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鲁迅希望有感500字

读鲁迅希望有感500字

海洋——21世纪的希望_读《走向海洋》有感1000字。

读着书,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在读过了作品,对于里面的情节非常感兴趣,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你也许需要"海洋——21世纪的希望_读《走向海洋》有感1000字"这样的内容,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走向海洋》这本书像一块磁铁吸引着我,让我爱不释手,在海洋里遨游,让我大开眼界,知识倍增:海洋不仅是生命的摇篮,还是个聚宝盆,它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是人类二十一世纪的希望。

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母亲,我们都是她的孩子。因为生命起源于氨基酸。而氨基酸是无机合成的有机化和物,它存在于大气中,陆地的池塘和海洋里,但由于雨水冲刷,各种化合物汇入海洋。海洋在放电和紫外线辐射等能量的作用下,有着良好的解聚条件和环境,使有机单体在这里得到了聚合,演变。先从原始生命进化成原始生物,又划分成原始植物和原始动物,而原始植物从单体进化成多体,原始动物由单细胞进化成多细胞,由无脊椎进化成有脊椎。而人类作为脊椎动物门类中不断进化而成的高等哺乳动物,所以我们都要喊大海一声妈妈.

海洋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它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地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从不吝啬它的奉献。

现在,由于人类大量的开采,陆地上的矿产资源变得少之又少,而科学家发现:海洋是个聚宝盆,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铁、锡、锰、锍等。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开发海底资源,以解决能源危机,英国在北海地区获得石油161万桶,从一个贫油国摇身一变,成为石油输出国。

你知道吗?海洋中有着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满足人类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的可燃冰,数量达到10万亿千克以上。

更神奇的是海洋中还存在着许多灵丹妙药,它们可以医治许多病。如:沙丁鱼、海带、珊瑚、海蜇、海葵等等。

沙丁鱼含有不饱和脂肪,也就是鱼油。鱼油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降低血液黏度,防治动脉硬和心肌梗死等生理作用。

海底美丽的珊瑚,有着明目、安神、镇惊的功效。而科学家又发现珊瑚骨与人骨十分接近,是修复人骨的最佳原料。

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加上土地沙漠化等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正面临着食物匮乏的威胁。因此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蛋白食品来自海洋。

海浪和潮汐的能量过去都白白浪费了,如今利用海水的运动来发电已经不是梦想。潮汐发电站、海水发电站的建立,将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

现在,人们把海水用蒸馏、离子交换、反渗透、电渗透等方法进行除盐,使它变为适于工业生产和引用的淡水,来缓解地球上许多干旱地区的水荒。

进入21世纪,人类迎来了海洋意识大发展的时代。随着科技进步,国际社会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航运,捕捞等活动,而是把海洋作为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最后空间。所以我们只有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海洋才会乐于作出它的奉献。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读后感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读后感(一)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篇文章主要讲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以及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但是,海洋是永久存在的吗?不,不是。如果我们再不保护环境,那么下一秒海洋中的资源就有可能消失。

21世纪,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然而,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的现象却越来越多。走在街上,只要一不小心,你就会被丢在地上的香蕉皮滑倒。抬头仰望天空,已经不如以前那么蓝了,灰沉沉的。漫天飞舞的的白色垃圾,趾高气扬的昂起了头。走到河边,一阵阵臭味飘了过来,河水又脏又混,全然不见了往日的风采,难道这些不是人类造成的吗?难道人类没有一点后悔吗?难道人类还应该继续这样下去吗?

人类想要留住地球,留住我们共同的家,必须要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家,变得更美好!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读后感(二)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文章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经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21世纪的希望。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有几点值得欣慰:首先,课前让学生阅读与海洋有关的书籍,收集质料,拉近了学生与海洋之间的距离。为学生走进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三次读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从自由读到默读,再到浏览。体现了读的三个层次,学生读书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第三,检查初读时,改变方式,用送给机会的方式,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并在读中渗透竞争的意识,让学生学习把握机会,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下面学习《最大的麦穗》一课领悟主题,做好铺垫。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就连学困生也积极参与,给我的触动很大。我坚信兴趣是最后的老师。第四,第一自然段的朗读指导针对性强,学生朗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但本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第一,课堂用语的严密性。如:段与自然段的区别。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比较单一,今后应多积累一些这方面的语言。其次,对教材的把握如何做到人与工具的统一。如: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只关注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感悟人类与海洋之间的密切关系,体会本段中的拟人手法的运用,却忽视了这两句话中,还存在正反对比的说明方法,及但是这个词在这两句话中所起到的作用-------转折连接。教学中,我没能及时抓住这个语言文字2020的训练点,让学生学习这种方法进行仿写。而在让学生看图片感受大海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时,我又忽视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注环保这方面人文思想的教育。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地体会到在分析把握教材时,不但要重视文本内容的把握,人文内涵的领悟,思想情感的教育和人格精神的培养。但也要重视语文形式的理解、运用的训练,将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溶为一体,一箭双雕,做到工具共人文一色。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读后感(三)

今天,我学了一篇名叫《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篇文章。

它告诉了我,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人们利用海水的运动来发电,致力于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人类的餐桌上,越来越多的高蛋白食品来自海洋,此外,用海水淡化的方法缓解地球上许多干旱地区的水荒,在海底建设城市,以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逐步由幻想变为事实。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海洋给人类提供了便利。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所以,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海洋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为各族儿女供上他们所需的一切,但海洋也可能会枯竭,人类要开发利用海洋,首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作出它的奉献哦。

保护海洋,保护我们的家园,合理的开发利用,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海洋,我们的新希望——读《走向海洋》有感


海洋,我们的新希望——读《走向海洋》有感
海洋,一颗美丽夺目的蓝宝石,它怀抱着无数生物,生生不息,从远古一直走到了现在,它给了无数生物勃勃生机。地球哺育了我们全世界的儿女,海洋则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它给了人类生的希望,我们靠着海洋,渐渐繁衍壮大了起来。因为有了海洋,所以才会有全世界如此之多的人口。
今天,我读了一本《走向海洋》,这本书里面告诉了我们极多的海洋知识,让我们更加熟悉海洋,亲近海洋,更加从中体会到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
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第一次在宇宙里回眸地球时,发现原来地球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土黄色、混沌的星球,而是一个蓝色且透明的球体,事实证明地球上水域面积占70.7%,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
瞧瞧中国!在地图上一道道“蓝色的曲线”贯通了整个国家,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们滋润着土地,给了人类希望。离我们隔海相望的日本,它们面积不到38万平方千米,但在孩子们心中,却有着4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原来,在日本,海洋是陆地的10倍。
为了让人类明白海洋的重要性,1998年7月18日世界科教文组织将这个日期定为“世界海洋日”并取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海洋,未来的财富。
海洋,你是那么的美丽,但由于人类的种种破坏,使你“千疮百孔”。现在,我会从身边小事做起,提倡环保,所有的河流都是通向海洋的,我要尽力保护好家乡的河流,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让大海变得更加美丽。海洋,未来的财富,二十一世纪的希望,我们新一代小学生一定会好好保护环境,好好保护海洋,好好保护我们的希望。

《走向海洋》有感


牢记历史 不忘责任

作者:602班 丰灵晰

——《走向海洋》读后感

桐乡市实验教育集团城北小学602班 丰灵晰

翻开《走向海洋》这本书,我的灵魂,漫步深蓝。

我感觉我捧起的是几千年厚重的历史。

在烟波浩淼的海洋中,我看到了生命的进化,看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也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史。

中华民族曾经的繁华与鼎盛令我骄傲——唐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宋朝庞大的远洋船队……茫茫海洋诉说着东方文明古国的瑰丽与光彩。

中华民族如今的腾飞与锦绣的未来使我振奋——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举行了隆重的下水仪式。1980年五月,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远洋测量船特混编队挺进南太平洋,顺利完成保障中国向南太平洋预定海区发射洲际导弹试验的任务。2009年至2011年,中国海军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局势中一次次圆满完成任务,展示出威武之师的风采……“海事兴,民族兴”,中华巨龙必将腾飞海洋,重书华彩!

但是,有一段历史血泪斑驳的民族苦难史令我,令每一个炎黄子孙不愿回首,又不能不回首——公元1371年12月,朱元璋一纸禁令使延续了1500多年的民间航海和自由贸易趋于窒息。就因为这一纸禁令,中国被世界发展大潮远远抛弃。自此直至清朝统领者,国法不断变换,可“禁海令”不仅不变,反而变本加厉,带来了海防废弛,造船业萎缩的严重后果。在这同时,世界列强正加紧向全球扩张殖民地,见中国这样的东方宝地海防脆弱,怎能不抢?!列强侵入中国,瓜分土地,杀人灭口。一次次血染海疆,任人宰割,却是羊亡牢未补。18世纪以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海军飞速发展,战船的结构、动力、武器装备和技术战术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中国水师仍是小帆船、大刀长矛、鸟枪土炮。“有海无防”,导致的是国家沦丧的悲剧:“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多少中华儿女的血肉之躯在帝国主义的洋枪大炮中灰飞烟灭!《中英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帝国主义者在阵阵狞笑中把中华民族的多少黄金白银、奇珍异宝、瑰丽河山占为己有!彼时的中华民族历尽凄风苦雨,犹如砧板上的肥肉,任人宰割!!

即使是民族复兴的今天,我们的南沙群岛还有50多个大岛被他国所占,石油资源丰富的南海依然是列强争夺的蛋糕!

抹一把屈辱的泪,平复悲愤的心情,我的心头有一个声音在呐喊:“历史不能重演!”茫茫大海,潮起潮落,多少世事沧桑终归于平静,但历史惨痛的教训将永驻每一个华夏儿女心间——“落后就要挨打”。“实力决定地位”,期待有那么一天,中国能有自己的航母编队,真正行使自己的主权,不再因落后而被人欺负,中国领海成为和谐的海洋,国泰民安,欣欣向荣。而这重任,在不久的将来,就要落在我们新一代的肩上。

“少年强则国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掩卷,我感觉我捧着的,不仅是几千年厚重的历史,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走向海洋读后感600字:读《走向海洋》有感


走向海洋读后感600字 读《走向海洋》有感

一望无垠的海洋从古至今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那蓝色的水面下到底隐藏着多少奥秘?有多少能造福人类的财富?它与中华民族到底有多少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走向海洋》中,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将大明朝的神威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为中国带来各国的崇拜。而清末,腐败的政府禁海锁国,关上了中西方交流的大门,继续坚持那套封建政策,使国家因技术落后而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区,千年基业毁于一旦。我思考了许多,终于明白了两个不同的朝代,一个用海,一个禁海,从而出现了两个不同后果的原因。大海是一个纽带,也是上天给我们的恩赐,它不仅促进了我国和别国的交流,还使中国发展得更加迅速。可以说,如果没有海洋,中国的科技还只会持续在十七世纪的水平,我们现在的生活也不会像现在这么美好。

在我国南沙群岛一带,有着一片十分富饶的海域。仅曾母暗沙,就以其丰富的矿产和石油储量闻名于世。这么诱人的地方邻国怎能不对此有非分之想?有些国家在未经我国批准的情况下擅自闯入,不仅在附近的小岛上安家落户,还大张旗鼓地进行军事演习,这是赤裸裸的挑衅行为。虽然那几座小岛荒无人烟,但也是我们中国神圣的领土,况且周围的海域资源丰富,怎能轻易落入他人之手?如果不闻不问,我们将会损失一大笔财富。于是,党中央坚决下令,保卫主权?可见海洋对中华民族的重要。

海洋是一个宝库,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财产。只要能好好开发、利用海洋,它一定会使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读《走向海洋》有感


这是一张以海洋为主题元素的封面:远处,海天相接。在苍茫蔚蓝的海中,两只海豚互相追逐嬉戏,溅起朵朵浪花;放眼望去,一艘帆船迎风起航;碧蓝的空中,海鸥勇敢地在海面上翻飞盘旋正是这具有浓郁海洋特色的封面吸引了我,使我不由自主地翻阅起这本《走向海洋》。

这本书的作者是崔京生,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详细地叙述了海洋与人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起源,是蓝色的宝藏,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第二部分讲述了海洋与中华民族的种种复杂关系,介绍了中国悠久的海洋历史;最后一部分作者展望未来,发现百废待举,起步艰难,认为海事兴,便万事兴,民族兴,呼吁全世界的人们与海洋同行,维护领海主权,保护海洋。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触很深,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读小学时,我曾清楚深刻地记得我们的祖国中国,地大物博,有着9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面积,并且当别人问到我这个问题时,我肯定不假思索就会说出这个答案。可是现在,我终于明白,中国不仅有着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领土,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海洋。这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我们不应该忘记这片无比重要的蓝色疆域。

再仔细想想,在此之前,我未曾思考过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只是记得小时候听过一首歌《大海呀故乡》才懵懂的认为认为大海就是我们的故乡。所以每当欣赏科幻电影,看到神秘的天空,稀有的植物,莫名其妙的闪电轰然划过,照亮油一样凝重,波涛汹涌的海面。一个动物缓慢爬上岸,艰难地站起来,发出一声长啸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原来这证明了水是人类进化论重要的因素之一。海洋真是继女娲后我们的第二个母亲!

它不仅孕育了我们,还是文化的摇篮。早在唐宋时代,海上丝绸之路兴起,海运贸易迅速增长,海上事业进入全盛时期。明朝初期,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传播了中华文明。清朝时,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直到遭受了两次鸦片战争的侵略后,清朝才开始注意海防。1894年又爆发甲午战争,结果清军腐败,全军覆没。看到这里,我真为我们的先人感到耻辱。不过中国近代海军所取得的成绩还是让我感到一丝欣慰。如今,我国的海上防线也不容小视,一队队航空母舰、潜艇、小型水上舰艇,保卫着我们的祖国。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更使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

作为新时代小主人的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更要担负起保护海洋的重任。

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一个开发海洋的新时代己经来临。在开发海洋中,人们将更有效地从海洋中取得财富。上面说道,海洋是个蓝色的宝藏。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素有富饶的地球第六大洲的美称。海洋使人类最大的淡水库,海底分布着富饶的油气田,到目前为止,探明的海洋石油可开采储量约为3000亿吨。海洋还埋藏了形形色色的发财梦,海洋不仅有超过全世界70%的石油和天然气,还沉睡者数以万计的沉船,每个世纪都至少沉没21700艘,船上的珠宝价值在6000亿美元左右。这不得不让人赞叹海洋真是个蓝色的聚宝盆!

人类对石油、天然气这些资源的大量开采,陆地上的这些资源将日益枯竭。这使人类的目光转向海洋,并贪婪地无休止地向海洋索取资源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但是做任何事都要适可而止。人类要学会合理利用开发海洋,并注重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将来不至于导致海洋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最终成为人类生存危机的杀手。

长风大浪,任重道远!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类的利益是共同的。当海洋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高歌,与海洋同行!

初二:戴心叶

海洋,蓝色宝库——读《走向海洋》有感


今天,我读了《走向海洋》一书,被里面的语言以及所介绍的海洋深深地吸引,使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也对海洋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与了解。

这本书分为三大部分:1、海洋与人类:主要写了海洋与人类的关系,并记载了各国寻找南、北极点的故事。2、海洋与中华民族:讲述了中国由于不重视海防而惨败多国的事情,同时也列出了中国多个航海英雄。3、海洋与未来:主要说了几个国家发展海防的成果。

读完后,我陷入沉思,为什么海洋自古与人类之间就息息相关呢?

海洋既是地球的象征,也是生命的摇篮,更是一座蓝色的宝库。

地球是一个淡蓝色的水球,而陆地只不过是浩瀚大洋中的一个个岛屿。从这个意义上说,把地球称做水球或者是海洋之球,似乎更为贴切些。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面积为3。67亿平方千米,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而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仅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29。2%。

海洋为生命的诞生、进化与繁衍提供了条件。根据古生物学的研究,地球上的生物至少在30亿年前即已在海洋中诞生,从原核生物开始,发展到真核生物。直到4。4亿年前才有植物和动物向陆地移居,开始了陆上动植物的进化。在陆生动物的发展进化中,人类的出现是距今大约300万年前的事。追根溯源,大海也是人类祖先的家。至今,地球上的动物中,仍有80%的成员生活在海洋中。

海洋是风雨的故乡,它在控制和调节全球气候方面发挥有重要的作用;海洋是资源的保护,它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无穷尽的资源;海洋是交通的要道,它为人类从事海上交通,提供了经济便捷的运输途径;海洋是现代高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基地,它为人们探索自然奥秘,发展高科技产业提供了空间。

海洋对自然界,对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有着巨大的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一直与海洋息息相关。没有人不认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直接受益于海洋。在今天,海洋作为地球上的一个特殊空间,无论是它的物质资源价值,或是政治经济价值,都远远超出人们原有的认识。人们对海洋的需求不再只是渔人之利、舟揖之便了。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类有条件以进军姿态走向海洋。

然而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洋只有5%左右,还有大约95%的海洋是未知的。这些未知的领域必定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进,探索这座未知的蓝色宝库。

海洋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宝贵资源,只要我们能合理的开发、利用这座宝库,它将循环不息地为人类所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海洋与我们——读《走向海洋》有感


中国国土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如果我突然问你这个问题,那你会怎样面对我的回答?960万平方千米?呵呵,不仅是你,还包括我、近100%的中小学生,近98%的大学生会这样回答。但是我告诉你,这样的答案是错误的。我也是看了崔京生写的《走向海洋》一书才知道,我们中国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海洋!如果一个海军军官知道了,一定会非常生气地说:我们洒血拼命好不容易才拼出来的300万平方千米海域,难道是说没有就没有的吗?

《走向海洋》一书分三章来叙说。作者崔京生首先详细地叙述了海洋与人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起源,是蓝色的宝藏,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然后他讲述了海洋与中华民族的关系,讲述了中国悠远的海洋历史;最后,他展望未来,呼吁全世界的人们携起手来,共同高歌,与海洋同行,走向深蓝,再创历史的辉煌。

平心而论,我们生活的地方其实不能算作地球,因为人们目光太短浅了,我们生活的地方有70.8%的面积都是海洋,简直就是一个大水球,怎么能说是地球呢?

从古至今,我们人类就和海洋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渔民们世世代代以大海为生,捕鱼,养殖海洋动植物,享用大海为我们提供的丰富的海鲜产品。我们食用盐也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如果大陆上的资源被开采光了,就可以到蓝色聚宝盆海洋中去开采资源。现在很多沿海的国家都已经将一些油气田的钻探井架矗立在大海之上,向大海要能源。尽管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海浪发电站目前还都在研究开发之中,但不远的将来,相信这都将会为我们人类提供丰富的电力资源。

我们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我们也一定要保护海洋。我们不掩随手扔垃圾在海洋中,这样会污染环境,工厂中不要把污水废渣排放到大海中,不要进行白色污染、电池污染、核污染等,因为只有保护海洋,海洋中的生物才能免遭侵害,才能旺盛生长,海洋才会乐意为我们做出无私的奉献。读书名言大全:/dushu/

我在中央电视台节目上看到过一个记者专访,说的是现在人们已经在浅海的海面上安了一个小镇,这个小镇当然是以水产养殖为生的。这个小镇有机关、医院、学校、银行、超市、网吧、电影院等等,勤劳的人们生活在这里,尽情地呼吸着海洋的气息,从不为生活所烦恼。不过,在这个小镇上旅行只能靠自行车或者小船哦,目前还没有汽车。尽管如此,我也能想象,这样的生存环境一定也是很美的吧,我觉得就像陶渊明笔下的现代版的世外桃源啊。

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海洋不仅给了我们无尽的财富,给了我们交通运输的便利,但有时还会无情的掀翻船只。近年来,东南亚海啸,日本地震海啸已经夺去了几千万人的生命和财产,这是极其深刻的教训。在古代,许多载有黄金,白银,手工艺制品等的船只,由于触礁、风浪等原因,船只沉到海底了,金银财宝也都葬身到海底了,人们对于海洋的认知还是有一定的局限啊!

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类的利益是共同的,我们地球村的居民们应该携起手来,走向海洋,认识海洋,摸清海洋的脾气,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为人类造福。千万不要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就巧取豪夺,甚至发生战争,相互残杀,这是最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

开发海洋任重而道远,走向海洋,保护海洋,利用海洋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我们小学生从现在起,就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海洋的知识和规律,将来长大了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造福全人类!

读《走向海洋》有感作文


海洋是地球的“眼睛”,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是蓝色的宝库,海洋是鱼儿温暖的家。老师这学期给我们发了一本叫《走向海洋》的书,这本书分为三章:“海洋与人类”、“海洋与中华民族”。“海洋与未来”。读完《走向海洋》这本书,我对浩瀚的海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海洋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海洋不光是鱼儿天堂更是一个大药房。海洋里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古代通商的大船经常沉入海底,给人类留下来巨额的宝藏。海分为领海、毗连区、海区、海岸线和岛屿。所以海洋是“蓝色宝库“。人类过度开采石油,过度捕鱼,破坏了生态平衡。由于密集的人口和工业,大量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倾入海水,加上海岸曲折造成水流交换不畅,使得海水的温度、ph、含盐量、透明度、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性状发生改变,对海洋的生态平衡构成危害。目前,海洋污染突出表现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质累积、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几个方面;污染最严重的海域有波罗的海、地中海、东京湾、纽约湾、墨西哥湾等。每年的7月18日是海洋日,其实每天都是海洋日。保护海洋从你我做起!让鱼儿快乐生活、让海洋更加清澈、让地球的“眼睛“更加明亮!

相信《海洋——21世纪的希望_读《走向海洋》有感10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鲁迅希望有感5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