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300字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300字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500字。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最好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文章的方式,将阅读中的体验记录成文。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500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时明月以史料为基础,用风趣幽默的的语言以及小说的笔法,为读者展现了明朝十七帝与其它王公贵权的生活全景。

我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或许是缘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吧,我从小就喜欢历史。父亲收藏的《二十四史》经常被摆在案头,可学术研究性的历史总让我在阅读时感到有些枯燥乏味。一个偶然的机会,妈妈给我带回一套书——《明朝那些事儿》,我拿起其中的第一部《洪武大帝》读了起来。读着读着我就被这部书深深地吸引了,我仿佛遇到了久违的知音,一口气读完了七部长卷。了那段日子我真是如饥似渴,废寝忘食,一遍读完仍然感到意犹未尽,又再读了一遍。

作者从元末明初的农民军队反抗蒙元统治者开始,一直写到崇祯走向那棵歪脖树。期间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与具体人物为写作背景,有条不紊地记述了从公元1344年到公元1644年大明王朝三百年风风雨雨与是非兴衰。

读了《明朝那些事儿》后,我不仅了解了这段历史,还从这部书幽默风趣背后也读出了一个道理。在书中出现的,无不是当时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可他们当中,有死而后已的忠良,也有王振、魏忠贤之类的佞臣。魏忠贤在身后留下千古骂名,为世人所不齿,可他当时却是风光无限,权倾一时,羡慕、嫉妒者不计其数。然而,当年那位奋起反抗魏忠贤却被害死的正直大臣杨继盛,却为世人所赞叹、仰慕,流芳百世。在当时,杨继盛不过是阶下囚罢了,指不定还有人在嘲笑于他。由此可以看出好人不一定会和徐阶、张居正一样得志,坏人却常与王振一般猖狂。不要羡慕别人,只要自己没有错,身正不怕影子斜,那些诋毁的话,大可不必计较,凡是历史自有公断。

通过读《明朝那些事儿》,我发现作者的文笔也十分了得,文中记述的王侯将相,在他笔下似乎活了:历尽磨难,矢志不移,终于一统天下的朱元璋;足智多谋的刘伯温;才高八斗、谨慎低调的宋濂;勇猛善战、忠肝义胆的徐达、常遇春;权倾一时、风光无限,死后却遗臭万年的魏忠贤;耿直忠贞,“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当年明月”将帝王将相的心术、韬略刻画得惟妙惟肖。读了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他们的智慧,还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一举多得。

读《明朝那事儿》令我如饮甘霖,回味无穷,那种感觉真好。

(家长感言)孩子从小喜欢读历史方面的书,一套《上下五千年》虽然图文并茂,但仅是提纲式的简介,缺乏情节,《二十四史》又显得艰深乏味,这套《明朝那些事》共七本,码起来足有十多厘米厚。本担心孩子看不了这么多,没想到孩子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几乎是手不释卷。和他爸交流起书中的故事情节那叫一个眉飞色舞,声音也一下子高了八度。为了不被男人们鄙视,我也认真地把这套书看了。

正所谓阅读改变人生,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孩子变了,这套书在孩子心灵深处烙下了深深的痕迹。首先,孩子视野更开阔了,对是非、忠奸、善恶的认识和评判能力提高了,其次孩子的表达能力有明显提高,从他的言谈及老师的反馈中得到证实。更提高了他的阅读水平,随后也看了些“明月派”的模仿作,他的评价是良莠不齐。总之,开卷有益吧。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明朝那些事儿


最近,我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我觉得这本书很好看,推荐给大家。
《明朝那些事儿》,一听名字就知道里面讲什么的,当然也就是当年明月(笔名,这可不是日本人:)用幽默诙谐的文字,讲述的历史上明朝的事情。
明朝的开国皇帝大概是大家都很清楚的,也就是土豆朱元璋(朱亮宇给他起的外号)。还有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全是数字,因为如果这些人都不能去上学或者当官的话,只能以父亲的出生日期或是年龄相加起来。比如朱五四、朱重八、朱百六、朱四九、朱初一、陈九四等等,那登记户口的人就会眼花缭乱了。朱元璋这个名字也起得很特别,璋是元朝一种锋利的器具,所以朱元璋就是诛元璋,把他比作诛灭元朝的璋。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历史上的战争和政治斗争是很残酷的,就像《明朝》(简称)里面说的打仗不是纸上谈兵,是血腥的,不是说说就行的。作战要学会两副面孔,一副是凶暴的,一副是温和的。凶暴的用来对付敌人,温和的用来对付服从自己的人。也有人曾经说过的:这个社会上,只要是敌人,是不存在退让的,不可以一味的谦让,否则的话,别人就把你打倒
历史是枯燥的,是无味的,可是当年明月就用幽默的话语来使它变得让我们更想了解历史上发生的事,我时不时还可以笑一笑,放松一下。

《明朝那些事儿》之读后感1500字


经朋友推荐,最近看了由当年明月写的草根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深有感触。该书的作者以史料为依据,以诙谐的叙述方式,将三百年明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当年明月风趣幽默的语言,理智缜密的推理,详尽平易的语言为我打开了通往这个时代的大门,令热爱历史的我获取了知识和道理。

公元1368-1662年间,中华民族出现了无数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和流传千古的人物,朱元璋、徐达、汤和、朱棣、严嵩、王守仁、戚继光、郑和、张居正、于谦、海瑞、李时珍、袁崇焕、祖大寿该书用客观历史事件和实证研究方法,对历史中人物和事件进行了客观公正的描述,同时,也让读者对明史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

客观的讲,明朝的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领先的,可是受封建皇权制度的制约,国家和人民一直处于危难之中。明朝初期,朱元璋吏治严明、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生产力,国力有所增强,不过为了巩固皇权,却大开杀戒,并南征北讨;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永乐大典》的编撰,为后世留下了文化瑰宝;初期的强盛之后,除了张居正变法中兴,几乎一直处于混乱的政治斗争和衰败之中,统治者对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的疾苦几乎是置之不理。

在读明史过程中,我对三位人物有尤其深刻的印象,并从他们身上感悟到一些的新的认识。

首先说一下王守仁,贵州人熟知的阳明先生,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他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王守仁于明正德三年(1508)春被贬至龙场(今修文县城),在居黔两年期间,他创立了知行合一学说,被梁启超先生评价为结束了宋元以来的500年道学,成为孔、孟之后的又一哲学巅峰,其学术思想影响到日本、韩国、朝鲜等东南亚国家,成为日本明治维新变革的思想基础。他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遇到许多艰难险阻,却从未改变过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数十年中,无论人生跌宕,志向总是坚定不移。不论其哲学成果在今天是否还具有指导意义,但是其求索真理的精神,值得我们去牢记和学习!

第二个要说的是张居正,他无疑是个伟大的政治家,虽说他个人生活作风在历史上留下了争议,不过他的两个成绩,让他成为了传名千古的人物,这两个成绩就是他成功的推行了鞭税和考成法。鞭税政策与当代的费改税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效地减少了人民的负担;考成法和现代管理中的绩效考核思想是一致的,在当时是一个考核官员政绩让官员干活的政策,这是非常科学的。张居正作为封建王朝统治阶级中的一员,推行这样的政策,无疑是影响统治阶级既得利益的。可他依然推行了,可见他有颗真正的忧国忧民之心;在满朝文武百官的全力反对下,他居然推行成功了,无疑证明了他过人的政治智慧。

第三个是海瑞,海瑞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也是最后一个上了门神画像的人物。他骂过皇帝,骂过全大明朝的官员,虽说明朝讲究民主和言论自由,但是古今中外,像他这样的人只有一个,因为他的逻辑很简单----做好本分中的事,骂皇帝是尽职责,哭皇帝也是尽本分,首辅徐阶一直在背后支持他,可徐阶的子女犯罪的时候依然没有情面可讲,这就是海瑞,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人。也许他的执着对统治者来说只是利用的工具,可在他去世的时候,为他送行的百姓却连绵百余里不断,他永远活在老百姓的心里。我们这个时代多么需要这样的品德啊!

有人说: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通过交一个好友,不断拓展生命的宽度,可以通过阅读一本好书,不断积淀生命的厚度。是啊,《明朝那些事儿》就是这样一本可以增加我们人生厚度、心灵过滤的书籍。它使我对人生有与净化,为我树立了人生新的目标,如同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崭新世界。朋友,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充满智慧的书籍,你绝对能从中汲取到人生的养分,充实着你,震撼着你,也激励着你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书评1500字


历史并不久远,但人真的很健忘_《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书评1500字:

暑假偶然翻开了《明朝那些事儿》,读了几章之后发现这书特别有意思,这套书共有七册,等到开学差不多读了快五本。从前我只知道这套书当年风靡网络,销量惊人,却未曾读过。《明朝那些事儿》的可读性非常强,受众很广泛。它讲历史却并不是枯燥的历史,读者接收到的是作者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文字展现出来的画面,字里行间也可以窥见作者的情感偏向。

这书的辞藻并不华丽,我也无法对其文学价值评头品足,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作者真的非常厉害,读者绝不会有读寻常历史书那样的无趣感,读罢只觉趣味横生,兴致盎然。我对明朝的历史不甚了解,至多也就停留在开国皇帝朱元璋,明宪宗的宠妃万贵妃以及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后世流传最广的往往是朱元璋的出身,样貌,废丞相杀功臣等事情,我们也可以从影视剧中看到万贵妃是如何如何恶毒,崇祯皇帝悲剧的一生伴随着大明王朝的覆灭。但我不知道的是朱元璋是何等的富有智慧和善于权谋,从平民百姓到大明的开国皇帝,这中间他经历了无数的坎坷与曲折,纵观明朝建立后一系列的整顿改革亦或是杀伐决断,与他早年间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历史不可能那么完满,尽如人意,尽管对洪武皇帝的评价至今仍有许多争议,但他仍是一个足以被后世铭记的传奇的帝王。

这部书呈献给读者的是一个纵向的时间轴,沿着时间线,你会发现曾有那么多的人在历史长河中发光发热,用几百年后的眼光来看,他们仍旧是那么耀眼。主编《永乐大典》的才子解缙,留下了一部旷世大典;另一位也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仕途失意,却留下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样的千古名词;明代最为人推崇的心学创始人王阳明,军事指挥才能也极为突出,他的心学影响了后来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通古识今,我看到了这些人身上共有的品质_对理想的热忱。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有两样东西他们从未丢弃,一个叫理想,另一个叫良心。我们从故纸堆里窥得的,是他们一生的感悟与智慧。

历史并不久远,但人真的很健忘。当一个人不得不走向死亡时,自杀代表着尊严和抗争。严党专权,杨继盛公然上书弹劾,知其不可而为之,慨然赴死。读后感m.simayi.net

宦官张敏为保护当时还小的明孝宗朱佑樘免受万贵妃的迫害,自杀而死。读至此总是让人感到深深的震撼,士为知己者死,总有一种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旁人无法理解甚至嗤之以鼻,唯有自己知道,这是自己可以交换生命去维护捍卫的,人的气节终将屹立于天地间。

中日摩擦由来已久,从前他们还叫倭寇,在福建沿海烧杀抢夺,无恶不作。后来万历年间日本攻打朝鲜,明朝名将李如松击溃日本军队,日军退出朝鲜。时间推到1937年,日本妄言“灭亡中国,三个月足矣”,他们不懂中国人,我们的民族是世界上最为坚韧的民族,强而不欺,威而不霸,这是一个伟大国家和民族的气度和底蕴。我再一次无比感慨中国人的生命力,时移世易,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另外三个早已湮灭于历史的烟尘中,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周围早已是废墟,古埃及和古印度的文明早已在战争和鲜血中不复存在,只有中国的历史和文明保留了下来。我们的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所以不管是外敌侵入或是自然灾难,你总能看到勤劳又勇敢的中国人把废墟变为沃土,把疼痛化作记忆,把所有流过眼泪结过伤疤的日子妥善保存收藏,当作前进的阶梯,然后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我一直很喜欢北宋哲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把以天下为己任当做是生命的必要,这或许就是我们民族绵延生息的脊梁之所在。

这套书我还没有读完,我隐隐有些期待走近崇祯皇帝的一生,又恐惧看到那样一个悲惨的结局,斗争与起义挑动了整个王朝的神经,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中间的过程定会是异常惨烈和悲壮的。作者:许意佳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400字: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400字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我是一个酷爱历史的小孩,家里的历史书当然也多的数不清,比如:《汉朝那些事儿》、《唐俗》、《中国上下五千年》但我最喜欢的还非《明朝那些事儿》不可。

在老师的极力推荐下,我经不起诱惑也去买了一本《洪武大帝》。 买回家后,我以惊人的速度一天就读完了,对明初的历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本书主要讲了1344年朱元璋出生,到1403年靖难之役结束,历史上少有的英明君主朱棣即位。本书已开始介绍了元末时,百姓生不如死,各种宦官贪污现象十分严重,将皇帝发下的粮食贪了一大半,朱元璋全家就只剩下了他和他的哥哥,其余人全部被饿死。最后,朱元璋出家当了和尚。 童年时的阴影笼罩着朱元璋,他对元朝有着深仇大恨,后来在好朋友汤和的介绍下起义。

他占据南京,不断扩大势力,除掉张士诚、陈友谅,并进攻北京,灭了元朝。他死后,建文帝即位,朱棣极其不满,因为它比朱允炆强得多,他开始造反,打退铁弦、盛庸等人,攻入首都南京,定年号永乐,即皇位。

这本书的语言描述十分生动形象,并且加入了小说成分,使整本书都增加了趣味性。来吧,你也来读一下《明朝那些事儿》吧,那荡气回肠的文字,定会让你欲罢不能!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500字左右


导读:《明朝的那些事儿》这本书溶入了现代的话语,溶入了现代的风趣,也溶入了人们的眼中。它不像记录片看得让我直打瞌睡,不像历史学家讲得让人毫无兴趣可言,也不像小丑让人捧腹大笑,而吸取不了知识。以下是由小编J.L为您整理推荐的《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欢迎参考阅读。

篇一:《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闲暇之余,偶然在爸爸那里拿了一本书,抬眼望去,封面上赫然写着“明朝那些事儿”。这书名深深吸引了我。这本书把明朝的历史用或调侃或闲聊的方式记录下来,说给我这样不太懂历史的人听,就像饭后与亲朋好友悠闲的谈天说地一样亲切。该书语言流畅,时不时调侃一下,真可谓“轻轻松松读历史,舒舒服服品古人”。虽然我并没有非常仔细的研究此书,但从粗浅略读中,也能领悟到书中的一些精髓。

该书主要写明朝的兴起、兴盛、衰落直到灭亡的整个过程。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到末代皇帝崇祯皇帝2多年的历史。其中第一部从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写起,直到永乐帝朱棣登基为止,算是一部朱元璋传和半部朱棣传。朱元璋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无所有的贫农,是通过造反才拥有了天下。

他刚开始只是一个为一口饭吃而流离颠沛的人,他做过乞丐,当过和尚,然后参军,当上将军,一步步往上走,最后达到了顶峰。没受过教育,他却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人事管理天才。

朱元璋小时候深受元朝的腐朽统治之苦,因此痛恨官员的腐朽。他之所以能搞在乱世中称雄,我想除了他自己的能力之外,他的精神力量更加强大,永不言弃。命运之神其实并不存在,他也不会将什么宝剑和钥匙交给一个乞丐,在那绝望的日子里,并没有人去同情和可怜这个人,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 他告诉我们,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他告诉我们,执著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

与此同时,虽然他是成功的,但是他也是很凶狠,阴险的一个人,这从他当上皇帝后可以看出,开国功臣基本上都被杀了,朱元璋为了保证天下是自己的,更是他的继承者的,精心、刻意地做了许多的安排,夺兵权、杀异己,洪武年间四大血案,整整杀了十多万人,却最终也无法保证天下从他的继承者手中被他人夺走。从这部书中我感悟到很多,首先从开国皇帝朱元璋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人如果要想成大事,必要有一个远大的抱负,并且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能够忍辱负重,不拘小节。

但是,任何生活在社会上的人,一定要有德,要行君子之义,老子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见,一个人只有自强不息是不够的,还应该以德服人才是最高境界。

除此以外,书中也有很多我喜欢的忠臣义士,其中我最敬佩的就是于谦。他在祖国饱受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当时面对着皇帝被俘京城被破之难,满朝文武大臣都是人心惶惶。有的主张迁都南京,有的认为求和,这时于谦站了出来,毅然决定守住城池抵抗到底,最终在于谦的领导下,成功的阻击了敌人的入侵。

这就是著名的京城保卫战。然而于谦的人生结局是十分悲惨的,令人叹息,被小人诬陷后,含冤而死,但他的精神时刻影响着后人。“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他的精神写照。

书中的一些奸臣是令人十分唾弃的。最让人无法忍受的就是魏忠贤了,他欺君犯上,残害忠臣,鱼肉百姓,无恶不作,总之,具备一切坏人的品质,搞得当时民不聊生,有苦不敢言。他还勾结外敌,控制前方军队,阻碍了前方士兵抵抗清兵,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他就是这样一败类。遗臭万年。

该书不仅仅是一部史书而已,它的写法独特新颖,并没有像一部单纯的历史书那样平淡无味。读这部书的感觉就读一部故事书,可读性很强,不厌烦。

书中文辞讲究,很是幽默,尤其是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由于明朝实力衰退,国力弱,感觉多是惋惜之情。正是作者那句话“历史并不幽默,幽默的是我”。

漫长的2多年的明朝历史,从朱元璋被迫起义到崇祯自缢,走得如此艰难,却又如此辉煌。历史的长河里,永远不乏耀眼的人物,即使车轮滚滚,不曾停歇,这些明星一样的人物,依旧可以穿透沉积的尘埃,光彩夺目。

篇二:《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朱春兰如果把明朝比作一个大公司,皇帝是董事长,内阁首辅是总经理,那么,大臣就是员工。在员工中,我最敬佩的那个人,他没有张居正的聪明,他没有严世藩的狡猾,他没有徐阶的隐忍,他没有高拱的长远的眼光,他更没有唐顺之的才华。但就是这个人,他为严嵩的灭绝之路打开了大门。

他就是杨继盛,他决定死劾严嵩,死劾,就我理解,除了夺妻之恨,杀父之仇以外,不会有人用的。相反,严嵩还是提拔他,这使我百思不得其解,别急,答案在后面。

后果那是想都不要想,死劾失败,政坛地震引发了,严嵩惊慌失措,徐阶忐忑不安(因为杨继盛是他的学生),高拱的殃及池鱼,陆炳的袖手旁观。杨继盛被打了棍屁股,送进比8层地狱还恐怖的诏狱。在诏狱,他将做出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事。

当太阳升起,光明洒落到了黑暗的角落,看守看见一幕让他魂飞魄散、永生难忘的可怕景象,只见杨继盛拿着碎碗片割着腐肉,直刮到骨头,一声呻吟没有发出,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这让我想起在《第一滴血》中的兰博兄极为彪悍,用火药撒伤口来消毒,人们以他为硬汉,但人们哪晓得几百年前,一个叫杨继盛的人,曾用性命,换来了“胜利”的大门。

在杨继盛临刑的诗中,我彻底懂了,手无寸铁的杨继盛,凭着两件东西,就坚持到最后一刻,它们就叫信念和勇气。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恩,留做忠魂补。

历经磨难,矢志不移,叫做信念。

不畏强权,虽死无惧,叫做勇气。

在这一天,他用死向天下人揭示了严嵩的真面目,之前的威风八面,

不可一世的严党就此走向了灭亡之路。

我感受到了杨继盛的信念和勇敢,读到这一段时,我的心被感化了,我知道一个叫杨继盛的人揭开了最邪恶的黑暗,这一切是为什么,他做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是为了青史名留,记载史册吗?不,我认为是因为义,因为愤,因为信念,因为勇敢,因为正义!因为他是个正直的人,正直的人从来就容不得黑暗存在。

篇三:《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700字

写这本书的作者笔名是当年明月,本名石悦。当年明月用那诙谐的手法巧妙的写出了明朝3年——年历史故事。从朱元璋出生讲起,到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

朱元璋生于乱世中,父母的相继死去,没有政治的舞台,没有显赫的家世,朱元璋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能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等也同样具有着军事才能的人,一点点的建造自己的帝国。从此朱的帝国开始了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明朝大臣们之间的政治斗争,直到朱棣死去皇帝完全变成大臣们的傀儡。忠奸不分的明英宗朱祁镇听信谗言,杀害了曾救其于危难之间的大功臣,有着两袖清风的于谦。嘉靖登位后,礼仪之争开始了,嘉靖总揽大权,整天想着得道成仙,就这样的吃了几十年,所以当年的《西游记》是本严禁看的书。

奸臣当道的严嵩凭借着他那政治天才的独眼龙儿子——严世蕃,得以长期掌握大权,当时的大明财政空虚,兵备废弛。倭寇和蒙古的骚扰,讲了一段戚继光抗倭的传奇。 严嵩倒台后,徐阶,高拱,张居正的政治斗争继续,同时抗日战争也开始了,塑造了一些铮铮汉子的英雄——李如松,李舜臣,邓子龙。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最有争议了,他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还是一个力图奋起的君主呢?其实答案就在书中……

奸臣当道的时代,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而且国家会战火不断,百姓受苦受难,怎么对得起当年朱元璋打来的天下。朱元璋是一位敢于冒险,敢于斗争,通过自己的双手打来的天下让明朝繁荣起来了。这正是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如果我们拥有海瑞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勤俭节约,为民着想的品质,祖国美好的明天不会遥远。

当时还有许多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比如说李时珍,海瑞,戚继光,于谦,郑和等如果你对明朝有兴趣的,可以采纳我的建议,看当年明月用小说的写法写的历史,事件跌宕起伏,让你欲罢不能。

相信《《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5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3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