓碑,每天买鲜花去看望他,陪他说话,天黑也不肯离开。

在为荷西守灵那夜,三毛冢前一言,竟让荷西双眸流出血,那是多么的舍不得,那是对三毛有多沉重的爱才会流血。他一定没有离开吧,一定很舍不得三毛吧,所以把灵魂留下来陪伴三毛,让她感知自己拥抱的温度尚存,只可惜转眼间又变得毫无生气。冢前的三毛,是多么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换回她爱人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再续当初平淡的美好。

世界上最痛苦的距离一定是生与死吧,跨越不了地平线的拥抱,留不住的温存,就连对话都像上映独角戏。回忆起三毛感知生命即将逝去时,每日在海边踱步,等待自己心爱的人平安归来。每当相见,相拥的那一刻,就像拥抱了一整个世界,那种珍惜,那种心切,让他们的世界绽放出红莲。这种面对死亡的恐惧,荷西一定能感受到,三毛对这份爱的守护。

多幸运才能找到一个治愈自己心伤的人,多幸运才能把错过的时光补回来,可冢前已只有泪千行,思念如行云流水,划过她的心脏,让世界只剩下寂寥。

回忆他们的形影不离,用爱让生活充满希望。庆幸的是,即使荷西离去,但这份爱在记忆中仍是暖心的。爱是由心生的,是要看他的心里是否存在于你的内心深处。也许不语,但牵挂依旧尚存,它不需要太高的温度,但它一定是温暖的,足以让两人相濡以沫。

寄她心到远方。

去流浪。

在追寻。

万水千山,愈她心于自然。

——流浪远方

哪里才是你的家,失去荷西,再也找不到进去的钥匙。

原来是远方。

齐豫的成名曲《橄榄树》是由三毛作词的,答案就在其中,"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她背着行囊,踏上了远方,用她的笔,记载了中南美洲各国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用万水千山治愈她那千疮百孔的心。在兰州深处的大漠敦煌,让她的心再次感到温暖。终她把情寄于景,把爱撒在大漠深处,绽放的花也飘落在世人手心。

即使她最后离去了,但成全了她渴望的自由。幸运的是,有小天使陪伴着她,引导她去寻找她的橄榄树——荷西。

你是我永生不及梦

三毛曾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从不寻找。"或许是,从小就已经找到了自己所爱,并拼了命地去完成,一定很累了吧。我相信,越过那条地平线,一定有你的爱人在等你回家。

三毛,你如流水,汇入了大海。你如红尘,落入了沙漠。陪我走过漫长岁月的你,成为了我永生不及的梦,你的文字散落在万水千山,我怎敢与你相忘,流年怎敢与你相忘。

是你,让我与梦近;是你,让我去寻所爱;是你,让我真正明白:你需寻得你所爱,并为之守望。

来世,我愿做一米暖阳,很短但很温暖,抚摸你一世温柔。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落花人独立_读三毛作品有感11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三毛作品有感15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