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已经开始了。根据课题组的要求,开题仪式过后,每人要读一读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并写下心得体会,我于是找来一些书看,按部就班、一丝不苟的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今日读到《适用课堂教学艺术》第十五章“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之第二节“因材施教”。这一节里有一块内容叫“教师对待好学生、差生的态度”。读过这一节内容之后,我感慨良多,觉得差生转化工作之艰难而有趣。
文中写到:“教师如何善待差生、转化差生,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有些学校的差生问题不仅迟迟得不到解决,而且变得越来越严重。除了客观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教师对待差生的态度不够正确。------其实,尽管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绝大多数在教师的重点调教下是能转变的。应当确立这样的信念:这里不全是废铜烂铁,这里有黄金白银,只不过暂时被灰尘蒙住而未能闪光而已。”
读这一段话,我明白了对待差生应当持怎样的态度。说实话,我过去对待差生总是持消极态度,认为这事多花力气而“得不偿失”。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要多看到他人的优点,千方百计挖掘别人的优点,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那样的话,不仅师生关系搞不好,转化差生也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已。当代处于素质教育发展时期,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素质,差生是每个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差生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班风、校风,甚至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所以,尽管差生问题很令人头疼、费心,却有着莫大的意义,研究和解决差生问题属于真正的“痛并快乐着”。
怎样转化差生?文中写到,“首先要有信心(这些学生从根本上说还是要求进步的,只是自制能力比较差罢了);其次要精心挑选合适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文中还写到教师指导学生重点应放在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来源有三个:一是报刊是介绍由后进生变为先进生的经验之谈;二是班内优秀学生行之有效的良好的学习方法;三是差生本人学习中值得肯定的方法。”读到此处,我明白了今后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寻找好的学习方法上,教给他们方法,“授人以渔”,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学生的学习搞好了,才能逐渐消除“乏信心”,促进思想转变,最终实现将其转化。同时,我也明白了应当从差生本人身上寻找闪光点,不仅能激励他本人,对其他学生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此方法应当想法子推行。
文中还介绍了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一定要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指导既要务“虚”,又要务“实”。即除了讲一些大道理之外,还可适当降低作业难度,有进步及时表扬以及定期“开小灶”等等。“对差生要多表扬、少批评、不讽刺。嘲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其后果或是产生自卑感,或是产生对立情绪,这对提高差生的自尊心是极端不利的。”在过去,我也对差生满怀信心教育之,但一旦学生不听话,或顶撞了我,或明知故犯,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就容易丧失继续教育的信心,甚至不惜严厉批评、嘲讽,可越是如此,学生对抗、抵触情绪越强,工作越难开展。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越难开的锁才越是好锁.因此,我今后应当加强修养,增强个人人格魅力,对差生多一点信心,再多一点耐心。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转化差生的工作一定会迈上更高的台阶。
俗话说“开卷有益”,今天果不其然。
教育理论书籍读后感范文一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着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寒假期间,我阅读了名着《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着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把从做中学贯穿到教学领域的各个主要方面中去,诸如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从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矗形成了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的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
教学做合一是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在陶行知先生意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锐利武器。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教学做合一从义到特质到具体方法一整套教学理论,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包括教学做合一在内的生活教育,并使其达到最高水平。由此而产生的丰硕的教育理论着述,被今人编入《陶行知文集》。
教学做合一并不是从做中学的翻版,陶行知对杜威的继承,也是批判的、改造的、创新的,有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实践出真知。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从做中学虽然强调做,但把做看作是人们的生物本能活动。杜威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本能和探索本能。而所谓本能,依他的理解,是与生俱来、无需经过学习、自然会知、自然会能的一种人性与行为。由这四种本能的需要产生了人的四种兴趣,即制作、语言与交际、艺术表现和探究发现的兴趣。这些本能与兴趣提供学习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动力。于是,他把每天的时光分为四期,叫儿童做下面四件事体:就是游戏、说故事、观察及手工。他认为这正是儿童的自然本能生长的要素所决定的最好的教学内容。可见,这里的做只是一种基于生物本能要求、抛开一切社会基础的活动。
教学做合一中的做却不是这样。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从晓庄实验初期开设的农事教学做、家事教学做、改造社会环境教学做等课程,也可以看出教学做合一的做已经与生活结合,与劳动结合了。这一做已广泛包含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内容了。
第二、以教人者教已。
从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员与课本不复成为学生唯一的导师;手、眼睛、耳朵以及身体的全部,都是知识的渊薮。而教员变成发起人,课本变成试验品。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主导,而只是起一种从旁协助学生活动的参谋作用了。这是一个重大变革。但并未从本质上阐明师生关系,阐明教师该怎么做。教学做合一第三大特质是以教人者教已,说的是:若想在做上教者,先必得亲自演练一番,即首先在做上学。陶行知先生在《以教人者教已》一文中曾这样表述过这种思想: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
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这是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相长的思想也是类通的。教学做合一的具体方法中,连环教学法之我教你,你教他,他又教他,艺友制之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传递先生制之即知即传人,小先生制之运动式地发动小学生来做小先生等等,16都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由从做中学到教学做合一,我们不难看到陶行知先生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不难受到陶行知先生敢探新理敢闯新道的开拓精神、勇于实践求真务实的研究作风的教育和感染。虽然教学做合一及其生活教育理论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已经达到了它所能达到的高度,十分难能可贵!就是对我们今天科教兴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群众运动以及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也有许多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教育理论书籍读后感范文二
说实话,我本以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又是一本晦涩难懂的教育理论书籍,而且一直以来,都因为工作忙而疏于静下心来读书,总借口没时间而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可当我翻开书籍,仔细品味却让我有如获至宝、如遇知音之感。这本书中苏老采用提建议的新颖形式,恳切地跟读者促膝谈心,使人听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全书皆为经验之谈,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我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
书中还提到一个问题让我获益良多: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教师备感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上课或进行学习活动时,有些学生的思想特别爱开小差,于是有些学生年年的评语中老师都有一句:希望你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
应该说,注意力不集中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特别容易被一些奇异的、刺激的事物所影响,他们的注意力保持不了多长时间,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但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不去培养他们的注意力问题,那样的话对他们的学习是一个极大的影响。但如果你去强制,效果肯定的不好的,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他究竟给我们提出了怎样好的建议呢?在这里,他说要能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积极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是一定的困难。他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我的理解是如果上课时老师单靠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儿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时候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设法让学生的思维与我们所讲的知识发生联系,使他不感到特别的陌生,使他有一种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看过了一部名着上的一部分故事,对它已经有了了解,那么我们在看由它拍成的电影或电视剧或看书时,我们就会看得特别认真,想办法将这个故事与这部名着里的其他情节联系起来去理解,你理解的越多,脑子中这个故事的前后联系越紧密,你就越爱看,对这部名着的思想理解得就越深刻。
学生也是这样,我们要想使学生在你的课堂上保持比较长的注意力,你就要将学的内容与他所掌握的与这一部分有关的知识让他们发生联系,他就会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会越集中。
所以读了这本书,我想给自己,也给我的同行朋友们说一句:读书吧,朋友!读书使人快乐,读书使人充实,读书使人进步!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通过自己的付出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让自己培育出的桃李遍天下!
教育理论著作读后感范文一
假期读了冯恩洪校长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悟很深,对我触动很大。其中印象最深刻就是其中关于教师自我提高,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
在这部分中冯校长告诉我们:在三尺讲台上,我们同样可以品味一流人生,创造一流业绩。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要发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验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教师,你就会成功。
对照冯校长的告诫,反思自己在这两方面的做为,感觉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在读书学习方面,感觉自己做的很不够。一是读书少,二是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更少。平时总感觉时间少,拿各种原因给自己找理由,现在想起来,如果把平时上网看新闻等的上网时间拿来读书,也能通读几部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着作了。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教中学够了,正是这种对自己满足的心态,使自己变得懒惰。现在读了冯校长的书后,觉得从现在开始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过去教师们常讲:要给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现在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如果不努力跟上,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只有改变观念,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发展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打算制定一个读书计划,挤时间来读几本教育教学学理论名着,除了学校发的读物外,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网上找一些适合自己的读物来学习,还要做好笔记,以便能不断地提醒自己,特别是要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用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争取用不长的时间(一个学期),使自己的理论素质有所提高,同时学习一些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为学生、学校服务。
冯校长还告诉我们要积累经验,学会反思。一个优秀教师与一个普通教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教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的成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令人遗憾的行为科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课永远是还没有上,接下来要上的那一节课,是自己已经上过的课中永远存在需要反思的余地,需要有重新审视的环节。要提高自己就要学会反思并经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方法,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习惯和技能。明确自己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其专业发展的现有水平、从而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心态。对照这方面的要求,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一会不能经常性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是有问题出现的时候才去反思,如果每个教学行为后,都去反思一下,总结一下,就不是出现或少出现一些问题,所以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勤反思,勤总结,总结成功的部分,反思失败的教训,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更好的为学生、学校服务。
冯校长还告诉我们,要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教师要学会合作,实现双赢。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自己要学习的长处,所以要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也要把自己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同事分享,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充满合作的团结的集体,合作不仅仅是指教师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要合作,因为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行为,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就不会成功。所以学会合作、乐于合作是一个优秀教师的素养。应该朝这方面继续努力。
冯校长最后指出每一名优秀教师都是复合型的教师,要释放学生的潜能,除了关注他们所学的国家课程外,还要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因此,教师能不能上一门国家课程,开一门校本课程,带一个学生社团也是评价一个优秀教师的的一方面。所以教师应该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要有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然后才能影响自己的学生。今后自己在这方面也要努力。
教育理论著作读后感范文二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道德是教师的灵魂。教育的百年大计以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以教师为本、教师大计以师德为本,而师德是我们教师的灵魂。
学习了《教师道德修养》读本的这本教育理论书籍后,其中的内涵尤为深刻,作为一名热爱事业的教师来说,是深受启发的,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道德理论部分;第二部分则是实践部分,汇集了上海许多优秀教育工作者的优秀事迹、崇高的师德风范,其中有德高望重的老教育家,他们是我们职业道德规范的楷模,还有的是年轻的教师,他们是我们道德规范的榜样。因此,此书是我们教师在实践工作中,师德建设方面值得学习和探索的。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我体会很深。
所谓师者,是指一切可以传授知识的人,因此任何一个可以做别人榜样的人都可以被称为老师。而我们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应该了解自己的责任,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好这个榜样。
一个学校培养的都是对社会有益的各种人才,而我们老师则是这些人才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正是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影响了他们的人生,使得他们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一路走好。因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一个学校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谓师德,我想主要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而师风主要是指教师的个人作风。近些年来,我们的教师队伍都在逐步的来加强业务素质和提高各自的个人作风,如我校提出的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发展规划,要求我们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树立什么样的形象等,可以说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教师在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其思想也在起着变化,师德师风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不关心,这在我们非班主任老师身上表现较为明显,这将导致学生人格方面出现问题,我们培养的人才有可能就会出现心灵扭曲的现象。而有的老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一味追求玩乐,这样将直接影响到其工作的质量。有的老师则是缺乏进取精神,不钻研业务,对学校安排的工作随便应付。有的老师缺乏奉献精神,工作上斤斤计较,讨价还价,一味地追求个人利益等等。这些不良的师德师风都是我们当老师的应引以为戒的。
因此,为了能让我们的师资队伍有一个高的要求,为了让我们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能够培育出优秀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种人才,所有教师都应该以身作则,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一个楷模形象,真正无愧于我们教师这一职业。
幼儿教育理论读后感范文一
上学期幼儿园赠送了我们教师每人一本书,此次赠送的书都是经过教科室主任精心挑选的专业类书籍。我挑选了一本《给幼儿教师的101条建议数学教育》。因为之前也读过此系列的语言教育等丛书感觉不错,所以就选择了此书。
本书是由张俊主编,共有7个部分,101条建议。其内容涵盖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到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从数学活动设计到操作材料的提供,从领域渗透教育到日常生活教育,乃至如何评价幼儿数学学习与发展对于书中的一些问题都是我们平时经常碰到但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今天在此书中终于找到了非常完满的答案,解决了我们在教育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读完之后你会感觉哦这件事情原来是这样埃书中的编辑都是教育理论的/专家同时也是从事多年的幼儿园一线教师。他们的建议给我们的是一种心灵的交融,而不是专业的控制,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我如饥似渴的阅读着,就像一只迷路的羔羊终于找到了家的方向。以下是书中的部分内容与大家共享。
在新《纲要》中提到数学教育的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作者对正确理解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做了全面整体的阐述: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获得数学经验;帮助幼儿将数学经验或概念运用于生活之中。然后又理论结合实际从多方面来阐述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例如: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估算能力;利用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简单的统计;巧用说明书学数学等等,从实践的角度来引领我们如何在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
一直在断断续续的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时常被其中篇篇短文中的通篇贯穿的育儿智慧所打动,也常常看着看着就陷入我儿时经历的各式各样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其实我觉得每篇短文都值得为人父母者所深思和反省,它颠覆了许多根身蒂固在父母身上那些坏掉的教育理念。每篇文章都很值得写一篇详细的读后感,以加强这种公平和更人性化的教育方式,真正的将这种教育溶到自身的血液中。
每个女人天生下来都可以做妈妈,但是否能做一个好妈妈是需要学习的。套用一句话来讲就是世界上没有坏妈妈,只有懒妈妈。
幼儿教育理论读后感范文二
研读完《幼儿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使我受益非浅。结合工作实际,使我对幼儿数学教育与幼儿的发展,和幼儿怎样学数学,以及幼儿数学教育所要遵循的原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幼儿数学教育与幼儿的发展。以往对幼儿数学教育的概念认识很简单,在我心目中数学就是计算。几乎在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都经历过数数,加减之类的数学启蒙。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常常感到困惑:孩子怎么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读完该着作后,使我明白数学之难教是由于它源于现实并高于现实的双重性:它既需要建立在具体事物的基础上,有需要摆脱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思考。正由此,数学具有双重的价值,即:理智训练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该着作中详尽阐述了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幼儿处在逻辑思维萌发以及初步发展的时期,也是数学概念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还不能完全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但并不是说他们就不可能学习数学。对于幼儿来说,学习数学同样具有理智训练和实践运用两方面的价值。首先数学教育能使幼儿学会数学地思维,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其次数学教育能训练幼儿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而且数学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以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作为幼儿应该怎样学习数学,我从该书中也找到了答案。首先要认知数学知识的特点。数学知识究其实质,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逻辑知识。幼儿学习数学知识是一个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抽象出普遍的数学关系的过程。其次幼儿学习数学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第一,我们要考察幼儿逻辑观念的发展。这其中包括一一对应观念,序列观念和类包含观念等。通过工作实际中的观察,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观念,这为他们学习数学提供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这些逻辑观念又有很大的局限性,也就是说,他们非常依赖于具体的动作和形象。第二,我们要考虑幼儿思维的抽象性及其发展。由于幼儿尚不能进行完全抽象的思考,但借助于外部的动作活动和具体的形象,幼儿能够逐步进行抽象水平的思考,最终达到摆脱具体事物,在抽象的层次上学习数学。最后我们要注重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一 幼儿数学学习始于动作;二 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要借助于表象作用;三 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的基础上;四 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五 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练习,和应用的活动。
通过对该着作的研读,还使我明白了幼儿数学教育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注重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原则。具体应该表现在要从幼儿的生活中选择教育的内容,要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学数学,要让幼儿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其次发展幼儿思维结构的区别。数学知识的获得和思维结构的建构应该是同步的。并且要注重让幼儿操作,探索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把学数学变成幼儿自己的主动探索,发现数学关系,自己获取数学经验。最后要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提出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的依据是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应该承认每个幼儿都具有其与生俱来的的独特性。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今年寒假我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操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一、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学生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在这样的认识下,我在教学上,把爱生放在了首位。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禁绝粗话俗话,推行爱心用语,保护学生的心灵不受伤害,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二、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传统教育的致命弱点是只教人读书。陶行知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是摧残人才。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学生们自编小报,自己写稿,自己设计版面,幼稚的作品中体现着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收到尽可能好的实效。同时,让学生在文明宣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及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汲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可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灌输花时多,效果差,学生听、记、背学得苦,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我认为教师学习并实践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树立了新的教学思想,才能提高教学能力。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四、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的操作要求。
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与肢体的活动连在一起的,它犹如活泼稚嫩的触角,敏感而脆弱,需要教育者珍爱、保护,并给以广阔的空间和自由。陶行知先生曾对我国当时的旧教育进行过全面、猛烈的批评,他晚年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可以说是他找准了旧教育操作中的问题,从而提出教育革新的操作措施。认真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思想,可以采用的做法是: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解放学生的时间不用功课把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把课间十分钟和午饭后的时间还给他们。
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成为敬业爱岗、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创新务实的教师。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作者写的作品便是给了我们一个攀登的台阶。我们需要将这些感觉记录下来,这是我们对作品更加理解的一种方式。你知道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需要有哪些方面吗?为此,读后感大全编辑特意呈上“教育理论读后感分享”,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假期读了冯恩洪校长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悟很深,对我触动很大。其中印象最深刻就是其中关于教师自我提高,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
在这部分中冯校长告诉我们:在三尺讲台上,我们同样可以品味一流人生,创造一流业绩。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要发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验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教师,你就会成功。
对照冯校长的告诫,反思自己在这两方面的做为,感觉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在读书学习方面,感觉自己做的很不够。一是读书少,二是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更少。平时总感觉时间少,拿各种原因给自己找理由,现在想起来,如果把平时上网看新闻等的上网时间拿来读书,也能通读几部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着作了。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教中学够了,正是这种对自己满足的心态,使自己变得懒惰。现在读了冯校长的书后,觉得从现在开始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过去教师们常讲:要给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现在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如果不努力跟上,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只有改变观念,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发展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打算制定一个读书计划,挤时间来读几本教育教学学理论名着,除了学校发的读物外,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网上找一些适合自己的读物来学习,还要做好笔记,以便能不断地提醒自己,特别是要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用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争取用不长的时间(一个学期),使自己的理论素质有所提高,同时学习一些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为学生、学校服务。
冯校长还告诉我们要积累经验,学会反思。一个优秀教师与一个普通教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教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的成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令人遗憾的行为科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课永远是还没有上,接下来要上的那一节课,是自己已经上过的课中永远存在需要反思的余地,需要有重新审视的环节。要提高自己就要学会反思并经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方法,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习惯和技能。明确自己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其专业发展的现有水平、从而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心态。对照这方面的要求,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一会不能经常性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是有问题出现的时候才去反思,如果每个教学行为后,都去反思一下,总结一下,就不是出现或少出现一些问题,所以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勤反思,勤总结,总结成功的部分,反思失败的教训,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更好的为学生、学校服务。
冯校长还告诉我们,要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教师要学会合作,实现双赢。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自己要学习的长处,所以要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也要把自己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同事分享,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充满合作的团结的集体,合作不仅仅是指教师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要合作,因为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行为,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就不会成功。所以学会合作、乐于合作是一个优秀教师的素养。应该朝这方面继续努力。
冯校长最后指出每一名优秀教师都是复合型的教师,要释放学生的潜能,除了关注他们所学的国家课程外,还要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因此,教师能不能上一门国家课程,开一门校本课程,带一个学生社团也是评价一个优秀教师的的一方面。所以教师应该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要有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然后才能影响自己的学生。今后自己在这方面也要努力。
研读完《幼儿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使我受益非浅。结合工作实际,使我对幼儿数学教育与幼儿的发展,和幼儿怎样学数学,以及幼儿数学教育所要遵循的原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幼儿数学教育与幼儿的发展。以往对幼儿数学教育的概念认识很简单,在我心目中数学就是计算。几乎在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都经历过数数,加减之类的“数学启蒙”。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常常感到困惑:孩子怎么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读完该着作后,使我明白数学之难教是由于它“源于现实并高于现实”的双重性:它既需要建立在具体事物的基础上,有需要摆脱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思考。正由此,数学具有双重的价值,即:理智训练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该着作中详尽阐述了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幼儿处在逻辑思维萌发以及初步发展的时期,也是数学概念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还不能完全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但并不是说他们就不可能学习数学。对于幼儿来说,学习数学同样具有理智训练和实践运用两方面的价值。首先数学教育能使幼儿学会“数学地思维”,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其次数学教育能训练幼儿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而且数学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以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作为幼儿应该怎样学习数学,我从该书中也找到了答案。首先要认知数学知识的特点。数学知识究其实质,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逻辑知识。幼儿学习数学知识是一个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抽象出普遍的数学关系的过程。其次幼儿学习数学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第一,我们要考察幼儿逻辑观念的发展。这其中包括一一对应观念,序列观念和类包含观念等。通过工作实际中的观察,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观念,这为他们学习数学提供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这些逻辑观念又有很大的局限性,也就是说,他们非常依赖于具体的动作和形象。第二,我们要考虑幼儿思维的抽象性及其发展。由于幼儿尚不能进行完全抽象的思考,但借助于外部的动作活动和具体的形象,幼儿能够逐步进行抽象水平的思考,最终达到摆脱具体事物,在抽象的层次上学习数学。最后我们要注重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一 幼儿数学学习始于动作;二 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要借助于表象作用;三 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的基础上;四 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五 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练习,和应用的活动。
通过对该着作的研读,还使我明白了幼儿数学教育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注重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原则。具体应该表现在要从幼儿的生活中选择教育的内容,要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学数学,要让幼儿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其次发展幼儿思维结构的区别。数学知识的获得和思维结构的建构应该是同步的。并且要注重让幼儿操作,探索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把学数学变成幼儿自己的主动探索,发现数学关系,自己获取数学经验。最后要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提出“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的依据是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应该承认每个幼儿都具有其与生俱来的的独特性。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在学习了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后,我深有体会。
创造教育理论,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个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学习操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要进行生活教育,首先要将其与传统教育区分开来。陶先生称传统教育为吃人的教育,因为这种教育下学生只读死书、死读书,逐渐失去了生活里、创造力。相较而言,生活教育则刚刚相反,它教人做人,教人生活,在生活教育下的人读活书、活读书,这样的人即使做官,也是服侍百姓的好官。这种是非分明的论断虽有些偏激,但一语道出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并且为我们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方向。
陶先生用简单的例子让我们明白了什莫叫生活教育,这对我们现今的教育很是有启发。就从小学的课本上来看,教材中的课文越来越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开始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再看课程的设立,多了综合活动、校本课程等综合课;最后看学校的制度,逐渐从管理学生转变为学生自律,通过与社区合作,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校与社区结合,让学习与生活结合。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她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其次这个做也是行是知之始的行。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公平的心态,关注每个学生,善待每个学生,关心爱护他们,让她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成长。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充实自己,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今年我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我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操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学问,那个不合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生活教育理论是是陶行知的基本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它也是中国现代最重要的教育思潮。什么是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说: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说明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挥作用。
《教育理论书籍读后感》
一、多个教育理论是我们学习和工作的理论指。
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他的主要教育理论是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与批判,更是陶行知对自己一系列教育实践的总结与提。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正如他所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细细想来,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时时是教育、处处是教育。作为人民教师来说,在校园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跟学生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次接触,都是教育。因此,我们要抓住教育的真谛,不能只看到学生的成绩,而要从根本上出发,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与学生融为一体,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去努力。那样,我们的教学相长才可谓落到实处。
二、教学实例给我们切实的实践指。
在《现代教育理论导读》一书中,除了大量的教育专家的不同教育理论外,还展示出许许多多真实的教学实例、案例。这无疑在教学实践方面,给了我们一些丰富的宝贵经。
比如有一堂数学课的教学实例在解决概率的计算上,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列表和画出树状图,让学生感受求基本事件个数的一般方法,从而化解由于没有学习排列组合而学习概率这一教学的困惑。整个教学设计的顺利实施,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思考、讨论、点评得到解决,对问题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学生的课堂学习充满了成就感,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课堂效果好。
从这个实例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教学生什么知识,对于现代新型的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最忌讳的就是一板一眼直接讲授知识。而是要找到一个切入点,符合学生年龄、学生接受能力、兴趣导向等方面的关键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跟着老师走,也才会在老师的引导下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办法。才能通过最最自然的方式走向自主学习的层次,自主不是完全自主,而是在老师引导下自然过渡而来。
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这本书,再一次丰富了我们的头脑,增强了我们下一步继续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创辉。
内容简介:本书资料丰富翔实,语言平实,逻辑清晰,是一本系统地了解我国传统思想教育理论的较好著作,适合于有高中以上文化水乎的读者阅读。思想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殷周时期,就有关于思想教育的记载。在古代,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墨、道、法学派,还是秦汉以后的儒、佛、道三家,都极重视思想教育,由是形成了我国几千年来思想教育的传统。《中国传统思想教育理论》以历代不同的学术流派为经,以他们的代表人物的思想教育理论为纬,比较系统而又扼要地阐述了古代的思想教育理论,同时就其理论特色和得失作出相应的分析。
《中国传统思想教育理论》读后感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在古代,各家各派虽然也有其政治教育,如儒家学派的仁政教育,法家学派的法治教育,道家学派的“无为”教育等等,但这种政治教育在他们的教育思想里,并不占主导的地位,主要是对“有国有家”者,亦即统治者而言,广大民众无权无势,是谈不上要不要施行仁政、法治或无为而治的。对于广大民众,他们强调的是伦理道德教育,而不是政治教育,对于宗教思想家来说,更是如此。而且,对于思想教育的目的,他们也并不以政治为究竟,而是以“成德”、“成人”为务。因此,我以为用思想教育而不是用思想政治教育来概括他们的育人理论,似更为合适。
《中国传统思想教育理论》读后感的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诗经》、《尚书》和《易经》是我国古代的著名典籍,与《仪礼》和《春秋》一起,列为儒家五经。三书产生于我国殷周之际,所反映的教化思想,是我国思想教育理论的源头。《诗经》本称《诗》,因儒家把《诗》列于经典,故称《诗经》。《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据说经孔子删定,共有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民歌,我国西周时代有采风的制度,其内容有反映民众的劳动和男女的爱情生活,也有揭露当时统治者对民众的盘剥、压迫和民众的反抗。《雅》分《大雅》和《小雅》,是贵族在宴会时对统治者歌功颂德的政治诗。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贵族的宗庙祭祖诗,共31篇。《雅》、《颂》虽为贵族对统治者歌功颂德,从中也可看出周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产的基本情况,间或也可看到有关殷周社会教化的片断资料。
上学期幼儿园赠送了我们教师每人一本书,此次赠送的书都是经过教科室主任精心挑选的专业类书籍。我挑选了一本《给幼儿教师的101条建议——数学教育》。因为之前也读过此系列的语言教育等丛书感觉不错,所以就选择了此书。
本书是由张俊主编,共有7个部分,101条建议。其内容涵盖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到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从数学活动设计到操作材料的提供,从领域渗透教育到日常生活教育,乃至如何评价幼儿数学学习与发展……对于书中的一些问题都是我们平时经常碰到但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今天在此书中终于找到了非常完满的答案,解决了我们在教育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读完之后你会感觉哦这件事情原来是这样埃书中的编辑都是教育理论的/专家同时也是从事多年的幼儿园一线教师。他们的建议给我们的是一种心灵的交融,而不是专业的控制,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我如饥似渴的阅读着,就像一只迷路的羔羊终于找到了家的方向。以下是书中的部分内容与大家共享。
在新《纲要》中提到数学教育的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作者对正确理解“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做了全面整体的阐述: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获得数学经验;帮助幼儿将数学经验或概念运用于生活之中。然后又理论结合实际从多方面来阐述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例如: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估算能力;利用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简单的统计;巧用“说明书”学数学等等,从实践的角度来引领我们如何在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
一直在断断续续的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时常被其中篇篇短文中的通篇贯穿的育儿智慧所打动,也常常看着看着就陷入我儿时经历的各式各样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其实我觉得每篇短文都值得为人父母者所深思和反省,它颠覆了许多根身蒂固在父母身上那些坏掉的教育理念。每篇文章都很值得写一篇详细的读后感,以加强这种公平和更人性化的教育方式,真正的将这种教育溶到自身的血液中。
每个女人天生下来都可以做“妈妈”,但是否能做一个好妈妈是需要学习的。套用一句话来讲就是世界上没有坏妈妈,只有懒妈妈。
教育教学理论读后感(一)
读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一书,本人受益颇深,其中有关教学媒体那一节,印象非常深刻。教学媒体能给学生生动形象,给他们以更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变得主动起来。运用教学媒体,可以从各个渠道,大大的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媒体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小学教育教学理论》用较通俗的语言对教育新理念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为我们教师提供一本具有全面性、启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习用书。有关教与学的理念部分是更为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教育理念,对指导我们教师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一、教学理念需要终身学习
读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 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二、教学理念需要不断实践
没有获得实践的教育理念不过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变成现实,就要把教育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由实践来检验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提炼出适合教学的教育理念。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说的那样: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实践,做一个教育改革的身体力行者。
现代的素质教育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中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教学媒体的选择也应遵循这一点,不同的学生应该拥有属于他们的最适合的媒体。作为一个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我觉得自己特别有体会,记得在以前当学生的时候,那时候的老师上立体几何,每讲到一个概念、定理,数学老师总会提到木匠师傅,但没有具体的操作,从有些同学困惑的表情中,更从他们课后的埋怨中我能体会到,无论老师说得如何生动,总不如把现实的工具拿进课堂来得具体、形象、生动。
教育教学理论读后感(二)
今年暑假,我认真读了《陶行知教育理论》。
陶行知教育理论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这是陶行知在这本书中的一段话。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只有引导学生做教育,才不是假教育。
反思我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活动,应该透过表面的活动,更有效的帮助孩子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健全他们的性格和个性品质。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当我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时,我的孩子偏偏喜欢节外生枝;当我给孩子们出示课件时,却见孩子们一脸漠然,没有兴趣?我想究其原因是自我感觉太好,太夸大自己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道德的楷模、知识的源泉、正义的化身,这美好的角色一直使我在孩子们面前透着一脸的霸气,一直处于主宰课堂的地位。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书本是死书本。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
教育教学理论读后感(三)
今年我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我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操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学问,那个不合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生活教育理论是是陶行知的基本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它也是中国现代最重要的教育思潮。什么是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说: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说明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挥作用。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一)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在学习了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后,我深有体会。
创造教育理论,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个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学习操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要进行生活教育,首先要将其与传统教育区分开来。陶先生称传统教育为吃人的教育,因为这种教育下学生只读死书、死读书,逐渐失去了生活里、创造力。相较而言,生活教育则刚刚相反,它教人做人,教人生活,在生活教育下的人读活书、活读书,这样的人即使做官,也是服侍百姓的好官。这种是非分明的论断虽有些偏激,但一语道出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并且为我们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方向。
陶先生用简单的例子让我们明白了什莫叫生活教育,这对我们现今的教育很是有启发。就从小学的课本上来看,教材中的课文越来越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开始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再看课程的设立,多了综合活动、校本课程等综合课;最后看学校的制度,逐渐从管理学生转变为学生自律,通过与社区合作,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校与社区结合,让学习与生活结合。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她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其次这个做也是行是知之始的行。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公平的心态,关注每个学生,善待每个学生,关心爱护他们,让她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成长。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充实自己,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二)今年我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我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操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学问,那个不合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生活教育理论是是陶行知的基本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它也是中国现代最重要的教育思潮。什么是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说: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说明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挥作用。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三)今年暑假,我认真读了《陶行知教育理论》。
陶行知教育理论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这是陶行知在这本书中的一段话。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org)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只有引导学生做教育,才不是假教育。
反思我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活动,应该透过表面的活动,更有效的帮助孩子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健全他们的性格和个性品质。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当我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时,我的孩子偏偏喜欢节外生枝;当我给孩子们出示课件时,却见孩子们一脸漠然,没有兴趣?我想究其原因是自我感觉太好,太夸大自己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道德的楷模、知识的源泉、正义的化身,这美好的角色一直使我在孩子们面前透着一脸的霸气,一直处于主宰课堂的地位。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书本是死书本。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
和书的缘分就像谈恋爱,越是遭到砍伐杀戮,越是生长得疯狂,热烈。我们在阅读作者的作品的时候,就能在文字中体会到作者的智慧,那么现在动笔将自己的感悟写进读后感,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自己。你知道写作品读后感的关键是什么吗?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理论读后感分享”,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教育终究是基于生命和贯穿生命的,因而,它最终能够以更美好的生命的方式,缓慢而坚定地证明人性的胜利,证明我们内心对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谁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业,谁就能够把这样的信念坚持更久。“这是张文质老师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中所写的自序中的一段文字。
我挺喜欢这样的文字。肖川老师的文字里也会常常读到这样的一种感受。真正理解教育、热爱教育、尊重教育的人,他的文字里就总能流露出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教育是需要等待,需要耐心的,确实是”缓慢“然而又是”坚定“的。每一次考试之前的班会课,学校都安排主题为诚信教育,考风考纪讲了又讲,诚信签名也是签了又签。然而,作弊的行为依然屡禁不止。每次年级通报作弊的学生名单时,我的心就揪得紧紧的,生怕听到自己班级孩子的名字。不知道是对学生不信任还是对自己不信任,总之会有一种紧张的情绪。虽然每次考前动员,我都费尽心思,总要讲一些他们之前没听过的故事。因为,我担心老生常谈最后会变成空谈。比如这次期末考前,我讲了一个留学生到德国去的时候所经历的一件事。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都可以顺利通过检查,唯独来自中国的学生要被留下来详细检查,他们不大相信文凭上的钢印,不大相信身份证是真实的,因为中国假的东西太多了,以至于他们觉得这个民族他们不敢随意相信。你在国内,觉得处处防假,经常打假,都习以为常了。然而,走出国门,你才会发现,原来,民族的诚信危机已经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尊严了。国有国格,人有人格。面对这样的诚信危机,我们能做些什么?每一次考试,希望我们都能想到我们的责任。类似这样的教育很多,我们得不厌其烦地去寻找新鲜的教育故事,因为我们一直希望孩子们的生命会很美丽,能尽量少沾染一些市侩的污浊气。
孩子们今后走上社会,会看到很多阴暗面,会遇到很多挫折,会遇到很多与学校所教育的价值观相冲突的东西。然后,我想,只要每个生命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已经得到了生命的教育,那么,他会知道该怎么去面对阴暗面,该怎么去阳光地、积极地对待挫折。
要”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业“,才能把教育的信念坚持更久。也只有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业,才能得到更多的幸福和自由。
教育就是这么一个工作。每带一批学生,我便投入极大的心力。收获的就是艰辛与幸福。每次非常疲惫之后,我想,下次,即使再大的幸福,我也不全心投入了。然而,当接手一个班级之后,又不自觉地投入进去了。我发现自己没法不投入。于是就难免很累。现在慢慢的也接受这么一个事实了,我就是这么一个控制不住会牵挂人的人。也许,这正证明着我”内心对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呢。
用生命润泽生命,教育是基于生命且贯穿生命的。所以,我们的生命得时时在场。不能含糊,不能应付。
课题研究已经开始了。根据课题组的要求,开题仪式过后,每人要读一读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并写下心得体会,我于是找来一些书看,按部就班、一丝不苟的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今日读到《适用课堂教学艺术》第十五章“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之第二节“因材施教”。这一节里有一块内容叫“教师对待好学生、差生的态度”。读过这一节内容之后,我感慨良多,觉得差生转化工作之艰难而有趣。
文中写到:“教师如何善待差生、转化差生,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有些学校的差生问题不仅迟迟得不到解决,而且变得越来越严重。除了客观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教师对待差生的态度不够正确。------其实,尽管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绝大多数在教师的重点调教下是能转变的。应当确立这样的信念:这里不全是废铜烂铁,这里有黄金白银,只不过暂时被灰尘蒙住而未能闪光而已。”
读这一段话,我明白了对待差生应当持怎样的态度。说实话,我过去对待差生总是持消极态度,认为这事多花力气而“得不偿失”。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要多看到他人的优点,千方百计挖掘别人的优点,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那样的话,不仅师生关系搞不好,转化差生也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已。当代处于素质教育发展时期,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素质,差生是每个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差生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班风、校风,甚至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所以,尽管差生问题很令人头疼、费心,却有着莫大的意义,研究和解决差生问题属于真正的“痛并快乐着”。
怎样转化差生?文中写到,“首先要有信心(这些学生从根本上说还是要求进步的,只是自制能力比较差罢了);其次要精心挑选合适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文中还写到教师指导学生重点应放在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来源有三个:一是报刊是介绍由后进生变为先进生的经验之谈;二是班内优秀学生行之有效的良好的学习方法;三是差生本人学习中值得肯定的方法。”读到此处,我明白了今后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寻找好的学习方法上,教给他们方法,“授人以渔”,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学生的学习搞好了,才能逐渐消除“乏信心”,促进思想转变,最终实现将其转化。同时,我也明白了应当从差生本人身上寻找闪光点,不仅能激励他本人,对其他学生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此方法应当想法子推行。
文中还介绍了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一定要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指导既要务“虚”,又要务“实”。即除了讲一些大道理之外,还可适当降低作业难度,有进步及时表扬以及定期“开小灶”等等。“对差生要多表扬、少批评、不讽刺。嘲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其后果或是产生自卑感,或是产生对立情绪,这对提高差生的自尊心是极端不利的。”在过去,我也对差生满怀信心教育之,但一旦学生不听话,或顶撞了我,或明知故犯,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就容易丧失继续教育的信心,甚至不惜严厉批评、嘲讽,可越是如此,学生对抗、抵触情绪越强,工作越难开展。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越难开的锁才越是好锁.因此,我今后应当加强修养,增强个人人格魅力,对差生多一点信心,再多一点耐心。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转化差生的工作一定会迈上更高的台阶。
俗话说“开卷有益”,今天果不其然。
社会的发展、变革引起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而这些变化又势必影响到教育的改革。教育要革新,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更新。
在《新基础教育理论》书中就提有这样的论述:新教育观念系统是实施“新基础教育”的学校之魂,是变革传统学校的理论武器。
基础教育的观念更新,就是价值观、学生观和学校教育活动观的更新。
教育具有着未来性、社会性与生命性。这些新观点的提出,就是针对现在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学科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轻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发展价值的弊端。强调教育的“终身化”联系,体现了基础教育与个体生命关系上时间维度的变化。“教育不只是旧观念中个体生命里程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全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学生个体而言,教育须承担起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为其有可能创造有意义而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的责任。“人类最宝贵财富是生命的成长。”“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
通过读《新基础教育理论》这本书,能使教师认识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己的心里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心人,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书中还强调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学生观的更新上,教师要认识和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在这样的认识上,开展学校的育人活动,是注重沟通教育理想“彼岸”与学生发展“彼岸”的具有转换功能之“桥”。教育活动最常见的形态是持续渗透,犹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新教育活动观的核心是激活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生命活力,使教育活动真正成为朝着目标实现的方向而开展的师生积极互动。”
整本《新基础教育理论》从我国的人口、资源与生态到世界宏观变化、中国社会转型、古代中国的教育回溯与反思,侃侃而谈到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任务、策略,基础教育的重建论,甚至精细到日常教育实践(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详细地论述了教育的过去、现状以及面向未来的特殊意义,读来令人收获颇丰。
教育就是育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目标而存在。所以说,教育的核心,在于一个“人”字。
如果说教育理论是书写这个“人”字的一撇,那么具体的方式方法,则是构成“人”的一捺。在理论的依托与指引下,行使恰当的教育方法,最终能使书写出的“人”字完整且美观。
针对以上述,恰如书中所谈:当前我国学校教学实践中存在生命价值的缺失。大部分教师对教育价值的选择还停留在“传递知识”上,其中有一些教师虽已关注到学生技能、技巧,甚至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但大多仅为点缀。至于认识范围以外的目标则更少涉及。然而,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他主张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来改造以书本作为出发点的旧教育。同样,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构成,如果一个教师一辈子从事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意义对于教师和学生的人生无疑是重大的。
为实现拓展现有学科的育人价值,“新基础教育”要求教师先认真分析、认识、把握本学科对于学生成长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对知识进行重组,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书本知识重新“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学生经验、发现发展以及历史的沟通等。正是通过对统一制定的确定性教学内容的深度开发、重新组合和多向激活,通过把弹性因素和不确定性引入教学过程的设计,使教学设计为师生课堂教学的实践留出了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创造生成的可能。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和引领者,但学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一堂资源丰富、同时具有开放性与互动的课堂,再加上适当的拓展或实践活动,将对解放学生、活跃气氛起积极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的情感态度定会发生明显变化。而“活”起来的课堂,如果教师不能有良好的驾御能力,可能还是会回到习惯的老路上去。所以,书中又提出了更深一步的建议,我认为对当今教师是十分有用的。一、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使教师在设计中就有“结构”意识和形成“弹性化”方案。二,在上课时,要求教师学会倾听,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要提升及时做出合适应答,推进教学过程的能力。三,强调教师在教学角色中不仅是“呈现者”,“提问者”,“指导者”,“评价者”“管理者”等,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然而,实际的教学往往并不会完全依照着理论的发展而发展,一个教师尽管教的是同一门课,面对同一批学生,但他在每节课上所处的具体情况和经历的过程都并不相同,每一堂课都是在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
所以,面对现代社会求新求变以及知识日新月异变化对人的能力提出的要求,《新基础教育理论》不仅强调了教师对变化的认识和行为的改变,而且还要从变化走向新的教学能力和习惯的养成。这也是体现了一个“人”字。由此可见,以人为本,或者说是更加人性化的教育对育人的重要意义,也是这本书读来我最深刻的感受。
《小学教育教学理论》
《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一书中有关教学媒体的一节,印象非常深刻。
教学媒体能使给学生生动形象,给他们以更大的思维空间。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也变得生动起来,运用教学媒体,可以从各个渠道,,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媒体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从中懂得了教学媒体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更好的驾驭。
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板书和投影也是教学媒体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板书和投影,把教学内容很清楚的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体会。老师讲授的知识,刚开始会忘记,而好的板书可以让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对于有些稍难一点的知识,不容易的理解的知识,我们教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作为出发点,用较通俗的语言对教育新理念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为我们教师提供一本具有全面性、启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习用书。有关教与学的理念部分是更为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教育理念,对指导我们教师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通过阅读本书,可以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时代的特点为背景,以现有教育教学理念为起点,以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借鉴。
《薛瑞萍读教育理论》
囫囵吞枣般读了半本了(想先浏览一遍全书,再作细读),觉得看云真不愧为一位有意思的老师。原想从此书中了解同行是如何读教育理论,如何写读书后感的,可看了半本,越看越对封面上那句话感到有意思了——“个性化解读教育经典”!
呵呵。“个性化解读”似乎成了20xx年读书界的一个有趣现象了。于丹教授读《论语》,个性化地读出了“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心灵之道”、“天地人之道”,几篇演讲稿组合成一本书,卖二十元人民币,还高居博库图书排行榜前几名;如今,看云也来个性化读《民主主义与教育》、《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读后感写得文采飞扬,行云如水。不可否认,看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小学语文老师,读完《童年的秘密》,就一口气写了二万多字的读后感——《回归之路》,实在让人钦佩!
读到一半,也突然笑出声来,脑子里不知怎地浮现出了女人入厨房时的身影。听于丹的演讲、看看云的书,突然觉得这两个女人都是在为我们“煲汤”——用孔子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杜威教育思想作主料,然后加入两位女子对人生、对教育的感悟,为我们捧上了一锅“精神美味汤”!
于丹教授作为一名学者、一名传媒学教授,她的言语显然比看云更具学术味,表情也更显理性化。而一直闲适地看文学书籍的看云,写起读后感来,也是信手拈来,不求正统,散得开却也收得回。这不,每隔几段都会出现几行用楷体字记录的教育理论原文,然后,便是作者“天马行空”地谈感想,这些感想会说到自己的儿子,当然更多地说到自己的学生、自己的教育教学片段。于是,我的脑子里又浮现出了我那中师时的小学语文教学论老师,也是一个女的,也是从小学语文教学讲坛上走出来的,她也会讲理论,但一会儿,她就会引发开去,讲她的儿子,讲她的教学生涯。女性的思维是不是都有这样的特点?呵呵,这不是质疑,而是同为女性对自身性别所产生的思维特点的好奇,很有意思。
不过,在一向来以男性占统治地位的学术界,突然有几个小女子斗胆出来发表自己对艰涩枯燥的学术论著的见解,实在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女性的“煲汤艺术”绝对强于男性:没有文化的村妇无事时会家长里短地跟你聊上一天,看到一个人能从眼前这个人拉扯到他(她)的四亲六眷;有点文化的女性知识分子能把男性学者创造的理论研究作为“盐”,再加入“花椒”、“葱”、“姜”、“味精”,给你做出一锅“百味汤”。但谁敢肯定,女性的话语就逊色于男性的理性思考?这不,《教育漫话》、《给教师的建议》、《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里也有“家长里短式”的语言,作者讲教育问题犹如在和亲朋好友话家常,道理简单明了,意义却十分深刻,因其深入浅出,不也给学术界增添了一抹鲜活亮丽的绿色?
书读了一半,也突然觉得,女性的思维也不仅仅是感性,女性之美里还蕴含着一种宁静之美。在读着这些学术著作的时候,她们的脑子里除了理性的思考,往往也会联想到婴儿酣然入睡的宁静,联想到小溪潺潺的宁静,联想到星光点点的宁静。而宁静,正是当前学术界所稀缺的一种精神追求。《薛瑞萍读教育理论》封底最后一句话:“真正的成长需要宁静,静悄悄的成长的快乐,无以言表。”
喜欢《教育理论读后感11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理论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