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弟子规读后感800字

读弟子规读后感800字

弟子规读后感800字2篇。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弟子规读后感800字2篇。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领导批评。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今年7月份的生日一过,就是33周岁了,还好,现在还能说自己是32岁,这是个让人尴尬的年龄。每年的生日都没有一份自己送给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但是今年我觉得自己应该可以送给自己一份大礼。

昨天去看中医,是王总带我去的,看到我因为病痛愁眉苦脸,热情备至,十分感谢。其实虽然排了好多人来看病,但是对我而言,并没有把这个医生看得多么神奇,因为我知道根在自己,不在他人。不过,在看病的间隙,我听到医生和别的病人说,成了家的女人应该看看弟子规我能够看到这个女医生的气定神闲,我觉得女人就得有这种气质,我觉得我应该看一下。回到家,我就开始查阅相关资料。仔细阅读后觉得自己的确需要好好虚心的学习一下,其实在做人,做事方面的得与失和个人修养是很有关系的。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2篇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一

劳累了一天,终于又了看书的闲情,回回拿起书,便有了如对故人的快乐,那是一种恬淡宁适,心安理得的快乐。

弟子规在几案上已经放了几天,因为忙碌一直忽略了它。今日里,翻开书页,随着钱文忠穿越时空,与清朝的李毓秀夫子有了第一次的会面。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是从圣人的教诲中汲取出来的,可谓古圣先贤智慧的结晶。目光落于首孝弟,仅仅三个字,却让我陷入深思。这个首字让我感悟到做人的根本在孝道跟悌道。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他很会赚钱,而是他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突然想到,不经意间,四十个春秋在晃眼之间划过了。回首望望,父母的付出点点滴滴尽在眼前。

我想起了,每年春节将至,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守在一起。母亲又开始忙着赶制我们姐弟俩的新衣了,毛衣针伴着精彩的电视节目,一上一下有规则地编排出那浓浓的爱意。父亲会围着灶台忙个不停,做蛋饺,腌酱油肉,一竹竿的鱼、鸭、鸡倒挂着,里里外外都已涂上了佐料。当我们进入梦乡时,父亲依然在厨房做他的拿手菜――熏鱼,因为加入了过多的糖,那熏鱼入盘时,像涂了油一样亮。母亲还在不紧不慢的赶最后一个袖管。

现在,我们都大了,这也成了最美好的回忆。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而今,因为忙碌,忽略了父母的需求,孝道似乎就在话起话落之间,孝道似乎又在沉甸甸的礼盒间。

懊恼之间,明白了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弟子规很沉很沉,有些拿捏不住了。

此时的我很想回家,握住老人的手,陪他们慢慢的走。

弟子规读后感二

对于钱先生的解读弟子规以后,很感慨,在高节奏、高强度、高压力的当今,耳濡目染的是有人在为为生计奔忙,有人在为自己更好地生存而忙碌,讨论很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家庭的经济状况,孩子的不争气,或孩子的出息,很多是会与经济连在一起。看了钱文忠的解读弟子规颇为感慨,我们好像忘了本,我们太世俗,我们原来应该这样,我们是倒退了,这本书让我们净化了心灵,我们还能接受,但我们的孩子接受好像不能完全做到,但我们需要这样做。

本书提到了孝,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每个人,不管你寿命多长,都只不过是人类生命长河中的一个极其渺小的环节,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就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以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这话是对的,孩子其实是看父母怎么做会潜移默化受影响的。

我是很孝顺的,所以很能接受,每天和父母通电话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平时报喜不报忧,会专程带父母去玩,扫除父母的一切后顾之忧。自己和父母相处的时光告诉我,其实真正的孝顺是要真正懂得他们需要什么,其实多陪伴父母说话,告诉他们你的快乐,比给他们金钱更有价值。一家人都受到我的影响,知道对老人要哄着的,孩子也会尊重你好多。

其实,很希望我们的教材也能处处透出这些做人的道理的,社会需要净化,需要一片温馨。

《弟子规》读后感2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是清代学者李毓秀写的蒙学名篇,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中国大思想家孔子的教诲编写成,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弟子规》分成孝悌、谨信、亲仁、学文等篇章,三字一句,便于背诵。“弟子”就是学生,而“规”就是规矩的意思,这本书句句讲的都是为人处世的规范。

《弟子规》首先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有孝心的人,要孝敬父母。例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

《弟子规》教导我们要做一个谨信的人。要勤勉谨慎,做到“朝起早,夜眠迟。”因为“老易至,惜此时”,要养成好的卫生习惯“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勿箕踞、勿摇髀”。要言而有信“凡出言,信为先”,但是不可以轻易地胡乱答应别人“事非宜、勿轻诺”。不和别人比吃比穿,而是要和别人比品德才学,才学不如人,就要多加努力,“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弟子规》教导我们要泛爱众人,要亲仁,因为所有的人类都是同在一个蓝天下,同居一个地球村,“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要想取得名望,就要靠自己良好的行为去积累,因为世人看重的不是外在的相貌,而是内在的品质“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弟子规》教导我们若有余力,便去学文。还教了很多读书的方法,“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我读书时常常不能做到专心致志,还喜欢读了一半就去翻阅其他的书籍。

《弟子规》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有着取之不尽的宝贵思想,能够陶冶心灵,提高智慧,使我们懂得做人之道,养成良好习惯。


《弟子规》读后感[500]2篇


篇一:《弟子规》读后感

当我读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的时候,我感到十分羞愧,还没有严重到亲有过,只是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我就已经内心十分不耐烦了,总觉得时代变了,老古董的思想应该遗弃,连听完的耐心都没有,十分羞愧。父母的养育之恩大过天,不应该如此不尽孝道。

如今父母年事已高,似乎没有精力再去表达什么不满,又或者是经历国学洗礼后的我心态甚佳,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满满的关心、担心和依赖。

初入社会的我,总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见识不同素质的人。遇到蛮不讲理、恶言相向的人也十分寻常,此时我总在心里默念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倒不是真的觉得对方是流俗,只是以此来劝慰自己,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像学生一般单纯友爱,不能期待所有事都顺顺利利,人总是要经受一些挫折才能成长。这让我想起来广誉远部门的张经理的一个故事。

小姑娘也是刚刚步入社会,因为打电话处理紧急事件,公交做过站,同时为了能尽快返回处理,一路小跑过红绿灯,啪,双腿跪地、血肉模糊、鞋都踢飞了一只,经历身体和心理上双重折磨,登时让她想起弟子规中那句事勿忙,忙多乱,同时还安慰自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真是印证了余力学文这一节,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中国国学博大精深,终有感触,从此刻起,立志学习国学,品读经典,传承精华。

篇二:《弟子规》读后感

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所以,男女分工责任也不同。男主外,女主内,这是自然规律。而现在却是个阴盛阳衰的时代,女汉子女强人越来越多,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这真的不容乐观啊。女性的根本责任就是相夫教子教育好下一代。这并非重男轻女,而是更重视女性。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这么大的责任交给我们,是多么的荣耀啊!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无人可替代的,这就是亲情的伟大之处。而现在的人,为了名利,代理父母越来越多样化,而孩子的身心却越来越不健康。

养不教,父之过各位家长真的要反思了。再好的学校也不如一个和谐的家庭和父母的关爱。教子不能等啊!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先入为主,莫等到真正出现问题了,再想法去改变,到时候真的后悔莫及了。

教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跟原则。求学问最重要的就是专心专注,一心一意。富贵不可常保我们一定要考虑孩子有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有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吃苦如吃补,要让他们从小学会惜福,感恩,习劳。那么,当他们长大后真正步入社会的那一天,你也会很放心的把他放出去了,让他展翅高飞。这又让末学想到了雄鹰的精神,这也正是我们培养孩子的中心思想和最终目标。

家长们也一定要高瞻远瞩,千万不要为了考试去考试,一定要让他们学习那些真正有用的东西,这才是硬道理,决不能让孩子做那些外强中干的人啊!

弟子规读后感800


弟子规读后感800范文一

因为院系举办《弟子规》演讲比赛,我接触到《弟子规》这本书,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感触良多,尤其是对孝的理解。我认为学习《弟子规》应该把《弟子规》的真谛贯彻到实际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弟子规》开篇中这样教育我们: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首孝悌从中可以看出孝对于一个人来讲是很重要的。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生养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可是到底要怎样做才算是孝呢?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总是在忙碌的追求自己的目标,对房子、车子的追求热衷竟让我们忘记了孤孤单单在家里惦记着我们的父母。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公益广告:老人一人在家,子女告诉家里的老人要回家吃饭,老人开开心心的准备了一桌好菜,耐心地等待子女们的到来,可是老人左等右等,都等到睡着了,醒来时,屋子里冷冷清清的,只有老人一人,正在这时,电话铃响了,是老人子女的,他们告诉老人不回来了,在电话中老人的孙女叫了老人一声奶奶,老人心里有些安慰,正准备和孙女说话时,电话挂断了,老人很失望很无奈地说了句:你们都忙。

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内心震撼了,有人曾说过:人越老越害怕孤独。你让你家中的老人孤独了吗?一个再华丽的房子没有家人,那只是一个房子不能称之为家;一个有家人的房子,即使房子再破旧那也是家。老人要的不是金钱不是住华丽的房子,而是一个有家人的家。老人为子女倾其所有,而老人的希望只是子女能多多陪陪他们,多关心关心他们,能在一起享受人世间最平常天伦之乐。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我们的父母不在年轻,当你拎着大包小包东西回家时,爸爸妈妈都会显得异常激动、开心,可是他们的激动、开心并不是因为你拎了那么多的东西,而仅仅只是因为你,因为你回来看他们了。

或许作为学生的同学们会说,现在我们还是学生,这对我们来讲还是很遥远的。真的遥远吗?一点也不遥远。我想问一句:身为学生的我们,除了向父母要钱,你一个月还会打多少次电话回家问候父母,问候家里的一切呢?不要省几块钱的电话费,不要以为父母并不在意这些,要知道在你特地打电话回家关心他们时,他们是很欣慰的。只是我们不懂,所以往往就吝啬了关心父母的话。你还在等什么,马上拿起自己的手机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打个电话吧。

孝,并不是要让你为父母做上什么惊人动地的事,实际上最平常最基本的关心、问候又何尝不是孝道的表现呢?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人世间最遗憾的事。虽然我们不能像《弟子规》书中写的那样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孝敬父母,但起码不要让这样的遗憾一而再再而三发生。

《弟子规》读后感800范文二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 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领导批评。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弟子规读后感300字2篇


弟子规,300多句,1000来字,写得比白话文精炼,在教育人们怎么样去为人处事上,称得上是字字珠玑,不过我纳闷的是,弟子规,三字经等等传统读物,在我们小时候的启蒙、小学到高中等学校的三尺讲台上,却看不到有多少老师、或者有多少篇幅来授业解惑,包括现在我所理解的社会,虽然讲究的是和谐,虽然有着中国梦,但这些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去抛弃自己的历史,习惯了去忘却做人的根本,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我怀念我小时候的夜不闭户,怀念乐意扶老奶奶过马路。

而现在,乞讨也好,摔倒也好,我躲都来不及,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面对,因为我不是土豪,我的心伤不起,我的钱更伤不起。所以,我读了很多遍弟子规,没读懂,环境也不容许我去读懂,靠几个月的学习分享,改变不了什么,也拯救不了什么,一切还是太阳那样不急不慢地东升西落,仅此而已,反而像鲁迅先生说的,我们还是不要去吵醒那些在封闭的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让他们在无知无觉中过去。

当然,学习任何东西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弟子规》虽好,但学习弟子规还是需要坚持,学到的东西要懂得躬行。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即可打造健康、和谐的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呢?歌德曾说过: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我们要内心美,让《弟子规》让古典文化来美丽我们的心灵,来感化别人,帮助别人。

以前我是家里的小皇帝,过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遇到好吃的,总是一个人独自享受,从不给爸爸、妈妈尝一口,平时爸爸、妈妈叫我做什么事,别说是做了,就是搭理一声,我也是一副不奈烦的样子,但自从读了《弟子规》,它就像一盏明灯一样指引着我,让我在德行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以前,每到吃饭的时候,妈妈叫我吃饭,我总是心不在焉,虽然嘴里说着马上来,可我还是一头扎在电脑前玩游戏,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我才不情愿的把游戏暂停去吃饭。现在想想,这是多么不应该呀。现在,每当妈妈说吃饭,我会立刻放下手里的游戏,赶紧帮妈妈摆碗筷,搬凳子。因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以前,我生病发烧时,妈妈总是细心的照顾我,药总是妈妈先尝尝再给我喝,晚上也会彻夜照顾我,而我呢,当妈妈身体不舒服时,还吵着妈妈陪着我出去玩,不让妈妈休息,现现想想,自己都觉得脸红,我以后会改的,妈妈身体不舒服时我会让妈妈好好的休息,细心的照顾妈妈。因为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以前,我做完作业,总时将作业本、书、文具等随便一扔,搞得到处是我的东西。有时看完书后,桌上、地上、床上,到处是书,真是杂乱无章!而现在我都把书分类整理得井井有条地放在书柜上。爸爸妈妈都说我像换了一个人一样,还直夸我的房子整洁呢!

通过读《弟子规》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多说请、谢谢、您好、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养成主动写作业的好习惯,作业不磨蹭,这些我一定要谨记在心,时时刻刻用《弟子规》来教育自己,鞭策自己。

读弟子规读后感2篇


读《弟子规》读后感一

中华民族积淀五千年历史文化,薪火相传,形成了优良传统美德,彰显于世界文明史。从朱熹的《童蒙须知》,到王应麟的《三字经》,再到李毓秀的《弟子规》,几代大师巨儒,秉承儒家教育传统,注重优良品德从日常行为抓起,先立德,后立身,因此,中华启蒙教育理论为世人所共同推崇,成为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

《弟子规》乃儒家圣贤之古训,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撰的。规即规范,指的是儒家的传统思想。全书以《论语学而篇》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用三字经形式阐述而成。它从日常伦理、出门居家、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做人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阐述圣哲的智慧和人生态度,诠释人类赖以生存的传统价值观,主张凡事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有诸己,求诸人,其国学高论、名师大德和哲人圣言,为国内外儒、释、道各家共同倡导,被视为人际交往的礼仪规范和求学做人之根本。

首先,《弟子规》告诫人们要孝敬父母亲,友爱兄弟姐妹。孝悌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又曰举忠臣与孝子之门,这是因为守孝道者必有一颗善良仁慈之心,推此仁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必能服务于大众,为天下人谋利益。所以,有人提议把孝道列为考察干部的必备条件,这并非没有道理。从治身,到治家,再到治国,孝行是创造和谐社会、安乐生活的重要因素。

其次,《弟子规》告诫人们要慎言谨行,讲求信用。若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是有文明准则的,穿着整洁,举止文雅,戒烟节酒等,都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作为员工也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应予充分重视。做人也是要讲信用的,诚者有信,仁者无敌,唯有诚信待人,才能赢得信任。我公司曾因产品包装的小小失误,宁愿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召回该批的全部产品,为的就是赢得客户的信任,树立起过硬的品牌。正因为如此,公司多次被评为A级诚信单位。

再次,《弟子规》告诫人们要亲爱民众,亲近仁者。一个人如果对亲人、同事、朋友、客人亲仁,必定会赢得广泛的尊敬,从而树立起崇高的威信。我国领导人的亲民形象赢得了东西方社会的普遍赞誉,我们也经常说:员工哪怕失去了一根稻草,公司也愿意用金条去换回。公司对员工的一片爱心,也赢得了员工对公司的无限忠诚,而这正是公司冲破困难走向辉煌的重要保证。

最后,《弟子规》告诫人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一个爱学习的员工必定是充满朝气的,一个学习型的企业也必定是充满活力的。唯有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企业发展的脚步,与时俱进。

《弟子规》可读可悟,可言可行,至平至常,至神至圣,是治学、修身、齐家之范本,亦为正心、做人、立业之经典,各个阶层人物、各种年龄人、各行业职员细读这篇文章,定会感受到中华美德的深厚底蕴,沉浸于情感教育的字里行间,从而深受其感染和熏陶。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中华国土是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但由于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当今社会出现了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道德沦丧等现象,我们有必要通过学习经典来突出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传承精神文明和传统美德,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现代企业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形象竞争,企业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其中的重要因素就是要提高员工的素质,包括其礼仪修养。人们往往从某一位员工和某一件小事上,衡量出一个企业的可信度、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而《弟子规》阐述的正是古代圣人的道理,也是现代文明人所应具备的素养,我们若能身体力行,从日常生活中的伦常做起,自个人,到家庭,再到社会,必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楷模,如此,社会将变成和谐的社会,世界也将变成和谐的世界。

为此,希望大家能一读《弟子规》,并践言践行,修身养性,成为一名初具美德修养的社会文明人。

读弟子规读后感二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字文。最近我读了一本为弟子规,书中一个个孝敬父母,关心朋友的故事深深的迷住了我。

弟子规中有很多意味深长的故事,书中没写一段都会有一段注解,接着就是意味深长的故事,有教人尊敬师长的故事;有教人怎样孝敬父母的故事;有教人改正自身缺点的故事等等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下面我说两个故事给大家听听吧。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勿行赖。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你,应该及时答应,不要拖;父母要求你做的事,要认真去做,不要拖拉偷懒。这一句话有两个因孝敬父母而千古留名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做孝心感天。话说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人,他的生母很早就死了,他爸爸又给他找了一个后妈,王祥的后妈对他很不好,一天,她的继母想吃鱼,可现在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于是,他跑到满是冰的湖面上打了一个洞,忽然,两条小鲤鱼从冰洞中窜了出来,直接跳入了他的网中。之后继母为了刁难他,又说想吃烤熟的黄雀,王祥立马抓了一只烤熟给他后妈吃,可他后妈吃完还想吃,王祥又拿着网子出去了,刚一出门一大堆黄雀飞入了王祥的网子,乡亲们纷纷议论,说:孝心感天啊!

第二个故事:有一个叫孟宗的人,她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非常可怜,经过医生检查之后发现没病,原来是想吃竹笋了冰天冻地的冬天哪里有竹笋,孟宗急得大哭,眼泪滴在地上,一棵棵竹笋从土中钻出,孟宗的孝心感天动地了啊!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字文

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800字2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弟子规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