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遇见未知自己读书笔记

《遇见未知自己》读书笔记

关于《遇见未知自己》读书笔记5篇。

“《遇见未知自己》读书笔记”为读后感大全为您收集并提供。书是我们生活中的大乐趣,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更加明白这本书背后所掩藏的现实意义。读了作品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我们需要认真的去写一份读后感。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

《遇见未知自己》读书笔记【篇1】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的作者张德芬女士,在书中序的部分作者说她现在住在北京,是一个单身空巢老人,我开始在想她是不是没有结过婚?如果是,作为女性是不完整的,我认为作为一个女性成长类书籍的作者,应当有家庭,有孩子。如果没有,那么我会觉得她的思想,应该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或者说并不完美。后面查了一下相关的资料,她有过婚姻史,还不止一次,有过两个孩子,这样我才有了继续阅读这本书的兴趣。

人生就像一场戏,每个人都带有角色的面具,我们在世界上扮演的种种角色会遮盖我们的真我,还有我们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会影响别人和我们之间的互动。任何人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及身体限制和阻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

真我是什么?爱,喜悦,和平。离“真我”最近的是身体,其次是情绪;思想;角色扮演、身份认同;发型、服饰、朋友、外貌;工作、家庭、财产。

在书中有提到链接身体的运动,需要每天做一些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体上面的运动。其中,瑜伽中的腹式呼吸,我们在吸气的时候腹部突出,横膈膜就可以下降,按摩到你腹腔内的许多器官,而且还流出了许多空间给肺部去扩展,所以空气可以大量的吸入肺液;而呼气的时候腹部紧缩横膈膜被挤压向上按摩心脏,并且压缩肺部,把肺里面的空气排挤出身体。我觉得这样的方法很好,以前我就接触过这种呼吸方法,但是没有人和我这样解析,所以没有坚持练习,书上这样一说我以后要好好坚持。

健走也是链接身体的好方法之一,书上说这是一种步行禅的冥想。这个方法似乎更适合我,结合瑜伽的腹式呼吸,自创了“腹式呼吸+健步”的运动方法,大步地快走,双手插腰用力地摆动手肘,并用贴于腹部两旁的手指感受腹部的凸起和紧缩,把注意力放在双脚上,感觉浑身的每一个器官都参与了运动。

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你有没有注意到你的身体语言是什么?你的眉头有没有紧皱?你的肩膀是不是因为紧张而高耸?你的胃是否因为焦虑而恶心?如果我们习惯于注意自己的身体的感觉,时时安抚照顾他的话,很多疾病就不会日积月累的产生。

这些我们可能都有所忽略,我在录制视频和直播的时候,会注意点面部表情,其它的注意得不够。尤其是“胃”。

关于怎么吃?书上有一份清单:

1.食物的比例:所谓的黄金比例是40%的谷类,40%的水果、蔬菜,20%含有蛋白质的食物。

2.吃饭的时间:早餐一定要吃得多,晚饭一定要吃得早、吃得少。两餐的'间隔时间,不可以超过4小时,才不会耗你的老本儿(能量)。所以在两顿正餐之间,应该吃一些点心,补充一下能量。

3.食物的分量:轻食和少食多餐。每餐食物的分量不要超过你一只手掌能抓满的分量的五倍,七八分饱就应适可而止。

4.烹饪方法:生食蔬菜有很多好处,但并不是在每个季节适合每个人:生食肉类(包括鱼肉)在现代社会中问题太多,少吃为妙。少油的烹饪法一一水煮、蒸是最营养、最好的。

5.吃的方法:细嚼慢咽可以让唾液和食物充分混合,帮助消化此外,食物、饮料不要太烫或太凉。我们的身体必须消耗极大的能量,才能将喝下的冰饮料温暖至正常体温(36.5C),如此一来,整体的免疫力自然下降。所以如果常喝冰饮料,建议将饮料常温放置半小时或改喝常温白开水。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挑剔很多东西。吃的,穿的,用的,还有自己的亲人,朋友......可是我们从来不挑剔自己脑袋里面的思想,他说什么我们就信什么,不断地喂养“小我”。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进行适当地调整和克制,不去喂养“小我”,抑制其生长。

心想事成的秘密,全身心的用观想的方法去散发“事已成”之后的那种愉悦感受的振动能量,然后的在顽皮地在实现之前就去感恩,其实最关键的还是要:自己想清楚要的东西必须很清楚,很具体,而且要为它付出一定的努力,同时言行一致。

说来说去,不就是说我们的目标吗?目标应该清晰具体,认定它会实现,想象实现后的喜悦,以“终”为始。思想改变态度,态度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

学会臣服,这个似乎很难,我们怎么会臣服于其他人。书中说“事情已经发生,除了臣服,还能做什么。”臣服于事实,无论怎么选择?不带负面情绪。通过事实,自己体验了,成长了,获得了一次契机。对事情臣服,而不是对人臣服。

这一点体验在孩子们身上表现明显,从小到大,孩子们事件不断,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努力,每一次都是成长的契机。我们大人其实也一样,只是我们没有老师和家长,只有自己。我们应该学会了臣服,学会了接纳。

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劳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会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不挣扎,把能量充分灌于了眼前的事物,有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者你不喜欢的情境。

关于伴侣:有些亲密关系是业力关系,对方扮演黑天使的角色,用痛苦的方式让你学习课题;有些伴侣是疗愈关系,对方可以让你在一个比较理性温和具有安全感的环境下,疗愈你内在的一些创伤,这两种都可以说是灵魂伴侣。

爱是无条件的;喜悦不等于开心,开心是外在的,喜悦是发至内心的;和平也是内心的和平。

《遇见未知自己》读书笔记【篇2】

这本书讲的是心理层面的东西,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它是在讲一个故事,在故事中学习,很是惬意。故事中的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我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我们如何去面对?这是张德芬要告诉我们的。

俗话说,每个人的阅历都是一本书,我想,张德芬出版的第一本书,就是她人生的阅历,层层剥茧,我们会看到现实中我们遇到许多不如意。而当我们通过书中老人教导,掌握了心灵成长的方法之后,我们就能脱茧而出,重获新生,找到更美好的未来。

印象很深的概念是“臣服”,也就是接受已经出现的不好的事实,然后告诉自己不需要它,这是很艰难的,因为不少的人对发生的事情第一反应往往是推卸责任的态度:条件不好、别人不好、这件事情不应该发生在我身上……,结果那些不愉快思绪就像鬼魂一样依附在你的意识中,让你不得安宁,其实这样的折磨更甚于一顿痛打和责骂,有的人甚至让这些想法跟上自己一辈子,结果本来是一时的不痛快却变成了一辈子的抑郁。书上有些方法教导,让我们感到并不困难,一旦逃离这种负面的情绪,我们就会有机会获得新生,人生灿烂的一面正在等着你。你会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办到许多以前认为办不到的事!

另一个概念“胜肽”我也挺感兴趣,这种由情绪引起在体内自动产生的化学物质,左右着我们未来的情绪,而“豢养”什么的“胜肽”其实是由我们每个人决定的,如果平时我们乐观一些,那么就有乐观的“胜肽”,久而久之,细胞感受器对乐观“胜肽”有特定的胃口,你的细胞会让你的生理有快乐的需求,这让我想起了于丹教授讲过的两兄弟的故事:一个负面情绪很重,一个很乐观,父母把悲观的孩子关到一个堆满孩子喜欢的玩具的房子,把乐观的孩子关到一个堆满牛粪的屋子,若干时辰之后,父母开门,悲观的孩子对着满屋的玩具发愁,不知该玩哪一样?而乐观的孩子对着那堆牛粪正在挥汗如雨地挖掘,因为他坚信有什么宝贝藏在里面。其实,“胜肽”也好,正面负面情绪也好,讲的不就是同一样的东西吗?快点发现自己那些快乐、正面的一刻,豢养它们,你会更快乐、更成功的!

读了张德芬的书,让我感到人生的根本是在快乐中成功,而这些快乐和成功实际上是你给自己的,除了你,没有别人!

《遇见未知自己》读书笔记【篇3】

读着《遇见未知的自己》,越来越有感觉,忍不住多读了几章,今天读到“吸引力法则”:在一个房间里放满了不同音频的音叉,如果震动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和它震动频率相同的音叉也会被引动。

同样的你所招引的人、事、物也会随着我们的思想而有所改变。如果我每天都充满快乐和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我共鸣,而且会被我吸引过来。如果我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就有倒霉的事发生在我身边。这也说明了臭味相投、物以类聚的道理吧!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每天对孩子说:今天你表现的真好,孩子肯定会越来越好;如果每天对学生说;今天你们的桌椅摆放真整齐,孩子们的桌椅摆放会越来越整齐,如果每天对自己说,好喜欢我的工作,那么天天你都会是开心的;如果每天对老公说:“老公,你真优秀”,你就会发现他会越来越优秀。

《遇见未知自己》读书笔记【篇4】

朋友给我推荐一定要看的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起初只是随便翻了几页,没怎么看明白,前几天去培训,闲暇时静下心来两个晚上把这本书看完,感触颇深!

1、太追求小我的增长,使得我们都很不快乐,离真我越来越远;

2、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

3、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我们身体和呼吸却活在当下的;

4、无论你多爱他,多余的担心就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发现,我们都有个“小我”的存在,“小我”总在认同自己所认为的遭遇,疾病,不快乐,加强他们的自我感,才能确认自己的存在,这样就影响了自己的真我。突破“小我”,走向真我,面对所有的负面情绪,越排斥它越不走,不如看见它,面对它,接纳它,臣服它,最后放下它。但是允许它的存在,这样就会很轻松的面对负面情绪了,也就不会影响真我了。世界上的事,只有3种事:第一,我的事。第二,他人的事。第三,老天的事。但是很多人把这几件事,全部做反了,总爱去管他人的事情。还有和老天的事去抗衡。最后自己的事却没有管。

他人的事,也包括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的事。比如你的老公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他们没有好好的吃饭,没有注意身体。你苦口婆心,你日夜操心,担心的不得了,仍然没有一点收获,反而影响了自己的心情,关系也处理得很差。这样不如你自己先把自己管好。自己好好吃饭,好好锻炼身体,自己做好了,他人自然而然会受影响,你再同他们分享你自己所得的收获,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老天的事情。有些事是天注定的事情,你没办法更改,比如最简单的下雨,打雷,有人碰见下雨天,心情就会郁闷,觉得事事不顺。心情郁闷做什么事都不顺利,这样与老天抗衡,有什么意义呢?一个人或者周围环境的能量是好或是坏对身边的人事物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你不知道并不见得他就不存在,所以身上要多一些正能量少些负能量,长此下去或许就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明天。要多一点正能量尽量不要有能量,这个是现在就可以做的。

《遇见未知自己》读书笔记【篇5】

看了张德芬女士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当看到开篇那场奇怪的对话,一个神秘睿智的隐居老者问女主人公一个奇怪的问题:“你是谁?”我怔住了,我默默沉思了良久,一直想不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我是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就我自己而言,曾几何时我一直都很迷惑:我是谁,我来到这个世上为了什么。我是杨欢,不,名字只是个代号。我是一名大三学生,不,职称只是个身份认同。我到底是谁,恐怕我无法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不管我是谁,最起码我是我的身体和我的一切思想情感的集合体。

撇开“我是谁”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想想“我们来到这世上是为了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为了享受生活而来到了世上;我来到世上不为什么,只为一生平平安安;我为了赚很多钱,买名牌车,买豪宅……这又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或许有人会说,当母亲诞生下我那一刻,我就自然地来到这个世上,我来到这个世上是由先天决定的。不错,我们无法决定我们的出生,但既然来了,就得好好地过,有所追求,有所梦想,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不懈奋斗。“为了什么?”这个问题从我们懂事开始就得彻底想清楚。我们不是为了谈恋爱而谈恋爱,而是在正确的时间遇到彼此有感觉的人;我们不是为了结婚而去结婚,而是遇到能牵手走一辈子的人。如今,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们急着为儿女找对象,闪婚现象层出不穷,但闪离也不在话下。所以,我们应该想清楚自己来到这世上,最想要的是什么,明白了这一点,就矢志不渝地朝着自己的需求奋斗,这才不枉此生!

很荣幸在有生之年巧遇《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它让我彻底反思了自己的人生,它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追求,我会一直坚持自己的初衷,不懈奋斗。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遇见未知自己读书笔记


从哪几个方面写读后感?读完作品,你不仅会为作者的思绪而感动。 通过写作读书笔记,提高对阅读内容的把握,经过搜索整理,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你呈现“遇见未知自己读书笔记”。

遇见未知自己读书笔记(篇1)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一路走过,草长莺飞,风花雪月,回过头来,心平气和地细细品味,有趣的回忆已沉淀成一种幸福,成长的足迹依旧在蔓延。我期待着,却也免不了一丝惶恐。未知的自己是否会如浮萍般飘忽?道路,还有很长……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难道这只是一个人的世界?其实不然。外境的存在会给予我们很多礼物,或包装精美、或包装拙劣,欣欣然去接受,用心去玩味礼物之所值。外在的一切就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投射。当外境有任何触动你内心琴弦的各种事情时,坦然面对这种种来临,沉思着,去往内看。外在的不可抗拒的东西,与其与之搏斗,不如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内在层面的调和整理,会让我们得到更多,应付那些可以改变的部分。勇往直前未尝不是一种奋斗精神,但当难以遏制的波涛,汹涌而来之时,我们不得不做暂时的退缩。臣服,代表我们接纳了当下。事情不是到最后,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原本的挣扎是那么无力。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天底下只有三种事:老天的事、他的事、我的事。春天,我们埋怨春雨的缠绵;秋天,我们埋怨秋风的萧索;夏天,我们埋怨天气的炎热;冬天,我们埋怨天气的寒冷。老天的事让我们烦恼四季,带来消沉。人,是如此怜悯。我们早已将自己打磨成一个生活的生存者了,习惯了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怨声叹气。人生的戏场给我们戴了太多的角色面具,以致卷走了属于我们的真正的东西,与“真我”渐行渐远,迷失、流浪、受苦。我们已看不清楚自己是谁,只是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或许,收获的成功会带来稍许的快乐,而快乐是由外在的东西取决的,一旦这快乐的基础被抽空,一切皆是一场梦,稍纵即逝。我们一直游荡在这三种事当中,却不自觉地被老天的事和他的事给牵绊,愁了自己青丝发。殊不知关注我的事,会让自己更具魅力,成为生活的智者。过多地计较得失与轻重,不如在晚霞映照的黄昏时刻,悠闲地散步于大自然的怀抱中,舒缓自己疲惫的心灵,找到“真我”的那份静好。

爱、喜悦、和平,人类心灵本真的追求。爱,让我们找到生存的支撑点,“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我们需要爱的拥抱、爱的鼓舞。爱,滋润着生活本来面目的单调,愈合裂开的伤口。喜悦,情感由内向外的绽放,一旦拥有,便不可剥夺。让喜悦永驻心中,感受生活的另一种味道。和平,以一颗平和之心去看待是是非非,当外界风起云涌之时,我亦可以静坐养斋。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做一个心灵除尘的勤劳者,做一个生活的情趣者,“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未知的自己,等着你的相拥。

遇见未知自己读书笔记(篇2)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早早的没了觉,早起,继续读完新买的书。

《遇见未知的自己》昨天上午到的,今天早上看完,通读全文,觉得文字简单而浅显,可能正是因为不是大陆人,所以出现这样的文字,纵是可以理解。但文字的好与坏,并不重要,用佳琳同学的话讲,她并不是专业的作家。我也赞同。

一直渴求有一些文字,在跳进视野,融入心灵的瞬间,可以甩开那些桎梏,忘我的生活与飞翔。

但与之前的希望相比,这本书有那么一点让我觉得失望。可能是吹毛求疵吧。!

也罢,总归也是收获大于遗憾,那么来看看这本书留给我的感悟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本都是心灵修行课,是一本心灵小说,作者张德芬是台湾人。在新浪开了博客,关注者颇多。他在书中提了许多观点,但是有几点我觉得很有感悟,这与佳林看完后的感受相同。可能是缘于我们都是同一性格所致。

比如说,我一直认为自己的任何思想是都是正确的,从来不审视自己思想的正确性。书上告诉我们,任何思想要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要学会自己审视,自己反省。再比如说,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要学会臣服,不能过度的纠结,因为已经发生了,改变不了。要豁达和开朗一些。再比如,我们的生活只所以那么累那么痛苦,也是因为自己造成的。没有任何的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因为痛苦是来自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

书上还说,要学会宽容和谅解,即便一些事情发生了,你若死死纠缠,只会导致事情的恶化,并不能将其扭转至好的方面。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性,也多一些大度,因为事情已经发生,你若是较真,最终伤害的只能是本身,或者书中所谓的真我。你的心脏、你的脾胃、你的健康等等……

这些文字,多少有些触及到我,这是通往我想要温婉的生活的路子。我用这些字眼来形容:发生—放下—归结—遗忘。

写下这篇文字的冲动,其实是因为看完这本书后,书中智者的一封信,整本书,除了上述观点,这封信,是全书的高潮或者说精华部分。那么我摘录下来,跟大家共享。

亲爱的孩子:

该是你展翅高飞的时候了。我看到您的茁壮成长,心中有无比的喜悦。记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人分享,因为分享就跟感恩一样,分享出去的愈多,你回收的就愈多。又该我云游四方的时候了,临行前我送你一句话,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所有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反射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还有哪些阴影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力量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至少有的礼物包装的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愤怒或者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的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的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祝福你,孩子。

这个清晨,光着脚丫子在地上敲字,有加湿器飘出的湿润的空气,有玻璃窗投射进的明亮的阳光,有释然或者愉悦的心境。

好吧,我也要在未来的日子,时刻照顾我的本身,亲吻我的真我

遇见未知自己读书笔记(篇3)

这本书虽然是在我急需的时刻买的,但买来之后,未敢急着去读,怕这一顿温馨柔情的盛宴被饕餮得杯盘狼藉;或者仅是草草吃完,勉强充饥。我不是想用来充饥的,而是想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受益一生。。。。。。想使自己这“无心”之人,读完后,能够为自己找回一颗鲜活的“心”。。。。。。

发现这本书是作者2007年秋完成的,2008年1月出版。所幸在我迫切需要成长,需要破茧而出的2008年,有朋友推荐给我,感觉自己真的很幸运!

封面:一个女人坐在高高的楼顶上,任风吹拂着她飞扬的长发,抬头仰望着天空。。。。。。给人一种很舒心。。很舒展。。很舒畅。。的感觉。。

目录:提示语即给人一种心灵的启迪:

“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息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而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

“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在生理学上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你知道吗?天底下只有三种事:老天的事,你的事,他人的事。”

“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

“我们不知道一切的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自序:

“发现我们大多数的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

“我多么希望看到更多的人能够活出他们想要的人生,找回真正的自己呀!”

第1章我是谁?

好象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知道“我是谁?”,更糟的是,甚至很少有人去想“我是谁”。。。。。。

想了想。。假如老人问自己“我是谁?”。以目前的状态,我或许会答:“我不知道”或者“我谁也不是”吧。。。。。。

(当然,假如象女主人公那样,在那个与老公吵架后飞车半路遇险的雨夜,面对一位陌生的面目慈祥的白袍老人时,答案也许会和女主人公一样吧。)

第2章我不是谁?

我们不是我们的身体

不是我们的思想和情绪

不是我们的灵魂

“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息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第3章我们到底要什么?我陪着女主人公--若菱一起思考那个雨夜小屋中白袍老人留下的问题:

“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幸福的生活(我的答案)

“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爱

第4章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象这个论坛里的一些人)

“我们人类所追求的东西,也不过五个字就可以表达出来—爱,喜悦,和平”

喜悦与快乐是不同的:

快乐—取决于外在的东西,容易消失;

喜悦—由内而外的感觉,一旦拥有,外界是夺不走的。

第5章角色面具

老人的一些提示:

“我们从小到大,都有一个意识,,那个意识在你小时候有记忆以来,就一直存在,陪着你上学、读书、结婚、做事。所以,有一个东西,在我们里面是一直没有变的,尽管我们的身体、感情、感受、知识和经验都一直在改变,但是我们仍然保有一个基本的内在真我的感觉。

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第6章未知的自己

真我就是------爱、喜悦、和平。

我目前还是在机械地阅读,但感觉里面的许多许多话都是对着自己说的,说的都是自己。随手记取一些对自己影响较深的文字,暂还未上升到感性和理性认识的高度。

“爱、喜悦、和平是我们曾经拥有的,所以我们才如此执著地追寻它们。。

你看看所有的小baby,就知道了。”

“孩子的哭闹是属于生命能量自然的一种流动,完全无损于他们的本质。哭完、闹完,他们可以一下子又回到内在和平的喜悦境界。是大人自己没有办法承受,反而去打压他们,才造成问题的呀!”

第7章能量争夺战

“。。像音符的波动一样,是振动的频率,也就是能量。”

“我们与所有存在的生物之间,都有一定的能量振动的交流、互动。”

“好的能量和负面能量一样,都有很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遇见未知自己读书笔记(篇4)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最近看了本书名字叫〈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是一本关于都市身,心,灵修行的书。看后很受启发。这本书告诉了咱们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所谓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响的自己,什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说金钱,名利,地位,权势,以及一切身边发生的事情,包括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虚荣,这些都是小我的表现,小我会被身体里的潜意识所控制,也就是说时候有些事情你会不由自主的去想,去争。而做到了也未必就会得到真正的愉悦,即使是愉悦,也是来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让你感觉愉悦的源头不在了,自己会很痛苦的。而身体里的那个真我呢?那个真我不会随着一切的改变而改变,甚至于有一天咱们离开了,这个真我也不会消失!而通常能做到真我的人我想是没有吧!

书中讲解咱们人类生命所追求的东西,也但是五个字就能够表达,哪五个字呢?那就是爱!喜悦!和平!为什么咱们这么发奋还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愉悦?真我和爱,喜悦,和平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联?这什么咱们会远离真我呢?光是主角扮演就能遮挡咱们原来的面目吗?

其实书中就是用五个同心圆来解释的,在最中间的圆里写上真我,爱,喜悦,和平!然后在最外面的一个圆上写着角分扮演,身份认认同,里面第二个写着思想,第三个写着情绪,第四个写着身体!上方还写到身份认同--觉察!思想---检视,情绪——臣服,身体---联结。

什么是身份认同——觉察呢?我自己以为书中说的就是要觉察外界的一切,不好被现实中的一切干扰了自己。思想---检视!也就是说当你对什么事情产生思想的时候,不好就想着负面的,那样会干扰你正常的思想,凡事要多思考,也许会得到另外一种结果。情绪---臣服,也就是说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不管有多么的让人难以理解,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无法改变的,因此要学习并领悟臣服,臣服,不是让咱们做软弱的人,不是一种屈服,而是要学习并领悟理解!当你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另一种结局!身体---联结,咱们要学着和自己的身体联结,当真正想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和身体联结了,那是一种难以想象的能量!如果真的能做到这几点了,也许会活出真我吧!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的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方又被触碰了,看看自己有哪此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好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会付外在能够改变的部分。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咱们很多人都习惯戴上了很多面具,每一天每一天都在不停地更换着,最后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当哪一天,咱们逐渐的把目光从外界世界转向咱们的内心世界时,咱们会可悲地发现,其实咱们很多人都不是自己性命的主人,更糟的是。咱们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隶,它时刻束缚着咱们,使咱们生活在了不愉悦中……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咱们心怀怨恨或是心存恐惧。因此,它能够是一个灾难,也能够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刻,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完美,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只想说一句,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这本书读了之后让我受益颇深,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心态有多么的好,其不然,我的心态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我会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的,而且有些事情我没有真正的看开,也没有学习并领悟放下,对思想方面,更是不会思考,对于以发生的事情不会学着理解,更别得什么与身体联结了!我要试着看开看淡一切,学着清心,静心,修心,做个小小的真我!

遇见未知自己读书笔记(篇5)

读完这本书让我惊讶的有两点:

第一,我以为女主角若菱这些烦恼所引发的终极人生问题,只能在佛教啊、道教啊这些“传统文化”当中才能获得答案,普通人想研究明白好像很难。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本书,用现代语言、用写小说的形式来阐明这些道理,通俗易懂又发人深省。

第二,我习惯看完一本书或者一部影片去豆瓣上看看别的读者怎么说,往往能有意外收获,看看自己是否遗漏了什么精彩内容。让我很意外的是,豆瓣上靠前的评论都惨不忍睹,说看这本书浪费时间浪费感情的大有人在。我头一次觉得,自己很勇敢,因为他们都和我的观点相反,而我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观点,勇敢的为我的观点做辩护,我认为他们很多人都没有领悟到书中内容的精髓——你按看小说的思维来看这本书就不对了。

浩瀚认为,好书至少要包含两种:

第一,那种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不朽经典,放在任何时候都能够直通人性,给人智慧的结晶。

第二,她不够畅销,她不够经典,但是却能够在某一机缘巧合的时刻,引发人思考和启发,让人开始做出改变。

我认为《遇见未知的自己》就是第二种好书,她给了当下的我一种启发,让我有更多信心去开始接触自己的内心世界,就是关于灵修和冥想。

前段时间,在喜马拉雅上,于晓非老师有一个系列节目,是讲金刚经的,关于佛教文化,我认为他至少把我对佛教的一大谜团解开了——他说,你可以不信佛,但是这不妨碍你来了解学习这样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

就是这样!灵修和冥想,或者禅修,并没有那么神秘!这是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去接触了解的东西,人到了一定的时刻就应该去学习这方面。我觉得这是《遇见未知的自己》带给我书本之外的最大收获。

不信?做个实验,你有多久没有意识到自己总是在纠结一些别人的看法呢?有多久没有进行过反思?

想当初推荐这本书给我的人(我当然要感谢她),我也没看到她自己变得有多好,人格方面也是有不小的缺陷,我有点怀疑她是否认真看过这本书,如果看过,为什么没有按照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去认真的修炼一下自己呢?

当我把这本书看完最后一页,我终于对这个小问题,有了答案。

这个世界上只有三种事,第一是老天的事,第二是他的事,第三是我的事。

别人怎么样,那是已经发生了的事实,是老天的事,我们怎么能改变呢?事实上,那已经是人家各种修炼之后的结果啦,我们不能看到别人有某个缺点,而否定人家曾经有过的努力,我们不能强求别人是个完人对吧。

别人怎么样的事实,这与我们自己的努力修行并没有什么关系呀,换句话说,那是她的事咯,我要照顾好自己的事就好了,干吗要强求别人呢?

哦对了,这也与这本书无关哪,我们干吗看到一个有个缺点的人,就认为她所推荐的书也有缺点呢?太奇怪了吧,还是管好我们自己的事吧!

我的人生,说来惭愧,没有什么成功,说来也悲哀,甚至连真正的失败也没有。别不承认,很多人都是这样的`状态,不管你是不是在上班,有没有社会保障,内心的空虚不可能用外在物质去填充起来的。

我在书中看到了女主角若菱的遭遇,我觉得在内心深处,她就是我的化身,她所遇到的烦恼,跟我的烦恼和我朋友的烦恼是有相同的根源的。

简单来说就是社会普遍病:职场的欺骗、金钱的堕落,疾病的忧愁,婚姻的背叛,朋友的冷漠等等。

若菱被现实打击的惨烈,我们每个人都感同身受,甚至我们真实生活里的事,比这本书里面的若菱有过之无不及啊!

我们都太想改变现状了,太想让这个社会按我们的想法去运转了,嗯,这就有问题了!

你怎么知道你的想法是对的呢?

嗯,我认为我努力工作业绩最好,所以那个升职岗位就应该是我的,她抢了我的岗位,我就特别难过;我认为我爱我的老公(或者老婆),所以他(她)就一定要按照我的方式去做,否则他(她)就辜负了我的爱,他(她)要是出轨我就不活了。

看起来好像很对,只能说愿景是对的,但是,操作起来里面有太多问题了。

这些看似“正常”的想法,其实出发点都不是为了别人,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小我,也可以理解为私心。结果碰刺了,还抱怨家人不理解自己。

只不过外在没有按照我们私心的想法去发展,我们就感觉痛苦,就自我惩罚,其实痛苦都是我们对事情的解释。惩罚自己,未免太武断了一点。

我们应该尽量减少由外界因素带来的快乐,而增加发自内心的由衷的喜悦。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读了《遇见未知的自己》,一直认为读该类书便是需要人生指导的人。终究,事实并非如此,生活在喧嚣匆忙世界中的我们,需要这样一股使心灵归于静谧的清流。总在想,我是否也能有机会遇见在我心中的智慧老者,穿越心事的重重黑纱,遇见全新的自己
故事是从一个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区,一个没有手机、没有汽油的孤单女人开始。
该故事的主角若菱,名校毕业,拥有令人羡慕的高薪白领工作,但心中却不时的自问:为什么我不能拥有想要的生活?为什么我不快乐?为什么我如此之不幸,没有父母的爱,失去丈夫的爱,终日面对婆婆的尖刻、冷漠,就连企盼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都是如此奢侈的想法(多年不孕),惶论拥有任何生活的任何寄托??我该如何当自己生命的主人? 在一个下雨的寒冷冬夜,若菱巧遇一名智慧老者,在与智者数度交谈的过程中,她渐渐填补不快乐、挫败的心灵缺口,找寻回最真实勇敢的自我。
想来,这个智慧老者只是另外一个自己的载体罢了。 我们永远都难以知道自己真正该怎么活、真正渴望的是什么。所以一次次我们错过了隐身于思想深处的另一个自己。总在尝试着改变些什么,可是生活会毫不保留地告诫我们,既然改变不了,就唯有适应。
人生其实很简单,最终追求的莫过于真我、喜悦、和平罢了最欣赏本书中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我们内心透射出来的结果。
向世界竭力证明自己的价值,是每个人时刻都在想的事情。易地而处,活于世上,我们真的不需要对世界作出任何解释,世界只接受我们对自己的评价罢了

相信《关于《遇见未知自己》读书笔记5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读后感大全网”是您了解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遇见未知自己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